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什么穿书七十年代嫁男配的书

冯唐:这不是一本有颜色的书
日18:03:27 
"我曾经十年忘记写作这个事情"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又到周末了,大家已经知道我们今天聊天室请来了著名的70后新锐作家冯唐老师。
  冯唐:阿琪老师你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第一个问题是网络对你的影响大吗?
  冯唐:我觉得是蛮大的,实际上接触网络很早,最开始有E-MAIL是在92、93年,刚开始在北大上学的时候,大家开始有电子邮件,之后很多的文章也都是在网络上先看到,先和大家分享的,有这样的一个过程。到现在几乎每天都会在网上,你要看时间的分配的话,可以看到网络的作用还是蛮强的。
  主持人:有没有不好的影响?
  冯唐:比如说打字时间太长了,肩酸背痛,我的右肩膀尤其是厉害。会产生和电视一样的负作用,没有什么事情也会占在那里,会浪费时间。
  主持人:还是好处远远大于弊处。
  冯唐:我想是的。
  主持人:我记得两年前就读你的《万物生长》,包括很多朋友也读过。他们读过你的书,就说文坛出来一个新人,有评论家说文坛出了一个高手。你也不是一步就走到现在,你成为优秀的作家,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是命运?性格?天赋还是后天的勤奋?哪一个是决定性的因素?
  冯唐:写东西这个事,能忘了就忘了。我前20年都试图忘记这个事情,但是就忘记不了,我想可能忘记不了的东西,渐渐自己就有了一点使命感,这个事你一定要做,既然忘不掉索性就做了,这个对我很重要,有了这一点才会有好习惯,才会想把自己的东西表达出来,才会想多用心思。第一点还是试图忘记多次,忘记多年,发现没有成功,所以才想这个事情是你该做能做会做好的。
  主持人:我看过你在其它媒体访谈的时候说,你写作不为名不为利,就是为了使命感和快感。使命感和快感对你的写作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是一个原生态的动机?
  冯唐:有一个用的很俗的词,痛并快乐着。耶稣被钉子钉进手掌里也会有同样的感觉,非常好的画家、雕塑家、作家在创作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他自己是一种媒质,已经不属于自己了,是通过他能够发掘出来这种东西,过程是很痛苦的。这个本身是一个反自然规律的过程,尤其是你到了一定的岁数,又很忙的时候,你停下来坐下来写东西,你不一定要这件事情,可能这件事情是最没有道理做的,有很多东西要证明你之前的东西,但是你为什么要做,一定是有一点点受虐的心理。
  主持人:大家会觉得你写作的起点很高,因为真的就是很纯粹的是为了一个最本质的东西在表达自己。我看你最近这本书叫《18岁给我一个姑娘》,里面说你成为一个作家是蓄谋已久,你做了各个方面的准备,蓄谋就是准备条件,你这些条件是哪几个方面?
  冯唐:其实我想主要就是三方面,一方面是阅读,一方面是经历,亲身经历就是所谓的读完万卷书,还有行万里路的过程,第三就是动手写了,有了经历之后还有一个技术表达的过程。基本上就是这样。我从小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相对系统一点。
  主持人:你阅读的经验特别奇怪,你是厚古薄今,只读古文,崇洋媚外,只读英文,这个方法是谁教你的?怎么会形成这种经验呢?
  冯唐:我从一开始看,最开始看的是鲁迅,因为鲁迅的地位抬得很高,上小学就接触到,后来就很巧看到他的弟弟,鲁迅自己说,他在那个时代,文章写的最好的第一是周作人,第二是林语堂,第三是周树人,他都可以说自己弟弟好,那一定是不错。读周作人的时候就会发现一些相关的人,比如说梁实秋和唐韬,会列一些书,我想听老人的话应该没有错,就按照他们写的书单去买。这几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很多的家底在身上,也偏向旧的东西,我读了他们的一些东西之后,发现自己也长大了,没有什么时间读当时很新的东西,再看就会发现以前这段时间的阅读积累下来的一些趣味会告诉我什么东西是对的,什么东西符合千古文章的素质,就会发现一些东西不能读了,这也是必然的,现在的一些东西过了100年200年有70%不会被人提起了。
  主持人:你大概是文章写到什么时候就觉得成了?有没有这种感觉,对自己有比较好的认同,这个是什么时候?
  冯唐:我想是这样的,应该是分两个东西谈,一个是文章本身,一个是见识也好,认识水平,这两个东西是两个事情。如果讲基本的遣词造句,17岁就可以了。我17岁写过一个长篇,很完整,但是现在看比较幼稚,但是也是很传统的。我看我17岁写的东西,也可以立刻看出来是我写的。只是一个见识和认识水平有变化了。我写完了感觉到这个不错了,基本上可以打70、80分。
  主持人:你的经历和你的写作背景应该是蛮复杂的,你是医科博士,又在美国读了MBA,工作的环境又是国内、美国、香港来回走,像这种多身份多元化的生活,对你的写作有利有弊吗?
  冯唐:没错,都有。我作为旁观者也好,实践者也好,见的面相对广一些,学理的人都知道,很多的见识来源比较,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如果你的东西看得很真实,但是没有比较,很难判断相对的位置,这个是有一点点的优势。劣势是时间很短,你比较把自己安排得好,压榨得很凶,产量就不会特别高,不会1年写出100万字,打死我也写不出来,但是一个作家一生写7、8本精彩的长篇也是不错的。我喜欢的很多国外作家从35岁、40岁才开始写作,写10个长篇出来,写到70岁、80岁,也是不错的。要保持一个节奏。
  主持人:你对自己满意吗?
  冯唐:体型保持得不错。瘦人到了岁数,就会肚子那儿发福,太难看了。
  主持人:作为一个男生怎么样保持自己比较好的形象,这也是很有意思的,我们可以后面再聊。我是说你觉得现在的状态是你的理想状态吗?
  冯唐:我对现状基本满意,因为这些是我挑的,是我选的,我可以选择全职写作和不写,我曾经十年忘记写作这个事情,但是后来还没有忘记,后来发现这个事情是注定一定要做的,但是我想如果全职写作会失去我很多接触鲜活、沸腾生活的机会,无论现在状态怎么样,是我自己选的,冷暖自知。
  主持人:以后也不大可能往职业作家方面去靠了?
  冯唐:我明白您的意思,我想是这样的,这个事情是销售量和钱没有关系,如果我觉得我有特别要表达的东西,如果我认为我接触的生活基本够用了,使命感在心里越来越大的时候我可能会考虑。人都说30而立,40不惑,在40岁之前基本上不太可能,可能会稍晚一点。
  "我们这一代人相对独特一点"
  主持人:下面我们聊一下冯唐的少年情怀,最近冯唐出了一本新书《18岁给我一个姑娘》,特别有意思的一本书,语言很有张力,很有生命力,感觉到作家很充沛的生命力。你是把他定位为成长小说是吗?
  冯唐:因为我对成长小说的定义并不是很了解,是先有了《万物生长》,这个是《万物生长》的前传,我想描述的是那个前边的时间,基本上是谈时间的小说。
  主持人:你是生于70年代初的,你这一代人有什么样的特质区别于60年代和80年代的人?
  冯唐:这个问题我也想过,我们这一代人相对独特一点。我们和60年代人的区别,因为60年代相对有理想,有愤怒;而我们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的尾巴,正统教育根本没有被耽误,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父母就说你们已经很幸福了,你们的选择只有一个就是上大学,学一些最挣钱的。我上学的时候周围有唱歌唱得很好的,跑步跑得很好的,写作写的很好的,但是家长说这个门太窄,不要做。和80年代相比,我看的不多,但是有一些体会。我觉得他们比我们选择面更广,人生轨迹可以更丰富,他们看到姚明长了高个儿就可以投篮挣钱,就说自己去当体育明星,踢足球,看写作可以成名,就说自己去写作,道路相对分散一点,目标性会更强一点。不像我们这一代人,做了什么东西还有使命感和千古文章,年轻人的心理状态小一些。
  主持人:也更物质一些,没有大理想,只有个人的小理想,可能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还有一些大理想?
  冯唐:再过十年他们会浮起来,从文章的角度来讲,70年代因为刚才讲的总体数量上是最少的,60年代写本书就可以彻底改变生活,可以从乡村走到城市,80年代有好几个人退学去写小说,在我们这里是不可想象的,不是说上了《十月》,上了《收获》,就怎么样的,回家之后的钱还是不够使。我想70年代如果停下来的话,会发现衣食无忧的时候会有一些真实的兴趣来做,写作本身就不是一个正当的想法,只是你真的喜欢。
  主持人:你喜欢亨利.米勒,他可以写作生活得很好。
  冯唐:那是在他50岁、60岁的时候,他以前过得很苦,很像中国古代混生活的人。
  主持人:你这本书还有很多的女性读者,我们的网页上也有连载,女性的网友基本上喜欢在书中寻找一些细节,她们说朱裳对秋水很迷恋,秋天对翠儿也没有真正的喜欢,这代表了什么样的男性的心理,妻不如妾,妾如偷,偷不如偷不着。
  冯唐:这个不一定。《18岁给我一个姑娘》描述的是幻想期,《万物生长》有情感,如果再往前推一个时间段,女生我不太了解,男生就是完全建立在幻想上,我看到一个胳膊就可以想象出整个人,看到一个眼神就编出一个故事,有很多的机缘在里面。哪个人在某个特定的男生中产生幻想,这些人都是非常偶然的事件。
  主持人:就是和女孩本身没有什么关系。就好像月亮一直挂在那里。
  冯唐:是的。过了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个人彻底不起作用了,就好像某些药物在特定的时候才起作用。翠儿和他是从小长大的,这个熟悉感和朱裳是不一样的。
  网友:如果你有一个漂亮的妹妹,你会对她有什么样的忠告,让她离伤害远一点,幸福多一点。
  冯唐:多理解一点,多宽容一点,看的多一点,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小家子气。
  主持人::你会鼓励她多去尝试几种情感吗?
  冯唐:在社会道德的允许下还是可以的。
  主持人:如果你有茁壮成长的在少年时期的弟弟,你会鼓励他怎么做?
  冯唐:你是说在情感方面?
  主持人:目前来说,你现在如果有这样的亲弟弟,你会希望他怎么做成长更快一些。
  冯唐:多看书,多听,多想,少做。看明白了想明白了再做。如果上了大学,步入社会,会多做一点,少想一点。
  主持人:你是一个比较开放式的婚姻和情感的态度吗?一对夫妻除了夫妻生活之外,还有各自的情感生活,类似这种开放式的观点,你怎么看?
  冯唐:我原来是学医的,从生物的角度来讲,你让情感不开放是不可能的,意识都不能定义为犯罪。
  主持人:思想无罪。
  冯唐:对,你守住也是没有用的,情感是控制不了的,也是不应该控制的,控制时间长了对任何人的身心都是有问题的,癌症心理特征就是很好的人,尽量容忍团队,最后得了癌症。开放是看这个人如何处,还是要讲良心和义气的。我是在北京长大的,我觉得做事要地道一点,这个度要在个人心里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主持人:即使己所欲也勿施于人,因为己所欲可能非他所欲。
  冯唐:是的。
  主持人:什么样的女人在你眼里是最美的,你眼中的美女是什么样的?
  冯唐:脑子好使很重要,性格很重要。长相是最后一位。我感觉像酒一样,酒瓶子永远是最后一位的,只要你喝过之后,酒瓶子是最后一位的。
  主持人:这个出乎我的预料,我听到过一个文人说,你就是拿枪逼着我,我也会和美女结婚,不会和丑女结婚。
  冯唐:这个怎么定义了,我想还是舒服吧,脑子好使,人真诚一点。结婚是违反生理基础的事情,就好像你喜欢吃玉米,让你一天三顿都吃玉米,吃一个礼拜就知道什么叫不喜欢吃玉米了,结婚也是让两个人长期在一起,也是违反生理特性了,如果这个人再不真诚,再不聪明,没有理解力,呆在一起就会很难受。好看?我不知道刚才您提的那位,我没有看到过真的是天仙,很多都是电脑做出来的。也没有见过一个人很真诚,又很聪明,你会觉得这个人很丑,这两种情况都没有见过的情况下,长相应该是次要的。
  主持人:冯唐的偶像是谁?你有偶像吗?
  冯唐:没有。
  主持人:如果说到美女的话,你会想到谁?
  冯唐:我妈。
  主持人:这个回答很好,很有意思。
  网友:据说冯唐是香港的,是香港的女孩有个性还是北京的女孩有个性?
  冯唐:我住在香港,但是没有交过香港的女朋友。那里的女孩都在减肥,大街上都是骨瘦如柴的人在走,而且都化妆。如果女孩不够90斤,献血都不能献,女孩还是要胖一点的。
  网友:如果你结婚,选择更美丽还是更有性格的?
  冯唐:还是舒服一点的。
  主持人:你有一些什么样的写作习惯?
  冯唐:是这样的,如果我时间归我安排,我喜欢早上,我不需要什么沐浴、更衣什么的,早上起来刷牙吃口东西就可以了。如果没有时间,打开电脑一个小时也可以,就好像一个收音机一调过去就可以了。
  主持人:如果在香港,看到一个帅哥打开电脑写东西,可能就是冯唐。你正常的作息时间是猫头鹰还是百灵鸟?
  冯唐:我每天争取保证6个小时睡眠,其它无所谓,我睡觉很好,躺下就着。
  主持人:我们谈一些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作家作品。
  冯唐:我觉得中国这边,可能是过去的作家,时代更前边一点的。更好的还是前四史,诗经、唐诗宋词的东西都是很好的,为什么把字这么组合?这些都是很令我感动的。而且我觉得中文是一个很好的宝藏,怎么白描去说这个人,怎么不动一点火气的,把很火爆的气氛表达,通过一个事件把一个东西表达出来,太棒了。给我最大的中国作家是早期的史学家。至于外国作家,我只是会英文,不会别的,多数看的还是英文小说。
  主持人:你的英文程度很高了?
  冯唐:过得去,考试很高,比我高的也不太多。70年代很会考试。我想最开始,其实我不知道您还有没有记忆,当时是在外文书店有一些复印的外国书,这个是过去的事了。有一本是《英国文学简介》,是朗文出的,里面也是按照人家的指点去读的,开始觉得劳伦斯的很好,几乎是从头读到尾,更早的像狄更斯之类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读的比较多,这些东西读得相对多一点。还有几个更年轻的会更有意思的,比如现在活着的是菲力蒲·罗斯等。
  "我不认为作家一定要描写社会底层"
  网友:你的书《18岁给我一个姑娘》对当时教育的制度和教育的感觉是蛮抵触的,你后来又去国外留学,比较一下教育制度,如果让你设计教育制度,你认为理想的是什么?
  冯唐:理想的教育制度,我受益最大的并不是教育体系,而是和我接触的人,比如说老师,理想教育制度是师徒制的东西,一个老师带几个徒弟,老师根据个人特点让学生读书讨论,有时候你会感觉到比你大一点的大哥给你的帮助比老师大,因为他们了解你,很多东西都是他们裁剪过的。过去的读书人游学,一边读书一边走路,找一些比他水平高的人。在民国的时候这个传统还在。
  主持人:包括徐志摩,钱钟书都是到欧洲游学,他们也读书,但是读书的方式和我们不同,交了很多很多的朋友,也许是名流。
  冯唐:很多人写的一本书,发了一个论文,觉得蛮好的,有东西教给我,就去拜访。
  网友:我记得你的书有这么一句话"人怎么活也活不到200岁",我觉得很经典,能不能和我们详细的聊一聊。
  冯唐:这句话有一个时间背景,人怎么活也活不过200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什么才有意义。在这种大环境下,有些东西是应该看开的,花点时间想想有些东西需要理解、懂得和欣赏。
  网友:我很喜欢你的《万物生长》,如果和《18岁给我一个姑娘》相比的话,你个人喜欢哪一本?
  冯唐:非常坦率的说,《万物生长》从长篇来讲应该是处女作,就更喜欢一点,但是我想《18岁给我一个姑娘》从文体上,从讲述的主题上还是有相当的可取之处。我不知道阿琪你有没有了解,在英国有文体意义,如果从文体意义上讲《18岁给我一个姑娘》比较干净、纯粹,有意义得多。
  主持人:下面要推出两个长篇,一个是《北京北京》和《欢喜》?
  冯唐:这个是《万物生长》三部曲,最后是《北京北京》,我想在年底写完,现在写了有一小半了,这个字数会多一点。是在医学院念书,在国外念完商学院又回到北京的过程,我自己的看法自己的体会,《万物生长》的阶段是有感情没有故事,《18岁给我一个姑娘》是有幻想,没有感情没有故事,到了《北京北京》就会有天生的悲欢离合,场景的变换,但是早期的幻想和很真很细的感觉有点淡了,简单的说是讲述一个年轻人成长为一个中年人的过程。至于《欢喜》是我一直在写的作品,还没有定要不要拿出来,应该是13万字左右的长篇,是有一点像王小波写的《绿毛水怪》的东西。
  网友:你梦中情人是什么样子的?
  冯唐:我很少做梦。
  主持人:你这个书里好像老出现一个女特务。
  冯唐:那是小时候的事了,可能7、8岁就不再尿床了,过了一定的岁数也就做春梦的机会少很多,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当时是当时的情况。
  网友:很想知道在南非的翠儿还好吗?
  冯唐:不是特别清楚。
  网友:你作为一个作家,你好像只是关心上层,不大关心一些普通的民众,比如说你知道中国人还有多少人吃不饱穿不暖吗?
  冯唐:我想是这样,作家有一个责任,就是把他感觉最深、了解最多的表达出来,他们的喜怒哀乐,幻灭和欲望表达出来,这个是他应尽的第一责任。我不认为作家一定是要描写农村,一定要描写社会底层。举个例子,比如说简·奥斯丁,他只是描写了非常简单、苍白的社会小群体,只是描写了如何形成一个婚姻,一个美满得体的婚姻,这并不影响简·奥斯丁的伟大,相反像亨利·米勒,只是写了流亡知识分子的居无定所的梦呓一样的话,也不影响他的伟大。转过来说,这是北京长大的好处和坏处,其实我们小时候都非常苦,甚至有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在大学是11平方米住6个博士生,大家如果细看我写的东西,北京长大的人有一个毛病,这些痛他不觉得痛,10几个人在一个屋子里住觉得很好玩。从来没有想过缺钱,妈妈说没有钱买别的吃,我们就天天包饺子吧,我觉得很幸福。我想给大家一个角度,无论是好的时候还是不好的时候,这里都有需要体会的东西。
  网友:我觉得我看你的书感觉忽略了旺盛的荷尔蒙,只是感觉到了你纯洁的心。
  冯唐:终于有人看明白了,这不是一本有颜色的书。
  网友:冯唐老师,你被称为70年代第一人,你怎么看这个事?
  冯唐:这个也是老师谈的,我觉得有过火的地方。70年代写东西的没有冒出来被大家所熟知的还有很多,我知道的哪怕做纯理工的,写的散文非常非常的好,非常非常干净。这么讲有过火的地方,有我自己受之有愧的地方,我对自己文字上的要求非常严格,这样也许有一些狂妄,我在想一种文化的传承,我想的是千古文章是什么样子。如果我不能写一些东西流传下去我就不写。
  网友:文学是人类隐秘的历史,你是妇产科的博士,也是隐秘的历史,二者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冯唐:历史是人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的总和。作为对人的了解,一方面是文字,我学医是给我相对独特的角度,知道一些人的生理基础是什么。从时间的了解角度来说,给自己一点时间多看一点历史,二者结合会有根号的效果。
  网友:冯唐你还记得去麦肯锡的情景吗?怎么面试的?
  冯唐:我还记得,麦肯锡的日子给我印象很深,面试很复杂,5分钟讲简历,35分钟做案例,之后有10分钟的总结。
  网友:什么时候在北京搞签售,我一定去捧场。
  冯唐:大概是7月底。
  网友:你对团结湖地区就是书中写的地区是不是有特殊的感情?
  冯唐:不止是团结湖,就是东三环这条路,我最早骑车路过的时候还不叫东三环,这条路是和我一起成长起来的。
  网友:冯唐的名字非常好听,不知道冯唐觉得这是一种感性的文字还是性感的文字。
  冯唐:我想如果性感的应该是更高级的模式,那是我追求的。文字有时候是很有质感的东西,很美妙的东西。
  主持人:你的笔名有什么由来?
  冯唐:是这样,是出一本书的时候,出版商需要我起个笔名,我就想到了这两个字,原因是我知道西汉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人,史记中有他的列传,应该是《张适之冯唐传》,这个人不知忌讳,说话很直,这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这个人也不是很得志,一直是处于边缘,三朝不得志,大家都知道有这样的人,但是把永远没有话语权,这种边缘地位也是我喜欢的。第三是他活得长,90多岁,大家经常说冯唐易老,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鞭策,有些事情不能着急,有些东西也不能停下来。我看米开朗基罗的传记,他画壁画的时候突然泪流满面,他说当我理解到壁画应该怎么做,我的画笔理解我的心情的时候,我已经快要死了,这个是不可避免的,我就逼自己要努力。
  网友:你希望什么样的人读你的书?你期待的读者会是什么人?
  冯唐:我想是这样,坦率的讲,出版社想尽量多卖,我觉得卖到一个中众就是很好了。《万物生长》就是在一个小圈子里,大家觉得很有意思,有新的东西在这里。《18岁给我一个姑娘》做到中众接受就可以。第一这是一个十来万字的东西,在现在时间这么短、诱惑这么多的状态下能够来读小说,这个是相当高的要求了。第二这本小说又不像传统的小说有很丰满的人物塑造,有很曲折的故事和煽情的细节,你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把繁忙的杂事放在一边,拿一杯茶,给自己一个下午或者一天的时间看,这个的要求比较高。
  主持人:最后一分钟。
  冯唐:非常感谢各位网友在百忙当中在看这个访谈,我也是真诚的希望大家能够有时间和我一起读一些好文章,有时间想想过去的岁月,能够更好的体会今天,更好的体会将来。
  主持人:我们的聊天就到这里了,非常感谢冯唐到聊天室作客,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参与,祝大家周末快乐,再见。
  冯唐:感谢主持人,感谢工作人员。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访问的页面不见了!查看: 1607|回复: 25
大家的第一本无线电书籍是什么?
我的是《怎样看无线电电路图》,从抽屉里翻出来的
<p id="rate_856"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经验 + 10 点
" class="mtn mbn">
怎样装矿石收音机
《半导体收音机浅谈》。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的起点够高的,我就低多了,二年级的时候,春节放假父亲回来,带回一包红红绿绿的玩意,说是要装矿石收音机,假期休完了,矿石收音机也没装出来(还是电工,水平真够低的)我就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矿石收音机”,继续做父亲没完成的事业,这就是我的第一本无线电书籍。
63年版的少年无线电。
我的第一本无线电书是《少年晶体管收音机》
朋友,我一开始都不看书,就摆弄一堆简单的电子套件。后来别人送我一本趣味电子小制作,八十年代的。三极管都是老的,电路图我也看不懂,后来经过半年的自学,看得懂一些了,现在我看得懂比它更复杂的电路图了
楼主比我还小了,恐怕是论坛上年龄最小的会员了,他爱无线电,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支持他!
我呀是在上世纪七几年的时候看到高中的物理课本里面有关无线电方面的知识的,内容是非常的有限…
ALIM0172_副本.jpg (88.49 KB, 下载次数: 2)
10:46 上传
ALIM0170_副本.jpg (110.72 KB, 下载次数: 0)
10:46 上传
ALIM0171_副本.jpg (87.61 KB, 下载次数: 1)
10:46 上传
ALIM0173_副本.jpg (89.88 KB, 下载次数: 1)
10:46 上传
这是我60年代初看的第一本无线电书籍,翻译苏联的.书名是&无线电爱好者读本&封皮封面都没了,这本书现在还保存的.
老师傅真多....俺都没看过,就是鼓捣收音机了,弄坏了好几台
本帖最后由 bflt 于
11:27 编辑
《实验矿石收音机》陆鹤寿&&1956 版
HRB7586 发表于
<font color="#年版的少年无线电。
我哥给我一本《少年无线电》,这就是启蒙。
微信:caoyin513 QQ: E-mail: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收藏50一80年代旧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