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检测核辐射致死原理,原理解析

<div class="md " id="" >
<div class="md " id="" >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相关信息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一、核辐射的防护原理
从防护原理上讲,如水、木材、聚乙烯塑料等都能较好地慢化并吸收中子。例如,把铅加入含氢的聚合材料中, 就可以增加防护能力。另外,在含氢的聚合材料中加入硼,就可以部分阻挡辐射,从而减少对人的伤害。 各种物质对核辐射都有一定的衰减作用。例如,4— 6厘米厚的水就可以将中子的辐射强度衰减到一半;1米厚的土壤就能使核辐射衰减2个数量级。在一次核试验中,有一个钢筋混凝土工事,复土厚2. 5米,混凝土厚0 .3米,地面早期核辐射剂量达56000拉德,工事内的剂量仅0.29拉德。因此,只要构筑一定的工事进行适当的防护 ,人体受到中子弹辐射...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相关信息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一、核辐射的防护原理
从防护原理上讲,如水、木材、聚乙烯塑料等都能较好地慢化并吸收中子。例如,把铅加入含氢的聚合材料中, 就可以增加防护能力。另外,在含氢的聚合材料中加入硼,就可以部分阻挡辐射,从而减少对人的伤害。 各种物质对核辐射都有一定的衰减作用。例如,4— 6厘米厚的水就可以将中子的辐射强度衰减到一半;1米厚的土壤就能使核辐射衰减2个数量级。在一次核试验中,有一个钢筋混凝土工事,复土厚2. 5米,混凝土厚0 .3米,地面早期核辐射剂量达56000拉德,工事内的剂量仅0.29拉德。因此,只要构筑一定的工事进行适当的防护 ,人体受到中子弹辐射的危害将会大大减少。
二、怎样防护核辐射?
首先得知道,要保护身体少遭辐射,做到以下3点很重要:
(A)遮蔽放射线
(B)远离放射线源
(C)减少遭辐射的时间
1. 要求躲入室内,为免含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空气进入室内,要关紧门窗,并关掉空调及换气扇。
2.需要外出避难时,要注意预防“体内辐射”——即放射性物质会从鼻子、嘴巴、皮肤伤口之类地方渗入体内。要用湿毛巾盖住鼻子和嘴巴,并最好穿严实的衣裤,不要暴露皮肤。
另外,也请留意风向。注意尽可能别处在下风处。
3.从外面进入室内之际也要注意。衣服上可能沾有放射性物质。不要把被污染的衣服带入室内,在门口脱下,迅速装入塑料袋,并扎紧口子。
4.碘是放射性物质的一种,进入体内易积聚在甲状腺,尤其易导致儿童罹患甲状腺癌。防止碘渗入甲状腺的药物(稳定碘剂)也有副作用,服用要遵从预防灾害的政府相关部门指导,切勿自行乱服用。
5.若确认已遭一定程度的辐射,一般要脱下衣服,用湿布擦拭身体,以防止放射物质向周围扩散。
6.若放射性物质已进入体内,可服用促进其排泄出体外的药物。
7.万一情况严重,可能影响到的话,请读者朋友记住两大抗辐射的法宝—海带和绿茶,多吃点喝点,有利无害!
三、防御核辐射的其本要求:
现实中防辐射的材料很多 ,根据辐射射线类型的不同,选择的材料也不同 。
α射线只要一张纸就能抵挡 也可以用铝片
β射线用铝、有机玻璃、混凝土或铅等,
γ射线、X射线可以用铅、铁、混泥土等,
而中子呢,可以用水、石蜡、混泥土等屏蔽,且选用的屏蔽材料根据射线的辐射场、活度等来确定所需要的厚度。
食物、建材、核电等等地方都有辐射,核辐射检测就是用检测仪器将其的放射性含量检测出来,确定其对人体或环境是否有害,采用一些防护和清染的技术和工具将核辐射的危害减到最少。
核污染来自于辐射,水食物空气中如果被污染含有辐射物质因此不能食用。
核辐射,或通常称之为放射性,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这是亿万年来存在的客观事实,是正常现象。核辐射是原子核从一种结构或一种能量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结构或另一种能量状态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微观粒子流。核辐射可以使物质引起电离或激发,故称为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质子等带电粒子。间接致电离辐射包括光子、中子等不带电粒子。
一、核辐射的防护原理
从防护原理上讲,如水、木材、聚乙烯塑料等都能较好地慢化并吸收中子。例如,把铅加入含氢的聚合材料中, 就可以增加防护能力。另外,在含氢的聚合材料中加入硼,就可以部分阻挡辐射,从而减少对人的伤害。 各种物质对核辐射都有一定的衰减作用。例如,4— 6厘米厚的水就可以将中子的辐射强度衰减到一半;1米厚的土壤就能使核辐射衰减2个数量级。在一次核试验中,有一个钢筋混凝土工事,复土厚2. 5米,混凝土厚0 .3米,地面早期核辐射剂量达56000拉德,工事内的剂量仅0.29拉德。因此,只要构筑一定的工事进行适当的防护 ,人体受到中子弹辐射的危害将会大大减少。
二、怎样防护核辐射?
首先得知道,要保护身体少遭辐射,做到以下3点很重要:
(A)遮蔽放射线
(B)远离放射线源
(C)减少遭辐射的时间
1. 要求躲入室内,为免含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空气进入室内,要关紧门窗,并关掉空调及换气扇。
2.需要外出避难时,要注意预防“体内辐射”——即放射性物质会从鼻子、嘴巴、皮肤伤口之类地方渗入体内。要用湿毛巾盖住鼻子和嘴巴,并最好穿严实的衣裤,不要暴露皮肤。
另外,也请留意风向。注意尽可能别处在下风处。
3.从外面进入室内之际也要注意。衣服上可能沾有放射性物质。不要把被污染的衣服带入室内,在门口脱下,迅速装入塑料袋,并扎紧口子。
4.碘是放射性物质的一种,进入体内易积聚在甲状腺,尤其易导致儿童罹患甲状腺癌。防止碘渗入甲状腺的药物(稳定碘剂)也有副作用,服用要遵从预防灾害的政府相关部门指导,切勿自行乱服用。
5.若确认已遭一定程度的辐射,一般要脱下衣服,用湿布擦拭身体,以防止放射物质向周围扩散。
6.若放射性物质已进入体内,可服用促进其排泄出体外的药物。
7.万一情况严重,可能影响到的话,请读者朋友记住两大抗辐射的法宝—海带和绿茶,多吃点喝点,有利无害!
三、防御核辐射的其本要求:
现实中防辐射的材料很多 ,根据辐射射线类型的不同,选择的材料也不同 。
α射线只要一张纸就能抵挡 也可以用铝片
β射线用铝、有机玻璃、混凝土或铅等,
γ射线、X射线可以用铅、铁、混泥土等,
而中子呢,可以用水、石蜡、混泥土等屏蔽,且选用的屏蔽材料根据射线的辐射场、活度等来确定所需要的厚度。
食物、建材、核电等等地方都有辐射,核辐射检测就是用检测仪器将其的放射性含量检测出来,确定其对人体或环境是否有害,采用一些防护和清染的技术和工具将核辐射的危害减到最少。
核污染来自于辐射,水食物空气中如果被污染含有辐射物质因此不能食用。
●遭遇核辐射时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
●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减少放射性污染,可穿雨衣、戴墨镜、洗淋浴
日发生的日本9级强震导致福岛核电站受损泄漏,周边居民被迫疏散。截至昨天下午,当地有190名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最高时辐射达到1015微西弗/小时。根据日本政府目前披露的信息,只是有民众和医护人员遭受核辐射,未造成对人体的急性放射性伤害。
广东放射医学专家表示,遭遇核辐射要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远离放射源,尤其要注意屏蔽。进出核污染地区时,要穿防护服,并及时淋浴,清除核污染。
医学指导/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医学专家杨宇华主任医师
——内外兼防
核辐射防护原则
——内外兼防
杨宇华强调,发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时,总的防护原则是“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
A、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
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
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具体措施: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 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
B、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
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清除污染,减少人员体内污染机会。
具体措施: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 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 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远离核辐射
详细操作指南:
1.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2.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3.要特别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4.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
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核能外泄:内外照射可伤人
核能外泄又称为核熔毁,主要发生在核电站,核能外泄所发出的核辐射虽远比核子武器威力与范围小,但是剂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也能造成生物伤亡。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放射医学专家杨宇华主任医师指出,核泄漏发生后,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人体内,引起内辐射,而γ(伽马)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
福岛核电站泄漏后,周边测得的辐射量昨天已降至100微西弗/小时以下,不到致死或者严重致病的当量剂量。“人不可能乖乖地一直待在原地接受辐射。”杨宇华指出,由于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已迅速组织撤离,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损害程度。
急性初期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泻
短时间内大剂量电离辐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称急性放射病。较长时间超过允许剂量的辐射损伤,称慢性放射病。此病常见于接受过量射线的工作人员、公众及核武器爆炸的罹难者,主要引发造血功能障碍、内脏出血、组织坏死、感染及恶性变等。
其中,核辐射导致的全身外照射损伤主要出现在急性放射病典型病程的初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疲劳、发热和腹泻。“假愈期”患者持续时间长短不同,症状有所缓解。严重的发展到了极期则有感染、出血和胃肠症状。经恰当治疗后上述症状逐渐缓解。
而局部照射损伤是随受照剂量的不同,在受照部位可能出现红斑、水肿、干性脱皮和湿性脱皮、起水泡、疼痛、坏死、坏疽或脱发等症状。局部皮肤损伤通常持续几周到几个月,严重者常规方法难以治愈。不过,外照射多见于核电站工作人员。
体内污染引起的内照射一般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 除非摄入量很高,但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国外发生的核辐射致病事件中,患者多表现为疲劳、头昏、失眠、皮肤发红、溃疡、出血、脱发、白血病、呕吐、腹泻等。有时还会增加癌症、畸变、遗传性病变发生率。一般来讲,身体接受的辐射能量越多,其放射病症状越严重,致癌、致畸风险也越大。
4000毫西弗/次辐射可致死
“当量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辐射量。其国际标准单位是“西弗”,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1毫西弗=1000微西弗。
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微西弗。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核燃料中的有效成分是铀-235,铀-235同样也是原子弹中的核炸药,那么核电站会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呢?专家指出,绝没有这种可能性!
这是因为,核燃料中铀-235的含量约为3%,而核炸药中的铀-235含量高达90%以上。核燃料引不起核爆炸,正像啤酒和白酒都含有酒精,白酒因酒精含量高可以点燃,而啤酒则因酒精含量低不能点燃一样。
其他答案(共11个回答)
方式就是保持一颗愉悦而坚强的心,面对外界任何突发事件。同时拥有一个清醒冷静的头脑,不盲从不轻信。
发生核事故或放射事故,特别是有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时,总的防护原则是“内外兼防”,具体包括两方面:
  一、体外照射的防护原则
  1、尽可能缩短被照射时间;
  2、尽可能远离放射源;
  3、注意屏蔽,利用铅板、钢板或墙壁挡住或降低照射强度。
  具体措施:当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形成烟尘通过时,要及时进入建筑物内,关闭门窗和通风系统, 避开门窗等屏蔽差的部位隐蔽。
二、体内照射的防护原则
  避免食入、减少吸收、增加排泄、避免在污染地区逗留。清除污染,减少人员体内污染机会。
  具体措施:如果核事故释放出放射性碘, 应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服用稳定性碘片。服用量成年人推荐为100毫克碘, 儿童和婴儿应酌量减少,但碘过敏或有甲状腺疾病史者要慎用。
  详细操作指南:
  1、进入空气被放射性物质污染严重的地区时,要对五官严防死守。例如,用手帕、毛巾、布料等捂住口鼻,减少放射性物质的吸入。
  2、穿戴帽子、头巾、眼镜、雨衣、手套和靴子等,有助于减少体表放射性污染。
  3、要特别注意,不要食用受到污染的水、食品等。
  4、如果事故严重,需要居民撤离污染区,应听从有关部门的命令,有组织、有秩序地撤离到安全地点。撤离出污染区的人员,应将受污染的衣服、鞋、帽等脱下存放,进行监测和处理。
  5、受到或可疑受到放射性污染的人员应清除污染,最好的方法是洗淋浴。
预防核辐射应注意的要点
这次日本受灾,除了地震加海啸,核反应堆事故引发的辐射问题也亟需应对方案。如何防止辐射,如何降低长期避难导致对健康的影响,以下归纳了下处理法和注意点
如果核设施有放射性物质泄露,该如何尽量降低被辐射的程度呢。
首先得知道,要保护身体少遭辐射,做到以下3点很重要:
(1)遮蔽放射线(2)远离放射线源(3)减少遭辐射的时间
若被要求躲入室内,为免含放射性物质的外部空气进入室内,要关紧门窗,并关掉空调及换气扇。
需要外出避难时,要注意预防“体内辐射”——即放射性物质会从鼻子、嘴巴、皮肤伤口之类地方渗入体内。要用湿毛巾盖住鼻子和嘴巴,并最好穿严实的衣裤,不要暴露皮肤。
另外,也请留意风向。注意尽可能别处在下风处。
从外面进入室内之际也要注意。衣服上可能沾有放射性物质。不要把被污染的衣服带入室内,在门口脱下,迅速装入塑料袋,并扎紧口子。
碘是放射性物质的一种,进入体内易积聚在甲状腺,尤其易导致儿童罹患甲状腺癌。防止碘渗入甲状腺的药物(稳定碘剂)也有副作用,服用要遵从灾害对策本部的指导。
若确认已遭一定程度的辐射,一般要脱下衣服,用湿布擦拭身体,以防止放射物质向周围扩散。
还有,若放射性物质已进入体内,可服用促进其排泄出体外的药物。
后记:万一情况严重,可能影响到我国的话,请读者朋友记住两大抗辐射的法宝—海带和绿茶,多吃点喝点,有利无害!
-----------------
应急状态如何防核辐射 要勤洗手避免内照射
05:0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日本核电站接连发生事故,造成核泄漏,泄漏产生的污染对人体会有哪些危害?遇到核泄漏后产生的核辐射,我们又该怎样应对?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 ,应急状态下为避免或减少工作人员和公众可能接受的核辐射剂量可采取一定的应急防护措施,如隐蔽、撤离、服碘防护、通道控制、食物和饮水控制、去污,以及临时避迁、永久再定居等。
可采取隐蔽或撤离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隐蔽是指人员停留在或进入室内,关闭门窗及通风系统,以减少烟羽中放射性物质的吸入和外照射,并减少来自放射性沉积物的外照射。撤离是指将人们由受影响地区紧急转移,以避免或减少来自烟羽或高水平放射性沉积物引起的大剂量照射。该措施为短期措施,预期人们在预计的某一有限时间内可返回原住地。
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释放碘的放射性同位素的情况下,还可实行服碘保护,即服用含有非放射性碘的化合物,以降低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服用稳定碘产生负效应的危险,对单次服用而言很小,但随服用量增加而增加。
一旦吸入危害更严重
“人体受到辐射照射一般分为体外和体内放射污染。放射性污染物如果落到衣服上,可以通过清洗和集中处理来清除。”日本东海大学教授叶千荣表示,如果一旦吸入放射性粉尘,危害就严重了。“如果受到辐照的细胞被改变而不是被杀死,则结果会有重大区别。尽管肌体存在高度有效的防御机制,一个被改变的但却是存活的细胞在再生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克隆细胞,经过所谓的潜伏期之后,可以导致癌症,而且癌症诱发的几率被认为与所接受的剂量成正比。”而喝了受污染的地下水,吃了受污染土壤上长出的物质,放射性元素将一部分沉积在人体内,从而可能引发各类疾病。“将放射性污染物吸入体内,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勤洗手避免内照射
科学松鼠会成员、凝聚态物理在读博士沐右认为,只要人体受到的辐射量不超过一定的标准,比如说和天然辐射比较小很多,就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平时,核电站对周围核辐射比天然辐射小得多,“对核电站的恐惧是没有道理的。”沐右认为。
在日本核电站周围检测到的放射性物质包括碘131和铯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体吸入,可能会引发甲状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计划向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防止碘131辐射的碘片。
“茶树精油肯定没用,什么精油都没用,也先不要忙着买口罩。”科学松鼠会提醒,普通民房紧闭门窗能避免部分放射性微尘进入。若身处放射性区域,进入室内后可将外套外裤集中放置,然后使用清洁水源冲洗身体。冲洗法可去除核沾染物,当然必须保证冲洗水源没被污染。勤洗手,避免内照射也是关键。
本版文均据新华社(署名除外)
■核安全常识
辐射无色无味又无处不在
约在100年前,科学家发现某些物质能放出三种射线:阿尔法射线、贝塔射线和伽马射线,统称电磁辐射。辐射无色无味,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不过辐射却可用仪器来探测和度量。度量辐射剂量的单位是希沃特,简称希。1毫希等于千分之一希。
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受着天然电离辐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线、地球放射性核素产生的辐射等。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辐射照射。人类所受到的集体辐射剂量主要来自天然本底辐射和医疗,核电站产生的辐射剂量非常小,约0.25%。
据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介绍,我国某些高本底地区每年3.7毫希 ;砖房每年0.75毫希 ;宇宙射线每年0.45毫希 ;水、粮食、蔬菜、空气每年0.25毫希 ;土壤每年0.15毫希 ;胸部透视一次0.02毫希 。
■营养专家
切勿陷入误区不要盲目补碘
半岛都市报3月15日讯(记者 单俊楠) 在日本核辐射危机愈演愈烈之际,记者3月15日采访医院营养科专家获悉,市民们应该通过均衡饮食来提高身体抵抗力,而且市民们也没有必要吃含碘食物,进行额外补碘,反而易引起甲亢等疾病。
“避免与核辐射的‘亲密接触’,脱离核辐射环境最关键。”青医附院营养科主任韩磊表示,最近也有市民咨询她关于饮食预防核辐射的知识,但她认为像芝麻、绿茶、番茄、螺旋藻等抗核辐射食物,实际上起不到抵抗核辐射的作用,市民们不要陷入认识误区,不要觉得有什么能抵抗核辐射的“神奇”食物。
针对多吃含碘食物抵抗核辐射的说法,专家认为目前情况下完全没有必要,“青岛一直都在执行食盐加碘政策,平常饮食中碘含量足够人体需求,而且青岛人还有吃海鲜的饮食习惯,碘摄入量是不会少的。再去多吃海带等含碘食物,补多了反而可能会得甲亢等疾病。”韩磊说。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郭新举]
-------------------
辐射日常知识:核事故防护要点_百度文库
日...辐射日常知识:核事故防护要点 辐射日常知识 Q:...由于有“多道屏障,纵深防御”的理念,在核电站正常运行时,它的放射...
- 百度快照
碘片,其主要成份为碘化钾,在核电厂因灾害而辐射外泄时,让周边住民服用碘片,可使碘在甲状腺里饱和,减少甲状腺对放射性碘-131的吸收。但需在遭受游离碘辐射暴露时,...
辐射区出产的食品日本自己的市场上也难以销售的,因为检测当地种植的产品辐射超标,当然为了经济利益会有一些专家出面讲述辐射食物如何吃了没事或吃了更好之类的,问题是据...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放射性物质可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可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员受到外照射伤害。内外照射形成放射...
1.在选购电脑时,应尽可能的购买保健型“绿色电脑”,在操作时应与显示器保持适当的距离。正确距离应在显示器0.5米以外。
2.菊花茶和柿叶茶,能明目和防止眼部出...
不会的,这个国家肯定会重视,不然那些港口都要被封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核辐射致死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