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心或大学有微网研究技术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贺强教授课题组招聘招生
已有 7605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招聘,招生,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贺强教授课题组招聘
【实验条件】
&&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微纳米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现有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以来,受哈工大985二期专项经费支持,增加仪器设备总值 5000余万元,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离子束刻蚀系统、热分析仪、徕卡热台偏光显微镜、奥林巴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半导体参数测试系统、HJY荧光分光光谱仪、日立紫外&红外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分析仪、高压液相色谱、纳米薄膜成型仪、动态力学分析仪、纳米测量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等设备仪器。目前微纳米研究中心已被列为哈工大985三期十一个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现已到位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费,用于激光拉曼-共聚焦系统、开尔文力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园二色光谱仪、石英晶体微天平、椭圆偏振仪、静态和动态光散射仪等的购买。此外,哈工大在985三期将投资1亿3000多万元在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新建生化分析测试平台,目前已到位5000多万元购置了与生命科学研究相关的大多数常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纳米生物学研究的测试需求。
【贺强教授简介】
197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9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李峻柏研究员。2003年7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并于2006年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其间受中德DAAD (PPP) 项目的资助两次(及)赴德国海德堡大学M. Grunze 教授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0.03,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其中,9.04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2010.04-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已在Chem.Soc.Rev., Adv. Mater.,Small,Angew. Chem. Int. Ed.,Soft Matter, J. Phys. Chem., Langmui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8篇。作为三位共同作者之一,撰写题为 &Molecular assembly of biomimetic systems&的专著一本。
目前主持哈工大国外引进人才&百人计划&、欧盟第7框架计划、哈工大重大国际合作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近期代表性论文:
1.& Q. He, Y. Cui, J.B. Li, Chem. Soc. Rev. 38 (. [IF 17.419]
2.& Q. He, H. M&hwald, J.B. Li, Macromol. Rapid Commun. 30 (. [IF 3.907]
3.& Q. He, Y. Tian, H. M&hwald, J.B. Li, Soft Matter 5 (. [IF 4.568]
4.& Q. He, S. Ai, Y. Tian, J.B. Li, Curr. Opin. Colloid Interface Sci. 14 (. [IF 5.493]
5.& Q. He, L. Duan, W. Qi, Y. Cui, X. H. Yan, J. B. Li,Adv. Mater. 20 (. [IF 8.191]
6.& Q. He, W. X. Song, H. M&hwald, J. B. Li, Langmuir 24 (. [IF 4.097]
7.& Q. He, R. Miller, H. M&hwald, J. B. Li, Adv.Colloid Interface Sci. 140 (2008) 67. [IF 5.333]
8.& L. Duan, Q. He, X.H. Yan, Y. Cui, H. M&hwald, J. B. Li, Angew. Chem. Int. Ed. 46 ( [IF 10.879].
9.& Q. He, A. K&ller, S. Schilp, M. Grunze, J. B. Li, Small 3 (. [IF 6.525]
10. Q. He, A. K&ller, M. Grunze, J. B. Li, Langmuir 23 (. [IF 4.097]
【课题组研究兴趣】
仿生界面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活性仿生材料的设计与表征,3D微纳米阵列的构造与应用,多肽和高分子的复合自组装,微纳米流体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招聘职位】讲师、副教授。
欢迎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博士、博士后加入贺强教授的研究团队。
【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直接联系贺强老师。
email: ;电话:5。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贺强教授课题组招生
【实验条件】
&& 哈尔滨工业大学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微纳米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现有 &微系统与微结构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6年以来,受哈工大985二期专项经费支持,增加仪器设备总值 5000余万元,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离子束刻蚀系统、热分析仪、徕卡热台偏光显微镜、奥林巴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半导体参数测试系统、HJY荧光分光光谱仪、日立紫外&红外分光光度计、Zeta电位分析仪、高压液相色谱、纳米薄膜成型仪、动态力学分析仪、纳米测量仪、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等设备仪器。目前微纳米研究中心已被列为哈工大985三期十一个重点建设学科之一,现已到位10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费,用于激光拉曼-共聚焦系统、开尔文力显微镜、接触角测试仪、园二色光谱仪、石英晶体微天平、椭圆偏振仪、静态和动态光散射仪等的购买。此外,哈工大在985三期将投资1亿3000多万元在基础与交叉科学研究院新建生化分析测试平台,目前已到位5000多万元购置了与生命科学研究相关的大多数常规仪器设备,能够满足纳米生物学研究的测试需求。
【贺强教授简介】
197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1997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应用化学专业。2003年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李峻柏研究员。2003年7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6年1月晋升为副研究员。其间受中德DAAD (PPP) 项目的资助两次(及)赴德国海德堡大学M. Grunze 教授课题组开展合作研究。0.03,德国马普胶体与界面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其中,9.04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2010.04-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已在Chem.Soc.Rev., Adv. Mater.,Small,Angew. Chem. Int. Ed.,Soft Matter, J. Phys. Chem., Langmuir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8篇,影响因子4.0以上46篇,被他人引用超过700次。作为三位共同作者之一,撰写题为 &Molecular assembly of biomimetic systems&的专著一本。
目前主持哈工大国外引进人才&百人计划&、欧盟第7框架计划、哈工大重大国际合作培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近期代表性论文:
1.& Q. He, Y. Cui, J.B. Li, Chem. Soc. Rev. 38 (. [IF 17.419]
2.& Q. He, H. M&hwald, J.B. Li, Macromol. Rapid Commun. 30 (. [IF 3.907]
3.& Q. He, Y. Tian, H. M&hwald, J.B. Li, Soft Matter 5 (. [IF 4.568]
4.& Q. He, S. Ai, Y. Tian, J.B. Li, Curr. Opin. Colloid Interface Sci. 14 (. [IF 5.493]
5.& Q. He, L. Duan, W. Qi, Y. Cui, X. H. Yan, J. B. Li,Adv. Mater. 20 (. [IF 8.191]
6.& Q. He, W. X. Song, H. M&hwald, J. B. Li, Langmuir 24 (. [IF 4.097]
7.& Q. He, R. Miller, H. M&hwald, J. B. Li, Adv.Colloid Interface Sci. 140 (2008) 67. [IF 5.333]
8.& L. Duan, Q. He, X.H. Yan, Y. Cui, H. M&hwald, J. B. Li, Angew. Chem. Int. Ed. 46 ( [IF 10.879].
9.& Q. He, A. K&ller, S. Schilp, M. Grunze, J. B. Li, Small 3 (. [IF 6.525]
10. Q. He, A. K&ller, M. Grunze, J. B. Li, Langmuir 23 (. [IF 4.097]
【课题组研究兴趣】
仿生界面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活性仿生材料的设计与表征,3D微纳米阵列的构造与应用,多肽和高分子的复合自组装,微纳米流体器件等方面的研究。
【招生对象】欢迎化学、生物、材料等相关专业学生报考硕士、博士,并且欢迎相关专业研究人员进行博士后研究。其中博士分为春季(4月份)和秋季(10月份)两次。
【联系方式】
有意者请直接联系贺强老师。
email: ;电话:5。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费进波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广告热线:3 新闻热线:1
南昌新闻网版权所有天津大学新闻网--天津大学与南昌市签约共建微技术研究院
天津大学与南昌市签约共建微技术研究院
天津大学校长钟登华与南昌市市长郭安签署共建微技术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协议 
  本站讯(记者 宋雪峰文并图)为进一步落实科技强国战略,发挥大学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1月11日,天津大学与南昌市人民政府在南昌市签署了共同建设“天津大学南昌微技术研究院”的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的目标是将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微技术研发平台和成果产业化基地,发挥天津大学在微机械电子系统(MEMS)研发方面的优势,致力于可应用于移动终端、物联网、虚拟现实工程、可穿戴设备、航空航天工程、生命生物工程等领域的微传感器、微执行器、微电子芯片器件等关键性器件的研制。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校长钟登华,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南昌市市委书记殷美根,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安出席了签约仪式。李家俊、殷美根分别讲话,表达了加强校市合作,共同建设好研究院的信心。钟登华、郭安在“天津大学南昌微技术研究院落户南昌”项目合作协议书上签字。南昌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玉文主持仪式。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在签约仪式上致辞
  李家俊在致辞中介绍了天津大学以“兴学强国”为宗旨、“实事求是”为校训、“严谨治学”为校风的办学历史、光荣传统以及学校的科研实力。他表示,天津大学在MEMS研发领域有着世界水平的技术优势,也非常珍惜与南昌市共建微技术研究院的战略合作项目。他希望校地携手,加快对MEMS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共同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南昌市委书记殷美根在签约仪式上讲话
  殷美根在讲话中表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南昌市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加强与著名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此次在南昌高新区建立天津大学南昌微技术研究院,凸显了校地双方的优势,顺应了产业升级的趋势,站在了技术研究的前沿,必将对进一步增强天津大学的科技研发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对进一步提升南昌的产业发展层次、转型升级水平,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根据协议,在南昌市的支持下,天津大学将在南昌高新区内建设“天津大学南昌微技术研究院”,打造国家级研发平台。双方将在高新区内规划设立MEMS产业园,作为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的产业化基地,为今后形成MEMS产业集群打下基础。天津大学计划利用3至5年时间,引进30至50名国内外顶尖人才,纳入天津大学教师编制和薪酬体系。南昌市将在人才引进、研发平台建设及运营、产业专项基金等方面给予研究院建设以有力的支持。双方约定,组建微技术人才专项基金理事会,监管研究院的发展和经费的预算、决算。据悉,研究院将在年内建成一条公共研发生产线。双方还就在南昌市建设优秀生源基地及在研究院内积极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达成了共识。
  仪式上,天津大学副校长冯亚青分别与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德辉,南昌高新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喻辉签署了相关捐赠协议。南昌市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黄俊致辞。
  天津大学原副校长胡小唐,南昌市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郭毅,副市长杨文斌,市政府秘书长吴长金,以及天津大学党办校办、宣传部、研究生院、人事处、科研院、校友与基金事务处、精仪学院有关负责同志,南昌市工信委、投促局、科技局等有关领导,天津大学南昌微技术研究院筹备委员等参加了签约仪式。
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钟登华会见江西校友会校友代表
天津大学代表团与江西校友会校友代表合影
  签约仪式前,李家俊、钟登华还会见了天津大学江西校友会的校友代表。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基于有源并联式混合储能技术的“友好型”模块化微电网技术研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基于有源并联式混合储能技术的“友好型”模块化微电网技术研究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上海交通大学微波与射频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交通大学“微波与射频技术研究中心(Center for Microwave and RF Technologies: CMRFT)”于2006年4月成立,其前身是电子工程系微波教研室。
& CMRFT依托上海交大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的形成可追溯至上海交大1917年在电机工程专业内设立的“无线电门类”,在七十年代末逐渐形成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该国家二级学科于1987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设立长江特聘教授岗位(现有长江学者一名),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所在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在教育部“211”工程和“985”工程的资助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
-----请选择-----
哈尔滨工业大学微波专业
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学主页
上海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
老古开发网
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闵行校区内)
邮编:200240
联系电话:+86(21)
Email:tm222@
|||||| | | | | |
| |||||||| |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