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董事会的是哪个

【图文】会计政策变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会计政策变更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大小:479.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查看: 7300|回复: 27
真题改编,下列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真题改编,下列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低值易耗品采用五摊销核算
B、将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C、固定资产由经营租赁改融资租赁核算
D、固定资产由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核算
E、固定资产折旧由直线法改双倍法
F、借款利息费用 化改为资本化
A低值易耗品采用五摊销核算。说的不明确,新业务
E会计估计变更
建议改为A、低值易耗品由一次转销法改为采用五五摊销法核算
企业可以采用以下具体方法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分析并判断该事项是否涉及会计确认、计量基础选择或列报项目的变更,当至少涉及上述一项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是会计政策变更;不涉及上述划分基础变更时,该事项可以判断为会计估计变更。
以上这句话很管用,大家可以用此判断。
貌似应该是ACDE,看看后面20楼,D应为差错&
本帖最后由 huiyun 于
12:15 编辑
真题改编,下列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低值易耗品采用五五摊销核算
不属于。摊销方法改变为会计估计变更。
B、将建造合同收入确认由完成合同法改为完工百分比法
属于。会计确认方法发生改变。
C、固定资产由经营租赁改融资租赁核算
此选项有歧义。如果是租赁方式改变导致的核算方式改变,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如果是对同一项固定资产,租赁方式也没有改变,只是原来用经营租赁核算,后根据会计准则改用融资租赁核算,应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D、固定资产由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核算
属于。会计确认发生变更,原不确认费用,现确认费用。
E、固定资产折旧由直线法改双倍法
不属于。折旧方法改变是会计估计变更。
F、借款利息费用 化改为资本化
属于。 会计确认发生改变,原确认为费用,现确认为资产。
综上,认为选A,E
D 允许企业选择不计提减值准备的会计政策吗?就是说即使已经减值了,也不用计提,这符合国内现行会计准则吗?&
对于C项,会计准则要求的很明确。如果两项业务有明显本质的区别,那么前后采用的不同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比如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楼上的考友可以去相关教材上找找,我记得有两种情况规定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
第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这个C选项怎么能
原来用经营租赁核算,后根据会计准则改用融资租赁核算
比较难理解
教材第418页,楼上的考友可以去看看。呵呵,有时不理解就把特例记下来。
下列项目中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是
A分期付款取得的固定资产由购买价款改为购买价款现值计价
B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费用由计入营业费用改为计入取得存货的成本
C将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由计入当期损益改为符合规定条件的确认为无形资产
D应收账款计提坏帐准备由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ACE。没看明白bruce 和 HJ在争论啥
木争论,兄弟,呵呵&
联系电话:
微信帐号:投行先锋论坛
Powered by会计政策变更
我的图书馆
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变更&  一、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企业采用的会计计量基础也属于会计政策。  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在每一会计期间和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重新履行批准程序。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执行不同的会计政策。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变更会计政策:  第一,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含企业会计准则)等要求变更。即制定了新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或修订了原有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要求变更会计政策。比如,发布实拖了投资性房地产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第二,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有充分、合理的证据表明其变更的合理性,并说明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理由。  会计政策变更,并不意味着以前期间的会计政策是错误的,只是由于情况发生了变化,或者掌握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使得变更会计政策能够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如果以前期间会计政策的运用是错误的,则属于前期差错,应按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以下两种情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第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如果发生交易或事项与其他交易或事项有本质区别,那么,企业实际上是为新的交易或事项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  例如,企业以往租入设备都是为了满足临时经营需要,按合同条款将其确认为经营租赁,并采用了经营租赁会计处理方法。当年租入新的设备,或者续租原设备,从租赁期、租金的计算以及租金期满时设备的处理等因素考虑,都属于融资租赁,因而采用了融资租赁会计处理方法。由于新的租赁合同或续租合同与以前的合同相比,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从经营租赁变为融资租赁,在这种情况下改变会计处理方法,则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第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例如,企业以前没有建造合同业务,当年承接的建造合同则属于初次发生的交易,企业采用完工百分比法进行核算,并不是会计政策变更。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①企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要求变更会计政策的,应当按照国家相关会计规定执行。  ②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的,在能切实可行地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时,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处理,将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调整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和列报前期披露的其他比较数据也应当一并调整;  ③在不能切实可行地确定该项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时,应当从可追溯调整的最早期间期初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  ④在当期期初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各期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  (一)追溯调整法  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即应当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相应调整变更年度的期初留存收益以及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  追溯调整法运用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  第三步,&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第四步,&披露信息。  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指按照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列报前期最早期初留存收益应有金额与现有金额之间的差额。即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是以下两个金额之间的差额:(1)在变更会计政策的当期,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所得到的期初留存收益金额;(2)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金额。  上述留存收益包括当期和以前期的未分配利润和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提取并累积的盈余公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是指对期初末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两个项目的调整,不考虑由于损益的变化而应当补分配的利润或股利。  例如,由于会计政策变化,增加了以前期间可供分配的利润,该企业通常按净利润的20%分派股利。但在计算调整会计政策变更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时,不应当考虑由于以前期间净利润的变化而需要分派的股利。  上述变更会计政策当期期初的留存收益,即为上期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留存收益,可以从上期资产负债表项目中获得,需要计算确定的是第一项,即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得到新的期初留存收益金额。上述留存收益金额,都是指所得税后的净额。即按新的会计政策计算确定留存收益时,应当考虑由于损益变化所导致的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变化。  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计算获得:  第一步,根据新的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第四步,确定以前各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二)未来适用法  未来适用法,是指将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应用于变更日及以后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或者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确认会计估计变更影响数的方法。既不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也不必调整变更当年年初的留存收益,只在变更当年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例2](教材P334)M公司原对存货采用移动平均法,由于管理的需要,公司从日起改用先进先出法。日存货的价值为2&500&000元,公司购入存货实际成本为18&000&000元,日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确定的存货价值为2&200&000元,当年销售额为25&000&000元,适用所得税率为33%,税法允许按先进先出法计算的存货成本在税前扣除。假设日按移动平均法计算的存货价值为4&500&000元。  M公司由于管理环境发生变化而改变会计政策,因而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由于采用先进先出法对以前年度的存货成本不能进行合理的调整,因此,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处理,即对存货采用先进先出法从2007年起才适用,不需要计算日以前按移动平均法计算存货应有的余额,以及对留存收益的影响金额。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  (1)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2&500&000+18&000&000-2&200&000=18&300&000(元)  (2)采用移动平均法计算的销售成本为:  期初存货+购入存货实际成本-期末存货=25&00&000+18&000&000-4&500&000=16&000&000(元)  即由于会计政策变更使公司当期净利润减少:  (18&300&000-16&000&000)×(1-33%)=1&541&000(元)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信息披露  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会计政策变更有关的下列信息:(1)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内容和原因。(2)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3)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开始应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的时点、具体应用情况。  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信息。  【例题1·多选题】(2009年)企业发生会计政策变更时,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内容有( )。  A.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    B.会计政策变更的原因  C.会计政策变更的性质&    D.无法进行追溯调整的相关说明  E.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  [答疑编号]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会计政策变更应该披露的是当期和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会计估计变更需要披露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影响数,因此选项E的说法不正确。&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我的图书馆
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但下列两种情况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第一,本期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差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这是因为,会计政策是针对特定类型的交易或事项,如果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其他交易或事项有本质区别,那么,企业实际上是为新的交易或事项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
  第二,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者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对初次发生的某类交易或事项采用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未改变原有的会计政策。
  比较常见的会计政策变更有:企业在对被投资单位的股权投资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之间的变更、坏账损失的核算在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之间的变更、外币折算在现行汇率法和时态法或其它方法之间的变更等。
TA的最新馆藏重要提示:看了本文的人还对以下公司做了评价!
除了总部和重点城市 基本上考核制度会一直提高…
工资太低,虽然我那会是在实习…
2016年度会计政策变更和中期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
更新时间:&&&&&&&&
来源:网络&&&&&&&&
【看准网()】会计论文频道小编搜集的范文“2016年度会计政策变更和中期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供大家阅读参考,查看更多相关论文 ,请访问会计论文频道。
 一、年度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例]某公司1999年12月购入一项管理用设备,价款15万元,不考虑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5年,原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公司所得税率 33%,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债务法,税法允许的折旧方法为直线法。该公司按照净利润的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5%提取法定公益金,中期不作分配。假设23年1月1日根据政策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该事项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   1、累积影响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单位:元   年度 年数总和法折旧额 直线法折旧额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   2   5     3     2    66    134   21   4     3     1    33    67   22   3     3                      合计   12     9     3    99    21   2、23年1月1日账务处理如下:   (1)调整累积影响数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    递延税款            99    贷:累计折旧           3   (2)调整利润分配   借:盈余公积 315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315   (3)23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调整。①在23年度资产负债表中应调整的相关项目“年初数”:累计折旧调增3元,递延税款调减 99元,盈余公积调减315元,未分配利润调减1785元。②在23年度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中应调整的相关项目“上年数”:管理费用、所得税项目不调,年初未分配利润调减1785元[(134+67)×85%].显然,该事项发生时间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涵盖期间,因此,还要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对尚未报出的22年度报表相关项目的年末数和年初数(上年数)进行调整。   二、中期会计政策变更的处理   (一)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第1季度承上例,假设该公司按规定应披露季度报表。21年1季度,根据政策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其他条件不变。用追溯调整法进行21年度的会计处理。   1、累积影响数计算结果见表2:   表2      累积影响数计算表    单位:元   年度   年数总和法折旧额 直线法折旧额 所得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 累积影响数    1季度   125     75     5    165    335   2季度   125     75     5    165    335   2 3季度   125     75     5    165    335    4季度   125     75     5    165    335    合计    5     3    2    66   134    1季度   1     75     25    825    1675    2季度   1     75     25    825    1675   21 3季度   1     75     25    825    1675    4季度   1     75     25    825    1675    合计   4     3    1    33    67    合计   9     6    3    99   21转贴于 看准网
  2、21年1季度账务处理如下:   (1)调整累积影响数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134    递延税款         66    贷:累计折旧       2   (2)调整利润分配   借:盈余公积         21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   (3)21年1季度的报表项目调整。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21年第1季度,所以在公司披露的第1季度财务报表中就应当对上年度末(即本年度初)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对上年度第1季度利润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调整。①在21年第1季度资产负债表中,应调整的相关项目“年初数(2 年12月31日)”:累计折旧调增2元,递延税款调减66元,盈余公积调减21元,未分配利润调减1139元。②在21年第1季度利润表中应调整的相关项目“上年累计数(2年1月1日至3月31日)”:管理费用调增5元、所得税调减165元。注意,本例题不存在利润分配表的调整问题。   会计报表附注应做如下披露:基于管理用设备更新较快,本公司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自21年1月1日起,对其由原来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改为按照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并已按照国家规定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了会计处理。2年度比较报表相关项目的数字已经作了调整。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对21年年初留存收益的累积影响数为-134元,其中,该项会计政策变更使2年年初留存收益调减元(包括调减2年年初未分配利润元),使2年度第1季度和2年全年度净利润分别调减335元和134元。该项会计政策的变更对21年度第1季度损益的影响为:使21年第1季度净利润减少1675元,未分配利润减少1675元。   (二)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会计年度第1季度之外的其他季度   承上例,假设该公司按规定应披露季度报表。21年3季度根据政策规定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用追溯调整法进行21年度的会计处理。   1、累积影响数计算结果同表2.   2、21年3季度账务处理如下:   (1)调整累积影响数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5+1675)    递延税款      825(66+825+825)   贷:累计折旧 25(2+25+25)   (2)调整利润分配(由于公司在中期没有分配,所以只需调整利润分配的年初数)   借:盈余公积           21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1   3、21年3季度的报表项目调整。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发生在21年第3季度,所以在公司披露的第3季度财务报告中应当对上年度末(即本年度初)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进行调整,对上年度第3季度利润表、上年度年初至第3季度利润表、本年度年初至第3季度利润表的有关项目进行调整。   (1)在 21年第3季度资产负债表中,应调整的相关项目“年初数(2年12月31日)”:累计折旧调增2元,递延税款调减66元,盈余公积调减21元,未分配利润调减1139元。   (2)在21年第3季度利润表中,应调整的相关项目“上年同期数(2年7月1日至9月 3日)”:管理费用调增5元、所得税调减165元:“上年累计数(2年1月1日至9月3日)”:管理费用调增15元、所得税调减495元:“本年累计数(21年1月1日至9月3日)”:管理费用调增5元、所得税调减165元。本例题不存在利润分配表的调整问题。   会计报表附注应做如下披露:基于管理用设备更新较快,本公司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自21年7月1日起,对其由原来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改为按照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并已按照国家规定作为会计政策变更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了会计处理。2年度比较报表和本年度以前中期有关会计报表的数字均已经作了调整。此项会计政策变更对21年年初留存收益的累积影响数为-134元,其中,该项会计政策变更使2年年初留存收益调减元(包括调减2年年初未分配利润元),使2年度第3季度、第1至3季度和2年全年度净利润分别调减335元、15元和 134元。与此同时,该项会计政策的变更还使21年度第3季度净利润减少1675元,使21年第1至3季度净利润减少525元(其中使第1季度净利润减少1675元,使第2季度净利润减少1675元)。转贴于 看准网
看了这篇文章的还看了
  入团志愿书范文1 敬爱的团支部: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作为一名满十四周岁,生在新...…
  第一篇:800字的入团志愿书范文 敬爱的团支部: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生,同每一名中学生一样,有着理想和抱负,向往着美好的未来,而这需要有一个指路的明灯,团组织就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航标,所以我迫切要求加入共青...…
尊敬的团组织:   我是x班的,在班里任职xx,成绩在班上排xx,在上学期期末考试里得全班第x名。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一件光荣的事,因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共产党的助...…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有成本法与权益法两种。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以下表决权资本时,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2%或 2%以上表决权资本时,一般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当投资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资本增加或减少时,就有可能产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与权益法...…
一、外购商品短缺与毁损增值税进项税额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外购商品的短缺与毁损,在未查明原因之前,一般的会计处理方法是:   先按外购商品的不含税进价记入&待处理财产损溢&,同时把增值税进项税额通过&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也转入&待处理财产损...…
论文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链接合作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