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度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化,可以服用半夏泻心汤吗

慢性萎缩性胃炎:重度肠上皮化生伴耐药性幽门螺杆菌感染验案一例
中日友好医院原老年科主任&& 黄柳华
刘XX,女,67岁,工作单位:林业部。初诊日期,2011年9月26日。
主诉:上腹䐜胀疼痛多年
&患者从中年以后经常感觉上腹饱胀或痛,餐后症状加重,伴有嗳气、泛酸、便结,经中西药物治疗少效。遂于2009年5月11日行第一次胃镜检查,诊断:反流性食管炎,食道裂孔功能障碍,萎缩性胃炎。胃窦粘膜活检提示:粘膜中度慢性炎,固有腺体减少,粘膜肌增生,重度肠化生。经西药抑酸、保护胃粘膜、促胃动力药等治疗,症状时好时瘥,此间曾多次查13C呼气试验,HP(+)-(+++),间断两次用西药四联清除HP。在2011年9月19日第三次胃镜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胃体小糜烂灶,萎缩性胃炎,HP(++)。始于2011年9月26日来门诊治疗。
既往:隐性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伴高脂血症,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等,均经我处门诊治疗病情稳定。
现症:上腹䐜胀时痛,稍有多食或进食冷饮则症状加重,频频嗳气、泛酸,口干喜热饮,大便干结,需用开塞露引导方能排便。排便后症状减轻。终日神倦乏力,望面色晦滞,舌紫红、苔白腻罩黄。舌下脉迂曲,脉细滑。
中医诊断:胃胀,胃痛,便秘。
辩证:脾虚湿困,久蕴化热,胃阴受伐,升降失司,气郁血滞,瘀毒内阻。
治法:辛开苦降,化湿和中,生津益胃,降逆下气。从半夏泻心汤、小陷胸汤、麦门冬汤加减化裁。
法半夏15g&&&&
干姜6g&&&&
黄连8g&&&&&&&&
生白术120g&&&&
茯苓15g&&&
枳实15g&&&&&&&&&&&姜厚朴10g
生黄芪15g&&&&&&
&乌贼骨30g先下&&&&
煅瓦楞30g先下
浙贝10g&&&&&&&&
草果仁6g&&
&炒决明子15g&&&&
全瓜蒌50g&&&&
生薏仁30g&&
莪术30g&&&&&&&&&
&&&&&&&&&&&&&&&&&
上方水煎日一剂早晚分服
治疗经过:经上方加减再结合西药四联清除HP方案,又先后三次13C吹气试验结果HP阴性,并于2015年9月14日,第四次胃镜检查报告:胃体粘膜皱壁排列整齐,色泽清红,分泌物少许。并且胃体小糜烂灶已修复,原胃角、胃窦粘膜病变也减轻为浅表萎缩性胃炎。病理显示:中度上皮肠化伴轻度非典型性增生HP(-)。自觉上腹部胀痛已消失,但食多仍间有不适感,一般不泛酸,大便日行或始便微结,面色已不晦滞,苔薄黄,舌紫红好转,脉细滑。患者又于2016年12月26日第五次胃镜检查结果HP(-),粘膜病变基本同2015年。2016年12月22日肠镜检查诊断:结肠黑变病。目前继续服中药调治中。
按:患者多年胃胀胃痛,先后多次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病变已逐步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并重度肠化生,非典型性增生并出现胃体小糜烂灶及HP(++),这些都暗示要警惕发展为胃癌。叠经中西医结合近七年治疗,清除了HP,粘膜病变由萎缩性胃炎减轻为浅表萎缩性胃炎,胃体糜烂灶已修复。说明胃黏膜病变是可逆的,积极治疗可以防止发生癌变,但过程缓慢,需要耐心治疗。
应用中医经典结合辨证辨病,我的体验有:
(一)叶天士曾云:“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对本案脾寒胃热之证,治疗当从寒热并施,辛开苦降为法。故选用半夏泻心汤、麦门冬汤、小陷胸汤化裁。从舌象分析,其脾胃失调,当以胃阴不足更为明显。“胃为阳土,宜凉宜润”,故在辛开苦降的基础上重用麦冬,既可生津润燥,又可减轻半夏之温燥,而行降逆下气之功。
(二)本案特点是胃之痞满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且舌苔始终厚腻,有别于不食也胀之病在肝。(即因肝郁气滞,木不疏土则土壅),不能用柴胡疏肝散或四逆散通过疏肝调气,使肝郁得伸来解决脾升胃降之失调,同时从患者的舌脉分析,也不符合叶天士《临证指南》中“胀久不愈,当从肝经络脉治法之活血通络散证”,(方用桃仁、丹参、旋覆花、归须、川芎、生麦芽、柏子仁)。当痞满顽固不解之时,应从四诊合参,反复辩证,抓住主证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决定因素之一。
(三)乌贝散是60年代我在南京省中医院实习时,医院的一个内部协定方,仅乌贼骨与浙贝两味中药组成,用治胃炎,消化性溃疡之泛酸多的病症,乌贼骨之咸、微温能收敛制酸;浙贝之苦、微寒,可清热化痰。药理药化提示含有生物碱,有类似阿托品作用,可减少胃酸分泌,再加瓦楞子之咸、平,更可加强乌贝散之制酸止痛及软坚散结作用。
(四)本案不用半夏泄泻心汤中人参、大枣之补中,而选用生黄芪配黄精,是考虑患者还有糖尿病,黄芪、黄精既能补虚又有一定调节血糖作用,且从患者舌脉及糖尿病病史不宜选用补气力强的人参及含糖较高的大枣。
(五)用药体验:
&&1.白术是一味补脾燥湿之品,性味苦、甘温。临床实际其补气作用较弱,以燥湿运脾为主。生用则燥湿利水作用较强,炒用则功偏健脾补气。另外生白术长于健脾通便,但用量宜大。从白术药理分析还具有轻度降低血糖的作用,故本案方中重用生白术达120克,并加用枳实、厚朴使消痞除胀、通便作用更佳。
& 2.对于HP(+)或肠上皮化生患者。可从辨病角度,结合辩证,并根据中药的药理药化来选用清热化湿之公英、黄芩、黄连、黄柏、土茯苓、槟榔、半枝莲、蛇舌草、石见穿、藤梨根、白英、龙葵、薏仁、三棱、莪术、猫人参等。如有脾阳不足、寒湿内停者则注意药物配伍及剂量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公英辛凉,能宣散瘀热,升腾胃气,振奋阳气。在中医界常选用以清化和胃,达到清除HP的目的。
3.玉蝴蝶为紫葳科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味苦性寒,有清热利咽,养阴生津,疏肝和胃,敛疮生肌作用。前辈章次公认为玉蝴蝶功擅润肺、舒肺、和胃生肌。除咳嗽喑哑外,善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还有补虚宽中、促进食欲之功,故本案用以和胃生肌而选用之。
4.草果仁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果实,性味辛温,功能温中燥湿,临床一般用于治疟,本案用意监制方中黄连、浙贝、决明子、公英之寒凉,且可芳香醒脾,化湿以和中。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论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临床观察
来源:  11:15:00 【】 
  3& 讨论&& CAG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主要是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倦内伤;其主要病机在于脾胃升降功能失常,湿邪中阻,久而生热,湿热胶滞之邪内蕴,以致阴阳失调,清浊混淆。故临证当以“辛开苦降”、益脾健胃为大法。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全方由7味药物组成,方中半夏为君,辛苦入胃,以和胃消痞,降逆止呕;辅以干姜辛温散寒,增强其辛开散结之功;黄连、黄芩苦寒泻热,增强其苦降除逆之力;四药并用,苦辛并进以利升降,寒热互用以调阴阳。在治疗上若单纯攻邪,必致进而伤正,单纯顾正,势必难能祛邪,有犯虚虚实实之戒,故组方时,于辛开苦降之中,佐以参、草、枣补脾益气以和中,目的在于补泻并用,加速痞满的消除,如此辛开苦降与甘温补塞互用,辛甘化阳而不凝,开塞通闭而不滞。诸药合用,可使胃气得复,湿热得化,瘀滞得消,恢复其和降之权,故CAG病痊愈或得到改善。&&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能够明显提高胃动力[3-5],保护胃黏膜[6],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7-8]。半夏泻心汤在控制胃黏膜腺体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以及保护胃黏膜、强固黏膜屏障机制、调节胃肠动力功能、改善胃分泌功能及胃黏膜病理变化等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此外,CAG是慢性病理过程,在治疗的同时,保持乐观心态,讲究饮食卫生,起居有常,对本病的治疗也有一定帮助。【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1.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  [3]张胜,吴春福,车轶,等.半夏泻心汤对小鼠胃排空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5.  [4]张胜,吴春福,车轶,等.半夏泻心汤对小鼠小肠推进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  [5]张胜,史国兵.半夏泻心汤对正常大鼠胃底条运动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866.  [6]张忠,司银楚.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应激性胃溃疡大鼠胆碱能神经元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83.  [7]姜惟,顾武军,周春祥.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一氧化氮的影响[J].中国医药学报,):666.  [8]姜惟,顾武军,周春祥.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鼠SOD、MDA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7.&&&2&&&
文章责编:gaoxiaolia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3:37:00)?&&( 13:19:00)?&&( 13:17:00)?&&( 13:16:00)?&&( 13:16:00)?&&( 13:15: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您的位置: &
半夏泻心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影响
优质期刊推荐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中外医疗》2016年23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2014年5月—2016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上添加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7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幽门螺杆菌转阴比例上,观察组79.3%显著高于对照组50.0%,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可达到更高比例的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
【作者单位】:
【分类号】:R259【正文快照】: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主要是表现为胃粘膜腺体萎缩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治疗会转化为胃癌可能。该疾病发病率约为7.5%,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在西医理论中,主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清除与抗炎治疗,西药干预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容易反复发作,同时治疗有效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锐争;敖卫红;;[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年05期
宁建平;欧思敏;;[J];内蒙古中医药;2012年10期
刘海云;[J];四川中医;1996年10期
张洪勤;;[J];中医临床研究;2014年08期
王小平;朱瑞华;;[J];辽宁中医杂志;2007年09期
俞海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7年06期
张梅;李平;;[J];安徽医药;2008年11期
韩莉,贾奎,朱文潇;[J];新中医;2003年07期
周幼龙;[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年08期
郭川;[J];中国中医急症;2004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孔晓;[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李健;[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7年
江爽;[D];安徽中医药大学;2014年
翟天宋;[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年
叶格群;[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金燕;[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孙佳丽;[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年
彭海平;[D];甘肃中医药大学(原名:甘肃中医学院);201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临床观察--《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1年10期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20例临床观察
【摘要】: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顽固性难治性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病程缠绵,反复迁延。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之代表方,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方剂。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5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单位】:
【分类号】:R259【正文快照】: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顽固性难治性消化系统常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病程缠绵,反复迁延。半夏泻心汤为辛开苦降之代表方,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方剂。我们于2009年3月~2010年5月应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丰良;朱金照;;[J];海峡药学;2006年03期
陆敏;田耀洲;夏军权;;[J];医学临床研究;2006年11期
章谙鸣;周婷;金敏驹;章日初;韩吉;;[J];陕西中医;2007年01期
章谙鸣;韩吉;周婷;金敏驹;章日初;;[J];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05期
王砺利;[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5年05期
张志坚,刘玉杰,顾红祥,黄友明,江堤,杨巧玲,麦海铢,陈雪梅;[J];中国内镜杂志;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辉琳;马胜利;;[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年09期
卞素莲;;[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6期
武荣国;;[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7期
方春芝;;[J];四川中医;2011年07期
刘汶;杨建宇;李杨;王凤龙;;[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2期
周淑华;石宜明;;[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3期
刘立群;;[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08期
陈正平;;[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年09期
徐新利;黄天生;;[J];中国中医急症;2011年09期
刘赓;唐旭东;;[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清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伊春锦;;[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张金丽;李佃贵;王彦刚;王春浩;何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王辉;;[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暨2009年脾胃病诊疗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胡婠婧;路广晁;;[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杜艳茹;李佃贵;王春浩;刘雪婷;何华;娄莹莹;;[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王绍坡;;[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唐旭东;王萍;李振华;;[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李佃贵;史淑红;孟宪鑫;李刚;顾洁;;[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常见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马山;;[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马兰;[N];农村医药报(汉);2004年
李典云;[N];上海中医药报;2005年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锋;[N];大众卫生报;2008年
浙江省慈溪市观海卫镇医院
李良材;[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徐培新;[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董飞侠;[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南京中医药大学
潘琳 江苏省中医院
陆为民;[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青海省中医院主任医师
伏新顺;[N];健康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玉霞;[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张伦;[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0年
梅惠文;[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张金丽;[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郭琳;[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延卫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姜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1年
阮氏秋河;[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黄蓝洋;[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孟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明德;[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吴成胜;[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栾仲秋;[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
曹鹏飞;[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赵爱香;[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陈楠;[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李小梅;[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苏靖;[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韩艳梅;[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王冰梅;[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10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