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环境污染数据拐点何时到来

雾霾治理背景下的环境污染拐点
|财经|经济|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雾霾治理背景下的环境污染拐点
  林伯强
最近有报道称,2013年度我国的减排任务已全面完成,尤其是氮氧化物下降3.5%以上,排放量首次降至2010年减排基数以下,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已过拐点。事实上,这个说法并不陌生,自2007年以来,随着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下降,环境污染拐点的说法一直有争议。然而近年来太湖蓝藻和雾霾等环境污染事件频发,引发了我国环境污染拐点究竟有没有到来,以及何时到来的讨论。
根据主要环境污染排放物统计数据,我国有4种主要排放物绝对数出现排放拐点,包括工业化学需氧量、生活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另外6种主要排放物还没有到达拐点,包括生活废水、生活化学需氧量、工业固体废物、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工业氨氮排放、生活烟尘排放。至少从统计数据看来,整体环境污染状况有所好转,但是,一些环境污染排放物达到拐点并不能说明我国整体环境好转,也不能说明太湖蓝藻和雾霾等环境污染现象不该出现。
美国经济学家格鲁斯曼等人发现大部分环境污染物排放总量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呈现倒U形曲线关系,这个倒U形曲线的顶点便是环境污染物排放拐点。该发现说明,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将会逐渐加深,然而在到达某个拐点之后,随着人均收入的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的程度又将逐步减轻,环境质量将得到改善。这也就是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两种关系:一是同向的正相关变化关系,二是“双赢”的负相关变化关系。在雾霾治理的背景下,相对于其他国家,对环境污染拐点的理解,我国目前的一些环境污染特征需要讨论。
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导致拐点的模糊性。美国出现环境污染拐点是在人均GDP达到约一万美元时,还有一些国家在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时就出现了拐点。按照统计数据,我国2013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6700美元左右,处于环保拐点出现的经济阶段,而且统计数据也说明一些排放污染物的拐点的确出现了。但是全国大范围的雾霾现象似乎表明,环境问题不仅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善,反而是日益严重,所以至少从表面上,我们的环境污染拐点没有到来。考虑到我国的区域发展非常不平衡,东西部差距很大,经济转型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区域产业和污染的转移,即将高耗能低附加值的产业从东部转移到中西部,污染也将随之转移。由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具有跨区域性,现实中环境污染事件也逐渐从区域性发展到了目前全国性的雾霾覆盖。所以,东部某些省份已经达到拐点或者很快达到,但是从全国而言,比较清晰的整体环境污染拐点到来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环境标准升级导致环境污染状况不明朗。首先,环境质量的改善,不仅仅是主要污染排放物的减少,还受很多其他污染物影响。比如,大气治理方面,虽然二氧化硫等常规的污染排放物总量下降,但是以大气汞污染为代表的新污染问题接踵而至,新污染物排放量同样巨大,并与常规污染物形成复合型污染,使环境污染状况不明朗。其次,随着经济发展和对环境日益关注,我国环境标准在不断升级。新旧标准的不同,会导致对环境污染拐点的判断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跟旧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对我国的环境质量判断差别很大。《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旧标准(GB)下国内城市达标比例为91.4%,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比例为88.5%;而按照新的标准(GB),这两个比例分别为40.9%和23.9%,相差超过了50个百分点,这足以导致对整体环境污染拐点的非常不同判断。因而,我国环境污染拐点可能带有统计上的假象,这些标准并不能真正的反映环境的质量,所以讨论环境污染拐点需要谨慎。
三、环境污染拐点需要主动争取。观察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环境污染拐点的出现不是必然的,我国的人均GDP增长速度比较快,已经接近7000美元,全国大范围的雾霾现象却似乎表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因此,可以、也需要积极主动争取拐点到来,政府必须提供一些必要条件,比如较高的环境门槛、健全的环境司法和监管、严格的执法和环保意识的普及,等等。发达国家在拐点前后均进行过大规模宣传教育,法制变革和法律修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通过修改和完善环境立法,来更加明确环境保护的目标,由早期主要考虑经济发展,转变为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模式,甚至是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的模式。同样地,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改善环境的物质条件,政府应当有所作为,充分认识和把握环境发展规律,积极主动促进环境污染拐点早日到来。
中国的环境污染拐点何时到来?从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经验来看,改善环境质量主要一般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污染物总量控制;二是环境污染治理,降低污染物浓度。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全面改善环境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总量控制有着较强的关联性。从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一个比较重要的特征是,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在经济增速减缓之后达到的。我国不会例外,中国的整体环境污染拐点将经历比较漫长的环境治理过程。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减缓了,接下来,我们应该可以观察到:人均资源消费量与经济增长逐步脱钩,重工业扩张势头将得到遏制,产业结构相应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逐步完成,同时努力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不需要纠结于拐点是否到来,任何环境治理的努力都会使拐点早日到来。
(作者为商学院副院长)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您现在的位置:&&
我国水环境整体明显好转 治污“拐点”仍未到来
  导读:&水十条&的即将出台把水环境治理推向了风头浪尖。资料显示,我国水环境整体出现好转,显然是多年来&愚公移山&的作用,不过水生态恶化的源头仍旧没有被治愈,治污的&拐点&仍未到来。我国水环境整体明显好转 治污&拐点&仍未到来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环保部副部长李干杰表示,环保部将抓紧制定出台&水十条&,切实打好水污染防治的重大战役。这项总投资预计超过2万亿元的计划草案已报请国务院审议,市场盛宴即将开启。    &水十条&对水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原则、目标及任务提出了具体要求,主要目标是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环境安全,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    环保部监测结果显示,近几年来,全国地表水,尤其是十大流域的水质不断改善。今年十大流域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是71.7%。IV、V类是19.3%,劣V类是9%,相对于2012年、2011年都有所改善。相对于2012年,好于Ⅲ类断面比例提高了2.7个百分点,劣V类的比例下降了1.2个百分点。相对于2011年,改善的程度更大一些,好于Ⅲ类断面比例提升了10.7个百分点,劣V类的比例下降了4.7个百分点。    当前,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限值比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宽松,导致&达标&排放污水,水体水质不断恶化。环保部门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十大水系、62个主要湖泊分别有31%和39%的淡水水质达不到饮用水要求,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产和生活。    不可否认,近年来我国的水环境已经有了一些好转。点滴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愚公移山&般的治理征程,但是仍然没有从源头上扭转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总体趋势。中国还没有迎来环境污染的&拐点&。    我们向污染宣战,必然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是国运所系、政之所行。只要政府、企业、公众全社会戮力同心,再艰巨的战役也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水环境触目惊心,资源循环利用需&抓铁有痕&。全国首次污染源调查结果显示,我国COD的环境容量承受能力为740.3万吨,但实际排放量是3028万吨。氨氮环境容量为29.8万吨,而实际排放量达到了179万吨,数字触目惊心。    在日前召开的&北京科博会第九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表示,水领域尤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应围绕湖泊与河流的保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城市水体、水环境建设,饮用水安全保障等方面构建水污染控制与水安全保障的技术体系。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周长益表示,要实现我国的&水平衡&,工业节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以提升工业用水效率为重点,全面推进工业用水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他说,很多企业已经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做到了极致,当务之急是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落实。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中国环保在线hbzhan
扫一扫,官方微博互动多
微信号:hbzhan1
扫一扫,环保信息随手掌控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环保在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环保在线,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环保在线,。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排行月排行
日,潍坊中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入驻中国环保在线
山东泰辉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是集研发、设计、生产的环境治理企
誉开压滤机不断设计、开发和生产优良的过滤和分离机械产品,
日,南京晨荣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入驻中国环保
2017年全球汽车回收利用与再制造产业链发展峰会将于9月13-14
日,潍坊沃华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入驻中国环保在
8月7日,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其中,公司盈
作为水资源的重要补充和战略储备,海水利用是解决沿海水资源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环境保护投入不
近年来,垃圾焚烧“邻避事件”频频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自去
我国在能源、汽车、战略新兴产业等多项规划中,将燃料电池汽
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同时打响,环保产业的机遇可
密集出台的国家政策及环境治理市场需求,极大提振了环保行业
8月1日,环保部发布信息表示,第三批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结束。
中国在走向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在政策的指引下,逐渐开创出
在绿色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环保产业不
政策、市场因素是驱动水处理行业发展的双轮,我国工业污水处
自2015年底河北试点以来,中央环保督察已先后发出三批,覆盖
土壤修复行业将成为“十三五”期间发展空间最大的环保细分行
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污染向农村扩散严重,农业面源污染加
7月29日起,第三批中央环保督察组陆续向被督察省份反馈督察
税务总局和环保部如何做好环保税征收协调工作?最新消息显示
《循环发展引领行动》提出,到2020年,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环保部签署备忘录,再次将为环境保护税
一报在手,信息我有!《环保商讯》八月再战环保展!由中国环中国视频网站盈利的拐点何时到来?&(4)--传媒--人民网
中国视频网站盈利的拐点何时到来?&(4)
&&&&来源:&&&&&
  一言以蔽之,市场替代品太多,内容个性化不足,免费积习难改。  结论是:中国的视频网站处在两难选择之中――收费,有可能先死;不收费,有可能饿死。  学样――市场环境不允许。众所周知,中国的视频网站有两个心中的偶像:美国的YouTube和Hulu。YouTube于2005年2月创办,网站宗旨为“Broadcast&Yourself(播报你自己)”,是一个供网民上传、分享、点评、搜索视频的网站。YouTube内容上走的是UGC模式,经营上走的是“内容――流量――广告主”盈利模式,即提供免费内容吸引用户,再依靠网站流量吸引广告的投放。自2006年Google以16.5&亿美元收购后,YouTube在全球的声望也如日中天,日播视频数量超过1亿段次,如今已可以提供多达28个界面语言的版本,成为视频分享网站的代名词。YouTube经营模式虽然清晰简单,但是,带有浓厚的美国烙印,中国的视频分享网站想学并不容易,因为中国并不具备美国那样的文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很多视频片断(特别是一些趣味低俗的或者政治性很强的内容)可以在美国的网站“上传下达”,但是在中国却不能。更何况,国内也没有一家视频网站像YouTube那样有Google这样强大的靠山,可以长时间承受巨大的成本和亏损压力。  YouTube模式学不来,国内的很多视频网站又把目光投向有后来居上之势的Hulu网站。该网站由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和默多克的新闻集团(News&Group,旗下拥有FOX广播公司)在2007年3月共同出资成立,随后入股的迪士尼集团(Disney)又带来了旗下的美国广播公司(ABC)。Hulu走的是与YouTube的UGC截然相反的PGC路线:首先,它的视频内容全是由“东家”和合作网站提供的专业正版影视资源;其次,Hulu&的网络用户无法上传和分享自己制作或录制的视频,即该网站不提供视频分享服务。在内容上,它不仅手握美国四大媒介集团中除了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之外的NBC、ABC和FOX三大传统广播公司的海量影视资源,还与索尼、米高梅、华纳兄弟、狮门影业及NBA等80多家内容制作商建立了合作关系。虽然不能为用户提供自由上传视频的服务,但Hulu的目标就是“让人们用最简单的方法以最佳体验看到最高质量的视频”。在这个简单理念的指导下,Hulu以简洁优雅的设计和舒服的用户体验获得用户青睐: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优质视频都是经过专人挑选、上传、测试,可以选择是否添加字幕,并能把浏览窗口放在桌面的任意位置。Hulu的出现是对YouTube的有力挑战。由于YouTube主要是用户原创的视频短片,Hulu提供的是专业内容、完整电视节目及影视剧为主的长视频,2010年4月份数据显示,Hulu用户平均在该网站停留的时间为253分钟,而YouTube用户仅在YouTube上停留94分钟。[4]Hulu&所受到的广泛关注在于它解决了视频网站的盈利困扰:Hulu免费观看正版影视节目、中间插播广告的模式更像是电视模式在互联网的翻版;这恰恰又是广告主们熟悉且信任的,因此,Hulu开播一年就获得了7000万美元左右的广告收益,其中利润在1000万到1500万美元之间,开播两年后即成为全美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的视频网站。[5]这对一直未能摆脱盈利梦靥的YouTube无疑造成巨大冲击,也给中国的视频网站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一些网站已经旗帜鲜明地喊出“要做中国Hulu”的口号,只做正版高清长视频,不做视频分享。问题是:中国拥有海量优质影视内容资源的NBC、ABC、FOX、华纳和米高梅在哪里?即使有,它们之间能够合作吗?&&&&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
|||?||?|?|?|?||
发短信上手机人民网何平:期待中国环境质量“拐点”到来|环境保护法|生态文明|拐点_新浪新闻
何平:期待中国环境质量“拐点”到来
  中国新近出台的环保法,体现了中国政府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意志,也预示中国环境质量的“拐点”即将到来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不久前出台,受到广泛国际关注。其周密设计、稳步推进的修订过程说明,这部法律的形成反映了法律专家、环境保护工作者和公众的诉求,&是民主立法的一次良好实践,体现了中国政府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文明的决心和意志。
  新的环保法规定了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改变了发展优先、兼顾环保的思维定势,给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从法理上画上了句号,为生态文明建设确定了法律基础。新环保法强调全社会共同治理的理念,规定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保障公民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此外在要求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等方面也有进步。
  环保公益诉讼是许多国家环境治理的有力武器。在依法治国的大前提下,使污染受害者能在法律的框架下维护自己的权益,减少直接的社会冲突,新环保法降低了环保公益诉讼的门槛,是一个有益进步。
  新的环保法赋予环保部门更大权限,可以向排污企业“按日计罚”,罚款上不封顶,意味着环保部门可以开出有分量的罚单,使企业的违法成本大增。新环保法也规定了对环保部门自身的行政问责措施。违规审批、包庇违法、发现或接到举报违法未及时查处、违法查封扣押、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主要负责人应引咎辞职。这些条例将加强环保部门的执行力。
  新的环保法虽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但地方环保部门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通过法律赋予他们的有力武器,对违法行为实施制裁,人们还需要拭目以待。为了新环保法的落实,一些行政体制改革也需要跟上,民间组织的能力、公众宣传和普及也需要大力加强。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一个国家的环境“拐点”到来取决于人均收入、污染程度以及环境法律的完善程度。近年来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稳步提升,已基本满足“拐点”出现的条件,目前一些地区水和空气污染程度已不容忽视。这部新环保法的颁布,标志着中国环境法律的完善,也预示中国环境质量的“拐点”即将到来。我们对此充满期待。
  (作者为美国国际中国环境基金会总裁)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注:名单按照拼音字母排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