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是什么东西,读过几年书,总是喜欢颠覆宋朝历史历史

高晓松:《晓说》之后 我确定要做知识分子
面对复旦学子,高晓松侃侃而谈。 早报记者 高征 图
他是音乐人,有《同桌的你》等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他又是制作人,捧出曾轶可等一批新星;后来他开始流连于评委席,以其专业且睿智的观点提点各路达人。如今,自称已婚文艺男青年的高晓松在脱口秀领域也干得风生水起。昨天,中国互联网首档文化脱口秀《晓说》第二季启动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现场气氛十分热烈,高晓松和复旦学子倾心对谈,聊人生、谈理想、说青春。
第二季要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聊天
2012年,&很能聊&的高晓松开了一档脱口秀节目,每周五播出,与观众分享自己过去几十年的阅历,聊军事、历史、文化。在短短半个小时的节目里,高晓松的知识和才华显露无遗,其音乐才华以外的部分受到很多观众的赞赏,节目的好评和点击量也居高不下。
据了解,2012年3月在优酷开播的《晓说》,总共播出52期,总播放量达到1.3亿,被誉为&中国版的奥普拉脱口秀&。节目的巨大成功对高晓松来说是一种鼓励,更是他一开始所没想到的。高晓松说:&我刚开始去做这档节目的时候想着估计能做出来20多期,毕竟人肚子里的东西是不能拿出来衡量的,现在做到了50多期一年的节目量,我也很吃惊。&在面对《晓说》尺度的问题时,他坦言&尺度问题让我死了很多脑细胞&,并认为网络确实给了脱口秀很大的空间。&互联网可以说错事情,电视说错就是犯罪。我每次都会看网友的评论,其实是接受自我再教育,为了纠错。网友的留言很多绽放出理想主义的光辉, 让我特感动。可以说《晓说》让我的人生观改变。& 而他更坦言《晓说》给了他很多积极的正面能量,&微博给了我负面的作用,没微博之前,我对人群有着很大希望,但有微博之后很失望,无处不传达让人惶恐的末日感。是《晓说》和我之前做的几场演唱会让我拾起信心。这是个文化娱乐爆发的时代,在我这个位置有很多诱惑,钱多得不得了。但在做了《晓说》后我的追求改变了,我确定要做一个知识分子,这个节目正面作用很大。&
节目获得了如此好评,第二季也蓄势待发。据了解,2013年的《晓说》将全面改版升级,视野更加开阔,高晓松要走出去和别人一块聊。&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有人给我钱让我和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去聊天,没有比这个再好的了。&高晓松说,《晓说》第二季不仅能够从别人的角度认识世界,更能够反省自身,&和国外优秀的知识分子、媒体人聊天,从他们的角度看待这个国家。其实我们历朝历代都不了解外国,我们对外面的世界的认知都是在意淫。在第二季中我会尽量以大家能够认知的方式,讲讲那里的国家和人民是什么样子的,自由、信仰在我们这个民族到底有多珍贵,不断学习从而更好地认识自身。&
节目将全面覆盖&海外篇&、&国内军事篇&、&社会热点篇&以及&特别篇&四大内容板块,说历史、讲军事、论文化、谈热点、评人物,高度覆盖网民兴趣。而制作团队将和高晓松共同前往波兰、阿联酋、新加坡等全球12个国家,边旅行边录制节目,让高晓松为观众口述精彩的世界之旅。&我觉得这很必要,&高晓松很赞成这种改版,&我觉得现在很多年轻人眼中的世界其实都不是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比如很多人就认为新加坡是中国在国外开的一个分店,其实这是完全不正确的想法,新加坡有它们的文化和历史。所以新一季的《晓说》做的就是这些事情。&第二季开播时间还未定。
拿起笔,多读书
今年,第二季的《晓说》将会是高晓松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虽然电影《大武生》并不成功,但并未阻碍高晓松再当导演的决心,&去年我看他们拍的几部火得爆棚的电影给了我强大的动力和压力,所以我今年也要好好地拍个电影。&
目前,高晓松筹拍的一部电影已经提上议程,他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是一个黑暗系列的电影,翻拍一个美国青年电影。&至于这部电影其他方面具体的信息,高晓松表示还不方便透露,但他说一定不会辜负观众的支持把电影拍好,&说不定今年就轮到我的电影火了。&
今年有了电影和节目的两大块工作容量,想必高晓松没有其他的精力再流连于评委的舞台了。对此,高晓松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邀请,但说不定会接那么一个,但肯定不会像前几年那样高频率地出现在评委席上了,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以上是高晓松今年的工作计划,听起来滔滔不绝,但是说到未来几年的计划,高晓松却只简单地吐出了几个字,&拿起笔,多读书,学习知识。&高晓松说,在《晓说》的这一年中,肚子里的东西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以后应该也是做知识类的节目居多,所以该是时候去学习了,而且读书这件事情是他一直喜欢做的。此外,他认为也可以花点时间看看微博,&我并不同意看微博剥夺了看书的时间这一说法,因为我做过计算,如果我们每个人平均一年看40万字的微博,那么剥夺的也就是看两本书的时间,两本书能学到多少,万一看的还是鸡肋,那完全就是得不偿失了,而40万字的微博其实信息量很大,所以我还是支持花点时间去看看微博的。&
现场实录摘编
&记住&的秘诀
我特别好奇你是怎么记住那么多信息的,比如飞机航母的信息,有什么秘诀之类的?
女孩虽然记不住飞机航母的型号,但是记得住男朋友所有的前女友,前女友的生日、血型、做过的事情,前女友给他买过的鞋子,只要他哪天穿上肯定马上就被发现,说&你为什么要穿前女友买的鞋&。这个事情是你有兴趣你就会记住,如果你爱那个男的,你就会把他的所有前尘往事都记住。我也有很多记不住的事,比如说感冒的时候该吃什么药,我怎么也记不住,但是我喜欢的事就可以记住,只要喜欢就能记住。
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大家在一个嘈杂的咖啡馆聊天,隔了三桌有一个人说的是你喜欢的话题你就可以听见,其实隔壁桌也在说话,音量更大,但是说的是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就没有听见。所以人的记忆都是跟你的兴趣有关,你喜欢音乐,你听完就完全记住了。
这第一个秘诀是你喜欢。第二是要过临界点。你爱这个男的要过一个临界点才会记住他的前女友的更多事,如果不爱,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所以你喜欢一件事要喜欢过临界点,你看的资料要足够多,把所有的缝隙填上的时候你就记住了。如果把整个体系都看过了,你就很容易记住,比如历代日本、美国、法国没有建完航母你都看一遍,最近新下水的航母拿膀胱看都能记住,因为它整个体系在那儿。比如搞几个数字,6万吨,6万吨是什么概念,上面有多少架飞机?其实军事是很容易进去的一个体系,因为它很紧密,不像历史,历史太浩瀚,军事很紧密,就是那么几仗,番号也是看多了就记住了。
如果从小积累的话,我不敢说把很多缝隙都填住了,但是我能说的是我比较了解的,我已经把这个事情想通了,我就可以说。我比较狡猾的是,我不会横向展开说一个历史,我就纵向挑一个职业,这个职业在唐朝、宋朝、明朝都有,这个职业好玩,这些东西都有联系,你对这个职业感兴趣,你充满兴趣肯定就可以记住。
我年轻的时候对跟青楼有关的还列表,第一栏是名字,第二栏是特长,中国式教育长大必须要有特长,比如这个是书法,这个是弹琴,这个是写诗,李师师就是弹琴弹得好,鱼玄机写诗写得很好。这边是一个矩阵,(她们)跟过什么样的大名人,互相之间错综复杂。有点像是民国时期一代名师和他们的老婆们,都有矩阵式的关系,把各种线都联系起来。大美女的爱情还是特别有内容的,大美女就像是大明星很少转化成经纪人去做经纪公司一样,全世界做经纪公司的人,都是做过小明星或者是艺人,懂这个行业,但是大明星是不会做的,就像青楼大美女不会做老鸨一样。
打仗也是,我看水浒三国都画阵图。施耐庵的方向感和距离感(不行),或者他不像罗贯中行过万里路,三国基本的位置、方向,一夜能走多少里,多少天到什么地方,绝大部分都对。再一画水浒就全部乱了,施耐庵是靠脑子胡想,一细看就不对。
我小时候谈恋爱比较晚,时间比较多,闲着整天干那个事。有一天我家人非常惊奇地发现我拿一个小册子在背世界的煤产量和钢产量,我们家人说&你有什么毛病&。这就是一步一步的,是一个临界点。一开始我喜欢看地图,后来开始背各个国家的首都,然后开始对这些国家感兴趣,这个国家到底怎么回事,然后了解他们的人民、军事,再慢慢就疯了,就看钢产量、煤产量。后来就形成了数字,看数字特别容易记住,容易形成对比。就像《晓说》当中有一集出了个荒谬的数字,我没有看那个小片,后来看到才觉得,因为前后没有军事知识的积累,不然自己都知道9万米已经不是说飞机了,9万米是90公里,就成洲际导弹和卫星了。数字能够记住是因为你不会多记一个零少记一个零,是因为合理才能记住。
万一你录的过程当中,比如这个人名想不起来了?
经常想不起来,这不是像大学讲课,非要列出个出处,能想出来就想出来了,想不出来就想不出来了。
有一次你讲一个红军将领的名,你没有讲出来,网友就都到处上网查。
我在某一期的节目上,因为忘记了那个将领的名字没有说出来,大家看了之后就会讨论高晓松为什么没有说这位上将,大家讨论很多,我看了以后笑得要死,关键就是我没有想起来。但是我觉得挺好玩的,这是大家在一起的乐趣,大家看《晓说》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我们自己讨论自己的秘密,我们自己在那儿玩自己的东西,非常有意思。
现在只有一件事让我不平静
刚刚有观众说把你当成公众知识分子,你对于网络的意见领袖鱼龙混杂的情况是如何看待的呢?
我没有看,大家看我的微博关注的人都知道我没有看,我关注的都是说笑话的小段子。微博哪里好?你想不看就可以看不到。最开始看过一些人,后来因为兴趣不是很大就没有看了,所以我没有办法发表什么观点,我也觉得不太好,不好意思。
我发现随着我的知识增长我的烦恼也增长了很多,所以像你这样很渊博的人,你的心灵平静吗?
其实我心灵挺平静的,你一问完就不平静了。我平静吗?我觉得平静和知识的关系至少不是线性的关系,即使是一个没有读过书的人也不能说他就很平静,就像一个僧人一样平静,也不是的。
其实我明白你说的意思,但是首先我的经历告诉我,随着年龄跟知识的关系越来越脱离,最终到40岁的时候,你上街问一个拉三轮的车夫,他会给你讲他对人生的洞彻,他用后背听了5000个人的故事,他的年纪导致的平静,这可能是进化论导致的。不光人,动物也是一样的,到了这个岁数,荷尔蒙降低,自然就平静,那么你就变成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求你交配繁殖,从好斗到自己愿意付出一切给自己的孩子。
我懂你说的事情,等你到思考的时候,还是要过一个临界点。我认为有些人暂时还没有到知识分子的地步,他们只是思考局部的,比如规定不好,或者是什么不好,都是在一个局部看,有很多的愤怒等等,其实走遍世界会发现,他们说的问题80%都是世界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的问题。
最重要的是要开阔眼界,要去看这个世界,要记住什么是这个世界的问题,这个时代的问题、年龄的问题。比如有些时候不是心灵不宁,而是生理上的不宁。所以更重要的是过这个临界点,你的思考能力如果过了临界点你就恢复平静了。当然一开始不平静,你看到什么生气了,看了什么起了波澜,到一定的时间你心里想通了、亮了,就像是父母看我们下一代都怎么了,其实当初你们爸妈的父母看他们也是这样的。每一代人都出现过英雄,每代人都出过诗人、汉奸、懦弱的人,所以没有问题。
我曾经回想我小学同学、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公司的同事,以及其他我呆过的地方的人。我小学上的还不是最好的小学,中学和大学都是最好的,但是不管你上最好的学校还是不好的学校,比例都一样,每个班都有一个热心肠,还有一两个冷眼,每个班又有两个很花的人,每个班都有眼睛不老实的女生。这个比例不是老师分配的,老师并没有研究每个人的星座、性格,往哪一个班平均分配,但是你会发现这个班的热心肠如果死了,又会出现一个人代替他当热心肠。
公司也是一样,HR部门,按老板的文化去招一种人,但永远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在骂老板,打小报告的人也是一样的,比如有15%的小叉,15%的小叉被炒掉以后又出现了这15%的小叉,所以这些不是老师和老板能够决定的。HR部门永远想把热情天蝎座的人招到公司里,但是发现他们又分化成这样的比例。你想明白人世间一些小事情以后,你坚持想坚持看,慢慢过了一个临界点,然后会发现我身边有15%的小叉不是我的问题,我去哪也一样,你就不会跳槽。
所以我觉得平静有很多条路,也有可能是宗教的平静,有的是音乐的平静,但是你说的所谓的读书,读得越多,直到你看透这些事情你就平静了。现在只有一件事让我不平静,就是点错了菜,点了一桌子菜没有爱吃的,这样我就不平静了,我去吃饭,居然有一两次点错菜,这不行,这违反了我的常识,我这么有经验还点错菜。当然爱情例外,那个东西来的时候平静不平静就不用说了。如果你要读书就读到底。
我们这代人因为单纯所以勇敢
前几天有人骂我说&你长得像是高晓松&。
那是骂你吗?那是一种客观的评价。
我是会弹琴、玩音乐的大龄男青年。&文艺青年&已经变成一个骂人的词。
&文艺青年&在你们学校已经成了骂人的词了?
我觉得是。
那你受了多少贵校女生的挫折?
所以我想问一下,你对文艺青年怎么看待?
我觉得文艺青年是一个最高度的评价,因为除了文艺青年,青年之前还能冠哪些字呢?
文艺青年首先就是有志青年。以前是有情怀的人才能做文艺青年。文艺作品带来的不光是技术,还有理想,你看了那些作品、音乐,读了那些书,自然接受了那些理想,你自然就是有志青年。光要买房那不是有志青年,而是有欲望的青年。
文艺青年,有武器的情况下,我以前还分成两种,一个是全副武装的文艺青年,比如我,我有吉他、摄影机、笔,全副武装的文艺青年;也有赤手空拳的文艺青年,爱听音乐爱看书,但是没有武器。你想做一个真正的文艺青年,不能做文艺青年爱好者,要做到手里有琴、笔、摄影机,这样才是无坚不摧的文艺青年,全副武装突破防御。我小时候在书房里面写了八个字特别的狂妄,那时的梦想就是做&文青翘楚,浪子班头&。现在想一想不好,已经被摘掉了,现在挂的是&身怀六甲、学富五车&,已经变成这样一句话。
可能你肚子里面东西太多,把凳子都压下去了。
我觉得主要是凳子的问题。(注:高晓松在现场&压坏&一把椅子,自嘲体重是一吨,更称是发布会环节故意安排的小品。)
我们知道你是一个音乐人,在外国有很多音乐人会把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情结合到歌曲当中,你有没有想到在以后的节目当中融合这些,把社会事件融合到歌曲当中给我们唱出来呢?
不是什么音乐都可以把事情写进去。Hip-pop可以,把今天学校发生的事情写进去,谁跟谁怎么样。爵士乐就说不了,常常一大段就是两句歌词。类型不一样。我自己尝试过,用我的笔名&矮大紧&可以在网上搜到写男文艺青年去捉奸的Hip-pop,还有我自己臆想的一个小剧《彼得堡遗书》。我只尝试过那么几次,有几个烂的没有发表。
新一代的民谣歌手大量在做这个事情(把社会事件融合到歌曲当中),比如周云蓬、李志等等,但是我们的Hip-pop没有发展起来,主要是节奏感,汉族的节奏感一Hip就变成了快板,或者成了秧歌,所以Hip-pop是有很高技术要求的,不是说几句脏话就是Hip-pop。三连音我很少听到国内的Hip-pop唱出来,基本都是&老百姓真高兴&,所以达不到那个技术要求的时候你自己都没有兴趣写下去。
我很喜欢你写的歌词,我发现你在后期写的歌词跟你20多岁写的歌词是不同的,但是我觉得在歌词里面是不是有一种情怀,你能具体说一下我们这代人的情怀和你们那代人的情怀有什么不同吗?
我们那代人的情怀比较大,我们老是接受崇高的教育,从小读书,各种苏联的作品,80年代以前我从来没有看过非苏联和亚非拉的电影,只看过一个美国电影《百万英镑》,除此之外没有看过美国电影,也没有读过美国小说,更没有听过杰克逊的歌曲。我们是被关在一个魔瓶里,之后突然被放出去。
80年代的那十年,我们听了世界一百年的音乐,读了一战以后所有的书,把什么电影都看掉了,所以在一个密集的激励下,也许并不是那个时代的大师过于多,而是一战以后的大师的东西,密集地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看到,给我们一个巨大的影响。所以那一代人,有些比较崇高的理想,这个其实是畸形的产物。我们那一代人有纵横四海改造国家的理想,而且勇敢,因为我们单纯所以勇敢,单纯和勇敢是相辅相成的东西,越单纯越勇敢,越勇敢就越单纯。
那个时候出国跟今天不一样,今天大部分是父母有钱,中国留学生在国外都不打工。我们当初人人都打工,那代人每个月挣46元,教授挣53元,也就是差不多8美元,到美国你不打工怎么办,你爸一辈子挣的钱只够半学期的,所以我们只能特别的勇敢。出去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喝口美国牛奶都晕了,站在超市看到牙膏都不知道怎么开。当初都是带四五十美元就出国了,当初有纵横四海的勇气,有改造国家的勇气。而这一代有改变现实的理想,至少让现实更好一点的愿望,但还是不太一样。
当然原因是特别多样的,也不能单独怪在独生子女的问题上。我们那代人都穷到背信纸到美国写信,2个月写一次信都可以,而这一代一天不视频都不行。当初一个是因为家里没有那么溺爱,再说也没有能力,(父母)唯一能帮你的就是卖血,但是一个月能卖几回血?所以当时爱情也特别的简单,相爱就相爱了,那个时候户口还那么严格,有那么多女生爱上外地的男生,户口都不要了。那个时候做出的选择,代价比今天更大,但是都勇敢,愿意做选择,而今天那么点代价大家都开始算计了。当初大家真的愿意付出一生的代价,我以前的会计就是这样的,就是一个北京的姑娘,现在还是天津户口,她爸妈给她跪下了都不行。也可能我是那一代人,所以我觉得那一代人好,这只是我的片面之词,但是我觉得那一代人值得去爱。
第一季讲了点什么
第一期 奥斯卡走下神坛
第二期 汉人无音乐
第三、四期 梦回青楼
第五期 旧电报还原军阀&宫心计&
第六期 揭秘史上最牛太监 郑和七下西洋开启大航海时代
第七、八期 镖局&最后的江湖
第九期 趣谈美国那些法
第十期 趣谈美国交规那些事
第十一期 揭秘我党历史上最危险的叛徒顾顺章
第十二期 揭秘美国社会毒瘤
第十三期 欧洲杯硝烟再起 &阴谋论&说赌球黑幕
第十四、十七期 朝鲜战争62年祭
第十五期 揭秘欧洲列强恩仇录
第十六、十八、十九期 千年科举
第二十期 美国人与物
第二十一期 日裔步兵团的奋战
第二十二、二十四期 人类精华犹太人
第二十三期 大师照亮八十年代
第二十五期 两极分化的黑人
第二十六、二十七期 艺术北纬三十度 回忆印度
第二十八期 枪口下的美国
第二十九、三十期 海上霸主航母
第三十一期 无比强大的美国工会
第三十二、三十三、四十三期 淞沪战役
第三十四、三十五期 政治也娱乐 美国大选
第三十六、三十七、三十八期 血脉相连的美籍华人
第三十九期 Top Gun 浅谈我军新战机
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二期 开国将帅授衔秘闻
第四十四期 华语乐坛三十年
第四十五期 民国往事之才貌双全林徽因
第四十六期 好莱坞启示录
第四十七、四十八期 民国往事之刺客列传
第四十九期 民国往事之最美好的两天
第五十、五十一期 红色警戒中国邻国武力值大PK
第五十二期 说说心里话
相关报道:
新闻热线:010-
责任编辑:任光飞
名企动态: |
标志着Windows迈出个性化计算的第一步……
本站特聘法律顾问:于国富律师
Copyright (C) 1997-高晓松真是什么书都读过了_奇葩说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高晓松真是什么书都读过了收藏
存在与虚无
梦的解析 肯定都看过了。不服不行啊。我的梦想就是要好好读这些书,然后~~~~~~~~~哈哈哈,然后~~~~~可现在英文基本处在幼儿园水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学英文不是读书
英文好也有可能是个小杏子
书香门第。感觉他真的懂很多
他一定是用了什么不为人知的方法
只是多读了书点而已,博闻强记实然却没有细加品味,只剩下卖弄。
一个人如果读了很多书,眼界开阔了,卖弄这两个字根本看不到。。
说两句我的感受吧。感觉这个吧里总有职业给高洗白的。高是属于略有文化的一类人,这类人的特点是知识配不上名气,往往即兴说话时过分推敲想要出彩,结果更加差强人意。而有预先用心准备稿子的时候还是会体现出很高的水平。
没觉得高晓松有文化,只不过比别人多读了几本杂书而已,从气质、思想等各方面都不如蔡康永。
智商至少比我高[FACE SAVOURING DELICIOUS FOOD]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高晓松爷爷高景德是清华大学的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电机工程学家;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办者、中国工程院、科学院两院院士、熟操四国语言的科学家;舅舅张克潜是著名的物理电子学与光电子学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兼博导;母亲是著名的建筑学家。1982年至1988年就读于北京四中,高晓松所在的A1班,则是四中容纳前50名的尖子班。;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雷达专业本科;1991年从清华大学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预备班学习电影。
高晓松第一次的婚姻是在99年,那时,他约莫三十岁,正是事业发展高峰期。关于他和第一任妻子沈欢的相识,颇具戏剧性:沈欢与高晓松相识在1999年,1999年的7月3日晚,驾着自己的车在街上闲逛的高晓松,在对外经贸大学的门口见到了沈欢,并一见钟情。第二天,经过他们俩共同的朋友的介绍,两个人相识并相恋。又过了三天,高晓松对沈欢说:“我们结婚吧”,沈欢答应下来。
两个人在感情温度最高的时刻选择结婚,日,两人正式领取了结婚证。当时的高晓松,一切都为沈欢着想,那时候,他在拍电影《那时花开》,片子的女主角原本叫“琛子”,高晓松最后改成了“欢子”,而两人的结婚典礼也是在沈欢的家乡常州举行的。不过,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三年后,这段婚姻结束了。
高晓松的新任妻子是河南人,20来岁,一直在美国留学。高晓松和她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那时候,她还在美国的一所大学读书。”然后,就在07年年底,两人爱的结晶诞生了。2007年的一天,身在美国洛杉矶的高晓松给国内的亲友发来短信:“喜得一女。”这时大家才知道高晓松结婚了。可是,对于自己那个80后的漂亮妻子,高晓松很低调,不肯透露。
网上有传闻称他和妻子是在美国认识的,当时女孩才刚大学毕业,两人一次在机场邂逅,迅速发展起来,对于这个说法,高晓松予以全盘否定,究竟实情如何?他还是不愿透露,只说:“如果我是艺人,或许有义务公布个人生活,但我只是个幕后工作者,没有义务把这些私生活跟外界交待。”不少人认为,四十多岁的高晓松娶了个比自己年龄小一半的妻子,多少会有代沟,但高晓松并不这么认为,“即使是同一代人,性格上也有差异,差异是人的问题。跟代沟没关系。”日,高晓松发布离婚声明,已与设计师妻子徐粲金于2013年6月签署离婚协议。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本文链接:
全站热点袁立,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演员。2000年,袁立在《铁齿铜牙纪晓岚》中扮演杜小月。如同那个《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杜小月”。生活中的袁立性格开朗,有什么说什么,不怕说错…谷智鑫,日出生于辽宁丹东,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00级表演系,中国内地男演员。1998年首次主演电视剧《骆驼祥子》。2003年在古装历史剧《鲁班大师》饰演鲁班。2007年凭借电视剧《恰…演员蒋雯丽和导演顾长卫已经在北京某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根据蒋雯丽所在的经纪公司北京星美千易演艺经纪有限公司一位员工透露,蒋雯丽和老公顾长卫离婚的消息公司内部是人尽皆知的事,但是因…顾长卫车震门,是著名导演顾长卫的绯闻事件。2009年初,一直与被传背着蒋雯丽和张静初有一腿的导演顾长卫,被某周刊拍到刚跟老婆分开,便私会一艳丽女郎,并且把车开进小胡同,在车上停留一个小…一个是香港商业才俊,一个是体坛奥运明星,霍启刚和郭晶晶的婚礼注定引人关注,并勾起人们心中的八卦热情。1979年生于香港的霍启刚,比郭晶晶大两岁。8年前他猛追郭晶晶,大多数人都付之一笑,…高晓松:坐牢那半年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来源:时代周报
原标题 [高晓松:坐牢那半年是我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高晓松(资料图)
  时代周报讯 高晓松现在的个人事业实在五花八门。他热热闹闹地当选秀评委,被形容成“万能胶”。他在微博上什么都扯,还整出个“高晓松体”。他又顺势精选节目内容,印成文字,推出新书《晓说》。
  《晓说》就是高晓松对着镜头,手托着下巴,自说自话,点评当下热点。有人说高晓松不务正业,高晓松却说这是自己从前就有的理想:“我其实最梦想的职业就是当门客。”现在再出了本书,他说是给所有人当“门客”。
[相关] |  
  高氏说书
  高晓松没说谎。早在2000年,他就出了一本书,叫《写在墙上的脸》,在序言里提到自己的“理想职业”:“无限向往三千门客吃闲饭,最好公子还有三千姬妾其中有个把多情烈女的年代。没戏了,公子早没了就剩儿子了。”
  同理,他想当门客,但社会早就没有那个需求了。今年3月,高晓松的宣传文案里写着:“一不当公敌,二不当公知,一切只因闲来无事小聊怡情。上说星辰满月,下说凡夫走卒,动机绝不无耻,观点绝不中立。”
  高晓松自认,这就是在实现自己久远的“门客”理想:网友们变成了他的“公子”,而他只管给众多的“网友公子”们扯淡。他自称做节目的时候没有撰稿,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一直跟节目组建议开放拍摄区,开放给观众看。到现在还有人怀疑有人给我撰稿,说我在念稿。你要是在那,就知道我没有稿子。”
  他太喜欢现在这状态了,甚至拒绝再找一个搭档一块儿说:“两个人就坏了。我在这说,他再说的话,我就忘了。说到这里,我就岔到那里了,又漫谈到其他地方去了。”
  高晓松在《晓说》里讲的历史,几乎都是“野史”,他甚至把杜十娘这样杜撰的人物拿出来说事儿,因为他对“正史”有怀疑:“真正的正史例如二十四史倒不一定是真的,那都是根据统治者的口径写的。所以,历史除了人名、地名、时间是对的,事倒不一定是对的。但你看小说,里面除了人名不对,其他都有可能是对的。所以,如果你要真的看历史,就不但要看正史,而且要把正史里面、因为修史人的观念以及当朝人的想法带来的所有的杜撰都拿掉,再看一定数量的小说、诗文、乐府,才能明确真相。”
  高晓松甚至有意拿掉了关于历史的“精确性内容”:“真的历史学家来了,会把我骂死,因为我总是偷各种巧。”一个20分钟的节目,他选择讲出“大部分”的全貌,舍出小部分的细节。“反而我这样讲,大家对某些时间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如果按学术上的讲法,把一些东西分成碎片,清朝还要分成康乾时期和什么时期,最后你对清朝就没有印象,还不如我这样说,清朝是个什么样。”
  狱中的“唐宋生活”
  从前的高晓松很轻狂,他自己都承认,曾经穿着睡衣接受电视台采访。他也有理由轻狂,出身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受到过良好教育。不识字的时候就开始背古文,记住的全是发音。初中和高中都在北京四中念,上课的时候就坐在讲桌一侧:老师忘记了哪句,他负责提醒,像个“书记员”。在中学是校刊主编、诗社社长,还组乐队。当诗社社长的时候,社员都是语文老师,每期他出韵,老师们负责往里填字。
  后来超过分数线20多分考进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系主任是自己的舅舅,“上学”对于他来讲,只是走五分钟的路,把被子从家里拿到宿舍。因为不喜欢这样被家人监视的大学生活,也不喜欢家人为自己挑选的专业,最终高晓松从清华退学,直接去了北京电影学院读导演系。
  没能如愿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后,上世纪90年代初,高晓松闯进了刚刚起步的中国广告圈。当1993年,大地唱片的黄小茂经沈庆介绍找到高晓松时,他已然是个成功的年轻商人。
  顺风顺水的人生,直到去年夏天因为醉驾入狱而终止。现在,高晓松丝毫不介意谈论这段经历,他说自己甚至感激这段经历。“我出狱已经一年多了,那个(入狱)应该是自己精神和思想最自由的半年,因为没有手机捆绑,这个东西太讨厌了。我觉得那个是老天安排的。”高晓松说。
  入狱前,高晓松已经有“电话恐惧症”:“谁给我打电话我恨谁,你凭什么给我打电话?我让你给我打电话了吗?凭什么要你选择打电话时间?我觉得特别不自由。”因为醉驾入狱半年,被他形容为像绑在一个车上往前冲,最终强制下车。
  “那半年也没有网,也没有手机。只有特别高的房顶,有六七米高,那个灯,永远24小时不关―因为怕黑了以后出现恶性事件。处在一个连时间流动都感觉不到的地方,就特别好。”高晓松刚进去的时候,因为不知道几点,很慌张,就用水瓶做了一个滴水的计时工具。看《新闻联播》的时候,量好半小时的水量,自己数着水滴过日子。
  “后来大家说你干吗要知道两点一刻?三点五十?我说我刚进来不习惯,我总觉得时光荏苒,一会儿就出去了。狱友说早着呢。后来就不着急了,感觉很自由。”
  高晓松开始享受“自由”的生活,再也不去想“奋斗”的事情了。原来在生活中看点金庸都觉得自责,结果在狱中成了“随便看”,“我一想老子都坐牢了,还自责什么呢?”
  除了看金庸,他还看了大英百科全书,自己试着翻译了一本书。“特别自由,看书可以看很多遍,理解大师的想法。读书也特别愉快。跟人谈事也是一样,各种各样的人,文盲、孤儿,而且也不着急,谈话也没有限定时间。那真是特别幸福的半年。”以前每天都会为吃什么发愁,在狱中,高晓松只要等两个馒头:“一开门两个馒头,明天肯定也是两个馒头,唯一就是一个礼拜有一个鸡蛋,但是不知道是哪天,生活的唯一乐趣就是这个。推饭的车来,有鸡蛋的时候就是一脸盆,那个鸡蛋互相碰撞,发出声音,大家听到有鸡蛋的声音,就特别幸福。”
  高晓松在狱中认识了各色各样的人,但他从中学会的是“信心”:“没有坐牢之前,我对人特别担心。我杞人忧天,觉得人会沦丧,人会绝望,人会异化。但是在里面,我没有看到绝望、崩溃,我是半年,那里面有七年、十二年的,他们都很乐观,没有崩溃的。所以我特别有信心,大家在一起很愉快。”
  “有时候管教说晚上可能下雨,我们看不见天,但是可以听见小雨,就坐在窗前等,直到特别晚,下雨了,非常高兴。突然回到了我自己特喜欢的唐宋生活,就是很慢,想什么事情都很慢。”高晓松至今坚持那半年是自己二十年来最快乐的时光。
  还想继续读书
  时代周报:你在《晓说》里说不当“公共知识分子”,可大家觉得你还是关心很多热门话题。
  高晓松:公共知识分子和门客不一样,公共知识分子是有巨大责任感的。其实公共知识分子本人就是公子,他倒应该养一个门客。今天中国的这些所谓公共知识分子,连“潘垦Ы场彼悴簧稀N宜懔耍堑钠骄Ю歉叨颐挥忻I旧鲜粲诠愠∨伞
  这些广场派,善于以煽动性的语言,挑逗民众情绪,对抗他们所痛恨的某些东西。这不是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甚至不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缺乏见识,他们也没有见过他们理想中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时代周报:前一阶段你关于移民的言论引来不少非议?
  高晓松:我说移民这个事与强大无关,与自由有关。然后就有人骂我,说没有强大哪来的自由?好多人说还没买房子怎么写诗呢?现在有的年轻人居然被洗脑到了要先有房才能干没用的事,是有了房子才能写诗?是月供还完了才能写诗?还是付了首付就能写诗?特别可笑,非说强大了才能自由,说自由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在环境条件下的东西。自由排在了环境和条件下的第三位,爱情都排在第四位了。
  我看那些骂的、偏激的,所以才想要做《晓说》。启蒙也好,或者做最基础的小小推动力也好。现在的一个现象是整天说你叛国、你汉奸;另外一个现象是倒过来了:一切都怪体制。老了、性能力下降了,也怪体制。其实大量的问题是可以剥离出来的,但是在微博上、互联网上,所有的都混淆起来一股脑地扣在一些人脑袋上,这不公平。
  时代周报:接下来还有什么个人规划蓝图?
  高晓松:卖艺这么多年,我没觉得被掏空过。《晓说》这一年可有点要掏空的意思,觉得东西快不够用了。后年开始我就想读书,读个历史什么的。我妹妹今年四十岁了,两个孩子从德国回来考上博士又读了书,这个强烈震撼了我。
 &&&今日热点新闻
 &&&今日热点组图
(责任编辑:尤俊乔)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融可以颠覆历史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