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功能转化原理分析中国古代建筑3d模型的发展

中国古建筑欣赏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出许多建筑大师和建筑杰作,营造了许许多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年、民宅&&。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中国古建筑从总体上说是以木结构为主,以砖,瓦,石为辅发展起来的。从建筑外观上看,每个建筑都有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上为屋顶,下为基座,中间为柱子,门窗和墙面。在柱子之上屋檐之下还有一种由木快纵横穿插,层层叠叠组合成的构件叫做斗拱。这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建筑所特有的构件。它既可承托屋檐和屋内的梁与天花板,有俨然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样式可有多种。分别代表着一定的等级;等级最高的是庑殿顶,特点是前后左右共四个坡面,交出五个脊,又称五脊殿或吴殿。这种屋顶只有帝王宫殿或剌建寺庙等方能使用;等级次于庑殿顶的是歇山顶,系前后左右四个坡面,在左右坡面上各有一个垂直面,故而交出九个脊,又称九脊殿或汉殿,曹殿,这种屋顶多用在建筑性质较为重要,体量较大的建筑上;等级再次的屋顶主要有悬山顶(只有前后两个坡面且左右两端挑出山墙之外)。硬山顶(亦是前后两个坡面但左右两端并不挑出山墙之外)。还有攒尖顶(所有坡面交出的脊均攒于一点)等等。所有屋顶皆具有优美舒缓的屋面曲线。无论它是源于古人对杉树枝形还是对其他自然界物质的模仿。这种艺术性的曲线先陡急后缓曲,形成弧面。不仅受力比直坡面均匀,而且易于屋顶合理的排送雨雪。
  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与西方古建筑相比,中国古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偏爱木材,几前年来一直如此,并以木构架结构为主。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结合,构成了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建筑遗址中已有发现,表明它在距今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木结构,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井干式,即是以圆木或方木四边重叠结构如井字形,这是一种最原始而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山区林地之外,已很少见到了。二是&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较难建成大形殿阁楼台,所以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三是&抬梁式&(也称为叠梁式),即在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结构方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以满足扩大室内空间的要求,成了大型宫殿、坛庙、寺观、王府、宅第等豪华壮丽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有些建筑物还采用了抬梁与穿斗相结合的形式,更为灵活多样。
  &墙倒屋不塌&这一句中国民间的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由于这种结构主要以柱梁承重,墙壁只作间隔之用,并不承受上部屋顶的重量,因此墙壁的位置可以按所需室内空间的大小而安设,并可以随时按需要而改动。正因为墙壁不承重,墙壁上的门窗也可以按需要而开设,可大可小,可高可低,甚至可以开成空窗、敞厅或凉亭。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结点上。这对于多地震的中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有许多建于重灾地震区的木构建筑,上千年来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如像高达67米多的山西应县辽代木塔,为现存世界上最高的木塔,天津蓟县辽代独乐寺观音阁高达23米,这两处木构已经近千年或超过了1000年。后者曾经经历了在附近发生的八级以上的大地震,1976年又受到唐山大地震的冲击,还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这一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的优越性。这是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以它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但是这样的外形不是任意造成的,而是适应内部结构的性能和实际用途的需要而产生的。如像那些亭亭如盖,飞檐翘角的大屋顶,即是为了排除雨水、遮阴纳阳的需要,适应内部结构的条件而形成的。两千多年前的诗人们就曾经以&如斯飞&这样的诗句来描写大屋顶的形式。在建筑物的主要部分柱子的处理上,一般是把排列的柱子上端做成柱头内倾,让柱脚外侧的&侧脚&呈现上小下大的形式,还把柱子的高度从中间向外逐渐加高,使之呈现出柱头外高内低的曲线形式。这些做法既解决了建筑物的稳定功能,又增加了建筑物外形的优美曲线,把实用与美观恰当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是适用与美观的统一佳例。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立面和屋顶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方形的、长方形的、三角形的、六角形的、八角形的、十二角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日形的、月形的、桃形的、扇形的、梅花形,圆形、菱形相套的等等。屋顶的形式有平顶、坡顶、圆拱顶、尖顶等等。坡顶中又分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十字交*等种类。还有的把几种不同的屋顶形式组合成复杂曲折、变化多端的新样式。
  建筑的平面布局是决定一座建筑、一组建筑、一群建筑,甚至一个村镇、一个城市形制的重要因素。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基本上有两种平面布局的方式。一种是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一种是曲折变化,灵活多样。举凡帝王的京都、皇宫、坛庙、陵寝,官府的衙署厅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宫观以及祠堂、会馆等等,大都是采取前一种形式。其平面布局的特点是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物。这种布局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以北京的寺庙为例,在它的中轴线上最前有影壁或牌楼,然后是山门,山门以内有前殿、其后为大殿(或称大雄宝殿),再后为后殿及藏经楼等。在中轴线的两旁布置陪衬的建筑,整齐划一,两相对称,如山门的两边有旁门,大殿的两旁有配殿,其余殿楼的两旁有廊庑、配殿等等。工匠们运用了烘云托月,绿叶托红花等手法,衬托出主要建筑的庄严雄伟。这类建筑,不论建筑物的多少、建筑群的大小,一般都采用此种布局手法。从一门一殿到两进、三进以至九重宫阙,庞大帝京都是这样的规律。这种庄严雄伟、整齐对称、以陪衬为主的方式完全满足了统治者和神佛教义对于礼敬崇高、庄严肃穆的需要,所以几千年来一直相传沿袭,并且逐步加以完善。另一种布局方式则与之相反,不求整齐划一,不用左右对称,因地制宜,相宜布置。举凡风景园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镇等等,大都采用这种形式。其布局的方法是按照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和自然的条件等灵活布局。例如民居甚至寺庙、官衙,凡位于山脚河边者,总是迎江背山而建,并根据山势地形,层层上筑。这种情况最适宜于西南山区和江南水网地区以及地形变化较多的地点。这种布局原则,由于适应了我国广大的不同自然条件的地区和多民族不同文化特点、风俗习惯的需要,几千年来一直采用着,并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式的园林更是灵活布局,曲折变化的实例。山城、水乡的城市、村镇布局也根据自然形势、河流水网的情况,因地制宣布局,出现了许多既实用又美观的古城镇规划和建筑风貌。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非常丰富。有的色调鲜明,对比强烈,有的色调和谐,纯朴淡雅。建筑师根据不同需要和风俗习尚而选择施用。大凡宫殿、坛庙、寺观等建筑物多使用对比强烈,色调鲜明的色彩:红墙黄瓦(或其他颜色的瓦)衬托着绿树蓝天,再加上檐下的金碧彩画,使整个古建筑显得分外绚丽。在表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的特征中,琉璃瓦和彩画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
  琉璃瓦是一种非常坚固的建筑材料,防水性能强,,皇家建筑和一些重要建筑便大量使用了琉璃砖瓦。琉璃瓦的色泽明快,颜色丰富,有黄、绿、蓝、紫、黑、白、红等等。一般以黄绿蓝三色使用较多,并以黄色为最高贵,只用在皇宫、社稷、坛庙等主要建筑上。就是在皇宫中,也不是全部建筑都用黄色琉璃瓦,次要的建筑用绿色和绿色&剪边&(镶边)。在王府和寺观,一般是不能使用全黄琉璃瓦顶的。清朝雍正时,皇帝特准孔庙可以使用全部黄琉璃瓦,以表示对儒学的独尊。琉璃瓦件大约可分作四类:一类是筒瓦、板瓦,是用来铺盖屋顶的。第二类是脊饰,即屋脊上的装饰,有大脊上的鸱尾(正吻),垂脊上的垂兽,戗脊上的走兽等,走兽的数目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等级而决定。明清时期规定,最多的是十一个,最少的是三个,它们的排列是,最前面为骑鹤仙人,然后为龙、凤、狮子、麒麟、獬豸、天马&&等等。第三类是琉璃砖,用来砌筑墙面和其他部位的。第四类是琉璃贴面花饰,有各种不同的动植物和人物故事以及各种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性很强。
  彩画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画,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这实在是一种很成功的手法。建筑彩画也有实用和美化两方面的作用。实用方面是保护木材和墙壁表面。古时候有一种椒房,即是在颜色涂料中加上椒粉,不仅可以保护壁面和梁柱而且还可散发香气驱虫。装饰方面的作用即是使房屋内外明快而美观。彩画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定制。明清时期的彩画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画,分为和玺(以金色龙凤为主要题材)、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琢墨、烟琢墨、雄黄玉、雅五墨等,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贵*.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画&(苏指苏州),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还有一些别出心裁的彩画,如故宫太和殿的柱子以贴金沥粉缠龙为饰,遵化清东陵慈禧陵在楠木梁枋上素底描金彩画,达到了金碧辉煌登峰造极的地步。
  朴素淡雅的色调在中国古建筑中也占了很重要的地位。如江南的民居和一些园林、寺观,以洁白的粉墙、青灰瓦顶掩映在丛林翠竹、青山绿水之间,显得清新秀丽。北方山区民居的土墙、青瓦或石板瓦也都使人有恬静安适之感。甚至有一些皇家建筑也在着意追求这种朴素淡雅的山林趣味,清康熙、乾隆时期经营的承德避暑山庄就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中国古建筑有着丰富的雕塑装饰。古建筑的雕塑一般分作两类,一类是在建筑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顶、梁头、柱子之上的。题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等,龙凤题材更被广泛采用。雕塑的材料根据建筑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砖有瓦,有金有银,有铜有铁。另一类是在建筑物里面或两旁或前后的雕塑,它们大多是脱离建筑物而存在的,是建筑的保藏物或附属物。建筑物内的雕塑多为佛、道寺院内的佛、道教内容。
  中国古建筑在建筑与环境的配合和协调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有许多精辟的理论与成功的经验。古人不仅考虑建筑物内部环境主次之间、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调,而且也注意到它们与周围大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古代建筑中有一种讲究阴阳五行的&堪舆&之学,也就是看风水之学,其中虽然夹杂了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但剔去其糟粕,仍有不少可供借鉴之处。特别是其中讲地形、风向、水文、地质等部分,还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古代建筑设计师和工匠们,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的时候,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等,都要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务使建筑的布局、形式、色调、体量等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例如《管子》论述选择都城条件时就强调,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低勿近涝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等等。至于山区城镇、城堡、村庄、寺观、园林、民居等等,也都是随着山形地势起伏转折,高低错落,相宜布署。江河湖海岸边的建筑物必然随着港湾河汊的地形高下予以安排。历代陵墓尤其重视地形环境。所谓的&龙脉&即考虑到周围数里、数十里,甚至数百里范围的地形、风水。园林更是综合了空间与时间的艺术,景随时换,步移景转。对园内外环境的关系,相互配合最为讲求。&借景&就是造园技法中巧妙地运用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明计成《园冶》一书中专门有&借景&一章。他说:&园林巧于因借&&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把园外远处的山峰冈峦、楼阁塔影以至山林树木、海山景色都可借入园内成景。景与景之间,也相互为借,隔院楼台,出墙红杏都可相互借用,构成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综合上述,中国古建筑有着很高的欣赏价值。它给我们以审美享受,为研究历史和科学提供实证,为新建筑设计和新艺术创作提供借鉴。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一部极有价值的爱国主义教科书。
我来说两句 ()
本月热门下载
建筑热门论文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您现在的位置: >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PDF
资料评价:
★★★☆☆
更新时间:
下载权限:
文件大小:
文件类型:
下载次数:
建筑论坛:
上传会员:
所属栏目:
需要金币:
久久建筑网提供了大量的图纸、图集、书籍、方案、教程资料。
本书名称为: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建筑书籍下载作&者:&李允F&建筑书籍下载出版社:天津大学出版社&建筑书籍下载出版时间:建筑书籍下载建筑书籍下载目录建筑书籍下载卷首语建筑书籍下载
第一章&基本问题的讨论建筑书籍下载&&&&&&&中国?传统?建筑建筑书籍下载&&&&&&&中国文化和中国建筑建筑书籍下载&&&&&&&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建筑书籍下载&&&&&&&木结构发展的历史原因建筑书籍下载&&&&&&&建筑的思想和政策建筑书籍下载&&&&&&&影响形制的特殊因素建筑书籍下载
第二章&总释建筑书籍下载&&&&&&&中国的文字和建筑建筑书籍下载&&&&&&&名词和术语的变迁建筑书籍下载&&&&&&&建筑物的类型和名称建筑书籍下载&&&&&&&“门堂之制”及其他建筑书籍下载&&&&&&&台观的发展和意向建筑书籍下载
第三章&分类概述建筑书籍下载&&&&&&&建筑物的性格和分类&&&&&&&建筑书籍下载&&&&&&&住宅和房屋功能的演变建筑书籍下载&&&&&&&宫殿和宫城建筑书籍下载&&&&&&&礼制建筑建筑书籍下载&&&&&&&佛寺?浮屠及其他建筑书籍下载&&&&&&&商业建筑的集中和分散建筑书籍下载&&&&&&&古代为科技及工业服务的建筑物建筑书籍下载
第四章&平面建筑书籍下载&&&&&&&建筑平面的构成建筑书籍下载&&&&&&&单座建筑的平面建筑书籍下载&&&&&&&建筑群平面建筑书籍下载&&&&&&&典型的平面制式建筑书籍下载&&&&&&&布局的组织和程序的安排建筑书籍下载
第五章&立面建筑书籍下载&&&&&&&建筑立面的构图建筑书籍下载&&&&&&&立面构图的组织和展开建筑书籍下载。
&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相关资料推荐
 中国古建筑挂落500例 节点大样 花牙子 矩花挂落 菱花挂落 圆花挂落 组合挂落
 深宅大院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和民居艺术珍品,对民居、民俗文化研究有重要的作用,对中国现代建筑也有很重要 ...
 2010年出版,共7章:中国古代风水的起源,风水与中国古代建筑的理论基础,风水的基本原则,住宅外部环境与风水,住宅 ...
 《考工记?匠人营国》的全文与详解(图) 《考工记?匠人营国》的全文与详解(图) 中国古代建筑书籍
 建筑方案构思与设计手绘草图(杨倬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
 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方拥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中国建筑文化入门(张超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中国孔庙建筑与环境(彭蓉 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10月)
 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PDF 白话文翻译版本 内有细部详图及详细做法介绍 欢迎取阅! ...
 本书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的理论著作,简要而系统地叙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和成就,并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 ...
 《华夏意匠》涉及的学术范围非常广泛,除了直接相关的艺术和科技之外,还包括了历史、哲学、文学、政治、宗教等学科。 ...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详细讲解了中国古建筑的一些名词术语,并介绍了构建的部位、功用等,对想了解古建筑的人能 ...
 中国古代建筑的部分图片,图片以及对古代建筑的介绍。 规模最大、诠释最详、摄制最权威的中国古建筑原始照片的世界孤 ...
 本书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吉首大学综合教研教学楼及黄永玉博物馆、北京邮电大学学生宿舍和学生食堂、中央美院 ...
 [中国古建筑大系:(01)宫殿建筑-末代皇都],非常好的全面系统的古建宫殿介绍。相当详细的讲解,很好的参考资料。 ...
 建筑60年讲述了中国近代以来建筑事业的发展,从多个角度透析了建筑在时代发展步伐下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 ...
 除了首次解密小户型“偷”面积的13种方法外,更采用房型分类方法,力求将单间、1室、2室、3室四种常见小户 ...
 通过大范围收集、整理、比较、细分,历时一年多,将全国最优秀的别墅户型设计案例展现给大众,可以称得上是 ...
 全书分上、下两册,共选文240余篇,涵盖重要的历史事件、城池营造、园林营构、著名建筑、典章制度、水利工 ...
 全书分上、下两册,共选文240余篇,涵盖重要的历史事件、城池营造、园林营构、著名建筑、典章制度、水利工 ...
 全书共分六章,主要介绍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代表的白族传统民居。作为白族聚居区分布最广的 ...
 中国手绘(第3辑)》以访谈、自述等形式介绍手绘名家和他们的作品。内容包括用手绘的方式诠释设计的内涵――沙沛手绘艺 ...
 以搜集现有研究成果为主,以文献材料为依据,以文物建筑为参考,将中国古建筑研究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整理出来,借以 ...
 程国政编著的《中国古代建筑文献集要清代上 》选文对象为清代的建筑文献,全书分上、下两册, 共选文约160篇,涵盖重 ...
 程国政编著的《中国古代建筑文献集要清代上 》选文对象为清代的建筑文献,全书分上、下两册, 共选文约160篇,涵盖重 ...
本类栏目导航
本类热门标签
建筑工程:
园林景观:
暖通空调:
水利工程:
结构工程:
电气工程:
建筑给排:
安装工程:
工程造价:
工程监理:
路桥工程:
装饰装修:
辽公网安备 24号&工信部备案号: 辽ICP备号-5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古建筑中的力学原理力学原理,古建筑,中国古建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古建筑中的力学原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p&此说有误。&/p&&p&以清代皇帝平日居住的养心殿后殿来说,正间约30平米,左右各可居住的东暖阁(东次间+东梢间)和西暖阁(西次间+西梢间)各约60平米。&/p&&p&不足10平米,可能指乾隆皇帝的密室书房三希堂,但三希堂并非寝宫。&/p&&br&&img src=&/v2-f537ac7b1fbcab94927a5_b.png& data-rawwidth=&732& data-rawheight=&5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32& data-original=&/v2-f537ac7b1fbcab94927a5_r.png&&&p&截自苑洪琪的《养心殿寝宫》&/p&
此说有误。以清代皇帝平日居住的养心殿后殿来说,正间约30平米,左右各可居住的东暖阁(东次间+东梢间)和西暖阁(西次间+西梢间)各约60平米。不足10平米,可能指乾隆皇帝的密室书房三希堂,但三希堂并非寝宫。 截自苑洪琪的《养心殿寝宫》
挺多的,我觉得除了南京、苏州、扬州等江苏省内旅游热门城市的热门景点外,其余大部分国保和一部分省保单位都符合题主的条件设定。我随便列举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小众国保单位:&br&&br&苏州罗汉院双塔,除了两座宋代砖塔外,后面正殿遗址的宋代石柱雕刻精美,艺术价值较高。&br&&br&苏州环秀山庄,世界遗产,藏在闹市区的幽静小园林,所谓“城市山林”就是这种,游客寥寥,主景大假山可称为苏州城内一处瑰宝,但现已封闭保护不能进入,无法领略到精华所在。该假山我曾在知乎介绍过。&br&&br&苏州艺圃,藏在小巷中的世界遗产。十年前提起这里,不是研究园林的还多半是没什么人知道,现在大概也算不得多“小众”了,不多介绍。顺带说一句,延光阁水榭肆无忌惮大声喧哗的喝茶市民实在讨人嫌。&br&&br&苏州轩辕宫正殿,位于东山镇,官方断代为元,单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为四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游客稀少(东山镇大量散落的明清民居价值也很高)。&br&&br&常熟翁同龢故居,价值最高的是正厅“綵衣堂”,为精美考究呈现出明代风格的典型苏南厅堂建筑,尤为精彩的是木构件上苏州地域特色(常熟属苏州)的包袱式彩画,描绘精工、清丽雅致,其格调绝非北传后之变体官式苏画可比,是研究明清苏式彩画的重要实例。&br&&br&常熟赵用贤宅,在翁同龢故居马路对面的巷子中,戏曲史上著名的脉望馆所在地,现在是虞山派古琴的展馆。正厅同样是精美考究的明代建筑,惜残存的彩画色彩严重模糊退变。&br&&br&常熟燕园,古园林,有黄石大假山一处,和环秀山庄湖石大假山同出清代江南叠山名匠戈裕良之手,但山林之趣不及环秀山庄。假山飞梁之西的山体为原构,飞梁之东的山体在建国后工厂占用期间惨遭拆毁,现为重叠。另有湖石山一组,平平。其余无甚可观处。该园原似有借景虞山之意,但西墙外新建一大型建筑将虞山彻底遮住。除休闲市民外游客很少。&br&&br&扬州小盘谷,古园林,位于何园附近的小巷中,但藏得很深,若从渡江路处进入,尤为难寻。主景为一组带水池的大型假山,整体环境饶有清趣,有崖壁、峰峦、山洞、步汀、蹬道,陈从周评价颇高,但我个人认为大假山无论技艺还是趣味,仍无法和环秀山庄假山比肩。游客稀少,能感受到私家园林应有的游园体验,住宅区域现为“会所”。&br&&br&扬州逸圃,古园林,空间处理有可观处,位于东关街上,但近年经旅游开发,街上游人如织热闹非凡,该园目前是否仍“小众”不得而知。&br&&br&泰州乔园,古园林,应是江北现存历史最古老的园林,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江南园林风格迥异。近年在园区外又进行了大规模扩建,目前是否仍“小众”不得而知。&br&&br&泰州城隍庙,我去泰州的时候还处于被占用状态,没有实地探访过,但看朋友拍的照片,应该是一处很不错的明代建筑群,据朋友说平时游客也很稀少。&br&&br&其余的等空了再补充吧。
挺多的,我觉得除了南京、苏州、扬州等江苏省内旅游热门城市的热门景点外,其余大部分国保和一部分省保单位都符合题主的条件设定。我随便列举几个我觉得有意思的小众国保单位: 苏州罗汉院双塔,除了两座宋代砖塔外,后面正殿遗址的宋代石柱雕刻精美,艺术…
感谢邀请。圆点位于人字形的木板上,这组人字板称为“博风板”(或写作“博缝板”),是歇山顶、悬山顶建筑两山部位钉在“檩”两端外的挡板。“檩”(宋代称“槫”)是传统木构建筑屋盖的一种承重构件,断面一般为圆形(也有一些地方做法建筑断面为其他形状),沿建筑面阔方向架设,视建筑具体情况数量不一,其一位于最顶端称为“脊檩”,其余架在梁头上,檩子上再承椽子。明清官式建筑在博风板外皮所对应的其下各檩子端头处,各钉以七枚为一组的木钉做装饰,称为“梅花钉”。&br&题主照片中这座建筑共七檩(如下方示意图),所以相应的博风板外皮就有七组梅花钉。&br&&img src=&/2c87c72b6c01a232b79c45_b.jpg& data-rawwidth=&568&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8& data-original=&/2c87c72b6c01a232b79c45_r.jpg&&
感谢邀请。圆点位于人字形的木板上,这组人字板称为“博风板”(或写作“博缝板”),是歇山顶、悬山顶建筑两山部位钉在“檩”两端外的挡板。“檩”(宋代称“槫”)是传统木构建筑屋盖的一种承重构件,断面一般为圆形(也有一些地方做法建筑断面为其他形状…
正好,我这里有一个养心殿后殿(清代皇帝在养心殿的生活起居空间)现状实测平面图,单位毫米,A和B都是寝室,算一下,面积应该各是28.5平方米。&br&养心殿后殿并不大,寝室也确实面积有限,但考虑到北方冬季寒冷,为了有效保暖还是适宜的。&br&&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e6aeeb7d1fe33ba70ee13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e6aeeb7d1fe33ba70ee13f_r.jpg&&&br&另外,紫禁城初始设计中的皇帝寝宫是乾清宫,规制要比养心殿宏大得多,但卧室应该也不会大,且有明代清初皇帝住耳殿昭仁殿、弘德殿(康熙皇帝就以昭仁殿为寝宫,也是不大的建筑)的记载。
正好,我这里有一个养心殿后殿(清代皇帝在养心殿的生活起居空间)现状实测平面图,单位毫米,A和B都是寝室,算一下,面积应该各是28.5平方米。 养心殿后殿并不大,寝室也确实面积有限,但考虑到北方冬季寒冷,为了有效保暖还是适宜的。 另外,紫禁城初始设…
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br&
希望山西的优秀建筑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不要再有不合理的拆除。每次看到古建筑、文物被毁,都心痛不已。为了眼前既得利益而去毁掉存留了千百年的文化之根,是比任何天灾更可怕的人祸。&br&&blockquote&&b&注:以下大部分内容非原创,主要整理、摘录自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网站。&/b&&/blockquote&&ul&&li&&b&唐代&/b&&br&&/li&&/ul&
我国已发现的唐代建筑遗存共有四座,全在山西。分别为:五台佛光寺东大殿,五台南禅寺大殿,平顺天台庵大殿,芮城广仁庙正殿。同时期的木构建筑遗存在整个亚洲区域仅日本尚存几处,而且均为仿唐建筑。&br&&ol&&li&&b&&u&山西芮城广仁王庙: 唯一唐代道教宫观。&/u&&/b&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在芮城县县城北面4公里古芮国魏城遗址的北部、龙泉村山岗上。庙内奉祀的水神封号“广仁王”,因以庙名,又因庙前原有五龙泉涌出,故又称五龙庙。庙宇座北朝南,占地面积4500平方米,由戏台、厢房、正殿组成,属四合院形制庙堂建筑。五龙庙正殿为唐大和五年(831年)建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架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为五铺双抄偷心造,拱瓣棱角显明,内部搁架铺作斗栱硕大,叉手长壮,侏儒柱细短,构成极平缓的厦坡。殿内无柱,梁架全部露明。&/li&&li&&b&&u&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u&&/b&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解放后在东冶镇李家庄被发现。寺院坐北向南,有山门、龙王殿、菩萨殿和大佛殿等主要建筑,围成一个四合院形式。除大佛殿是唐代原物外,其余几座殿宇都是明、清时所建。大佛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早于佛光寺大殿75年,是目前所知存留到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唐代木构遗物。南禅寺大佛殿较小,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屋坡平缓。建在月台上,平面近于方形,三开间,11.75米,进深也是三间,10米,殿内没有柱子。在殿内中心稍后,有高0.7米的“凹”字形佛坛,沿坛可以通行,坛上有佛教造像17尊,都是唐代原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南禅寺大殿虽然很小,但人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大唐建筑的艺术性格。舒缓的屋顶,雄大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的构图,体现出一种雍容大度,气度不凡,健康而爽朗的格调;同时,还可以从南禅寺的大殿看到中唐时期木结构梁架已经有用“材”(栱高)作为木构用料标准的现象,说明我国唐代建筑技术已有很高水平。中国古代建筑受等级约束,南禅寺是村落中的小佛寺,是非正式的村佛堂,故至多与贵邸的厅堂近似,使用厅堂型构架,造低一个等级的歇山屋顶。晚唐时期的武宗“会昌灭法”,使得大多数佛寺遭受到破坏。南禅寺由于地处偏僻而幸免毁坏,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建造技术已经相当的普及了。&/li&&li&&b&&u&五台佛光寺东大殿。&/u&&/b&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凭借敦煌壁画中的《五台山图》指引,带着中国营造学社的助手踏上了前往山西寻访唐代木构建筑的旅程,他们找到了寂静深山之中的佛光寺,发现了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五台佛光寺现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东大殿重建于唐大中十一年,面宽七间,进深八椽,单檐四阿顶,坡度缓和,广檐翼出,体现出唐代建筑宏大豪迈的气象,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木构遗存。&/li&&li&&b&&u&平顺天台庵大殿: 佛教最早宗派的庵院。&/u&&/b&天台庵坐落于山西省平顺县城北王曲村口的坛形孤山上。天台庵是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隋唐时期,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分裂的局面。智顺应潮流,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修”的“止观”学说,认为这两种方法如同车之双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他创立了第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统一的佛教宗派,因他久居天台山,故以天台为名。天台庵坐北向南,东傍山谷、西临漳河,东南北三面农舍鳞次栉比,一望无垠,远山近水,景致极佳。天台庵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寺内的佛殿建在1米高的石台基上,平面近方形,宽、深各三间,正、侧两面的明间都偏大,次间仅为明间的一半,是中国现存早期建筑中十分罕见的。檐柱一周都是圆形,单檐简板布瓦,琉璃脊兽歇山顶,柱间施阑额,柱头覆盆式,屋坡平缓,四翼如飞。殿内没有一根柱子,结构简练,相交严实,没有繁杂装饰之感,而且使殿内的空间更显得空阔,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点。1988年1月,天台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li&&/ol&&ul&&li&&b&五代&/b&&/li&&/ul&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尽管五十年的短暂历史在战火兵燹中烟消云散,但山西仍然保存下来了三座这一时期的木构建筑:平顺县的龙门寺、大云院和平遥县的镇国寺。她们在战火硝烟、风雨飘摇中坚持到了今天,成为山西这座“中国地上文物博物馆”中弥足珍贵的藏品。 &br&&br&&ol&&li&&b&&u&平顺大云院大佛殿。&/u&&/b&“实会村,三里长,一里一个观音堂,七十二个连环洞,九龙戏珠大云院。”这是在平顺县实会村的老百姓中口耳相传的一句话。如今,三座观音堂已随岁月流逝,荡然无存。这七十二个连环洞,相传是三国时马超避兵的地方,其遗迹仍依稀可辩。最后提到的大云院,就是山西保存下来的三座五代木构建筑中的一个。大云院始建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A%%25BB%25A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五代&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E6%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后晋&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4%25A9%25E7%25A6%258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福&i class=&icon-external&&&/i&&/a&三年,原称仙岩院,又称大云寺,最辉煌的时候这里曾有僧舍殿宇一百多间,明代时寺院遭受了山洪的侵袭,除主殿大佛殿之外的其他建筑全都未能幸免。历经千年,大云院几度兴衰,惟独大佛殿古貌仍旧,原构依然,彰显出苍劲宏伟的雄姿。大云院大佛殿虽经过后代匠人们的不断修整,但梁架结构却完整保持了五代的风貌,是一座不折不扣的五代木构建筑。&/li&&li&&b&&u&平遥镇国寺万佛殿。&/u&&/b&镇国寺位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1%25B1%25E8%25A5%25BF%25E7%259C%25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山西省&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9%25B3%25E9%%25E5%258E%25B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平遥县&i class=&icon-external&&&/i&&/a&城东北15千米的郝洞村,始建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A%%25BB%25A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五代&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C%%25B1%25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汉&i class=&icon-external&&&/i&&/a&时期,原名&b&京城寺&/b&,明朝&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E9%259D%259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嘉靖&i class=&icon-external&&&/i&&/a&年间改名为镇国寺,延用至今,1965年被列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1%25B1%25E8%25A5%25BF%25E7%259C%%E7%%25E4%25BF%259D%25E6%258A%25A4%25E5%258D%%25BD%258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i class=&icon-external&&&/i&&/a&,1988年被列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E5%259B%25BD%25E9%E7%%25E6%E7%%25E4%25BF%259D%25E6%258A%25A4%25E5%258D%%25BD%258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 class=&icon-external&&&/i&&/a&,1997年作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9%25B3%25E9%%25E5%258F%25A4%25E5%259F%258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平遥古城&i class=&icon-external&&&/i&&/a&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8%%E6%E5%258C%%E4%25BA%25A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世界文化遗产&i class=&icon-external&&&/i&&/a&。镇国寺总占地面积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及左右钟鼓二楼、万佛殿、东西配殿(观音殿和地藏殿)、三佛楼等建筑。万佛殿建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C%%25B1%25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汉&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4%25A9%25E4%25BC%259A_%28%25E5%258C%%25B1%2589%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会&i class=&icon-external&&&/i&&/a&七年(963年),元明时先建山门及左右钟鼓二楼,后建三佛楼及观音殿和地藏殿,清代雍正、乾隆重修后形成现在布局。主体建筑万佛殿面阔三间(11.58米),进深三间(10.78米),单檐&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AD%%25B1%25B1%25E9%25A1%25B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歇山顶&i class=&icon-external&&&/i&&/a&。殿身前后当心间辟门,前檐次间设窗。殿身无金柱,有檐柱12根,柱头上有阑额无普柏枋,转角处阑额不出头。殿内彻上露明造,梁架结构为六架椽屋前后用二柱。斗栱用材相当《&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8%%25E9%%25E6%25B3%%25BC%258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营造法式&i class=&icon-external&&&/i&&/a&》四等材,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双抄双下昂重栱偷心在,昂为批竹昂,每间有补间铺作一攒,五铺作双抄偷心造。万佛殿佛坛面积约占室内面积之半,高55cm,坛上有一佛、二弟子、四菩萨、二天王、二供养童子,共11尊塑像,均为五代原作。殿内墙壁满布彩绘壁画。&/li&&li&&b&&u&平顺龙门寺西配殿。&/u&&/b&龙门寺位于中国&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1%25B1%25E8%25A5%25BF%25E7%259C%25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山西省&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9%2595%25BF%25E6%25B2%25BB%25E5%25B8%258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长治市&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9%25B3%25E9%25A1%25BA%25E5%258E%25B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平顺县&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9F%25B3%25E5%259F%258E%25E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石城镇&i class=&icon-external&&&/i&&/a&源头村龙门山麓,1996年被列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AC%25AC%25E5%259B%259B%25E6%%25E5%%25E5%259B%25BD%25E9%E7%%25E6%E7%%25E4%25BF%259D%25E6%258A%25A4%25E5%258D%%25BD%258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 class=&icon-external&&&/i&&/a&。龙门寺始建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C%%25BD%259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齐&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后唐&i class=&icon-external&&&/i&&/a&及&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E%258B%25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宋&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9%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金&i class=&icon-external&&&/i&&/a&时期大规模扩建,现存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七十余间。建筑群坐北朝南,东西宽65米,南北长78米,占地面积5070平方米。山门(天王殿)为金代建筑,西配殿是现存唯一的五代时期&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82%25AC%25E5%25B1%25B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悬山&i class=&icon-external&&&/i&&/a&式建筑,东配殿为明代建筑,中殿(大雄宝殿)为北宋建筑,后殿为元代建筑。&/li&&/ol&&ul&&li&&b&辽&/b&&/li&&/ul&&ol&&li&&b&&u&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u&&/b&善化寺是&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1%25B1%25E8%25A5%25BF%25E7%259C%25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山西省&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4%25A7%25E5%E5%25B8%258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同市&i class=&icon-external&&&/i&&/a&城内的一所佛寺,靠近南城门,俗称“南寺”,其内有一座辽代木构和三座金代木构建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1961年被列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E5%259B%25BD%25E9%E7%%25E6%E7%%25E4%25BF%259D%25E6%258A%25A4%25E5%258D%%25BD%258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 class=&icon-external&&&/i&&/a&。善化寺创建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唐&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开元&i class=&icon-external&&&/i&&/a&年间,敕名“开元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E6%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后晋&i class=&icon-external&&&/i&&/a&初改名“大普恩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8%25BE%25BD%25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辽&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F%259D%25E5%25A4%25A7_%28%25E8%25BE%25BD%25E5%25A4%25A9%25E7%25A5%259A%25E5%25B8%259D%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保大&i class=&icon-external&&&/i&&/a&二年(1122年)遭兵火破坏,&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9%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金&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4%25A9%25E4%25BC%259A_%28%25E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会&i class=&icon-external&&&/i&&/a&至&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9A%%25B5%25B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皇统&i class=&icon-external&&&/i&&/a&年间重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明&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AD%25A3%25E7%25BB%259F_%28%25E5%25B9%25B4%25E5%258F%25B7%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正统&i class=&icon-external&&&/i&&/a&十年(1445年)重修,敕名“善化寺”。清&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A%25B7%25E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康熙&i class=&icon-external&&&/i&&/a&四十七至五十五年(年)又有修缮。2007年3月至11月对三圣殿进行大修。善化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大雄宝殿前东西两侧为普贤阁和文殊阁遗址。其中,大雄宝殿为辽代建筑,天王殿、三圣殿与普贤阁俱为金代建筑。大雄宝殿,台基砖构,高2.24米,殿前有宽阔的月台,台前左右为明万历时增建的钟楼和鼓楼。大殿面宽七间(41.8米),进深五间(26.18米),单檐庑殿顶,檐下斗栱为五铺作出双杪、重栱计心造,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殿中现存塑像三十四尊,皆为金代泥塑,有五方佛和弟子迦叶、阿难像,东西两侧有二十四诸天像。大殿内还有清康熙年间重修时所绘壁画约190平方米。&/li&&li&&b&&u&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殿。&/u&&/b&华严寺位于中国&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1%25B1%25E8%25A5%25BF%25E7%259C%25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山西省&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4%25A7%25E5%E5%25B8%258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大同市&i class=&icon-external&&&/i&&/a&大西街,因&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D%259B%25E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佛教&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D%258E%25E4%25B8%25A5%25E5%25AE%259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华严宗&i class=&icon-external&&&/i&&/a&而得名,寺内有辽代的薄伽教藏殿和金代的大雄宝殿以及诸多彩塑,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1961年被列为&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7%25AC%25AC%25E4%25B8%%%25E5%%25E5%259B%25BD%25E9%E7%%25E6%E7%%25E4%25BF%259D%25E6%258A%25A4%25E5%258D%%25BD%258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i class=&icon-external&&&/i&&/a&。华严寺历史上曾分为上、下寺两处独立的寺院,现已并为一处。华严寺坐西面东,据说这与当初&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5%%25B8%25B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契丹&i class=&icon-external&&&/i&&/a&族崇拜太阳的“信鬼拜日”特殊习尚有关。上寺的主殿为大雄宝殿,建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9%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金&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A4%25A9%25E7%259C%25B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天眷&i class=&icon-external&&&/i&&/a&三年(1140年),单檐庑殿顶,面阔九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辽金时代佛殿。&p&下寺的主殿为薄伽教藏殿,建于辽&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9%E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重熙&i class=&icon-external&&&/i&&/a&七年(1038年),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殿内的藻井、壁藏和31尊塑像是&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8%25BE%25BD%25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辽代&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原物。薄伽教藏中存有国内闻名的“合掌露齿菩萨”,薄伽教藏的天宫阁楼雕工极细,精巧玲珑而富于变化,是国内现存唯一的辽代&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9C%25A8%25E6%25A7%258B%25E5%25BB%25BA%25E7%25AF%258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木构建筑&i class=&icon-external&&&/i&&/a&模型,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被建筑学家&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A2%%E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梁思成&i class=&icon-external&&&/i&&/a&称为海内孤品&/p&&/li&&li&&b&&u&应县佛宫寺释迦塔。&/u&&/b&&b&佛宫寺释迦塔&/b&,俗称&b&应县木塔&/b&,位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8%25AD%25E5%259B%25B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1%25B1%25E8%25A5%25BF%25E7%259C%25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山西省&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BA%%258E%25B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应县&i class=&icon-external&&&/i&&/a&城佛宫寺内,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9C%25A8%25E7%25BB%%259E%2584&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木结构&i class=&icon-external&&&/i&&/a&建筑之一。塔建于&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8%25BE%25BD%25E6%259C%25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辽代&i class=&icon-external&&&/i&&/a&&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25B8%%25AE%25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清宁&i class=&icon-external&&&/i&&/a&二年(&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5%2585%25AC%25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公元&i class=&icon-external&&&/i&&/a&1056年),距今已有超过950年历史。木塔的平面为正八边形,外观有五层六檐,而该五层中有四个暗层,一共九层。木塔重7000吨,矗立在夯实的黄土上。塔高为67.31米(一说65.85米),底层直径30米。塔建在4米高的石砌台基上,内外两槽立柱,构成双层套筒式结构。木塔使用的&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E6%258B%25B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斗拱&i class=&icon-external&&&/i&&/a&有54种,结构精密,体量宏伟,反映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杰出成就。塔身木构架的柱网是采取内外两环柱的布局,五个明层的内环柱以内的内槽都供奉佛像,外槽为走廊;外槽和屋顶使用明栿、草栿两套构件,作为多层建筑,各层间均有暗层,作为容纳平坐结构和各层屋檐所需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直接贯通,而是上层柱插在下层柱头斗拱中。木塔全靠斗拱、柱梁镶嵌穿插吻合连接而成,而柱头间有栏额和普柏枋,内外槽之间有梁枋相连接,使双层套筒紧密结合。暗层中用大量斜撑,结构上起圈梁作用。在元顺帝时经历过为时七日的地震也巍然不动,主要受益于暗层中斜撑与支柱结合的结构。塔的立面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其第一层柱高,和第二、三、四层包括柱、斗拱、屋檐和上层平坐四部分的总高都相等,因而在立面上构成有规则的韵律;各层屋檐依照总体轮廓所需的长度和坡度,以华拱和下昂进行调整,不但创造了优美的总体轮廓线,还使檐下丰富多采,避免了重复韵律的单调感;最下一层绕以副阶(下层外廊),与上面各层呼应,造成塔造型上的稳定感;顶部以&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6%E5%25B0%%25A1%25B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攒尖顶&i class=&icon-external&&&/i&&/a&和铁刹结束,其高度与整个塔的比例也很恰当;塔的总高(地面至刹顶)恰好等于中间层(第三层)外围柱头内接圆的周长,这是释迦塔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比例数字。塔内明层有塑像和壁画,精彩生动。1974年,应县木塔维修时,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有两枚&a href=&///?target=https%3A//zh.wikipedia.org/wiki/%25E4%25BD%259B%25E7%E8%E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佛牙舍利&i class=&icon-external&&&/i&&/a&,同时还发现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珠、琥珀等佛教“七珍”和沉香木,后经国家文物鉴定部门专家初步鉴定,其中三级以上文物129件。&/li&&/ol&&ul&&li&&b&北宋&/b&&br&&/li&&/ul&&ol&&li&&b&&u&陵川南吉祥寺中殿。&/u&&/b&在山西陵川县礼义镇平川村中,坐落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吉祥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其中殿为宋代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早使用45°斜拱的古建实例。南吉祥寺,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中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唐贞观年间奉敕建造,宋天圣年间迁此重建,金、元、明、清屡有修葺。寺宇规模完整,前后两进院落,有&a href=&///?target=http%3A///view/117212.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山门&i class=&icon-external&&&/i&&/a&(即天王殿)、中殿、后殿、左右配殿及两厢廊庑。中殿历史最古,宋建,后殿金建元修,山着眼点是经&a href=&///?target=http%3A///view/72677.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明代&i class=&icon-external&&&/i&&/a&重修,还保存着元代手法,余皆明、清遗构。中殿三间见方,单檐九脊顶,檐下斗拱硕大,殿内梁架规整,形制古朴,结构严谨。&/li&&li&&b&&u&太原晋祠圣母殿。&/u&&/b&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据《史记·晋世家》的纪载,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封同母弟叔虞于唐,称唐叔虞。叔虞的儿子燮,因境内有晋水,改国号为晋。后人为了奉祀叔虞,在晋水源头建立了祠宇,称唐叔虞祠,也叫做晋祠。晋祠的创建年代,现在还难以考定。最早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公元466年或472年?——527年)的《水经注》,书中写道:“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坐时的风景文物已大有可观,祠、堂、飞梁都已俱备了。由此可见,晋祠的历史,即使是从北魏算起,距今也有一千好几百年了。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北齐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则退处次要位置。晋祠内建筑布局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结构壮丽而整肃,为全祠之核心,北部建筑以崇楼高阁取胜,南部建筑楼阁林立,小桥流水,亭榭环绕,一片江南园林风光。祠内建筑由东向西有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和圣母殿,其北为唐叔虞祠、昊天祠和文昌宫,其南面是水母楼、难老泉亭和舍利生生塔,整个建筑群布局紧凑、严密,既像庙观院落,又好似皇室的宫苑。&/li&&li&&b&&u&晋城二仙庙正殿。&/u&&/b&晋城二仙庙位于中国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原晋城市郊区)金村镇小南村,又称小南村二仙庙,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仙庙始建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元明清均有修葺。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3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山门、过厅、献殿、正殿等建筑。其中正殿为宋代遗物,余为明清所建。正殿面阔进深均为三间,面积126.9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内有宋代二仙泥像。&/li&&li&&b&&u&高平崇明寺中佛殿
&/u&&/b&&/li&&li&&b&&u&长治崇教寺大佛殿
&/u&&/b&&/li&&li&&b&&u&长治正觉寺后殿
&/u&&/b&&/li&&li&&b&&u&长子法兴寺圆觉殿
&/u&&/b&&/li&&li&&b&&u&长子崇庆寺千佛殿&/u&&/b&&/li&&li&&b&&u&布村玉皇庙&/u&&/b&&/li&&li&&b&&u&小张碧云寺大殿&/u&&/b&&/li&&li&&b&万荣稷王庙大殿。&/b&国保公布年代为金,2011年北京大学修缮测绘时发现北宋题记,结合形制判断为北宋中前期建筑。&/li&&li&&b&&u&平遥慈相寺正殿&/u&&/b&&/li&&li&&b&&u&泽州府城玉皇庙玉皇殿&/u&&/b&&/li&&li&&b&&u&泽州青莲寺释迦殿、观音阁、地藏阁&/u&&/b&&/li&&li&&b&&u&泽州岱庙天齐殿&/u&&/b&&/li&&li&&b&&u&泽州北义城玉皇庙玉皇殿&/u&&/b&&/li&&li&&b&&u&泽州周村东岳庙正殿、拜亭&/u&&/b&&/li&&li&&b&&u&泽州高都景德&/u&&/b&&/li&&li&&b&&u&河底成汤庙&/u&&/b&&/li&&li&&b&&u&陵川北吉祥寺前殿、中殿&/u&&/b&&/li&&li&&b&&u&陵川小会岭二仙庙正殿&/u&&/b&&/li&&li&&b&&u&平顺县龙门寺大雄宝殿&/u&&/b&&/li&&li&&b&&u&平顺九天圣母庙圣母殿&/u&&/b&&/li&&li&&b&&u&平顺佛头寺&/u&&/b&&/li&&li&&b&&u&阳泉关王庙正殿&/u&&/b&&/li&&li&&b&&u&武乡大云寺大雄宝殿&/u&&/b&&/li&&/ol&&b&&ul&&li&&b&金&/b&&br&&/li&&/ul&&/b&&ol&&li&&b&&u&宋村永兴寺&/u&&/b&&/li&&li&&b&&u&五台佛光寺文殊殿&/u&&/b&&/li&&li&&b&&u&五台延庆寺大佛殿&/u&&/b&&/li&&li&&b&&u&太原晋祠献殿&/u&&/b&&/li&&li&&b&&u&大同善化寺普贤阁&/u&&/b&&/li&&li&&b&&u&朔州崇福寺弥陀殿、观音殿&/u&&/b&&/li&&li&&b&&u&沁县大云院正殿&/u&&/b&&/li&&li&&b&&u&沁县普照寺大殿&/u&&/b&&/li&&li&&b&&u&汾阳太符观大殿&/u&&/b&&/li&&li&&b&&u&平顺龙门寺山门&/u&&/b&&/li&&li&&b&&u&平顺淳化寺正殿&/u&&/b&&/li&&li&&b&&u&平顺回龙寺大殿&/u&&/b&。碳十四测试和树轮年代校正,其建筑年代应为北宋晚期至金初。&/li&&li&&b&&u&浑源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u&&/b&&/li&&li&&b&&u&繁峙岩山寺文殊殿&/u&&/b&&/li&&li&&b&&u&繁峙三圣寺大雄宝殿&/u&&/b&&/li&&li&&b&&u&繁峙正觉寺大雄宝殿&/u&&/b&&/li&&li&&b&&u&定襄洪福寺大雄宝殿&/u&&/b&&/li&&li&&b&&u&泽州川底佛堂正殿&/u&&/b&&/li&&li&&b&&u&泽州府城玉皇庙成汤殿&/u&&/b&&/li&&li&&b&&u&尹西东岳庙&/u&&/b&&/li&&li&&b&&u&泽州西顿济渎庙&/u&&/b&&/li&&li&&b&&u&坛岭头岱庙&/u&&/b&&/li&&li&&b&&u&高平开化寺观音阁&/u&&/b&&/li&&li&&b&&u&高平西李门二仙庙中殿&/u&&/b&&/li&&li&&b&&u&高平中坪二仙宫正殿&/u&&/b&&/li&&li&&b&&u&高平二郎庙戏台&/u&&/b&&/li&&li&&b&&u&高平嘉祥寺前殿&/u&&/b&&/li&&li&&b&&u&三王村三嵕庙&/u&&/b&&/li&&li&&b&&u&陵川龙岩寺过殿&/u&&/b&&/li&&li&&b&&u&陵川崔府君庙山门&/u&&/b&&/li&&li&&b&&u&陵川西溪二仙庙后殿及东西梳妆楼&/u&&/b&&/li&&li&&b&&u&陵川南神头二仙庙正殿&/u&&/b&&/li&&li&&b&&u&陵川寺润三教堂大殿&/u&&/b&&/li&&li&&b&&u&陵川玉泉东岳庙正殿&/u&&/b&&/li&&li&&b&&u&陵川石掌玉皇庙正殿&/u&&/b&&/li&&li&&b&&u&陵川白玉宫过殿&/u&&/b&&/li&&li&&b&&u&陵川北马玉皇庙正殿&/u&&/b&&/li&&li&&b&&u&平遥文庙大成殿&/u&&/b&&/li&&li&&b&&u&壶关三嵕庙正殿&/u&&/b&&/li&&li&&b&&u&武乡洪济院正殿&/u&&/b&&/li&&li&&b&&u&武乡会仙观三清殿&/u&&/b&&/li&&li&&b&&u&盂县大王庙寝宫&/u&&/b&&/li&&li&&b&&u&柳林香严寺大雄宝殿&/u&&/b&&/li&&li&&b&&u&绛县太阴寺南大殿&/u&&/b&&/li&&li&&b&&u&石楼兴东垣东岳庙大殿&/u&&/b&&/li&&li&&b&&u&曲沃大悲院献殿&/u&&/b&&/li&&li&&b&&u&文水则天庙圣母殿&/u&&/b&&/li&&li&&b&&u&阳城下交汤帝庙拜殿&/u&&/b&&/li&&li&&b&&u&阳城开福寺献殿&/u&&/b&&/li&&li&&b&&u&清徐狐突庙献殿、正殿&/u&&/b&&/li&&li&&b&&u&清徐清源文庙大成殿&/u&&/b&&/li&&li&&b&&u&新绛白台寺释迦殿&/u&&/b&&/li&&li&&b&&u&襄垣灵泽王庙灵泽王殿&/u&&/b&&/li&&li&&b&&u&襄垣昭泽王庙昭泽王殿&/u&&/b&&/li&&li&&b&&u&潞城东邑龙王庙正殿&/u&&/b&&/li&&li&&b&&u&李庄文庙&/u&&/b&&/li&&li&&b&&u&榆社福祥寺正殿&/u&&/b&&/li&&li&&b&&u&太谷真圣寺正殿&/u&&/b&&/li&&li&&b&&u&长子天王寺中殿、后殿&/u&&/b&&/li&&li&&b&&u&义合三教堂&/u&&/b&&/li&&li&&b&&u&下霍护国灵贶王庙&/u&&/b&&/li&&li&&b&&u&韩坊尧王庙大殿&/u&&/b&&/li&&li&&b&&u&长子崔府君庙大殿&/u&&/b&&/li&&li&&b&&u&阳曲不二寺大雄宝殿&/u&&/b&&/li&&li&&b&&u&应县净土寺大雄宝殿&/u&&/b&&/li&&/ol&
地下看陕西,地上看山西。 希望山西的优秀建筑能得到应有的保护,不要再有不合理的拆除。每次看到古建筑、文物被毁,都心痛不已。为了眼前既得利益而去毁掉存留了千百年的文化之根,是比任何天灾更可怕的人祸。 注:以下大部分内容非原创,主要整理、摘录自…
&p&谢邀&/p&&p&楼上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b338ba2e22acd0ff59b3ca909d65364&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铭蔚& data-hash=&db338ba2e22acd0ff59b3ca909d65364& data-hovercard=&p$b$db338ba2e22acd0ff59b3ca909d65364&&@铭蔚&/a& 的两本我都被导师塞过,都是很好的书。现在趴在我的书架上。&/p&&p&作为研究中国民居的从业人员,这个问题义不容辞责无旁贷。&/p&&p&很遗憾,没有特别清晰全面深入浅出的中国民居入门著作可以推荐。&/p&&br&&p&中国民居因为地域差异大,情况复杂,早期又不受重视,49年以后主流谈论的多是官式建筑,地区主义也未兴起,所以一直不甚得宠。甚至当年陈志华老爷子也不喜欢乡土民居,后来到老年自我革命,带领乡土组做了大量民居测绘和保护的工作,令人敬佩。&/p&&p&其实直到今天,也就是旅游行业,摄影、文化这些行业更感兴趣,多数情况下建筑设计更关注城市建设,民居研究没名没利,参与的人一直不多。&/p&&p&但学界有识之士当然自古有之,早年抗战时期 梁思成先生随营造学社西迁,跟同济大学一起暂住四川李庄,就还顺手测绘了李庄民居,还有云南一颗印,山西窑洞,浙江山居,丽江民居,北平四合院一起,都在李庄写进了那本《中国建筑史》。&/p&&p&&img src=&/3da4ab3119ee33acce73c4e1091a90ad_b.jpg& data-rawheight=&2592& data-rawwidth=&38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872& data-original=&/3da4ab3119ee33acce73c4e1091a90ad_r.jpg&&营造学社在李庄的旧址,其实就是租的农民的房子。。。&br&&/p&&p& 抗战胜利之后再到49年之后,虽然一阵社会动荡,但1961年起即有建设部院建筑理论及历史研究室的老先生们开始调查浙江民居以及福建民居,其中&b&《浙江民居》&/b&一书63年就已拖稿,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1984年才得以出版,目前市面上有售的是&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182413/&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浙江民居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2007年第二版&/p&&p&这本书是我的民居启蒙书,当年参与的作者都是大神级人物,战力雄厚,白描精彩,深入浅出,十分推荐。&/p&&p&由于民居研究无利可图,实际上是各大学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特别是东南大学测绘的徽州古建筑丛书(有《渔梁》《棠樾》等五本)令人印象深刻。但直到现在,大量的古村古镇遗存都没有见到公开出版的测绘图,令人遗憾。&/p&&p&我的导师也写过一些民居专著,90年代出版的《中国传统民居图说》系列有徽州、越都也就是浙江、五邑也就是开平等、桂北 四本,代表了我们研究 的几个地域,是当时不多的专业民居书,还是深入浅出、图片丰富,见解精到,但现在早已买不到了。 &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73925/&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传统民居图说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p&&p&后来也过一本针对外国人的《中国民居》有一大堆语言版本,选取了九个典型的民居类型,每个一篇文章。对中国人来说比较浅显,不深究的话,可以一读。&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204749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民居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因为出版社比较抠,我自己也只有英文版和德文版,没有中文版的。。&/p&&p&陈志华老爷子后来带着清华乡土组的楼老师,李老师、罗老师以及学生们,长期测绘,出版了诸葛村、关麓村、婺源等很多村子的书,都是很扎实的学术资料。&/p&&p&这几年学院得到雪花啤酒的赞助,乡土组又出了《民居五书》,分别是北方、赣粤、西南、浙江、福建,也很专业。&/p&&p&至于民居书籍的国家队,那就是建筑工业出版社的《中国民居建筑丛书》系列,林林总总好多本,基本把各地民居都覆盖了,虽然作者不是都认识,但基本都是当地民居研究的强者,绝对是硬邦邦的内容,总体规模上应当是最好的一套书了。其中安徽民居作者还是我的老师。如果说缺点,主要是按行政区划分册,而不是按民居本身的文化圈分册,会有些不合适的地方,但瑕不掩瑜。&/p&&br&&p&但以上这些,都是&b&比较专业的学术著作,虽然民居本身不艰深,但读起来也要花点力气。&/b&&/p&&br&&p&如果只是想看着玩,那有些画册、摄影集类的书也可看,比如王其钧的《中国民居》&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20044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民居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就是一本很漂亮的民居白描,只是理论没有什么深度罢了。还有那些江苏美术出版的老房子系列摄影集, &a href=&///?target=http%3A///subject/102118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老房子 皖南徽派民居 (豆瓣)&i class=&icon-external&&&/i&&/a& 也还是可看的,就是贵。&/p&&p&至于外国的,我这里有一套复印的verna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world,edited by paul oliver,国图复印来的,厚厚的好多本,又称乡土建筑百科全书,至今未见中文版。&/p&&p&说起来发达国家的学者对世界各地的乡土民居调查研究远胜于我们,前面说的原广司就是几十年调查世界各地乡土民居,积累资料,还曾经要来中国看民居,结果遇上1989。。。所以他那本聚落的教示的附录里,那段中国内容没有他自己的名字。&/p&&br&&p&多年以来,民居研究都是无名无利,备受轻视,地方上肆意拆毁,加上土地产权、文化遗产、商业开发的纠缠,直到近年旅游业大发展,乡土民居突然吃香,最早是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97年申遗成功,两者都是以地方民居为主,但以城市为主。2000年宏村西递申遗成功,算是村落民居也终于登堂入室。之后澳门城区,开平碉楼和福建土楼纷纷入选。但比起中国大量的民居遗存,是在是九牛一毛。&img src=&/07b780e7e739ef6cf5e2b21de2fb01b5_b.jpg& data-rawheight=&1920& data-rawwidth=&25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60& data-original=&/07b780e7e739ef6cf5e2b21de2fb01b5_r.jpg&&&/p&&p&在逐步认识到民居价值的这几十年,太多民居被拆毁,令人惋惜。特别是北京大量的四合院胡同被一帮断子绝孙的家伙强拆,使北京永远的毁掉了。而有些地方如凤凰、丽江又反过来过度旅游开发,灯红酒绿,堕落异化,也产生了很多新问题。但能保住不拆,已经是万幸。&/p&&p&跑题了--------------------------------&/p&&p&总之呢,民居建筑这个类型非常博杂,但也非常有趣,属于千奇百怪社会居住文化的主要载体,从单体到聚落,从南方到北方,我认为是最有意思的建筑类型,而不是那些宏伟巨大的宫殿或是装样子的博物馆大剧院这些。&/p&&p&要看书的话,专业的就是看前面那些书,要求不高的就看看画册,或者浏览有关网站,&/p&&p&但因为民居的地方性,其实没有谁是全部民居的权威,更没有垄断集中的研究资源,而是彻底分布于各地民间,前往现场也相当麻烦,很多还在交通不便的山里。各地学者和机构以及文化艺术人士和爱好者分别牵涉其中,因而即便是专业研究者,也只能覆盖某地区的部分民居。而大规模的完整的民居测绘和整理,还没开始呢。。。&/p&&p&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选择一些经典的民居地区,自驾或者背包去玩,特别的开心。&/p&&p&包括 苏南、江南古镇,浙江的古村,皖南赣北村落,福建土楼,桂北山寨,开平碉楼,山西大院这些典型的聚落都有专门的资料、网扎和书,挑自己喜欢的去看去玩吧。民居这种类型,终究是要用腿去走,用手去摸,用嘴去吃的。&/p&&br&&p&什么都要审核,你们能把敏感词列出来吗好不好?&/p&
的两本我都被导师塞过,都是很好的书。现在趴在我的书架上。作为研究中国民居的从业人员,这个问题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很遗憾,没有特别清晰全面深入浅出的中国民居入门著作可以推荐。 中国民居因为地域差异大,情况复杂,早期又不受重视,49…
感谢邀请,下方多图。关于颐和园风水堪舆的学问,步入园中的确是到处都是。好的园林讲究风生水起,建筑以及山水,亭台,楼阁等等虽然不动,而整体建筑气势一定要活,而杨超的那两幅道家周天内经图的颐和园图纸,也的确说明了这一点,好比中医里的一气周流。以下我再补充两个有关颐和园风水的学问。&/p&&p&
其一:寿海福山。&/p&&p&
我们先来看一张颐和园的卫星图,这个图纸颐和园多入口也有,有机会去游览,大家可以领略一番古人的智慧。&img src=&/8e647a21cafca65245f5aaa9c830c0af_b.jp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5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2& data-original=&/8e647a21cafca65245f5aaa9c830c0af_r.jpg&&&/p&&p&
我们从图上看起,昆明湖确实酷似一只寿桃,只见寿桃的“歪嘴”,偏向东南方向的长河闸口。寿桃的梗蒂,是颐和园西北角西宫门外的引水河道。最为称奇的是,斜贯湖面的狭长的西堤,构成了桃体上的沟痕。而万寿山下濒临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则恰似一只蝙蝠,振翅欲飞。 &/p&&p&
昆明湖北岸的轮廓线,明显地呈一个弓形,弓形探入湖面的部分,形成蝙蝠的头部。弧顶正中凸出的排云门游船码头,像是蝙蝠的嘴。向左右伸展的长廊,恰似蝙蝠张开的双翼。东段长廊探入水面的对鸥肪和西段长廊探入水面的渔藻轩,适成蝙蝠的两只前爪,而万寿山及山后的后湖,则共同构成了蝙蝠的身躯。 &/p&&p&
湖中十七孔桥也很像一只长长的龟颈,连同后面的小岛,组成了一幅长颈寿龟图。&/p&&p&
这张照片最好倒着看,因为当时在设计这个图形时,是考虑慈禧皇太后登临万寿山峰顶的佛香阁,方能一览寿桃之轮廓。由于视线被其他建筑物遮挡,她站在万寿山上时,蝙蝠的设计也只能看到脑袋和两只爪子,而不能看到蝙蝠的整个形状。当然,由于年代已久,历经战乱,改修,已经不太像了。&/p&&p&
那么“福山寿海长颈龟”究竟是种巧合还是有意建造? &/p&&p&
我们先来看颐和园的建造背景。&/p&&p& 
万寿山,原名“瓮山”。昆明湖,原名“瓮山泊”,又名“西湖”。早在辽金元三代,这处有山有水的佳境,就已成为皇家园林。明代,曾在此处营建“好山园”。 &br&&br&
乾隆十五年三月十三日(日),乾隆为迎接其生母崇庆皇太后于次年到来的60岁大寿,决定在好山园旧址挖湖堆山、大兴土木,营建清漪园。将瓮山更名为“万寿山”,在山前建造了为母祈福祝寿的“大报恩延寿寺”。又将瓮山泊更名为“昆明湖”,取汉武帝在长安开挖“昆明池”,以操练水军、策划攻略滇池之滨的昆明之典。 &br&&br&
但不幸的是,清漪园等“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清漪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在日,遭英法联军纵火焚毁。到了光绪十二年六月初十日(日),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宣布,将于次年正月“撤帘”,由年将16岁的光绪皇帝亲政。慈禧乘机提出,要重建清漪园,以作为自己“离退休养”的场所。 &br&&br&
两年后,光绪皇帝将重建中的清漪园命名为“颐和园”。他说,“朕自冲龄入承大统,仰蒙慈禧皇太后垂帘听政十有余年,万几余暇,不克稍资颐养……”其清漪园旧名,改为颐和园。“颐和”一词,即是供慈禧“颐养天和”之意。&/p&&p&
看过小说《盗墓笔记》的都知道,清代皇家园林、陵寝的设计、建造都是由“样式雷”家族完成的,历史上也的确如此,颐和园工程浩大,关乎慈禧太后起居,建造任务自然也落到雷家,样式雷家族之技艺传至清代光绪年间,已到第七代雷廷昌,时光绪皇帝下旨: 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巧用心思,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务。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将这个人工湖挖成一个寿桃的形状,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但从万寿山望下去,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个大寿桃。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十七孔桥就是龟颈,寓意长寿。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寓意多福。 &br& 
雷氏家族至今流传着颐和园营造的故事。据传:在清代雷廷昌负责重修颐和园时。皇上要求在园子里体现“福、禄、寿”三个字,要设计出让皇上满意的效果图可不是那么简单,他正在为设计形状发愁时,一位老者突然造访。 好客的雷家邀请老者住了一宿,当老者次日离开时,从兜里拿出一个寿桃,放在了桌子上。这时候,突然有只蝙蝠恰好落在寿桃旁边,在桌子周围上下飞翔,这样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引起了雷廷昌的思考。雷廷昌一拍脑门,回屋铺开图纸,写下“桃山水泊,仙蝠捧寿”八个字,就把昆明湖设计成了一个寿桃形状,万寿山设计成了一只蝙蝠。 &br&&br&
不过,雷氏家族的传说,真假难辨。目前,样式雷家族的底图和烫样,90%以上都收藏在国家图书博物馆,我等平民百姓,难以一览真容,至于这些设计到底有没有档案和底图记载,那只有等待国家级的研究披露了。 &br&&br&
其实,巧妙的营造山水系、设置亭台楼阁,使之蕴涵某种吉祥寓意,是古代园林建设中常用的手法。例如恭王府花园“萃锦园”中,就建有平面呈蝙蝠状的殿堂,称为“福殿”。园中还有一座蝙蝠形的水池,称之为“福河”。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中,长春园西洋楼“方外观”废墟的前方,尚完整保留着两座用石块砌筑的平面呈桃状的水池。虽然能够证明颐和园“福山寿海”的直接证据暂时还没找到,但这正是古人在建筑设计中的魅力所在。&br&
其二:佛香阁化佛奇事。&/p&&p&
想当年乾隆爷修清漪园的时候,这佛香阁本是仿照杭州六和塔,按照九级浮屠设计的,也就是九层。没成想这塔修到八层时居然倒了。与此同时,北海的琉璃塔工地,也发生火灾。乾乾隆认为这是上天示警,于是改变设计,变成了三层。可以说佛香阁打建造初,就是多灾多难。&/p&&p& 
现在颐和园佛香阁里面的这个佛像,并不是乾隆年间的,也不是光绪年间的。故事特别离奇。佛香阁从建国1966年到1989年,一直没有开放,里面的佛像一直是空的,这是因为文革期间,大佛已经被毁。到了1989年的时候,因为当时是建国四十周年大庆,希望把佛香阁开放展现给人民群众,当时佛香阁里面如果没有佛像的话,觉得很别扭,但是时间比较紧,重新铸一个佛像也不太可能。其次呢,重新铸的佛像到底是恢复慈禧时期泥的呢,还是恢复乾隆时期铜的,也是个争议。而且就算是恢复铜的,重新铸也来不及。当时就有人提议,说能不能找一尊佛像,搁到佛香阁里面,这样的话,一减少成本,其次时间也来得及,同样又恢复了佛香阁作为佛教建筑的一个功能。这时刚好在北京鼓楼西边弥陀寺内夹壁中,发现了明朝万历二年(1574年)的铸铜千手观音立像,而且佛像的体积、体量及规格,和历史上佛香阁里面的很相像,当时据说是用直升飞机连夜给运出来的,这个佛像运到了颐和园之后,并不完整,残缺了一块,在佛像的脑袋顶上少一个盖子(化佛),看上去感觉很是别扭。&/p&&p&
正当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人提出,在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颐和园昆明湖中游泳的时候,捞起过半个佛头,也是铜的。当时交到青龙桥革委会,经鉴定不是颐和园的东西,但由于是在昆明湖发现的,所以暂时就放在了颐和园的仓库中,这一放就十几年。大家觉得可以试试,这一试不要紧,不当不正,正好放在佛像上,严丝合缝,看样子这两个东西原本就是一体的。一个是从城中庙里找来的佛像,一个是昆明湖中捞起的佛头,为什么会合到了一起呢?这个谜到今天也没能解开。2005年佛香阁,排云殿大修,化佛丢失,迄今未能破案,现在的化佛,是再一次后配的了。&/p&&p&
至于明代千手观音为何身藏夹壁且没有头顶化佛,昆明湖内化佛是否为原千手观音的化佛,这些目前都不得而知。&/p&&p&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焚圆明园,颐和园也未能幸免于难。从当年的老照片中我们看到,园中许多主体建筑遭到破坏,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万寿山东部的建筑基本都毁了,可西部以宝云阁为首的很多建筑却丝毫无损,甚至有些木制建筑也是保存完好。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冥冥中真有天神眷顾?&/p&&br&
佛香阁牌匾,顶上很吉利的住了喜鹊。&img src=&/095eb51c29a9f45d2c956_b.jpg&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5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095eb51c29a9f45d2c956_r.jpg&&&img src=&/a850a9d1ef004d048b944cabb65636bc_b.jpg& data-rawwidth=&461&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1& data-original=&/a850a9d1ef004d048b944cabb65636bc_r.jpg&&&img src=&/b91da600b13c03b48d7ff0_b.jpg& data-rawwidth=&378& data-rawheight=&5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8&&&img src=&/ccdca5b7527dfd99d7f8c88_b.jpg& data-rawwidth=&443& data-rawheight=&5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3& data-original=&/ccdca5b7527dfd99d7f8c88_r.jpg&&&img src=&/a776d806d146c8db574b_b.jpg& data-rawwidth=&404& data-rawheight=&5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4&&&img src=&/dee8e45e2edfce_b.jpg&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dee8e45e2edfce_r.jpg&&&img src=&/80e4b7ce06f19d5c22029f_b.jpg& data-rawwidth=&467& data-rawheight=&4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7& data-original=&/80e4b7ce06f19d5c22029f_r.jpg&&&br&以上图片依次为:&br&1佛香阁牌匾,上面搭了喜鹊窝&br&2光绪年间的接引佛&br&&p&3明国时期的接引佛&/p&&p&4文革初期的接引佛&/p&5十年动乱被毁的接引佛&br&6现在&br&7现在&br&&p&喜欢请点赞,请关注,感谢阅读。&/p&
感谢邀请,下方多图。关于颐和园风水堪舆的学问,步入园中的确是到处都是。好的园林讲究风生水起,建筑以及山水,亭台,楼阁等等虽然不动,而整体建筑气势一定要活,而杨超的那两幅道家周天内经图的颐和园图纸,也的确说明了这一点,好比中医里的一气周流。…
上世纪五十年代赵州桥大修,重砌桥体时在主要部位确实采用了水泥灌浆,并且在桥身隐蔽部位浇筑进了钢筋混凝土构件、更换了大量石料。考虑到修缮的时代,这种方式是否妥当、以及对赵州桥文物价值的影响,恐怕无法简单说清。&br&&br&《中国赵州桥志》中的《赵县安济桥修缮计划》节选:&br&&img src=&/v2-5efbbb18e14c481bf3da0bf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5efbbb18e14c481bf3da0bf_r.png&&&img src=&/v2-90fc1a7d32b26ac8d6fcc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90fc1a7d32b26ac8d6fcc_r.png&&&img src=&/v2-52dcea6375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52dcea6375_r.png&&&img src=&/v2-cadc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cadc_r.png&&&img src=&/v2-2d38b4fcbc9b6f5520a9b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2d38b4fcbc9b6f5520a9b_r.png&&&img src=&/v2-cfa6ed764fd79ca70566bb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cfa6ed764fd79ca70566bb_r.png&&&img src=&/v2-6dd89cf0cfee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6dd89cf0cfee_r.png&&《河北公路史》中的赵州桥修缮施工过程:&br&&img src=&/v2-bbaa8c338c1d70b58be3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bbaa8c338c1d70b58be3_r.png&&&img src=&/v2-a9cacfdeeaba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a9cacfdeeaba_r.png&&&img src=&/v2-9dd2ba08da1d56dad91d042fdbc8b90f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9dd2ba08da1d56dad91d042fdbc8b90f_r.png&&&img src=&/v2-2d3e256aac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2d3e256aac_r.png&&&img src=&/v2-3adee4851bb8afb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1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3adee4851bb8afb_r.png&&
上世纪五十年代赵州桥大修,重砌桥体时在主要部位确实采用了水泥灌浆,并且在桥身隐蔽部位浇筑进了钢筋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古代建筑史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