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Surface Pro 4 CPU 压力测试结果分析的结果

Surface Pro 4终于要来了!CPU大赞
作者:快科技
Surface Pro 4终于要来了!CPU大赞
日前有传闻称,微软已经向三星订购了一大批256GB固态硬盘,用于新款Surface平板机,而现在上游供应链厂商又得到通知,做好准备在9月份向微软批量出货相关零部件,迎接10月份的发布和上市。
据悉,Surface Pro 4将会延续现有的机身设计(一体化镁铝合金)、尺寸(12寸),甚至边框都不会变,但内在配置将有大幅度升级,尤其是处理器将升级为Intel 14nm Skylake,操作系统自然也会预装Windows 10。
Skylake将从8月份开始发布,但头几批都是桌面版本,Surface Pro 4用的则必然是U系列低压版,应该会在10月份同步推出。相比于现在用的22nm Haswell,新平台有望在性能、功耗上都取得明显提升。
消息人士称,Surface Pro系列今年第一季度每月出货量20-25万台,Surface 3当季末发布后带动超过了30万台,而一旦推出Surface Pro 4,这一数字有望达到50-60万台。
虽然说平板机市场需求逐渐疲软,Surface Pro这样的二合一设备在企业级领域仍然很有潜力,因此微软对新的Surface Pro非常积极。
Surface Pro 4将由富士康代工,其中摄像头来自大立光电、新钜科技,机身出自巨腾国际,散热部分源于泰硕电子、超众科技,还有ITE、Realtek、华邦等的芯片。
官方微博/微信
每日头条、业界资讯、热点资讯、八卦爆料,全天跟踪微博播报。各种爆料、内幕、花边、资讯一网打尽。百万互联网粉丝互动参与,TechWeb官方微博期待您的关注。
↑扫描二维码
想在手机上看科技资讯和科技八卦吗?想第一时间看独家爆料和深度报道吗?请关注TechWeb官方微信公众帐号:1.用手机扫左侧二维码;2.在添加朋友里,搜索关注TechWeb。
SurfacePro4
微软SurfacePro4
SurfacePro4配置
相关的资讯有:
SurfacePro4
微软SurfacePro4
SurfacePro4配置
相关的博文有:
6月1日消息,之前有曝光Moto Z2 Play手机将在6月1日海外拉美地区正式首发。现在最新消...
OPPO R11发布在即,关于这款备受瞩目OPPO全新R系列手机的的消息也慢慢清晰起来,其搭...
外形、硬件对于手机厂商来说,都是很容易模仿的点,但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做出差异化且...
当地时间周三,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发...
微软前CEO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周二出席了Code Conference大会,解释了为...
虽然同为移动应用,但命运却各不相同,而在中国,微信算命好的那一类。Mary Meeker的...
苏宁金融个人贷款产品任性贷近日全面提档升级,用户通过苏宁金融APP使用任性贷扫码支...
易到司机无法提现的问题终于能解决了。今日,易到用车发布官方声明,宣布将于6月29日...
苹果今天再次为 Safari 技术预览(Technology Preview)带来了更新,这个以测试性质为...
游戏实名制后,众多游戏产品的用户年龄结构也随之曝光。近期《少年三国志》官方公布了......
王者荣耀新英雄鬼谷子即将推出,为此官网制作了楚汉之地专题,其中出现的英雄中只有鬼......
阴阳师黑白童子新皮肤曝光,黑童子的黑之火鲤和白童子的青之水纹将在六一上架,下面为......
夜雾迷城活动2月22日5:00—2月28日23:59,本次活动新增套装黎明之冠新月之吻,下面为......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请选择一张图片分享
要转发到新浪微博,请
要转发到QQ空间,请华为MateBook与微软Surface_Pro4|华为MateBook与微软Surface Pro 4体验对比第2页 - 数码 - 至诚财经网
至诚-中国金融理财门户网站
华为MateBook与微软Surface Pro 4体验对比
  二、性能
  MateBook主打商务办公,因此配置既要满足日常办公需求,又不可太过彪悍,以免影响平板电脑对于轻薄的要求。从核心配置上看,MateBook全部采用Intel酷睿m系列,功耗低,因此无需配备风扇等额外散热装置。
  Surface Pro 4只有低配版使用了酷睿m,无需风扇,中、高端版本使用酷睿i5和i7的低压版,性能上了一个档次,散热也自然需要&外力&风扇帮忙,这样一来厚度上也得做出些许牺牲。关键是两款产品面向不同受众,就看你更需要哪方面。
  测试软件:
  1、微软Office 2016
  Office 2016在Surface Pro 4上运行自然是毫无压力,在之前的评测中已经进行过详细介绍,Office传统&三剑客&Word、Excel和PowerPoint都是秒开(手机计时器平均时间为0.98秒)。
  对于华为MateBook来说,开启Office 2016这种桌面版办公软件的时间同样很短,&三剑客&开启时间只有1.3秒左右,这和SSD可能有很大关系。使用过程中也不会有卡顿等现象,说明测试用中高端配置的MateBook性能处理Office 2016也是游刃有余。
  2、Adobe Photoshop CC 2015
  这款PS支持高分屏,因此测试用该版本更好一些。然而由于Photoshop属于办公软件中的庞然大物,它对电脑配置还是有更高要求的。在之前的测试中,Surface Pro 4能够轻松应付PS,不卡顿,打开也快,约为1.3秒。但在本次对MateBook的测试中,打开Photoshop时间倒是不长,也就2秒左右,但加载大分辨率图片和处理图片时间就明显过长。
  本次加载的是MateBook内置的壁纸,分辨率2K,加载需要2秒左右;测试局部进行图层模糊特效处理,过程会稍显缓慢,并且要等待5至6秒的时间,可能会让用户感到不流畅。所以要想用Photoshop的话,MateBook多少会有些吃力。
  3、Edge浏览器和旗鱼浏览器
  这两款浏览器分别是Win10内置浏览器和Chrome内核浏览器,用户群体比较多。在实际使用中,两款浏览器在Surface Pro 4和MateBook上面的运行速度差别不大,开启时间基本一致,仍为&秒开&。Edge浏览器轻便快速,旗鱼浏览器成熟强悍,能够应对几乎所有网页。
  需要注意的是,MateBook由于边框较窄,用手持握屏幕上边缘时,容易碰到浏览器标签页,造成误关闭等问题。另外,使用触摸操作多个标签页时,关闭一个后,其他标签页宽度自适应速度较慢,此时点击其他标签页也容易造成宽度自适应调整时,误关闭标签页的问题。
  4、视频播放器
  非高清视频的播放不做讨论,因为那对于当今的硬件来说基本都不是问题。经过测试发现,两款设备解码常见高清格式,例如mkv、avi和MP4等格式也都不成问题,只是potplayer播放器控件对于触屏支持不是很好,音量调节不易使用,基本上只能靠设备音量调节按钮操作。如果在系统中安装好了解码器,例如K-lite或者完美解码等,使用自带《电影和电视》播放,在操作上还是很不错的。
  5、发热量和续航
  影响设备续航的因素主要是屏幕亮度和运行任务的繁重程度。
  Surface Pro 4在最低亮度下运行一般任务可达到宣称的9至10小时续航,40%建议亮度下运行一般任务可达到5至6小时续航。如果任务较为繁重,不但中高配版风扇会狂转不停,而且续航时间也相应缩水不少,并且后盖发热量也比较明显,达到在43摄氏度以上。
  不过充电还算比较快,编辑边充电边使用,33分钟充电达到27%,充电1小时08分钟达到51%,充电2小时05分到83%,充电2小时40分钟为100%。
  华为MateBook在使用Word等办公软件、浏览网页的时候,在50%的屏幕亮度下,不开启Win10的节电模式,可续航5小时30分左右;如果开启Win10的节电模式,续航时间就会延长到6小时30分左右。
  充电速度方面,实测在亮屏情况下,从29%充到88%用时83分钟,完整亮屏充电时间大概在2.5小时左右。
  ▲图片说明:使用AIDA64对MateBook压力测试(15分钟数据)
  另外,这次小编专门对MateBook进行了压力测试,主要考验设备升温情况,使用的是AIDA64。经过15分钟的测试,CPU最高升温至70摄氏度,不过这个温度保持时间很短,大约一分多钟,随后逐渐回落至40摄氏度左右,并且保持稳定。
  不过设备后盖中间上方经过这样一折腾后就明显感到烫手,而且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在长时间运行大型任务后,包括浏览器打开多个网页,解码高清视频等,手持平板模式感觉尤为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设备严重发热后,会明显影响运行速度。出于散热方面的考虑,应该使用&笔记本&模式,方便后盖散热,平板模式直接放在桌子上很不利于散热。
客户投诉:
市场商务:
广告合作:QQ:
意见反馈: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8:00
公司地址:厦门软件园二期观日路26#404-1&微软在2012年才进入PC硬件市场,但它旗下的Suface系列已经是PC平板二合一设备的代名词。微软此前一直和联想惠普等PC厂商都有明确的“分工”——微软提供系统,后者提供硬件。面对iPad的压力,或许是微软终究还是忍不住“猪队友”,在2012年亲自动手发布了自己的第一款X86平板电脑——Suface Pro 1代。微软把一部超极本的硬件成功塞进了一部平板里面,但Suface Pro 1重量还是高达903g,再加上狭长的16:9屏幕,让它显得不够完美。左为Surface 3 ,中间为Surface Pro 4 ,右为Surface Pro 3&2014年推出的Suface Pro 3是Suface系列的成名作,从这一代开始,Suface才成为可以和MacBook Air/iPad一较高下的设备。它与前代最明显的差别是,它使用了3:2的屏幕,并把屏幕尺寸升级到了12寸(此前是10.6寸),重量下降到800g,厚度仅为9.14mm,这些提升让Suface Pro 3比前两代更像一台平板。而Type Cover键盘和原配手写笔则让Suface变成了可以代替笔记本的生产力工具。3年时间内,微软已经把Suface Pro更新到第四代了,现在就来看看第四代Suface Pro的表现究竟如何。PS:这是国外最专业的PC评测媒体anandtech的评测,测试内容涵盖了无数的跑分项目和专业名词,如有疑问,可以在最下方的评论区留言,译者会尽力一一作答的。参数规格:唯一不同是处处不同微软宣称Suface Pro 4中使用了超过500个全新的零件。保持机身长宽不变的情况下,Suface Pro 4的屏幕尺寸从Suface Pro 3的12寸小幅增长到12.3寸。更窄的边框可能会提升误触屏幕的几率,而且把原来的开始菜单触控键“挤掉”了。毕竟开始菜单在win10里回归了,原来经常会误触的触控按键终于可以取消了。新机屏幕依旧是3:2的比例,分辨率从3代的(216 PPI)提升到了(267PPI),一举超过还未开卖的iPad Pro。CPU从Intel的Hadwell架构(第四代酷睿i),越过Broadwell架构,直接升级到最新的Skylake架构(第六代酷睿i)。得益于14nm制程工艺,Skylake架构在功耗和性能提升都十分显著。Surface Pro4和前代一样提供三个版本的处理器,Core M3-6Y30, i5-6300U 和 i7-6650U。当中最低配的core M3,TDP热功耗仅有4.5W,所以内部没有散热风扇(作为对比,Suface Pro 3中的i3功耗为11.5W)。i7版本的集显是 Iris Graphics 540(48 EUs,L4级缓存 64 MB eDRAM,300-1050 MHz),属于GT3e系,性能介于GT825M和GT735M之间,在双通道大内存的加成下,比入门级的笔记本显卡要强不少。手写笔改用 N-Trig 技术后,Suface Pro 4使用了微软自家的G5芯片组,以整合触控以及手写笔的控制芯片。这是微软特别定制的方案,目的是降低手写笔和触控的延迟,它还额外动用了GPU加速进一步降低延迟。手写笔的压感从256级提升到1024级,支持笔尖更换。新机提供了4-16G的内存版本,SSD升级到NVMe标准(用于取代传统的AHCI)的PCIe 3.0接口,容量从128G起跳,不再提供64G版,最高提供到1TB版本(还没开卖)。&工业设计:轻薄与混合散热Suface Pro 4同样使用了镁合金机身,保持了和前代一置的颜色和手感,维持了3:2比例的屏幕。在Surface Pro3中引入的“无级变角”折叠支架很好用,貌似微软也没有什么改进的空间,所以直接就沿用下来了。当年Surface Pro3发布会重点提及的是,它把超级本的15瓦处理器塞进了9.1mm厚的机身里,但它的代价是性能稳定性。pro3虽然可以应对短时间的高强度运算,但如果长时间满载工作,Surface Pro3会有明显的发热降频,导致性能要略弱于pro2(相同CPU)。左为Surface Pro 3 ,右为Surface Pro 4左为Surface Pro 4 ,右为Surface 3&虽然CPU从22nm的Haswell 换成了14nm的Skylake 构架,但它的热功耗依旧是15W,新机器需要把这个巨大的热量传出去,所以微软在Surface Pro4里引入双路混合散热。说起来高大上,其实就是传统的被动和主动散热的混合体。CPU上盖着两条散热铜管,前者引向在屏幕和电池之间的大铜板,用来把CPU的热量更好地传导金属机身上。除了跑分和游戏,绝大多数情况下,机器用的都是被动散热。不会启动风扇,也就不会有Surface Pro3上恼人的风扇声了。一旦发热超出临界值,机器就会启动主动散热——打开风扇,将热量从电源键附近的散热槽送出。不过最低配的core M3版,因为CPU只有4.5W的热功耗,所以里面是没有风扇的。&配件三件套:Type Cover键盘盖/手写笔/拓展坞除了“平板身超极本芯”和折叠支架外,Type Cover键盘和手写笔配件也是Suface Pro的重要特征。从Suface Pro2那一代开始,微软还给它提供了拓展坞配件。到了今年,微软为了Surface Pro4对这三个配件都进行了更新。Type Cover键盘盖最早的Suface还提供了Touch Cover键盘盖,后者是触摸式的键盘,虽然薄,但输入手感确实是差。到了Suface Pro3那一代,就只剩采用实体按键的Type Cover了。后者在5mm厚度里面塞进实体按键和触摸板。而这一代的键盘盖对按键和触摸板都进行了大改,触感甚至超越了一些超级本(连键盘盖都不如,还真的是猪队友)。两代Suface Pro因为长宽和接口一样,新键盘也是完全兼容Surface Pro3的,提供黑、蓝、亮骚蓝、红色和蓝绿色。Surface Pro 3 键盘盖Surface Pro 4 键盘盖还是经典的6行按键,第一个改变是加大了按键区,一直延伸到键盘边缘。其次是按键面积变小,增加了按键间隔。对按键手感影响很大的键程也提升到了1.3mm,这已经是绝大多数的超级本的键程大小了。按键很结实,没有多少虚位,按键声音也有所减小,让它的输入感觉和正式的笔记本很像。为了代替笔记本,Suface系列的键盘一开始就有触摸板,但之前的键盘盖触摸板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Surface Pro3的触摸板虽然还行,但面积太小,在滚动操作时会比较蛋疼。而这一代的触摸板增大了面积,改成玻璃材质,外加win10自带的精准触控功能,现在它的使用体验已经接近正常的超级本了。键盘盖从上一代开始加入顶部的磁力折块,可以把一部分折叠并吸附到屏幕下部,让键盘悬空抬起,以提升键盘高度改善手感。然而上一代键盘的弹性太强,键盘悬空抬起后,打字时会有明显的跳动和弯曲变形的问题,影响了手感。&4代键盘盖厚度对比而这一代采用了叠层设计提升硬度,以改善悬空后的弯曲问题。这顺带还让键盘变薄了一些,只是幅度小到人类不大可能感觉出来罢了。一句话总结就是,新键盘无论是按键手感还是触摸板都比原来好太多了。另外,这一代的键盘盖还有配备指纹识别功能的版本,可以支持Windows Hello的指纹识别功能,不过还没开卖。&加入了“橡皮擦”的手写笔手写笔从第一代Suface就有了,一二代用的是 Wacom的EMR 技术,而Surface Pro3开始转向N-Trig技术,后者把需要的数字电路移到笔上,不需要在屏幕上再增加感应玻璃层,可以减薄屏幕盖板的厚度,但代价是压感级别从原来的1024倒退成256级了。&而Surface Pro4的笔还是N-Trig技术,但压感级别回到了1024,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或者是个好消息,但个人的使用体验是:还真感觉不出分别……新笔的最实际改变是笔尾多了个“橡皮擦”按钮,它甚至连在屏幕上摩擦的感觉都很像橡皮擦。因为橡皮擦自己是个按钮,所以笔身上的按钮也就缩减剩一个了(执行鼠标右键的功能)。这颗按钮是PC平台软硬结合的最高表现,按一下可以唤起onenote,双击可以进行截图,这个时候用笔选定截图区域后会自动传送到onenote,长按则可以唤醒Cortana 语音助手。新的笔尖相当顺滑,加上变薄的屏幕可以减少视差,会让你感觉你真的在纸上书写一样。这次的笔尖可以更换,官方提供了整个系列的笔尖,“2H、H、HB和B”4种笔尖有不同的形状和硬度,和屏幕摩擦时的触感也会有所差异。而它们的盒子则是用来更换笔尖的夹子,国行版售价99元,价格有点小贵。笔的形状有小幅改变,原来的圆形,在一边上变平,上面放下了一颗按钮,长度也增加了一点并增加了磁力吸附功能。磁力很强,拿着机器的时候笔不太可能会飞出去,但放在包里的时候就很难保证了。虽然新笔可以磁力吸附在机身,存放更加方便,但这只笔还是有一定几率会被弄丢。新笔还是用非常难找的AAAA电池供电,内置了加速度传感器,在闲置的时候可以自动关闭,正常使用可以坚持1-1年半,有足够时间让你找好备用电池了。但笔本身并没有没电提醒,如果以后有一天发现它不好使了,说不定它只是没电了……手写笔依旧是开箱即用不用配对,长按笔尾的橡皮擦按钮5秒进入蓝牙配对模式,不过蓝牙纯粹是用来控制橡皮擦按钮功能的,是否连接蓝牙都不影响笔尖的正常工作。因为使用了同一个技术,所以这支笔也无需进行配对,就可以用在 Suface 3和Suface Pro 3上,但笔尾的橡皮按钮功能依旧要蓝牙配对后才能使用。拓展坞Suface Pro3的拓展坞从Suface Pro2开始,微软为Suface做了拓展坞,从价格来看,明显是为了商务客户设计的(国行售价接近1500)。Suface Pro3的拓展坞可以让你连着键盘也能装上去,使用的是侧边的专用接口(充电也是它),接口通过磁力连接,而且是不分正反的。&Suface Pro 4的拓展坞上一代的拓展坞固定了角度,虽然帅但用起来反而不太方便。这一代直接做成了一个分线器的造型,角度控制的问题交回给机器的可调支架。因为Suface Pro家的接口通用,而且这次没有固定的框架,新拓展坞可以直接用在包括SufaceBook的全系机型上。接口采用雷电接口规格,拓展坞在给设备充电的同时,提供了网线、3.5mm音频输出、双DP接口、双USB3.0接口。通过和充电线一样的可以分出USB和HDMI接口并同时为机器供电。&屏幕Suface Pro 4屏幕放大图两代屏幕都是3:2比例,除了大了0.3寸,参数上看起来很接近,但实际提升非常明显。首先是分辨率从跃升到。看起来不大,但里面差了足足200万个像素点,后者的PPI也涨到了267,这次就算把脸贴上去也很难看到像素点了。此外新Suface Pro在出厂的时候对屏幕本身进行了调试,而这工厂调色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虽然你也可以用ICC文件修改windows设备的色准,但除非你是对着色彩对照表一个调,否则这提升的也只是灰阶准确度而已,而且很多程序在运行的时候,根本不会加载ICC文件。所以出厂上的硬件调色才是王道。新Suface Pro的这块8-bit面板,不但达到了100%sRGB色域的目标,还让色彩还原有一定的提升。最明显的差别是在显示win10默认桌面的时候,6-bit的面板是可以看到上面的烟雾在抖动的,但Surface Pro4的屏幕不会。在做到这一切的同时,微软再次缩减了显示面板的厚度,让用户触控时感觉显示的内容就在手指下面(舔屏效果更佳?)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高分屏是续航的最大拖累。更高的像素密度,会让阻挡更多的背光,要达到同样的可视亮度,背光需要的亮度就更高了。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案是让像素点之外的电路更加透明,而现在主流的做法是使用IGZO(铟镓锌氧化物)晶体管,其透光率比传统的非定型多晶硅要高。IGZO面板一般都是夏普提供,但微软这次用的是三星的面板,三星今年刚和夏普达成协议,开始生产IGZO面板,而新Suface Pro上的这一块应该就是第一批量产的成果。&测试结果最高亮度(越高越好)黒场(越低越好)对比度(越高越好)虽然像素密度和分辨率提升,但微软还是把最高亮度提升到了377尼特,而且黒场表现更加,最高对比度达到1277:1,最低亮度可以压到12尼特,晚上不开灯也不会太晃眼。这在看有暗场较多的电影时,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灰阶与色准灰阶准确度(越低越好)色温(标准点为6500K,亚洲人更喜欢的是K)灰阶准确度是这一代最大的提升。微软在pro3这一代补上了色彩饱和度的短板,但灰阶准确度却因此下降。Surface Pro4则完美地补上上一代的短板,整体灰阶偏移只有1.5dE,而且最高的项目也没超过3dE。而3dE是被认为人眼无法察觉的灰阶偏移线,这个参数都已经超越了99%的手机了。&色准色彩准确,平均DeltaE值(越低越好)色准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次提升,色域表现优异。GMB测试GMB测试,平均DeltaE值(越低越好)GMB测试是最综合性的屏幕测试,测试包括了皮肤肤色等很多复杂颜色。很多平均值在 3dE左右机器,都会有几种颜色超出3dE,而Surface Pro4只有两个项目超出了3dE,而且幅度都不大一个是3.25,一个3.5。其成绩是暂时测试过的机器中最好的。色差对比,上面的色条皆由上方的实拍颜色和下方的原图组成。虽然你看到的效果和你的显示器表现直接相关,但中间的界限越不明显,说明这个颜色的还原越接近真实。总结,Surface Pro4是微软在显示器技术上的最新成果,面板和PixelSense触控电路(控制触屏和笔)都有提升,色准更佳、外盖板更薄(视差更小)。用废话说就是白色更白,黑色更黑。微软从第一代Suface(首批用上全贴合的平板)就一直在点屏幕的科技树,在几年的努力后,Surface Pro4终于功德圆满了。&CPU性能测试Suface Pro4是首批搭载英特尔Skylake U系列处理器的机器,而我们评测是和最热门的中阶型号,用的是 i5-6300U,双核超线程,基础频率2.4GHz,可以睿频到3GHz,热功耗15W。&首先是网页JavaScript 性能表现,上方是4种测试的结果(越高越好)。放在安卓和iOS平板面前,这颗15W的CPU一骑绝尘。&PCMark跑分和X86构架的超级本对比,上方为4种测试的结果(越高越好)。跑分模拟了真实的工作场景,通用性很广。部分测试需要暴发性能,部分需要持续性能,而且测试的时候,GPU和分辨率的影响因素都会计算在内。虽然更高分辨率的屏幕会拖低跑分,但实际表现还是挺好的,i5版Suface Pro4在该项目的表现甚至已经追上了Suface Pro3的i7版。&单线程成绩多线程成绩单线程成绩多线程成绩Cinebench 测试强行用CPU进行渲染,并让它维持100%占用。其多线程测试中,高频率和多核心会更有优势。结果Skylake 跑分还是挺好看的,只比搭载 i7-5600U的联想X1 Carbon弱一点,多线程成绩甚至超越了后者。对比上一代的Suface,单核提升21.4%,多核提升22.7%,成绩感人。X264跑分主要测试CPU性能,高频多核的机器会更有优势,上述为两个场景的测试结果(越高越好)。Skylake核心再次大幅抛离Broadwell核心,成功用新i5打赢老i7。在笔记本里面,高强度运算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降频,而效率更高的Skylake在这里可以更长时间维持全力,所以分数会更好看。&上两个测试的分数越高越好该测试分数越低越好i5-6300U 在网页测试中的成绩依然好看,单线程和多线程成绩都很接近 i7-5600U,把两代Suface的成绩差距拉得很大。&GPU图形测试不同版本的Suface Pro4有不同的GPU:低配Core M3-6Y30搭载的是英特尔的HD 515显卡,后者集成了24个执行单元,最高主频850Mhz;i5-6300U搭载的是HD 520 显卡,同样是24个执行单元,但主频提升到了1GHz;i7-6650U则搭载了GT3e核心的Iris 540集显,最高频率1.05GHz,有64M的 eDRAM,执行单元增长到48个(i7版的Suface Pro3也用了 Iris 显卡,但构架不同,而且没有eDRAM,执行单元也只有40个)。&3DMark是全平台的跑分软件,上面是3个测试场景的结果(越高越好),两代Suface有27%的性能差距。不过要申明的是,即使是同等性能的设备,因为windows版的画面精度更高,所以安卓和ios平台的跑分看起来会高一点。但即便如此,安卓和iOS平板的SoC只有5-10W,这一代Suface大获全胜也是意料之中,笔者更感兴趣的反倒是iPad Pro会有怎样的表现。&GFXBench的两个场景测试中,i5-6300U依旧吊打安卓与ios平台。&Ice Storm场景的物理分数Ice Storm场景的图形得分Ice Storm场景的总分Fire Strike场景Cloud Gate场景Sky Diver 场景3DMark11测试在PC平台中对比,这基本就是英特尔第九代显卡和老产品之间的对比了。英特尔一直在增加集显的芯片面积,让这两代的GPU提升非常明显。PC版3DMark是通用性很强的测试,当中包含了很多测试项目。Fire Strike 、Sky Diver (用于DX11测试)、Cloud Gate(用于DX10测试)场景的运算需求逐级降低,而Ice Storm Unlimited 场景,则是著名的跨平台测试场景。对比Broadwell 的第八代显卡,提升比较明显。但这得看工作负载,性能要求越低的测试项目,它们差距越小,在Sky Diver和3DMark 11等吃性能的测试中可以拉开30%的差距。而如果和Surface Pro3的7.5代显卡对比,Fire Strike差距有33.5%, Cloud Gate场景有44.9%差距, 3DMark 11中的差距甚至高达86.1%。当然,除了代数差异,更好的散热也是差异明显的重要原因。&曼哈顿场景霸王龙场景GFXBench经典的曼哈顿和霸王龙场景中,对比戴尔XPS 13的Broadwell构架处理器,和Yoga 2 Pro 的Haswell构架处理器。曼哈顿场景,Skylake 对比前者有20.3%提升,对比后者有54.8%提升。霸王龙测试中,分别提升22.2%和61.4%。&最近Dota 2被从头到尾地做了修改,推出了Dota 2 Reborn(重生)。Source 2引擎带来很多的改变,可以用来很多好地压榨多核CPU、64位系统和Direct3D 11的性能。在这个测试中,新版的提升分别是14.6%和31.8%。Dota2&Reborn的三个测试场景结果如上,分数越高越好。对比Surface Pro3,整整是两代英特尔CPU的集显提升,而且这还是最大的两年之一。英特尔在显卡上的努力和成绩都非常明显,让人不禁期待i7版Por4上那颗GT3e GPU 的表现。&存储Surface Pro4改用了 NVMe 标准的PCIe 3.0 接口,比采用SATA接口的Surface Pro3,在大文件读写上会有不小提升。&PCMark 8 的读写测试模拟了真实使用中的负载,不同大小的储存负载不会维持太长时,导致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不大。日常使用打开文件的时候,两种规格的SSD也不会有明显的差异。&在CrystalDiskMark储存跑分测试中,或许是因为256GB版本的缘故,其顺序写入只有554MB/s(但还是比黑心的Surface Book要快很多),1500MB/s的顺序读取速度倒是不错,随机读写的表现也还可以。&随机读取(越高越好)随机写入(越高越好)顺序读取(越高越好)顺序写入(越高越好)新接口带来的更高的速度上限,虽然不会总让你感觉出来,但复制粘贴高清电影等大文件的时候,差距就会非常明显了。如果和平板上的eMMC比,那就差距就真的是天与地比了。当然,系统不一样,可比性并不强,只能说移动平台还有很大进步空间。&续航微软在新机器上的重要妥协是电池容量。初代Suface的电池为42wh,但屏幕更大的Surface Pro4,电池容量就只有39wh。这是更薄的机身和混合散热用的大铜板带来的代价,然而这两个都是很好的改变,牺牲点续航也不能责怪微软。低负载测试高负载测试统一200尼特亮度,Surface Pro4网页浏览略为短了13分钟。 用上Skylake后,续航还是倒退了,难免让人有点失望。电池缩水和屏幕分辨率提升,成功地把新CPU省出来的电都被坑走了。在更吃CPU的测试中,CPU功耗改进会显得更加明显,其续航表现也会提升更多。英特尔的视频解码性能从Haswell一直在提升,CPU上可以省出更多的电量,即使分辨率更高,电池更小,综合下来还是有23%的续航提升,成绩都快追上arm核心的平板们了。在视频回放、以及压力更轻的网页浏览和1MB/s的下载任务中,新机也有明显的提升。当然,续航还得电池凑,新Suface Pro比起电池更大的设备还是有明显差距的。&轻负载下,每wh电池坚持的分钟数排名重负载下,每wh电池坚持的分钟数排名能源效率方面,我们这里用了高配版的XPS13进行对比(分辨率为),结果Surface Pro4显示出来同级别分辨率机型中最高的能源效率,但还是无法和低分屏机器匹敌。&充电时间两代Suface的充电器保持了一致,通过侧边的专门定制接口进行充电,接口有磁吸能力,不分正反,用起来很方便。因为充电器不变,电池容量接近,所以充电时间几乎和上一代一样。0-100%充电耗时158分钟,因为接口通用,所以Suface Book的60W充电器也可以直接使用,但实测结果是,即使用了更高功率的充电器,充电时间依旧是158分钟,看来限制充电速度的是机器本身和不是充电器。这个充电器有个比较好的点是它除了可以给Surface Pro4充电外,还提供了一个5W输出的USB接口,可以为手机之类的设备充电。如果出差在外,你会因为这个小改进而泪流满面的。&外放与拍照Suface把双扬声器放在了前面板的边缘,做得非常隐蔽,最高音量在80dB左右。和其他平板一样,低音乏力,声音有点单薄。用星战测试片对比Suface Book和Surface Pro4,Surface Pro4的声场会感觉更小一点。不过总体来说,它声音质量还算可以,立体声效果明显,只是还是输Suface Book一点。平板不同手机,它们的摄像头平时也就用来自拍和临时应急用,我们对它们的要求不高。Surface Pro4用采用前置500万和后置800万像素摄像头,前置摄像头支持Windows Hello 人脸识别,不过现在还没正式开放。微软使用了一套自己的人脸识别系统,没有使用英特尔的 RealSense 3D 方案。之前英特尔的方案有出奇快的人脸识别速度,体验很好,只要微软的方案也能有接近的体验就已经感人了。实际样张后置摄像头单位像素1.4微米,F2.0光圈,理论上低亮场景的表现不会太差,但CMOS尺寸只有1/3.2英寸,而且没有光学防抖和专门的算法优化,就不要对它的表现有太高的期待了。前置摄像头同样为1.4微米,因为只有5百万像素,所以cmos尺寸为1/4英寸。同样为f2.0光圈,但广角更大,可以为Skype等视频通话软件提供更好的画面质量和视野。&发热控制微软宣称Surface Pro4这套散热系统的设计散热量是高于15W的,所以机器不会像前代一样过热降频。但嘴炮无用,先跑一发测试再说。PCMark 8的工作模式(中度的混合负载,有间断性的高强度运算)跑分结果显示机器的跑分很稳定,完全看不出过热降频的迹象,而上一代在几次跑分中出现了8%的性能下降。&跑分过程中CPU的频率、温度变化图如上。两代机器最明显的差异是温度,Surface Pro3可以跑到80度,但Surface Pro4却可以压在60度以下,14nm工艺和混合散热的效果非常明显。&x264 软解测试可以让CPU保持100%的负载跑起来,结果Surface Pro4全程维持高频跑下来,并没有碰上降频温度临界线,表现同为15W的Skylake好多了。&DOTA2测试(DOTA 2 Reborn),以1080P分辨率调到最大特效跑,它可以让CPU和GPU都可以维持最高负载。维持高频一段时间后,这套散热系统最终也顶不住CPU+GPU的满载压榨,让GPU降频了。虽然更薄更轻,但两代机器看起来没啥不同,新Suface Pro的最大改进都收在机身里面了。特别是这个新的混合散热系统,终于能让一个英特尔的核心尽情地奔跑了。&软件就像是google 的nexus设备一样,后者可以提供最纯净的安卓体验。对很多用户来说,Suface的重要卖点是纯净的windows体验,微软不会像其他代工厂/厂商一样夹带自己的“垃圾”软件。对于Surface Pro4来说,它就是原生win10的范本。如果以平板的标准衡量,win10对比win8是个倒退,但如果作为PC的话,提升就很巨大了。微软在win10里面加入了触屏优化过的word、excel、PowerPoint三件套,而最强笔记onenote也得到了更新。但除去这套办公软件,windows的平板应用,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和iPad差了好几个光年。虽然微软能否在之后追上还是个未知,但win10比当年的win8和win RT要欢迎多了,它有更多的资本完成这个工作。&总结在几个月前大家就不禁人好奇,微软在Suface Pro4中会怎么搞,是把Core M塞进去以减轻重量并降低噪音?还是坚持U系列CPU以提供更加充沛的性能?有趣的是,结果Surface Pro4两种方案都用了。在外观上Surface Pro4的变动不大,但从性能体验上,其比Surface Pro3要好上一截。它们个关系有点类似iPhone 6和iPhone 6s。这里面集中了一大堆最新的技术,Suface系列历代最好最大的屏幕、新处理器在部分场景带来了高达50%的性能提升,而且还更薄更轻了。配件上的改变也很明显,新笔的笔触更加柔软更加真实的笔,可以换笔头,有磁力吸附。键盘盖有追上超级本的按键手感和触摸板。唯一的缺陷是Tpye-C的缺席(译者倒是觉得没啥影响)。虽然表现出众,但Suface无论放在平板还是超级本领域都是很贵的产品。微软并没有打算和老队友们争抢低端市场,起步价899美刀(国行版6888起步),但只能买到core M3处理器+4G内存+128G存储的版本。最高版本的i7+16G内存+512存储卖2199美刀,而1TB硬盘版还没开卖。一直最热门的i5+8G内存+256G存储版本,买1299美金。这价格即使比起性价比很低的超级本来说,都已经比较高了。而更可怕的是,机器随机只附带手写笔,键盘盖要额外再花129美金(国行998元)。一套买下来就要突破1000美刀了(国行7888元)。如果是在两个月前,我们肯定会大喊微软黑心,然而这两个月,iPad Pro和谷歌的Pixel C 都刷新了我们对键(hei)盘(xin)的价格上限。对于Suface3来说,键盘或许是可以选配的配件,但对于Surface Pro4来说,键盘就真的是必选项。而且对于现在世道来说,这个新键盘的价格比起苹果谷歌还算“良心”,而且新旧Suface Pro都能用,个人还是建议最近买Suface Pro3或Suface Pro4的用户要一同拿下的这个新键盘盖。如果你需要的是一部生产力的平板,在质量、性能和配件水平上,Suface可以说是毫无对手。虽然也开始有类似Suface的产品出现,但Suface系列经过了4代的磨砺,已经把自己提升到另外一个次元了(软粉:不买是人?)。via:
微信扫一扫,打赏作者吧~
搞机微博@方查理、微信guangd1225
扫描二维码,关注作者
搞机啦微信
友情链接:
爱搞机微信
搞机啦微信
抱歉,产品库没有您要找的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压力测试结果分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