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大学日语四级考试真题真的就是一场考试吗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为什么考上大学后,一些人生就停留在了最光辉的时刻?
查看: 342|
这里有最权威的留学资讯!这里有最靠谱的留学顾问!这里有最走心的留学小编!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梦之帆留学”一键关注!
前不久,关于寒门贵子与阶层固化的讨论一直霸屏很长时间。这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其实不只在中国,在很多国家都存在,甚至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我们也以哈佛公共政策学教授罗伯特·帕特南的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学校是阶层固化的帮凶吗?》参与了这一讨论。今天,再看看我们中国本土的作者马琳读完帕特南教授的文章后,对中国的教育与阶层问题的深入反思。一起来看!我们这些孩子日,上海大雨,我收到田雷教授寄来的雅理系列的译著《我们的孩子》。此书用一系列个案,拼凑出一副关于当代美国的画面,严肃地讨论了美国的社会流动性正在日趋缩小、美国梦正在化为乌有的残酷社会现实。也在此时,网上开始热议高考,谈它的优劣,谈这个制度是如何为寒门开启了一道上升的门,而这道门又如何开始越变越窄。罗伯特·帕特南(Robert D.Putnam)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政策学教授,代表作有《独自打保龄:美国社会资本的衰落》、《我们的孩子》。罗伯特·帕特南的《我们的孩子》正是启发我们思考中国社会流动性问题的一个契机。帕特南用严格的数据分析外加大量的口述访谈,向我们展示了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这种社会阶层的流动性正在减少甚至逐渐消失。帕特南指出,“现如今,教育愈加成为了导致美国不平等的中介因素”,这种社会稀缺资源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孩子所在家庭的社会阶层。换言之,美国梦正在成为过去,通向财富、荣誉、成功与幸福的道路,愈发充满荆棘坎坷。《我们的孩子》罗伯特·帕特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高考与社会阶层的改变谈到社会阶层的改变,我们今天都将目光聚焦于高考。受到帕特南此书个案式讨论的启发,我也想借此回忆一下自己大约十年前所经历的高考。它是一段充满了各式各样的迷茫、挣扎和选择的旅程,然而同时也单纯、朴实、相对简单。记得高二的化学课,我们学校的一位化学名师曾激情昂扬地告诉我们:“高考是千千万万的考生一起,争着过独木桥。”坐在50多人的闷热的大教室里,我把玩着铅笔,体会着她给我们描述的千千万万人过独木桥的情景,脑海里想到了地铁一号线晚高峰的人民广场,人潮汹涌。正是从这位老师那里,我听说了这样一种观点,即高考是我们人生中仅有的、也是最后一次“公平竞争”;了解到这些后,我们背诵元素周期表就更努力了,做数理化题目也更认真了。我们不仅会背元素周期表、各式各样的物理公式、化学公式和数学公式,还会用口诀背诵从夏商西周一直到中华民国的中国朝代表,高考那年头脑里想的古今中外、宇宙洪荒的知识,以及对这种知识熟练掌握的程度,或许已经超越了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我记得当时每天放学前,笑眯眯的数学老师都会在黑板上,留下两道难易适中的题目,让我们回去研究;翻看那时留下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许多公式、符号,以及“数学十六字箴言”——“弄清问题,找准联系,解后反思,增强悟性”——这是非常好的解题经验,想要通过高考改变人生的寒门学子,要学会谨慎地在针尖上跳舞,步步为营,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道题目,完成每一份答卷。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学习很多更复杂的事情,例如怎么估算自己的成绩和志愿,怎么写非常八股又显得略有新意的语文作文,怎么在高考那三天保持平静、全神贯注地发挥到自己最好的状态。从高考前三个月,我们就开始持续不断地演练,预备着那场即将开始的无声的战争,想象着自己走在千万人行走的独木桥上。有许多人开始暗自准备,有的通过金钱买到独门秘籍,有的偷偷参加补习班。然而我没有办法阻挡对各种不可预测的可能性的恐惧,害怕不会做数学卷子的最后一道大题目,也讨厌应试作文的写法。考试前三个月,我索性向语文老师提出,我不再参加语文课的训练。当时的自己实在是对这一整套应试教育的做法和实践、对语文考试固定的答题规范、以及高考作文的议论文写法,反感到了极点。我的这一请求换来了语文老师非常惊讶的表情,她告诉我,不要对自己自视甚高;如果要求退出她的语文课训练,我必须提供由我父母签名的报告,我自己的报告,这些最后都要经过校长签名,才能生效。高考的时候,面对当时的作文题目,我记得自己曾经非常犹豫。我很想写在考场外徘徊等待的家长们,写我自己的父亲,写高考那天早晨唤我起床的母亲(高三的时候,她经常陪我读书,一直到夜里一两点钟,早晨六点又起来帮我准备早餐),我想写我眼中的他们。这场考试被赋予了太沉重的意义。父母的期盼,朋友的支持,老师的培养,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为了最后三天你所获得的一个分数。然而握着黑色的水笔的十八岁的我犹豫了,那个时刻,我想起了语文老师提供的周全的应试策略,想起她说最万无一失的做法是写一篇四平八稳的议论文,这样无论如何不会出错。进入大学以后我所叙述的高考经历,表面上似乎与帕特南所讨论的“美国梦”——那种机会平等、每个人都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从而实现向上流动的机遇——非常相似,即便要和千军万马争夺独木桥,但理论上寒门子弟依旧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梦想的。高考是一场残酷的竞争,许多孩子失败了,也有一些孩子,顺利地通过高考走到了更高的平台。我那时候遇到的大多数同学,都生长在最普通的家庭里;我们的父母,许多都是这个社会里最最平凡的普通人,靠着微薄的薪水,省吃俭用,付出了他们的全部心血,爱惜并供应着我们的成长。进入大学以后,我遇到了许多不怎么学习的韩国同学,轻轻松松就能考进来的港澳台地区的同学,低调而神秘的、出身优渥的同学,通过各类特殊渠道加分有特长的同学。他们许多人都在本科阶段去世界各地交换学习;那时我们宿舍的信箱里因此也经常收到各种从世界各地寄来的明信片。一位会唱歌剧的女同学,一会儿在西班牙,一会儿在古巴;一个马来西亚籍的留学生,从巴黎给我写信,要我快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香港的同学去旧金山看姑妈;北京的同学暑假去了伦敦,明年夏天打算花好几万去耶鲁参加暑期学校……寒门出身的同学并不多见,每个班级大概只有那么几个。大多数人都比较低调,田田是一个例外。我的一个朋友田田,来自农村,她从不隐藏自己的成长经历,并乐于与我们分享她的成长故事——她的家庭非常贫困,然而她也异常懂事,从初中开始就不拿家里一分钱——遇到她,是一个欣喜的意外,她的许多故事,都使我大开眼界。她节省,努力,有时在这里打工,有时在那里兼职,在二十岁的年纪品尝了许多本不属于她这个年纪的女孩子的心酸。也就是她,执着地在大四的时候申请美国的高校,并且拿到了哈佛大学某个硕士项目的录取通知书。然而最终她不得不放弃,因为没有办法筹到足够的钱,支持她前往美国念书。作为她的朋友,我见证了她所有的拼搏,以及拼搏到最后不得不做出的妥协、让步和放弃。这之后,她曾经带着很少的钱,跟团来过一次上海。我带她逛南京路,带她吃小笼包,又很担心她身上钱不够花。临别的时候,望着外滩,她告诉我,这不是她的城市,而只是我的城市。她的神情是迷茫的。她非常优秀,充满热情。她也是我见过的最坚强的女孩子。然而她独自面对了许多失落的时刻。现在她仍旧在一个人默默打拼,在一个远离家乡的城市里,坚强地奋斗着,从来没有放弃过。当年考上大学,她的故事上了当地某报刊的新闻头版,一时轰动周围。仿佛从那一刻起,人生就改变了,并且永远地停留在了那个光辉的时刻。然而新闻并没有持续地报道她的故事。我们的社会依旧不断去塑造这样粗糙而苍白的“学霸”故事,却没能追踪做继续的报道。今天有多少清华北大的学生仍旧是出身寒门?这些寒门出身的优秀的年轻人在读书期间,能否像那些出身优渥的孩子一样负担得起去欧洲和美国交换一个学期的费用,他们毕业以后,又能否负担在北上广买房和生活的费用,生存、继而寻找到自己的生活?更严峻的问题是,这些从寒门进入一流学府的学子,最后是否还能回到自己的贫贱之家,还是走得离家越来越远?他们又将在哪个阶层寻找伴侣,选择在何地安身立命,他们的下一代,是否将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享受更丰富的资源?《我们的孩子》被译介到了中国,使我更加期待对中国孩子的严肃追踪式研究可以问世。美国底层年轻人的尴尬不少于我们美国出身底层的年轻人所面临的尴尬当然并不少于我们。我的一位墨西哥裔的朋友,曾向我吐露她的经历。她的父母是墨西哥裔的非法移民。从小她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母亲与父亲离异以后,带着她四处奔走,有好几年时间都只是在一辆破车上生活,无家可归。她通过努力,进入美国不错的大学接受本科教育,并且成绩优异。现在她是常青藤拿全额奖学金的博士生,喜欢逛街,对纽约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了如指掌。然而她毕竟没有办法像大多数常青藤学校的孩子一样自信、无忧无虑。她曾经向我们坦言,她的亲戚们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回到他们身边,她往往不知道同他们谈些什么;儿时所遭遇的父母离异的经历,也显然在她心头留下阴影,她时常担心遇到靠不住的“渣男”。她的经历很像是帕特南在书中分析的许多美国工人阶级家庭的孩子,他们自小生活在不安定、支离破碎的家庭里,有的在没有父亲陪伴的“组合家庭”(blended families)里长大。伴随他们成长的不是其乐融融、充满欢声笑语的大家庭,而是发脾气的、酗酒的父母,贫穷且吸食大麻和海洛因的邻居,是居无定所、漂泊流离的生活。帕特南指出,这些出身工人阶级的年轻人,要经历更多坎坷,才能获取同龄人所接受的高等教育资源,这是因为底层的父母往往限于阶层和视野的局限,无法让孩子接触优质的社会资源,有时也没有能力支持孩子念大学。此外,学校的诸多安排,也在扩大社会阶层的差距。这一点与中国的社会十分相似。在教育条件相对落后的乡镇,师资资源缺乏,而在师资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城市,获得“名师”的指导往往需要通过参加课外补习班。贫富差距非常明显,寒门出身的孩子往往很少有机会在高考以前遇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同辈或者长辈,然而这些对中产阶级的孩子而言并非难事。本科时代与一些同学一起走访地方时,我们获得了当地政府和领导的宴请,当时有一位家长立即就打电话请来自己即将准备高考的女儿。记得那晚我们纷纷向那个幸运的女孩子分享了自己高考的经历,还留了联络方式,在高考的时候给她进一步鼓励;而这样的经历,对寒门出身的孩子而言,根本是天方夜谭。当然,我在这里集中讨论了高考作为改变莘莘学子所属社会阶层的可能性与局限性,然而众所周知,许多看似不那么关键的考试,却扮演着事实上也很关键的分化的角色。小学升初中就是一次关键性的分流,小孩子进入怎样的中学决定了能否在最具备可塑性的年龄段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除此之外,在大学阶段选择何种专业,毕业以后是出国留学、在国内读研究生还是参加工作、去哪里工作、选择哪一行业,这些选择都将在毕业以后塑造着我们的自我认同以及我们所属的社会阶层。美国也是相似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在美国是随处可见的、非常直观的现实。教育资源的分配只是其中的一个面相。纽约中央公园周围立着许多漂亮的高楼,俯瞰哈德逊河和中央公园四季的风景,住在这些街区的孩子像天使一样在街上奔跑。而往Harlem和Bronx走走,人口的贫困化程度就会马上展现,你会看到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许多一贫如洗,被视为潜在的罪犯;你会遇到戴着棒球帽一起活动的黑人少年,他们中的许多人,和帕特南在书中调查到的年轻人一样,“粗俗无礼,满口谎话,无证驾驶,还抽大麻”;费城、芝加哥、华盛顿都有这样触目惊心贫困的街区,而且贫穷往往与特定的族裔(尤其是非裔、拉丁裔)联系在一起。我曾遇到一个可爱的黑人男孩,年纪很小,不肯好好念书,但他却像大人一样一本正经地同我说:“你不知道,生活对于非裔美国人而言,一点也不简单。”样子非常好笑,但背后的事实也很残酷。种族的差异在民权运动以后看似被淡化了,然而保守主义的回流一直存在,尤其在今天的美国表现尤为明显。在《我们的孩子》中,出生非裔底层家庭的谢丽尔告诉我们,她从未感到自己真正属于她所在的班级集体,也无法真正融入白人的社会经济生活之中,种族主义随处可见。这一点中国社会当然要友好得多。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中国的任何一所高校里,即便有社会阶层、地域、户籍各个方面的歧视,但至少不会因为自己的肤色遭遇歧视。当然,或许我们会住在四人间的宿舍,而来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拥有外国国籍的同学,则很可能住在带有卫浴和厨房的单人间,并且拿着奖学金,这些现实有时也会引发年轻人的思考。然而在中国的高校里,我们处在一种完全被保护起来的状态,吃食堂、上自习,过着相对简单的生活,由种族和肤色产生的歧视似乎非常遥远。这当然也是一种幸福。美国总统特朗普当选后几天,我听一个十八九岁的亚裔女生发表演讲,说她已经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她是LGBTQ、是亚裔,父母是非法移民,特朗普当选总统以后,她不知道明天自己是否还会继续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我听懂了她在这个公开场合所试图表达的绝望的意思。我当时极为吃惊,一个才十八九岁、那么优秀的年轻人,居然在这个年纪,就开始面对生活中那么沉重的东西;而这种沉重,与田田面对的却又不同。十八九岁的我们,生活大多数单纯得好像一张白纸,考试是实现自己成功的捷径,走到清华北大复旦交大或者任何一座985或211的高校,我们似乎就为父母和学校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我们不大需要考虑读书以外的事情,家长帮我们操心所有的一切。我们许多人是在念大学的时候才学会自己洗衣服、套被罩、挂蚊帐,并且觉得会这些就意味着独立了;一直到念本科,家长偶尔还会收到学校的备忘录,由辅导员写一封信,向远在另一座城市的他们汇报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一些不放心孩子的母亲,还要跟到学校,住在女儿的宿舍里给她洗衣服、叠被子,同物理课上的助教交流孩子的考试成绩……在我们这些生活在梦里的年轻人纠结数理化公式和答题套路的时候,美国处在社会下层的年轻人很可能已经不得不开始面对由性、毒品和酒精构建起来的“焦虑、孤独、毫无希望的生活”,非裔、拉丁裔、亚裔的年轻人,更必须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阶层,准备好应对随时可能遭遇的公开的或是隐性的歧视。对帕特南而言,阶层的差异已经真正创造了难以逾越的障碍。“如果问我们在访谈中发现了什么”,帕特南写道,“那就是:在今日之美国,中产阶级的孩子,不论他们来自什么种族,是何性别,生活在哪个地区,言行举止都惊人地相似;反过来,工人阶级的孩子看起来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帕特南悲观地指出,由于家庭和其他方面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美国梦曾经给予人们的关于机会平等的期望也正在逐步瓦解。帕特南的局限帕特南指出的这些问题深刻而又严峻,不过他所研究的个案样本也带有较大的局限性,几乎没有谈及在美国人口越来越多的拉丁裔和亚裔所面临的困境。我刚才举例谈了一个拉丁裔底层出生的女孩子;亚裔的孩子中,不少是从中国大陆到美国的第一代移民的孩子,我也遇到许多。作为亚裔,不论你念书再刻苦、表现再优秀,你总要做好比同龄人更优秀的准备。如果每天坐地铁,“滚回中国”或者“Chink”这类侮辱性的字眼,遇到了也不要大惊小怪。就在前不久,网上还流传着亚裔美国人群体回应在日常生活中遭遇歧视的抗议视频,而哥伦比亚大学中国本科留学生宿舍的汉语拼音名签,还被对中国有恶意的人集体撕掉。我的一位学业十分优秀的朋友告诉我,从她自小生活的曼哈顿华埠的底层社群,走到常青藤学校的精英社区,中间要经历很多的曲折,要走很长的路,而即便她已经获得耶鲁、普林斯顿等数个名校有全额奖学金的录取通知书,她都要时刻预备着比身边白人中产阶级家庭的同学更勤奋、表现得更加优秀,这种压力始终存在,底层要突破自己原来所属的阶层,走到新的平台,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长按二维码,关注梦之帆留学因为专业,所以信赖,因为诚信,所以选择!官方网站:24小时QQ在线咨询:24小时全国免费咨询热线想进藤校?你需要在哪些方面达标?↓↓
本文有整理发布,微信号whxynxs
24小时热门文章
12345678910
友情链接:
联系邮箱:
声明:本网站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当前位置: &
40550人阅读 126人回复
微信扫一扫看帖、分享更快捷
在线时间1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824792性别保密帖子积分349阅读权限30注册时间
小学四年级, 积分 3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51 积分
UID2824792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30注册时间
我还小的时候,村里人便叫我大学生,因为他们觉得爱看书的孩子一定能考上大学。在他们眼中,中国只有两所大学,一个叫清华,一个叫北大。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胳膊底下夹本书在山坡上放牛的画面,被村人津津乐道,广为传颂,并以此为蓝本教育自己家孩子,我还没考便已经享受足了考上的荣光。坏事是几年后,我虽然考上了大学,然而不是清华,也不是北大,甚至不是重点。这件事情辜负了我们全村人的期望,因为在他们眼中,中国只有两所大学,一个叫清华,一个叫北大,其他的,考上跟没考上一样。
第一次高考落榜的时候,我撕了书,要外出打工。那时候我们村有姑娘外出打工的人家都富裕了起来,纷纷盖起了楼房,整个村子只有我一个姑娘在念书,也只有我家好几口人还挤在又小又破的房子里,衣服都是捡别人剩的穿。我不甘心,更不忍心。我妈也没苦口婆心地劝我,只是淡淡地说,你看她们打工回来的时候光鲜,看不到人在外面受了多少辛苦,她们没有文化,做的都是流水线的活,年纪轻轻,眼睛都要熬瞎。女孩子青春就这么几年,等年纪大了回来找个人嫁了,一辈子也就这样了。
  你想一辈子就这样的话你就去,我不拦你。
  我知道什么叫做一辈子就这样了,幼年最好的一个朋友,格外好看的姑娘。我们一起上学放学,约好要考同一所大学。她成绩好,也愿意读书,然而拗不过父母,最终辍学。几年后我回老家,她已嫁作人妇,麻将桌上袒胸露乳地给孩子喂奶,粗着嗓门跟周围的男人调笑。她已经不是我记忆中温柔细致的姑娘了,而是这村里再普通不过的一个农妇。那天我们目光相接,彼此的眼神里都有了尴尬的意味,她冲我笑笑,拽了拽衣服,便接着回头摸牌了。
  我去复读了,因为不甘心。不甘心一辈子窝在一个村庄,被时间遗忘。这世上村庄之外有城镇,山川之外有河流。我想去看看外面的河流与城镇,大地与人群,我想决定自己的步调和速度。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应该是我自己来选择的,而不是被迫谋生。
  然后,我到了北方。
  2009年9月我拖着行李来到鞍山,一梦四年。
  10月我找到了人生第一份兼职,图书馆门口贴的招聘启事,我看了就电话过去,对方说,不好意思已经找到人了。挂了电话,我不甘心,给她发了条短信,姐姐,不是要干涉你的决定,可是,万一,万一有意外的话,请一定考虑我。后来我真的得到了这份工作,给一个小姑娘当英语老师,做了四年。
  回想起那四年,参加学生会参加社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比赛找到更多的兼职,生活被满满的填充起来,像一株刚被移栽的植物,努力把每一个根都深深扎入泥土里,带着不顾一切的偏执和勇气,想要赶快凭着自己的力量站起来。
  慢慢的,可以站起来,可以站稳,可以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取得很好的成绩,可以交到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做任何想做的事情,可以在经历一场失败的感情后,遇见张先生。
  我的四年大学,真的,挺精彩的。
  我一直都这么觉得,即使在别人眼中那些都不算什么,可是我知道我用力活过。每一件事情都深深地镌刻在生命里,被立字成碑,成为足以温暖一生的荣耀。
  故事讲到这里,你以为接下来就是屌丝逆袭的热血励志么?
  对不起,要让你失望了。
  2013年的6月我拖着行李箱来到大连,住在5平米的隔间,在一个坑爹的早教公司实习,做市场做策划做活动做翻译做傻子女老板一时兴起就要做的傻子文案,每天无偿加班到夜里9点半,两个月后我离开,到泰德做前台。
  我到现在都没想明白自己为什么会被选中,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长相难以服众。好在泰德的前台并不是培养花瓶,要做很多行政事务,并且有很多转岗机会。我跟自己说,那就沉下心来从琐碎的事情做起,从添茶倒水分发快递开始。想到这里我觉得挺讽刺的,08年我不愿意复读的时候,我妈跟我商量想把我安排进邮政工作,我当时心比天高跟她说,我才不要天天分发报纸信件一个月就挣那么点钱呢。我没想到六年后这句话一语成谶,有大半年的时间我每天大部分工作就是分发报纸和信件,并且一个月就赚那么点钱,勉强糊口。
  人生啊,有时候挺奇怪的,你以为你张牙舞爪摆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世界就会给你让路,可是命运只需轻蔑地一笑,一个巴掌便能把你扇得满地打滚,世界观重塑。
  2014年的6月,距离毕业整整一年。在泰德正式工作9个月,跟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大学没有教过我,要怎样和领导相处、和同事相处,也没教过我,做一件工作的时候,除了任务本身,还应该考虑什么。我有的时候想的太多,有时候却想的不够,我总是没办法去精准地把握其中的度。我好像重新变回了一个不会说话的小孩,脱口而出的每一句都是错,于是我只好选择沉默。大学毕业我并没有选择跟英语相关的专业,四年的积累慢慢开始变得恍惚,而我不确定自己是要重新捡起来还是就这样算了吧。牵念太多,羁绊太多,琐屑太多,好多时候眼睁睁地看着时间流逝在毫无意义的琐碎里却无能为力。我忽然质疑起一切工作的价值,似乎做什么事情都是在浪费。我原以为自己可以把时间提炼成一只精纯的钟,可我明明白白地看到了里面杂质太多。也许真的是这样,没什么可以完美,何况是生活。书本似乎教给了我一切,可我似乎什么都没学会。
  我搬到了离公司近一点的海事大学,每个月要留出一半的工资来付房租。也有零零碎碎的稿费进来,可是不多。梦想变成遥不可及的东西,怎么多赚点外快提前攒出下个季度的房租才是实际要解决的问题。原本以为一个月2000的工资已经算低了,可是走出门发现原来1500的也比比皆是。这个世界忽然到处都是大学生,梦想开始和大学生一样廉价到不值一提。我并没有凭借着专业找到一份高大上的工作,而是成为了这世间再普通不过的一个白领。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曾经的不甘心,有时我忽然会想起天南海北的大家,我想问一句,你们的生活也是这样么?可是,才刚毕业,就觉得厌倦了,以后漫长的人生,要怎么过呢?
  所以,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片唠叨满怀感概大学无用的吐槽文么?
  对不起,你又要失望了。
  更多的时候我一边跟自己说,别着急,慢慢来,一边思考着出路。不管工资多低,每个月我都坚持买书,坚持写文,保持思考,时不时提醒自己清醒,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被看似安逸的生活麻木掉神经,不要变成自己曾经最讨厌的人。也许我现在还没有能力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但起码有能力避开我不想过的日子。
  时至今日我都感谢四年象牙塔的生活,功利一点的说法是大学四年让我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了生命各个维度的尝试。四年兼职,我给自己赚到了绝大部分的生活费,甚至能够小有余力地买一些稍微贵点衣服,能去一些稍微好点的地方吃饭,能不委屈别人也不委屈自己地维持一个正常社交。三年活动,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对梦想的单纯坚守让我觉得人活着还是挺有意思。更重要的是,大学让我认识了张先生,成就了我一生的好运气。
  也许如果我当初不读大学,选择跟同村的姑娘一起出去打工,也许现在的我有着不一样的人生。也许我已经嫁给了邻村的小学同学,有了一个能打酱油的熊孩子;也许我能比现在赚得多点,已经用青春和血汗换来的钱给家里换来了三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院子里还养了一群猪;也许我能离家近些,这样妈妈生病的时候我就能第一时间回去照顾她而不是只能在电话里叮嘱她吃药打针。也许有太多的也许,每一个偏差都走向了无数的可能,而太多的假设与可能,都不足以清晰地勾勒出另一个版本的人生。
  人生的选择太多了,每做完一个都觉得失去了太多,只是这其中的利弊又怎么能在做选择前就分斤拨两地计算清楚呢?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可是这世上又哪有稳赚不赔的人生呢?大学只是你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它决定不了任何人的人生。不是你上了大学或者大学上了你,四年下来你就会有什么质的改变。可它在你最为莽撞也最为勇敢的青春岁月里,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在这里,你不用过早地背负起养家糊口的重担,也不用过早地学会成年人的计算算计,它让你站在世界的边缘,纵情体会着年轻、知识、勇敢、努力、朋友,这些带来的美好。
  让你真正踏入人生漫无涯际的孤独与荒凉后,能凭借当初的记忆为自己点一盏灯。
  因为你知道那些美好你再也遇不到了,所以你才能擦擦眼泪,狠下心来,整好铠甲,磨好兵刃。
  准备开始进入到成人世界里厮杀。
请登录后再回复!
网友ID经验
楼主,给你32个赞
给楼主赞助几个茶叶蛋
坚强不是过于敏感。
尽管这么说,但是还是有不少农村来的人愿意定居城市,愿意通过考大学入住城市
楼主,给你32个赞
评论虽易,发帖不易,且行且珍惜!楼主的心声 挺让人感触!
在线时间399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992899性别男帖子积分51713阅读权限90注册时间
博士, 积分 5171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287 积分
UID992899性别男帖子阅读权限90注册时间
在线时间1600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786191性别保密帖子积分3973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UID2786191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0注册时间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在线时间53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2697412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012阅读权限50注册时间
初中三年级, 积分 10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488 积分
UID2697412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50注册时间
文字功底不错
在线时间5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3019971性别保密帖子积分66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幼儿园大班, 积分 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4 积分
UID3019971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10注册时间
期待下回分解
在线时间7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3025846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77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小学二年级, 积分 177,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 积分
UID3025846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20注册时间
回复:上大学有什么用,一位来自农村大学生的在当今社会血淋淋的经历
等下回分解
在线时间44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1576693性别男帖子积分926阅读权限50注册时间
初中二年级, 积分 926, 距离下一级还需 74 积分
UID1576693性别男帖子阅读权限50注册时间
文章不错&&慢慢来 会有属于你的精彩的
在线时间350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5UID2457091性别保密帖子积分14998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大学四年级, 积分 14998, 距离下一级还需 5002 积分
UID2457091性别保密帖子阅读权限80注册时间
一步之遥!文笔尚可!
在线时间545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999875性别男帖子积分1765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高中一年级, 积分 176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5 积分
UID999875性别男帖子阅读权限70注册时间
上大学是一段历程,丰富我们的人生,和工作没有半点关系,你要搞明白,有本事不读书都能成功!
网友ID现金
我书读的少,你不要骗我~~
在线时间368 小时最后登录精华0UID82978性别男帖子积分140872阅读权限90注册时间
教授, 积分 14087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09128 积分
UID82978性别男帖子阅读权限90注册时间
精彩看台热门推荐:
品牌广播台
客户端达人
颁发给使用合肥论坛手机客户端的网友
鼓励积极发帖的网友,合论的精彩需要你们来创造!
积极其他网友们互动,使主题帖和版面更加活跃,以资鼓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六级考试真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