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这些词语反映了三个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历史问题

高三文和综合9月月考测试题-文科综合1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三文和综合9月月考测试题
查询文科综合1的详细结果
高三文和综合9月月考测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5题,140分)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时间计算本质上是地方时的推算,实际应用中还涉及交通工具运动经历的时间计算。据下面的文字及图示信息完成1-2题。
1.我国某城市于北京时间5时30分日出,18时30分日落,该城市的经度为 (  )
A.112.5°E B.120°E C.127.5°E D.135°E
2.已知30°N的昼长为10小时,据下图所示,该日某
旅客乘飞机于图中甲地日出时起飞,沿最短航线飞往
乙处,于乙地日落前2小时降落(在乙地),飞机飞
行经历的时间为 (  )
A.8小时 B.6小时 C.15小时 D.10小时
下面是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3―5题。
3. 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  )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南向北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4. 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河流①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5.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植被类型的变化依次是 (  )
A.高寒,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寒荒漠、高寒、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荒漠、温带、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温带荒漠、温带、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读下图回答6-7题
6.M处的降水量为 (  )
A.大于400mm B.小于400 mm C.大于600 mm D.小于600 mm
7.关于P和Q两城市降水量差异的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P城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B.P城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
C.Q城位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 D.Q城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下表为我国5个省市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和人均耕地资料。读后回答8-9题。
(百万吨)
(百万吨)
(百万吨)
(公顷/人)
8.与①、②、③三个省市对应的依次是 (  )
A.京、粤、吉 B.苏、鲁、粤 C.吉、苏、鲁 D.京、吉、苏
9. 与全国相比,其中⑤省的人均耕地和人均粮食的关系有其特性殊性
A.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B.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增加
C.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D.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0.读我国某地区主要铁路分布图,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铁路中,受地质灾难影响最小的
11.夏季沿下面哪条旅行路线依次可看到以下景
观:树下的灌渠与稻田、防护林与方格
防沙障、雪山下绿洲上的瓜田 (  )
A.成都――兰州――乌鲁木齐
B.包头――兰州――西宁
C.银川――兰州――乌鲁木齐
D.包头――银川――兰州
封建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回答12―14题:
12.“邓氏……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与此种状况的出现有关的选官制度是 (  )
A. 军功爵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3.明朝采取的下列措施中,最能说明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的是 (  )
A.废除丞相 B.三司分权 C.特务统治 D.八股取士
14.下列对于清朝军机处这一机构职能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相当于唐代的三省合一机构 B.主要职能是负责军事指挥调动
C.是替代宰相职能的工作班子 D.跪受笔录和负责传达皇帝意旨
一些改革家站在历史的潮头,勇敢面对社会积弊,推行社会改革。回答15―17题:
15.“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他的改革措施之所以得以延续,其主要原因在于
A.商鞅的变法措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废分封,行县制 D.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16. 苏辙说:“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欲破富民而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这段话表明 (  )
A.变法的一些措施对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带来损害
B.变法的根本着眼点在于实现富国强兵,维护统治
C.变法因为遭碰到大地方大官僚的激烈反对而失败
D.变法因为用人不当而遭碰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
17.税意改革,其一条鞭法在我国赋役史上意义重大。对于这一改革,评价正确的
是 (  )
①简化了赋役手续,方便了赋役征收 ②纳银代役的规定,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③人头税的废除,使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驰 ④赋役征银的办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我国古代的对外交流经历了由开放逐渐转向封闭的变化过程。据此回答18-19题:
18.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 ( )
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 B.开通通往西亚和欧洲的“”
C.西汉时期开通“海上” 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
19.对清朝实行的闭关自守政策,正确的熟悉是 (  )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 ②有防范和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的需要
③对于维护国家主权有一定的作用 ④不利于中外科技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技文化是社会的反映,其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据此回答20-23题:
20.观察右图,此图的价值主要在于它反映了 (  )
A.秦汉时期的杂技水平
B.秦汉时期的绘水平
C.秦汉时期的医学水平
D.秦汉时期的丝织水平
21.他坚持直笔记事,甚至敢于批评本朝汉武帝
“穷兵黩武,迷信 神仙”,因此,他写的史
书历来被视为“信史”。他是   (  )
A. B.陈寿 C. D.
22. 下列人物取得的成就被外国学者称为“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世界面貌”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明清时期,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黄宗羲等具有忧国忧民的意识
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接受了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24.我国数控技工短缺很普遍,估计全国缺口在650万人左右,这使国内高档数控设备的利用率不到30%,有的甚至不到20%。这表明 (  )
A.我国劳动者素质低下 B.职业技能直接影响劳动生产率
C.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 D.职业道德水平代表国家生产力水平
25.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居民把外出就餐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餐饮业的发展前景非常乐观。餐饮业的繁荣 (  )
①有利于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把传统服务业改造成现代服务业
③有利于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 ④是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主要标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③④
26.日前,国家税务局下调以“核定征收”方式缴纳所得税的8行业所得税率。此次“减负”有利于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这说明税收 (  )
A.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B.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C.随着经济的发展具有变动性 D.直接决定企业经济效益
27.重庆南岸区采取“政府投入、社区治理、市场运行、以寓养寓”的模式,投资250余万元建成7个“阳光公寓”,入住农民工一天一元钱,达4000多人。修建“公寓”属于 (  )
①社会优抚 ②社会福利 ③财政支出 ④公共消费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28.反垄断法将于明年8月1日起实施。反垄断法既反对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又明确规定企业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自愿联合,依法实施集中,扩大规模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制定此规定是因为 (  )
A.国家鼓励兼并 B.规模效益是企业的根本出发点
C.垄断不利于宏观调控 D.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
29.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5%,创出十年新高。9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这是年内第五次加息。央行加息的目的是 (  )
①刺激社会总需求,稳定物价 ②减少财政赤字,平衡收支
③实现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平衡 ④运用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A.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劳动合同制度是维护劳动者权利、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法律保障。订立劳动合同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是 (  )
A.平等自愿原则 B.协商一致原则
C.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原则 D.诚信原则
31.2006年中心财政支出实行“三个倾斜”,即向农业、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向困难群体和地区倾斜;向科技创新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倾 斜。“三个倾斜”反映了财政 (  )
①优化资源配置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⑤兼顾效率与公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2.要充分发挥财政作用,要害是大力增加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收入的基础是 (  )
A.发展生产,增加国民收入 B.增加税收收入
C.调整分配政策 D.扩大财政支出
33.9月1日起,重庆首次启动了财政补贴保费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品种涉及奶牛、生猪和柑橘(包括柠檬、柚子)等。按规定,每头生猪保费20元,其中农户出6元,财政补贴14元。投保的生猪假如在保险期间内因疾病、火灾、洪灾等原因发生死亡,最高可从保险公司获得赔付400元。政策性农业保险 (  )
①坚持自愿原则 ②能够避免灾难发生
③是一种投资方式 ④坚持商业原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007年8月,我国调整利息税税率。回答34-35题
34.根据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规定,国务院决定自日起,将存款储蓄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这表明了税收的 (  )
A.强制性 B.无偿性 C.固定性 D.平等性
35.利息税税率由20%调减至5%,这一举措 (  )
A.使企业收入减少 B.使银行利润减少
C.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D.使储户存款储蓄收益增加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36.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34分)
(1)图中①地的气候类型是甲、乙两图中的 图(2分)
(2)图中自北向南流的大河干流河段水量大增,其原因是 (6分)
(3)A处和B处河段分别流经什么地形区,简述A、B处河床横剖面的特点及成因。(12分)
(4)图中输水方案的主要优点是 (4分)
(5)日前后,左上图M处的河流出现高洪峰,试分析该河流秋季出现洪水的原因;据统计:到达该河流下游平原地区的洪水量只有上游的50%左右,试分析其原因。(6分)
(6)M河下游流经的商品农业基地的名称、作物种类是 (4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2分)材料一:
材料二:“延徽(汉人)始教契丹建牙(通“衙”,即衙门)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由是汉人各安生业,逃亡者益少。契丹威服诸国,延徽有助焉。”
――《资治通鉴》
1036年,西夏仿汉字创制西夏文字,并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书写。
金政权将大批掳掠来的人口有计划的迁居东北各地,汉族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具……辽金与两宋的贸易密切,在东北的金代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宋代铜钱。
材料三:“向居俄罗斯地,久愿为大皇帝()臣仆,而无机可乘,乃于去冬谋弃故地,挈属内附,因自彼逸出,行程万千有余里,希望准令入觐,以伸积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列举唐朝处理与吐蕃关系的方式。(6分)试分析其历史作用。(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辽、西夏、金学习汉文化的内容。(6分)试分析其学习汉文化的必然性及其实质。(8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指出其历史意义。(2分)该史实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4)以上材料可得出什么熟悉?(2分)
38.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32分)
材料一: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能源消耗
单位GDP能耗
(吨标准煤/万元)
质量优良天数
注:重庆2006年单位GDP能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空气污染指数居全国第七位。
材料二:2007年5月,重庆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重钢环保搬迁启动,预计5年投资240亿元,整体迁至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注:距主城区70多公里)依靠一流技术与治理,不仅使新重钢排污能下降50%,而且将实现产能翻番。通过重组西昌铁矿石资源,重钢将获得低成本稳定矿源,而产品结构的优化又将为重庆汽摩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原料支持。重钢落户长寿,将有效拉动当地运输产业发展,解决当地5到8万人就业,重钢沿江原址则进行商业开发,打造山水人居环境。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8分)
(2)运用经济常识,谈谈政府应如何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1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分析重钢环保搬迁将如何推动重庆经济发展。(12分)
39.目前,我国的农业正在由传统的自给农业向现代的商品农业转化,这种转化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生产方式,生产对象到生产组织形式都会发生质的变化。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62分)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⑴-⑶小题。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单位面积谷物产量:千克/公顷
(1)近几年,洞庭湖泥沙淤积明显减少,其原因是 (5分)
(2)在农业生产走向规模化、专业化的今天,A地区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其它商品粮基地,东北平原65%的耕地用来种粮,简述这里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主要原因 (注:这里的气候条件不是主要优势)(12分)
(3)与三角洲地区相比(见上表),东北平原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5分)
材料一:在松江,苏州二府,棉作已经压倒稻作……;嘉兴、湖州二府,则是蚕桑压倒稻作,“蚕或不登时,举家辄哭”。
材料二:棉花图?收贩
材料三:“出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赀(资产)交捷,起落(涨跌)不常。能者方成,拙者乃毁,东家已富,西家自贫。高下失均,锱铢共竞,互相凌夺,各自张皇。”(《歙(音she,今安徽歙县)志风土论》)
“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贫者不能敌富,少者反可以制多。金令司(注:治理之意)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九册《凤宁徽备录》。)
(4)指出材料一、二各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说明两段材料间的内在联系?(8分)
(5)材料三中反映了哪些现象?(不得摘抄原文)(8分)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
下面是某领导在建筑工地与民工的一段对话。
“这里生活条件怎么样?一个月能挣多少钱?”民工回答“吃的、住的都不错,一个月有一、两千块钱。”
“签劳动合同了吗?期限是多少?”民工“签了,是按工期来签的。”
“公司给你们上保险了吗?”民工回答“有人身伤害保险和工程险,都是集体买的。”
看到这里的民工劳动权益得到较好保障,大家十分兴奋。
(6)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道理?(8分)
农业非凡是现代农业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用现代科学的治理方法来治理农业;在治理理念上用现代工业的治理方式治理农业,推行农业标准化,通过品牌经营提高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在组织形式上用现代工业的组织形式抓农业;在效益原则上用现代工业的效益原则提升农业,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力量,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7)运用经济知识分析,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12分)
1-5.BBDAC 6-10CBDBD 11.C
36.(1)乙(2分)
(2)黄河中游段,流域面积大;降水较多,非凡是夏季多暴雨;流域内支流多,有大支流汇入干流,水量大增。(6分)
(3)甲黄土高原,乙华北平原(2分)  甲:河流下切侵蚀强烈,河床横断面呈深窄的V形河谷(3分) 乙:河流主要为侧蚀和泥沙沉积,一方面河道展宽(3分),另一方面泥沙沉积使 河床淤高(3分),人工筑堤束水,成为地上河(1分)
(4)(利用丹江口水库)水质较好;(可顺地势倾斜)输水可基本自流(4分)
(5)该河流上游为秦巴山地,地形阻挡使锋面雨带在此滞留的时间较长,降水较多,因丹江口水库拦蓄洪水,调节了径流。(1分)
(6)江汉平原商品粮、棉基地(4分)
39.(1)干支流修建水利工程,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退耕还林(5分)
(2)耕地面积大,人均占有耕地多,黑土肥沃,地形平坦,耕地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6分),粮食播种面积大,实行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粮食总产量大(人均占有粮食多),粮食商品率高;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6分)
(3)东北地区气温较低,低温冷害影响产量稳定(2分);开发较晚,原有基础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农田基本建设不完善;精耕细作水平不高(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程度较低,经营水平较粗放)(3分)
24-30BCBCDAC 31-35.DABCD
38.(1)重庆直辖以来,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能耗有所下降,环境明显改善。(4分)但与全国相比,能耗高、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粗放型明显。(4分)
(2)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4分)坚持市场调节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2分)政府制定、完善有关法规并严格执行,通过财政、税收、金融等经济手段引导企业和个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4分)运用行政手段,加强监督与治理,加强节能宣传与咨询,引导社会树立科学消费观。(2分)
(3)巨额投资有助于扩大内需,带动相关产业,促进经济增长。(2分)有助于统筹城乡经济,增加就业,实现共同富裕。(3分)企业资产重组、提升产能与产品结构,实现集约型增长,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控制力。(3分)环保搬迁还将直接推动其他工业部门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城市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4分)
39.(6)民工的工资按月得到,没有拖欠现象,说明劳动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得到体现,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实现。(4分)签定劳动合同说明劳动者的劳动权得到法律保证。(2分)公司为民工购买保险体现了运用商业保险的功能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2分)
(7)采取公司制等现代企业制度形式,对农业经营实行股份制改造。(2分)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节约的集约型农业。(2分)运用现代工业科学的治理方法,发展标准化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消耗,提高经济效益。(2分)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和服务的信誉和形象,产品结构调整,推广名牌产品。(2分)加强生产和市场的联系,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为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2分)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2分)
一、选择题:
12-17.CCDAAA     18-23.CBCABC
二、非选择题:
37.(1)方式:和亲、会盟、自请册命。(6分)
作用:加强民族间交流,促进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与进步;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4分)
(2)内容:学习汉人先进的政治制度:先进的方化(方字等);汉人的经济制度(农耕生产方式、工具)。(6分)
  原因:汉族文化的先进性;民族间交流的结果;为巩固统治,少数民族统治者实行汉化政策。(6分)
  实质:少数民族的封建化。(2分)
(3)事件: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2分)
  意义: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谱写下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2分)
  说明: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分)
(4)熟悉: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2分)
39.(4)材料一: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2分)出现了专业性生产区域。(2分)
  材料二:农产品商品化现象。(2分)
  内在联系: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专业性生产区域 的形成,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答出因果关系即可得2分)
(5)反映的现象:农业人口“弃本逐末”(或经商的人多);贫富分化加剧;工商业竞争激烈;金钱崇拜盛行(或金钱万能的观念盛行,或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冲击等)。(各2分,共8分)
  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价值观念(或社会关系、社会风气)产生了重要影响。(4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 “蒸汽时代”的到来知识点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8...”习题详情
216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8.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年代180018201830185018601870产量1100174024004940800011000-----摘编自《一个岛国的崛起》材料二&见图材料三&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2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反映了人类历史在工业化进程导致出现的什么现象?(2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4分)&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辽宁省葫芦岛市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年代产量0-----摘编自《一个...”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的是两次工业革命。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蒸汽机的改良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材料二中反映了石油产量剧增,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内燃机的发明与使用或者汽车和飞机等的发明与使用。材料三反映了人类历史在工业化进程导致出现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煤炭和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也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引发资源、气候等问题。认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利用;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破坏环境为代价。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年代产量0-----摘...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年代产量0-----摘编自《一个...”主要考察你对““蒸汽时代”的到来”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蒸汽时代”的到来
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年代产量0-----摘编自《一个...”相似的题目:
在工业革命期间,他的发明使得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缩短了海陆之间的距离,尤其是缩短了欧美大陆间的距离。这个人是史蒂芬孙瓦特富尔顿哥伦布
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面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通过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加强了海外贸易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钱乘旦在一篇文章中给出这样一组数据: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1803年收入最多的10%的人占有国家财富的2/5,1867年则超过50%。钱乘旦先生利用这组数据想要论证的观点可能是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引发了社会关系的变革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民主政治的完善加速了财富的高度集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8...”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年代产量0-----摘编自《一个岛国的崛起》材料二见图材料三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2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反映了人类历史在工业化进程导致出现的什么现象?(2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年英国煤产量(单位:万吨)年代产量0-----摘编自《一个岛国的崛起》材料二见图材料三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刘少康编著《环境与环境保护导论》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这一趋势的出现?(2分)(2)材料二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材料三反映了人类历史在工业化进程导致出现的什么现象?(2分)(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现象对人类生活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对此,你有什么认识?(4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映社会现象的小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