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到底是什么中是什么地位

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是什么地位-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是什么地位?
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是什么地位
来源:www.zuowenzhai.com &&&作者:编辑&&&日期:
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是什么地位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原理)的推出表明微观离子不存在固定的轨迹,必须用与宏观物体不同的方法来描述其状态(概率)。
<img alt="这也就是测不准原理出现后对西方哲学产生如此之大冲击的原因" src="http://yzhtml01.book118.com//21/.files/file0002.jpeg" />
<img alt="作为最小的,不可再分割的能量单位,量子具有不可克隆,&测不准&等特性." src="http://cdn.bjinnovate.com/uploads//3571710.jpg" />
<img alt="海森伯得出的测不准关系,同时玻尔提出了并协原理,对量子力学给出了" src="http://p.ananas.chaoxing.com/star/raplt.jpg" />
<img alt="&电子云&是测不准原理和量子力学目前能给出的&描述&, ——但是,&测" src="http://bbs1.people.com.cn/posts/05/3F/20/E9/A.gif" />
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是什么地位:
不确定关系(测不准原理)的推出表明微观离子不存在固定的轨迹,必须用与宏观物体不同的方法来描述其状态(...
测不准原理在量子力学中是什么地位?:
可以说是建量子力学的基石吧,一旦推翻了它,量子力学也地位不保。爱因斯坦当年就是因为这个才不相信量子力...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是什么?:
(&A^2&-&A&^2)*(&B^2&-&B&^2)&=((1/2i)&[A,B]&)^2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将导致不可知论吗:
首先,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绝对的不可知论)如休谟或不能正确认识的(相对不可知论)如康德....
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是受测量技术的限制导成的?:
不是,测不准原理的翻译是挺误导人的,uncertainty principle的正确翻译应该是不确定...
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是否滑向了不可知论?:
首先,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可以认识的(绝对的不可知论)如休谟或不能正确认识的(相对不可知论)如康德。...
测不准原理的意义:
能问出这个的肯定有些基础了,所以我长话短说 1.什么是测不准原理 量子力学的五个基本假设的一角:凡是...
详解“薛定谔猫”和“测不准原理”:
详解“薛定谔猫”和“测不准原理” 10 ...薛定谔挖苦说:按照量子力学的解释,箱中之猫处于“......
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表明无法对原子进行精确量化研究,对吗:
对,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表明无法对原子进行精确量化研究 这也是物理基础定理: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距...
量子力学中坐标与动量为什么测不准?,原因是?:
不确定性原理(又称测不准原理)由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
(编辑:qq网友)
&|&&|&&|&&|&&|&nbsp&|&  因本人物理知识有限,在百度百科里看了“测不准原理”之后,还是一头雾水。我现在就想明白一点:到底是测不准,还是本身就是不确定。我偏向前者,测不准是技术有限或者说因人的构造受到限制。偏向后者的高人请给出不要深奥的解释或举例。谢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本身就不确定
  楼上的朋友你说的太简单了。你说的本身就不确定是指的例如一枚硬币抛向空中,落在地面上是正面,还是背面,出现正面的几率是百分之五十,反面的可能性也占了百分之五十吗。这个例子在百度百科里有。我觉得这个例子不好,抛向空中的硬币,如果知道力度大小方向,风速等,每次落下是哪个方向应该是算的出来的啊。
  我只能简单的用我的理解来说,因为这不是我的专业,  本身就不确定,是因为波粒二重性,我们所说的粒子不但是粒子,它同时还是波,或许可以想象一个确定的粒子,但你能想象一个确定的波么?
楼主你不适合理解这个    不是不确定,和手段无关,因为物质本身就是这样的。动量和位置,只能确定一个,这是个物质的内在规律特点,可惜在宏观的世界中,我们不能用常识去理解他。就像你无法理解时间是相对的一样。如果硬要理解,就从数学上去理解。
  百度下:    为了预言一个粒子未来的位置和速度,人们必须能准确地测量它现在的位置和速度。显而易见的办法是将光照到这粒子上,一部分光波被此粒子散射开来,由此指明它的位置。然而,人们不可能将粒子的位置确定到比光的两个波峰之间距离更小的程度,所以必须用短波长的光来测量粒子的位置。现在,由普郎克的量子假设,人们不能用任意少的光的数量,至少要用一个光量子。这量子会扰动这粒子,并以一种不能预见的方式改变粒子的速度。而且,位置测量得越准确,所需的波长就越短,单独量子的能量就越大,这样粒子的速度就被扰动得越厉害。换言之,你对粒子的位置测量得越准确,你对速度的测量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海森堡指出,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乘上粒子质量再乘以速度的不确定性不能小于一个确定量——普郎克常数。并且,这个极限既不依赖于测量粒子位置和速度的方法,也不依赖于粒子的种类。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是世界的一个基本的不可回避的性质。
  其实我觉得海森堡的解释容易引起一般人的误解,以为只要有了更好的测量手段就能确定一个粒子了,  我还是觉得波尔解释更不容易让人误会。波粒二重性啊,波怎么可能是确定的呢?
  推荐去看《寻找薛定谔的猫》,《量子物理史话》能下到电子书的
  不确定性真的有?
    《量子物理史话》还没看完,先答复峻舞涛 :你说的内容在我发帖之前就有看过,因为还不是很明白,所以发帖。希望的是看能否得到更容易理解的解释。我把我的问题缩减下,是否因为人的结构存在限制所以得出测不准原理。例如人只能通过接受到光子才可观察到事物等等原因。  
  好像应该叫不确定性原理 说测不准容易让人误解 让人以为好像是因为观察手段导致的测不准 其实应该是从数学推导出来的 而数学是我们这个宇宙的逻辑规则 所以是无论如何不能确定的
  @realwumin
10:50:10    因本人物理知识有限,在百度百科里看了“测不准原理”之后,还是一头雾水。我现在就想明白一点:到底是测不准,还是本身就是不确定。我偏向前者,测不准是技术有限或者说因人的构造受到限制。偏向后者的高人请给出不要深奥的解释或举例。谢谢!!!  -----------------------------  简而言之,量子力学不同于经典力学中的宏观低速状态, 它更多的是需要靠概率来推算, 而概率的特点就是不确定.   举个例子: 元素半衰期就是指放射性元素蜕变成其他元素达到一半的时间.  这次日本核泄漏引发抢盐的碘131半衰期约为8天, 就是说如果你有100克碘131, 等过了8天,就只剩下一半是碘131了,另一半已经变成别的元素了.  但是你不能指着某一个碘131的原子说它一定会在8天或16天的时间里变成其他元素,它也可能就在下一秒发生,也可能是在10年后发生. 但是能肯定的是篡从某一个时刻开始计算的话,所有的碘131会在8天的时间消失一半.  你看,用概率来描述是不是更准确呢.
  你越想测得准确,结果就越不准确。还有,如果你第一次看量子力学,没有觉得很荒谬,那么说明你根本没看懂。
  那个!医用物理学学过!还有个波立不相容原理!我物理菜了!帮不了楼主!来围观!
  :wallescai 简而言之,量子力学不同于经典力学中的宏观低速状态, 它更多的是需要靠概率来推算, 而概率的特点就是不确定.     举个例子: 元素半衰期就是指放射性元素蜕变成其他元素达到一半的时间.    这次日本核泄漏引发抢盐的碘131半衰期约为8天, 就是说如果你有100克碘131, 等过了8天,就只剩下一半是碘131了,另一半已经变成别的元素了.    但是你不能指着某一个碘131的原子说它一定会在8天或16天的时间里变成其他元素,它也可能就在下一秒发生,也可能是在10年后发生. 但是能肯定的是篡从某一个时刻开始计算的话,所有的碘131会在8天的时间消失一半.    你看,用概率来描述是不是更准确呢!  
概率的出现是因为对事物规律一只半解。还未知的规律不代表不存在,  所以我觉得测不准原理不成立。
  所谓测不准实际是指人为观测时对粒子的影响无法预计。要先了解以下几个基本概念:  1、粒子的状态,指多种基本物理量,包括动量、位置等,所谓测不准即是指基本粒子的动量、位置该两个量无法同时得到准确数据。  2、测量手段,一般时用粒子撞击粒子而得到相关数据。同理,此处需引入波粒二象性,所有的撞击粒子即是粒子,又是波,由于个人物理知识有限,只能从波的理论来解释该问题。以粒子波来确定粒子,如果波长较长,则只能知道被测量粒子所在的位置范围,无法准确定位。如用波长较段的波,则可以知道准确的位置,但同时将改变粒子的速度及方向。因此,无法在动量和位置之间准确同时得到两个数据。  3、波的性质,波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因此,波长较长时虽然无法准确知道粒子的位置,但明显对粒子的速度影响较小。波长较短时,能够准确知道粒子的位置,但因为能量大,必然对粒子的速度影响较大,无法准确得知其速度。  4、量子力学的描述,一般运用波函数描述粒子的运动就是因为测量对粒子运动本身的影响造成的,因此,只能给出范围及概率,无法准确预测,一旦由微观混沌状态变为宏观决定状态时,波函数坍塌,则出现唯一解。其实和薛定谔猫的试验有所关联,具体如何出现坍塌,还有很多说法,本人智商有限很多不理解。另,还有另一种描述方式,就是矩阵式函数,其实本质也是一样的,是概率的表现。  其实很多时候不理解量子力学,本人是物理菜,以上只是个人看法,有错误的地方请高手指正。
    其实根据我个人的想法很简单,主要是有个关键点你们没有认识到,说不定海森堡和波尔也没认识到,那就是我常说的时间即空间即物质即能量即力。物质即能量因为有小爱同学质能互换公式很容易被大家理解,但其它几点能懂的人可能就不多了,因为没有现成的所谓“家”的理论。但如果你能懂,那么根据这条中空间即能量你轻易而举就能得出测不准原理:因为空间即能量,那么当你在确定其位置时不仅参与改变其结果,连你确定其位置也在消耗分解其能量,也就是说你在不同的位置是在不同量的分解其总能,其另一面表现形式---动量自然不会相同而值是变动的,因而测不准。
  我不是物理专业的,我的理解是当你企图去测量它的时候,就已经干扰了被测量的对象,导致测不准。特别是打算越精确的测量,干扰的就越厉害。
  作者:o0o0o
回复日期: 22:47:00    我不是物理专业的,我的理解是当你企图去测量它的时候,就已经干扰了被测量的对象,导致测不准。特别是打算越精确的测量,干扰的就越厉害  ===========================  这位童鞋的解释应该是最容易懂也是最接近标准答案的答案了吧
  测不准原理其实是一个常识性的东西,举个例子,你看到一个姑娘很可爱,但是追求她接触她长了以后,发现根本不是最初的那个样子,如果接触上二十年,你有会发现自己的配偶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人们往往终其一生也不能了解真正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人,而自己的配偶是什么样子的人  也就是说,哦我们感知到的世界的样子,而这个世界本来是的样子,之间永远有一条不可与与哦的鸿沟
  @realwumin
10:50:10  因本人物理知识有限,在百度百科里看了“测不准原理”之后,还是一头雾水。我现在就想明白一点:到底是测不准,还是本身就是不确定。我偏向前者,测不准是技术有限或者说因人的构造受到限制。偏向后者的高人请给出不要深奥的解释或举例。谢谢!!!   -----------------------------  本身不确定的,我坚信这点
  “关键就在这里!测量!”海森堡敲着自己的脑壳说,“我现在全明白了,问题就出在测量行为上面。一个矩形的长和宽都是定死的,你测量它的长的同时,其宽绝不会因此而改变,反之亦然。再来说经典的小球,你怎么测量它的位置呢?你必须得看到它,或者用某种仪器来探测它,不管怎样,你得用某种方法去接触它,不然你怎么知道它的位置呢?就拿‘看到’来说吧,你怎么能‘看到’一个小球的位置呢?总得有某个光子从光源出发,撞到这个球身上,然后反弹到你的眼睛里吧?关键是,一个经典小球是个庞然大物,光子撞到它就像蚂蚁撞到大象,对它的影响小得可以忽略不计,绝不会影响它的速度。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可以测量了它的位置之后,再从容地测量它的速度,其误差微不足道。   “但是,我们现在在谈论电子!它是如此地小而轻,以致于光子对它的撞击决不能忽略不计了。测量一个电子的位置?好,我们派遣一个光子去执行这个任务,它回来怎么报告呢?是的,我接触到了这个电子,但是它给我狠狠撞了一下后,飞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它现在的速度我可什么都说不上来。看,为了测量它的位置,我们剧烈地改变了它的速度,也就是动量。我们没法同时既准确地知道一个电子的位置,同时又准确地了解它的动量。”
  上帝在投骰子。
  海森堡写道:“在位置被测定的一瞬,即当光子正被电子偏转时,电子的动量发生一个不连续的变化,因此,在确知电子位置的瞬间,关于它的动量我们就只能知道相应于其不连续变化的大小的程度。于是,位置测定得越准确,动量的测定就越不准确,反之亦然。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把“光子”换成“红兵乓球”,把“电子”换成“蓝兵乓球”。  把“被偏转”换成“被撞偏”。  好明白哟!  那可是海森堡的原话。  还有原话呢——“我现在全明白了,问题就出在测量行为上面。”  好直接的答案!  明白得很,就是“测不准”  本身确定不确定呢?还没到那一层呢!  能测准了再谈确定不确定的问题。  可“测不准呢”,所以没有本身不确定这个含义。  没那么玄!
  呵呵!本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实验,证明了测不准,就是没有考虑反弹效应的必然结果。而不是量子本身测不准。  所以,本人将“光子”、“电子”换成“红、蓝兵兵球”的解释,也被证明是正确的!  同时,也证明了,量子运动,是可以预测的。  只要你别用和它大小差不多的其他量子去测量它。  唉,多么浅显的道理。绕啊绕!
  不确定
  最简单的理解:在量子力学层次,人的观察已干扰粒子状态。在宏观世界中,人是以光子等手段观察物质,可以想一下,光子是一个乒乓球,我们观察物质,实际上是乒乓球撞到墙上,反射后撞到视网膜或其他科学仪器接收装置,乒乓球对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宏观世界在我们观察中是确定的。  而微观世界则不到,你可以想像一个乒乓球去撞另一个相当于乒乓球的东西,再反射回来,你接收到,这时被观察的对象,比如一个电子,它的运动状态就已经改变,所经你确定位置,那么速度就已改变,对你来说不可知。  在量子层次,人类观察手段已干扰微观运动状态,你已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一个公正的观察者,测不准原理就是这种无奈情况的妥协描述!
  测不准在最初提出时是测量不准的意思,不过不是现在测不准,而是永远测不准。后来随着实验和理论的发展,"测不准"逐渐被"不确定"所取代。就是说,实际上本来就是不确定的。一个粒子同时存在无数个位置和速度,我们观测等于从中随机抽取。  
  历史,科学,探索 群号
  @realwumin
10:02:00  @wallescai 简而言之,量子力学不同于经典力学中的宏观低速状态, 它更多的是需要靠概率来推算, 而概率的特点就是不确定.   举个例子: 元素半衰期就是指放射性元素蜕变成其他元素达到一半的时间.  这次日本核泄漏引发抢盐的碘131半衰期约为8天, 就是说如果你有100克碘131, 等过了8天,就只剩下一半是碘131了,另一半已经变成别的元素了.  但是你不能指着某一个碘131的原子说它一定会在8天或16天的时间里变成其他元素,它也可能就在下一秒发生,也可能是在10年后发生. 但是能肯定的是篡从某一个时刻开始计算的话,所有的碘131会在8天的时间消失一半.  你看,用概率来描述是不是更准确呢!  概率的出现是因为对事物规律一只半解。还未知的规律不代表不存在,  所以我觉得测不准原理不成立。  -----------------------------  什么叫做"所以我觉得不成立"? 我举的例子就是用来说明概率论在量子力学中的适用性的, 你把我的话引用一下就"觉得不成立"??   这样辩论可是不行的, 你得摆事实讲道理才行.
  @一见桃花-11 10:09:00  最简单的理解:在量子力学层次,人的观察已干扰粒子状态。在宏观世界中,人是以光子等手段观察物质,可以想一下,光子是一个乒乓球,我们观察物质,实际上是乒乓球撞到墙上,反射后撞到视网膜或其他科学仪器接收装置,乒乓球对墙几乎没有什么影响,所以宏观世界在我们观察中是确定的。  而微观世界则不到,你可以想像一个乒乓球去撞另一个相当于乒乓球的东西,再反射回来,你接收到,这时被观察的对象,比如一个电子,它的运动.....  -----------------------------  说得很对, 任何形式的"观测"的本身就是对于被观测对象原始状态的破坏.   所以"测不准"是因为无法在不破坏量子原有状态的的条件下的不得已的结果.  如果不去"观测"它,那么量子态客观上是确定的, 只是没有人知道到底是个什么状态而已. 这就是"无意义信息".  这也意味着什么"量子扭态超光速通讯"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使有这现象也不可能用来传递任何有意义的信号, 更谈不上什么"通讯"了.
  @wallescai 31楼   什么叫做"所以我觉得不成立"? 我举的例子就是用来说明概率论在量子力学中的适用性的, 你把我的话引用一下就"觉得不成立"??  这样辩论可是不行的, 你得摆事实讲道理才行.  -----------------------------  人家已经说了你没看见?也有可能是对更深层次的规律不了解,所以才不知道哪个具体原子会半衰。
  @wallescai 31楼   什么叫做"所以我觉得不成立"? 我举的例子就是用来说明概率论在量子力学中的适用性的, 你把我的话引用一下就"觉得不成立"??  这样辩论可是不行的, 你得摆事实讲道理才行.  -----------------------------  @juentouma
16:53:00  人家已经说了你没看见?也有可能是对更深层次的规律不了解,所以才不知道哪个具体原子会半衰。  -----------------------------  "也有可能是对更深层次的规律不了解,所以..."
  请注意一下: "也有可能是...所以..."这种不属于逻辑上的推理, 也就是不科学的推论.   借用1993年狮城舌战中复旦主辩蒋昌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可能的话,整个巴黎可以放在一个瓶子里"   用不存在的假设来推论一个事实, 这是没有意义的诡辩.  而用概率论的话, 至少它可以在宏观上对量子的行为作出一个描述.   虽然说只用概率还不能做到对每一个粒子进行精确地描述, 但是这已经是非常符合实验观测结果的描述了.  或许将来有可能会发展出更好的理论来更精确地对量子行为进行描述, 但是到目前为之还没有, 这就是事实.
  @wallescai 34楼   "也有可能是对更深层次的规律不了解,所以..."  请注意一下: "也有可能是...所以..."这种不属于逻辑上的推理, 也就是不科学的推论.  借用1993年狮城舌战中复旦主辩蒋昌建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可能的话,整个巴黎可以放在一个瓶子里"  用不存在的假设来推论一个事实, 这是没有意义的诡辩.  而用概率论的话, 至少它可以在宏观上对量子的行为作出一个描述.  虽然说只用概率还不能做到对每一个粒子进行精确地描述, ......  -----------------------------  我知道你说的是事实,但我说的只是一种假设,你意思是科学家就不能假设了?假设当然未必是当前事实。但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不就是假设吗?(即使乱假设也应能被科学接受,可以事后证伪),你不会要求在这里说的都是已经研究出来的真理吧?
  @juentouma 35楼   我知道你说的是事实,但我说的只是一种假设,你意思是科学家就不能假设了?假设当然未必是当前事实。但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不就是假设吗?(即使乱假设也应能被科学接受,可以事后证伪),你不会要求在这里说的都是已经研究出来的真理吧?  -----------------------------  假设当然是可以的, 学术上本来就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说法.   但是你光有大胆假设是没有说服力的. 无法求证的假设越大胆, 离开荒谬也越近.  至于"用假设去解释另外一个假设", 你该看看奥康剃刀是如何对待这种事情的.
  @wallescai 36楼   假设当然是可以的, 学术上本来就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说法.  但是你光有大胆假设是没有说服力的. 无法求证的假设越大胆, 离开荒谬也越近.  至于"用假设去解释另外一个假设", 你该看看奥康剃刀是如何对待这种事情的.  -----------------------------  对于假设,当前是无法自证,但如果科学无法对其证伪的话,科学应给予其尊重,视其为契机,而不应视其为荒谬,因为这恰恰指引着科学前进的方向,激励着科学完善自身的能力,对科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juentouma 37楼   对于假设,当前是无法自证,但如果科学无法对其证伪的话,科学应给予其尊重,视其为契机,而不应视其为荒谬,因为这恰恰指引着科学前进的方向,激励着科学完善自身的能力,对科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  你说的一点都没错, 既然是假设, 当然是目前还无法证实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假设就可以任意脱离实际, 这就像是理想和妄想的区别.  假设也并不全都是可以"指引科学前进"的方向的, 若是从理论到实践统统是脱离现实的假设对于指引道路的意义实在是很少.  并且假设被提出来, 要么是作为论证的目标,要么是作为论证的手段, 至少其中有一样是从现实出发才能有所依托吧. 否则不就成了空中楼阁了么.  我们回到之前争论的开始处:   你说"也有可能是对更深层次的规律不了解,所以才不知道哪个具体原子会半衰"  因为"可能"对某些规律"不了解",所以才"不知道".   用一个不确定的去推测另一个不确定的, 我没有说你这句话不对, 但是这话没意义.  同样的话还能说出一大堆:   因为还没有解开人类衰老的秘密,所以不知道如何才能长生不老.
  因为还没有掌握彩票中奖的规律,所以不知道下一次哪个号码中奖.
  因为还没有了解斗气锻炼的方法,所以不知道怎么才能变身圣骑士.  因为还不知道如何才能活获得天人感应, 所以不知道怎样才能学成七十二变.  ......  看, 伪科学就是这么来的.
  @juentouma 37楼   对于假设,当前是无法自证,但如果科学无法对其证伪的话,科学应给予其尊重,视其为契机,而不应视其为荒谬,因为这恰恰指引着科学前进的方向,激励着科学完善自身的能力,对科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  你说的一点都没错, 既然是假设, 当然是目前还无法证实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假设就可以任意脱离实际, 这就像是理想和妄想的区别.  假设也并不全都是可以"指引科学前进"的方向的, 若是从理论到实践统统是脱离现实的假设对于指引道路的意义实在是很少.  并且假设被提出来, 要么是作为论证的目标,要么是作为论证的手段, 至少其中有一样是从现实出发才能有所依托吧. 否则不就成了空中楼阁了么.  我们回到之前争论的开始处:   你说"也有可能是对更深层次的规律不了解,所以才不知道哪个具体原子会半衰"  因为"可能"对某些规律"不了解",所以才"不知道".   用一个不确定的去推测另一个不确定的, 我没有说你这句话不对, 但是这话没意义.  同样的话还能说出一大堆:   因为还没有解开人类衰老的秘密,所以不知道如何才能长生不老.
  因为还没有掌握彩票中奖的规律,所以不知道下一次哪个号码中奖.
  因为还没有了解斗气锻炼的方法,所以不知道怎么才能变身圣骑士.  因为还不知道如何才能活获得天人感应, 所以不知道怎样才能学成七十二变.  ......  看, 伪科学就是这么来的.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68被浏览42,495分享邀请回答19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拒绝访问 | www.wangchao.net.cn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wangchao.net.cn)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d0e-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xe621; 上传我的文档
&#xe602; 下载
&#xe60c;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xe602;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感悟量子力学之六——测不准原理和大数据预测的尴尬8087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感悟量子力学之六——测不准原理和大数据预测的尴尬8087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6:59:39|
文档星级:&#xe60b;&#xe60b;&#xe60b;&#xe60b;&#xe60b;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xe71b; 1000 积分
&#xe602;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感悟量子力学之六——测不准原理和大数据预测的尴尬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