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翻译那么强大,还需要学习外语吗

机器翻译已经很厉害了,为什么还要学外语? - 简书
机器翻译已经很厉害了,为什么还要学外语?
上周,我偶然在 App Store 看到一个同声传译 app,彩云小译。
出于好奇,我下载了这个应用测试了一下,结果令我非常惊讶。它语音识别和翻译都非常准确,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交流所需,口译能力比我强多了。我的口语虽然足够应对日常交流,但我没有经过口译方面的训练。
为了给这个 app 写一篇稿子,我又查询了相关的行业新闻。我发现,日本已推出可穿戴翻译设备 ili(咿哩),外形如同一支录音笔,却能在离线环境中提供实时语音翻译,反应时间只有 0.2 秒,其中文官网上已经开放了企业版服务申请渠道;韩国也不甘示弱,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将在 2018 年平昌奥运会上使用本土翻译软件 Genie Talk,目前它可以将韩语翻译成英、汉、日等八种语言。
翻译行业真的要消失了吗?
机器翻译能取代人类吗?
我认为,随着机器翻译继续发展,最先受到冲击的可能是口译行业,而非笔译。口译对反应速度和短时记忆能力要求很高,相应地可以牺牲一点儿准确性。一般来说,同传要求准确翻译 80%就能及格,交传要求译出 90%,而笔译要求 100%。机器在反应速度上远超过人类,但处理长句子、复杂语法和文学语言的能力目前还不如人类。另外,口译的收入更高,也就是对雇主来说成本更高。
在笔译方面,有人认为将来可以让机器快速翻译大量内容,然后人工修订,达到实用水平。但有过校对经验的人都会知道,改一份翻得不好的稿子是件极痛苦的事情,还不如自己重新翻一遍。但是,机器处理一些技术文件会更有优势。技术文件往往有固定的术语、格式,只要给机器一个术语表,它就能准确翻译,效率绝对比人工查询术语表再翻译要高。当然,校对术语表的工作可能还是得让人类来做。
那么,机器有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吗?
虽然语音识别和机器翻译技术都在飞速发展,但是目前为止,如果你想用谷歌翻译处理大段文字或整个网页,仍然会大失所望。而且机器翻译的质量和语言有很大关系。英语和法语比较相似,这两种语言互译的结果也比较理想;日语翻译技术则相对落后一些,我曾试着把日语网页转换为中文、英语甚至法语,只能得到一堆不知所云的东西。
然而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机器翻译成长的速度有多快。
你好,「无用阶级」
尤瓦尔·赫拉利在新书《未来简史》中提到:
21世纪经济学最重要的问题,可能就是多余的人能有什么功用。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
机器将最先在哪些行业取代人类?谁会最先沦为「无用阶级」?首先肯定是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因为技术上实现起来比较容易。我家附近的麦当劳早已陆续换上了自动点单机器,如果哪天在店里遇到扫地机器人,我一点都不会感到奇怪。
但是,也许与直觉相反,一些学习成本极高的行业也会很快受到冲击。学习成本高通常意味着薪水较高,人才稀缺,所以在机器取代人工方面有着很大的市场需求;而且,这部分人的专业能力可以概括为知识的积累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种能力将他们与其他人拉开差距,却也让他们能够轻易被机器取代。即时语音翻译产品已经陆续面世,曾在《危险边缘》中打败人类的超级计算机「沃森」也已经开始从事医疗方面的工作。
一个朋友曾说:「你之所以还没被机器取代,是因为目前机器用起来比你贵。」我觉得她说得很对。
那么,有没有一定不会被机器取代的工作,或者将来会出现的工作呢?《未来简史》中认为,技术的发展将加剧世界的不平等,大多数人沦为「无用阶级」,而少数精英将成为算法的掌控者,并拥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创造力甚至健康。换句话说,今天的大部分工作都会消失,而属于未来的工作还没有出现,就算出现了也不一定轮得到你。
所以,我们还需要学外语吗?
回到开头的问题。机器翻译已经很厉害了,而且还会越来越强大,那么翻译行业会消失吗?再进一步说,假如只要戴上一个耳机,就能和外国人无障碍交流,你还会为出国留学或进入外企工作而努力学习外语吗?
最近,我到北京法盟报了个法语强化班,打算重点复习一下口语和写作,为考法语相关证书做准备。从功利的角度说,这笔开支相当于我对自己的投资,而投资的收益一定是受到市场影响的。假如翻译AI马上就要上岗,那么这笔投资还能获利吗?
但是,经济投入和产出比真的是衡量教育价值的唯一标准吗?如果不是,那么教育的价值该如何衡量?
大约四年前,MOOC 刚刚起步的时候,大量的文章批评传统教育模式成本高昂,称在线教育能让更多的人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今,虽然一些大学已经推出了在线教育学位项目,更多的大学开始使用 MOOC 进行辅助教学,但是大学学费并没有降下来,而在线教育的主力军已经变成了职场教育。在 Coursera 的广告邮件中,去掉个性化推荐的部分,出现最多的课程都是企业管理、数据、营销相关。
整体而言,MOOC 并没有让大学教育变得更廉价易得,却延长了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而且马太效应再次发挥了它的威力,越是教育背景良好、收入较高的群体,越是注重终身学习。对个人来说,MOOC 不可能让你马上升职加薪,但是它为未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不仅仅是升职加薪,也包括转换职业,改善生活,或者只是在闲暇时间多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
宇宙不过是无尽的概率事件,而教育的价值就在于创造更多的可能。不是每种可能都将实现,但如果你止步不前,你就肯定会错失很多很多的可能。何况世界的变化正在加速。在一个世纪前,如果你打算一辈子当个裁缝、木匠,这完全没问题;但是在今天,很难有哪个职业能保证在接下来三十年内保持原状。很多职业也许不会那么快消失,但是肯定每个行业都将经历重大的变革,所以没有哪种技能能让你一劳永逸。今天学到的东西也许明天就会过时,但它至少提高了你的学习能力,让你能更快跟上明天的课程。
学习,当代人的「英雄之旅」
虽然我目前主要的工作是翻译,但更多的时候,英语和法语是我获取资讯的工具。语言之间的差异、关于语言的知识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比如你现在读到的这篇文章。所以对我来说,学语言是一件充满意义感的事情,它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并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将来如果有时间,我还会去学日语。
外语也好,别的技能也好,当你问「学这个有什么用」的时候,不妨换一个思路:如果不学这个,你会去做什么?如果你更想用同样的时间看看电视剧,或者用同样的钱出去吃一顿大餐,那么请便。如果你是被求知欲所驱动,或者是为了满足升学就业的短期需求,那么你根本不会问出第一个问题。
几年前我进入大学的时候,父母为我选择了一个他们认为就业前景好的专业。没想到,这个专业一直很吃香,但是我改变主意了,选择了不同的职业道路。大学期间所学的东西我大多已经遗忘,但余下的部分仍然在我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大学给了我一个认识自我的契机。
对当代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学习更接近一场英雄之旅?如奥德修斯漫长而波折的返乡之路,如唐僧克服九九八十一难前往西天取经,这段旅程不仅是自我的觉醒,也是获取经验的必经之路。路途中可能困难重重,可能要经受不必要的考验,但你所获得的经验将成为有限的一生中能获得的最大的财富。无数人的经验汇集在一起,便成了文明。
英语、法语笔译,已出版《昆虫记》、《列那狐的故事》。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如需转载请访问/pub/pub_author?greatAuthor=BJJGC&type=0 获得合法授权。智能翻译那么强大,还需要学习外语吗?小众语言会消亡吗?
智能翻译那么强大,还需要学习外语吗?小众语言会消亡吗?
嗨丫痛过之后方醒悟
作者网眼大观君这两年,人工智能研究突飞猛进,智能翻译更是快马加鞭。3月的全国两会上,讯飞董事长李庆峰向总理展示了人工智能领域的两款产品:讯飞听见,能将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进行同步文字直播;晓译翻译机,除能进行中英实时翻译外,还能进行多语种翻译。5月,Facebook又爆出一大新闻:他们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开发出的语言翻译模型比现有基于循环神经网络(RNN)的方法快出9倍!而且能以更接近人类的方式进行精准翻译。作为文科生,恶补一下,也很难讲清RNN与CNN两种神经网络到底为何物,大体上说,它们是两种机器学习方式的神经网络,RNN可以它看成是在时间上传递的神经网络,它的深度是时间长度,以往在语言翻译方面,由于对准确性的追求,往往将循环神经网络作为首选技术;现在脑洞大开,换一种方式,以常用于图像处理机器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语言翻译,结果大出意外,不仅速度快,还更准确!卷积神经网络发明人、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纽约大学终身教授YannLeCun那么问题来了,有了这么好的翻译机,我们还要不要学外语?第二个问题是: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是会被保存得更好还是会慢慢消亡掉?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懂对方语言,靠手比划,很难进行沟通。更重要的是,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民族的文化,靠什么承载、承传?靠的是语言尤其文字。现在虽然的录音、录像,但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字了,或者这语言和文字没人懂了,录音、录像又有什么用?现如今,技术那么先进,专家那么多,不是还有一些文字无法读懂么?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留下的楔形文字,还有原始埃兰文字、原始西奈文字、克里特象形文字、伊比利亚文字、复活节岛象形文字等等,至今都无法破解。中国的三星堆也发现了刻在陶片上的奇怪文字,至今无人能解读。中国三星堆出土的神秘文字原始埃兰文字复活节岛象形文字余秋雨在埃及卢克索的太阳神庙考察时,看到各国参观者都在看石柱上的象形文字,因为文字象形似乎不难理解,但问来问去,连在那里的专家都不认识这些字。原来,古代战争一结束,胜利者总是严令废除被占领地的文字,“因为文字包含着历史,隐藏着尊严,意味着沟通,甚至于预示着复辟”,废除一文字就废除了文化传承,“这比杀害它的百姓,抢夺它的财物都来得严重”。余秋雨感叹:“这么严重的事情要做起来却很方便,因为古代识字的人本来就不多,把他们消灭是举手之劳,如果占领者特别仁慈,只要把识字都和那些文字分隔开就可以了,特别是像埃及的那些神庙里的祭司,把他们相继赶走,那么等他们去世的时候,废除文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难怪,日本人占领东三省时,一个似乎不为人注意的举措就是强迫学校都教日语!现在回到我们提的问题上,有了智能语言翻译软件和机器,还要不要学习外语?答案是肯定的,还需要学!只不过,不必那么多人花那么多时间去学了,机器总比不过语言专家,我们还需要一批比软件和机器更强的语言专家。至于一般人,也还需要学,但可不必花过多时间去学了,懂一些外语,加上机器,人—机配合,能进行有效沟通,也就可以了。当然,某些“一般人”,他有兴趣,多学些外语、深学些,也无妨。智能翻译工具,对保存不同语言、不同文化,既可能有利,也可能有弊,就看我们如何对待。目前,人类正在使用的语言大约有6900种。不过,使用汉语、英语、北印度语、西班牙语和俄语5种语言的人,已经占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事实上,全球95%的人,只使用100多种语言进行交流。还有,根据一些语言学家估计,在6900种语言中大约有2300种语言,使用的还不到1000人,这些语言正在面临失传的危险。那么,使用大众语言的人,要尊重小众语种,要重视并注意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使用小众语言的人更要坚持自己的语言——有了翻译机,与其他语言使用者的交流沟通已无障碍,尤其要注意保护好小众语言所体现的独特的文化遗产。如果不好好保护,不能一代代承传下去,传统故事、短语、笑话、传统草药,甚至独特的情感也会随着语言的失传而消失。这不仅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损失,也是人类的损失。中国有不少小众语言,这些语言也正面临失传的危机。值得警醒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嗨丫痛过之后方醒悟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后来我发现原来友谊里也有备胎.
作者最新文章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英语翻译翻译不是那么容易做、所以想请教会翻译的前辈们,你们脑子里至少有多少个单词才不会觉得翻译很困难?要学多久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翻译?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The more,the better.A good dictionary will always be of some help.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5000吧,而且掌握语法很重要,要多做练习,锻炼句型分析。我翻译也不是很好,本身学的不是英语专业。我觉得掌握句型结构分析和掌握常用词汇是最重要的。
做翻译其实词汇量不是最重要的,首先你要能对那个时期的那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有足够的了解,对文章里所用的句型,表达思想能准确的把握。并且你也要有很好的文学功底,不然对于原著精妙的语句,就算你理解了作者表达的意思,等你翻译过来变成了苍白无力的文字,你做的翻译意义也不大。不过还是鼓励你做一下尝试,慢慢积累的过程中就会慢慢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加油!...
这要看你做哪一类的翻译,哪种层次的翻译了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