电磁波 窗口的三个窗口

可摄影窗口是指波长在0.3-1.3μm之间的波段其短波一端由于臭氧的强烈吸收而截止于0.3μm,长波一端则终止于感光胶片最大感光波长1.3μm处它包括了全部可见光(0.38-0.76μm)和部分紫外线(0.3-0.38μm)以及部分近红外波段(0.76-1.3μm)。地面目标反射光谱的电磁波 窗口信息可全部通过这一波段

可摄影窗口(0.3—1.3μm)包括部分紫外(0.3-0.38μm)、可見光全部(0.40—0.76μm)和部分近红外波段(0.76—1.3μm),属于地物的反射光谱这个窗口对电磁波 窗口的透射率达90%以上。在日照条件好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攝影方式成像,也可以用扫描方式成像是目前遥感上应用最广的窗口。

此波段最大特点是可以用摄影的方法来获取和记录地物的电磁波 窗口信息故称为可摄影窗口。此外这个窗口对电磁波 窗口的透射率在90%以上,仅次于

因此,该窗口是目前遥感上应用最广的窗口另外,在这个窗口内除了用摄影方法外还可用扫描仪、光谱仪、射线仪等来探测记录地物的电磁波 窗口信息。

大气层的反射、吸收和散射莋用削弱了大气层对太阳辐射的透明度。就遥感而言不是所有的地物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 窗口都能被高空传感仪器所接收,因为这些電磁波 窗口在通过大气层时会受到大气的干扰。大气中的水气、氧气、臭氧、二氧化碳、氮气等物质对不同波段的电磁波 窗口产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和散射作用结果使电磁波 窗口减弱,甚至完全消失所以不能被高空的传感器所接受。有些波区“衰减”严重就形成了“夶气屏障”;有些波区“衰减”很小,就形成“大气窗口”所谓“大气窗口”是指可以透过大气层的电磁波 窗口段,即这些波段的透射率较大使之能达传感器而宛如窗口。

正是有了这些窗口才有可能通过传感器接受透过的电磁波 窗口,以获得影像但目前这些波段主偠还限制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大气窗口包括以下窗口:

这个窗口位于近红外波段的中段仍属于

,但不能用胶片摄影仅能用光譜仪和扫描仪来记录地物的电磁波 窗口信息。该窗口又可分为1.5—1.75μm和2.1—2.4μm2个窗口它们的

都将近80%。目前近红外窗口应用不多但在某些波段对区分蚀变岩石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遥感地质应用方面很有潜力例如,陆地卫星45号的专题制图仪(TM)设置有1.55—1.75μm和2.08—2.35μm2个波段。

这个窗口位于中红外波段的前中段它可以是地物反射光谱,也可以是地物反射光谱属于混合光谱范围。中红外窗口应用很少目前只能用掃描方式成像。

这个窗口位于远红外波段中段是热辐射光谱。在这个波段范围内由于臭氧、水汽和二氧化碳的影响,使窗口的透射率約为60%一70%目前主要是利用扫描仪和热辐射计来获得地物发射的电磁波 窗口信息。由于这个窗口是地物在常温下热辐射能量最集中的波段所以是很有用的一个窗口。

属于发射光谱范围这个窗口不受大气干扰,是完全透明的透射率可达100%,是全天候的遥感波段

目前,遥感技术选用的大气窗口多为0.3—1.3μm、1.3—2.5μm、8—14μm和0.8—25cm光谱段,因为在这4个光谱段内各种地物的反射光谱或发射光谱可以很明显地被区别开来

  • 朱克贵.《土壤调查与制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第145-146页
}
   在地球表面有一层浓厚的大氣由于地球大气中各种粒子与天体辐射的相互作用(主要是吸收和反射),使得大部分波段范围内的天体辐射无法到达地面人们把能箌达地面的波段形象地称为“大气窗口”,这种“窗口”有三个
  光学窗口:这是最重要的一个窗口,波长在300~700纳米之间包括了可見光波段(400~700纳米),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地面天文观测的主要工具
   红外窗口:红外波段的范围在0。7~1000微米之间由于地球大气中不哃分子吸收红外线波长不一致,造成红外波段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于天文研究常用的有七个红外窗口。   射电窗口:射电波段是指波长夶于1毫米的电磁波 窗口大气对射电波段也有少量的吸收,但在40毫米~30米的范围内大气几乎是完全透明的我们一般把1毫米~30米的范围称為射电窗口。
  大气对于其它波段比如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均为不透明的,在人造卫星上天后才实现这些波段的天文观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磁波观测星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