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输液设备故障率率有哪些参考文献

婚内保证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来源:中国法院网
作者:夏小洁
  【案情】
  张某(女)与王某(男)于2008年3月结婚,2009年4月生下一男孩王某某,为照顾小孩张某从单位辞职,张某担心自己辞职后以后生活没有保障,遂要求王某出具一份保证书,保证书中写明若因男方的过错而导致离婚,则男方自愿放弃一切财产,净身出户,并且放弃小孩的抚养权,王某考虑后同意了张某的要求写下具有以上内容的保证书,2014年7月因为王某外遇,张某要求离婚并按照保证书中的要求净身出户,放弃孩子的抚养权,王某同意离婚,但不承认保证书的效力,张某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对保证书的效力予以认可。
  【评析】
  笔者认为,保证书中对夫妻共同财产的处分是具有法律效力,但对小孩抚养权的约定则不具有法律效力。理由如下:
  一、保证书具有法律效力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1、保证书是一方真实的意思表示;
  2、保证书的内容没有违反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3、保证书的内容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二、关于保证书中关于财产条款的约定,《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权属进行约定,但是其约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由此看来,当事人一方在保证书中约定有“净身出户”的条款也并非全都为法律所禁止。在上述案件中,保证书是经过王某考虑后同意签署的,是他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对财产的归属有明确的约定,没有违反公序良俗,那该条款就可视为夫妻双方对其所属财产的约定。因此,这部分关于离婚财产处分的承诺,应当具有法律效力,在离婚诉讼中应当予以认定。但是,若书写该财产处分条款的当事人有证据证实其在做出该意思表示时有被胁迫等情形,依据民法上的意思自治及公平原则,该条款亦属可撤销情形。
  三、保证书中“自愿放弃孩子抚养权”的承诺条款,是否合法有效,受到法律保护这个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争议。笔者赞成自愿放弃孩子抚养权不具有法律效力这一种说法。婚姻关系具有人身关系,不同于仅限于调整财产关系的《合同法》所说的合同关系。放弃抚养权的承诺并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但因为《婚姻法》并未赋予婚姻当事人在离婚诉讼之外的其他阶段可以对离婚后子女抚养权进行协商或作出单方承诺的权利。笔者认为对孩子的抚养权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就像公民的受教育权一样,不能被剥夺,但也不能放弃,因此该保证书关于自愿放弃孩子抚养权的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
  综上所述,法院在审理中对保证书中关于财产的约定的法律效力予以认定,对自愿放弃孩子抚养权的约定不予认定,不过该约定可以作为决定孩子抚养权归属的重要参考因素。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牟菲菲
相关新闻:
最高人民法院于5月31日下发通知,公布了自日起作出的国家赔偿决定涉及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金标准为每日258.8...&&nbsp  1流动摊点,随人气而“生”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市主城区,至少有1000多个各类流动摊点,这其中约有90%来自外地。对于摆摊人来说,一个流动摊点背后承载着太多的“想法”———养家糊口、赚钱持家、改变命运等。一口锅、一个火炉、一辆三轮车,随便推上街头,一个上午就有几百元的收入,很多摊主说,在义乌这个城市,街头摆摊比在工厂上班自由、轻松。  应该说,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对流动摊点的监管是一个似乎不得不面对的课题,放眼全国,还没有哪一座城市完全杜绝流动摊点。城市给予流动摊点“一席之地”成为众人之愿。不得不提出的是,任何一座城市对流动摊点都制定了“规则”,有些地段相对允许流动摊点经营,有些地段则“绝对禁止”。试想,如果大量的流动摊点“失管”,城市将会陷入何等境地。更值得一提的是,流动摊点随人气而“生”,越是人流量大、人气旺的地段,越是流动摊点乐于集聚的区域。 2签下保证书,流动摊点少了八成 据了解,市妇幼保健院每天仅门诊人数就有3000人次左右,加上妇幼属于特殊人群,前来就诊往往需要1—3人的陪同,医院门口成为人流量十分密集的地段,众多流动饮食摊主也看准了这一地段“安营扎寨”,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食品安全、环境嘈杂等问题愈加突出。而在这里长期摆摊的流动摊主约有20个,与执法队员展开习以为常的“拉锯战”、“弹簧战”。负责此路段的稠城执法大队创新监管方式,请他们签定“不再违章经营保证书”。在2月18日到2月25日,近20名长期在这一路段设摊的流动摊主,自愿与执法大队签定了保证书。  签了保证书,他们还会来设摊吗?稠城执法大队负责人说,对摊主来说,保证书就是承诺书,绝大多数摊主签后就不在妇幼保健院门口设摊了,这一路段的流动摊点少了八成。卖煎饼的龙游人回去了,卖串烧的安徽人改行去卖菜了,还有一个摊主到小区里设摊了。他们说,自己签了保证书,就要遵守,不然自己脸上也“挂”不住,但也有几个摊主签了保证书后依然“不算数”,被执法队员查了个正着,依法查扣其经营工具,也无话可说。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依照《浙江省取缔无照经营条例》处罚规定,对于无照经营责令整改,予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并可以没收无照经营的物品,处以违法经营额20%以下或5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屡教不改等情节严重的,可以没收其用于无照经营的工具、设备。 3全面推行“保证书”,请摊主去“相对允许区” 2月25日上午,5名在南门街市残联办公大楼门前违章设摊的流动摊主被查处,并当场签下不再违章经营的保证书。记者了解到,从当天起,对在稠城执法大队辖区的流动摊主,第一次被查处后,进行全方位的说服教育,并一律请他们签定不再违章设摊经营的保证书,将其个人资料、影像等纳入流动摊主“诚信档案”。今后,如果再次被依法查处到违章设摊经营,将严格依法进行处置。到目前,妇幼保健院门前的流动摊点明显减少。  稠城执法大队正制定错时执法、定点执法等长效监管方案,并研究引导流动摊主在不影响环境的条件下,到附近小区等“相对允许区”设摊经营,确保从根本上解决医院门口流动摊点集聚的“顽疾”。 “守规才有序”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不是为了约束人,而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更有序。面对乱设乱摆的流动摊主,稠城执法大队从让他们签下不再违章的保证书入手,引导、督促其遵守城市规矩,期望流动摊主们“一诺千金”,言出必行!这样,城市流动摊点的“危害”就会大大减少。  一个流动摊点,一个个体行为,尽管是小事,但也是不守城市规矩的行为,尤其当这个行为“无限放大”后,成为群体行为,流动摊点集聚成灾,这就破坏了社会的整体和谐,整个城市就会乱套,每个个体又会因此“吃苦头”。就拿流动摊点来说,随意设摊,甚至在马路上经营,无牌、无证、无固定场所,兜售的物品质量也无法保证,显然是违规了,更给城市秩序、公共安全带来了影响。  城市属这个城市的居民所享有,城市必须有其自身的规则,这规则代表着全体公众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要求,必须得到最充分的尊重和最坚决的维护。作为城市的一个个体,唯有处处遵守规则,万众齐心协力,城市方能规矩,生活才会有序。当然,对于少数屡教不改的流动摊主来说,明明知道自己违规了,也签了不再违章乱摆摊的保证书,但一转眼,就“说了不算,照样又干”。对此,执法部门必定会扬起法律利剑,坚决予以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交由司法部门处理,切实维护城市规则的“权威”。(刘军)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百车故障率排名2016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