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研供热供燃气及通风通风与空调工程图集好吗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建筑工程学院
|||||学科建设|||||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当前位置:
&&学科建设&&&&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我校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于 1997 年在热能工程专业招收暖通方向本科生。 1999 年成立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 2003 年隶属于建筑工程学院。 2005 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硕士点,到目前为止,我校是安徽省唯一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专业硕士点授予单位。
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学科是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的重要分支。本学科的本科专业是经国家教育部对学科、专业调整后,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主要研究如何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物、运载工具内创建能够保证在室人员舒适和身心健康的热湿环境、声环境、光环境和具有良好室内空气品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并研究为创造和实现这一目的所需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与之相应的冷热源及能量转换设备,建筑自动化系统,以及燃气、蒸汽与冷热水输送系统。进入到 21 世纪以后的新形势下, 本学科的中心任务是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并存”。 从能源需求侧来看,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研究是建筑节能完整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能源生产和转化来看,一方面,能源是维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根本保证,它与材料和信息构成现代社会繁荣和发展的三大支柱。自然界绝大多数的一次能源,如石油、煤炭、天然气、水力能、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均采用各种能源转换和利用设备转化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须的各种能源和动力。另一方面,能源不仅为人类带来文明和繁荣,也为人类的生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问题甚至是灾难。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日益严重的资源短缺以及生态系统的破坏等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举世瞩目的《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对工业界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促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能源的高效清洁转化技术以及能源生产和转化过程中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已成为世界瞩目的重大课题。
本学科承担国家级、省级以上科研课题多项。本学科与中冶华天(中冶集团马鞍山钢铁设计研究院)环境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培养硕士,具有热工理论、室内空气品质、建筑节能以及工业通风等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13 名,形成了面向经济主战场的应用型学科研究特色,科研经费 200 余万元。近几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 EI 和 ISTP 收录 15 篇。
二、培养目标
(一)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从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能力,能较好地掌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较全面地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熟练掌握相应的计算机技术、控制理论和计算技术,以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本学科的应用研究和系统工程设计。
(三)研究生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有益的社会活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
三、研究方向
(一)热工理论与应用
利用热工理论分析和解决暖通空调领域及其它能源利用领域的相关问题,如:空气热湿交换、燃气燃烧、制冷技术、热过程仿真等。本研究方向包括空气调节系统的优化以及相关设备等方面的研究。
(二)室内环境品质与控制
协调解决室内环境舒适性与健康性、能源及环保之间的矛盾。从室内环境的认识水平着眼,致力于室内热环境、空气环境等方面的改善,力求建设适合于居住者生存空间和环境。本研究方向包括室内气流组织、室内污染物控制以及室内热湿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研究。
(三)建筑可持续系统与评价
采用可再生材料与新能源,来建造与维持建筑的运转,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目标是追求 “ 人和环境的和谐并存 ” 。本研究方向包括太阳能、地热能以及热泵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建筑节能以及绿色建筑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四)工业通风、净化理论与技术
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烟尘,研究不同的除尘机理和处理手段。针对日益苛刻的环境排放标准,研究控制烟气中可吸入粉尘、硫化物、氮氧化物以及 CO 2 的排放的理论和设备。本研究方向包括工业通风、除尘设备以及烟气净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 2.5 年(完成学位论文答辩),从事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在校学习与作学位论文的最长时间不得超过 3 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提前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获得学位。
五、课程设置
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原则规定,实行学分制,要求至少修满 32 学分,其中学位课不低于 18 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 12 学分。课程设置如下:
课 程 名 称
自然辩证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研究生英语
高等流体力学
暖通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高等传热学
高等工程热力学
创新学术讲座
2 , 3 , 4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制冷技术与理论
通风净化技术
室内空气品质
CFD 理论与应用
计算传热学
计算流体动力学
气溶胶力学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
工程热力学
工程流体力学
注: 1 、创新学术讲座为 18 学时,每次讲座的时间一般控制在 3 学时左右。讲座的内容可以是本学科的技术前沿与发展方向、相邻学科的发展动态、某个单项技术开发的过程和经验教训、创业模式及进程、创新与社会发展等。
2 、 同等学历或跨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2-3 门本学科的本科生主干课程作为补修课程
六、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为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修环节,未通过者须重修,否则不可申请论文答辩。在职研究生或在攻读硕士学位前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者,可申请免修实践环节。
( 1 )学术讲座与学术活动。学习期间需参加 5 次以上学术活动。在本学科内,做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学术报告或阶段性研究报告 1 次以上。考核办法:在学术活动后,提交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复印件、研究报告复印件或学术报告小结(不少于 500 字),并注明报告时间、地点、报告人,经导师盖章后自己留存,达到要求时由所在学科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小组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记载成绩,合格后计算 1 学分。
( 2 )教学实践(或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为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要求完成 20 学时教学任务或不少于 2 周的社会实践。若为教学实践,可随导师参加本科生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习题课、课程设计、实习指导,一般要完成 20 学时的教学任务。若为社会实践,时间不少于 2 周。 实践安排在第三、四、五学期均可。实践活动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或所在学科实践活动考核小组进行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给出考核成绩。实践(实习)完成后写出报告,由指导教师写出评语,硕士点所在系领导核批合格后计 2 学分。
( 3 ) 创新实践 。 高年级硕士研究生至少有 1 次公开在学院的创新论坛上做和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报告。
七、学位论文工作
(一)文献综述、选题报告
结合研究课题, 查阅 40 篇以上的近期相关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15 篇,在此基础上完成 1.0 万字左右的文献综述,综述内容包括本研究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应用前景。
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一般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 10 月前完成,然后经学院评审委员会评审。选题报告的评审一般应采取报告会的方式,由 3 至 5 名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者组成评审小组,对选题报告进行评审,并给出评审意见和成绩。选题报告通过者,进入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者可在 3 个月内再补做一次,仍未通过者,不得继续进行论文工作,按肄业处理。选题报告工作完成后,将文献总结及选题报告和有关 的表格一式两份交学院,复印件由学院留存,原件由学院转交研究生院存档。
(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
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由学院负责,分教研室(科研所)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要求。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安排在每年 12 月上旬进行。
(三)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要反映本人在相关的学科领域中通过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所达到的学术水平,并表明本人已掌握了相关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相关学科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少于 1 年,论文字数约为 3-5 万字,论文格式参照我校《安徽工业大学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的有关条款。学位论文应在技术上或方法上有所创新。硕士生在校期间应以安徽工业大学名义在公开发行的本专业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 1 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进程安排如下:
&&&&&&&&&&&& 内 容
&& 时 间 安 排
&&&& 考核方式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报研究生部)
第 3 学期 10 月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论文工作(含阶段汇报)
论文阶段学期期末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论文预答辩(经系或指导组通过)
第 5 学期 11 月底
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
第 5 学期 12 月底
答辩委员会
成果: 在公开发行的本专业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 1 篇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Copyright & 2010建筑工程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湖东路59号  邮编:243002  TEL: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排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6年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2016年考研】 - 职导网
成功的路未必没有捷径,有时只需导师的一句指引。
别再埋没您的经验教训,让职场人少走弯路。
2016年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2016年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职导网职业规划师,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考研专业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是一级学科土木工程学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研究内容包括民用与工业建筑、运载工具及人工气候室中的温湿度、清洁度及空气质量的控制,为实现此环境控制的采暖通风和空调系统,与之相应的冷热源及能源转换设备,以及燃气、蒸汽与冷热水输送系统。  2016年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分析: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学校名称1同济大学2清华大学3湖南大学4哈尔滨工业大学5中南大学6浙江大学7重庆大学8北京工业大学9北京交通大学1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1东南大学12天津大学13大连理工大学14上海交通大学15东华大学16西南交通大学17沈阳建筑大学18西安科技大学19南京工业大学20四川大学  以上是职导网关于2016年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考研学校排名分析资讯,更多专业硕士艺术硕士研究生学科排名分析资讯请关注职导网职业规划频道,向具有行业职场经验的职场导师和职业规划师寻求专业的,让自己在路上少走弯路。
2016年民族学专业大学排名职导网职业规划师,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先生表示,本科专业民族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
2016年家政学专业大学排名职导网职业规划师,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先生表示,本科专业家政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够在城乡社区、家庭...
1 2 3 4 5 6 7 8
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主要学什么?职导网职业规划师,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网络安全与执法专业培养熟悉当前网络安全与执法工作相关...
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ghts Reserved
强烈要求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火狐浏览器(FireFox)、360浏览器、搜狗浏览器、腾讯浏览器(TT)、IE9以上、苹果浏览器(Safari)等浏览器浏览本站才可体验最佳效果。涓?浗鐮旂┒鐢熸暀鑲插垎涓撲笟鎺掕?姒滐細渚涚儹銆佷緵鐕冩皵銆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通风与空调工程资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