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柱状图,数码单反相机RGB直方图与柱状图的区别怎么看

&主题:照片直方图(柱状图)像解
&浏览:428091&& 回帖:572 &&
泡网分: 0.001
注册: 2007年07月
直方图对于参考曝光还是有作用的,本人做过实验,在相机里看直方图左右都不出现直线的话,在电脑上调整都非常方便。如果右边出现比较长的直线,照片一般都欠曝光,这时增加曝光补偿会使直线缩短。至于增加多少补偿,直线缩短到多长合适全凭经验和自己的感觉,以及场景光的分布和照片想照出的效果。
& & 如果照片的直方图有一边出现很长一段直线,虽然在电脑上可以调整,但是调整完成后一般都会产生色偏。
& & 在网上下载和用PS处理过的图片所显示的直方图,没有可比性。
泡网分: 12.916
帖子: 1915
注册: 2009年01月
很好,收藏
泡网分: 13.146
注册: 2007年09月
色阶只能用做参考,不能绝对,要看照片具体内容
泡网分: 19.996
帖子: 2593
注册: 2007年08月
原文由 quicmous 在 03:47发表
呵呵,又热闹起来呢!俺也来说两句:
小时候跟父亲学美术,老爷子非常强调徒手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反复告诫我不可借助直尺、圆规之类的工具。每次当我小心翼翼地问及利用九宫格或者放大尺放大这类工具时,总是会被狠狠教训一通。所以一直以来我认为大街上那些专门放大人像照片的画工师傅不是在从事艺术工作。
严格的技 ......&&quicmous 资深说得很在理,也很有耐心,看这很精心,这才是境界!
泡网分: 8.702
帖子: 1186
注册: 2011年01月
精品需要不断学习哦
泡网分: 10.358
注册: 2008年07月
作为摄影、图片处理新手,我认为直方图对拍摄时的曝光还是有较大的参考作用的。
老樊给出了几个直方图,以测试认为直方图对曝光有用的色友判断其对应的照片效果,这种测试是不对的。
为什么这种测试不对呢,我分析认为,是因为我们在拍摄时,是针对同一(或相似)场景、同一(或相似)拍摄主题、同一(或相似)光线环境来使用直方图判断曝光效果的,当场景、主题、光线不同时,其直方图是不能相互参考的。
注册: 2010年10月
原文由 bluestone42 在 14:04发表
老樊兄,此说似存疑.8位或16位并非动态范围,只是取样精度,与溢出与否关系不大.我这样理解,当否? 对于模拟信号,所谓的动态范围,就是可识别的最小信号强度与不失真(相对而言)最大信号强度之差, 因为信号强度一般用分贝(dB)表示,所以动态范围单位也是分贝,拿音乐来讲,交响乐的动态范围最大,在音乐厅里,最小的声音,连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最大的声音,可以说气吞山河、震耳欲聋。
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中,信号往往会失真,失真程度,取决于信号系统的的响应曲线,理论上,这个曲线应该是一条平行的直线,可实际上任何系统的响应曲线,都不会是直线,一般来讲,信号小到一定程度,就会淹没在噪声里,信号大到一定程度,系统也不会有很好的响应了。
数字信号系统,理论上是不存在失真的,但是问题是,数字信号的数据位是有限的,如果顾了两头,也就是把最小信号和最大信号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没有溢出”,这样带来的问题是图像没有过渡,如果要过渡好,顾了中间,就顾不了两头,造成所谓的“图像溢出”,所以,在CCD或CMOS一定的条件下,相机的动态范围,取决于起模数转换的位数,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数码相机的动态范围,就是模数转换的位数。
我画了一个简单的图说明,3位与4位的巨大差异
注册: 2010年10月
原文由 fasciae 在 15:40发表
看来我小看你了,你最后这句,比我总结的更极端呢!
就你贴的所有好图的直方图,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从最右到最左,都是有高度的。要看曝光,重点是看左右的截止位置,而不是高度!这个概念都混淆了,难怪你会得出“直方图对指导曝光没有任何帮助”
觉得有问题?那么请您找一张左边1/2或者右边1/2完全没有高度的直方图的 ......&&我前面说过了,你永远无法预定你要拍的“照片”是什么,一面白墙,可能不能称为艺术品,但是你那照相机对着它按下快门,它就是一张照片,一张黑布也一样。
所谓的直方图,就是给你三面墙(每块可贴1200万块瓷砖--D700相机),一堆(256种不同灰度的)方形瓷砖,你随意挑瓷砖贴在墙上,任何一种组合,都是一副照片,这有错吗?
虽然组合不是无穷多,但是你一辈子也找不到一样的组合。最后,让你把你贴的墙面,256种瓷砖用量按照由浅到深次序做一个统计,你用excel统计出来了,0-255号瓷砖,各用了多少数量(总数是1200万个),并画了一个统计图,这个直方统计图就是我们所谓的直方图,您能说直方图应该是什么样子吗?
很多人追求所谓不溢出,认为溢出不好,其实不是这样子的,在数据位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照顾两头不溢出,那么中间的细节一定相对差;而如果让高光溢出的话,暗调的部分细节表现一定更好;如果让暗光溢出,高光部分细节一定更好;如果两头都溢出,中间色调要最好,就让两头都溢出。
所以说要不要溢出,主要取决于你要照什么,在什么背景下照,如果我让你对着晴空拍黑色的手机,你一定要选择高光溢出,只有这样,手机的细节才能照出来,所以说你要没有把握,就按照不同的参数多拍几张,就按照RAW格式去拍,而不是看什么直方图。
既然并不总是要保证没有溢出,同时没有人只看直方图就能知道曝光是否合理--有人愿意挑战吗?我们可以赌一把;也没有人看被拍物就能画出合理曝光的直方图--我想同样也没有人愿意接受挑战,那为何不看预览而要看直方图呢?
泡网分: 4.211
注册: 2010年09月
悦色老夫补充:
直方图是什么?
每通道8位(RGB三色共24位)的数码影像,包含0-255共256种不同的像素亮度,把整个图像所有的像素亮度做一个统计,0-255的亮度值,每个值占多少像素,再按照0-255的亮度顺序做一个直方统计图,这个图,就是我们看到直方图。
你能脱离开图像本身说一幅图像的像素统计图应该是什么样子吗?不能!这就好比我问你:那个国家的人口收入统计图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你不知道哪个国家,对不起,我不告诉你,可以吗?
泡网分: 17.627
注册: 2005年04月
原文由 老樊 在 19:51发表
虽然我们从直方图上能看到是否溢出,但是直方图并不是专门用来反映是否“溢出”的。是否溢出,从预览小图上一样看的出来。
还有重要的一点,模数转换时,专业的相机提供了更多的位数,也就是更大的“动态范围”,溢出,危害就不是那么大了。
总之,看着好就是好,这是摄影的艺术的根本,想通过数字分析的方法来判定艺 ......&&我觉得我是懂了,从03年看到09年,此贴给我的收获不小。
艺术与科学,主观与定量,现实世界想用一个模型去定义估计还是很难。
正确的做法是,借用一定的科学,定量的手段,然后达到我们心中的那个美
嗯,这就是看完这个帖子的收获:)
泡网分: 50.051
帖子: 9563
注册: 2005年04月
这个直方面图要仔细体会。
泡网分: 8.501
注册: 2009年12月
封贴!这个话题讨论得差不多了。
向楼主和各位帮助初学者的行家致敬!
老樊也是我敬重的大侠之一,是艺术微喷领域的行家和企业家。在这个帖子里有点钻牛角尖了,言辞也似有失大家风范之处。这是我的感觉,不是批评,有点惋惜......
原文由 quicmous 在 19:47发表
呵呵,又热闹起来呢!俺也来说两句:
小时候跟父亲学美术,老爷子非常强调徒手绘画基本功的训练,反复告诫我不可借助直尺、圆规之类的工具。每次当我小心翼翼地问及利用九宫格或者放大尺放大这类工具时,总是会被狠狠教训一通。所以一直以来我认为大街上那些专门放大人像照片的画工师傅不是在从事艺术工作。
严格的技能训练或许有用,我当数学老师期间一直保持徒手在黑板画图的习惯,算是给学校省了一点教具折旧费吧。
不过现在再看一些美术作品,包括国外一些著名期刊的封面作品,大量采用先期用摄影手段获取素材,后期用幻灯等工具投影复制。不仅现代的画家毫不忌讳使用工具,而且把工具的使用发挥到极致。如果老爷子看到他们是如何创作的,还不被立马晕倒?
逐步告别蒙昧的时代,人们似乎不在乎使用什么工具和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结果就是一切。
我个人倾向尽量借助工具改善自己的工作。第一次用带测光指示灯和自动测距指示的相机的时候,真的感到很惊奇,这类技术的确提高了拍摄的效率并降低了摄影的门槛。不久,傻瓜相机走进千家万户,摄影不再是少数摄影时的专利。现在的AF技术、各类测光模式使得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艺术创作中去,而不会被琐碎的技术所羁绊。
数码时代,进一步颠覆了摄影的概念——数码照片(尤其是RAW格式的照片)的拍摄,在照片的制作过程中仅仅是数据采集环节,最终产生一幅优秀的照片还必须有大量后期的制作。在这个数据采集环节曝光是否“正确”、“合理”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采集了足够的影调信息满足后期的PS制作。如果在数据采集环节就过多地舍弃了影调信息(溢出),后期PS再创作的余地就会很少。
佳能10D可以采集12位的RAW照片,实验表明,它的图片可以保留高光溢出的1.5EV范围影调信息。我推测,JPG图像中0..255范围的影调,在10D的RAW格式中对应0..2047,RAW中的范围的影调是超出JPG图像表达能力以外的“溢出”部分。也就是说,10D的RAW图像即时曝光过度1.5EV,也不会损失影调信息,可以在转成JPG图像的时候再找回来。
由此可以看出,RAW文件再转成JPG的时候是经得起“折腾”的,它所包含的影调层次即使不考虑溢出部分,也是JPG所需量的8倍。所以,拍摄的时候我们一般只需要保证尽量采集更多的影调信息(尽量少产生溢出),不需要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拍摄的时候处理出片时的曝光效果。
判断所采集的影调信息是否符合自己的拍摄要求,直方图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当然作为数码时代的图像处理工具之一,有人喜欢有人烦,还有很多人不晓得它是作什么用的,这都很正常,就像无无法强迫我家老爷子用投影仪去创作一样。
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本贴乃当年无聊之极的时候随手发的,只是想说明直方图和照片的曝光、反差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明确的读者对象,也没有深入地思考,没想到大受欢迎。不仅本贴创下了超过30万的点击量,而且也被许多其它网站转贴。而我辛辛苦苦写过的其他帖子,一个个都石沉大海了。最终让俺痛苦地明白,有生之年,应该多做一些对大家伙有益的事情才是正道。曲高和寡的大业不做也罢...
[quicmous 编辑于
泡网分: 3.681
注册: 2010年11月
泡网分: 0.021
注册: 2011年11月
非常经典的技术谈论帖子!值得学习
泡网分: 11.084
注册: 2007年01月
直方图左下方的像素数为什么与照片的像素数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泡网分: 0.002
注册: 2012年05月
好帖子,受益匪浅,谢谢各位高人给我们这些菜鸟的指导
泡网分: 2.601
注册: 2011年08月
泡网分: 85.629
精华: 5帖子: 11738
注册: 2003年11月
虚晃 发表于
直方图左下方的像素数为什么与照片的像素数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意大利和德国人还没开始,我就来答你一答。左下角的像素数是实际参予计算的像素数,对于高像素图像,不是所有像素都算,而是简化计算的。当然像素本身不高时就相等了。我赶脚德国能赢啊。
泡网分: 0.002
注册: 2012年07月
值得学习。
泡网分: 1.279
注册: 2011年08月
从03讨论到09'好像是在讨论照片的美感是应该由视者主观感受决定还是客观的尺子去测量来衡量。
泡网分: 11.084
注册: 2007年01月
一言 发表于
意大利和德国人还没开始,我就来答你一答。左下角的像素数是实际参予计算的像素数,对于高像素图像,不是所有像素都算,而是简化计算的。当然像素本身不高时就相等了。我赶脚德国能赢啊。谢谢!不过请问多少像素数为高像素图像?
过后我研究了一下,实际是软件在直方图统计时合并了原图片的像素数后统计的结果,原图像的四个像素合并为一个来进行统计计算。
泡网分: 0.301
注册: 2012年05月
留个脚印先
泡网分: 0.519
注册: 2011年11月
泡网分: 1.103
注册: 2011年08月
记号一下慢慢学习
泡网分: 0.062
注册: 2013年02月
非常不错的学习、讨论帖,受益匪浅,谢谢大家积极参与
泡网分: 3.832
注册: 2010年10月
我也来凑个热闹。
泡网分: 3.832
注册: 2010年10月
泡网分: 16.335
帖子: 1315
注册: 2007年04月
顶主贴!!
泡网分: 1.535
帖子: 1506
注册: 2012年01月
谢谢楼主分享,把这贴当教材了
泡网分: 1.535
帖子: 1506
注册: 2012年01月
e摄飘 发表于
这样调节不妥,不知你记不记得以前国外优秀摄影师好多都是暗房高手,他们后期一般采用分区曝光的方法。
那么在photoshop中也是一样的,你需要把这样图片进行分析,基本可以分为天空/树/人物/地面四个大块。
可以通过选区来把这几个大块分开来调整,这样你就可以调节出理论的影象最为丰富的色调,以前大师水准的照片只要你肯花工夫和良好的摄影感受就基本可以到达七八分了,比方我觉得天空层次应该更加丰富和深一点,保留地面的色调会使照片感觉光感十足,树只要稍微提亮就可以了,人物看需求情况。可以再试一试。
不过要提到的是,数码化的广泛推行,我认为他不是让我们觉得可以随意拍摄,而更让我重视前期的拍摄。
还要提到的是,任何的色彩调整它都可能会影响它的精度,可能会增加它的颗粒感,希望小心把握。
最为专业的完美图片因该是不让别人感觉到这个是数码处理过的。
感受真实。非常认同最后一句话,学习了
&版权所有:&&&&教你用PS直方图如何判断一张照片的曝光是否完全准确?
作者:寻找原创分享者
字体:[ ] 来源:飞特网 时间:10-15 09:20:22
下面脚本之家教大家利用PS直方图如何判断一张照片的曝光是否完全准确的方法,教程很实用,推荐过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下面脚本之家教大家利用PS直方图如何判断一张照片的曝光是否完全准确的方法,教程很实用,推荐过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谈到曝光,我想,我必须得讲直方图了。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直方图。
有的人可能会说:什么?直方图?我打接触相机的时候就会用了,这个有什么可讲的?好吧,等我讲完了你再讲这番话也不迟。
以这幅图片为例:
先介绍一下直方图最基础的知识吧。
直方图的横轴从左到右表示亮度的越高,纵轴从下到上表示像素越多。亮度从0&255。 & & & & & 0表示黑,255表示白,如果某个地方的峰越高,表示在这个亮度下的像素越多。
拿这个直方图来说,它的分布是非常均匀的,说明各个亮度区间的像素分布是很均匀的。
弄懂了上面这几句话,你对直方图就有了一个最基本的了解了,但实际上直方图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我问一个问题:两个直方图完全一样的图片,两幅图片的画面就一定是一样的吗?
答案当然是NO,因为直方图它记录的是像素的亮度信息,换言之,我们把上面所有的像素都不改变,只是改变它们的相对位置,直方图一点儿都不会改变,但画面内容可能就脱胎换骨了。
理解上面这一点很重要,对于我们理解直方图的本质有很大帮助。
好吧,上面的都是一些人尽皆知的知识,下面的才是我要讲的。
回到这幅图。这幅图右边有&色阶,数量,百分比&这几个参数,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呢?
大家打开直方图,把你的鼠标放在直方图的某个位置,就会出现这三个参数,它们分别代表:
色阶:指针所在地方的亮度,即从0&255的某个值。 数量:在这个亮度下的像素值,比如上面这幅图的意思就是在138这个色阶下,有1915个像素。 百分比:当前色阶在整个色阶中的位置。
好吧,上面这个还有进阶的知识。
当你按住鼠标左键往右拉的时候,你会发现它们有变化。
色阶:你选取的色阶的范围,比如上面这个就是从115到216这个范围的色阶。
数量:在这个范围下的像素总数。等等,有人会说,这个照片的像素总数才207284,怎么这个范围下的像素就有227728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非常好的观察力,因为我是选的RGB通道,像素总数是要乘以三的,后面我会专门讲到各个通道的。
百分比:这里的百分比就不是位置的百分比了,而是你选取的范围的像素在整个像素中的百分比。
好吧,经过上面的学习,你又进一步了解了直方图了,但还不够,还有更复杂的。
继续拿出这幅图,左边还有几个参数,平均值,标准偏差,中间值,像素。
这几个参数的含义是什么呢?
平均值:平均值越高,照片整体就越偏亮,以128为中间值。
它的算法是:图像的亮度总值&图像像素总数。拿上面这幅图为例,它的平均值是117,离128很近是吧,所以曝光属于正常型的。
标准偏差:标准偏差是统计学名词。一种量度数据分布的分散程度之标准,用以衡量数据值偏离算术平均值的程度。标准偏差越小,这些值偏离平均值就越少,反之亦然。标准偏差的大小可通过标准偏差与平均值的倍率关系来衡量。
标准偏差公式:样本标准偏差S = Sqrt[(&(xi-x拔)^2) /(N-1)],公式中&代表总和,x拔代表所采用的样本x的均值,^2代表二次方,Sqrt代表平方根。
好吧,上面这些都不重要,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标准偏差与照片画面的关系。
标准偏差越大,画面对比越明显,反之亦然。
中间值:将图像所有像素的亮度值通过从从小到大排列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即将数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大于该数值,一部分小于该数值。(如果有偶数个像素,就有两个位于中间的数,取前面的一个)
中间值的意义在于从另一个侧面来反映画面的整体亮度,是否是过曝或欠曝。它与平均值互补,不过没有平均值准确,具体缘由自己体会。
像素:这个不多讲了,大家都很熟悉的。
看完并理解上面这些,你对直方图应该是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理解了,不过,想要真正理解直方图还需要一些知识。
通道里面分为很多种:RGB,红,绿,蓝,明度,颜色。首先,我们要明白直方图里面的数量和像素不是同一个概念,当我们选择RGB通道的时候,最大数量值=像素值&3。而当我们选择其他通道时,最大数量值=像素值
举个例子:
在RGB通道下,色阶为一百时,数量为3119
在R通道下,色阶为一百时,数量为945
在G通道下,色阶为一百时,数量为1610
在B通道下,色阶为一百时,数量为564
你会发现,RGB通道下的数量值为R+G+B得出来的。
也就是说RBG通道实际上是把R,G,B各个通道的数值相加得到的。
而像素是什么?我们是把RGB三种颜色最后混合而成的颜色看成一个颜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像素,相信你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单R,G,B通道下最大数量值=像素值了。
同理,RGB通道和明度通道也不一样。
这是RGB通道:
这是明度通道:
也许你会有疑问,直方图不就是反映亮度信息的吗?为什么RGB通道和明度通道下的直方图还不一样呢?这是计算方法导致的。明度统计的是每个像素的复合值,而像素的亮度值的计算方法为:30%&R+59%&G+11%&B
这里又与前面的像素相对应了,像素是一个复合值,看了前面这么多,相信各位也有些晕了&&坚持住,关于直方图还有最后一点儿内容。
放点佐料调剂一下,案例鲜活,简单易懂:《设计师必备小知识!教你看懂照片直方图》
我以红色通道的直方图来讲一下。
大家看到这个直方图能想到什么?说明红色信息主要分布在中间和暗部,亮部分布不多,单个通道的直方图信息对于我们调色和纠正色偏有很大的作用。
最后再讲一下直方图的高速缓存级别。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先看一下图吧。
这是缓存级别为3
这是缓存级别为1
我就不去讲它的计算原理了,我就直白的讲一下:
缓存级别越高,直方图生成的越快,但越不准确(简单讲一下原理,缓存级别越高,它就不会去计算每一个像素的值,而是将几个像素合并为一个像素计算)。如果你需要讲缓存级别改为1,点击右上角的三角形就行了。
直方图对于我们理解曝光有很大的帮助!
这一幅明显是过曝的照片。
这一幅明显是欠曝的照片。
哇,这一幅曝光正好,高光低光皆有,是正确的曝光。
好吧,如果你信了我上面的话,说明你还是没有了解到直方图的本质。正如我前面所讲的,直方图它记录的是像素的亮度信息,换言之,我们把上面所有的像素都不改变,只是改变它们的相对位置,直方图一点儿都不会改变,但画面内容可能就脱胎换骨了。
一定要记住这句话:直方图它记录的是像素的亮度信息,其他什么都不代表。
曝光准不准确,与亮度分布是否均匀没有必然联系。
上面三幅直方图对应的图片是:
上面这点就是直方图的局限性,直方图只反映亮度信息,其他什么都不代表,与曝光正确与否也没有必然联系。
前面提到了直方图的局限性,我之所以要先讲局限性,是要让大家不要过于迷信直方图,不要在头脑中形成什么样什么样的直方图才是曝光准确的,什么样的直方图则不是曝光准确的。
那么直方图到底该怎么用呢?
答案是结合拍摄环境用。
直方图在摄影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在阳光强烈看不清屏幕的情况下,你很难判断曝光是否准确,这时候结合直方图就能对曝光作一个大概的判断了。
对于结合拍摄环境使用的具体一点儿就是:比如你在拍雪景的时候,你硬要低光和中间调都有大量像素,一般情况下是不现实的。再比如,你在拍乌云的时候,你硬要高光部分有大量像素,一般情况下这也是不现实的。
你要结合你所处的拍摄环境对直方图的形态有一个大概估计,而不是盲目的追求低光,中间调和高光都有像素,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摄影经验的积累。一个常用的快速提高方法就是,看一些典型环境下的照片的直方图。
对于以上这两幅照片,大家能明显感觉到不同,但不同之处在哪里呢?这时候我前面讲的直方图的知识就派上大用场了。
下面分别是两幅图片的直方图:
平均值:第一幅略高。证明第一幅的平均亮度要高一点儿,不过这点儿差距基本上不太影响画面效果。
标准偏差:第二幅明显高,这意味这什么?意味着第二幅照片的画面对比效果更强烈。
中间值:一样的。
再观察直方图本身:第一幅的直方图更窄,特别是阴影部分的像素明显较第二幅更少,为了更加准确的得到结果,我们对像素进行计算。
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幅色阶从0&70(低光)的数量为61701,百分比为6.01。而第二幅为92054,百分比未8.96,明显第二幅低光部分的像素更多,且在画面中所占比例更大,再看一下蓝色通道:
明显第二幅蓝色通道的像素分布范围更广,无论是低光还是高光都比第一幅多,这也就是为什么第二幅的天空比第一幅蓝的原因。
以上内容是对我之前讲的直方图知识的一个运用,如果熟练掌握了的话,对于调色和识图(识别后期手段)是很有帮助的。那么怎么用直方图来判断曝光呢?
以 这幅图片为例,这是在白天拍的风景,它的平均值为145,为正常范围。直方图是连续的没有间断,证明亮度变化平缓,符合白天风景的特征。标准偏差正常,其 实标准偏差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可以作为你校对处理前后图片的一个参考数据。低光,中间调,高光的百分比正常,符合白天风景的特征。
蓝色通道平均值为178,因为蓝色主要集中于天空,所以较整体水平偏高,也属正常。
另:对于曝光这种东西本来就不适宜将其完全数据化,没有一个绝对的正确曝光值。不是说平均值一定要为多少,百分比一定为多少,直方图一定要怎样才是曝光准确,它只是一个参考,是一个工具。
曝光是否准确还要结合你的拍摄意图来判断。比如你想拍LOMO,这时候你就不能用正常的标准偏差来衡量了,因为LOMO的标准偏差普遍较高。比如你想拍日系,你也不能用正常的平均值来衡量,因为日系的平均值普遍较高,因此,曝光是否准确一定要结合你的拍摄意图来进行讨论。
最后,多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自己喜欢,哪怕在别人看来曝光可能不准,也随它去吧!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12345678910
最近更新的内容相机中的曝光助手 教你解读直方图的奥秘|直方图_数码_新浪科技_新浪网
& 使用技巧 &&正文
相机中的曝光助手 教你解读直方图的奥秘
&&&&数码相机利用光电信号的转换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摄影生活,也为现代摄影带来了无限的便利。按下快门后不仅能马上看到最后的成像结果,还能看到各种拍摄时的有关参数。其中有一项有关曝光的图表最容易被人忽略,也最难理解,它就是机内自带的曝光助手——直方图。今天我们就来进入直方图的世界,解读直方图的奥秘。
&&&&何谓直方图
&&&&先来说说定义吧,数码相机中的直方图是一种用数字图表形式来表现影像中明与暗像素多少以及分布情况的曲线图表。
&&&&直方图也可以称之为一种柱状图,直方图的本性是一堆二维统计数字,而将这些数字形成的柱状图连起来就成了直方图的曲线。
&&&&在数码摄影中单从曝光方面讲,直方图统计的是从黑到白不同的明暗级别的像素中的个数,能准确的反映出像素分布密度。
&&&&随着数码相机的快速发展,现在不少数码相机在回放时就能调出直方图,这一点对于拍摄时的准确曝光非常实用。
&&&&如果能真正的看懂直方图,就够使我们真实、直观地看出照片的曝光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曝光参数。
  扫一扫,每日推送最潮最酷数码资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数码官方微信(也可微信中搜:sinadigi或新浪数码)。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数码相机的直方图怎么看
直方图又叫做柱状图,英文是 histogram。比较旧的相机只有一个图,比如尼康D70的是这样的:
比较新的数码相机能分别显示红绿蓝三个通道,加上三个通道综合的直方图,比如索尼NEX-5的是这样的:&
直方图是什么意思?&
直方图大致就是告诉你照片亮度分布状态。&
人眼能看到物体,包括照片里的物体(意象),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眼睛刺激视网膜。&
不同物体有不同的亮度。高亮度的代表是太阳,耀眼不能直视。低亮度的代表是黑洞,根本看不见。&
照片里的各个物件也有不同的亮度。比如下面这张照片里,&灯塔后面的落日光辉亮度非常之高。而右下角的礁石处于阴影里,就黑到了极致,完全没有任何亮度了。&
一个照片里的图像是由无数个像素描绘出来的。每个像素都有不同的亮度。数码相机亮度的统一衡量标准是从0到255。&最暗的,就是根本没有任何亮度,纯粹一片黑的,亮度是0。最亮的,就是一片纯白的,亮度是255.&
如果有个很敬业的工程师,对这个照片里各个像素的亮度都做个统计,像上面那个照片里,他可能发现亮度是255的,大约有五千个,亮度稍微弱一点的,比如240的,有三千个,如此一直登记到最暗的,就是右下角那些全黑的像素,亮度是0的,大约有两万个。有了这些数字,就可以画一个图表,横坐标表示亮度,纵坐标表示对应亮度的计数是多少。&
数码相机的直方图,就是这样的一个图表。&
我们可以先用一个简化的亮度标准来看一个实例。我们假设亮度最高的不是255,而是3,就是说一个照片总共只有0,1,2,3这四个不同的亮度(这也不是绝不可能。DOS年代的电脑,很多游戏就是用这么简单的一点色调变化来画出咸蛋超人的),然后,用一个超级简单的“照片”做例子,看看如果那位工程师给这个照片画直方图的话,会是什么样的一个图:&
假如这张“照片”严重过曝,于是整个画面没有任何黑色和灰色,也就是亮度是0到2的色素都欠奉,所有像素亮度都是3,那么得出的直方图,前面三个格子都是空白,只有最右边看到一个20格高的冲天直棍——因为这个严重过曝的“照片”里,20个“像素”全部都是最高亮度(亮度3),没别的色调。&
当然如果是真的相机里的直方图,格子比上面这个要多多了。我们用一张真正的照片来看一下照片里的像素亮度和直方图的对应曲线:&
这个就是直方图的基本意思。然后,照片像素亮度的分布,多少还有点规律。就像人的高度一样,极端的,比如姚明这么高的人不多,武大郎这么矮的也不多,所以如果给人类高度画直方图,两头的曲线,就是特别高的和特别矮的人,他们对应的曲线,不会太高。中间高度的占多数,所以人类高度曲线应该是像个山坡,两头低,中间拱起来。一张照片的直方图也是类似原理,特别亮或是特别暗的点,一般应该不太多,亮度适中的占多数,所以一个“理想”的直方图,可能会是这个模样:&
最左边代表最黑的像素。这么黑的点通常不太多(除非是李逵的面部特写),所以最左边的曲线(严格的说是那些直立的柱子,不过我们在乎的是柱子顶端到达什么高度,也就是各个柱子顶端形成的连线,所以说曲线更合适)不高。同理,一张照片里特别亮的点也不会太多(除非是日本艺伎的面部特写),所以最右边的曲线也不高。算下来,数量最多的(也就是曲线最高的),还是那些亮度适中的像素,它们都集中在这个直方图的中间一带,构成了小山的主峰。&
知道什么是直方图了,我们可以看看不同的照片,直方图会是什么模样。&
这是有意用曝光补偿把曝光量减了两级,结果照片严重欠曝。因为欠曝,照片里充斥了暗淡无光的像素,所以对应的直方图里,曲线集中在左侧,因为左侧代表低亮度像素。右边几乎有一半空间完全空白,就是说亮度在150(估测)以上的像素根本就没有。&
现在看图2,这张照片曝光量减一级,直方图曲线仍然明显偏向左侧,但是总体稍微向右扩散了一些。最右边虽然没有明显的曲线,但隐约能看到一些细微的起伏,就是说亮度200左右(估测)的像素,多少有这么三五个了。&
现在看看正常曝光的照片。这个照片的直方图并没有出现我们说的小山拱形。这是因为这个照片的绿草和蓝天占了画面的2/3,而这些色块的亮度都不是太高,所以整个画面还是中、低亮度的像素居多,因此直方图还是稍微向左偏,但是我们知道这是因为这个画面的构成元素如此,这不算“错误”。同时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直方图的总体的曲线基本覆盖到了亮度从0到255的整个区间,直方图的最右边没有完全的空白区。最右边那个细细的水平线,是亮度极为接近255的几个像素。这个亮度的像素不多,所以对应的直方图曲线是一根非常低平的细线。这根曲线没有起伏,也就是说,这个亮度所在的区域,像素没有层次变化,而是一片单一的色块。换句话来说,这种地方看不到图片细节,就是一片白。好在从直方图可以看出,这种缺乏细节的“坑”不大(曲线很低),所以对整体画面破坏不大。&
现在看看过曝的情况。下面这个照片,曝光量有意增加一级,于是过曝了。直方图最右边,紧贴右壁的地方,有一根细细的直棍。这是对应车库门的那片死白区域。这里亮度达到最高,也就是255,而且这些亮度255的区域,周围没有渐变的像素,而是一片单调的白色,所以这个直棍的左边不是逐渐下降的曲线,而是哗啦一下直接沉到几乎触底。直方图上看到这种细高的直棍,说明照片里有“坑”,就是看不到细节的纯白色块或是纯黑色块。垂直线越高,这种单色的坑就越大。如果这线出现在右侧,是白坑,说明过曝,需要调低曝光量补照。如果出现在左侧,是欠曝,需要增加曝光量补照。&
再看看更夸张的例子。下面这个图是故意增加两级曝光,结果严重过曝。现在直方图里紧贴右壁的直棍更明显了,而且是几根粗细不等的直棍接在一起,像半边芦笋。虽然下面的几根棍子稍微粗一些,但只要是这种垂直线,肯定就是有坑。几根垂直线都在极右侧,说明照片有大量纯白的坑。对比照片就可以看出,这些直棍是车库门、墙和车道那些大片白色块造成的。&
把上面五个照片的直方图对比着看,就能看到直方图的总体趋势是:曝光越高,直方图就越往右偏。所以这可以成为判断照片是否过曝的参考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不是很可靠。如果是一张高调照片,比如北极熊走在冰原上,那么直方图明显偏右是正常的。&
下面这张高调照片,直方图就明显偏右:&
如果直方图两头都高,中间下沉,像这个这样,这是什么情况?&
这说明照片里有大片的阴暗像素和大片的高亮像素,而中间亮度的像素不多。这就是所谓高反差的情况了,比如这个照片就是这样:&
总结起来,如果用直方图来帮助判断曝光是不是恰当,有三个迹象可以提供线索:
1)整体曲线分布是不是偏向一侧。
2)是不是某一侧有大片的空白地带,没有任何曲线。
3)是不是有细高的棍状直线。
第一个迹象,就是看直方图整体曲线是不是偏向一侧,这个不是很可靠的指标,要根据你的拍摄对象做判断。如果拍摄对象本来就是高调的,直方图当然会偏右。而低调照片,比如黑猫夜行,整体曲线自然会偏左。
比较可靠的是直方图出现又细又高的垂直线,这就说明有比较大的区域是一片没有细节的“坑”(如果是过曝导致的白“坑”,有些数码相机这时候预览图里这种过曝区会闪烁提示),这时应该考虑调整曝光量重拍一张。&细高线出现在左侧,说明有大片黑坑,应该增加曝光量补拍。细高线出现在右侧则提示有大片白坑,应该减少曝光量补拍。
相对而言,黑坑问题没有白坑这么严重,因为黑坑通常是可以用后期处理把黑坑里的细节重新显示出来的。但是白坑就是完全没有数据记录,所以后期处理就无法补救了。所以数码相机拍摄,宁愿欠曝不能过曝。&
如果直方图某一侧有大片区域根本没有任何曲线,这也是比较可靠的判断根据,说明曝光不当。如果是右侧有大片空白的,就像上面的图1(房子照片,曝光量减2的),说明欠曝。左侧大片空白的情况则说明过曝。如果有这种大片空白,就要检查曝光量了。除非你有意要拍高调照片(比如上面那个手镯)或是低调照片,否则直方图里这种大片空白区域说明曝光不准确。
有时候,局部的过曝或是欠曝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可能是有好处的。比如下面这个照片,直方图的左壁和右壁各有一根细高度垂直线,说明有黑坑和白坑。白坑是左上角的白色,那应该是天空中的一片云导致的。这个地方过曝没有害处。这片云如果细节太清晰,反而有可能喧宾夺主,抢了葵花的镜头。黑坑是右上角那朵葵花里花芯的上半截。这个区域看不到细节,这虽然略有点遗憾,但是因为正面那两朵葵花清晰度恰好,所以这个黑坑不妨忽略。如果让把这个地方也达到足够的曝光量,整个照片就肯定会过曝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柱状图与直方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