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音箱和两个音箱体验差别很大的成语吗

&&[&& 原创&&]&& 作者:
&&&&2.0同2.1音箱之间区别还是很大的,首先在分频方面就完全不同:2.0音箱采用两分频设计,高音单元输出高频信号,中低音单元则负责输出中低频两个频段的信号。而2.1音箱虽然也同样为两分频设计,但它们没有独立的中音单元,对于中频的声音表现是比较令人不满意的,好在它的低音单元相对来说更大,比2.0音箱更加容易发出效果。桌面HiFi音箱&&&&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在于,2.0音箱和的分频点设定不同:2.1音箱的分频点则大都在300Hz一下,正好在人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我们靠近低音单元听还是可以听见一定人声的。而2.0音箱大都将分频点设定在2500Hz左右,由于人声的极限在1280Hz一下,所以高出两倍分频点能将分频点失真控制在一个人耳并不容易察觉并且功率较小的频段上。哈曼卡顿Soundsticks&Wireless音箱&&&&所以在音乐回放的时候,2.1声道音箱自然没有2.0声道好,因为2.0音箱的分频点设计使得人们非常敏感的中低频过渡更加自然了,音乐聆听的时候自然会更加舒适。而2.1声道音箱主要还是用于对人声回放要求不高而注重中低频表现的电影和游戏中居多。高端2.0音箱也同样会被用在监听设备上,我们可以看见很多高端监听音箱都是有源2.0设计的;并且我们也说过一些新型的2.0音箱主打桌面HiFi聆听,它们同时也是不错的书架音箱,同传统的2.0声道音乐HiFi音箱产品的区别正在逐渐缩短。桌面监听&&&&所以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2.1声道和是拥有很大不同的,在用途上也是有很大区别,音乐爱好者们一直都是青睐于2.0声道音箱的,但装机用户和小白用户一般会无加区分地选择入门、廉价且时尚好看的“电脑音箱”,这部分用户占有非常大的比例。真力6010A桌面监听&&&&当然500元以内的2.1系统确实很适合大众消费者,但通常2.0音箱的性价比会在500元以上,并且这类音箱也是各家品牌的发力重点,只有做好了2.0音箱的品牌才能够给人以产品优异的感觉。我们也觉得中高端2.0音箱是虽然不能说是有源多媒体音箱的最亮点,但它一定会重新受到人们的宠爱。丹拿BM5A监听音箱写在最后:&&&&读了上面的文章,相信大家已经对于多媒体音箱中的“2.1”和“2.0”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了,这两种音箱虽然在特性和聆听方面拥有一定差别,但是并不能绝对地划分为谁好和谁坏。有的朋友们是以看电影娱乐为主,而有的人则更喜欢聆听音乐,并且对于音质的要求也是稍有不同的。那么大家现在一定也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音箱拥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将在近期更多地为大家普及多媒体音箱方面的一些入门知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本频道的后续内容。&&&&&&
根据音箱结构类型的不同,产品方面所具备的特性也是不同的,没有谁好谁坏的一概而论。用户选择的时候建议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擅长的产品。
提示:支持键盘“← →”键翻页
音箱类型 音箱系统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16995¥14996¥2497¥8998¥3689¥169910¥1980&主题:今天去了一个陌生的音乐厅听音乐,尼玛,太感慨了,简直和HIFI差距太大了,没想到。
泡网分: 45.081
帖子: 9190
注册: 2002年01月
市府礼堂,100多年历史了,不大的大厅,三层,上两层其实非常小,就是半圈而已,底层稍大,不宽,座位和舞台宽度差不多。我坐在底层第8排偏右。
爱乐乐团编制,较小,和满编交响乐团人数有差距。
一上来演奏的是行星组曲,尼玛,震惊了啊,完全丝毫没有气势啊,非常无敌的软绵无力啊,音量也不和我要求。除了定音鼓表现尚符合我的预期,弦乐部和管乐部完全的不行啊,无论音色还是气势一概没有。。。。后来的曲目有不李腾的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的艺术歌曲。小提琴独奏和大提琴独奏的感觉也不行,不清晰,无力,无半点松香味;女高音的音色也无穿透力。。。。。
我的器材只是普通的LINN+kEF,也不是以气势见长的组合,有人说是只是味道机而已。
可是,就算这样,这现场的,也太弱了吧。。。。(和我另一个熟悉的大场地大交响乐团,印象中差距较大)
本帖最后由 Huchiz 于
20:20 编辑
作者相关热贴: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7625&&回帖:124 &&
泡网分: 26.165
帖子: 2282
注册: 2005年07月
所以说想依靠器材还原现场听感基本是不可能的
泡网分: 6.568
帖子: 6374
注册: 2012年01月
录音棚制作出的i效果有时的确比现场更动听,但那是经过专业录音师精心调制后的成品,所以不建议买监听音箱回家听音乐,太真实的的东西其实并不耐听。所以,在高保真音响器材上大笔投入的人,除了富翁,恐怕只有发烧友才会干。 本帖最后由 xieqiao 于
17:48 编辑
泡网分: 28.522
帖子: 4296
注册: 2003年02月
高端的现场没有听过,听到的hifi都是“号称”&&xxx著名指挥、xxx顶级乐团、使用价值xxx万最昂贵乐器,人声一定是xxx三大高音之一、在xxx音乐厅。。。。请教草台班子与这些录音相比怎么样?如果草台班子更好,那俺买个1000元的雅马哈电子琴,随便弹弹听。。。
本帖最后由 gg321 于
11:24 编辑
泡网分: 27.765
帖子: 3110
注册: 2005年01月
strawberry 发表于
话说啊, 真说2百年前, 人家还真就不追求爆棚
那时候的乐器水平使然, 都比较纤细,不粗壮。 除了管风琴这种单体乐队。。。
当然,技术上来讲, 器乐演奏的一个专业趋势就是更大声。。。到了乐器成熟阶段,才停止对大声的追求
前面也强调过几次, 很多录音重现的器乐演奏其实和近场远场都没法比, 根本就是虚拟出来的,或者叫重构出来的特殊审美。 比如弦乐器的演奏,提琴,吉他等, 还有特殊突出指板音的。。。 这不让专业人士吐血么。。。
不过这种特殊审美有时候也很迷人, 比如说好多优秀的单声道录音, 我就特别喜欢
追求爆棚感受的人士, 去现场听管风琴吧, 有名号的那几个, 回来再对比下听感发表下意见从作曲家对乐队编制的不断改进来说,总体趋势也是对声压要求越来越大。大约从贝多芬时代开始,也就是差不多200年前,是开始有了这方面的要求的。
泡网分: 0.906
注册: 2012年02月
十艺节结束之后,最近本地演出比较多,昨天听得是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演奏会(这一个.cn/ticket_6323233.html),和楼主的印象正好相反,在家找出同样曲目的唱片来比较,音箱器材的表现比现场差太多了,我的也是小箱子味道机。至少音乐是从整个舞台传过来,相比箱子几寸喇叭出来的,烧友追求的音场就要强。第二个是现场声音的清晰度要比播放出来好很多。还是过去说过的印象,听了现场,再听音响就如同听收音机。
以下内容由 马六夹 于
14:36 补充
这还是小编制舒缓的曲子,乐团人数不多,30多名,要是爆棚的作品,区别就应更大。
泡网分: 42.438
帖子: 32450
注册: 2006年03月
混不吝 发表于
我猜想两百年前、一百年前,人类生活的环境跟现在也不一样,没有现代都市这么喧闹,所以乐队编制不用很大,也能在听感上取得“爆棚”的效果。
现代人的耳朵适应了都市的嘈杂,对当年的编制、当年的现场环境反而就不适应了,觉得弱了。这个场地看上去只能容纳二三十人,如果距离远一点,声压不够,动态也出不来。反过来,再小的编制,在家里的音响上都能获得较大的声压(不论这个做法是否正确),听起来反而更惊艳。话说啊, 真说2百年前, 人家还真就不追求爆棚
那时候的乐器水平使然, 都比较纤细,不粗壮。 除了管风琴这种单体乐队。。。
当然,技术上来讲, 器乐演奏的一个专业趋势就是更大声。。。到了乐器成熟阶段,才停止对大声的追求
前面也强调过几次, 很多录音重现的器乐演奏其实和近场远场都没法比, 根本就是虚拟出来的,或者叫重构出来的特殊审美。 比如弦乐器的演奏,提琴,吉他等, 还有特殊突出指板音的。。。 这不让专业人士吐血么。。。
不过这种特殊审美有时候也很迷人, 比如说好多优秀的单声道录音, 我就特别喜欢
追求爆棚感受的人士, 去现场听管风琴吧, 有名号的那几个, 回来再对比下听感发表下意见
泡网分: 20.634
帖子: 1615
注册: 2006年12月
寒贝克 发表于
你的观点很多,可惜都是错的。世界也是因为对事物有了各种各样不同等观点而显得精彩纷呈,
而我与你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强调是个人的看法,而你强调的是对错。
泡网分: 27.765
帖子: 3110
注册: 2005年01月
plover 发表于
听惯了标准大场地录制的HIFI后再去听小场地的现场音乐有点不习惯了吧我猜想两百年前、一百年前,人类生活的环境跟现在也不一样,没有现代都市这么喧闹,所以乐队编制不用很大,也能在听感上取得“爆棚”的效果。
现代人的耳朵适应了都市的嘈杂,对当年的编制、当年的现场环境反而就不适应了,觉得弱了。这个场地看上去只能容纳二三十人,如果距离远一点,声压不够,动态也出不来。反过来,再小的编制,在家里的音响上都能获得较大的声压(不论这个做法是否正确),听起来反而更惊艳。
泡网分: 29.781
帖子: 3932
注册: 2007年11月
hzwhite 发表于
.....除非是专业的,,就拍照而言,镜头后面的那个头我认为是最不重要的,,呵呵你的观点很多,可惜都是错的。
泡网分: 20.634
帖子: 1615
注册: 2006年12月
samzhang2000 发表于
按照兄弟的理论,所谓的大师无非是腰缠万贯能买得起哈苏就行了,是吗?
这样倒也方便,那些艺术专业都可以关门歇业。凡是土豪都可以成为大师。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回复下吧,,,
额,,感觉兄弟对这件事情有些偏激了,,不管是摄影,听音乐,还是演奏音乐,设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哪怕帕尔曼也知道尽自己所能去搞一把极品名琴来,
好的音乐能让人愿意在器材上投入更多而使得音乐在重放过程中能更多的将艺术家想演绎的内容播放出来,而翻过头来,,因为好的器材放出了好的声音而感动,慢慢走向音乐欣赏的道路的也不在少数,,
PS: 凤凰传奇算流行音乐的范畴,用HIFI听我觉得很正常,阳春白雪,和听音者的素质没必然关系,
再PS下,,除非是专业的,,就拍照而言,镜头后面的那个头我认为是最不重要的,,呵呵
--------------------------------------------------------------------------------
这个是我的前面的回复,
字里行间就一个意思,欲善其工,先利其器,根本就没你说的那种买 个苏哈就成大师的意思,
另外,,这个世界还真是先有了土豪,才有了艺术。
土豪能不能成艺术家我不知道,但是艺术家后面肯定有土豪的影子,这个是无容置疑的,
泡网分: 0.341
注册: 2011年08月
hzwhite 发表于
额,,感觉兄弟对这件事情有些偏激了,,不管是摄影,听音乐,还是演奏音乐,设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哪怕帕尔曼也知道尽自己所能去搞一把极品名琴来,
好的音乐能让人愿意在器材上投入更多而使得音乐在重放过程中能更多的将艺术家想演绎的内容播放出来,而翻过头来,,因为好的器材放出了好的声音而感动,慢慢走向音乐欣赏的道路的也不在少数,,
PS: 凤凰传奇算流行音乐的范畴,用HIFI听我觉得很正常,阳春白雪,和听音者的素质没必然关系,
再PS下,,除非是专业的,,就拍照而言,镜头后面的那个头我认为是最不重要的,,呵呵按照兄弟的理论,所谓的大师无非是腰缠万贯能买得起哈苏就行了,是吗?
这样倒也方便,那些艺术专业都可以关门歇业。凡是土豪都可以成为大师。
泡网分: 13.186
帖子: 13043
注册: 2013年09月
fumac 发表于
管风琴理想的声学环境是1.5-3秒&&交响乐1.5-2秒左右 所以教堂更适合管风琴
更正一下,管风琴最佳混响时间是3-6秒,我记错了我也记错了,嘿嘿
泡网分: 13.186
帖子: 13043
注册: 2013年09月
zhp62 发表于
不赞同这些观点!
第一,背景中放置的不是吸音材料,而是扩散材料,为把声音均衡地扩散出去,而且是音乐厅的常用做法。
第二,音乐厅的设计与乐器设计差别很大。乐器的音版或者共振板是起到放大作用,但是音乐厅对声音的作用主要是均衡扩散,适度混响,而不是放大。
第三,音乐厅的演出区域如果设置共振板,其作用反而是吸音(往往是针对中低频的),而不是把声音放大。受教了,其实我是凭想向这样认为的,嘿嘿
专门上网上找了下资料,你说得对,看样子想错了。
泡网分: 20.634
帖子: 1615
注册: 2006年12月
samzhang2000 发表于
兄弟是技术流,器材党咯。器材是为了能更好的还原音乐,但是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不会因为器材的高端而有提高。
牛头还是狗头也不会让拍摄的人对拍摄技术有任何提高。手机也能拍出好照片。照片是看照相机后面那个头的,而不是前面那个玻璃头。兄弟不会装着牛头还在用AUTO档吧。
请不要喧宾夺主了。
PS:如果按照你的说法,用HIFI听凤凰传奇也是体现听者的素质的了。额,,感觉兄弟对这件事情有些偏激了,,不管是摄影,听音乐,还是演奏音乐,设备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哪怕帕尔曼也知道尽自己所能去搞一把极品名琴来,
好的音乐能让人愿意在器材上投入更多而使得音乐在重放过程中能更多的将艺术家想演绎的内容播放出来,而翻过头来,,因为好的器材放出了好的声音而感动,慢慢走向音乐欣赏的道路的也不在少数,,
PS: 凤凰传奇算流行音乐的范畴,用HIFI听我觉得很正常,阳春白雪,和听音者的素质没必然关系,
再PS下,,除非是专业的,,就拍照而言,镜头后面的那个头我认为是最不重要的,,呵呵
泡网分: 26.158
注册: 2003年06月
allseasons 发表于
适当改变一下想法...用最破的音响也能很好地欣赏音乐,如果是好音乐的话.
当初我买不起音响的时候,是用乐谱来欣 赏的.用乐谱来欣赏音乐是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我在文革中也曾尝试过……。
泡网分: 14.142
帖子: 4051
注册: 2008年10月
都是装修的错!把原来的结构和材料变化太大!
泡网分: 60.152
帖子: 17039
注册: 2005年12月
适当改变一下想法...用最破的音响也能很好地欣赏音乐,如果是好音乐的话.
当初我买不起音响的时候,是用乐谱来欣 赏的.
Huchiz 发表于
市府礼堂,100多年历史了,不大的大厅,三层,上两层其实非常小,就是半圈而已,底层稍大,不宽,座位和舞台宽度差不多。我坐在底层第8排偏右。
爱乐乐团编制,较小,和满编交响乐团人数有差距。
一上来演奏的是行星组曲,尼玛,震惊了啊,完全丝毫没有气势啊,非常无敌的软绵无力啊,音量也不和我要求。除了定音鼓表现尚符合我的预期,弦乐部和管乐部完全的不行啊,无论音色还是气势一概没有。。。。后来的曲目有不李腾的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的艺术歌曲。小提琴独奏和大提琴独奏的感觉也不行,不清晰,无力,无半点松香味;女高音的音色也无穿透力。。。。。
我的器材只是普通的LINN+kEF,也不是以气势见长的组合,有人说是只是味道机而已。
可是,就算这样,这现场的,也太弱了吧。。。。(和我另一个熟悉的大场地大交响乐团,印象中差距较大)
泡网分: 0.341
注册: 2011年08月
hzwhite 发表于
这个 ,,,
我估计可能一大半玩HIFI 的都是为了听器材的声音而发烧的吧,主题就是器材,乐音那是附带的,用来检验器材的效果用的,,,就像色影,一大半为了玩器材而去色影的,,照片是为了体验牛头的那种味道,,,,
一套好的系统,很容易让音乐感染人,,而一套一般一般的系统,,也仅仅就是背景音乐的效果,,兄弟是技术流,器材党咯。器材是为了能更好的还原音乐,但是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并不会因为器材的高端而有提高。
牛头还是狗头也不会让拍摄的人对拍摄技术有任何提高。手机也能拍出好照片。照片是看照相机后面那个头的,而不是前面那个玻璃头。兄弟不会装着牛头还在用AUTO档吧。
请不要喧宾夺主了。
PS:如果按照你的说法,用HIFI听凤凰传奇也是体现听者的素质的了。
泡网分: 26.853
精华: 1帖子: 8880
注册: 2005年04月
看看实景吧, 二楼中间拍的。 声音是外录的。这个市政厅有101年历史。
泡网分: 26.158
注册: 2003年06月
hzwhite 发表于
这个 ,,,
我估计可能一大半玩HIFI 的都是为了听器材的声音而发烧的吧,主题就是器材,乐音那是附带的,用来检验器材的效果用的,,,就像色影,一大半为了玩器材而去色影的,,照片是为了体验牛头的那种味道,,,,
一套好的系统,很容易让音乐感染人,,而一套一般一般的系统,,也仅仅就是背景音乐的效果,,同感!
说得对!说得好!
泡网分: 64.026
精华: 6帖子: 23763
注册: 2002年10月
罗德琴科 发表于
音乐厅不如HIFI是常态,我早就在很多屌丝酸溜溜的“花钱HIFI不如听现场”之类的屁话里纠正过。要听好过HIFI的演出还是要认真选择才行,而且即使如此,也未必在声音表现的所有方面都超过。在我随便撞大运听的演出里面,十之七八是这样。对,
听现场有如找女朋友一样,
碰见波大的未必漂亮
碰见漂亮的可能有狐臭
又漂亮又啵大又有处女体香的可能大象腿
又漂亮又波大又苗条的大部分躺在高富帅或者躺在有钱糟老头怀里撒娇
根本难得碰上一次
更何况让她座你身边唱个曲了
泡网分: 64.026
精华: 6帖子: 23763
注册: 2002年10月
zjize 发表于
赞同!这个厅的声学设计明显有些问题。
这个厅恐怕不是给这种音乐设计的,有看见那个大的管风琴吧,那玩意响起来音乐巨大无比,远比一支小型乐团恐怖。所以楼主觉得不如自己的音响也很正常。
一般来讲,理想的音乐厅声学设计时,要求的回响时间约为0.6秒,而影院声学设计要短一些,大概只有0.2-0.4秒左右,最夸张的是教堂,其回响时间非常长,有些甚至可以达到1.2秒,这也是为什么宗教音乐在教堂里听如仙乐一般的原因。管风琴理想的声学环境是1.5-3秒&&交响乐1.5-2秒左右 所以教堂更适合管风琴
以下内容由 fumac 于
19:22 补充
更正一下,管风琴最佳混响时间是3-6秒,我记错了
汽车论坛版主
泡网分: 336.869
精华: 13帖子: 93806
注册: 2001年03月
Huchiz 发表于
市府礼堂,100多年历史了,不大的大厅,三层,上两层其实非常小,就是半圈而已,底层稍大,不宽,座位和舞台宽度差不多。我坐在底层第8排偏右。
爱乐乐团编制,较小,和满编交响乐团人数有差距。
一上来演奏的是行星组曲,尼玛,震惊了啊,完全丝毫没有气势啊,非常无敌的软绵无力啊,音量也不和我要求。除了定音鼓表现尚符合我的预期,弦乐部和管乐部完全的不行啊,无论音色还是气势一概没有。。。。后来的曲目有不李腾的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协奏曲和德沃夏克的艺术歌曲。小提琴独奏和大提琴独奏的感觉也不行,不清晰,无力,无半点松香味;女高音的音色也无穿透力。。。。。
我的器材只是普通的LINN+kEF,也不是以气势见长的组合,有人说是只是味道机而已。
可是,就算这样,这现场的,也太弱了吧。。。。(和我另一个熟悉的大场地大交响乐团,印象中差距较大)可能和音乐厅布局以及乐队的水平有关。
好的乐器演奏者,其声音的穿透力极强(即使声音很弱)。
泡网分: 20.634
帖子: 1615
注册: 2006年12月
samzhang2000 发表于
论坛里有很多楼主都很有技术和知识,无论在电子还是声学,甚至玄学上都很有造诣。但是不要忘记,整个听音系统的主题是音乐。好的乐曲,好的演奏,歌手才是最重要的。声音重放系统固然重要,但是这套系统和听者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是丝毫没有关系的。这个 ,,,
我估计可能一大半玩HIFI 的都是为了听器材的声音而发烧的吧,主题就是器材,乐音那是附带的,用来检验器材的效果用的,,,就像色影,一大半为了玩器材而去色影的,,照片是为了体验牛头的那种味道,,,,
一套好的系统,很容易让音乐感染人,,而一套一般一般的系统,,也仅仅就是背景音乐的效果,,
泡网分: 0.341
注册: 2011年08月
hzwhite 发表于
这个比喻精确,,
偶对HIFI的理解是有明显主观偏好的好听的声音,,啥英国声美国声胆机声石声 ,,对我来说好听的就是HIFI,,
现场去听过不少次,,肯定没HIF I的器材好听,但是比气氛,这个HIFI就没得比了,,,这个有参与感,,
另外由于声音在空气中传输会造成的失真(尼尔森。帕斯有关这方面的论述),使得远声场录音(2个麦吊起来)和近声场录音(一个乐器一个或则几个乐器一个麦)然后靠调音师虚拟出来的声场,会有很明显的不同.
各人各喜欢,,喜欢的就是HIFI的,,我个人是一直这么认为的,,,论坛里有很多楼主都很有技术和知识,无论在电子还是声学,甚至玄学上都很有造诣。但是不要忘记,整个听音系统的主题是音乐。好的乐曲,好的演奏,歌手才是最重要的。声音重放系统固然重要,但是这套系统和听者对音乐的鉴赏能力是丝毫没有关系的。
泡网分: 37.647
帖子: 1517
注册: 2003年07月
zjize 发表于
如果没有看错,这图片后面背景中,放的全是吸音材料,这明显不是音乐厅的作法,而且主要放通过扬声器后的声音的作法。
音乐厅的设计,和乐器是差不多的,周边主要是放置共振板,原理和我们所见的乐器一样,通过一个巨大的共振腔,把小音量放大,使其达到足够的音量和混响,充满整个音乐厅,使音乐不同位置的人都能听到足够的响度,而不是通过吸音,减少混响,因此这个厅声音干得一塌糊涂也正常,但相信放音响的效果会很好。不赞同这些观点!
第一,背景中放置的不是吸音材料,而是扩散材料,为把声音均衡地扩散出去,而且是音乐厅的常用做法。
第二,音乐厅的设计与乐器设计差别很大。乐器的音版或者共振板是起到放大作用,但是音乐厅对声音的作用主要是均衡扩散,适度混响,而不是放大。
第三,音乐厅的演出区域如果设置共振板,其作用反而是吸音(往往是针对中低频的),而不是把声音放大。
泡网分: 12.812
注册: 2007年11月
我在深圳音乐厅听过音乐会,比家里4W的系统强多了。
泡网分: 13.186
帖子: 13043
注册: 2013年09月
菌菌 发表于
看照片这么搭的台子声音不会好到哪去的。
我这两年经常到国大听音乐会,个人觉得,还是坐在1-3排正中间效果最好,并不像很多人说的是在5-8排或者二楼第一排。国大的音乐厅、歌剧院、小剧场各个方位我都坐过了,真的还是最爱坐在第一排正中当然这里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越靠前越能排除其他观众的干扰。
当然,乐团的素质对欣赏就更重要了。好的乐团,几个音之内就能听出不一样来,爆发力和控制力能很好的平衡——有一种内在的张力。差的乐团,一听就有一种hold不住曲子的感觉。
顺便贴一张在北大听音乐会时拍的照片,百年讲堂的声音没法听,干得一塌糊涂,但好的乐团还是能让人无比感动。
如果没有看错,这图片后面背景中,放的全是吸音材料,这明显不是音乐厅的作法,而且主要放通过扬声器后的声音的作法。
音乐厅的设计,和乐器是差不多的,周边主要是放置共振板,原理和我们所见的乐器一样,通过一个巨大的共振腔,把小音量放大,使其达到足够的音量和混响,充满整个音乐厅,使音乐不同位置的人都能听到足够的响度,而不是通过吸音,减少混响,因此这个厅声音干得一塌糊涂也正常,但相信放音响的效果会很好。
如果你坐得近,听到的直达声超过混响声,应该可以轻松的定位乐器和人声的,但是如果坐得远,那就只能听织体了,因为这时混响声应该会强过直达声。
在一个设计良好的音乐厅听好的交响乐团的演奏,如果没有Hifi音乐来得好,那真是才是奇了怪了。当然,如果品味怪,就喜欢大音量,就喜欢加了味精的感觉,这个另当别论。
泡网分: 64.738
精华: 1帖子: 12499
注册: 2005年03月
<font color="#5F2DC 发表于
我原来以为十几年前花二十万买音响,再买几柜子CD装样,在无忌爬格子几万的人,就摇身一变,就能懂音乐了?笑话。
无聊的人只能在视听论坛发帖,再多也是无聊的垃圾流量!已阅。别的话我不用说了。
摄影大家坛版主
泡网分: 89.082
精华: 62帖子: 16830
注册: 2000年04月
suixz 发表于
-----------------------------------------
我觉得其实HIFI这两个词确实有点误导不明就里的人。
其实现场就是用眼睛看世界,HIFI就是用镜头看世界。
这样说恰当点不?用Hifi这个词也实属无奈,我的本意是涵盖这类事物,一时找不到适合的词汇,代用而已。所谓保真,可能贴近些。
&版权所有:&&&&双声道立体声的左右声道应该是同质的,也就是应该从声源、放大器到还音扬声器都是完全一样的设备,这就是你说的所谓“2.0”音箱。
在声频学上有一个理论,即低于250赫兹的低频声,其方向性不敏感,决定双声道立体声效果的主要是高频段,其次是中频段。依据这个理论,美国BOSE音响设计制造了“中间低音系统”,即决定立体声效果的中频和高频扬声器是独立的,而公用一个方向感不强的低频扬声器,这就是所谓的“2.1”音箱。
“2.1音箱”可以简化系统,降低成本,也节省空间,但它终究不是完全的系统,因此“2.1音箱”不属于声频技术意义上的标准设备,也不属于HIFI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2.1音箱”和带低音炮的双声道系统不是一个概念,后者是“2.0”加一个低音炮,而前者是公用低音通道。前者是低音加重的理念,后者是低音公用的关系。
其他答案(共1个回答)
用途选择还是2.0即两个全频音箱比较好,能欣赏音乐,家庭影院以及卡拉OK等,如果用作多媒体电脑则2.1音箱来得实惠,而且前者不到一定档次是听不吃区别的。
首先2.0指的是只有两只主音响,也就是说只是靠两只主音响在发声,而大多数这种音响只是两分频的,低频效果不是很理想,而2.1也就是说后面那个点1就是指的低音炮,严...
2.1比2.0多一个低音炮。
“2.1”中的“2”是指标准双声道(立体声);
“2.1”中的“.1”是指单独分频输出100Hz以下的“超重低音”声道。
音响由单声道发展为双声道,而后又因...
在买一套 2.0的音响 就是了,改 你在怎么改 还不如在购置一套,喜欢音质 你就的花的起银子。 我自己制作的2.1 都超千元了。建议你在购置一套 ,我原先电脑配...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音箱电流声很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