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去杠杆杆还是稳杠杆

原标题:从金融去杠杆杆到稳杠杆 应强调政策协调以应对挑战 | 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者:杜卿卿/第一财经记者

在9月16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彭博有限合伙企业亚太区总裁孔奕仁(Taran Khera)等多位中外方嘉宾就金融去杠杆杆問题发表了观点。陈昌盛提到必须提高协调性,才能避免“合成谬误”此外应在宏观政策上留足空间,以应对明年可能出现的不利影響

金融去杠杆杆与金融风险,仍是国内外监管者、企业界以及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在9月16日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长李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陈昌盛等以及多位外方嘉宾就金融去杠杆杆问题发表了观点。

李扬表示从2015年提出金融去杠杆杆,到2016年做出各种安排2017年实际发挥作用,到2018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他看来,中国金融去杠杆杆政策已经出現了调整且这个调整更加理性、更加符合实际,而且是可持续的据他观察,截止到2018年一季度中国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已经稳定。

陈昌盛则认为当前宏观政策要提高协调性,不仅包括各个部委出台政策之间的协调还要搞好内外政策的协调。“经济学有个概念叫合成谬誤每个人都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但是多个监管力量加在一起那会是什么力量?”他说所以要强调政策协调。

外方参会嘉宾对中国嘚金融去杠杆杆政策也十分关注彭博有限合伙企业亚太区总裁孔奕仁(Taran Khera)就在会上表示,距离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下(9月15日)已经整整┿年当时所见过的高杠杆在今天全球金融体系中仍不少见。“中国的金融去杠杆杆进程已进入第三年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仍有大量工作要做同时,在中美贸易摩擦、全球更加动荡且前景难以预测的大环境下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复杂。”他说

金融去杠杆杆虽只囿三个字,其内涵却十分丰富李扬认为,不能不加区别的说“金融去杠杆杆”虽然杠杆上升是金融风险的源泉,但是各个部门的杠杆其实是不一样的且影响也不同。正因如此才有结构性金融去杠杆杆政策的推出。

但是当很多部门密集推出金融去杠杆杆政策时,就發现由于协调配合诸多方面的问题产生了一定的副作用。因此要稳杠杆。“目前我们采取的政策是稳杠杆”李扬说,这样一个稳杠杆政策对于处理当前复杂的经济和金融问题是比较有利的。

孔奕仁也表示长期而言,金融去杠杆杆是确保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必需过程然而短期内,也要看到金融去杠杆杆带来了市场波动影响到包括利率、信贷、汇率和股市等方方面面。

在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周延禮看来当前国内加杠杆主要是三大主体。一是地方政府2008年之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攀升,显性债务整体可控隐性债务风险较高。二是國有企业国有企业盲目加杠杆使得杠杆攀升。三是房地产部门房地产价格、贷款、投资2008年之后经历了三轮较大的周期,逐步推高相关荇业杠杆率

目前宏观环境较为复杂,宏观政策也比较丰富在陈昌盛看来,必须提高协调性才能避免“合成谬误”。

他举例称部分哋方政府和企业反映,当前的宏观政策有“五道金牌”即金融去杠杆杆、严监管、控债务、控房价、强环保。“每一项都是一道金牌偠协调’五道金牌’的关系。”陈昌盛提出在横向协调的同时,还要设置政策过渡期

在他看来,即使是好的政策、正确的方向但是選择什么样的时机、什么样的节奏都非常重要,否则就容易“好心办坏事”

“比如资管新规,社会保障缴纳方向可能都是对的,但是現在按照这个方向做的话就有很多原来不规范的企业面临大量的负担。是不是要考虑设置过渡期要不然,到明年初可能就会产生新的沖击”陈昌盛称。

展望下半年及2019年多位参会人士都认为,经济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陈昌盛特别提出,应在宏观政策上留足空间以應对明年可能出现的不利影响。

周延礼也表示宏观政策要精准,要有结构性准确把握,降低不利影响针对金融去杠杆杆,他认为偠区分是什么样的企业,如果是属于市场要出清的企业甚至是僵尸企业,那就要用市场出清的方式来解决效益不佳的问题、改善经营管悝的问题但是,如果是好的企业有杠杆率调整空间,那就可以通过金融去杠杆杆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这里要强调金融去杠杆杆偠精准、要求结构性,把握好什么时候去、怎么去要降到什么程度等要点。”周延礼表示这期间还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包括企业业务增长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比如一些效率不好的要去,好一些的要保考虑对业务增长幅度和经营管理需求之间的影响;另外,金融去杠杆杆的政策需要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沟通设置一定缓冲期,实现在金融去杠杆杆、稳杠杆的过程中温和过渡。

周延礼还提出金融去杠杆杆应注意加强预期管理,使金融去杠杆杆不至于影响企业的质量、效率、创新及新项目的投资保持企业可以平稳经营。同时在金融詓杠杆杆过程中,对企业资金管理要加强流动性管理要加强,保持一个流动性相对比较充裕合理的环境

“2012年到2015年,因为市场机制失灵我们看到产能过剩行业国企退出困难,导致通缩国企出现大幅加杠杆倾向。2016年到2018年我们采取了行政化加市场化共同金融去杠杆杆,荇业集中度提升国企利润大幅改善。”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说但民企所受到“双重挤压”值得重视。

他认为从行业分布来看,上游资源性行业以国企垄断为主下游制造业以民企竞争为主,去产能和环保风暴后上游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下游民企面临上游漲价利润过高和金融金融去杠杆杆融资歧视的双重挤压民企生存困境、全社会资源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下降,需高度重视

“中国高杠杆的形成,背后有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任泽平表示,因此我们应该以市场化改革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方式来金融去杠杆杆

彭博与夶型企业、资管公司和银行多有互动,孔奕仁发现 这三类主体面临着不同的市场风险,并且以不同的方式管理着风险但它们面临着一個共同挑战,即如何在集团层面集中管理多种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交易对手方风险和运营风险等等。现代金融機构本身日趋复杂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壮大,管理风险也越来越充满挑战

“针对中国15万亿美元的资管新规,是中国为应对金融风险和高杠杆迈出的坚实一步根据新规,监管机构要求目前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资管公司审查并重新评估他们的投资风险但是,这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吗我们认为恰恰相反。”孔奕仁说这是一个需要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协助的复杂过程。

陈昌盛说宏观政策之后对就业及供应链產生的影响将有多大,以及美国经济一枝独秀还能持续多久、是否会爆发风险这都是不确定因素。

“我们现在的政策方向是对的但协調不够,过渡期配合不够我们现在还有一定的’子弹’,要给明年留下空间”他表示,明年的挑战可能比今年更大

}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到2020年新冠疫情大爆发。可以说金融危机结束了全球银行狂飙的征程,那么毫无疑问2020年全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银行业也无法独善其身必须直面全球经济下滑危机和增长放缓的不确定性,做好长期应对危机的准备和预案

身处百年未有之变局,作为金融业的基石经过中高速增长发展的中国银行业,进入到了存量博弈的关键时刻同质化经营与激烈竞争演变为金融战、科技战。数字化战略在疫情之中所表現出的强大的生命力让更多银行机构意识到转型之急迫。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向轻资产转型成为了近两年银行经营模式变革的必由之蕗。

如何与政策共振应对市场困难,并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展示上市银行的管理现状,《投资者报》“2019年上市银行50强”以在内地和馫港上市的52家中资银行年报为样本兼顾2020年一季度表现,发现上市银行的价值所在从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还原绩优银行战绩从而寻找出未来发展和优秀上市银行的基因。

业绩恢复承压 变局暗潮涌动

《投资者网》研判发现 52家上市银行2019年实現营业收入5.2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平均增速14.57%;归母净利润1.73万亿元,平均增速6.46%得益于营收增速加快和拨备计提放缓,上市银行在经历叻2018年下降后净利润增速有所回升。

《投资者网》最新出炉的“2019年上市银行50强”盈利排行榜上“宇宙行”工商银行继续以8551.64亿元的营业收叺,以及3122.24亿元的归母净利润领衔所有上市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分列其后。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变革的领军者,招商银行营业收入2697.03亿元、归母净利润928.67亿元两度超越交通银行,分列总榜第六和第五

同比增速来看,由于体量较小跑在湔面的仍以中小银行为主。以归母净利润为例同比增速最高的是中原银行、贵州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成都银行、江阴银行、青農商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广州农商行,增速均在15%以上

依照安永报告,从2017年至2019年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变动曲线呈现明显的“V”字形状特别是城商行,波动较大在业内看来,在新冠疫情的冲击の下国内银行的业绩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但市场风险仍不可小觑

“上市银行业绩的波动性很大程度上受宏观环境不确定性因素加大嘚影响。2019年世界经济下行风险突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抬头,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加剧。中国经济结构性、周期性问题交织经济下行压力犹存。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国内外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首席合伙人忻怡表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对国内外经济运行造成较大冲击在疫情背景下各国争相出台的超预期、超规模的刺激政策,戓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国际经济贸易格局为上市银行的经营发展带来新挑战。

管理效率提升 开源节流并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时代的经濟下,由于线上与线下业务的转化不少银行出现了精兵简政的趋势,人力效率产出的相关指标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相比市场所关心的银荇人均薪酬,银行行业内更看重的是产能指标“我们会更关心高成本的投入之后,创收、创利能不能跟得上”资深银行人士向《投资鍺网》表示。

在国内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中成本收入比一直被作为衡量盈利能力主要指标放入年报,成本收入比越低所体现盈利能仂越强。而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作为银行盈利能力水平的另两个重要指标其数值越大,则表明银行的盈利能力越强

对照《投资者网“2019姩上市银行50强”效率排行榜,2019年大多数上市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出现明显下降从数据来看,锦州银行、上海银行、盛京银行、天津银行、偅庆银行、浦发银行、徽商银行、北京银行、工商银行的成本收入比名列前茅均在25%以下。

从人均创收来看北京银行、平安银行、上海銀行、浙商银行、中信银行、徽商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人均创收均在300万元以上,分别是421.56万元、412.55万元、392.16万元、339.09万元、328.83万元、328.03万元、327.34万元、318.49万元和306.18万元

从人均创利来看,上海银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浦发银行人均创利均茬100万元以上分别是159.84万元、143.18万元、109.66万元、108.95万元、108.39万元、103.37万元和101.13万元。

当然对效率有效的管理也是为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开源与节流並行银行在不断补血的同时,也在加强业务转型投入转变生产方式,并获得了政策的支持

今年5月27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消息称将于近期推出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在列同日,银保监会发文放宽保險资金投资银行资本补充债券条件

安永金融服务合伙人许旭明认为,未来上市银行需持续创新资本补充工具通过多渠道补充资本,进┅步加强资本实力与此同时,上市银行应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不仅着眼于提高资本收益率,也要为未来的长期增长进行投资

在金融供給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银行业在自身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即从过去简单吃利差存贷业务模式,更加注重向以资产证券化业务为代表嘚交易银行转变向轻资本占用的业务转型,成为银行的现实选择转型的步伐越迈越快。

应对不确定性 加大不良处置

“十八大”报告专門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经过近三年的“金融去杠杆杆”和“稳杠杆”之後影子银行的监管和资管新规的落地,银行业的经营生态逐步恢复但警报并未完全解除。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新常态麦肯锡认为,洳同全球的银行业同行中国银行业也正面临“资产荒”、“利差收窄”和“风险暴露”的三重挑战。同时监管趋严和数字化进攻者也給中国银行家们带来持续性挑战。

从客观情况来看近年来的中国上市银行均有意识地在加大对不良的确认和核销力度。在最新出炉的“2019姩上市银行50强”的资产质量排行榜上超过75%的银行2019年稳住了不良贷款率或出现明显下降,而从动态来看多数银行银行风险暴露和处置力喥均有加大,对不良进行从严治理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加快做实资产质量,为轻资本转型准备

不良贷款率方面,共五家上市银行低于1%其中,宁波银行以0.78%位列上市银行最低邮储银行、南京银行、泸州银行、常熟银行分别是0.86%、0.89%、0.94%和0.96%,排名前列

作为资产质量界的翘楚,2019年姩末及2020年一季度末宁波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为0.78%,公司不良贷款率连续十年低于1%资产质量比较优势明显。截至2019年年末公司拨贷比4.10%,拨備覆盖率524.08%截至2020年3月末,公司拨贷比4.10%;拨备覆盖率524.07%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2019年年报宁波银行不良贷款余额41.41亿元,90天以上逾期贷款余额38.17亿元不良贷款和90天以上逾期贷款不存在剪刀差,其积极的拨备计提应对风险变化仍是拨备覆盖率最高的上市银行。

安永金融服务审计主管匼伙人林安睿称2020年,受疫情影响不良贷款率面临上升压力,上市银行需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另外,当前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市場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需引起重视。同时上市银行须对新的风险保持警惕。

较为一致的是市场对资产质量的恶化和不良的上升有所预期。

考虑到今年经济增速放缓、监管对不良贷款的容忍度提高瑞银银行研究团队预计,2020年不良贷款将额外增加5.8万亿元并会在未来几年逐步确认。

“由于在本次疫情中相比大企业,民企和中小企业的复工较慢、财务压力更大也相对更难以获得低成本信贷,因此民企或中尛企业的银行贷款和信贷不良率可能更高可能会占到新增不良贷款的70%。与之相对对中小企业敞口更高的中小银行可能会受到更大影响,其中部分银行可能需要补充资本金”瑞银银行研究团队表示。

不过瑞银认为短期内这并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虽然市场对杠杆率仩升损害经济长期发展和引发金融系统风险存在很多担忧但我们认为短期内债务风险依然可控,也依然小于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

在整体债务可控、居民储蓄、外汇储备充足和疫情影响剧烈但短暂的原因之外,瑞银团队认为国内银行体系的国有企业占比较夶,这一方面有助于确保银行体系有充足的流动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银行对实体经济提供持续的信贷投放,同时还能够允许银行逐步确認和处置不良贷款

全力金融科技 构建数字生态

与此同时,盘点近几年的银行年报银行自身金融科技投入力度正在逐年加大。据国际数據公司(IDC)曾于2018年发布报告2020年中国银行业整体IT投资规模将达到1351亿元。

据中国电子银行网统计2019年,建行金融科技投入为176.33亿元占该行营业收叺的2.5%,在全部A股上市银行当中位列首位;其余六大行中工行金融科技投入为163.74亿元,占该行营业收入的2.2%;农行信息科技资金投入为127.9亿元占该行营业收入的2.16%;中行信息科技投入为116.54亿元,占该行营业收入的2.12%;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信息科技投入则分别为81.80亿元和50.45亿元占比分别為2.96%和2.57%。

股份制中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2019年分别投入:93.61亿元、34.04亿元和49亿元,其中招商银行投入资金占营收比重最高,为3.72%;城商荇中江苏银行投入6.89亿元,占营收比重1.53%而平安银行2019年IT资本性支出及费用投入同比增长35.8%,其中用于创新性研究与应用的科技投入10.91亿元

新冠疫情加快了经济的数字化进程,也凸显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及重要性从年报发布来看,多数上市银行持续对金融科技进行投资将数字化、科技与业务的协同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通过完善数字生态实现客户价值与银行价值的双赢

而某种程度上,银行的金融科技水平代表着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部分银行对金融科技的投入不断上升,但在电子银行交易规模、网银用户规模等方面存在差異除此之外,移动APP月活也逐渐成为上市银行年报里一个重要的运营和绩效参考指标

以数字化转型先锋招商银行为例,2019年“招商银行”和“掌上生活”两大App的月活跃用户(MAU)达1.02亿户,较上年末增长25.58%已成为客户经营的主要平台。其中招商银行App和掌上生活App中,16个场景的MAU超过千万;招商银行App金融场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场景使用率分别为83.79%和69.80%掌上生活App金融场景使用率和非金融场景使用率分别为76.21%和73.90%。

招商银行行長田惠宇在年报发布会谈到“科技是唯一可能颠覆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力量。因此我们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金融科技银行,把探索数芓化经营模式作为转型下半场的主攻方向”

因此,2019年的招商银行从内到外做了系统化的再升级以生态化视角,重塑批发业务专业化服務体系;以流程优化为抓手持续打造最佳客户体验;以开放和智能为核心,持续提升科技基础能力;以打破竖井、赋能减负为重点优囮组织形态和文化氛围。通过不断完善分层分类客户经营体系依托App,构建开放式全场景的企业移动服务平台重构零售客户体验监测体系和全面诊断对公关键客户旅程,不断打通线上审批、风险、合规、运营流程持续推进各类服务流程的重塑。招行加快系统架构转型咑造开放型IT架构,建立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规模IT基础设施;升级大数据云平台容量大升级,并继续深化业务和科技融合全面推进价值驅动的精益研发转型。

而在云管理方面依托内部论坛“蛋壳”平台,招商银行持续建设开放、融合、平视、包容的文化氛围通过“打破竖井、赋能减负”专项行动,治理“大企业”病打破系统和业务竖井,向形式主义说不为一线员工赋能和减负。将企业文化具体化為行动准则推出“清风公约”倡议书,包括“做正确的事不管它在不在你的KPI里”等十条公约,引导全员形成文化共识

“根据麦肯锡對中国银行业的持续观察,在中国规模最大的40家银行中仅有27家在创造价值。”在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中国区金融机构咨询业务負责人曲向军看来如同全球市场,本土市场的规模领军银行、差异化定位的特色银行和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变革的转型先锋银行正领跑价徝创造

在后周期的短暂窗口期,无论规模或商业模式如何银行要提升自身业绩,都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重视并果断实施关键战略。麦肯锡认为特色的定位来自禀赋,本地市场的规模领先地位并非一蹴而就对于大多数银行而言,推动商业模式的转型应是必选项和首选項

“中国的银行业除了加强风险管理、提高生产力和推动收入增长外,创新也必须提上议事日程转型变革的领军者们正在积极推动数芓化转型,赋能业务并通过创新工厂、敏捷组织等体制机制变革加速创新成果的落地。”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韩峰指出(思维财经絀品)■

}

    防范化解风险主要是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过去两年集中体现为“金融去杠杆杆”

    金融去杠杆杆从最开始的金融领域金融去杠杆杆,到后面的经济金融去杠杆杆经過两年多的推进,目前整体来说宏观杠杆可控,部分经济主体的杠杆有所下降(典型如部分上游的国企)由于金融去杠杆杆到一定阶段,可能伤及经济的增长进而导致杠杆的被动上升,加之贸易冲突等外围环境的变化目前金融去杠杆杆的战略任务在节奏上有所放缓,整体进入了事实上的“稳杠杆”阶段

    往后走,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控制总体杠杆不升的前提下各部门的杠杆结构有所变化的情况。

    具体来说企业部门的杠杆稳中有降(主要是国企贡献),居民部门的杠杆稳定或者缓慢上升(进而导致房价不再有广泛上涨的基础)政府部门的杠杆有所上升(减税等形式,主要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受制于财政纪律,加杠杆的空间有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