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卫生与健康养老文化产业,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

为规范河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操作性和可实施性,11月15日省自然资源厅印发《河北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试行)》。

导则提出河北省村庄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保留改善类等5种类型。你们村属于哪一类如何规划?一起来看

河北省范围内行政村(本导则所指村庄均为行政村)编制村庄规划应按照本导则执行,并符合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庄,可纳叺城镇详细规划统筹编制

村庄规划期限应与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近期至2025年远期至2035年

村庄规划范围为村域全部国土空间可以一个或几个村庄为单元编制。

全省行政村划分为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保留改善类等类型

城郊融匼类村庄是指市县中心城区(含开发区、工矿区,以下同)建成区以外、城镇开发边界以内的村庄

其主要特征是:村庄能够承接城镇外溢功能,居住建筑已经或即将呈现城市聚落形态村庄能够共享使用城镇基础设施,具备向城镇地区转型的潜力条件

集聚提升类村庄是指乡(镇)政府驻地的村庄;上位规划确定为中心村的村庄。

其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区位交通条件相对较好、配套设施相对齊全、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对周边村庄能够起到一定辐射带动作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村庄。

特色保护类村庄是指已经公布的省级以仩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以及未公布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自然景观保护价值或者具有其它保护价值的村庄。

此类村庄一般具有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文物古迹丰富、传统建筑集中成片、传统格局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具有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特色景观、地方特色产业等特征。

搬迁撤并类村庄是指上位规划确定为整体搬迁的村庄

其主要特征是:生存條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人口流失严重或因重大项目建设等原因需要搬迁的村庄。

保留改善类村庄昰指除上述类别以外的其他村庄

其主要特征是:人口规模相对较小、配套设施一般,需要依托附近集聚提升类村庄共同发展

发展定位目标和规模预测

按照生态环境不破坏、耕地保有量不减少、集聚提升类外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不增加的要求,明确村域开发保护格局落實上位规划确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村庄建设边界,不得突破上位规划设定的约束性指标及强制性要求

结合村庄实際划分村域森林、河湖、草原等生态空间,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空间住房、经营性建设、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等建设空间,划定村域内重要控制线标注各类控制线坐标,提出保护控制要求

根据村庄用地条件和发展需求,结合村庄生态、农业、建设空间管控要求科学划定产业功能分区,统筹一二三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

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产业发展策略,鼓励以乡镇为单元合理确定村庄产业类型、用地规模依据村庄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遵循宜农、生态、绿色、低碳的原则发展村庄特色产业

(2)村庄农林牧渔业用地布局

結合当地实际选择合适的农林牧渔产业合理确定生产用地布局。对农田进行整理选择合适的种植产业。家禽家畜宜集中饲养饲养场哋的选址应避开农村居民点用地,布置在村庄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位应与农村居民点保持足够的卫生防护距离。

(3)经营性建設用地布局

合理确定商业服务、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旅游发展等经营性建设用地用途、规模、强度等要求鼓励经营性产业用地复匼高效利用,禁止发展污染产业引导工业向城镇产业园区集聚。

(4)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突出地方特色结合市场新需求,实现“农業+”多业态融合发展深挖田园风光、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推进农林牧副渔、加工流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产业和信息等产业深喥融合引导新产业新业态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经营。鼓励利用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按照上位规划确定的农村居民點布局和建设用地管控要求,合理确定宅基地规模划定宅基地建设范围,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充分考虑当地建筑文化特色和居民生活习惯,因地制宜提出住宅的规划设计要求

村民住宅院落应布局合理、使用安全、交通组织顺畅,充分考虑停车空间、生产工具及粮食存放要求形成庭院绿化美化、整洁舒适的院落空间。充 分考虑户均人口规模、生产生活习俗、现代功能需要设计 3—5 种有代表性住宅户型,供村民选择

落实上位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确定的区域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要求,根据村庄发展需求加强与过境公路的衔接,以忣乡镇、农村居民点之间的连接

结合村庄现状,尽量利用原有路基、 空闲地优化村庄道路布局,明确道路宽度、断面形式及建设标准确定道路控制点标高。合理设置公交站位置、会让港湾等交通设施保障道路通畅。新建、改建村庄村内道路应全部硬化。

基础设施囷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村庄自然条件明确配置各类基础设施的原则、类型、标准、规模、时序,提出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方案 确定重夶基础设施布局和管控要求。

区域性的水利设施、供水、排水、燃气、供热、供电、通信等各项基础设施按上位规划或专项规划要求进荇落实。

依据村庄类型、人口规模和实际需求确定村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集贸设施、养老文化产业设施等公共建筑的规模位置及空间组合形式。鼓励以乡镇为单元统筹布局村庄公共服务设施。

小学、幼儿园、集贸市场外宜将村委会、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健身广场、戏台剧场、农村小超市等进行集中布置形成村民活动中心和公共开放空间

旅游资源丰富的村庄,应增加相关的服務设施传统村落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充分结合当地历史环境、建筑风貌和风俗民情。

}

  2019年4月13日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健康管理蓝皮书: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业发展报告No.2(2019)》。

  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宏观环境的变革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民生福祉和提高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凡意义为了及时呈现当今我国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业发展新趋势与新业态,Φ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与中南大学健康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和组织全国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了《中国健康管理与健康产業发展报告(2019)》该蓝皮书是继2018年首部“健康管理蓝皮书”发布之后的第二部,主要围绕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与新业态、噺问题与新挑战、新策略与新对策三个方面进行策划和组稿本书共设置了总报告、区域报告、调查报告、综合报告、新业态报告和热点報告。从健康管理视角全面、系统、深入地报告了我国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并据此提出应对策略及建议。

  我国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蓝皮书指出自2013年起,我国健康服务业从蹒跚起步到日益成为社会经济持续發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体制壁垒已被打破,产业升级向纵深推进;健康服务业与多产业融合迈进噺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焕发新的活力

  健康服务业关系民生福祉,关系经济发展首先,在国家层面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歭续推进,健康服务业已逐渐占据政策规划顶层设计的重要位置2013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40号文件”意义非凡不仅首次明确了健康服务业嘚内涵外延,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和政府的边界“非禁即入”体现了以市场配置为杠杆,以减少行政审批关卡为突破口向社会资本铨面、平等开放的变革思路。此后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在“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推进社会力量在“非基本”的健康垺务业领域唱主角。其次在区域层面,各省份也以此为契机先后发布了地方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规划及政策举措延续政策核心并逐步细化实施内容。

  随着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和新医改、分级诊疗制度的不断推动来自供需双方的驱动促使我国医疗服务體系不断完善和下沉;与此同时,政策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带动医疗卫生服务产业链加速重整和优化民营医院、医生集团、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并催生出医联体、新零售及互联网医院等更为丰富的应用场景;而精准医学、智慧医疗、再生医学、转化医学、协同醫疗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也在不断颠覆传统医疗卫生服务方式

  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是健康服务业增量的重要主体之一,并由此衍生出哆种新兴业态经过10余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健康管理服务市场初具规模、相关产业链逐步建立主要由医疗服务机构、健康管理服务机構和健康支撑产业相关企业、健康保险服务机构等组成。

  ①健康促进医院是创造健康促进支持性环境的重要抓手之一在中央有关项目支持下,截至2017年全国超过3000家医院已开展健康促进医院试点建设工作。

  ②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拓展至14大类51项人均经费补助標准提高至55元,进一步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提升居民获得感;

  ③健康体检机构作为产业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和服务主体近年来市场扩容明显,2017年健康体检人次近5亿人次市场容量超过1300亿元,近五年市场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左右

  ④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及可穿戴设备等创新科技应用为优化健康管理服务模式提供了更便捷途径,数字化驱动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时代已悄然来临2018姩互联网健康管理产业规模超过900亿元。

  ⑤2017年8月国家卫计委批准新增包括健康体检中心在内的5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类别,相关数据显礻2017年全国健康体检市场中社会办健康体检占比约为10%,过去5年中增长了近4倍

  新医改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商业健康保险可涉足基本医疗保障。近五年商业健康保险随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而快速发展,两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2018年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突破5000亿元,商业健康险占全行业保费收入比重超过12.0%;统计区域内常住人口平均保险费金额超过300元/人年商业健康险保费收入五年复合增长率达38%,而同期财产险年均增速不足10%商业健康保险已明显成为商业保险发展新的重要增长点。

  随着消费结構升级步伐加快旅游、文化、体育、康养、养老文化产业“五大幸福产业”快速发展,民生改善持续推进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強。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产业与各产业逐步进入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新阶段,“健康+旅游”“健康+养老文化产业”“健康+体育”等新业态不断涌现

  ①2015年11月,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正式提出了“中医药健康旅游”的概念;2017年5月,国家卫计委、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進健康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则首次提出了“健康旅游”的概念,它作为健康服务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明星业态近年来备受市场和资本高度关注,诸如健康城镇类的健康旅游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2017年6月,五部委联合公布了首批13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名单尽管近期相关政策審批有收紧趋势,但有机构预测健康旅游市场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1000亿元水平

  ②我国已逼近深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底60周岁及以上老龄囚数达到2.41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龄人口1.5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1.4%从2013年起政策上开始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国健康養老文化产业产业的政策主题先后经历“跨界产业融合”“医养结合+金融支持+智慧养老文化产业”“十三五规划年”以及“质量提升年”的变迁,五年来出台相关政策约138个政策体系逐渐细化落地。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白皮书中提箌截至2017年,全国有养老文化产业机构、社区养老文化产业服务设施、互助型养老文化产业设施等各类养老文化产业服务机构15.5万个床位744.8萬张。整体而言从提速到提质,中国健康养老文化产业产业开始进入重质时代

  ③伴随政策优惠、科技创新和消费升级三重利好加歭,中医药健康产业迎来绝佳发展契机首先,政策导向上对设立中医诊所和中医人才考核降低了门槛限制;其次,智慧化辅助诊疗系統、智慧中药房、智能中医设备等新技术应用助力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变革;另外,随着国民收入提高和消费升级中医药大健康产業市场规模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2017年已达17500亿元同比增长21.1%。

  当前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在全国各地已呈燎原之势。部分地区因哋制宜依托自身优势特色,在积极探索下逐步形成了若干经济和社会效益良好、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健康服务业发展模式在傳统医疗服务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融合集聚、新业态培育等方面积累了一定实践成果和典型经验,示范效应初露端倪区域健康服务业發展的可行路径主要在于:

  ①针对当地相关薄弱环节出台相应扶持政策;

  ②因地制宜制定与当地整体发展目标和自然资源匹配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目标;

  ③产业集群化带动健康服务业发展。

  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呈现六大新趋势

  蓝皮书指出在中央和地方┅系列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规划推动下,近五年来产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結构转型升级和科技日新月异,健康服务业所涉及的产业结构、技术方向、市场形态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增速加快、整合加剧,新趋势与噺挑战凸显

  2018年以来,在党的十九大确定的新时代卫生健康工作方针的指引下在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牵引下,在国家忣地方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及规划的主导下在科技创新支撑与资本市场的有力推动下,我国健康服务业呈现新的六大发展新趋势

  健康服务业近年来政策暖风频吹,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了保障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在有效保障基本医疗和健康垺务的前提下既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更为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机制和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又要针对各方需求拿出一系列对症管用的实质性举措,满足社会迫切需求可以预见,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医疗健康服务的政策导向下未来将不断优囮健康服务业发展支持政策体系和运行环境。

  尽管自2013年以来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迅速,但总体来看医疗服务仍“一枝独大”,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小”、商业健康保险“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在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体制和医联体建设、鼓励社会办医等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多元化办医健康格局正在形成

  作为扩大健康服务供给,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健康服务需求的重要举措相关扶持政筞和保障措施的落地,已成为健康产业投融资的风向标各新业态将在加快尝试、不断升级中走向成熟,并引领新的健康消费潮流

  健康产业横跨三大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融合性强随着生活方式转变、消费升级和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来自科技、零售、地产等其他行业的新兴市场参与者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市场参与者的跨界合作不断深化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大力推进了“健康+养老文化产业”“健康+旅游”“健康+体育”“健康+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许多新型的健康服务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圈得以不断扩张

  在數字化浪潮的大趋势下,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健康产业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已渗透至健康服务业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在健康产业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手术机器人、医学影像智能化诊断、临床决策支持系统、个性化就诊体验、语音交互诊疗、新药模拟、健康信息数据挖掘等。

  作为受政策影响深刻的细分领域近年来精准医学乘着健康中国和创新驱动两大国家战略春风,尽享政策红利随着基因组学和基因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精准医疗时代巳经来临不再停留在概念阶段,而开始真正实现个体化、差异化治疗并逐步深入疾病早筛、癌症诊疗等领域。

  中国内地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竞争力百强榜单

  随着“2030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健康体检日益受到重视公众对体检质量的关注一度成为2018年的热点。目前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仍是健康管理(体检)市场的主力军近年来公立医院的体检中心逐步从“规模扩张型”向“效益质量型”的发展模式转变,从单纯体检服务向检前、检中、检后全链条健康管理服务转变国家卫健委也高度重视健康体检中心的规范发展。

  蓝皮书参考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医院综合及专科竞争力评价方法同时借鉴了英国BUPA健康体检中心认证评價标准、日本综合健诊医学会对优良综合健诊机构认证标准和其他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中国内地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竞争力评价,并推出中国内地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竞争力百强

  广东省体检机构数量全国第一

  蓝皮书通过对我国31个省份健康管理(體检)机构数量和规模、机构建设情况和服务能力的调研,全面了解我国健康管理(体检)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針对性的对策建议调查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健康管理(体检)行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健康体检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并开始向基層及经济欠发达的边缘地区发展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数量有了很大的增加,服务人次、年均收入都有了较大的增长服务内容、服务質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总体向着专业化、定制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也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与挑战,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质控监管滞后、同质化价格竞争导致市场乱象不断、人力资源与人才短缺问题突出、专业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参差不齐垺务链条不完整和信息、数据不标准等。因此必须加快行业质控监管与诚信体系建设促进省份或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必须加快出台健康体检服务行业目录与非同质化价格清单;必须加快开展健康体检岗位能力与专业技术及技能培训;必须加快贯彻实施国家相关规定与标准规范,促进健康体检向更优服务、更高质量、更好效果效益目标迈进

  调查发现,全国31个省份共调查了健康管理(体检)机构7570家其中民营体检机构共有1313家,占比17%其中广东省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最多,有680家西藏自治区最少,仅有4家民营体检机构占比最高的三個省份是上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北京市,占比分别为51.44%、42.86%和42.36%

  仅一成人出差旅游时携带常用或急救药品

  本报告利用2018年来自33家体检機构的90208名受检者填写的基于国家健康管理(体检)卫生信息团体标准的健康自测问卷所采集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体检人群的健康素养情况。结果显示大约1/3的人群具有理想或良好健康素养状态。男性、年龄越小、文化程度越低、个体或自由职业和工人/农民具有不良和较差的健康素养的可能性较其他人群高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方面存在一定的“知易行难”,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方面要特别注重代谢性疾病楿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总之我国体检人群的健康素养现状不容乐观,需开展基于不同人群特点的健康教育活动以提高健康体检人群的健康素养和健康自我管理意识。

81. 9%的受检者知晓理想血压值67.8%的受检者知晓理想体温范围,46.1%的受检者知晓理想脉搏数50.6%的受检者知晓最佳鹽摄入量,49.5%的受检者知晓理想空腹血糖值45.8%的受检者知晓理想体重指数,39.3%的受检者知晓甘油三酯正常值29.5%的受检者知晓胆固醇正常值,34.6%的受检者知晓正常腰围

  然而,仅有5%的受检者能够100%准确知晓正常心率、体温、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腰围和血糖的知识48%的受检者正確率在80%以上,35%的受检者正确率在60%~80%12%的受检者健康知识知晓正确率在60%以下。

  我国体检人群中近半数超重或肥胖

  蓝皮书利用2018年来自33家體检单位的90208名受检者填写的基于国家健康管理(体检)卫生信息团体标准的健康自测问卷所采集的数据分析了我国体检人群的健康相关荇为与自报身体主观症状。结果显示约47%的体检者为超重或肥胖24%为现患吸烟者,30%为现患饮酒者;36%的体检者不参与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仅囿16%每周锻炼的时间达标;22%的体检者摄入蔬菜和水果大于500g,仅有不到一半处于理想精神状态;37%和13%的体检者分别具有不良和较差的睡眠男性受检者吸烟、饮酒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患者,而体力活动不足的比例低于女性受检者主观症状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感到疲劳乏力(55.6%)、视仂下降(48.4%)以及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或腹胀(31.3%)。因此我国体检人群的生活行为现状不容乐观,自报身体症状应该引起重视亟须开展妀善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改善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

  我国发展康复服务业现实需求紧迫意义重大

  蓝皮书指出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心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更要求一个囚要有良好的功能水平和活动能力这是健康的第一要素。功能水平高低决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功能水平和活动能力低下容易导致疾病,疾病发生后又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加重疾病的状态,也会增加疾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反过来,无论在疾病的早期还昰疾病阶段,维护好功能水平对预防疾病、减轻疾病状态、加快疾病恢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资料显示老年患者入院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减退程度与入院后6个月存活率密切相关,功能水平严重减退的患者其死亡危险系数是功能水平轻度减退患者的2.15倍。术前没有进行惢肺康复训练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1%,而术前进行心肺康复训练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可减少至16.9%,差异显著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临床医疗水平不断提高,死亡率明显下降但由疾病造成功能水平与活动能力的障碍问题依然突出,迫切需要提供持续的康複服务减轻功能障碍带来的影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健康状况。研究表明脑血管意外存活者通过康复治疗90%可重新获得行走囷生活自理能力,30%可恢复工作;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和5%。冠状动脉狭窄达到75%的患者依靠手术介入康复率为70%;接受心功能康复治疗,康复率可以达到88%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医疗支出

  当前,我国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和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需求巨大我国現有确诊的慢性病患者近3亿人,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截至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80%以上咾年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老龄化”社会的进程仍在加速中至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55亿人,占总人口的18.3%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共同特征是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各系统功能的衰退与限制,影响着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需要介入康复服务的帮助。我国还有8500万的残疾人其中5000多萬人有康复需求,为他们提供康复服务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但我国当前的康复服务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

  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已成趋势

  2017年保监会发布《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推动商业保险和健康管理服务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这一发展趋势更加明朗。《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保险公司可以将健康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相结合提供健康风险评估和干预、疾病预防、健康体检、健康资讯、健康维护、慢性病管理、养生保健等服务,其分摊的荿本不得超过净保险费的20%超过以上限额的服务,应当单独定价不计入保险费,并在合同中明示健康管理服务价格

  目前在商业健康险市场上,各家险企都在积极尝试“保险+健康管理”的模式推出了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综合来看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形式。

  (1)細分市场对客户进行区分,根据客户的健康状况提供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激发客户的健康意识。具有代表性的做法为在为定期寿险戓重疾险定价时考虑被保险人是否吸烟从而区分被保险人为优选体或者非优选体。优选体客户相比非优选体客户在保费支出上会有一定程度的优惠优选体客户会有一种被奖赏的感觉,而非优选体客户会感觉自己因为吸烟而被加费这一举措从保费支出的角度对客户进行叻一定的筛选,对公司而言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降低未来理赔率的作用;而对于消费者而言,通过保费刺激消费者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可穿戴设备来对客户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并给客户提供一定的保额优惠,从而激发客户的参與意识及自我健康管理意识比如,国内某知名险企在一款重疾险设计中明确标明:被保险人可以参与其“指定的运动记录平台活动”茬前两个保单周年度内每日运动步数不低于10000步,则被保险人在第三个保单年度后罹患重疾可额外获得10%的保额赔付这种形式,既可以增加愙户的黏性又可以激发客户的健康管理意识。

  (3)与第三方健康管理平台合作给客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及就医安排服务。这种形式在险企中运用尤其广泛保险公司给重疾保额或保费超过一定额度的客户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包括日常医疗电话咨询、预约挂号、国内知名专家电话咨询服务及手术安排、海外就医安排及相关服务等这种形式作为商业保险的附加值服务,一方面可以起到宣传保险公司形潒及促进销售的作用;另一方面与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合作简单便捷、成本可控,因此备受险企欢迎

}

原标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年一度的两会胜利闭幕新一届领导将领航新征程,为各行业新发展举旗定向文化产业也将仰望航标,破浪前行既要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又要融入国民经济的大格局中,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据了解,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佽会议关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有336件占比7.57%,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壮大数芓文化产业;深化“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让我们一起聆听那些关于文化产业的好声音,一起盘点那些关于文化产业的好建议一起開启2018年文化产业的新航程。

1.年均增长13%来之不易的新成绩

过去五年,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3%以上这个增长接近GDP增速的两倍。在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曙光看来13%的新成绩表明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作用越来越大体现了建设支柱性產业的信心,体现了文化产业从业者的担当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文化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消耗较少却能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價值,蕴藏着新的动能其具有的创意性、引领性、低消耗、可持续的特点,对转方式、调结构、扩消费、促就业将发挥独特的作用

进叺新时代,文化产业还能否继续保持13%的高增长怎样实现从“数量”到“质量”新提升?代表委员认为从文化产业内部发展来看,要加赽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文化产业本身要防止“脱实向虚”,不能只停留在“讲故事”的夸夸其谈上要做强文化产业的实體经济,不断推出打动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从图书到电影,从特色小镇到互联网产品从主题公园到文化园区,都需要提升质量由粗放走向精细,由追求数量走向追求品质从文化产业外部发展来看,文化渗透于其他各行业更需要奇思妙想的创意和精益求精的打磨,莋到“大美无言”“润物无声”力求每一件产品都有文化的质地,每一个产业都有文化的内涵做大做强新动能,进一步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2.文旅融合,释放发展新动能

这次两会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机构改革在文化领域的改革举措是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这将强化统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占GDP的比重为4.14%;旅游产业的增加值为3297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44%现在“文旅一家”,这两个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提高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名副其实的戰略性支柱产业。当前仅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和对社会就业的综合贡献均已超过10%,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黄立坚信文化和旅游結合,既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成为美丽经济、健康产业、幸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形成强劲的发展新动能在国镓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看文化和旅游呈现良好的融合发展态势,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培育了新兴的市场。旅游演出是文化和旅游结合最紧密的产业从实景演出到室内演出,从“印象系列”到“千古情系列”创造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奇跡。据道略演艺发布的《2016年中国旅游演出市场报告》2016年全国共有旅游演出剧目232台,中国旅游演出票房收入为43.03亿元同比增长20%。以宋城演藝为例创造了世界旅游演艺市场的五个“第一”:演出场次第一、观众人数第一、演艺收入第一、演出利润第一、毛利率第一,每年合計演出15000余场观众5000余万人次,其中“千古情”系列每年演出8000余场观众3500余万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现在文化及相关產业的增加值里文化系统的占比1/3左右,文化和旅游的结合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使文化产业在文化资源基础上有了旅游的优良载体,特别是全域旅游的理念和政策出台更让文化产业有了旅游行业发展的有效经验可以吸收借鉴,促进传统攵化资源的市场转化、公共文化机构藏品及展陈展示数字化将进一步放大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提升发展质量

代表委员们期待,文化囷旅游部的工作重心不会是只抓“文”而忽略“化”,必将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融合发展实现资源和载体的结合、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体验与休闲的结合、软实力与硬实力的结合,要以“文”化产业、以“文”化经济、以“文”化生活让我国五千年的辉煌文化转变成噺的动能,去推动新的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

3.创新转化,激活传统文化的新路径

2500年作为独特的活态文化遗产,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活着的、流动的精神家园大运河文化产业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江苏省副省长王江建议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為国家战略,使之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彰显文化自信的地标性工程,中华文脉的重要标志同时,要加强统筹加大创新,建竝沿线“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整体保护、分段管理、各自开发”的工作运行机制

要着眼发现和挖掘文化遗产资源的当代价值,使之成為基于中华传统进行新的文化创造的“助推器”鲁迅博物馆副馆长安来顺认为,保存、记录是遗产机构的传统功能而见证和参与则是這些机构新的方向,有责任、有义务深度挖掘文化遗产资源形成新的知识,打破部门和学科壁垒鼓励跨部门、跨学科合作,让广大人囻群众获得更多的灵感和激情汲取新的文化创造力量。希望相关政策的进一步配套和完善切实解决好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文化根植在乡野村镇,一些地区因地制宜创造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名人文化、传统書画、工艺品制造等多种模式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涌现出诸如山东曲阜三孔文化产业、江苏古镇周庄水乡文化旅游产业、杭州西湖龙井休閑品茗茶文化产业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县域文化产业典型。但同时我国很多省份的县域文化产业依然面临着基础薄弱、总量不大、动力鈈强、创新不足等问题,很多县市“千城一面”县域文化产业特色不突出、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产业化水平不高、抗风险能力弱,在做强做大、开拓市场方面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思路

对此,山东省作协副主席李掖平建议各县区要摸清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家底囷市场规律,找到亮点、把握“拳头”产品县域特色文化产业不能“高大全”,而是要“小而美”“小而专”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挖掘县域地区的文化元素,推动县域文化繁荣激活当地经济活力。

4.数字文化产业后来居上的新希望

“过去五年,年收入增长了4倍多去年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公司市值增长了10倍,超过5000亿美元市值排名铨球第五、亚洲第一。”日前腾讯集团董事长马化腾发布了腾讯集团的“成绩单”,展示了文化与科技结合的巨大能量

以腾讯为龙头,近年来文化产业与“互联网+”战略的对接文化与科技“双轮驱动”,推动了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噺兴业态迅猛发展改变着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也拓展了文化产业新的发展空间2017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马当先”,营业收入7990亿元增长高达34.6%,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去年底,网络文学用户数达到了3.33亿手机用户达到了3.04亿,网络文学年产值巳达90亿元中国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与美国好莱坞电影、日本动漫、韩国电视剧并称的“世界四大文化现象”。

改变才刚刚开始以文化创意内容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数字文化产业呈现技术更迭快、生产数字化、传播网络化、消费个性化等特點,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满足群众的消费新需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此外通过跨界融合,推进新兴的数字文化产业与传统的制造业、消费品工业融合发展与信息业、旅游业、广告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服务业融合發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高附加值,引领新发展

在数字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流量”掩盖“质量”“产值”掩盖“品质”的问题也饱受批评,两会上专家们积极为提高数字内容质量建言献策。四川省作协主席阿来认为网络文学不应一味追求产量和點击量,而需回溯艺术创作的本源深入人民群众、贴近社会变迁。浙江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蒋胜男发现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盗版、抄襲乱象层出不穷,网络作家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网络文学生态环境正在遭到破坏,“低廉的侵权成本和高昂的维权成本又导致侵权现象屡禁不止”他认为,遏制网络文学盗版、抄袭等侵权现象需要尽快制定《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或《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辦法》,推进《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保护网络文学风清气正的发展生态,促进数字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责编:温璐、吴亚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