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东北三省三校二模的那个地方出人身

东北三省被掠夺真相
东北三省被掠夺真相&
&刚刚建国的时候.如果大家看过那时候中央政府出的任何一个关于工业和产业布局的文
  献,都回注意到这样的一句话“中国的工业,主要集中于上海和偏居一地“.这个“偏居一
  地“是什么意思?中央政府可是对东北连称呼一下都不屑的!毫无疑问的是,上海是轻工
  业的基地,占全国轻工业产量的35%左右.而当时的东北,准确地说是辽宁,却把当时全
  国重工业的产量囊括了近七成!其中,关系到国际民生的主要产品:钢材,成品油,电力,
  机床,军工更高达八成以上!即便是原煤这样在关内手工劳动盛行的产业,辽宁仍然占到
  55%的份额(因为有抚顺,阜新这两个当时在亚洲无可匹敌的露天煤矿).今天,总有一些
  人牵强附会地说什么武汉,青岛,天津,甚至重庆,太原什么的是“老工业基地“,这真叫
  人笑掉大牙.不客气地讲,跟辽宁中部的重工业基地相比,这些城市根本不配叫什么工业
  基地,顶多能称得上“手工业基地“.当时东北区的主席高岗很牛,为什么?资格老是一方
  面,主要是实力强,毛泽东在北京阅兵,他在沈阳阅兵,然后的群众队伍展示的是什么?北
  京老百姓拿出来的是棉花和麦子,沈阳的老百姓拿出来的是火车和机床!诸位有兴趣的
  去看看老将军们的回忆录,多少人走南闯北很多年,“到了南满才见到成片的高压电网,
  密集的铁路,知道了什么叫工业“.这里还必须提及一个城市--大连.大连是日本人在中
  国的战略基地,基础设施良好,工业底子胜过川琦和广岛。刚建国时,大连是中国最大
  ,也是保存最完好的重化学工业基地,其中原因我就不说了.关于大连的贡献,这里还要
  纠正一个历史的冤案。大家可能都还记得某位元帅在淮海战役之后讲的一句话:淮海战
  役是小推车推出来的。但历史上的原话是:淮海战役的胜利,靠的是山东的小推车和大
  连的大炮弹。这里的“大连的大炮弹“指的是当时国内军工第一厂“大连立“的产品.
  这个厂就是后来的“大连五二三厂“,首任厂长是吴运铎.为什么后来有人把后半句删去
  了呢?仅仅是因为领袖人物讲的“新疆和东北仍然是两块殖民地“吗?请各位读者自己去
  理解吧!
  毫无疑问的是,中央政府的高层也很清楚东北的重要性,否则也不会有“只要我们有了东
  北这块巩固的根据地,即使失去了现有的所有根据地,中国革命也就有了成功的基础(见
  谅!可能记的不大准确)“这样的话.东北人民不但肩负了解放中国的重任,在保家卫国的
  朝鲜战争中也是前方战士流血,后方百姓拼命.大家想过没有,如果不是辽南地区稠密
  的铁路网,前方的物资如何能无误送到?比较一下此后的抗美援越,差距多大!可是
  令人气愤的是,即便是这些,今天也被歪曲成了,流血牺牲的是四川人,山东人(今天甚
  至有人写出是湖南人这样的鬼话,真是无耻!),大生产的是上海人!奇怪了,难道中国的
  几个王牌军不是由东北子弟兵编成的?难道数万火车皮的战略物资不是由辽中工业基础
  生产的?这等明目张胆的歪曲是不是太无耻了呢!
  再谈谈建国后的建设时期.笔者从祖父那里认真地学习过“一五计划建设纲要“(一本发
  了黄而且被老鼠啃过的小册子).其中工业建设的中心意思其实只有八个字“完善一个,
  铺开大网“.最中心的一句话是“建设并完善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础
  ,使之能够有效地支援全国的工业建设!“这里,前半句是手段,后半句是目的.不幸的是
  ,这个“目的“一直持续了五十年!!!请各位注意,计划经济时东北产品的输出与八,九十
  年代的“广货北上“有着本质的区别,那叫“调配“.所谓“调配“是无偿地支援,如是出
  售的话,年产量一直超过五千万吨,稳产二十年,人口只有八十几万的大庆岂不早就成
  了科威特了?全国机电产品的集中地--沈阳,每年无偿调配到关内的产品多达89%!有人
  说,沈阳是共和国工业的长子,我看,应该叫奶娘才对!鞍钢大型厂很长一段时期是国内
  唯一能生产重轨的工厂,可是诸位读者你们想一想,建国以后,在东北地区究竟建设了几
  公里的铁路?就是七十年代建设的沟海线也是辽宁省自筹资金建成的!没有东北的无私
  奉献,何来的中国六十年代铁路建设的黄金时代?其实,又何止是产品?六十年代支援“大
  三线“建设,辽宁承担了最重的任务.超过30%的技术,管理骨干被抽调到了西部,很多甚
  至是整厂整矿地搬迁.今天在河南,在陕西,在四川,在云南,在贵州,在甘肃,在湖北的
  工厂,矿山,军企,基地中大部分,甚至整厂整矿的沈阳人,大连人,鞍山人,抚顺人,本溪
  人...在金沙江畔,赤水河边,阴山脚下,戈壁荒滩,他们甚至隐姓埋名,死了都不为人知
  (笔者父亲的一位年轻时的好友,在一个叫金川还是金昌的地方工作,死后整整六年家里
  人才知道。
  东北人民为国家作出了这样的贡献,可是得到的是什么?别的不说,“陈三两“,想来大家
  都还记得吧?全国最大的工业基地,作出了无数贡献的人们,每人每年只有三两油吃!难
  道是东北不产豆油吗?不是,东北的大豆产量占全国的44-57%(年).难道是
  全国人民都只吃三两油吗?不是,北京市的人均配比是东北的6.67倍,可是它半两油都
  不产!年轻的人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问问任何一个年龄在四十岁以上的人,那究竟是怎样
  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日子.笔者外祖母的一个学生在沟帮子机务段负一点责任,现在回想
  起来满肚子的气: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东北的情况也不大好,但还可以勉强维持,因为有
  吉林和黑龙江两地的大粮仓.但是上边连续的指令,调配口粮,饲料粮入关,目标河北,山
  东,河南,安徽,湖北.调走的那是什么?那是人命啊!要不是东北的自然基础好,大自然
  赋予的粮食多的话,这等釜里抽粮的作法保不齐也会在东北发生人间惨局.今天有人发
  贴说东北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死人较少是因为周恩来从苏联那里弄来了粮食,简直是一
  派胡言!事实这样的无偿调配不仅滋长了懒惰和依赖,更重要的是它鼓励了奸诈和诡辩!
  今天,那么多的人上网骂东北人的不是,他们可曾记得,他们的父辈,祖父辈是靠那一口
  东北大米活下来的?为什么如此的忘恩负义!今天四十岁以上的人们应该还记得七十年
  代东北人到北京抢购的情景吧,“猪肉甚至整扇整扇地往回扛!“,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为
  什么东北的工业产品可以无偿地调配给关内,而关内的农副产品却不能无偿地调配给东
  北呢,而是要东北人民千里迢迢进京去买?这其中是否就有资本外流一类的什么问题呢?
  如果说八十年代之前,东北人民只是“小苦“的话,那么改革开放之后,东北人民便是“独
  享“这份苦果了.改革开放,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几个圈搞窗口,搞实验田,当然是有风险
  的,这就需要由上缴财政的大户来分担,这其中东北又是主力军.八十年代初期,辽宁,吉
  林,黑龙江,上海每年的本级财政支出都是财政收入的三到六倍.如果说,此时的广东,福
  建等地经济实力弱,减免税收制度对中央财政的影响不大的话,那么到了一九八四年(请
  大家记住,一九八四年是中国经济领域一个极为重要的年头,这一年很多有利于南方各
  省的经济政策出台,东南部各省的发展势头正式形成),南方各省的经济已初具规模,再
  如此地“减免“就不免有些偏心的味道了(当然,这其中有政治和派系交易的因素在里面
  ).当时的情况是,南方,尤其的广东,已经初显活力.而北方,尤其是东北已经显得有些
  吃力了.但是当时的决策层似乎很欣赏这样的,即将发生的“马太效应“,对东南部各省的
  优惠政策一个接着一个,对东北个省要求一视同仁,减轻负担的呼声充耳不闻.就是从这
  个时候起,东北真正成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成本的承担者(李贵鲜语)“.这里笔者要澄
  清一个事实,一直有人声称,并有人相信,八十年代上海为国家上缴了最多的税收,这其
  实是错误真正的第一是辽宁省.问题就在于上海是作为一个整体为国家交税的,而辽宁
  省内还分出去了几个所谓的计划单列单位:沈阳市,大连市,鞍钢,辽河油田...最为典
  型的是一九八八年,全国上缴税利的前十名中,竟有四个来自辽宁省:辽宁,沈阳,鞍钢,
  大连.此外在鞍钢之前是大庆油田,东北一共占了五个!占全国人口总数不到十分之一的
  东北三省,是不是有些出血过度了呢?!其实,按比例上缴税金未尝不可,但是问题就在于
  它的不公平,这时的广东,其国民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辽宁的70%,可是上缴税金之少,
  却只能用“骇人听闻“来形容了.同样的情况发生的福建和浙江(这里必须提及,江苏在东
  南地区是个例外,它经济一直不错,而且很少搞鸡毛蒜皮的小动作).这时候的东北已经
  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表现在:工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
  缺(当然,这些都是相对于全国而言.为了完成每年沉重的上缴任务,东北工业基础错过
  了八十年代后期工业领域升级换代的良机!这难道是无意中形成的吗?错!上层搞经济的
  人心知肚明.举个例子.鞍钢是钢铁行业的老大,每年上缴的利税是武钢的3.5倍,首钢
  的6.5倍,可是它每年的留利只有三千多万元,在冶金工业部十大钢厂中名列第七,仅比
  酒钢,水钢高一点点,连首钢的一个零头都不用鞍钢计划处的人的话讲“连每天的流动资
  金的最低线都不够!“.这些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考那几年
  冶金工业部出的年鉴,你就会明白什么叫不公平,什么叫压榨!九十年代初期,鞍钢最困
  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是全体职工捐来的,可是国家的上缴任务却未见丝毫的松动.同
  时的首钢确实利税全退,国家贷款多得挡不住,又是建大高炉又是买大铁矿,真是风光无
  限!更多的例子发生在沈阳的铁西区,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如果读者有兴趣的话,可以参
  考86-89年出版的辽宁经济信息报,那里的东西更全面,相信会更有说服力
  邓小平在九十年代初的南巡后,说过一句话:改革开放把上海落下了,现在是该大发展了
  .这时陈云的势力已衰,对上海的控制已经不行了,上海得到了各种各样,也许连它自己
  都不敢想的优惠政策,如出栏的猛虎一般,大发展了.而这用经济界的一句共识来形容“
  东北,仍然是计划经济束缚下的笼中之虎“.也就是在这几年,辽宁的工业产值先后被江
  苏,广东,山东超过(接下去是浙江,甚至河北,河南!).不难看出,中央的经济政策何等
  见效!共和国的工业长子就这样被无情地废掉了!此时的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东北现象“
  这个名词,关于这个词的理解,笔者清楚地记得一九九二年十二月的某期参考消息的第
  四版右上角,一位读卖新闻的记者讲的一句话“中央政府对满洲的政策是歧视性的“.这
  句话笔者半个字也没记错,同时他也半个字没说错.对于一个经济日益衰落的地区课以
  重税,并设法堵塞它左冲右突的道路,居心何在?良心何在?二零零一年的统计分析显示
  ,全中国社会发展水平排行中,辽宁省排名第四,在所有省区中名列第一,吉林,黑
  龙江也都在前十之列。但是,这样的发展水平却不能给我们带来收入上的实惠,广东
  ,福建,浙江,甚至河北,湖北这样的落后地区的收入都排名我们之前,为什么?
  如果说粤,闽,浙,苏是第一批起飞的地区的话,京,沪,桂则是第二批了.那么,东北能否
  成为第三批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中央政府的目光已经投向了西部,重庆,四川,甘肃,
  新疆...东北有一次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这一次,也许就是致命的.但是,这正是某
  些人希望看到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开“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关于地区经济布局
  的部分,上面已经给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未来定了性:...完整的原材料基地,确定大农
  业的发展方向!看看,决口不谈一个“工“字.把一个工业区“发展“为一个农业区也许就
  是这个“纲要“的指导思想.由我想到了当年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发展的指导思想:非工业
  化.对的,非工业化!!!套用当年德国人的话说“我们(东北人)将永远为他们(南方人)生
  产煤,原油,提供木材,大豆,粮食,并世世代代作他们的奴隶!德国人民是幸福的,有铁
  血的宰相,有自由发展的契机,颈上也没有沉重的枷锁,而的东北人民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东北三省财政收入改善 东北三省走出财政困局日 14:29新华网手机客户端 |扫码下载中金网APP摘要:东北三省财政收入改善, 东北三省走出财政困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将发布《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中会将明确2016年至2018年拟出台的137项重点的相关工作,还有的就是127项重大配套项目,这些工作中很多的就是去涉及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的。
  (原标题:上半年东北三省财政收入改善 吉林黑龙江由负转正)   东北三省财政收入改善, 东北三省走出财政困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将发布《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中会将明确2016年至2018年拟出台的137项重点的相关工作,还有的就是127项重大配套项目,这些工作中很多的就是去涉及交通、能源、水利、工业、农业、城乡建设等多个领域的。  上半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速分别为5.7%、6.7%和-1%,较一季度均有所回升。《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了解到,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运行遇到一系列新挑战,出现一系列新动向,区域和行业分化中折射出经济深度调整困难和转型发展的亮点。8月22日  从数据上看,上半年吉林经济增速已和全国增速持平,黑龙江经济运行基本平稳,辽宁面临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产业多元、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增长较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脱困之路依然漫长;原材料、初级产品等产业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终端消费品、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3年以来,东北经济进入调整转型新阶段。辽宁经济受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挫的拖累,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出现58.1%的断崖式下滑,面临较大压力。今年上半年,辽吉黑三省地方本级财政收入出现明显改善,特别是吉林和黑龙江两省由负转正,分别回升6个和22.2个百分点,反映出目前东北经济开始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记者在采访中也明显感受到,本级财政收入的改善对提振当地政府官员和民众信心、改善预期意义重大。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东北三省财政收入增速有望进一步提升。但记者也注意到,东北三省与民生相关的教育、社保、医疗、住房保障等财政支出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七成左右,保障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机构运转的刚性支出压力仍然较大。总体来看,东北三省特别是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农业、服务业等行业发展态势相对平稳。居民收入状况和物价水平相对稳定,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凸显。  东北三省因何陷财政困局  今年上半年,辽宁同比下降22.7%,黑龙江同比降20.1%,吉林同比降3.1%,东北三省财政收入负增长,步伐一致。更为严峻的是,财收负增长的幅度还在进一步扩大。以辽宁为例,前七个月辽宁一般公共同比降21.7%,前八个月同比降22.9%,而前九个月则同比下降27.4%,降幅不断扩大。“量价双降对我市财政收入影响比较大。财政收入持续负增长,收入下降趋势明显,丝毫没有减弱。”大庆市财政局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在收入大幅下降、增收难度不断加大的同时,东北地区收支矛盾不断尖锐,财政运行困难、支出乏力。黑龙江某市财政局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底子薄,财政收入特别紧张,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很多基本支出到现在都没有办法兑现。以社保支出为例,去年有30多亿元的支出缺口,以前除了中央资金之外,都是省里拿钱,现在省市要三七分,我们地市本级要拿出25亿元支出,而全市可用财力总共不到30亿元,我们所有人得不吃不喝才够拿的。”  一位煤炭大市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我们市一煤独大,煤炭一感冒我们就发烧。最近三年恰逢煤炭行业三期叠加,出现了重大困难。黑龙江四个‘煤城’中,有的已经困难到工资都发不出来了,非常艰难。”专家表示,在上级财政的支持下,当前尚未出现大面积的拖欠工资问题,但若长此以往,个别县乡拖欠工资的问题将不可避免。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东北财政遇到的困难是东北经济问题的投射。东北一些地方“一业独大”等问题突出,依靠资源、传统重化工业的经济结构多年未有明显改善,成为此番向下拉动的主要力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则认为,东北经济下行除了行业冲击外,更深层次的还是体制问题。“此番经济下行考验企业生存能力而非扩张能力,但东北国有企业这么多年没有很大改革,特别是大型国企改革,比起其他地区还是相对落后的,生存能力和转型升级能力比较差。”他说。  31省份公布上半年GDP数据 东北三省增速排名靠后  全国31省份2016年上半年GDP数据已全部揭晓。据统计,在2015年全国31省份GDP增速排名中,有5个省份增速低于6.9%,就包括东北三省,其中辽宁以3%的增速位列倒数第一。而在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再度位列GDP增速后6位,辽宁更是出现负增长,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0%。据国家发改委数据,上半年,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较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工业增速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个百分点。而自今年一季度,辽宁已成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而过去两年来,辽宁的财政收入已下跌超过1200亿元。  为了振兴东北经济,国务院去年通过了《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8月6日在东北调研时指出,下一步,要推进有关政策的出台,抓好政策落实。要抓投资、稳工业,培育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表示,东北三省有基础、有条件,经济增速可以回升,以制造业为例,从中低端向中高端发展,东北具有的优势是很多省份不具备的。  在31个省份中,上半年GDP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仅有的三个省份全部来自是西部,分别为重庆、西藏和贵州。但云南、内蒙古、广西等省份增速排名靠后。今年上半年重庆GDP增速10.6%,自2014年第一季度开始,已连续十个季度领跑全国,战略新兴产业的的贡献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重庆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8%,快于工业的发展速度,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4.6个百分点。新一代的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占到全市新兴产业的60.2%,此外,新材料产业增长18.8%,节能环保增长16.7%,新能源增长29.3%,高端装备制造19.3%。  重庆市统计局副局长张富民指出,“应该讲这些新的产业发展速度比较快,向上势头比较猛,为我们传统产业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有力的支撑。”而今年上半年云南GDP增速仅为6.6%,云南省统计局分析,受烟草行业影响,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数据显示,上半年,云南烟草制品业工业增加值降幅为11.7%,与去年同期相比回落19.6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1)各项税收: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城市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关税、农牧业税和耕地占用税、契税、教育费附加、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屠宰税等。?  (2)专项收入:包括征收排污费收入、征收城市水资源费收入、教育费附加收入等。  (3)其他收入: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  (4)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这项为负收入,冲减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内容  地方财政收入包括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地方财政预算收入的内容:  (1)主要是地方所属企业收入和各项税收收入。  (2)各项税收收入包括营业税、地方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土地增值税、城镇维护建设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农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增值税、证券交易税(印花税)的25%部分和海洋资源税以外的其他资源税。  (3)中央财政的调剂收入,补贴拨款收入及其它收入。  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内容主要有各项税收附加,城市公用事业收入,文化、体育、卫生及农、林、牧、水等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市场管理收入及物资变价收入等。
关键词:责任编辑苹果【免责声明】中金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中金网不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掌握财富秘籍的投资者都在这里相关阅读1/3 10:44随着我国各省区上半年经济数据更多细节的披露,今年上半年我国各地区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十分明显。据了解,上半年,东部地区地区生产总值、规...关键词:东北 14:01山东北方盐化交易市场官网发布关于新交易品种上市交易的公告,交易市场研究决定,8月15日推出新交易品种上市交易。关键词:山东北方盐化交易市场,新交易品种上市 09:12本周大盘小幅反弹走出三根小阳线,再次逼近3000点,不过因为量能萎缩停滞不前。 东北证券认为,拉锯行情,考虑到存量博弈、地量行情下,资金乐于对前期热点的重...关键词:大盘 11:12据路透报道,已出现多起债券违约的中国东北特殊钢集团周二发布第三次持有人会议答复,再次承诺对2015年所发行的三期短期融资券,以及第一期超短融'15东特钢...关键词:东北特钢,债务危机,债转股 19:52根据中国货币网刊登的《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度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短期融资券第三次持有人会议决议公告》显示,上述三期短期融资券的主承销商...关键词:东北特钢 16:417月26日,东北农特产品交易平台上线仪式在沈阳举行,这意味着东北地区最大的农特产品交易平台正式落地沈阳。关键词:东北,农特产品 16:51周二(7月26日)据第一财经报道,备受市场关注的东北特钢近日又有了最新进展,国开行修改东北特钢债持有人会议议案,形成了新的版本,并要求东北特钢承诺不进行...关键词:东北特钢 10:36上周大盘回调回踩20日线,对于7月的吃饭行情能否持续,东北证券认为,全球宽松预期波动,关注结构性机会,重点关注国企改革。关键词:A股股票黄金外汇行情微信:cngold-com-cn行业动态金融黑幕财经解读微信:zjs-cngold相关推荐01、
热门新闻 14:32 14:05 10:42 10:28 10:5324小时直播18:3818:3618:3618:3618:3618:3218:3218:3018:3018:2904-28
星期五距离 下次数据 公布时间:1小时35分钟20:30美国前值:16813.3预测:---18:00意大利前值:+3.3%预测:--公布:+3.4%18:00意大利前值:+0.3%预测:--公布:-0.1%17:00意大利前值:+1.4%预测:+1.6%公布:+2.0%17:00意大利前值:+1.9%预测:+1.6%公布:+0.8%17:00意大利前值:+1.9%预测:+0.5%公布:+1.8%更多内容
扫码下载中金网APP
扫码关注中金网微信
扫码关注中金社微信
扫码用手机看新闻
Copyright (C)
中金网 .cn 沪ICP备号-1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地点控制在东三省
感谢帮助~~~~
全部答案(共15个回答)
的地方,春天有山杜鹃,夏天有漂流、有原始森林、有石林、有秀美的风景、最重要的是这里有“天然痒吧”之称。秋天时这里有五花山的风景美不胜收。来了准不会后悔。
来吉林看雾凇吧 绝对不枉此行~~~
吉林雾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隆冬时节,当北国大地万木萧条的时候,走进东北的吉林市,你却会看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沿着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挂雪,戴玉披银,如朵朵白银,排排雪浪,十分壮观。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雾凇”的奇观。
  雾凇通称“树挂”,是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块,而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吉林的雾凇就属于晶状。它是在吉林市独特的地理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从吉林市区溯松花江而上15公里是丰满水电站,冬季江水通过水轮机组,水温升高变暖,每到数九隆冬从水轮机组流出的水仍有4℃,江水载着具大的热能,形成了松花江几十里缓缓流经市区不冻的奇境。从水面源源不断地蒸发出水气,整个江面白雾腾腾,久不消散。沿江长堤,苍松林立,杨柳低垂,在一定气压、温度、风向等条件作用下江面上蒸腾的雾气遇冷凝成了雾凇。
  雾凇之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在“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
  “夜看雾”,是在雾凇形成的前夜观看江上出现的雾景。大约在夜里十点多钟,松花江上开始有缕缕雾气,继而越来越大,越来越浓,大团大团的白雾从江面滚滚而起,不停地向两岸飘流。
  “晨看挂”是早起看树挂。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树木,一夜之间变成一片银白。棵棵杨柳宛若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
  “待到近午赏落花”,是说树挂脱落时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时左右,树挂开始一片一片脱落,接着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风吹起脱落的银片在空中飞舞,明丽的阳光辉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颜六色的雪帘。
  传说很早以前,松花江边有一位老妈妈,丈夫死得早,她抚养三个女儿,过日子含辛茹苦,没黑没白的苦干,挣钱养活子,光阴流逝,三个女儿渐渐长大,纷纷嫁出家门,三个女儿出嫁后,孤苦冷清,年弱体迈的老妈妈干不动活,只好轮流到三个女儿家生活,可是三个女儿不孝,象推皮球一样把老妈妈推来推去,且没好招待,一天在大女儿,二女儿赶往三女儿家的路上,寒风呼啸,天黑地冻的老妈妈愈想愈伤心,白发和眼泪随着风飘扬,挂在树上凝结成冰,形成一条条树挂,人们望着一片片银枝条,不禁想起老妈妈的满头银发,更增加对不孝女儿的恨。
岳西路,144公交车底站,
冬季 北方人到南方感受夏日的温暖 南方人到北方感受北国的严冬
习惯了北方冬季的北方人 冬季可以去海南啊 云南啊 这样的
南方人冬天到东北绝对是个好选...
我觉得咱们东北最好玩的地方有这么几个:哈尔滨,不过哈尔滨要冬天去才行,够冷,有冰雕有冰雪大世界,十一的话去意义不大 路费住宿费花的不值。
长白山:这是东北最有名...
答: 25日夜间,日军在廊坊以保护军用电话线为名,与我当地驻军29军38师113旅发生冲突,双方激战一夜,史称“廊坊事件
答: 娱乐场所?类似于迪厅的吗?那八一公园那的红馆不错了;类似于卡拉OK的话,那南昌就更多了,二七路、民德路、沿江路等等都有了;如果是假期休闲,那可以去梅岭(梅岭只是...
答: 哪儿都可以玩儿 只要出去了 就可以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三省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