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肿瘤医院附近有没有7一7 11便利店官网

放开加盟的传闻四起
“我现在打工的这个店就是加盟的,不过加盟只对内部开放。有不少人到7-11工作都是为日后能够加盟打基础,我也这么想”,对北京7-11便利店年轻的店员晓雯(化名)来说,从收银员做起只是为升至店长、积累三年以上店长经验达到北京7-11的加盟资格做准备。
这个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所不知道的是,北京7-11对外放开加盟的消息已在坊间流传的沸沸扬扬。而同样被流传将要放开加盟的,是上海7-11。
这件事,显然没有那么简单。北京和上海,作为7-11在中国大陆的主战区部分,虽然经营主体并不一致,但在放开加盟一事上都保持着同样的低调和谨慎。
“尽管我们到现在都没有放开加盟,但是从2007年就开始有专人负责这个事情”,负责北京7-11特许经营事务的刘越对坊间的传闻有点无奈,“不知道消息是从哪来的,连加盟费用都说的有鼻子有眼”。
被公司员工们称作“元老级人物”的刘越,从7-11在2004年进入北京伊始,就开始承担相关的特许经营工作,在公司与商务部间斡旋。负责北京7-11运营的,是由日本7-11控股的柒-拾壹(北京)有限公司,早在2006年就顺利拿到首张外资在京开展特许经营业务的批文。
7年经营,北京7-11却至今只有不过不过120多家门店。而刚刚耕耘两年的上海市场,已经在今年11月11日刚过“百店庆”。
运营上海7-11的,是享有7-11在台湾永久经营权的统一超商。其企划总监黎家豪告诉网易财经,“最近总有人问到我关于放开加盟的事,但是目前我们上海7-11在这件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时间表,只是拿出两家门店以委托加盟形式试运营,视运营效果来决定是否放开加盟。”
他表示,国家政策对特许加盟企业有两年以上盈利的要求,所以在2009年才进入上海的7-11,在放开加盟的时间上不会太快。
据了解,不同于特许加盟者的自备物业,委托加盟是指7-11将自有门店委托给加盟者经营。
在大陆7-11,早已经放开加盟的华南片区即采用委托加盟方式。香港怡和集团旗下的牛奶国际有限公司,掌握着7-11在香港、澳门、新加坡及广东省的经营权,至2010年底已在整个广东省拥有超过650家便利店。
此外,7-11在2009年4月进入天津至今年11月有14家门店,而在2011年3月进入的成都市场目前则在全力复制门店中。
北京和上海,作为7-11在中国大陆的主战区部分,虽然经营主体并不一致,但在放开加盟一事上都保持着同样的低调和谨慎。
加盟难以推进 盈利尚需时日
北京地区为了加盟7-11而从基层店员做起的无数“晓雯”们,显然昭示着,7-11特许加盟的放开与否,主动权掌握在它自己手中。面对加盟这一也许是扩张的最快方式,7-11却屡屡推拒了这个选择。
推拒的原因,显然不是盈利水平不佳。今年11月的连锁业会议上,北京7-11总经理内田慎治以日本人特有的谨慎语气,说出北京7-11的百余家门店“平均年销售额600万元,来客数42万人次,平均毛利率32%。”对盼着攒够加盟条件的晓雯而言,表达北京7-11盈利水准的是更为朴素和直接的方式,“跟我们老板一样,可能一年就赚回来了”。
相比由香港牛奶集团经营7-11早就放开加盟的爽利,北京7-11的加盟之路显得尤为艰辛。
这也许与北京7-11的运营主体较为复杂的股权构成有脱不开的关系。北京7-11,由7-11日本、北京王府井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糖业酒类集团三方分别持有65%、25%、10%的股权,注册资本高达3500万美元。对北京7-11具有绝对掌控力的,正是全球7-11正牌东家伊藤洋华堂旗下的7-11日本。
根据持有北京7-11的25%股权的王府井财报,自2008年首度实现盈利以来,北京7-11营收逐年几乎翻番,但是净利润却连年仅仅徘徊在百万左右水平。譬如2010年全年营收2.74亿元,净利润仅456万;而今年仅上半年,营收就达到2.73个亿,但净利润仅16万元。
北京邑零售商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晖向网易财经表示,这背后的逻辑,是营收都拿去投入门店复制、系统升级。若放开加盟,也许就是成本高企、金融环境紧张所致。
但无论是刘越还是黎家豪,都表示“背靠大树好乘凉”的7-11在资金上无压力,不会因为成本问题放开加盟。
而财报显示,巨额的投入,不菲的收入,得利却不值一提,放开加盟对北京7-11股东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放开加盟,意味着节约开店成本,更意味着巨额的加盟费收入。但是7-11日本扩张谨慎再谨慎的态度,显然在北京7-11身上得到继承,其绝对的掌控力在加盟一事上也显示的无以复加。
对于北京7-11推进加盟一事,刘越委婉的表示,“作为个人,不好去说什么”。
业内人士普遍的看法是,“便利店的水,深得很”,背后一定要大企业撑腰,要有一套完善的物流-供应链体系。
本土企业的7-11阴影特别策划
对于大多数都徘徊在25%这一维持门店正常运转的毛利率的本土便利店来说,从日本舶来的7-11像是一条鲶鱼,时时威胁其生存环境,让其不得不加快脚步升级。
每一次7-11放开加盟消息的传递,更给中国的便利店企业们带来一阵寒意。此次的坊间传言只是一场镜花水月,但仍刺激了本土便利店的神经。物美便利店负责人郑伯东就曾表示,明年将大幅提高速食和鲜食的结构。京客隆一位负责人则坦言,7-11开放加盟将对便利店的市场格局产生影响。由于之前京客隆便利店加盟较为注重加盟费,而在管理方面比较松散,给京客隆品牌带来一定影响。
上海7-11的日销售额是全家便利的2倍,是罗森的2.5倍,是当地本土便利店的3倍。严酷的数字对比下,中国便利店产业的升级,显得尤其的迫切。中国连锁协会秘书长裴亮曾向网易财经表示,在便利店业态上,中国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差距何止十年。
在该业态上,业内人士普遍的看法是,“便利店的水,深得很”,背后一定要大企业撑腰,要有一套完善的物流-供应链体系。7-11在加盟比例达到99%的日本,以及加盟比例达到85%以上的台湾,其都曾一度亏损,几十年的时光使其达成现在较为完善的体系。
正转折7-11命运的,是一个名为铃木敏文的日本人。事实上,7-11的前身是创于1927年、主业为卖冰块的美国南方公司,生意做得不温不火。铃木在1973年引入7-11至日本,并在7-11老东家盲目扩张导致亏损后一举实现控股,对其进行不断的升级和改造,实现。
如今,走进任何一家7-11中国门店,除了极具日本特色的精致布局,店内的米饭炒菜、皮蛋瘦肉粥、包子馒头乃至糯米鸡都呈现出浓郁的中国特色。在实现本土化上,业界往往以7-11作为范本。
但是模仿7-11,显然不是中国便利店的出路。譬如以成都为据点的WOWO便利店,在创业之初就全面模仿7-11,从门店装修到品类摆设。或许表面的7-11只需不到48小时就能模仿完毕,但是7-11花费千万美元构建的完善后台,却是WOWO无法突破的瓶颈。
扎根一线城市的7-11,由于开店成本高,所依附的区域消费力较强,且由于代理区域限制掣肘发展,其在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受限已是共识。
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向网易财经表示,内资便利店的最大优势是地盘优势,还有就是成本相对比较低。7-11瞄准消费能力强的区域,定位并不雷同的国内便利店其实仍然有市场。
事实上,中国的便利店市场无疑是广阔的,来自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便利店销售总额有望从2010年的361亿元人民币增至636亿元人民币。
而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便利店,包括物流巨头顺丰,尽管其公关部门一再对网易财经强调,目前在深圳取件点开设的二十余家便利店,只是尝试。但是无论是物流与供应链方面,还是零售界方面的人士,都向网易财经表示,作为物流巨头顺丰有天然的竞争优势,这类跨界在商业上是一件好事。
周勇说,“不要跟风学7-11,越学越危险,你学得越像,越符合他们的开店要求,你就越有可能被他们吃掉。”
上海7-11的日销售额是全家便利的2倍,是罗森的2.5倍,是当地本土便利店的3倍。7-11放开加盟消息,给本土便利店企业们带来一阵寒意。
跟贴读取中...
跟贴昵称修改后,论坛昵称也会变哦
复制成功,按CTRL+V发送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浏览器限制,请复制链接和标题给好友、论坛或博客。
责编:孟凡红 热线:010- Email:money#(将#替换为@)国外便利店全面侵蚀 中国为什么没有7-11?
2017北京国际连锁加盟展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div class="wqdelementEdit" data-elementtype="video" data-elemandgroup="true" style="width: 303 height: 225 left: 28 top: 29 z-index: 4;" elementid="elementId10" id="elementId10" data-zindex="4" videoval="">
JOIN IN THE EXHIBITION
北京国际连锁加盟展会
微信公众平台
展位预订电话:
商务邮箱:
snuffbottle.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2017北京加盟展 版权所有:
购物车空空如也~403 Forbidden
403 Forbidden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the URL on this server.Powered by Tengin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 11便利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