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校对于早恋被处分检讨书学生的处分决定书怎么写?

精彩儿歌、视频
孕期性生活姿势图...
细数女明星透视装...
混血嫩模王子希喷...
被“滚出”娱乐圈...
孙悦大婚在即 妻...
宝宝涂鸦可爱图片...
开学修炼册
分娩方式大起底
孕晚期的那些事儿
父亲节祝福语
关于早恋的作文:我对中学生早恋的看法
编辑:qiqitu来源:互联网
导读:现在的中学生早恋,我们屡见不鲜了,早恋会影响学习,会影响情绪,对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我的记忆力我的同学和朋友,大多数都有早恋的经历,可是在吃过早恋的禁果后,又有几个人能够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们要克制,要合理看待早恋问题。
中学生早恋现象,在课本上,在师生的公开对话中,好像根本没这回事。可是,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在报纸杂志的文章里,畅谈这一所谓神秘的面纱早已被撕的七零八落,叫我们哭也不是、笑也不是。本来是发生在中学生之间的事,可我们反而成了看客和读者,任凭人家去嚼舌。听说外地许多中学开设了“性教育”课,那么有关早恋的讨论也不应是禁区了。
对于中学生早恋,我的看法有两点。第一,早恋现象是正常的,不值得大惊小怪。我们是不是都有这种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追求友情的牢固和稳定,越来越以个人爱好来选择朋友,越来越要求友好的双方更加亲密些。早恋无非是友谊发展的必然趋向,也可以说是人生的必然。我还认为这是一种符合生理特点的现象。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在与异性交往中产生了感情并不是可耻的,而是生展上天经地义的事。
我说早恋是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并不是主张把中学校园变成谈恋爱的“金三角”,我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靠压制和处分的方法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当前,早恋问题是“家长怕,老师压,学生在地下”。
关于早恋,我的第二个看法是:要克制,要合理。
我认为,合情的东西不一定合理,早恋早属于这一类。我在上面说过早恋是情感交往的正常现象,但对一个正在学习的中学生来说,是不可能的。我们交际的圈子,只有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你无法做出充分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是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绝不是选择一个游戏伙伴。
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没男朋友”我的回答是“我希望得到最好的一个”。意思是,我还小,并不成熟;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会有多轻多重,现在怎么能确定选择标准呢?我应该先充实自己,所以就要好好学习。我想,再过几年想读书可就难了,我干嘛不珍惜眼前的宝贵时光呢?在说在中学时真的有一个“他”,到了毕业以后,或各奔东西,或高低悬殊,那岂不是自寻苦恼吗?
先拥有自己吧,只要先拥有自己就会拥有他人,也才能得到最好的一个。
上一篇:没有了!中学生早恋检讨书
- 万能检讨书 】
|   中学生正值花季年龄,对异性的好奇心较重,自己的自控力还不是很强或者叛逆,又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处理,导致中学生不好好学习而早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学生早恋的,欢迎参阅。  中学生早恋检讨书一尊敬的学校老师:  面对我在学校当中与女同学手牵手的行为暴露出了我早恋的错误,我对此供认不讳。在此递交检讨,以深刻反省我的错误。  “问世间情为何物,叫我这初中生也痴狂?”面对我如今的处境,我真是感慨良多。回顾往昔上下五千年历史,我不知道有没有哪位古人与我同样处境。  现在,“我检讨、我认错,以后不再这么做;我羞愧、我后悔,今后不扮这么美;写检讨、递检查、要写什么写什么;受批评、挨顿骂,只要不请我家长”。经过您的深刻批评,我已经知道了,早恋是不对的,早恋会非常严重地影响我们的学习(据统计早恋对于学习成绩的杀伤力可以达到80%,这远远比玩网游还严重)。此外,早恋还很费钱,我身为一个初中生没有经济来源,难以承受。  可见早恋是多么不对啊,我已经知道错了,今后不敢了。  检讨人:  时间:  中学生早恋检讨书二尊敬的班主任老师:  您好,我向您认错来了。此刻,我递交这一篇学生早恋检讨书,以反省我早恋的错误,并且向您道歉,我向您保证我下回再也不敢了。  当我踏进高中校园的时候,校长就在迎新会议上郑重严肃地提到过学校早恋这个问题。在平时的校园生活当中,学校也三令五申,七言八颂地要求我们不能早恋,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我这会在课间跟女同学勾肩搭背,要是没有您的及时制止,指不定我们做出什么不雅的举动。  对不起,老师!经过您的深刻批评教育以及当面跟我撕破脸的那份豪情,已经让我颜面无光、痛定思痛、腰酸背痛、痛痛贴贴的知道了自身错误的严重。早恋的问题是一个严重的原则问题,这涉及到男女关系的正常发展,这事情可大不小,关系到我的学业、未来、出路、前途、名誉、责任、为人等等各方面,万一走错一步,要后悔可就来不及了。学生期间,我尚未积累丰富生活阅历,心智也尚未成熟,过早地接触男女关系问题,这对于我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嘛。  如今我犯了错误,好在没有太过深陷其中,对此我要向您做深刻检讨:首先,我向您做出深深的检讨,向您表示诚恳的歉意,并且向您保证今后我绝不再跟男生有过于亲密的往来。其次,我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眼看就要转入高三了,我的学业要紧,我必须抛开一切杂乱思绪,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为复习备战状态来。再有,我要吸取错误教训,对于此次错误予以重视,并且不再犯此类错误了。  最后,希望您能够原谅我的错误,给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此致:非常抱歉!检讨人:  时间:  中学生早恋的检讨书三班主任老师:  您好,向您递交这份检讨,以反省我年少无知犯下的早恋错误。因为我错误导致的种种不良影响,在此我感受十分地懊悔与抱歉。  关于我犯错误的原因有三:第一是我主观意识太多浅薄。身为一名高一学生,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本职任务应该是搞好学习。第二,我责任感欠缺严重。在校身为学生,身负努力学习的责任,在家我作为人子,自己的所作所为也应该为自己的父母着想,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也应该好好学习。第三,我的克制能力欠缺。对于女生有好感是正常的,然而我却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没有掌握分寸。  回顾我的错误,固然有年少冲动的客观原因,然而我作为一名16岁的高一学生,也已经具备了基本是非的辨别能力,理应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我此次错误的发生,难以逃避我在主观方面的不足与过错。在高一这段时间的学习生活内,我主观上很大程度地放松了对自已的要求,疏忽了作为一名高一学生该有的学习责任与思想准则。  高中学习是人一生当中宝贵的学习时光,在高中期间努力培养各项文化素养是一件如此严肃的义务。然而,我却辜负了父母期望,也辜负了老师的期望。因此对于我此次错误以及在班级校园当中造成的不良影响,我再一次对您说一声“非常抱歉,我错了”。  此致学生:  中学生早恋检讨书四尊敬的老师:  这几天我一直在为我的所作所为反省,我在深思您的谆谆教导。现在知道,是我做错了,您的教导是对我的前途负责,是为了我们两个人好。  我现在已经上高二了,很快就要面临高三--这个人生的转折点。我自知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拖了班里的后腿,我也感到很惭愧。可能是因为功课与其他人的差距较大,自己也没有什么信心了,所以把精力放在了不该放的地方。这也并不是给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是我从前的真实想法,我因为成绩不好真的很自卑。我知道自己做错了,学习不认真应该积极的去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成绩,而不是涣散精力,把大好的时间放在无谓的事情上。这样不仅提高不了成绩反而更不能专心读书,同时也影响了其他人的学习热情。我还是一名学生,就像成人要工作一样,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我没有好好学习,用功读书,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对自己的放任自流,感谢您对我及时的提醒和纠正,才没有让我离开正轨更远。  通过您跟我的谈话,我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您是在挽救我,是对我的未来前途负责,希望以后在学习上您能给于我帮助,监督我,在剩下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成绩能有所提高。  学生:xx  中学生早恋检讨书五尊敬的校领导,班主任老师: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的心情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我所做的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十分的后悔,我不应该在班级里和女生搂搂抱抱,班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而我却没有把它当做一回事,被校长抓到,给班主任丢了人,给级部抹了黑。  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在学校谈恋爱,学校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这样不仅影响我们学习,还浪费了光阴,更重要的是违反了校纪校规。还有就是辜负了父母的希望,想一想父母辛苦的赚钱,让我可以生活的好一点,让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可是,我却违背了家长的心意。这样做同时也辜负了班主任老师的教诲,想一想班主任起早贪黑的教育我们也不容易,我却给他丢了人。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作为济宁二中学生的我应该去维护它而不是去破坏它!  对于这件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1.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在上自习课乱下位和女生搂搂抱抱,影响班级的纪律,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这实际上也是对同学的父母的不负责.2.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未能提高.如今错已铸成,我深感懊悔,深刻检讨自己的错误.
3.思想觉悟不高,对错误的认识不足,试想如果当时我就认识到此事的严重性,错误就不可能发生.之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我还为能达到一个现代中学生应具有的认识问题水平,未能对老师的辛勤劳动作出回报,我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为此,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几年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这次检讨,我深深的认识到这次错误的严重性,我保证今后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请校领导,班主任老师给我次机会,我一定会改掉身上的这些坏毛病。如果再犯,我主动退学,不在影响同学,破坏学校的形象!  学生:  年 月 日
下页更精彩:1
万能检讨书栏目编辑推荐
早恋检讨书
万能检讨书最新资讯
万能检讨书首页头条推荐少年升旗式表白爱情引全城热议 停课一周后返校|爱情表白|国旗下演讲|早恋_新浪新闻
&&&&&&&&&正文
少年升旗式表白爱情引全城热议 停课一周后返校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一个学生拍下的4月8日升旗仪式现场
4月10日华商报头版
&&& 本报记者 秦珍子
  四月里的这几天,一个少年接受了几乎整个西安城的注目。
  他出现的时候,人们只知道他17岁,上高二,其他不详。
  用陕西人的话来说,这少年“猛势得很”。在学校周一早晨的国旗下演讲中,:我喜欢一个女孩,而喜欢一个人,就要负责任。
  这次演讲迅速引起震动:他的老师吵了起来,他的父母哭了,当地最有名的都市报在头版上为他写信,许多市民开始第一次直接和自己家孩子谈论“爱情”。
  少年叫小中。在过去的一周里,人们谈论着他,也借他谈论着自己的生活。
  在报纸上、电视里、网络中,有人说他“真爷们儿”,有人说他“不分场合”,有人赞美青春,也有人痛斥媒体在炒作。
  这一切小中都没想到。那场表白,只不过为了说出心里话,并让“懂得的人”感动。
  在家呆了整整一周之后,他返校上课――穿好校服,蹬上球鞋,背起书包,挤进公车。一切看起来没什么不同,但对于这座城市和更多的少年来说,这场“表白”已经改变了一些事。
  他决定说点什么
  当班主任把下周一对全校演讲的任务布置给小中时,他感觉没什么特别。尽管这将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登台演讲,但比较起来,他还是更期待次日开始的清明小长假。
  “好不容易放3天假。”这个17岁的高二男生说。他琢磨着和家人来一趟短途旅行,还想看两场NBA的篮球赛。在他房间,参考书和练习册从地板上开始摞,一直摞到比桌子还高。
  两年多以前,小中和家人从北京迁至西安,就读于西安工业大学附属中学。这个福建籍的大男生有1.76米的个子,额头浑圆。在同学看来,他虽然不爱说话,却特别有主见,遇事从不慌乱,还因此得了一个外号“淡定哥”。
  根据惯例,全校演讲的主题是每周提前确定好的,小中领到的题目是“感恩”。回到家,他写了篇稿子发给班主任,结果被毙了。
  班主任为他重写了一份新讲稿。但此时,小中心里已经在酝酿着一个计划。
  此前,他所在的班里曾有两个男生因喜欢同一个女孩而发生冲突,小中心里不认同这种行为。
  他也有一个关系要好的女孩,他叫她“108”。这个代号的意思,是只属于他们两人的秘密。在假期的晚上,他偶然发现有别的男生在网络中向“108”告白。联想到班上的那件事,他决定说点什么。时间,周一早上。地点,主席台上,全校面前。
  小中把这个想法称之为“灵感”――他的脑袋里组织着一段话,他要把这段话加到演讲稿之后。演讲的主题是“感恩”,而他要接着谈谈“责任”。
  小中的姐姐小惠记得,那天,弟弟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吃饭的时候他和家人提起:“嗨呀,还要演讲呢,真烦。”
  回忆起弟弟有点得意又装作不在意的样子,小惠直到现在还忍不住捂着嘴笑。
  “姐,你上过台吗?怕不怕?”弟弟问。“声音会发抖!”姐姐答。“切!没那么夸张吧?!”小中转身又进了自己的房间,嘴里念叨着“各位同学好……谢谢各位老师”……
  此时的小惠全然不知小中的计划。她是家中老大,年长弟弟6岁。在她眼里,小中不仅一直是个小孩,还是个“超级乖”的小孩。他放学没晚归过,打电脑游戏说戒就戒,周末总是陪伴家人,写作业更是从不要人催。
  小中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一边琢磨着措辞,一边在手机上写下一段话。开头是:“在这里,我还想说,如果你真的喜欢一个女孩就要敢拼,敢为她和你的未来而拼。”
  差不多200字,他掂量了好几个钟头。下午4点,他带着两份电子讲稿下楼,走进打印店,打了两页纸。一页是老师的意思,一页是他自己的意思。
  小中记得,属于自己的那一页“正好作文纸大小,墨迹清晰”。他盯着看了一遍,“感觉挺爽的”。走出打印店,他又注意到,“那天还真是很晴朗”。
  回到家的时候,小中把两页纸紧紧捏在手里。当然,他并没有忘记,把“感恩”压在“责任”上面,这样,便没人能注意到。
  “表白挺牛的”
  4月8日早上8点,小中穿过人群来到操场。他站在离主席台很近的地方准备着,和所有人一起唱着国歌,看国旗升起。原本他很紧张,上学路上“连公交车挤不挤都感觉不到了”,但当升旗仪式结束,主持人念出他的名字时,他反倒不怕了。
  白球鞋在台阶上跑了三步,小中迈上主席台。他来不及回忆姐姐传授的经验,来不及拉一拉校服的衣角。他只是半低着头,盯着自己的讲稿,用余光瞟到操场上的老师、同学。“黑压压的头顶,白生生的脸”,足足有1600多人。
  小中想说点什么活跃一下气氛,“就像美国总统拉票那样”。但当他站在话筒前,才发现“气氛太安静、太严肃了”。一秒钟以内,他决定砍掉那句调侃的玩笑话,直接开始演讲。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小中开始朗诵讲稿。听见从大广播里传出自己的声音,他觉得很有趣。他一边读,一边尽情体验这第一次演讲,发觉自己的心跳似乎毫无变化,呼吸却极其费力。
  如果小中只是念完了第一张纸上的文字就转身离开,那么,那一天只会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星期一。他的肚子里装着母亲准备的火腿鸡蛋,他在公交车上被挤来挤去,他坐在教室里上课,作为物理科代表,他还需要收发作业。
  然而,两分钟之后,这个星期一变得再也不一样了。“因为漫长人生路上,我并不孤独。”小中念完了第一张讲稿的最后一句。他并没有说出那句不知练了多少遍的“谢谢各位”,而是接着说了下去。
  在假期里,为了能做到脱稿,他一直在背诵自己的“两百字”。然而此时,他的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
  根据在场同学和小中自己的回忆,当时他这样说道:“关于上周的打架事件,我想说,如果你喜欢一个女孩子的话,不要用这种方式来伤害她,要负责任。像我,我就有一个喜欢的女孩子,108,我就要勇敢地说出来,我喜欢她。”
  如今,小中自己也不敢完全确定在台上到底讲了什么,他只知道很多准备好的话都没说,比如对“责任”的论述,比如要好好努力考上大学的誓言……但当时他实在太紧张了,一个字也想不起来。
  不过,他记得对“108”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他觉得“值了”。
  事实上,从小中表白的第一句话开始,台下已经有人鼓掌。最初的掌声来自少年的三个好友,他们此前就知道哥们儿的计划,有人提出异议,但小中很执拗,他们就马上从阻拦变成了鼓励。
  “不需要请他们喝冰峰(西安本地品牌饮料)!”小中自信满满地说,“一句‘别说出去’,兄弟就懂。”
  只是,当兄弟支持的掌声响起时,他更加慌了神。一个在场的高三男生事后回忆,操场上有点嘈杂,他只听到台上的人说了一句“我喜欢她”,就立马加入了疯狂欢呼和鼓掌的行列。掌声响了很久,直到小中离开。
  这个高三男生也有自己的“女朋友”。他觉得,“表白挺牛的”。对台上的学弟他有点印象,“是个内向的娃”。
  “我失去什么了吗”
  自始至终,没有人打断小中,也没有人阻止他。一位老师朝着主席台走了两步,又停下来,让一个同学上台去叫他。
  说完了自己的心声,小中自己走下台阶。他听到欢呼声,觉得很感激。晨会主持人认识他,也忍不住轻声鼓励。升旗仪式结束后,他走回教室,很快又被老师叫了出去。
  在教务处接受老师的询问和批评时,小中说自己并没有感到害怕。他当时只念叨着一件事:“108”感动了吗?正如他后来在微信圈里写的那样:“表白后真是爽快。”
  班主任一直陪着小中。他反复向学校领导们解释、求情,为小中争取机会。此前,他一直想给这个内向却聪明的转学少年多一些关注和锻炼。小中也很喜欢这位老师。
  当天中午,小中父母被叫到学校,把儿子带回家。此时,他们并不知道学校会怎样处理孩子。“还能不能回去上学?被开除学籍怎么办?”一家人陷入了沉默中。
  小中的父亲没有责备他一句,这个平常话就不多的男人一下午都在卧室里呆着。小惠看到爸爸盯着天花板想事情,她觉得,父亲一定在为弟弟上学的事发愁。
  “妈妈哭了。”小中说,父亲则没有在他面前流露出愤怒和失望。背地里,他听妈妈说,爸爸也哭了。
  那天晚上,母亲做了全家人喜爱的辣椒炒肉和香肠。小惠叫了父亲好几次他才从房间里出来,随便扒了两口饭,又进屋了。自始至终,一句话也没说。
  “我们都知道对方在难过什么。”小惠回忆,她走进弟弟的房间,看见他躺在床上,翻着一本练习册。“值得吗?”姐姐问。“我失去什么了吗?”弟弟反问。
  那一晚,小惠翻来覆去直到半夜。入睡前,她最后记得的景象,是父母房间里的灯光依然亮着。
  周二早晨,小惠6点就爬起来,这个90年出生的姑娘决定,要代表家人去和学校交涉。这个决定最初没有人支持,“你去没用”,母亲说。
  小惠特地上了弟弟平常坐的公交车,在车厢里挤着,她心里很难过。“为了读书他每天这么辛苦,我不能让他没学上。”
  最终,小惠见到了学校的几位负责人,经过一番商量,他们告诉这位心急的姐姐,下午给她答复。
  回家的路上,小惠收到了母亲责备她逞能的短信。她很委屈,但也很坚定。在她心里,弟弟并没有大错,一定能得到谅解。
  小惠并不知道,在她离开学校时,《华商报》记者段晓宁和她的同事正在赶往西工院附中的路上。此前,有人转发了小中的事,并@了报社的官方微博。在这条被转发上千次的微博里,网友声称,小中已被学校开除。
  拿到选题,这位从业8年的女记者感到纠结和犹豫――要不要跟进报道?会不会伤害孩子?对这件事,报社的立场是什么?
  中午时分,段晓宁来到校门口。她拦住几个学生做采访,有个女生直接摆出崇拜的表情,夸赞小中“好勇敢”。但也有孩子表示,“老师说了,不让议论。”
  而面对两位学校负责人,段晓宁则直接抛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孩子会不会被开除?返校的时间表有没有?”
  编辑部的交锋
  “太不合适了!影响其他学生怎么办?!”
  “开除学生是要上会的,这件事根本不至于!”
  当着记者的面,几位老师争论起来。直到这时,段晓宁才看出,学校领导层因为这场“表白”,也产生很大的分歧。有老师力主要严惩,也有副校长坚持不处罚。
  最终,张副校长大声告诉这位忧心忡忡的女记者:“放心吧,绝不会开除!”因为无论校规校纪还是中学生行为守则,都没有针对晨会演讲时谈论私事的规定,况且在这位校长看来,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
  事实上,根据这位校长的转述,小中表白后,老师们其实都知道“108”是谁了,但为了不加重女孩的心理负担,“学校里没有任何人向她提起”。
  段晓宁觉得很安慰。她给编辑打电话汇报:“新闻事实成立!”但此时她没想到,对这件事的讨论和争议已经蔓延到了报社。
  回到单位,段晓宁开始坐下写稿。“我从没写过这么有争议的稿子!”这位女记者说。那天下午,时不时就有同事跑到她桌前,询问事件的进展。这些记者和编辑向去了“一线”的段晓宁谈论自己的看法,常常说着说着就吵起来。
  这些观点交锋在下午的编前会上愈加激烈了。
  40多岁的要闻主编拿自己上学时不敢表白的经历开起了玩笑,力主“有好感就要大胆说出来”。谨慎的西安新闻主编却觉得,不分场合的表白有可能会误导其他孩子,不主张一味赞扬。漂亮的一版编辑惦记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希望能通过报道扫除孩子的压力,让成长不留阴影。
  辩论持续了40多分钟,最终,编辑们决定站在小中的立场上发声,告诉他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同时,他们也希望能通过报道让更多孩子明白,青春期的感情虽然单纯而美好,可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周三一早,这份大多数西安人都看的报纸上,刊出了一个特别的头版:在占据版面中央的青春漫画背景下,是醒目的竖排大标题《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
  编辑记者们为小中送上了自己的祝福:“就像你说的,未来还要考大学呢,让这场表白成为你成长路上的小插曲。”
  事实并不全是温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学校长对于《华商报》当天的报道表达了愤怒。“这件事根本没有必要在头版上讲!”这位校长说,他觉得这是在把青春期的正常现象刻意放大。另一位中学的负责人也反感这个头版:“给孩子讲清楚,冷处理一下就好!不要炒作,而要导向。”
  不过,这些校长们的意见在一点上完全能达成一致:对于“早恋”的孩子,强迫、处分都是不当的做法。
  报纸刊发当天,针对这件事的电话持续打到编辑部。大多数读者倾诉着对这期头版的喜爱,也有少部分读者提出质疑。段晓宁忙着接电话,“给读者一个交代”。
  次日,《华商报》又做了一个半版。“我们又提供了一个擂台,让各种观点在上面PK。”这位记者说。
  “做得好!”一部分读者在版面的左栏“支持”。“太自私!”另一部分读者在右栏“反对”。“这男孩做了很多人不敢做的事,才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一位心理咨询师在版面的中间“分析”。
  当晚,报社内部的争论达到顶峰。“8年了,我从来没参加过编前会,资格不够。”段晓宁回忆,那晚,她被特意叫到会上,在座的主编老总们“几乎不是在争论,而是在争吵”。最终,为了不让事件的影响继续升温,以至于伤害当事人,段晓宁已经准备了半个版的稿子被压了下来,《华商报》停止对事件的讨论和跟进。
  “不发了,反而解脱了。”她说。即使是这样,一位同事依然对她表示:“虽然我们的初衷是善意的,但造成了伤害,我们应当道歉。”
  事实上,早在4月9日周二的下午,小惠就接到了弟弟学校打来的电话,表示不会严惩。“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前,我也是个小孩。”她松了口气说,“但为了弟弟,成长就变成了一夜之间的事。”
  “越遮掩,越显得神秘”
  周二晚上,小惠打开电视看新闻,一下子就惊呆了。“你快过来看!”她喊弟弟,“我最喜欢的节目居然在说你的事情!”
  随着更多媒体的报道,这场“国旗下的表白”变成了微博上最热的话题。小惠打开微博搜索,发现“数不清的人在转发”。
  她把弟弟按在电脑前,让他看来自全国各地的评论,“不管是说好话还是坏话”。她鼓励弟弟“是好样的”,但既然事情已经发生,就要勇于承担后果。
  但到了周三晚上,小惠发出一条长微博。“一夜之间突如其来的舆论压力已经对我们家庭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响。”她开始对引起的舆论热议感到震惊和害怕,呼吁公众能够帮助和宽容弟弟。
  “太帅了!”“中哥,支持你!”在小中的QQ空间里,同学和朋友为他写下200多条留言,全是鼓励。
  “她呢?和你联系了吗?”母亲忍不住问小中。
  许多人也在关心着这个代号“108”的女孩。她是谁?她是怎样的人?事件发生后,甚至有好奇的学生直接跑到小中的班上打听。
  但所有知情者都默契地保持了沉默,他们要保护这个女孩不承受更多的压力。
  小惠也不知道这个女孩是谁。她曾猜测过是弟弟网络空间里某个留言的女孩,但并不确定。“清秀可爱!”小惠说,“我挺谢谢她的。”
  这是因为她听小中说起,被“表白”后,因为压力过大,“108”哭了。但她央求朋友不要告诉小中,甚至没有责备他一句话。
  每天,她都会发微信给小中,鼓励他早点回到校园。
  小中很想回去。周三晚上,小惠看到弟弟在用心地写一本练习册。抬头看到姐姐,他有些失落地说:“我还有题想问物理老师呢。”
  小惠心里很难过,她发出微博,在感谢媒体的同时,她更期待人们能够慢慢淡忘这件事,让弟弟能早点回到学校。
  其实,根本不用等媒体报道,很多西安市民第一时间就知道了这件事。周一晚上,西安某机关公务员李俊上高三的儿子回到家里,激动地冲她喊:“妈!今天有个学校的学生牛爆了!”
  从儿子那里,李俊得知,“升旗仪式上的表白”已经迅速传遍了西安的各所中学。少年们热烈地讨论着那个心目中的“勇士”,而这位妈妈也觉得,“在这件事上,孩子是没有错的”。
  她算是个开明的母亲。在此之前,儿子会主动告诉她:“妈,我有女朋友了。”而她会提出建议,并告诫儿子:对女孩子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不过,李俊也明白,虽然“早恋”已经非常普遍,但并非所有家庭都能敞开来谈。
  张娟就是个典型。作为西安一所医院的妇科医生,她有时会遇到前来做人工流产手术的女中学生,最小的只有14岁。这使得这位高二女生的母亲心惊胆战。
  “我甚至想冲到学校去帮着开课,讲一讲青春期的心理和生理卫生。”张娟说,她很想保护这些孩子,而所有的冲动都被一股脑用在了女儿身上。
  只要找到机会,这位副教授就会偷看女儿的手机。“先看人人网,再查QQ和短信,有时间的话,还要把通话记录扫一遍。”后来,女儿连洗澡之前都会警惕她,她就假装手机没电,借女儿的电话来用,再见缝插针地“瞄一眼”。
  每当她看到某个男生名字出现频繁,总要找老师打听一番,了解男生的成绩、品行和家庭情况。
  “我不敢直接问她。”张娟说,在她看来,青春期的情感萌动再正常不过,但谈及这样的话题,大多数中国家庭依然遮遮掩掩。
  “越遮掩,越显得神秘,孩子就越好奇。敞开来谈,反而可以撕掉这层面纱,直接教孩子保护自己。”张娟说。
  那个周一晚上,这位母亲接女儿回家。小姑娘激动地说:“妈,今天西工院(附中)有个娃震了(方言,意为做了影响很大的事)!”
  听了小中的事,张娟觉得机会难得。此前,女儿主动谈论学校的情况很少,都是她问一句,女儿不耐烦地答一句。
  “这娃真勇敢!”她赶紧表示出鼓励的态度,但又怕影响女儿,马上补了一句:“我就是担心那个被表白的女孩压力会很大!”
  张娟没想到,听了这话,女儿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看了她一会儿。跟着就聊起来:“我们年级有30对儿,不过我还是单身!”
  接下来几天,这个高二小姑娘和母亲交流情感和班级话题的次数明显增多。张娟发表看法,女儿也不再反感。
  “我真心感谢这个素不相识的男娃。”张娟说,“他让家长和孩子有了共同面对、探讨问题的机会”。
  但这位妈妈也有自己的忧虑:在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支持小中,会不会引起模仿与跟风?
  回到校园
  4月8日当天,把儿子领回家的小中父亲心情低落。第二天他去上班,却听到不知小中身份的同事纷纷议论:“娃是好样的!”这位父亲没有搭腔,心里却多了些安慰。接下来的每一天,他都在关注新闻,当看到“都是支持鼓励我儿子”时,他最初的愤怒和烦恼很快减轻了。
  “只是太对不起你的班主任。”他对小中说,“老师那么信任你,你却给人添麻烦。”除此之外,他没再多说。
  当学校确定小中能够返校上课的时间后,“我们一家子终于恢复正常了。”小惠说。
  周五那天中午,母亲买了大虾,做了一餐丰盛的午饭。“你终于会笑了!”母亲对小惠说。23岁的姑娘揉揉自己的脸,觉得心情放松。
  小中却没有彻底放松下来。他原以为“作为一个男生只要敢想敢做,什么事情都承担得起”,但事情发生后他才发现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学生,什么也做不了”。
  “我算什么狗屁,我连流泪的资格也没有!”情绪激动的小中在网络中写道。他想着母亲流泪的样子,想着老师的无奈,想着姐姐的奔忙,还想着“108”的处境。他觉得自己敢去承担,现实却是,他只能每天坐在家里,等待家人带回关于他未来的消息。
  那几天,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辜负父母,“一定要考上一本的大学”。
  “他们对我弟弟的理解有误。”小惠说。有人批评这个少年“破坏了国旗下演讲的严肃性”,但对小中来说,他选择这个场合,正是对这分严肃性心知肚明。他觉得正是因为在国旗下,宣誓才显得特别庄严,才能让所有人见证自己的责任心。
  这个17岁少年像大部分男孩子一样喜欢漫画、打球和听音乐。他物理成绩很好,姐姐还送过他《相对论》。但眼下,他觉得感情才是他心里最重要的东西,不只是爱情,还包括亲情、友情。
  问及他的理想,这个脸上还有稚气的男孩板着脸严肃地说:“让整个家族的人都平安开心。”
  无论如何,小中已经准备好了要回到校园,继续学业。而校园也做好准备迎接他了。
  4月15日,新的周一,小中穿上校服,蹬上球鞋,回到学校。早上8点半,升旗仪式结束后,校长看到小中和母亲站在校门口,便向母子俩挥手致意,然后亲自将小中带到了教室里。
  “同意他留在这个班的请举手!”校长半开玩笑地问。
  毫无迟疑,全班39只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
(原标题:升旗仪式上的爱情表白)
(编辑:SN010)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早恋视频学校接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