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看一个u盘的uuid ubuntu 查看硬盘uuid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把 ubuntu linux 装入移动硬盘,并在不同电脑上运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把 ubuntu linux 装入移动硬盘,并在不同电脑上运行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8142人阅读
linux(163)
注: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s全局唯一标识符
一、Linux磁盘分区UUID的获取方法
1、[san@localhost ~]$ ls -l /dev/disk/by-uuid/ total 0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2:18 -cb85-4f98-9d4f-122cfcee9806 -& ../../sdc1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3754-1BDB -& ../../sda5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41af-4ca2-9bc3-dc353c87d932 -& ../../sda9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5a5-4623-a47f-f8f17339be03 -& ../../sda7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6bdf487f-cad7--4ddc6df1de2d -& ../../sda8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ae6dcc02-3f7f-47cc-8a6e-e -& ../../sda6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CC47-2A04 -& ../../sda1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2:18 d06-4a05-a134-f0 -& ../../sdc2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2:18 df974270-dbba-4f87-dab396 -& ../../sdc3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52 f535fef8-f392-4c84-8e7a-fb -& ../../sdb1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2:25 -cb85-4f98-9d4f-122cfcee9806 -& ../../sdb1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3754-1BDB -& ../../sda5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41af-4ca2-9bc3-dc353c87d932 -& ../../sda9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5a5-4623-a47f-f8f17339be03 -& ../../sda7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6bdf487f-cad7--4ddc6df1de2d -& ../../sda8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ae6dcc02-3f7f-47cc-8a6e-e -& ../../sda6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1:13 CC47-2A04 -& ../../sda1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2:25 d06-4a05-a134-f0 -& ../../sdb2lrwxrwxrwx 1 root root 10
02:25 df974270-dbba-4f87-dab396 -& ../../sdb3
2、通过blkid命令
[san@localhost ~]$ blkid /dev/sdb1 /dev/sdb1: LABEL="SAN " UUID="f535fef8-f392-4c84-8e7a-fb " TYPE="ext3 "
[san@localhost ~]$ blkid /dev/sda6
/dev/sda6: LABEL="/" UUID="ae6dcc02-3f7f-47cc-8a6e-e " TYPE="ext3" SEC_TYPE="ext2 "
二、Linux UUID的作用及意义
&原因1:它是真正的唯一标志符
UUID为系统中的存储设备提供唯一的标识字符串,不管这个设备是什么类型的。如果你在系统中添加了新的存储设备如硬盘,很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比如说启动的时候因为找不到设备而失败,而使用UUID则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原因2:设备名并非总是不变的
自动分配的设备名称并非总是一致的,它们依赖于启动时内核加载模块的顺序。如果你在插入了USB盘时启动了系统,而下次启动时又把它拔掉了,就有可能导致设备名分配不一致。
使用UUID对于挂载移动设备也非常有好处──例如我有一个24合一的读卡器,它支持各种各样的卡,而使用UUID总可以使同一块卡挂载在同一个地方。
原因3:ubuntu中的许多关键功能现在开始依赖于UUID
例如grub──系统引导程序,现在可以识别UUID,打开你的/boot/grub/menu.lst,你可以看到类似如下的语句:title Ubuntu hardy (development branch), kernel 2.6.24-16-genericroot (hd2,0)kernel /boot/vmlinuz-2.6.24-16-generic root=UUID=c73a37c8-ef7f-40e4-b9de-8b2f ro quiet splashinitrd /boot/initrd.img-2.6.24-16-genericquiet
本段出处:DIY部落()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541281次
积分:7519
积分:7519
排名:第2808名
原创:159篇
转载:86篇
译文:46篇
评论:47条
(1)(2)(11)(1)(1)(2)(3)(5)(2)(3)(8)(12)(3)(2)(3)(2)(11)(7)(8)(6)(16)(3)(7)(17)(18)(27)(13)(20)(15)(10)(1)(7)(10)(19)(15)Ubuntu 系统备份、恢复、克隆工具 UCloner 简介 - python-2010-ubuntu - ITkeyowrd
Ubuntu 系统备份、恢复、克隆工具 UCloner 简介
简介UCloner 是针对 Ubuntu Linux 编写的一个系统备份、恢复、克隆工具;可将 ubuntu 系统备份为 squashfs 映像文件,也可从映像文件中恢复系统,与 GHOST 类似;可以直接将系统克隆到其它硬盘分区;可用来制作 Live 系统;同时具有命令行和图形界面,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UCloner 是开源软件,遵循 GPL v2 协议。项目主页: /p/ucloner/附件:Screenshot-UCloner 10.10.0-1.png [ 39.61 KiB | 被浏览 23850 次 ] 附件:Screenshot-UCloner 10.10.0.png [ 37.07 KiB | 被浏览 23850 次 ]下载UCloner 10.10.2-beta1附件:文件注释: 新的图形界面(分步模式);一些细节改进。UCloner-10.10.2-beta1.tar.gz [56.74 KiB]被下载 472 次UCloner 10.10.1附件:文件注释: bug 修正:去掉 finish_clone_restore 中多余的 'cn' 参数。增加“完成后自动关机”选项(borisbsr建议)。增加“关闭”按钮。UCloner-10.10.1.tar.gz [50.54 KiB]被下载 333 次也可到项目主页下载: /p/ucloner/downloads/list注意1:此版本仅适用于 ubuntu 10.10、10.04、9.10;注意2:目前不支持加密主目录的系统。注意3:不要把 UCloner 解压到 Fat32 分区,否则会丢失可执行权限,导致无法运行。建议解压到用户主目录。注意4:如果您的系统是 Lubuntu 或 Kubuntu,请仔细看 说明 。TODO程序内部不要用 ./xxx.py 的形式调用外部脚本,以免权限丢失时无法运行。都改成 python xxx.py 或者 sh xxx.sh 备份文件已存在时提示覆盖。改进日志系统《说明》中增加:在 LIVE 系统中恢复系统的方法。《说明》中增加 /home 独立分区情况下的使用技巧写一个专门修复 grub 的小工具 弄个可以自动生成livecd的选项估算体积 给出更详细的信息在按钮上设定快捷键前边没选分区前 后边的格式 就不可选(ring0 建议)修正:目标巻名称如果带空格的话,会产生错误而中断备份过程(jerimao反馈)如果能够支持增量就好嘞(l309j建议)系统坏掉时,要还原必须要从ubuntu live CD进入Ubuntu中运行UCloner才能还原,如果能像ghost在启动项中进入选择镜像还原就太好了。(J_win 建议)修改ucloner_cmd.py 第482行,sync --av 改为 sync -vurD,并把所有分区设为current,采用更新的方式.最后成功了.(lionhit)如何把当前使用的系统做成 Live 系统1,安装 casper: sudo apt-get install casper ;2,用 UCloner 备份当前系统,文件名后缀必须为 .squashfs (默认即是);3,在任一 fat32/ntfs/ext 分区中创建一个名为 casper 的目录(注意,其它分区中不可再有同名目录);4,将系统备份文件拷贝到 casper 中;5,到 /boot 中将当前使用的内核和 initrd 文件也拷贝到 casper 中(可用 echo initrd.img-`uname -r` vmlinuz-`uname -r` 来查看文件名);6,建立启动项。以 grub4dos 为例:代码:title Live Ubuntufind --set-root /casper/内核文件名kernel /casper/内核文件名 boot=casper ro ignore_uuidinitrd /casper/initrd文件名将其中的 “内核文件名” 和 “initrd文件名” 用相应的文件名替换。应用举例1.将 ubuntu 系统安装到移动硬盘中,配置好。拿到目标机上,从usb启动移动硬盘中的系统,运行 Ucloner ,选择“克隆”功能,按提示进行,即可将移动硬盘中的系统克隆到目标机中。2. 在一个安装、配置好的 ubuntu 系统中运行 Ucloner ,选择“备份”功能,可将当前系统备份为 squashfs 文件。将备份文件拷到u盘或移动硬盘。在目标机上通过光盘或USB启动 ubuntu live cd ,接上存有系统备份文件的u盘或移动硬盘,运行 Ucloner ,选择“恢复”功能,按提示进行,即可将系统映像恢复到目标机中。3. (待续)
简介UCloner 是针对 Ubuntu Linux 编写的一个系统备份、恢复、克隆工具;可将 ubuntu 系统备份为 squashfs 映像文件,也可从映像文件中恢复系统,与 GHOST 类似;可以直接将系统
相关阅读排行
相关内容推荐
请激活账号
为了能正常使用评论、编辑功能及以后陆续为用户提供的其他产品,请激活账号。
您的注册邮箱:
如果您没有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您的浏览器已经禁用了脚本,这可能会影响您正常使用本站的功能。
用U盘在Windows上安装Ubuntu Linux实现双系统
前几天发布的 11.10 ,官方推荐用光驱安装,但刻光盘太麻烦且花成本,我们可以用U盘来安装,简单方便免费!下面介绍U盘安装Ubuntu的方法,以及安装完成以后,修改Windows和Ubuntu双系统的启动顺序。
1. 下载 Ubuntu 11.10 的官方 ISO 文件
中国科技大学服务器的ISO镜像文件地址:
国内访问速度应该很快,如果速度不行,请复制地址到迅雷下载。不需要考虑中文问题,Ubuntu的ISO文件一直都是内置了多语言支持。
2. 将下载的 ISO 文件用 UltraISO 写到U盘
UltraISO软碟通是一款功能强大而又方便实用的光盘映像文件制作/编辑/转换工具,它可以直接编辑ISO文件和从ISO中提取文件和目录,也可以从-ROM制作光盘映像或者将硬盘上的文件制作成ISO文件。同时,你也可以处理ISO文件的启动信息,从而制作可引导光盘。使用UltraISO,你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编辑/转换光盘映像文件,配合光盘刻录软件烧录出自己所需要的光碟。
这里使用U盘或者读卡器也行,我用的是品胜读卡器加上4G的SD卡,没问题(注意U盘将被格式化,所有数据都会丢失)。方法为:UltraISO界面&启动光盘&写入硬盘映像:
然后选择你要写入的U盘,&写入&即可。写入方式我选择的是USB-HDD+,这个可以根据电脑具体情况选择。近三年购买的电脑一般不会有问题,老电脑的主板可能不一定兼容某些USB启动方式,如果启动失败就换另一种方式。如下图所示:
3. 将上面制作好的启动U盘插入USB接口,重启电脑,开始安装
按F11键进入BIOS启动选项(不同品牌的电脑进入启动选项的按键可能有所不同),选择U盘启动电脑。注意:这里可能会出现错误!如果看到屏幕显示黑底白字的错误提示:&Unknown keyword in configuration &,那么需要对启动的配置文件进行修改。重启进入Windows,找到U盘上的如下文件:/syslinux/syslinux.cfg ,打开查看,内容如下:
# D-I config version 2.0
include menu.cfg
default vesamenu.c32
timeout 50
# ui gfxboot bootlogo
我们需要修改第三行,在前面加上#,即第三行改为:
#default vesamenu.c32
保存退出。注意此过程如果使用Windows的记事本可能会导致错误,原因可能是记事本改变了文件的编码,建议使用或其它类似的文本编辑器。完成后回到第三步,重新开始,即可用此U盘启动电脑进入一个类似于WinPE的Ubuntu体验环境,剩下的工作就不用说了,完全图形化的安装环境,点击屏幕左上角的&install Ubuntu&安装图标,如下图所示,按照提示不停地下一步即可:
安装程序会自动搜索硬盘上已经安装过的操作系统,并提示是否需要保留、覆盖或升级,非常人性化,可以和Windows系统和平共处。
安装完成以后自动会生成Windows和Ubuntu的双启动菜单,默认Ubuntu在前。如果需要修改系统的启动顺序让Windows在前,必须修改Grub的配置文件grub.cfg来实现。方法如下:
① grub.cfg 文件的位置为 /boot/grub/grub.cfg,我们首先要修改它的只读权限,进入命令行终端,输入:
a+ /boot/grub/grub.cfg
参数a表示所有用户,+w 表示加入写权限。改完以后可以用命令: -l /boot/grub/grub.cfg 查看权限。
② 用 gedit 来修改 grub.cfg 文件,注意最好用命令行以root用户来运行gedit,否则可能会出现无法保存的错误。在终端输入:
# sudo gedit /boot/grub/grub.cfg
修改设置让gedit显示行号,找到grub.cfg文件的138行~146行,内容如下:
### BEGIN /etc/grub.d/30_os-prober ###
menuentry &Windows 7 (loader) (on /dev/sda1)& --class windows --class os {
part_msdos
insmod ntfs
root='(hd0,msdos1)'
search --no-floppy --fs-uuid --set=root E3B46
chainloader +1
### END /etc/grub.d/30_os-prober ###
Grub依靠这个配置文本的位置来判别启动顺序,我们将这9行文本剪切到72行之后的位置,然后保存退出,即可实现Windows在第一启动顺序的目的。如果需要改变OS启动选项停留的时间,可以修改grub.cfg文件的第61行 & set timeout=10&,默认为10秒,改成 &set timeout=3& 则启动选项停留3秒。保存完以后最好把grub.cfg文件的权限改回为只读,防止系统出现意外的错误。如下命令即可:
# sudo chmod a-w /boot/grub/grub.cfg
OK,大功告成,安装顺利结束!
作者:百合的天空
邮件(不会被泄露)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wp_smilies() in /data/wsdata/wwwroot/sunkai/linuxde/www/wp-content/themes/linuxde/comments.php on line 68Ubuntu下硬盘通用唯一标识(UUID)的查看和修改
最近遇到有关于服务器硬盘分区丢失及UUID相关的东东,特做个记录。
一、查看硬盘分区的UUID:
sudo blkid
ls -l /dev/disk/by-uuid (从这里可以看出,UUID其实是对硬盘物理分区的一个软链接)
二、修改硬盘分区的UUID
生成UUID,详细用法可参看man,然后执行下面的语句修改硬盘分区的UUID,这里以sda6为例:
sudo tune2fs -U 89a72b0a-f69b-46cd-93d8-d2fddc177809
BTW:tune2fs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硬盘管理工具,大家可以试一下:sudo tune2fs -l /dev/sda6
就知道了。
(注:reiserfs 用 reiserfstune;jfs 用 jfs_tune;xfs 用 xfs_admin,具体请
man,修改 fat/ntfs 的 "uuid" 则需要微软的工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buntu 查看分区uui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