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面上某一点同步卫星相对于地面是平均海平面的高度称为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Geoid and Reference Ellipsoid测绘英语翻译测绘,翻译,英语,Geoid,and,英语翻译,geoid,英语英文,测绘翻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Geoid and Reference Ellipsoid测绘英语翻译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b.搅拌,使水、气、液三相良好接触提高氧利用率 c.维持液体的足够速度以使水中固体物悬浮 曝气设备分类
(1)鼓风式曝气设备
A 微孔 (曝气器) 20%-30%
(小的好,但易堵) B 细气泡
8%-12% d 粗气泡
喷嘴,喷射器
4%-6% (2)机械曝气器
叶轮、转刷、转盘、水下曝气器11. 双膜理论?P144a 气液两相接触面存在层流的气膜和液膜(双膜);
b 气、液两相紊流不存在浓度差
c 阻力主要存在气膜中的分压梯度,液膜中有浓度梯度,梯度是推动 d 氧难溶于水,因此液膜是氧传递的主要阻力。12. 曝气池类型? P163曝气池分类
(1)按混合液流态: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循环混合式 (2)按平面形状:长方形廊道、方型、环状跑道
(3)按曝气方式:鼓风、机械表面曝气,二者联合使用
(4)从曝气池与二沉池之间关系:分建式、合建式
推流式曝气池 多为鼓风曝气、采用矩形廊道式,采用淹没潜孔进水,出水采用溢流堰出水。
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多为表面机械曝气装置,采用淹没潜孔进水。13. 污泥的培养和驯化有几种方法,过程怎样?P194a 异步培养法:
先培养再驯化 b 同步培养法:
培养驯化同时进行
c 接种培养培养法: 将其他相污水厂污泥作为种泥14. 什么是污泥膨胀?主要原因?解决措施?P197污泥膨胀:活性污泥系统种的污泥沉降性质发生改变,不易沉降的现象。污泥变质时,不易沉淀,SVI增高,污泥结构松散,体积膨胀。
原因:丝状菌膨胀
a.C/N过高,缺少营养b.DO不足c.水温高d.PH过低
结合水膨胀、排泥不通畅、高负荷运转
措施: 针对污泥膨胀的起因,可采取不同的对策:由缺氧,水温高造成的,可加曝气量或减少进水量以减轻负荷,或适量降低MLSS(控制污泥回流量)使需氧量减少。
如污泥负荷过高,可提高MLSS,以调整负荷,必要时可STOP进水,闷曝一段时间,可通过投加N.P调整混合液中的营养物质平衡(BOD5:N:P=100:5:1), PH值过低可投加石灰调节,漂白粉和液氯(按干污泥的0.3%~0.6%投加)能抑制丝状菌繁殖,控制结合水性污泥有膨胀。15.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工业设计包括几部分?A 选定工艺流程
B 曝气池(区)容积的计算及曝气池的工艺设计
C 计算需氧量、供氧量以及曝气系统的集散与设计
D 计算回流污泥量、剩余污泥量与污泥回流系统的设计 E 二次沉淀池池型的选定与工艺计算、设计第五章生物膜法1. 什么是生物膜法?主要方法有哪些?P199微生物附着在作为介质的滤料表面,生长成为一层由微生物构成的膜。污水与之接触后,其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吸附,进而被为什么氧化分解,转化为H2O、CO2、NH3和微生物细胞质,污水得以净化。
方法: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微孔膜生物反应器/复合式生物膜反应器。其中,生物滤池和生物转盘属于润壁型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属于浸没型生物膜法;生物流化床属于流化床型生物膜法。3. 生物滤池结构及其特点。P202构造:池体、滤料、布水装置、排水系统 特点:(1)适用范围水量:不高于1000m3/d的小城镇
(2)优点:BOD去除率高,运行稳定,节省能源
缺点:占地面积大,易堵塞,有滤池蝇,气味问题4. 生物转盘中生物膜净化废水的机理。P223(1)当转盘浸没水中时,有机物被生物膜吸附;
(2)当转盘离开水面时,固着水层从空气中吸收氧,固着水层氧过饱和,转移到生物膜和污水中;
(3)圆盘的搅动也使大气中的O2进入水中(O2有两部分来源);
(4)盘上的“生物膜”,与“水”及“空气”间,交替接触,进而去除BOD、COD,也有CO、NH3等的传递。5. 生物转盘结构及其特点。P223/224结构:盘片―接触反应槽―转轴―驱动装置4部分组成。
特点:(1)微生物浓度高,折成MLVSS可达mg/L,F/M:0.05-0.1系数,效率高的主要原因;(2)耐冲击负荷――BOD值10000mg/L―10mg/L均可适应;(3)不需要曝气,污泥回流,及调节污泥量;不存在污泥膨胀,节能,易于管理; (4)生物有分级,污泥龄长,食物链长; (5)流态:完全混合――推流式。6. 生物接触氧化法流程的特点。P242工艺方面:(1)采用多种形式填料,形成气、液、固三相共存,有利于氧转移(2)填料表面形成生物膜立体结构
(3)有利于保持膜的活性,抑制厌氧膜的增殖(4)负荷高――处理时间短
7. 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计算包括哪些内容。P249
BOD容积负荷率法:生物接触氧化池填料的容积、接触氧化池总面积、接触氧化池座(格)数、污水与填料的接触时间、接触氧化池的总高度。 8. 生物流化床的两种类型及其特点。P254
A 液流动力流化床(二相流化床)液固 B 气流动力流化床(三相流化床)固液气
C 机械搅拌流化床
9. 各种生物膜法的净化废水的机理、处理构筑物的基本构造、功能、流程及其特点。第六章 污水的自然处理(氧化塘与土地处理)1. 什么是稳定塘?分几类?P258稳定塘是经过人工适当的修正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
分类:好氧稳定塘―好氧塘、兼性稳定塘、厌氧稳定塘、曝气稳定塘、深度处理塘。2. 什么是污水的土地处理?其目的?4种类型?P282/283污水的土地处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将污水投配只土地上,通过土壤-植物系统,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净化过程。目的:净化、综合利用。
分类:a 慢速渗滤b、快速渗滤c、地表漫流d、湿地处理系统厌氧生物处理1. 什么是厌氧生物处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 (包括兼氧微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过程,也称厌氧消化.2.
和好氧法相比,厌氧生物处理法具备的特点?P589(1)应用范围广
好氧法一般只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而厌氧法既适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又适用于中、低浓度有机废水。
(2)能耗低
一般厌氧法动力消耗约为好氧法的10%-15%。
(3)负荷高
好氧法有机容积负荷为2-4kgBOD/(m3?d);而厌氧法为2-1OkgCOD/(m3?d),高的可达50kgCOD/(m3?d)。
(4)剩余污泥量少,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厌氧法的剩余污泥量只有好氧法的5%-20%。(5)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
好氧法一般要求BOD:N:P为l00:5:1,而厌氧法的BOD:N:P为200:5:1。
(6)有杀菌作用
厌氧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杀死废水和污泥中的寄生虫卵、病毒等。
(7)厌氧污泥增殖慢,系统启动和处理时间长(8)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
需要进一步处理,故一般在厌氧处理后串联好氧处理。3.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包括哪四个连续的阶段?该过程依靠哪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的 联合作用完成?P353
厌氧消化过程划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和产甲烷阶段。
依靠三大主要类群的细菌,即水解产酸细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产甲烷细菌的联合作用完成。1.第一阶段为水解阶段。复杂的大分子、不溶性有机物先在细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2.第二阶段为酸化阶段。水解后的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渗入细胞体内,在细胞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挥发性有机酸、醇类、醛类等。这个阶段主要产生较高级脂肪酸。3.第三阶段为产氢产乙酸阶段。在产氢产乙酸细菌的作用下,第二阶段产生的各种有机酸被分解转化成乙酸和H2,在降解奇数碳素有机酸时还形成CO2。
4.第四阶段为产甲烷阶段。产甲烷细菌将乙酸、乙酸盐、CO2和H2等转化为甲烷。此阶段由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完成: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从乙酸或乙酸盐脱羧产生甲烷;前者约占总量的l/3后者约占2/3。5. 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 主要因素有哪些?温度特点。P356一类是基础因素,包括微生物量 (污泥浓度)、营养比、混合接触状况、有机负荷等; 另一类是环境因素,如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有毒物质等。A温度条件:各类微生物适宜的温度范围是不同的,一般认为,产甲烷菌的温度范围为5-60℃。在35℃和53℃上下可以分别获得较高的消化效率,温度为40-45℃时,厌氧消化效率较低。据产甲烷菌适宜温度条件的不同,厌氧法可分为常温消化、中温消化和高温消化三种类型。B PH:产酸细菌对酸碱度不及甲烷细菌敏感,其适宜的pH值范围较广,在4.5-8.0之间。产甲烷菌要求环境介质pH值严格控制在6.8-7.2范围内。C 有机负荷:常规厌氧消化工艺中温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的有机负荷为2-3kgCOD/(m3?d),在高温下为4-6kgCOD/(m3?d)。D 厌氧活性污泥:厌氧活性污泥主要由厌氧微生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组成。在一定的范围内,活性污泥浓度愈高,厌氧消化的效率也愈高。但也不是越高越好。E 搅拌和混合:搅拌可消除池内梯度,增加食料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避免产生分层,促进沼气分离。搅拌法有机械搅拌法、消化液循环搅拌法和沼气循环搅拌法等。F 废水的营养比:厌氧法中碳:氮:磷控制为200:5:1为宜。G 有毒物质:包括有毒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和一些阴离子等。6. 厌氧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哪些?其结构特点。A 化粪池是一个矩形密闭的池子,用隔墙分为两室或三室,各室之间用连接管接通;B 厌氧生物滤池:滤池呈圆柱形,池内装放填料,池底和池顶密封。C 厌氧生物滤池:微生物固着生长为主,不易流失,因此不需污泥回流和搅拌设备;D 普通厌氧消化池:常用密闭的圆柱形池,废水定期或连续进入池中,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由消化池底和上部排出,所产沼气从顶部排出。E 普通消化池:厌氧消化反应与固液分离在同一个池内实现,结构较简单。F 厌氧接触法:在消化池后设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池。G 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污泥床反应器内没有载体,是一种悬浮生长型的消化器H 厌氧流化床:载体处于流化状态,无床层堵塞现象,对高、中、低浓度废水均表现出较好的效能I 厌氧生物转盘:J 分段厌氧法:厌氧消化反应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每一反应器完成一个阶段的反应7. 厌氧、好氧联合运用的目的?试给出一典型流程P320/321实际工业废水中有机物的浓度较高,COD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高浓度有机废水用一种方法很难处理到要求的水平。所以需要用厌氧和好氧处理方法联合应用才能达到好的效果。A/O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A/A/O工艺流程。第八章
污泥处理和处置1.污泥的来源主要有哪些?P329初沉池、活性污泥法后的二沉池、生物膜法后的二沉池。2.污泥性质。P329
易于腐化发臭,颗粒较细、比重较小(约1.02~1.006),含水率高且不易脱水,属于胶状结构的亲水性物质。3.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式有哪些?P338初沉池污泥含水率:95-97%,二沉池剩余污泥含水率:达99%以上
1.游离水(间隙水)70%
浓缩、脱水
脱水、干燥
3.内部水(附着水及细胞内部水)10%
干燥、焚烧4.污泥处理、处置主要有哪些方法?处理后水分的变化。浓缩、脱水、干燥、焚烧、第七章
污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1. 氮的存在形式、磷的存在形式。P306
氮:(1)有机氮(2)氨态氮(NH3―N、NH4+―N)(3) NO2―N、NO3―N(4) N2
磷:( 1)有机磷酸盐――存在有机物和原生质细胞。如:葡萄糖―6―磷酸,2―磷酸―甘油,大量胶体和颗粒状,可溶性占30%。(2)磷酸盐――H2PO4-、HPO4-、PO43-,其中[PO43-]正磷酸盐(3)聚磷酸盐―― 焦磷酸盐―P2O74-,三聚磷酸盐―P3O105-,偏磷酸盐―PO3-2. 氨化反应、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过程(同化反硝化、异化反硝化)方程式。P3084. A-A-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流程。P322 反应器单元功能:厌氧反应池:释放磷+氨化(有机氮)
缺氧反应器:脱氮好氧反应器:去除BOD,硝化,吸收磷
范文七:软件工程(东华理工大学)重点3.1 软件需求分析例:有一个大学图书管理系统,该系统除了一般的图书管理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和教工从其他图书馆借阅图书和文献资料提供服务。因此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⑴ 基本数据维护功能⑵ 基本业务功能⑶ 数据库管理功能⑷ 信息查询功能---- 功能需求⑴基本数据维护功能提供使用者录入、修改并维护基本数据的途径。基本数据包括读者的信息、图书资料的相关信息,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修改,更新。⑵基本业务功能读者借、还书籍的登记管理功能,随时根据读者借、还书籍的情况更新数据库系统,如果书籍已经借出,可以进行预留操作以及书籍的编目、入库、更新等操作。⑶数据库管理功能对所有图书信息及读者信息进行统一管理维护的功能,对书籍的借还也要进行详细的登记,以便协调整个图书馆的运作。⑷信息查询功能提供对各类信息的查询功能,如对本图书馆的用户借书信息、还书的信息、书籍源信息、预留信息等进行查询,对其他图书馆的书籍、资料源信息的查询功能。----非功能需求① 系统安全性需求:为保证系统安全性,对本图书馆的各项功能进行分级、分权限操作,对各类用户进行确认。对其他图书馆借阅图书和文献资料服务控制访问范围:如限IP、限用户等。② 对系统可用性的需求:为了方便使用者,要求对所有交互操作提供在线帮助功能。③ 对系统查询速度的需求:要求系统在20 s之内响应查询服务请求。④ 对系统可靠性的需求:要求系统失败发生率小于1%。-----
领域需求例如:对“大学图书管理系统”,提出一些与图书管理的业务相关的需求:
⑴ 图书编目要求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进行;⑵ 由于版权限制,某些文献资料只能在图书馆规定的阅览室阅读,并限制复制和打印。第一条需求是遵循我国图书管理的规定,执行对图书的分类管理的标准。而第二条需求则是版权法对图书馆文献资料的保护的需要,描述了对一类文献资料有限制的使用和服务。3.2 软件需求分析方法酒店管理系统按照功能分解为以下子系统:1.客房预定系统
2.前台接待系统
3.前台收银系统
4.账务系统5.管家系统
6.电话系统
7.客房系统
8.合约系统9.经理系统
10.总经理系统11.密码管理系统
12.报表系统13.账务报表例:盘存/销售系统,用户提出系统应有以下功能:① 计算买主订单
② 准备销售报表③ 建立买主文件和应收账发票 ④ 运行更新的盘存文件⑤ 产生托运单和包装单
⑥ 保证库存及时订货1、 结构化分析方法是一种以数据、数据的封闭性为基础,从问题空间到某种表示的映射方法,由数据流图(DFD图)表示。结构化分析方法―图书预订系统例: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教务人员录入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和成绩信息,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所选课程的成绩。由于学生成绩属于敏感信息,系统必须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非法存取。第1层第2层需求案例分析案例一
医院病房监护系统(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案例二
网上竞拍系统(采用基于用例的方法)案 例 一
医院病房监护系统一、问题的描述在医院ICU病房里,将病症监视器安置在每个病床,对病人进行监护。监视器将病人的组合病症信号实时地传送到中央监护系统进行分析处理。在中心值班室里,值班护士使用中央监护系统对病人的情况进行监控,监护系统实时地将病人的病症信号与标准的病诊信号进行比较分析,当病症出现异常时,系统会立即自动报警,并打印病情报告和更新病历。根据医生的要求随时打印病人的病情报告,系统还定期自动更新病历。 经过初步的需求分析,得到系统功能要求:1. 监视病人的病症(血压、体温、脉搏等)。2. 定时更新病历。3. 病情出现异常情况时报警。4. 随机地产生某一病人的病情报告。二、系统功能需求1. 监视病员的病症? 采集病症信号(血压、体温、脉搏等)。? 组合病症信号。? 将模拟病症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D转换)。2. 定时更新病历? 将病症信号进行格式化并加入更新日期、时间。? 更新病历库中病人的信息。? 可人工设定更新病历的时间间隔。二、系统功能需求3. 病情出现异常情况时报警? 根据标准病症信号库中的值,判断是否报警。? 将报警信号转换为各种模拟信号(D/A转换)。? 实时打印病情报告,立即更新病历。4. 随机地产生某一病员的病情报告非功能需求1. 监视器与网络的可靠性要求,涉及人的生命安全。2. 效率需求中对时间、空间的需求,所采集的病症信号数据量大。3. 互操作需求--如要求监视器采样频率可人工调整等。4. 对病人病历的隐私的要求。医院病房监护系统分层DFD图顶层确定了系统的范围,其外部实体为病人和护士。伪代码S1;if (x>5) then S2else
S3;while (yS5;if u>0 then{S6;while (k>5)
S7;}S8;顺序结构对应的伪码,其中‘seq’和‘end’是关键字:A seqdo B;do C;do D;A end选择结构对应的伪码,其中‘select’、‘or’ 、‘do’和‘end’是关键字,cond1、cond2和cond3分别是执行B、C或D的条件:A selectcond1 do B;or cond2 do C;or cond3 do D;A end重复结构对应的伪码,其中‘iter’、‘until’、‘while’和‘end’是关键字(重复结构有until和while两种形式),cond是条件:A iter until(或while)conddo B;A end程序1if ( Aif ( B100
write ( C );goto 140;110
write ( B );goto 140;120
if ( Agoto 100;130
write ( A );140
end程序2if ( Awrite ( A )elseif ( A
B ) and ( Bwrite ( B )elsewrite ( C )endifendif程序1f0 = f (a); f1 = f (b);if
( f0 * f1x0 = a; x1 = b;for
( i = 1;ixm = ( x0+x1 ) / 2; fm = f (xm);if ( abs (fm)goto
finish;if
( f0 * fm > 0 ) { x0 = xm; f0 = fm;}else x1 = xm;}finish:printf ();}程序2f0 = f (a); f1 = f (b);if
( f0 * f1x0 = a; x1 = b;for
( i = 1;ixm = ( x0+x1 ) / 2; fm = f (xm);if ( abs (fm)break;if
( f0 * fm > 0 ) { x0 = xm; f0 = fm;}else x1 = xm;}printf ();}例:二分法求方程 f (x)=0 在区间[a,b]中的根程序3f0 = f (a); f1 = f (b);if
( f0 * f1x0 = a; x1 = b;i == 1;finished = 0;while
( ixm = ( x0+x1 ) / 2; fm = f (xm);if ( abs (fm)finished = 1;if
( 0 == finished) {if
( f0 * fm > 0 ) { x0 = xm; f0 = fm;}else x1 = xm;}}printf ();}main ( ) {
//程序框架建立2到100的数组A[ ],其中A[i]=i;-----------------------------------1建立2到10的素数表 B[ ],其中存放2到10以内的素数;-----------2若A[i]=i是B[ ]中任一数的倍数,则剔除A[i];---------------------3输出A[ ]中所有没有被剔除的数;-----------------------------------4}main ( ) {/*建立2到100的数组A[ ],其中A[i]=i*/for ( i = 2;i/* 建立2到10的素数表B[ ],其中存放2到10以内的素数*/B[1]= 2;B[2]= 3;B[3]= 5;B[4]= 7;/*若A[i]=i是B[ ]中任一数的倍数,则剔除A[i]*/for ( j = 1;j检查A[ ]所有的数能否被B[j]整除并将能被整除的数从A[ ]中剔除; -----3.1/*输出A[ ]中所有没有被剔除的数*/for ( i = 2;i若A[i]没有被剔除,则输出之 ---4.1}对框架中的局部再做细化,得到整个程序。for ( i = 2;iif ( A[i]/B[j] * B[j] == A[i] )A[i] = 0;/*输出A[ ]中所有没有被剔除的数*/for ( i = 2; i/*若A[i]没有被剔除,则输出之*/if ( A[i] != 0 )printf ( “A[%d]=%d\n”, I, A[i] );}例:打印A、B、C中的最小值程序1if ( Aif ( B100
write ( C );goto 140;110
write ( B );goto 140;120
if ( Agoto 100;130
write ( A );140
end由于“正式成绩清单”中缺少“考生通知单”中的姓名、通信地址等数据,这些数据也无法由加工2.3自己产生,因此,加工2.3不满足数据守恒的条件“统计成绩”第二级分解的结构图
范文八:东华理工大学给排水试题重点给排水管网系统复习题污水管道内容:1、 排水工程的主要内容答:收集各种污水并及时的将其输送至适当地点;妥善处理后排放或再利用。2、 污水的分类,污水的最后出路,重复使用的方式及其定义答:污水分为三类: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降水;最后出路:排放水体,灌溉农田,重复使用。
重复使用的方式,自然复用:上游排放的污水和河水一起在下游被利用,叫做自然复用;间接复用:将城市污水注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作为供水的间接水源;直接复用: 将城市污水直接作为城市饮用水源、工业用水水源、杂用水水源等。3、 排水体制的定义及分类答:定义:污水采用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系统来排除,污水这种不同的排除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称作排水体制。分类:合流制排水系统,分流制排水系统,混合制排水系统。4、 排水系统的主要组成答:城市污水排水系统:室内污水管道及设备,室外污水管道系统(居住小区污水管道系统,街道污水管道系统,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污水厂,出水口及事故排出口;工业废水排水系统:车间内部管道系统和设备,厂区管道系统,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废水处理站;雨水排水系统:建筑物的雨水管道系统和设备,居住小区和工厂雨水管道系统,街道雨水管渠系统,排洪沟,出水口。5、 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特点及其适用范围答:6、 区域排水系统的定义答:将两个以上城镇地区的污水统一排除和处理的系统,称作区域排水系统。7、 基建程序可归纳为几个阶段及其主要任务答: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基建项目在经济上、技术上等方面是否可行;计划任务书阶段:确定基建项目、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设计阶段:设计单位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的计划任务书文件进行设计工作,并编制概算;组织施工阶段:建设单位采用施工招标或其他形式落实施工工作;竣工验收交付使用阶段:建设项目建成后,竣工验收交付生产使用是建筑安装施工的最后阶段,未经验收合格的工程不能交付使用。8、 污水设计流量,日、时及总变化系数的定义答:污水设计流量:污水管道及其附属构筑物能保证通过的污水最大流量;日变化系数: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Kd)时变化系数:最大日中最大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Kh)总变化系数: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Kz)9、 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的计算中包括哪几部分流量答: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及淋浴污水的设计流量),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地下水入渗量。10、 什么是设计流速,设计流速范围的规定答:和设计流量、设计充满度相应的水流平均速度叫做设计流速。最小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内不致发生淤积的流速。最大设计流速是保证管道不被冲刷损坏的流速。11、 最大设计充满度的规定、为什么污水按照不满流的规定设计原因:1、污水流量时刻在变化,很难精确计算,要保留一部分管道断面,为未预见水量的增长留有余地、避免污水溢出妨碍环境卫生;2、污水管道内沉积的污泥可能分解析出一些有害气体,故需留出适当的空间以利管道通风;3、便于管道的疏通和维护管理。12、 什么叫不计算管段答:根据最小管径在最小设计流速和最大设计充满度情况下能通过的最大流量值,估算出设计管段服务的排水面积,若设计管段服务的排水面积小于此值,即采用最小管径和相应的最小坡度而不再进行水力计算,这种管段称作不计算管段。13、 最小设计坡度,它是怎么规定的答:相应于管内流速为最小设计流速时的管道坡度叫做最小设计坡度。具体规定是:管径2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为0.004,管径300mm的最小设计坡度0.003。14、 什么是覆土厚度和埋设深度,如何确定污水管道的最小覆土厚度答:覆土厚度:管道外壁顶部到地面的距离;埋设深度:管道内壁底到地面的距离。 确定原则:1、必须防止管道内污水冰冻和因土壤冻胀而损害管道;2:必须防止管壁因地面荷载而受到破坏;3、必须满足街区污水连接管衔接的要求。15、 支管的布置形式,16、 什么是控制点,如何确定控制点的标高答: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地点成为控制点。确定方法:一方面应根据城市的竖向规划,保证排水区域内各点的污水都能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另一方面,不能因照顾个别控制而增加整体管道系统的埋深。17、 污水泵站的设置地点及其分类答:中途泵站,局部泵站和终点泵站。中途泵站:当管道埋深接近最大埋深时,为提高下游管道的管位而设置的泵站;局部泵站:将低洼地区的污水抽升到地势较高地区管道中,或是将高层建筑地下室、地铁、其他地下建筑抽送到附近管道系统所设置的泵站;终点泵站:污水管道系统终点的埋深通常很大,而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后出水因受受纳水体水位的限制,处理构筑物一般埋深很浅或设置在地面上,因此需设置泵站将污水抽升至第一个处理构筑物,这类泵站称为终点泵站或总泵站。18、 每一设计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由哪几种流量组成,它们是如何定义的答:1、本段流量:从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污水量;2、转输流量: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3、集中流量:从工业企业或其他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19、 管道衔接的方法及其定义答:水面平接和管顶平接。水面平接:在水力计算中,使上游管段终端和下游管段起端在指定的设计充满度下的水面相平,即上游管段终端和下游管段起端的水面标高相同。管顶平接:在水力计算中,使上游管段终端和下游管段起端的管顶标高相同。20、 污水主干管水力计算表
参考P4821、 降雨量、年平均降雨量、降雨历时、暴雨强度、汇水面积答:降雨量:降雨的绝对量,用H表示,单位以mm记;年平均降雨量:指多年观测所得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降雨历时:是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是一场雨全部降雨的时间,或其中个别的连续时段; 暴雨强度:指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水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汇水面积:指雨水管渠汇集雨水的面积。22、 曝雨强度公式及其各符号的意义答:q=167A1(1+clgP)/(t+b)n
q:暴雨设计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t:降雨历时(min);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23、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及各符号的意义答:Q=ΨqF
Q:雨水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其数值小于1;F:汇水面积;q:设计暴雨强度(L/(s*ha))24、 什么是径流系数,如何计算答: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称径流系数Ψ,其值常小于1.Ψav=∑Fi*Ψi/F
Fi:汇水面积上给类地面的面积(ha);Ψ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F:全部汇水面积(ha)。25、 特殊情况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例题计算要搞清楚
参考P79-P8126、 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布置的特点答:共五点: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2、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3、合理布置雨水口,以保证路面雨水排除通畅;4、雨水管道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5、设置排洪沟排除设计地区以外的雨洪径流。27、 雨水干管水力计算表的计算
参考P87-P8828、 在哪些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合流制答:1、排水区域内有一处或多处水源充沛的水体,其流量和流速都足够大,一定量的混合污水排入后对水体造成的污染危害程度在允许的范围之内;2、街坊和街道的建设比较完善,必须采用暗管渠排除雨水,而街道横断面又较窄,管渠的设置位置受到限制时,可考虑选用合流制;3、地面有一定的坡度倾向水体,当水体高水位时,岸边不受淹没。29、 旱流流量、截流倍数答:旱流流量:生活污水的平均流量和工业废水最大班的平均流量之和。截留倍数:30、 合流制排水管渠的设计流量如何计算
参考P125-P12731、 三种溢流井的简图及其各部分组成
参考P123-P124答:截流槽式溢流井,溢流堰式溢流井,跳跃堰式溢流井。32、 截流式合流干管水力计算表的计算
参考P12633、 常用的管渠断面形式有哪几种、常用的排水管渠有哪几种答:管渠断面形式:圆形、半椭圆形、马蹄形、矩形、梯形、蛋形。常用的排水管渠: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陶土管,金属管,浆砌砖、石或钢筋混凝土大型管渠,其他管材。34、 排水管道接口的形式有哪几种,常用的接口方法有哪几种答:有柔性、刚性和半柔半刚性三种接口方式;接口方法:水泥砂浆4涌冢炙客嗌敖4涌冢蘖で嗑聿慕涌冢鸾喝涌冢ぶ谆肥匏嘟涌冢ス苁┕こS玫慕涌谛问剑炷粱蛑谔谆肥匏嘟涌冢で嘤驼笔匏嘟涌冢35、 排水管道的基础由哪几部分组成,常用的管道基础有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地质条件下答:由地基,基础,管座三部分组成;目前常用的管道基础油三种:砂土基础,适用于无地下水,岩石或多石土壤,管道直径小于600mm的混凝土管,钢筋混凝土管及陶土管,管顶覆土厚度0.7~2.0m的排水管道;混凝土枕基:适用于干燥土壤中的雨水管道及不太重要的污水支管。混凝土带形基础:适用于各种潮湿土壤,以及地基软硬不均匀的排水管道,管径为200mm~2000mm,无地下水时在槽底老土上直接浇混凝土基础。36、 排水管渠系统上包括哪些附属构筑物、重点掌握雨水口、检查井、跌水井,并会绘制简图
参考P142~P144
答:附属构筑物包括:雨水口,连接暗井,溢流井,检查井,跌水井,水封井,倒虹管,冲洗井,防潮门,出水口等。37、 倒虹管及其组成答:倒虹管:排水管渠遇到河流,山涧,洼地或地下构筑物等障碍物时不能按原有的坡度埋设,而是按下凹的折线方式从障碍物下通过,这种管道称为倒虹管;由进水井,下行管,平行管,上行管,出水井等组成。给水管网内容:1、 给水系统分类答:按水源种类,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给水系统:按供水方式,分为自流系统,水泵供水系统和混合供水系统。按是用目的: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给水和消防给水系统按服务对象,分为城市给水和工业给水系统,在工业给水中,又分为循环系统和复用系统2、 给水系统的组成答:其组成有:取水构筑物、水处理构筑物、泵站、输水管渠和管网、调节构筑物。3、 什么是统一给水、分质给水和分压给水,哪种系统目前用的最多答:统一给水:用同一系统供应生活、生产和消防等各种用水,绝大多数城市采用这一系统。
分质给水:按不同的水质要求分系统给水分压给水:按水压要求不同而分系统给水4、 设计用水量的组成及相关定额和计算答:综合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及设施用水工业企业生产用水和工作人员生活用水消防用水浇撒道路和 绿地用水为预计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5、 水塔和清水池容积的计算6、 管网布置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各适用于何种情况及其优缺点答:管网布置有树状网和环状网。树状网一般适用于小城市和小型工业企业。供水可靠性较差,在其末端,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缓慢,甚至停滞不流动,水质异变坏,有出现浑水和红水的可能;环状网用于大城市和大型企业供水。供水可靠性较好;减少水锤作用产生的危害:造价比较高。7、 管网简化的方法参考29页8、 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的计算9、 管段流量的计算10、 什么叫经济流速,如何确定其范围答:采用最优化方法,求得流速或管径最优解,在数学上表现为求一定年限t内管网造价和管理费用之和为最小的流速,称为经济流速。确定范围:37页11、 什么是连续性方程,什么是流量方程答:连续性方程就是对任何节点来说流向节点的流量必须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流量,qi+∑qij=0流量方程:q=AV。12、 树状网的计算
参考P46~P4913、 环状网的计算
参考P53~P5714、 输水管渠的计算
参考P65-P6915、 分区给水系统答:分区给水一般是根据城市地形特点将整个给水系统分成几区,每区有独立的泵站和管网等,但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以保证供水可靠和灵活调度。原因:从技术上讲,是使管网的水压不超过水管可以承受的压力,一面损坏水管和附件;从经济上讲,降低供水能量费用。16、 管网附件和附属构筑物答:管网附件:调节流量用的阀门,供应消防用水的消防栓,控制水流方向的单向阀,安装在管线高处的排气阀和安全阀等。附属构筑物:阀门井,支墩,管线穿越障碍物时的附属构筑物,调节构筑物(水塔和水池)。17、 管网的技术管理答:建立技术档案,检漏和修漏,水管清垢和防腐蚀,用户接管的安装、清洗与防水冻,管网的事故抢修,检修阀门、消防栓、流量计和水表等。*所有做过的作业题和章节后的思考题都应该搞清楚。
范文九:东华理工大学摄影测量考试重点09级摄影测量学考点像片比例尺: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航摄像片上的线段为l的影像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的比值.摄影航高:当取摄区内的平均高程作为摄影基准面时,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 绝对航高: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 相对航高: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相对于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 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常用B表示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航线重叠一般要求P%=60%~65%,最小不得小于53% 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旁向重叠要求q%=30%~40%,最小不得小于15%像片倾角:在摄影瞬间摄影机轴发生倾斜,摄影机轴与铅垂线方向的夹角.一般要求倾角不大于2度,最大不超过3度。航线弯曲:把一条航线的航摄像片根据地物影像拼接起来,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现为弯弯曲曲的折线。像片旋角: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用k表示。一般要求k不超过6度,最大不超过8度。像片解析: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影物在航片上的成像规律(像片上得摄影与所摄影物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建立起像点与物点得坐标关系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像片的内方位元素: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S到像片的垂距f及像点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y。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参数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机姿态出现较大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象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象所产生的位置差异.内定向:建立影像扫描坐标与像点坐标的转换关系,求取转换参数。 相对定向:通过量取模型的同名像点,解算两相邻影像的相对位置关系绝对定向:通过量取地面控制点对应的像点坐标解算模型的外方位元素,将模型纳入大地坐标。核线影像:在一个立体模型中,地面任意一点与两摄站中心构成平面(核面)与左右影像面的交线称左右核面。沿核线方向对原始影像重新采集的影像称核线影像。由此可见,位于同名核线上得像点不存在投影差。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的元素. 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相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像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结算出待定点(或加密点)得平面位置和高程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数字地面模型:地表形态多种信息的数字表示数字摄影测量: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 数字影像处理 影像匹配 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的分支学科。数字影像内定向:是用于确定像片的扫描坐标系与像片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即数字摄影可能存在的变形像片纠正:消除因像片倾斜产生的像点位移,限制或消除因地面起伏产生的投影差,同时归化影像比例尺的工作。 数字微分纠正:根据已知影像的内定向参数和外方位元素及数字高程模型,按一定的数学模型从原始非正射投影的数学影像获取正射影像像片调绘:经实地调查用规定符号绘出必要的地物、地貌并标记相关名称的像片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影像的灰度:光学密度,D=lgO.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进航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响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DOM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彩色)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航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按地形图范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等形式填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立体像对:摄影测量中,用摄影机在两摄站点对同一景物摄得的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像片.立体正射影像对:为了从立体观测中获得只管立体感,为正射影像制作出一副立体匹配片,正射影像和相应的立体匹配片共同称为立体正射影像对.数字相关:根据数字影像的灰度特性,利用计算机进航数值计算完成影像相关平差条件:利用已知控制点内业加密坐标与外业实测坐标相等相邻航带间公共连接点上的加密坐标应该相等 平差目的:在全区域范围内吧航带网模型坐标视为观测值用最小二乘法整体解算个航带网的非线性变形改正系数最终计算出整个测区内所有加密点的地面测量坐标(1)4D产品是指DEM、DLG、DRG、DOM.(2)摄影测量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3)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4)模拟摄影测量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5)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6)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航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7)共线方程表达的是像点、投影中心与地面点之间关系. (8)立体摄影测量基础是共面条件方程. (9)摄影是根据小孔成像原理.(10)航空摄影是安装在航摄飞机上的航摄仪从空中一定角度对地面物体进航摄影,飞航航线一般为东西方向,要求航线相邻两张像片应有60%左右的重叠度,相邻航线的像片应有30%左右的重叠度,航摄机在摄影曝光的瞬间物镜主光轴保持垂直地面.(11)航摄像片为量测像片,有光学框标和机械框标. (12)地图是地面的正射投影,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 (13)在像空间坐标系中,像点的z坐标值都为-f.(14)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三个直线元素(Xs、Ys、Zs):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三个角元素(?、?、?):描述像片的空间姿态.(15)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目的、标准是两像片上同名像点的投影光线对对相交.(16)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是利用解析计算方法处理立体像对,获取地面点的三维空间信息.(17)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的同名像点在各自的像平面坐标系的x、y坐标之差,分别称为左右视差、上下视差. (18)解析法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是同名光线对对相交于核面内.(19)解析绝对定向需要量测2个平高和1个高程以上的控制点,一般是在模型四个角布设四个控制点. (20)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按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21)根据选择的插值函数的不同,常用的影像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内插法、双三次卷积法. (22)影像灰度的系统变形有两大类:辐射畸变、几何畸变.(23)应用软件是解析测量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模式识别软件的合集 (24)像片纠正方法分类:光学机械纠正、光学微分纠正、数字微分纠正(25)反解法数字微分纠正四步骤:计算地面点坐标、计算像点坐标、灰度内插、灰度赋值 1.摄影测量学的概念 内容及主要任务是什么?概念: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从几何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对象的
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内容:获取被摄物体的影像,研究单张和多张像片影像处理的方法,包括理论设备和技术以及将所测的结果解形式或数字形式输出的方法和设备。主要任务: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地理信息系统 各种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测绘数据 2、摄影测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受自然和地理等条件限制少 (2)信息丰富 逼真(3)获取资料速度快,能反映物体不同时期动态变化,有良好的量测精度 (4)只要物体能被成像,都可以使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5)与传统摄影测量相比,减少外业工作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 3、航空摄影机也被称为量测摄影机,它有什么特征? (1)量测摄影机的像距是一个固定的已知值. (2)摄影机的像面框架上有框标标志. (3)量测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是已知的. 4、连续像对定向元素计算步骤(1)获取已知数据x0 ,y0,f(2)确定相对定向元素的初值 u=v=
= w=k=0(3)由相对定向元素计算像点的像空间辅助坐标u1 ,v1,w1;u1,v2,w2
(4)计算误差方程式的系数和常数项 (5)解法方程,求相对定向元素改正数 (6)计算相对定向元素的新值(7)判定迭代是否收敛,所有改正数小于0.3*10^-4弧度 (8)精度评定 本以图5、摄影测量学: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目标的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 获取有价值的可靠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摄影测量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1)按距离远近可分为航天摄影测、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 (2)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3)按处理手段可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4)根据摄影机平台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和水下摄影测量。 6、什么是共线条件方程?共线条件方程有哪些应用?共线条件方程描述了像点a 摄影中心S 地面点A位于同一直线上??x??f???y??f??a1(X?XS)?b1(Y?YS)?c1(Z?ZS)a3(X?XS)?b3(Y?YS)?c3(Z?ZS)a2(X?XS)?b2(Y?YS)?c2(Z?ZS)a3(X?XS)?b3(Y?YS)?c3(Z?ZS)应用:(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 (3)构成摄影测量中数字投影的基础 (4)计算像片模拟影像数据(5)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共线方程制作正射影像 (6)利用DEM与共线方程进航单幅影像测图 (7)求像底点坐标(有错)7、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哪几个自然界立体观察的条件?(1)由两个不用设站点摄取同一景物的立体像对 (2)一只眼睛只能观查像对中的一张照片,分像条件(3)两眼各自观测同一景物的左右影像店的连线应与眼基线近似平航 (4)像片的距离应与双眼的交会角相适应 (5)两片比例尺相近8、请对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三种解法进航比较.9、光束法区域网空中三角测量主要内容(1)获取每张像片外方位元素及待定点坐标的近似值;(2)从每张像片上控制点、待定点的像点坐标出发,按共线条件列出误差方程式;(3)逐点法化建立改化法方程式,按循环分块求解方法,先求出其中的一类未知数,通常先求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4)按空间前方交会求待定点的地面坐标,对于相邻像片的公共点,应取其均值作为最后结果。 10、简述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的基本思想,及特点.基本思想:在影像匹配中引入影像灰度的系统变形参数,同时按最小二乘的原则,解求这些参数 特点:(1)最小二乘影像匹配中可以非常灵活的引入各种已知参数和条件,从而可以进航整体平差(2)解决“单点”的影像匹配问题,以求其视差,也可直接求其空间坐标 (3)同时解决“多点”影像匹配或“多片”影像匹配 (4)引入“粗差检测”从而大大的提高影像匹配的可靠性 , (5)灵活、可靠、高精度是优点11.解析法绝对定向的具体解算过程解析法绝对定向:利用已知地面控制点,从绝对定向的关系式出发,解求绝对定向元素的过程
⑴获取控制点两套坐标U V W X Y Z ⑵确定待定点参数的初始值⑶计算控制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重心的坐标和重心化坐标 ⑷计算控制点的空间辅助坐标想重心的坐标和重心化坐标 ⑸计算常数项⑹计算误差方程式的系数 ⑺逐点法化及法方程式求解 ⑻计算待定参数的新值 ⑼判断迭代是否收敛 12.空间后方交会解算过程⑴获取已知数据:从摄影资料中查取像片比例尺1/m,平均航高,内方位元素x0 y0 f,从外业测量成 果中,获取控制点的地面测量坐标,并转化成地面摄影测量坐标⑵量测控制点像点坐标:将控制点标刺在像片上,利用立体坐标量测仪量测控制点像框坐标并经像点坐标改正,得到像点坐标x
y⑶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 ⑷计算旋转矩阵R⑸逐点计算像点坐标的近似值 ⑹组成法方程 ⑺解求外方位元素 ⑻检查计算是否收敛 ⑼精度评定13、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概念与优点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是指用计算的方法,根据少量地面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解算出待定点或加密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及每张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优点:(1)不解及被测量目标即可测定其位置和几何形状(2)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3)可快速的在大范围内同时解析点位的确定以及节省野外测量工作量(4)区域内部精度均匀且不受区域大小限制14、像控点的位置要求(1)像控点一般应在航向三片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困难时可布控在航向重叠范围内 (2)像控点距像片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cm(3)点位必须离开像片上的压平线和各类标志(气泡、框标、片号等),以利于明确辨认。(4)旁向重叠小于15%或由于其他原因。控制点的在相邻两航线上不能公用而须分别布点时,两控制点之间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像片上2cm(5)点位应尽量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大于3cm,应分别布点。 15、共线条件方程??x??f???y??f??a1(X?XS)?b1(Y?YS)?c1(Z?ZS)a3(X?XS)?b3(Y?YS)?c3(Z?ZS)a2(X?XS)?b2(Y?YS)?c2(Z?ZS)a3(X?XS)?b3(Y?YS)?c3(Z?ZS)相关元素的含义:(x,y)―像点在O-xy中的坐标 f―摄影机的主距ai,bi,ci―方向余弦(i=1,2,3) (Xs,Ys,Zs)―像点S在D―XYZ中的坐标 (X,Y,Z)―地面点A在D―XYZ中的坐标 16、已知P1,P2,A,B,C,D的大地坐标求:(1)有多少种方法可求出T点的大地坐标 (2)试用一种方法写出主要的作业步骤 (3)写出主要的数学模型(4)若T点落水你的能否求出其像点坐标答:(1)有3中方法:后方―前方交会,解析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光束法(2)选择“后方―前方交会“ 步骤如下:①量取A,B,C,D,T像点坐标并进航系统改正 ②将A,B,C,D转至D-xyz中③利用共线条件方程式求出P1,P2的外方位元素 ④利用空间前方交会点求出T点的坐标并转至大地坐标(3)共线条件方程前方交会公式??x??f???y??f??a1(X?XS)?b1(Y?YS)?c1(Z?ZS)a3(X?XS)?b3(Y?YS)?c3(Z?ZS)a2(X?XS)?b2(Y?YS)?c2(Z?ZS)a3(X?XS)?b3(Y?YS)?c3(Z?ZS)(4)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方求解的xt,yt17、立体像对有哪些特殊的点、线、面?请画图说明.E地平面 P倾斜像片 TT透视轴 W主垂面 S摄影中心 o像主点 n像底点 N地底点
H航高 f主距 So主光轴
c等角点 C地面等角点VV摄影方向线 vv像片主纵线 i主合点
J 主遁点 hihi合线 hoho 主横线 hchc 等比线18.什么叫单向空间后方交会?对参加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控制点有什么要求?描述单向空间后方交会的解算过程。单向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的空间坐标与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影像的外方位元素的方法。控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解算过程:(1)获取已知数据:包括平均航高,内方位元素,从外业测量成果中,获取控制点的地面测量坐标,并转化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2)量测控制点的像点坐标并进行像点坐标系统误差改正。(3)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在数值摄影情况下,三个角元素初值: 线元素初值:
(4)计算旋转矩阵R:利用角元素的近似值计算方向余弦,组成旋转矩阵。(5)逐点计算像点坐标近似值:利用未知数的近似值代入共线方程,计算控制点相应的像点坐标的近似值(x)(y) (6)组成误差方程式:按公式组成误差方程式,然后按组成法方程,解算未知数的改正数; (7)改正数小于指定值,则完成:否则将解算的未知数加上初始值,作为新的初始值,重复4-6步。(8)精度评定19、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些?像方坐标系,用于描述像点的位置,表示像点的平面和空间坐标(1)像平面坐标系:以主点为原点的右手平面坐标系,用o-xy表示。(2)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S为原点,xy轴与像平面坐标系xy轴平行,z轴与光轴重合,形成的像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S-XYZ(3)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用S-UVW表示,原点S,坐标轴依情况而定 a. b.取uvw轴系分别平行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YZ以每个像片对的左片摄影中心为原点,摄影基线方向为U轴,以摄影基线及左片光轴构成的平面作UW平面,过原点且垂直与UW平面的轴为V轴 构成的右手直角坐标系c.以每条航线的第一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作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物方坐标系,描述地面点在物方空间的位置(4)地面测量坐标系:高斯吕克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与定义的从某一基准面量起高程组合成的空间左手直角坐标系,用T-XtYtZt(5)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过渡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右手坐标系换算到地面测量坐标左手系的坐标系, 用D-XpYpZp表示,X轴与航向一致Y轴与X轴正交Z轴沿铅垂方向,构成右手直角系20、解析投影测量软件(1)定向参数的计算:内定向、外定向、绝对定向 (2)空中三角测量解算(3)核线关系解算:坐标计算与变换 (4)数值内插:数字微分纠正 (5)投影变换21、分别简述航带网法空三测量、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三测量、光束法区域网空三测量的基本思想。航带法基本思想:把许多立体像对构成的单个模型连接成一个航带模型,以航带模型为基本平差单元根据控制点的外业坐标与内业坐标相等,连接点的内业坐标相等,按照非线性改正公式列出误差方程,在整个区域内统一进行平差,答解出各航带的非线性改正数,计算出加密点地面坐标。独立模型法基本思想:以各自建立的单模型为基本平差单元,根据控制点的外业坐标与内业坐标相等,连接点的内业坐标相等,按照三维空间相似变换列出误差方程,在整个区域内统一进行平差,答解出个模型的绝对定向参数,并计算出加密点地面坐标。光束法的基本思想:以一张像片组成的一束光线作为一个平差单元,以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作为平差的基础方程,通过各光线束在空间的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的公共光线实现最佳交会,将整体区域最佳地纳入到控制点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及像片的外方位元素。22.什么叫立体像对前方交会?描述立体像对前方交会的解算过程。利用立体像对两张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同名像点坐标和像对的相对方位元素(或外方位元素)解算模型点坐标(或地面点坐标)的工作。解算过程:23.什么是相对定向、相对定向元素、有哪几个?什么是绝对定向、绝对定向元素、有哪几个?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称为相对定向。 确定两像片相对位置关系的元素称为相对定向元素。连续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bv,bω, Ψ2, ω2,k2 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ψ1,k1, ψ2, ω2,k2
解算立体像对绝对方位元素的工作称为绝对定向。描述立体像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绝对定向元素。 三个线元素Xs,Ys,Zs
三个角元素ψ,ω,k 一个比例尺系数λ24.什么是立体像对?像对立体观察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其中哪条用肉眼在明视距离处直接观察像对是比较难满足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什么方法?立体像对:有不同摄站获取得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像对立体观察的条件:(1)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 (2)每只眼睛必须只能观察像对的一张像片;(3)两张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睛基线应大致平行; (4)两相片的比例尺相近(差别第(2)条用肉眼在明视距离处直接观察像对是比较满足的。可以用立体镜观察法,双目镜观测光路的立体观察,互补色法立体观察,同步闪闭法立体观察,偏振光法立体观察25.地面水平时,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的近似表达式是什么?由此公式分析因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的规律或特点。特性0(1)当
即等比线上的点不会 因像片倾斜产生像点位移。 ??=0??00或180时,(2)当
,即在一、二象限内,像点位移朝向等角点。 ??1800时,??0,r0?rcc(3)当
,即在三、四象限内,像点位移背向等角点。 ??1800时,??0,r0?rcc0(4)当
时,主纵线上点的位移最大。 ??900或270??rc2??sin?sinf
范文十:东华理工大学摄影测量考试重点像片比例尺:把摄影像片当作水平像片,地面取平均高程,航摄像片上的线段为l的影像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L的比值.摄影航高:当取摄区内的平均高程作为摄影基准面时,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至该面的距离。绝对航高: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相对于平均海平面的航高。相对航高:摄影瞬间摄影机物镜中心相对于某一基准面或某一点的高度. 摄影基线:航线方向相邻两个摄影站点间的空间距离.常用B表示航向重叠:同一航线内相邻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航线重叠一般要求P%=60%~65%,最小不得小于53%旁向重叠:两相邻航带像片之间的影像重叠.旁向重叠要求q%=30%~40%,最小不得小于15%像片倾角:在摄影瞬间摄影机轴发生倾斜,摄影机轴与铅垂线方向的夹角.一般要求倾角不大于2度,最大不超过3度。航线弯曲:把一条航线的航摄像片根据地物影像拼接起来,各张像片的主点连线不在一条直线上,而呈现为弯弯曲曲的折线。像片旋角:相邻像片的主点连线与像幅沿航线方向两框标连线间的夹角,用k表示。一般要求k不超过6度,最大不超过8度。像片解析:利用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被摄影物在航片上的成像规律(像片上得摄影与所摄影物之间的数学关系)从而建立起像点与物点得坐标关系 像片的方位元素:确定摄影瞬间摄影物镜与像片在地面设定的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与姿态的参数.像片的内方位元素:描述摄影中心与像片之间相互位置的参数.包括三个参数,即摄影中心S到像片的垂距f及像点在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x。,y。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在恢复内方位元素的基础上,确定摄影光束在摄影瞬间的空间位置和姿态参数像点位移:由于在实际航空摄影时,在中心投影的情况下,当航摄的飞机姿态出现较大倾斜或地面有起伏时,会导致地面点在航摄像片上的构象相对于理想情况下的构象所产生的位置差异.内定向:建立影像扫描坐标与像点坐标的转换关系,求取转换参数。 相对定向:通过量取模型的同名像点,解算两相邻影像的相对位置关系绝对定向:通过量取地面控制点对应的像点坐标解算模型的外方位元素,将模型纳入大地坐标。核线影像:在一个立体模型中,地面任意一点与两摄站中心构成平面(核面)与左右影像面的交线称左右核面。沿核线方向对原始影像重新采集的影像称核线影像。由此可见,位于同名核线上得像点不存在投影差。相对定向元素: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的元素.绝对定向元素:描述立体相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利用至少三个已知地面控制点的坐标,与其影像上对应三个像点的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方程,反求该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空间前方交会:由立体像对中两张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和像点坐标来确定相应地面点的地面坐标.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利用计算的方法,根据少量的地面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结算出待定点(或加密点)得平面位置和高程及每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 数字地面模型:地表形态多种信息的数字表示数字摄影测量: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 数字影像处理 影像匹配 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提取所摄对象用数字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的分支学科。 数字影像内定向:是用于确定像片的扫描坐标系与像片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即数字摄影可能存在的变形像片纠正:消除因像片倾斜产生的像点位移,限制或消除因地面起伏产生的投影差,同时归化影像比例尺的工作。数字微分纠正:根据已知影像的内定向参数和外方位元素及数字高程模型,按一定的数学模型从原始非正射投影的数学影像获取正射影像像片调绘:经实地调查用规定符号绘出必要的地物、地貌并标记相关名称的像片双像解析摄影测量:按照立体像对与被摄物体的几何关系,以数学计算的方式,通过计算机解求被摄物体的三维空间坐标. 影像的灰度:光学密度,D=lgO. 数字影像的重采样:当欲知不位于矩阵点上的原始函数g(x,y)的数值时就需进航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影像匹配:利用互相关函数,评价两块影响的相似性以确定同名点. 核线相关:沿核线寻找同名像点.
数字正射影像图:(DigitalOrthophotoMap)DOM是以航摄像片或遥感影像(单色/彩色)为基础,经扫描处理并经逐像元进航辐射改正、微分纠正和镶嵌,按地形图范围裁剪成的影像数据,并将地形要素的信息以符号、线画、注记、公里格网、图廓(内/外)整饰等形式填加到该影像平面上,形成以栅格数据形式存储的影像数据库. 立体像对:摄影测量中,用摄影机在两摄站点对同一景物摄得的有一定重叠度的两张像片. 立体正射影像对:为了从立体观测中获得只管立体感,为正射影像制作出一副立体匹配片,正射影像和相应的立体匹配片共同称为立体正射影像对.数字相关:根据数字影像的灰度特性,利用计算机进航数值计算完成影像相关 平差条件:利用已知控制点内业加密坐标与外业实测坐标相等相邻航带间公共连接点上的加密坐标应该相等 平差目的:在全区域范围内吧航带网模型坐标视为观测值用最小二乘法整体解算个航带网的非线性 变形改正系数最终计算出整个测区内所有加密点的地面测量坐标 (1)4D产品是指DEM、DLG、DRG、DOM.(2)摄影测量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非地形摄影测量.(3)摄影测量学的发展经过了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数字摄影测量三个阶段. (4)模拟摄影测量是利用光学/机械投影方法实现摄影过程的反转.(5)解析摄影测量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手段,通过对摄影像片的量测和解析计算方法的交会方式来研究和确定被摄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性质及其相互关系,并提供各种摄影测量产品的一门科学.(6)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通过对所获取的数字/数字化影像进航处理,自动(半自动)提取被摄对象用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从而获得各种形式的数字产品和目视化产品.(7)共线方程表达的是像点、投影中心与地面点之间关系. (8)立体摄影测量基础是共面条件方程.
(9)摄影是根据小孔成像原理.(10)航空摄影是安装在航摄飞机上的航摄仪从空中一定角度对地面物体进航摄影,飞航航线一般为东西方向,要求航线相邻两张像片应有60%左右的重叠度,相邻航线的像片应有30%左右的重叠度,航摄机在摄影曝光的瞬间物镜主光轴保持垂直地面. (11)航摄像片为量测像片,有光学框标和机械框标. (12)地图是地面的正射投影,像片是地面的中心投影. (13)在像空间坐标系中,像点的z坐标值都为-f.(14)一张像片的外方位元素包括:三个直线元素(Xs、Ys、Zs):描述摄影中心的空间坐标值;三个角元素(?、?、?):描述像片的空间姿态.(15)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目的、标准是两像片上同名像点的投影光线对对相交. (16)双像解析摄影测量的任务是利用解析计算方法处理立体像对,获取地面点的三维空间信息.(17)摄影测量中,一个立体像对的同名像点在各自的像平面坐标系的x、y坐标之差,分别称为左右视差、上下视差.(18)解析法相对定向的理论基础是同名光线对对相交于核面内. (19)解析绝对定向需要量测2个平高和1个高程以上的控制点,一般是在模型四个角布设四个控制点.(20)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按数学模型分为航带法、独立模型法、光束法.(21)根据选择的插值函数的不同,常用的影像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内插法、双三次卷积法.(22)影像灰度的系统变形有两大类:辐射畸变、几何畸变.(23)应用软件是解析测量软件、图像处理软件、模式识别软件的合集 (24)像片纠正方法分类:光学机械纠正、光学微分纠正、数字微分纠正(25)反解法数字微分纠正四步骤:计算地面点坐标、计算像点坐标、灰度内插、灰度赋值 1.摄影测量学的概念 内容及主要任务是什么?概念: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像从几何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对象的
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科。内容:获取被摄物体的影像,研究单张和多张像片影像处理的方法,包括理论设备和技术以及将所测的结果
以图解形式或数字形式输出的方法和设备。主要任务:测制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建立地形数据库,为地理信息系统 各种工程应用提供基础测绘数据2、摄影测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受自然和地理等条件限制少 (2)信息丰富 逼真(3)获取资料速度快,能反映物体不同时期动态变化,有良好的量测精度(4)只要物体能被成像,都可以使用摄影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 (5)与传统摄影测量相比,减少外业工作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 3
、航空摄影机也被称为量测摄影机,它有什么特征?(1)量测摄影机的像距是一个固定的已知值. (2)摄影机的像面框架上有框标标志. (3)量测摄影机的内方位元素是已知的. 4、
连续像对定向元素计算步骤(1)获取已知数据x0 ,y0,f(2)确定相对定向元素的初值 u=v=
= w=k=0(3)由相对定向元素计算像点的像空间辅助坐标u1 ,v1,w1;u1,v2,w2
(4)计算误差方程式的系数和常数项 (5)解法方程,求相对定向元素改正数 (6)计算相对定向元素的新值(7)判定迭代是否收敛,所有改正数小于0.3*10^-4弧度 (8)精度评定5
摄影测量学:利用摄影机或其他传感器采集被测目标的图像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获取有价值的可靠信息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摄影测量的分类方法及其分类:(1)按距离远近可分为航天摄影测、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近景摄影测量和显微摄影测量;(2)按用途可分为地形摄影测量和非地形摄影测量;(3)按处理手段可分为模拟摄影测量、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4)根据摄影机平台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航天摄影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和水下摄影测量。6、什么是共线条件方程?共线条件方程有哪些应用?共线条件方程描述了像点a 摄影中心S 地面点A位于同一直线上
?a1(X?XS)?b1(Y?Y ??x??fS)?c1(Z?ZS)?a3(X?XS)?b3(Y?YS)?c3(Z?ZS)?y??fa2(X?XS)?b2(Y?YS)?c2(Z?ZS) ??a3(X?XS)?b3(Y?YS)?c3(Z?ZS)应用:(1)单像空间后方交会和多像空间前方交会(2)解析空中三角测量光束法平差中的基本数学模型 (3)构成摄影测量中数字投影的基础 (4)计算像片模拟影像数据(5)利用数字高程模型与共线方程制作正射影像 (6)利用DEM与共线方程进航单幅影像测图 (7)求像底点坐标7、什么是人造立体效能?人造立体视觉必须符合自然立体观察的那些条件?答:空间景物在感光材料上构像,再用人眼观察构像的像片而产生生理视差,重建空间景物立体视觉。这样的立体感觉称为人造立体视觉,所看到的立体模型称为视模型。 必须符合四个条件:(1)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 (2)每只眼睛必须只能观察相对的一张像片;(3)两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睛基线应大致平行; (4)两像片的比例尺相近(差别8、9、(1)获取每张像片外方位元素及待定点坐标的近似值;(2)从每张像片上控制点、待定点的像点坐标出发,按共线条件列出误差方程式;( 3)逐点法化建立改化法方程式,按循环分块求解方法,先求出其中的一类未知数,通常先求每张像片的外方位
4)按空间前方交会求待定点的地面坐标,对于相邻像片的公共点,应取其均值作为最后结果。10、
简述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的基本思想,及特点.基本思想:在影像匹配中引入影像灰度的系统变形参数,同时按最小二乘的原则,解求这些参数 特点:(1)最小二乘影像匹配中可以非常灵活的引入各种已知参数和条件,从而可以进航整体平差(2)解决“单点”的影像匹配问题,以求其视差,也可直接求其空间坐标 (3)同时解决“多点”影像匹配或“多片”影像匹配(4)引入“粗差检测”从而大大的提高影像匹配的可靠性 , (5)灵活、可靠、高精度是优点11.
解析法绝对定向的具体解算过程解析法绝对定向:利用已知地面控制点,从绝对定向的关系式出发,解求绝对定向元素的过程⑴获取控制点两套坐标U V W X Y Z ⑵确定待定点参数的初始值⑶计算控制点的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重心的坐标和重心化坐标 ⑷计算控制点的空间辅助坐标想重心的坐标和重心化坐标 ⑸计算常数项⑹计算误差方程式的系数⑺逐点法化及法方程式求解⑻计算待定参数的新值 ⑼判断迭代是否收敛12
.空间后方交会解算过程⑴获取已知数据:从摄影资料中查取像片比例尺1/m,平均航高,内方位元素x0 y0 f,从外业测量成 果中,获取控制点的地面测量坐标,并转化成地面摄影测量坐标 ⑵量测控制点像点坐标:将控制点标刺在像片上,利用立体坐标量测仪量测控制点像框坐标并经像点坐标改正,得到像点坐标x
⑶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 ⑷计算旋转矩阵R⑸逐点计算像点坐标的近似值 ⑹组成法方程 ⑺解求外方位元素 ⑻检查计算是否收敛 ⑼精度评定13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概念与优点解析空中三角测量是指用计算的方法,根据少量地面控制点,按一定的数学模型。平差解算出待定点或加密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及每张像片外方位元素的测量方法 优点:(1)不解及被测量目标即可测定其位置和几何形状(2)不受通视条件的限制(3)可快速的在大范围内同时解析点位的确定以及节省野外测量工作量(4)区域内部精度均匀且不受区域大小限制14、像控点的位置要求(1)像控点一般应在航向三片重叠和旁向重叠中线附近,困难时可布控在航向重叠范围内(2)像控点距像片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cm(3)点位必须离开像片上的压平线和各类标志(气泡、框标、片号等),以利于明确辨认。(4)旁向重叠小于15%或由于其他原因。控制点的在相邻两航线上不能公用而须分别布点时,两控制点之间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像片上2cm(5)点位应尽量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大于3cm,应分别布点。15、共线条件方程? ??x??fa1(X?XS)?b1(Y?YS)?c1(Z?ZS)a3(X?XS)?b3(Y?YS)?c3(Z?ZS) ??a2(X?XS)?b2(Y?YS)?c2(Z?ZS?y??f)?a3(X?XS)?b3(Y?YS)?c3(Z?ZS)相关元素的含义:(x,y)―像点在O-xy中的坐标 f―摄影机的主距ai,bi,ci―方向余弦(i=1,2,3)(Xs,Ys,Zs)―像点S在D―XYZ中的坐标 (X,Y,Z)―地面点A在D―XYZ中的坐标16、已知P1,P2,A,B,C,D的大地坐标求:(1)有多少种方法可求出T点的大地坐标(2)试用一种方法写出主要的作业步骤 (3)写出主要的数学模型(4)若T点落水你的能否求出其像点坐标 答:(1)有3中方法:后方―前方交会,解析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光束法 (2)选择“后方―前方交会“ 步骤如下:①量取A,B,C,D,T像点坐标并进航系统改正②将A,B,C,D转至D-xyz中③利用共线条件方程式求出P1,P2的外方位元素④利用空间前方交会点求出T点的坐标并转至大地坐标 (3)共线条件方程???x? a(X?XS)?b1?f1(Y?YS)?c1(Z?ZS)?a3(X?XS)?b3(Y?YS)?c3(Z?ZS)??y? ?a(X?XS)?b2(Y?YS)?c2(Z?ZS) f2?a3(X?XS)?b3(Y?YS)?c3(Z?ZS)前方交会式(4)利用共线条件方程方求解的xt,yt17、立体像对有哪些特殊的点、线、面?请画图说明.E地平面 P倾斜像片 TT透视轴 W主垂面S摄影中心 o像主点 n像底点 N地底点H航高 f主距 So主光轴
c等角点 C地面等角点VV摄影方向线 vv像片主纵线 i主合点J 主遁点 hihi合线 hoho 主横线 hchc 等比线18.什么叫单向空间后方交会?对参加单像空间后方交会的控制点有什么要求?描述单向空间后方交会的解算过程。单向空间后方交会:利用影像覆盖范围内一定数量的分布合理的地面控制点的空间坐标与影像坐标,根据共线条件方程,反求该影像的外方位元素的方法。控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算过程:(1)获取已知数据:包括平均航高,内方位元素,从外业测量成果中,获取控制点的地面测量坐标,并转化为地面摄影测量坐标。 (2)量测控制点的像点坐标并进行像点坐标系统误差改正。(3)确定未知数的初始值:在数值摄影情况下,三个角元素初值: 线元素初值:
(4)计算旋转矩阵R:利用角元素的近似值计算方向余弦,组成旋转矩阵。(5)逐点计算像点坐标近似值:利用未知数的近似值代入共线方程,计算控制点相应的像点坐标的近似值(x)(y)(6)组成误差方程式:按公式组成误差方程式,然后按组成法方程,解算未知数的改正数; (7)改正数小于指定值,则完成:否则将解算的未知数加上初始值,作为新的初始值,重复4-6步。 (8)精度评定1
9、摄影测量常用的坐标系统有哪些?像方坐标系,用于描述像点的位置,表示像点的平面和空间坐标(1)像平面坐标系:以主点为原点的右手平面坐标系,用o-xy表示。(2)像空间坐标系:以摄影中心S为原点,xy轴与像平面坐标系xy轴平行,z轴与光轴重合,形成的像空间右手直角坐标系S-XYZ (3)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用S-UVW表示,原点S,坐标轴依情况而定 a. 取uvw轴系分别平行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D-XYZ b. 以每个像片对的左片摄影中心为原点,摄影基线方向为U轴,以摄影基线及左片光轴构成的平面作UW平面,过原点且垂直与UW平面的轴为V轴 构成的右手直角坐标系 c. 以每条航线的第一张像片的像空间坐标系作为像空间辅助坐标系
物方坐标系,描述地面点在物方空间的位置 (4)地面测量坐标系:高斯吕克投影的平面直角坐标与定义的从某一基准面量起高程组合成的空间左手直角坐标系,用T-XtYtZt(5)地面摄影测量坐标系过渡像空间辅助坐标系的右手坐标系换算到地面测量坐标左手系的坐标系, 用D-XpYpZp 表示,X轴与航向一致Y轴与X轴正交Z轴沿铅垂方向,构成右手直角系解析投影测量软件(1)定向参数的计算:内定向、外定向、绝对定向 (2)空中三角测量解算(3)核线关系解算:坐标计算与变换 (4)数值内插:数字微分纠正 (5)投影变换21、
分别简述航带网法空三测量、独立模型法区域网空三测量、光束法区域网空三测量的基本思想。航带法基本思想:把许多立体像对构成的单个模型连接成一个航带模型,以航带模型为基本平差单元根据控制点的外业坐标与内业坐标相等,连接点的内业坐标相等,按照非线性改正公式列出误差方程,在整个区域内统一进行平差,答解出各航带的非线性改正数,计算出加密点地面坐标。独立模型法基本思想:以各自建立的单模型为基本平差单元,根据控制点的外业坐标与内业坐标相等,连接点的内业坐标相等,按照三维空间相似变换列出误差方程,在整个区域内统一进行平差,答解出个模型的绝对定向参数,并计算出加密点地面坐标。
光束法的基本思想:以一张像片组成的一束光线作为一个平差单元,以中心投影的共线方程作为平差的基础方程,通过各光线束在空间的旋转和平移,使模型之间的公共光线实现最佳交会,将整体区域最佳地纳入到控制点坐标系中,从而确定加密点的地面坐标及像片的外方位元素。什么是相对定向、相对定向元素、有哪几个?什么是绝对定向、绝对定向元素、有
哪几个?确定一个立体像对两像片的相对位置称为相对定向。 确定两像片相对位置关系的元素称为相对定向元素。连续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bv,bω, Ψ2, ω2,k2 单独像对的相对定向元素ψ1,k1, ψ2, ω2,k2解算立体像对绝对方位元素的工作称为绝对定向。描述立体像对在摄影瞬间的绝对位置和姿态的参数称为绝对定向元素。 三个线元素Xs,Ys,Zs
三个角元素ψ,ω,k 一个比例尺系数λ2
4.什么是立体像对?像对立体观察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其中哪条用肉眼在明视距离处直接观察像对是
比较难满足的?为解决这个问题,可采用什么方法? 立体像对:有不同摄站获取得具有一定影像重叠的两张像片。 像对立体观察的条件:(1)两张像片必须是在两个不同位置对同一景物摄取的立体像对;(2)每只眼睛必须只能观察像对的一张像片;(3)两张像片上相同景物(同名像点)的连线与眼睛基线应大致平行; (4)两相片的比例尺相近(差别第(2)条用肉眼在明视距离处直接观察像对是比较满足的。可以用立体镜观察法,双目镜观测光路的 立体观察,互补色法立体观察,同步闪闭法立体观察,偏振光法立体观察5.地面水平时,像片倾斜引起的像点位移的近似表达式是什么?由此公式分析因像片
倾斜引起的像点
移的规律或特点。特性(1)当??00或1800??=0时,即等比线上的点不会 因像片倾斜产生像点位移。(2)当
?时???1800?r2c,?0,r0c?rc??fsin?sin
,即在一、二象限内,像点位移朝向等角点。 (3)当
??1800时,??0,r0c?rc,即在三、四象限内,像点位移背向等角点。(4)当??900或270时,主纵线上点的位移最大。22.什么叫立体像对前方交会?描述立体像对前方交会的解算过程。利用立体像对两张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同名像点坐标和像对的相对方位元素(或外方
元素)解算模型点坐标(或地面点坐标)的工作。 解算过程:
/gongwen/html/huadongligongdaxue_35300.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对海平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