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节苷脂针价格会永远留在体内吗

我的孩子用神经节苷脂一个疗程10天了,医生叫我_百度宝宝知道永远的伊苏6中文版修改秘籍 永远的伊苏6攻略【神经节苷脂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6贴子:
永远的伊苏6中文版修改秘籍 永远的伊苏6攻略收藏
永远的伊苏6修改器软件版本:正式版软件大小:135KB软件授权:免费适用平台:Win2000 WinXP Win2003 下载地址:立即下载  伊苏6中文版的数据在内存中都是以浮点数形式存在,比如,经验10,内存中就是10.000这样,所以用修改工具修改时,查找 10 就填入 10.0,这样很快就可成功。推荐修改经验为999999,就可一次性升级到顶!
登录百度帐号母乳在体内有多长时间不能给婴儿吃?_百度宝宝知道母乳在体内有多长时间不能给婴儿吃_百度宝宝知道&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88dd497b4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88dd497b4_r.jpg&&&/figure&&h2&&b&导言&/b&&/h2&&p&这篇文章会陷入一个奇怪的坑里——总会有人说:你觉得燕窝没用,是因为你吃不起燕窝,就算你偶尔吃得起了,也不可能天天吃,那就不知道燕窝有何等奇效……&/p&&p&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可以反驳的,但这个逻辑的问题在于,燕窝的贵是市场经济调节下的畸形产物,而它本身的价值是靠其营养或成分来决定的,如果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就会催生整个行业的争议和猫腻……这个时候,正直如我,就该站出来了!堵枪眼这事儿吧,一开始很疼,但是干着干着,也就习惯了……今儿必须把燕窝的水给挤干净了!&/p&&p&当然,有不少人吃了燕窝觉得挺好,同时,也有人几斤几斤地买来吃,其实我不太打算说服她们的,这个钱她们不用来买燕窝,就用来买鱼翅了……反正就是不想让这些动物合家团圆事事顺遂,特别逢年过节时,要么把金丝燕的家端了,要么把鲨鱼的鳍切了,总之,不干好事儿。哦,对了,老六有预先的立场,所以也不可能教她们如何避免买到假燕窝,因为只有不买才能避免。&/p&&p&我真正在意的是那群在犹豫要不要吃燕窝,要不要为这种争议越来越多的食物付出与其本身价值不相符的金钱的人,让她们在看完之后有一个相对理性的认识,就可以了。然而,枪眼哪是那么好堵的!「燕窝」可是被《本草纲目》收录的食物,这就意味着,认识燕窝,不仅要跟传统观念抗衡,而且说不定还会弱弱地跟中医撕一场,唉,就不能像烤面筋那样简简单单质朴纯良么╮( ╯ 6 ╰ )╭&/p&&p&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不可能把整篇文章写成一首充满愤怒的摇滚,只能理性地抽丝剥茧,写到我开心为止……毕竟,我是娇嗔的小公举。&/p&&p&好了,开始今天的讨论。&/p&&blockquote&&p&&strong&作为金丝燕的家的燕窝&/strong&&/p&&/blockquote&&p&燕窝,顾名思义,就是金丝燕使用其唾液配合一些绒毛或者草叶或者植物茎秆等精心制作的巣。跟我们小时候在乡下看到的泥燕窝不一样的是,金丝燕的巣主要依靠唾液来黏合,因为金丝燕主要生活在东亚和东南亚(其中以爪哇金丝燕比较常见),家都筑在海边儿悬崖峭壁上,哪儿有什么泥啊,所以只能靠它们的唾液来造巣。通常来讲,它们给自己的孩子造一个巣就够了,可是没想到,郑和南下之后把「燕窝」当作美食带到了中国,完蛋了,这几乎给金丝燕带来了灭顶之灾。你想想看啊,好不容易唾沫都快吐干了筑成一个完美的巣,结果在一个漆黑不见五指,不对,燕子没有五指,算了,不重要,就是为了烘托一个气氛,的夜晚,它灰肥家,抱歉,是它飞回家之后,发现自己不仅没有五指,还连家都没了!就像整个房地产界的泡沫瞬间破碎了一样……更过分的是,孩子们也没了踪影!&/p&&p&为了繁育下一代,金丝燕依照大自然赋予自己的指示,再次开始兢兢业业地建造新巣,可这建巣也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事儿,小家伙儿的唾液分泌也是有限的(唾液:你大量分泌一整天试试!),只好加入更多的羽毛和植物茎秆,而人类,终究还是没有放过这些燕窝,并且根据其内杂质含量的多少来分级,卖出不一样的价格……你瞅瞅,人心啊,多可怕!&/p&&p&到目前为止,我用的只不过是「兔兔那么可爱,你怎么可以吃兔兔?」的伎俩,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燕窝到底是不是适合吃。&/p&&blockquote&&p&&strong&作为餐桌食材的「燕窝」&/strong&&/p&&/blockquote&&p&延续前面的讨论接着说。燕窝的主要成分是金丝燕的唾液,想来唾液必然有其过人之处,不然不可能被称为四大山珍海味之Queen,学富六车的六儿倒是找到了出处,在陈懋仁的《泉南杂记》里提到: &/p&&blockquote&&p&闽之远海近番处,有燕名金丝者。首尾似燕而甚小,毛如金丝。临卵育子时群飞进汐砂泥有石处,啄蚕螺食。有询海商,闻之土番云,蚕螺背上肉有两肋如枫蚕丝,坚洁而白,食之可补虚损,已劳痢。故此燕食之,肉化而肋不化,并律液呕出,结为小窝附石上。久之,与小雏鼓翼而飞,海人依时拾之,故曰燕窝。&/p&&/blockquote&&p&翻译成人话就是:这段文字描述得真好啊,不过,都是胡扯!&/p&&p&我们吃东西,重点关注的是这个东西里面含有哪些成分、口感如何,但文化和传统喜欢赋予这些食材一些玄学的期许,强行让这些食材背负上重要的使命,比如今天说的燕窝,还有之前提过的阿胶或胎盘之类,这里就不展开讲了。&/p&&p&燕窝之所以被称为Queen,自然是因为人们认为它是滋阴食材里的Queen,注意,我不是人,所以我完全有理由不这么认为,可是你们需要注意的真相是,燕窝在干燥状态下的蛋白质含量是50%左右,碳水化合物含量是30%左右,还有10%左右的杂质或矿物质,当然其中还有唾液酸。听上去好像很简单,因为确实就是这么简单,你想想看,燕子用来造巣用的材料能有多好?要是真的好的话,干脆直接喂给小燕子吃就好了呀~说到底,盖房子,还是钢筋水泥和砖头,只是比例的问题。&/p&&p&在这些成分中,重点突出的就是唾液酸(Sialic acid),这是一种9-碳单糖的衍生物,从我们目前的研究来看,它是神经节苷脂的传递媒介,我们称之为递质,主要存在于脑灰质当中,其作用是阻挡细菌的侵入,同时有研究表明,在动物实验当中,神经节苷脂水平的下降跟发育早期营养不良及学习能力下降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补充唾液酸可以提高动物的学习行为。由此我们进一步发现,足够多的唾液酸对于低体重儿童的脑组织功能发育有益处,尤其是在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妊娠期到2岁)。通常,唾液酸是在肝脏合成的,但由于孩子自己的合成能力很弱,所以基本上是依靠母乳来获取唾液酸,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下降,可那也足够用了,因为随着成长,孩子自身也会慢慢合成,不可能一辈子都靠吃奶奶来获取。&/p&&p&好了,说回到燕窝。有检测数据提出唾液酸占燕窝干重的3%-15%,虽然与猪脑子相比来讲少很多,但这个量已经算是很厉害了,只是我们还需要注意,燕窝本身的吃法是要先泡发,泡发后的燕窝体积会变成原来的8-10倍,这样一来,含量数值也就大打折扣,再加上我们平时吃燕窝并不是像我吃烤面筋那样一顿吃到饱,每次可能也就吃个3-5g,那么唾液酸的量算起来就更加微乎其微了,远远远远远远达不到动物实验的用量(不是我结巴,是真的有那么远),再赶上买了劣质或者假冒的燕窝,这基本上就等于花钱打水漂了。&/p&&p&讲到这里,整理一下重点:&/p&&p&1.唾液酸很重要;&/p&&p&2.人体就能合成;&/p&&p&3.吃燕窝来补充可能性不大。&/p&&p&那有人说了,不还有蛋白质吗?燕窝里的蛋白质还有很多呢!的确,100g干燕窝里有一半以上都是蛋白质,这是鸡蛋的4-5倍。但是别忘了,要泡发!它可不是干脆面,掰碎了直接就能吃。另外,这些蛋白相比较鸡蛋而言,并不是优质蛋白,这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逻辑——蛋白多不重要,重点是全面且易吸收。这一点上鸡蛋被称为最完美的蛋白真真是名符其实,但燕窝中的蛋白,显然就不能满足这些要求。你想啊,用来盖房子的蛋白能是什么好蛋白?而鸡蛋,那可是用来繁衍下一代的蛋白和营养物质,有可比性吗?&/p&&p&所以,从蛋白方面来说鸡蛋优于燕窝,并不是耍流氓,甚至可以说猪皮都比燕窝的蛋白质好不是一丁半点儿。&/p&&p&最后,就是你们注意到的那30%碳水化合物了,你们直接理解为是糖类,用来给机体供给能量的,老六见识短浅,还没有见过拿燕窝来充饥扛饿的人,就像解放初期上海人穷困潦倒,民不聊生,只能靠吃大闸蟹度日一样……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也无所谓了,你们高兴就好,燕窝论斤吃就好了。&/p&&p&讲到这里,基本上就把关键的内容讲清楚了,剩下还有三个小知识分享给各位。&/p&&p&1.在整个亚洲,尤其是东南亚地区,燕窝逐渐成为过敏反应最严重的原因之一。一项针对868名急性过敏儿童的研究表明,燕窝已成为最大的过敏源。&/p&&p&2.由于燕窝的产生环境依附于岩壁或墙壁,这就意味着有一部分矿物质和重金属会进入到燕窝当中,其种类和量都无法估计和测量,加上一些不良商家的偷工减料或者恶意添加,导致燕窝不仅没用,而且有害。&/p&&p&3.关于金丝燕这种小动物,我还是想要说两句,举国吃燕窝的年代,这些金丝燕的家一次次被整窝端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种盲目且愚昧的做法很有可能导致这一物种的灭绝。&/p&&p&说完了,就这样吧~&/p&&p&完&br&&/p&&p&最近的文章阅读量大概只有之前的一半左右,开始我以为是我们的文章质量有问题了呢,后来发现微信改版后,的确弱化了公众号的存在感,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内花在看公众号文章上的时间少了很多,有时候,如果我不主动翻阅的话,甚至一整天都不会打开公众号列表。&/p&&p&一下感觉安静了很多,难以想象之前读者是怎么被这些公众号打扰的。&/p&&p&不过,我也的确希望读者们可以少花一些时间在公众号阅读和朋友圈上,而是用来陪陪家人,看看书,当然了,老读者一般都已经养成阅读习惯,其他的读者如果不希望错过新的文章,也可以选择置顶公众号。&/p&&p&好了,最后说一句,我们发展至今,完全符合哈耶克的「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简单来讲,就是开心就好。&/p&&p&晚安,我爱这个世界。&/p&&br&&p&哎呀,我忘了,这是知乎,还说什么公众号的事儿……&/p&&h2&&b&哦,顺便打个广告: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妇科门诊第十一诊室」。&/b&&/h2&
导言这篇文章会陷入一个奇怪的坑里——总会有人说:你觉得燕窝没用,是因为你吃不起燕窝,就算你偶尔吃得起了,也不可能天天吃,那就不知道燕窝有何等奇效……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可以反驳的,但这个逻辑的问题在于,燕窝的贵是市场经济调节下的畸形产物,而它…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cb4f1bf3bb72b24e748_b.jpg& data-rawwidth=&386&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6&&&/figure&&p&「断舍离」的概念在国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非常火,可能现代生活实在过于快速与繁琐,所以极简向的东西——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生活方式——都极受推崇。于是我找来了原作读一下,还是感触颇多的。&/p&&p&《断舍离》属于典型的「文字写得狗屁不通,但道理讲得非常清楚」的书,也就是所谓的干货多吧。其实整本书前两章写得还是条理清楚,道理通透的,建议只看前两章也就够了。我重新整理下了主干内容,精简之后如下。&/p&&p&&strong&「断舍离」是什么?&/strong&&/p&&p&一言以蔽之,断舍离就是—— 通过收拾物品来了解自己,整理自己内心的混沌,让人生更舒适的行为技术。 换句话说,就是—— 通过收拾家里的破烂儿,也整理内心中的破烂几,让人生变得开心的方法。&/p&&p&断=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p&&p&舍=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p&&p&通过不断重复断和舍,最后会到达这样的状态: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p&&p&&strong&「断舍离」和普通的整理收纳术的不同&/strong&&/p&&p&断舍离与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断舍离并非绝对要以把房间弄干净为目的,而是要通过收拾的过程了解并喜欢上真实的自己,实现自我肯定感。总而言之,断舍离并不强求非得把房间收拾得规规矩矩一尘不染,或者即便如此,也会获得额外的好处。 其次,断舍离的主角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考虑的是「我自己还需不需要它。扔了很可惜,还是留下来吧」这种想法,就是拿物品当主角。一般的整理收纳术总是将着眼点放在如何保管物品上,而断舍离则是以不断地循环代谢为前提,让居住空间永远保持着变动流转的状态。&/p&&p&断舍离和单纯的扫除、收拾不一样,并不是以「很可惜啊」、「还能用吗」、「不能用了吗」为考虑的重点,而是要自问「这个东西适合自己吗」。换句话说,断舍离的主角并不是物品,而是自己。这是一种以「物品和自己的关系」为核心,取舍选择物品的技术。你要做到的思考方式并不是「这东西还能使,所以要留下来」,而是“我要用,所以它很必要11。主语永远都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都是现在。现在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必须放手,只选择必要的物品。通过这个过程,你可以从看得见的世界走向看不见的世界,最终实现对自己的深刻、彻底的了解,并接纳最真实的自己。如此一来,不仅是居住环境,就连整个人的心灵都能轻松舒畅了。&/p&&p&「断舍离」中的减少物品=只要能彻底地收拾,就根本不需要整理、收纳了。先把收纳东西的家具都扔了吧,因为如果能真的只留下必要的物品,那么分类、收纳物品之类的技巧也就没什么大的用处了。而且,所有的收纳工具和收纳物品都是为了往里面塞满东西而存在的,所以只要有那些东西在,就等于是纵容自己无休止地增加东西。断舍离首先就非常质疑这一点。&/p&&p&&strong&筛选物品的两个维度&/strong&&/p&&p&在筛选必要物品的时候,我们要考虑两个维度,一个是我与物品的关系这条关系轴,另一个是当下这条时间轴。换句话说,收拾就是要我们扪心自问某件物品与当下的自己是不是确实有关系,进而对物品进行取舍、选择的过程。&/p&&p&回想平时的生活,恐怕绝大多数人都是在漫不经心地收拾,从来没考虑过“当下的我”与物品真正的关系吧?如此一来,倘若关系轴或时间轴是错位的,那么即便是收拾了,也没办法区分出生活必需品和没用的破烂儿。别人送给自己的东西,虽然用不着,但也丢不掉;某样东西,总觉着迟早有一天能派上用场,但那一天直到今天还是没到来;明明知道这个东西毫无用处,但就是一直放在那不想扔,诸如此类的东西,就是关系轴或时间轴错位的产物,即在考虑如何处理这些东西时,我们把轴线错位在了物品与他人、不确定的未来和已经成为过去的过去上。&/p&&p&总体来说,在施行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的大部分事情就是基于关系轴和时问轴的收拾工作。从行动上讲,就是扔掉——舍。如果只是把用不上的东西放进垃圾袋再扔进储藏室的话,那不叫收拾,那不过是把东西改变一下形态换个地方存放而已,是移动。而断舍离要做的,是把用不着的东西扔出家门,彻底切断它们与自己的关系。如此彻底地“舍”了以后,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结果就是——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才会留在你自己的空间里。&/p&&p&时间是由不断持续发展着的若干个当下组成的,所以这些“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需,也确实在用”的东西也是在时时更新着。所谓时时更新,就是说我们要不断进行更换。如此一来,只要认真地收拾下去,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在把东西搬回家之前认真思考一番,考虑东西现在对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用,然后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思考的过程中,你逐渐会认清,原来在你的生活里竟然充斥着那么多没用的东西,与此同时,你就会只关注那些生活的必需品,懂得拒绝那些非必需品了。 一旦形成了这种三思而后行的习惯,你就真正实现了“断”的状态。而断舍离的含义就是,在“断”与“舍”的交替里,脱离对物品的执念,达到轻松自在(离)的状态。&/p&&p&&strong&物品会投射拥有者的自我形象&/strong&&/p&&p&打个比方说,有人送给你一套名牌杯子,你把它原封不动地装在盒子里,放在橱柜的最里面。而你当下在用的,只是买甜甜圈时的赠品——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杯子。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它啊」,你会回答「太可惜了,这种好东西舍不得用啊」。换句话说,在你的潜意识里,你认为「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杯子,我没达到那个水准呢」。你的真实想法,就可以通过物品反映出来。&/p&&p&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认识到了自我形象,反过来就会开始想要把现在用的东西替换掉了。“这样啊,其实我也可以用它的。”像这样认可自己。一旦开始使用那只杯子,自己就会和那件东西逐渐相称,看东西的视角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允许自己使用高级的东西,这种机制一旦运转起来,看待自己的方式就从过去的减分法变成了加分法。了解自己,放下过去的自己,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这些都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p&&p&说到底,这些东西到底值得我花那么多工夫、时间、金钱和劳力去收拾吗?&/p&&p&&strong&「断舍离」的阶段&/strong&&/p&&p&最初阶段:要彻底地筛选物品。要用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判断标准来看待物品,所以在“舍”的开始,人势必会觉得迷茫。已经下决心要把不用的东西丢进垃圾袋拿出去扔了,但要扔出去之前又心生怜悯一一“要不还是别扔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会用到呢。”这就是正视迷茫的开始。因为迷茫,所以总是不能把东西干脆利落地扔掉,身边的东西仍然还是很多,很杂乱。但即便如此,也得想方设法与这种觉得可惜的想法作斗争,反复坚持实施舍离。这样,判断物品是否必需的速度就会越来越快,慢慢地,人就不会再以可惜为借口,把用不着的东西留在身边了。&/p&&p&中级阶段:果断下判断与下狠心的阶段。此时,人就能用“把这个东西送给用得上它的人吧”、“这东西就算留下来也没有任何人会用它”的形式做出明确的选择。这是中级阶段,到了这个阶段以后,判断的速度就会加快,甚至就连下决断本身都会让人觉得是前所未有的痛快。不达到这个阶段,谈收纳术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以前,我们总会为了冗余的物品而心烦不已,换句话说,自己是物品的奴隶。只有物品减少到了自己可以把握的量,也就是物品全都在自己的支配下了,才能把你自已变成物品的主人,才能达成先有自己,后有物品的状态。&/p&&p&最终阶段:确保每样物品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下,自己能确实用到它,并且和它成为好朋友。和自己喜欢的东西生活在一起。在买东西的时候会反复思量,让物品物尽其用,并且确保它能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一直到用完。让身边的物品保持优胜劣汰的自然循环,既留下适度的量,又确保留下的都是精挑细选过的,那么就会将物品的丢弃程度降到最低。以往总是到处塞东西,把东西堆了又堆,接下来必然就是扔了再扔,这真的让人伤透脑筋。不过等到了这个全新的阶段,你身边留下的都是精心筛选留下的、造量的物品,性能又高,又美观,这样一来,你的居住空间里放着的,都是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了。这就是不收拾的收拾法的最终形态。换句话说,这其实是一个连收纳物都不需要的空间,是连收纳术都没有用武之地的世界。这个世界,都可以抛掉「住所」的称谓,改叫「自在空间」了。这是对每个人来说都最为舒适自在的空间。&/p&&p&&strong&「七、五、一」原则&/strong&&/p&&p&在断舍离里,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只能放满七成。之所以要留出三成空间,是因为这会让人有把它收拾整齐的欲望和心情,空出来的那三成空间就能成为物品出入的通道。这也算是一种环境影响论,因为留出了出入通道,所以人们就会想要把它们收拾整齐。&/p&&p&接下来碗柜、餐具架之类的看得见的收纳空间,放东西的限量是五成。只放五成,这其实是很少的,因为东西太多的话实在是影响美观。超级便宜的量贩店里,商品都是见缝插针似的一样挨着一样挤在一起放着的,可在高级精品店里,货架上只会零零散散地放非常少量的东西,这样才显得很漂亮,显得很有品位。哪怕同样是GUCCI的包,放在前一种地方和后一种地方,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p&&p&再接下来,一些装饰性的给别人看的收纳空间了,这种收纳空间只能放一成。&/p&&p&重复进行彻底的七、五、一成收纳之后,你就会切实地感受到自己的品位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因为只留下经过精挑细选的物品了,所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提升是建立在“总量限制原则”的基础上的。假设说根据总量限制原则,你只能留下五件特别喜欢的东西,那么你首先就得实施「断」,只允许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进到家里。如果你入手了新欢,就得放弃之前排名在最后的东西,就像这样不断地循环。如此循环往复,自然就只剩下排名靠前的东西了,而且自己断舍离的层次也会随之提高。这样做下去,你的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不会再搞不清重点。这样一来,也就能够培养出「永远都只用最好的五件东西的最棒的我」了。&/p&&p&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印象里的「断舍离」还局限在「术」的范围里,而山下英子的「断舍离」显然已经发展到了「道」的层次。比如她说:&/p&&blockquote&&p&不管是食物还是其他东西,都只买最当季的。就像我反复强调的一样,断舍离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当下。所谓当季,不管是食物还是别的,在当下都拥有着极强的能量。放了很长时间的食物想必不会有什么能量吧?当然,这里所指的并不是营养上的概念,而是“气”的概念。对于时尚物品也是一样。虽然没必要追求最潮的,但是能穿上流行的东西,也能荫发出“周身裹着充沛的能量”的好心情。这种情况每个人都应该有过感受,能够穿着当季最流行的衣服,会让人觉得很幸福。&/p&&/blockquote&&p&再比如:&/p&&blockquote&&p&碍事的东西堵在家里,造成潜意识的堵塞,因而每拿掉一样东西,潜意识的堵塞物也就被清走了一个。这在一开始或许只不过是敲开一个细微的小洞,可就在这样的过程里,你会觉得不仅是看不见的世界,就连看得见的世界也跑来支援自己了。这种“更加看不见的世界”,你也可以叫它神的领域,或是叫它未知的伟大,或是叫它集体无意识,怎么叫都可以,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接受着它的支援。&/p&&/blockquote&&p&所以在山下的概念里,「断舍离」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自我提升的修行。&/p&&p&抛开日本人对「物」的崇拜,我读后感觉「断舍离」最重要的是强调了&strong&从加法生活转向减法生活的重要性&/strong&。总结是:&/p&&ol&&li&「断舍离」是让你真正丢弃那些当下无用的东西,真正地割断和他们的联系,而不是仅仅收拾起来。&/li&&li&「断舍离」讲究「空间」与「自由」,空间指物理层面,自由指心理层面,都不要被事和物塞满,要留有自我存在的余地。&/li&&li&「断舍离」提倡「物」的新城代谢,根据当下的需要补充新鲜物品,但要保持总量不变,有加就有减。&/li&&li&「断舍离」最终目标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离)。让你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生活空间,所有物品都处在active并与你自身相称的状态,你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自己的生活,从而获得舒畅平和的心境。&/li&&/ol&&p&个人微信号:findingsea,注明来自知乎。&br&&/p&&p&&i&欢迎同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LinTalk。&/i&&/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b70e6d3e6abaeb21d36fdff8bfb7bc80_b.jpg& data-rawwidth=&258& data-rawheight=&25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8&&&/figure&
「断舍离」的概念在国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非常火,可能现代生活实在过于快速与繁琐,所以极简向的东西——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生活方式——都极受推崇。于是我找来了原作读一下,还是感触颇多的。《断舍离》属于典型的「文字写得狗屁不通,但道理讲得非常…
&p&援引蔡伟忠老师的讲座文稿:新学期如何快速建立常规&/p&&p&
首先我们定义常规,常规不是服从老师,而是孩子能够自律,服从集体规则,这是三年的任务,小中大班的孩子都不一样,但是基本道理和步骤是一样的。第一步,让孩子喜欢班级,小班是喜欢老师,中班是喜欢朋友,大班是喜欢集体;第二步,减少孩子之间的干扰和影响,中国幼儿园班级人多,所以容易干扰,2-3个孩子是相互交流,10个孩子就一定是互相干扰;第三步,建立孩子对于常规的正确和明确判断标准。不管是什么年龄段,其实就是这三步,我现在一步步详细解说:&/p&&p&&b&第一步:让孩子喜欢班级&/b&。&/p&&p&小班是最容易的,老师记得八字真言“甜言蜜语,连哄带骗”就可以,千万不要对小班孩子凶,除非安全情况,否则不要严厉,因为小班孩子是根据老师态度来感受老师的关爱。所以对小班孩子尽量态度温柔,嘴巴甜一点哄孩子。对调皮孩子一样,经常对孩子说“老师很爱你,很想你”
孩子喜欢老师,大问题就解决了。&/p&&p&中班孩子就不一样,甜言蜜语不一定有效,老师可以采用“长大了”策略,“你是中班的孩子了,长大了就是不一样,懂事了,不会影响别人”。
小中班孩子,除非心理有特殊问题的,一般老师坚持常规性的语言,两周左右大部分孩子都可以建立集体意识,喜欢班级。&/p&&p&大班孩子就不一样,因为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形成得比较强烈,所以老师必须建立孩子集体价值观,所以老师要用“班级的集体安全和舒适”来给孩子一个标准。老师经常提问孩子“这样做,我们班级会更舒服还是不舒服?你们都是班级的孩子,只会做让班级更舒服的事情”&/p&&p&所以小班是喜欢班级,因为有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中班是在班级感觉到归宿感,因为老师和其他孩子会感谢他对班级的贡献。老师引导孩子之间多用谢谢,老师自己也多用谢谢孩子对班级贡献,然后多用“我们”“一起”,少用“你”;大班孩子在班级找到集体荣誉感,因为这个班是最舒适开心的班。老师引导孩子“我们这个大班是最舒适最开心的班,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爱这个班”。&/p&&p&&b&关键点:&/b&&/p&&p&1. 老师应该坚持用正向语言,什么是正向语言?中大班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老师应做一位观察者,引导者,不去裁判对错,反而是信任孩子自己能够解决好,会做好。尽量避免用负面语言,例如不可以跑,别跑等,应该是“我们慢慢走。。。”。&/p&&p&2.班级的三位老师要坚持使用一致的常规性语言。因为孩子是根据老师常规语言慢慢建立价值观。好多时候老师没有坚持,或者班级三个老师之间没有统一语言标准,孩子就没办法很快建立常规标准。&/p&&p&3.班级人多,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孩子。我的经验是分组,首先每一个老师负责一组孩子,熟悉后再交换,这样比较容易快速建立关系和价值观。&/p&&p&&b&第二步:减少孩子之间的干扰和影响&/b&&/p&&p&对老师来说,常规基本分为:生活常规和教学活动常规。采用清晰的视觉标识系统和规律的一天环节安排是建立生活常规的主要方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1aed586aaec62dcd369a_b.jpg&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91aed586aaec62dcd369a_r.jpg&&&/figure&&p&如图所示,这些是最基本的标签识别。对小班孩子来说,最好就是照片,对中大班孩子就可以是数字和文字,包括喝水位置,排队位置等都需要明确下来。从直观到抽象,意思是小班要具体直观,到大班就可以给抽象指示。&/p&&p&“别影响别人”,当然分组进行还是必须的,尽量减少同一个空间里面的孩子。例如户外活动回班里的时候,最理想是分组,一组帮忙老师收拾,另外一组先回班如厕等。小班的时候,最好将动作慢的孩子放在一组,因为快的孩子不会影响慢的,反而慢的孩子会影响快的孩子,中班的时候可以稍微混合一下。&/p&&p&教学活动的常规是老师的另一个问题,但是集体教学本身就是不应该在幼儿园的。所以可以减少集体教学活动是最合理的,如果减少不了,方法是分组进行,宁愿分组进行,老师重复组织两次一样的教学活动,孩子分组来学习,在分组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观察指导,根据孩子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时间。&/p&&p&&b&第二步的关键点:&/b&&/p&&p&1.把孩子分组,尽量减少同一个空间的人数。&/p&&p&2.采用清晰的环境标识,例如饮水位置,排队界线,背景音乐等。&/p&&p&3.要安排一些让孩子手忙起来的活动,不要让孩子闲着,最好是区域活动,能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可以是手指操之类的。这些活动要尽快教会孩子掌握游戏玩法及规则,老师给指令,孩子就能坐在原位忙起来,这样老师才有精力思考和处理个别情况。&/p&&p&小空间,让孩子躲进去也是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方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8bd2b1b7fd52d2d10686_b.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4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8bd2b1b7fd52d2d10686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ffd63c856cabbc514abf_b.jpg& data-rawwidth=&495& data-rawheight=&3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5&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ffd63c856cabbc514abf_r.jpg&&&/figure&&p&让孩子在围栏打绳结解开绳结也非常有趣;&/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85ed650b70bb6964cf60_b.jpg& data-rawwidth=&533& data-rawheight=&4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85ed650b70bb6964cf6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dce1b834e460a371a98_b.jpg&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4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dce1b834e460a371a98_r.jpg&&&/figure&&br&&p&总之就是让孩子在固定位置忙起来;&/p&&br&&p&&b&最后一步:建立正确价值观&/b&&/p&&p&老师在中大班尽量避免采用“听话”“服从”,应该从小班开始给予孩子原则,秘诀是“不断重复说”。&/p&&p&小班的时候说“我们不能够伤害别人身体,也不允许别人伤害我们身体”;中班的时候说“长大了的孩子是不会影响别人的”;大班的时候说“我们这个班的孩子都会让这个班成为最舒适开心的班”,然后表扬孩子也采用统一语言“某某是我们班的骄傲,他刚才做的就让班级更舒适开心”。遇到孩子违反常规,老师可以引导孩子“我们相信他不是故意的,他以后就会注意”。当然有个别孩子可能基于某些原因会故意挑战班级常规,一般分析背后动机有以下几点:&/p&&p&1. 故意引起别人注意,从而满足到自我价值体现。这种孩子往往在家里缺乏“正确”的关注,老师可以满足孩子在其它正确行为的关注,例如画画后用孩子的画来美化班级,然后集体面前感谢孩子的画让班级更漂亮。&/p&&p&2. 孩子在家里形成坏习惯。遇到这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角色分离”,孩子回到班级就不断提醒孩子“你是大班的某某,不是家里的某某,大班的某某会让班级更舒适的”
坚持两周,见证奇迹。&/p&
援引蔡伟忠老师的讲座文稿:新学期如何快速建立常规 首先我们定义常规,常规不是服从老师,而是孩子能够自律,服从集体规则,这是三年的任务,小中大班的孩子都不一样,但是基本道理和步骤是一样的。第一步,让孩子喜欢班级,小班是喜欢老师,中班是喜欢朋…
@poem 说的很详细了,我来说个小技巧。发音时把鼻子捏住(完全不让出气)然后发音,n是发不出来的,感觉像被堵住了,因为它的气流是通过鼻腔的。l可以发的轻松随意,它的气流通过口腔。&br&&br&你用这个方法试试能不能区分练习。&br&&br&不行的话咱们再探讨~
@poem 说的很详细了,我来说个小技巧。发音时把鼻子捏住(完全不让出气)然后发音,n是发不出来的,感觉像被堵住了,因为它的气流是通过鼻腔的。l可以发的轻松随意,它的气流通过口腔。 你用这个方法试试能不能区分练习。 不行的话咱们再探讨~
&b&所有转载必须经过本人同意,否则默认同意支付本人稿费!!(千字百元,按本答案原长度计费)&/b&&br&&br&最终更新:评论、发私信教育我、批判我之前,麻烦仔细看一下内容,什么“为了钱不要感情”、“把爱情当做游戏”、“为了资产管理找一个没感情的”、“一辈子省钱多悲哀”、“你怎么不想着开源,光想着节流”……这种我原文压根就没说过意思(原意甚至完全相反),就不麻烦阁下通过幻想来帮我总结了,请尽快点反对+没有帮助,我是来分享我的思路的,不是来告诉你“我才是对的”。&br&===================以下为原答案==========================&br&题主一定是希望一个可行性高的答案的,我觉得我有资格来聊一聊。&br&我把&b&&u&题主的要求&/u&&/b&简单归结一下:&br&A、收入必须能够满足日常开销,能够进一步满足其他需求则更佳&br&B、在日常开销外,能够产生一定结余&br&C、不希望为了解决生活上对金钱的压力而”牺牲“了自己的人生(话说这个是否牺牲,是否幸福完全是自己才知道,不过还是留着吧)&br&D、在人生进行重大选择时不至于因为金钱不足,而产生更多的压力&br&E、拥有的积蓄能够持续增长&br&&br&&b&&u&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u&&/b&,做到其中几点就基本上可以实现你的要求:&br&1、请把你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你的职业发展上(如果不知道精力如何评估,请把它修改成时间。&br&
注:职业发展不等于工作时间,没跟你说一定要你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br&2、如果你在这个年龄段结婚,请找一个与你家庭、教育背景、人生观类似的人结婚,这个人完全可以不是你的最爱,甚至你无法确定是爱还是只是喜欢,但你们一定要相处得来(如果无法理解相处得来,可以替换成双方善于也乐于达成共识)&br&3、控制你与你的伴侣的欲望&br&4、请学会基本的经济、金融和财务知识,多多益善,但如果没有时间和精力只要基本的就可以&br&5、适量晚育&br&6、降低父母及伴侣父母发生大幅降低你们家族资产规模的事件的概率&br&7、不要忽视锻炼身体(在此年龄段每周请至少有2个小时的纯粹锻炼时长,太简单了对吧)&br&&br&请先参考这几条概述,具体的我回头补充&br&=================下面是具体的补充部分======================&br&想说一下基本思路,其实很简单:&br&掌握自己的财务状况----努力提高劳动性收入-----适量控制花销------找到更多适合自己的理财投资渠道------攒钱-------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的劳动性收入的同时尽可能获得更高的资本性收入-----同时(其他答案几乎都没有提到的)一定要降低大额损失发生的风险&br&对上面的简述,我具体展开:&br&&b&&u&1、工作:&/u&&/b&前面已经说了,要把一半以上的精力放在职业发展上。因为我们进入社会之后,能依赖的,能迅速积攒财富的手段只有工资(生意收入),这是我们在未来30年中最重要,也最容易带来收入的手段,所以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把工作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br&每个人的工作不同,方式可能不完全一样,但是有共性:因为大部分人都是劳动性收入为主的,劳动性收入的提升一般都依靠这几点:行业本身的属性和发展(这个就看个人选择了);自身专业技能的提高;业务/项目经验的丰富;成功的转向管理型岗位;领导马屁拍的好。请根据自身特点和从事的行业进行自我调整。&br&比较好的方式是:选择一个不差的行业,努力的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多多承担工作积攒经验,然后坚持下去。一旦有机会向管理岗转换,抓住机会并提升自己做好它,然后即使你不喜欢/不会领导拍马屁,也请学会夸赞。这中间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学习,请永远不要停止提高自己!&br&同时,职业一定会遇到瓶颈,一定会有疲惫,迷茫,失落,请记住:只要行业本身没有问题,只要你不讨厌这个行业和你从事的职务(不是喜欢,而是不讨厌),那么请坚持下去,可以换一家公司,但是不要轻易换行,不要轻易追热门,不要轻易放弃已经积攒的经验和知识。如果要换行请一定要趁早。&br&&b&&u&2、婚姻&/u&&/b&:我上面说的很清楚了,再重复一遍,你的结婚对象&b&可以不是&/b&你的最爱(我麻烦评论里很多人去查查字典,什么叫“可以不是”),但ta最好和你有相似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以及人生价值,还有你们一定要合得来。伴侣是你人生最重要的催化剂,但是这个催化剂是不是能选好,则完全靠个人以及运气了。&br&另外请一定记住:家庭和睦是你人生的基石,这件事对人生几乎有一票否决权,所以请多关注你另一半的需求,重大问题上请相互坦诚,请保持大量的沟通,非原则性问题上的争端请主动缓和关系。两个人的关系和睦,即使资产不那么多(但基本生活必须满足,且有结余)也会让你的人生快乐,从而自我不会感觉进入了“恶性循环”&br&&b&3、节制欲望:在你没有把收入提高到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资产性回报之前,请一定要学会省钱&/b&,节约开销是你尽快实现资产升值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千万不要相信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这类话,有这种观念的人,再多的钱也不够,控制消费欲望,反而会让你的每笔消费得到的满足感更大。再&b&收入低时节约,随着收入提高不断提高消费水平&/b&也能刺激自己更努力。&br&我个人的方式是,我的资产性收入每个月提供的回报在能满足我家庭每月基本收入之前(我的月基本开销在2500左右),严格控制自己家庭的消费支出。&br&具体方式如下:记账,清楚自己消费结构;除非必要,停止使用信用卡;&br&200元以下的花费原则上不管理,所有超过200元的消费,全部和另一半沟通,双方一致同意再消费(减少冲动消费);&br&所有超过1000元的消费,全部进行更低价的第二方案备选;所有大额冲动型消费当天绝不做决定;&br&教会另一半省钱的好处,双方要对理财的计划和未来收益达成共识;&br&买房买车这种超大型支出,请一定要注意是否是刚需,若是刚需请不要犹豫(尤其是大城市),不是请做第二备选;&br&永远不要听信任何人说的“这辈子就这一次,多花点无所谓”&br&婚纱照、钻戒、结婚仪式、礼服、家具、装修这些极容易超出预算的重要支出,请一定把控好,严格按预算进行,绝对能省则省(在另一半真心支持的前提下),有些花销除了纪念意义完全是对资金的浪费,你省下的钱会大大缩短你控制花销的周期,很多东西不见得非要当时做,收入提高后买更好的有时候更让人快乐。&br&&b&4、学习理财:&/b&这个不多说了,学习经济和金融就是为了在这个满地忽悠的土地上能够更好地明白金钱的运作原理,能够甄别理财和投资手段的靠谱与否。知乎上以后很多的理财、投资的回答非常好,请参考。但是几个重要的问题请注意:&br&请不要投资需要牵扯你大量精力的方向,我们的目的非常简单,在保持劳动性收入继续向上,不受影响的前提下,仅通过很少的精力就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br&中国股市非常坑爹,请在确定自己水平不错之前,一定控制入场金额;&br&高杠杆的投资请一定注意;&br&投资理财上不要跟风,如果跟了,请尽快撤离,然后不要再进,一般的跟风前期还是有一定的收益机会的;&br&请至少知道余额宝之类的东西其实只是货币基金,不是什么伟大创新而去疯狂追捧;&br&请把鸡蛋放到多个篮子;对所有年化收益率高于10%的东西保持警惕,高于20%的请尽可能的远离(在当前的利率水平下);&br&不要小看一开始你获得的很少的收益,复利是非常可怕的,只要你坚持。&br&&b&&u&5、生孩子:&/u&&/b&不解释太多了,孩子会非常严重地占用你和伴侣的财富和精力,在自认为能够没有能力让自己、伴侣和孩子都不辛苦的情况下,请做好避孕措施。在身体、家庭、父母都允许的情况下,请尽量晚育,我个人建议正常的大学毕业生,27岁以前最好不要生育,我个人是30岁才要的孩子,稍微有点晚,不过由于收入水平已经提高了,没有太多压力。&br&&b&&u&6、关于父母的潜在风险:&/u&&/b&我之所以说其他答案很多都务虚,就是他们没有一个人提到这一点,而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具体如下:请一定注意双方父母的身体,特别是有病史的,定期做体检这个钱不能省!&br&条件允许的话,给他们买额外的商业保险,特别是大病;&br&一定要让他们在有病时舍得去医院(你给他们买了保险,能报销,他们往往就会舍得了);&br&经常沟通,让他们心情愉快的同时,也知道他们的近况(尤其是不在身边的),防止他们被骗;&br&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任何人想要他们付钱、转账都必须在联系到你本人之后(最好你有一个一般人不知道的联系方式,我是单独开了座机和一个手机号,除了亲人任何人都不知道);&br&如有可能,从国外购买一些好的营养品、膳食补充剂之类,事实证明选对了很有用;&br&老人非常习惯彼此推荐药物(他们基本完全不懂药理,只是自己吃的不错或是听说不错就胡乱给人推荐,接受的人也不管对症与否,只是觉得两个人症状像就吃,非常危险),请一定制止!!!&br&&b&7、自身健康:&/b&不多说,30岁之后请逐步给家庭的主要收入成员投保。&br&==========================================&br&写在最后的话:&br&这么长的答案我觉得是我诚意的体现了,我反对很多答案也好,写这么长也好,并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牛逼或与众不同,只是因为我自己在过去30年的人生路上经历了很多,非常明白迷茫时有人指点是多么的幸福。&br&感谢所有看到此处的朋友,我2007年毕业,来到这个城市时,月薪只有900,身边几乎没有人知道我的母校,没有人知道我的专业是什么意思(有一段甚至我都想去做个假文凭,还好最后没有那么堕落),经历了受伤把所有积蓄花光,到今天基本上可以在这个城市里不拮据的活着,生活总会越来越好的,只要你方法得当。加油&br&==========更新:==========&br&&b&我非常不客气的说一句,现有的大部分答案都是在务虚!都是观念!都在假设一个前提:我早晚会成功,会赚很多钱,我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b&&br&扯淡!!尽管知乎的用户在全网用户中的受教育水平是偏高的,&b&可是:&/b&&br&&b&这里的绝大多数人都一定、也注定就是一个普通人,甚至是非常普通的人!!!&/b&&br&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有机会、甚至是有动力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很多普通人(比如我)只是希望自己不要成为失败者,希望能够快乐的过上不拮据的日子而已。&br&&b&不是每个人都能年入20万、100万以上,这个世界也不会让每个人都能按照规划前进,那些都是理想!&/b&&br&&b&什么是理想,理想就是北极星,你可以永远向着它前进,但是大多数人永远也抵达不了!&/b&&br&&b&我们当然要有理想,但是生活本身永远是务实的!&/b&&br&==========7.22再次更新:==========&br&对于部分其他答案和评论里很多人的质疑及意见说说我的看法:&br&1、我是一个相对理性的人,喜欢就事论事,我和我妻子等关系非常好,但是既然说钱,那就摒除感情因素专门说钱,所以可能给人感觉很冷血。&br&2、生活永远没有对错,我其实很羡慕很多浪漫主义的人的生活和消费观,而不是反对,只不过根据我的思路来看,我绝不会这么做,也不推荐别人这么做,生活方式只有不同,没有高下&br&3、其实我也很想过一下相对比较放纵的生活,我有时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也会觉得累。不过我总会告诉自己:我的选择“对我来说”应该是对的;&br&4、我个人没有选择浪漫主义的做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没有能够承受有一天因为缺乏金钱而发生不幸的能力。我经历过亲人的突然死亡,经历过自己受伤(一度怀疑自己能不能恢复自理能力),看见了很多因为没有钱而发生的悲剧;&br&5、我把节流作为主要手段之一的原因是:我本人工作起点非常低(工作起薪900,没有任何其他),能力不强(7年的工作经验也仅仅是过上了不拮据的生活而已),没有大幅开源的能力(年收入100万对我来说是目标,但是真的有点难),所以只能选择这条显得不是特别开心的路。&br&5、我个人认为很多人能选择浪漫主义的消费观的很大原因是对钱有安全感,这可能来源于自信、家庭背景、乐观的性格、伴侣的能力等等,但是很可惜,这些我没有,对于有这些的人,我羡慕你们&br&6、我在答案里写了很多,但我一定要声明:我不是在“教育”大家。对于“教育”,我至少在本问题上没资格,我只是写了我的想法和做法,如果你的情况和我类似,请参考,如果有异议,那非常正常,我没说我说得对,我也没说我的方式不能改动。您不同意我的观点和方式,欢迎点反对+没有帮助,我绝对接受。&br&最后谢谢大家,这是我第一个上千的高赞同回答。还是那句话啊:人生唯一的缺陷是有终点却没有如果,所以选择了一条路,请认真的走下去,生活总会越来越好,加油!
所有转载必须经过本人同意,否则默认同意支付本人稿费!!(千字百元,按本答案原长度计费) 最终更新:评论、发私信教育我、批判我之前,麻烦仔细看一下内容,什么“为了钱不要感情”、“把爱情当做游戏”、“为了资产管理找一个没感情的”、“一辈子省钱…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6293fdab529ac9d5b510534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6293fdab529ac9d5b510534_r.jpg&&&/figure&&p&题图又是来自百度,”精算”真是多得当年某位想到用日语里这个词作为中文翻译的前辈,要知道日语里我们现在中文说的精算或者actuarial science完全不是用”精算”这两个字,倒是很多国人看到这个词自然联想“精打细算“、“精确计算”诸如此类,觉得你精算师很牛逼了。&/p&&p&闲扯完好像没有什么用的知识,回到正题。&/p&&p&以下十个问题是在我知乎保险相关回答中评论或者私信里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整理了一下集中在本文中再次回答大家一次,希望能减少我的私信或者评论重复劳动的情况(然而估计并不会)。&/p&&p&如果您需要系统了解一下中国的保险业状况或者考虑为自己购买保险,请务必先阅读一下本人以下链接内的回答再考虑继续阅读本文,很多人阅读后反馈收获很大(嗯,我自卖自夸)。&br&&/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2231&/span&&span class=&invisible&&6395/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p&&u&如果您已经阅读过我上面链接内的回答,您就可以开始看下面的内容了。以下涉及的保险如非特别说明都是指人身保险(即非财产险)。&/u&&br&&/p&&p&&b&第一个常见问题:“我现在购买的保险保额是50万元,二十年或者三十年后如果考虑通胀这50万元是不是不值钱了,到时一点用都没有?”&/b&&br&&/p&&p&其实我为这个问题已经专门写过一个回答,当然知乎的页面结构似乎不太容易启发读者去作者的主页内看看是否有进一步相关的回答,而选择在我一些回答的评论内反复留言。&/p&&p&简单来说,保险公司已经在你购买保险当今这个时点,通过保单预定定价利率间接考虑了通胀的影响。比如30年后50万保额在你购买保险的这个时点是按照(打个比方)18万元的保额现值计算保费的,而计算今年保额50万元用的现值当然是50万元。50万元和18万元之间的差额你可以认为是保险公司通过预定利率间接为你考虑的通胀成本。&/p&&p&如果需要进一步理解,请点击下面的回答链接。&/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ihu.com/question/3137&/span&&span class=&invisible&&883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p&另外,完全对冲通胀风险的保险产品乃至金融产品目前世界上是不存在的,即使是通胀挂钩债券这种也都差那么点意思。&/p&&p&&b&第二个常见问题:&/b&&b&“我居住的城市是某三四线城市,为什么你推荐的保险不能购买,有没有其它推荐?”&/b&&br&&/p&&p&首先,如果你是指阳光那款产品(见本文第一个链接中回答长文的后半部分)的销售地问题,建议你用电脑打开链接看看,用手机打开的城市列表好像少了一截。&/p&&p&然后,很多“便宜”的保险产品由于风险控制的原因,主要在一线城市和部分二三线城市销售,因为这些地方的生活和医疗水平较高,同时人们受教育水平较高,政府部门或者医院等公立机构工作比较规范,保险公司各种风险控制手段和各种客户沟通比较容易在这些地方有效率地实施,自然风险相对较低了,能提供的产品价格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优惠。&/p&&p&但是像大多数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虽然大家都说市场潜力巨大,但实际所谓的逆选择甚至骗保很多发生在这些地区(一线城市也有但比例相对少很多),而由于各种原因,保险公司无法控制这些恶意投保成本。比如,即使可能完全是自己问题也很容易激动说保险公司赖帐而上访,这种生意不是每个保险公司敢做的,即使敢做,保费其实也需要定贵点去承担这种额外成本,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地方买不到便宜保险的原因。&/p&&p&&b&第三个常见问题:“我父母或者长辈今年50或60或70岁了,我非常想为他们投保,但你推荐的产品好像50岁以后就不能投保了,你有其他推荐吗?”&/b&&br&&/p&&p&我其实在别的回答里已经说过,无论从发生率角度还是出险后的沟通成本,老年人的保险风险相当大。老年人自身很难从统计学角度理解自身的风险如此巨大,比如,实际上保险行业的重疾标准发生率表70岁要比20-30岁的年轻人高几十倍,而他们一般最多自认为高个10倍已经了不起了。这样造成他们或者他们的子女对老年人保险的保费有个错误感觉就是,你们保险产品贵得不合理,你保险公司是不是在坑我们?即使他们风险真的比他们能认知的要大很多。&/p&&p&保险产品能得到消费者的理解也是产品是否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纯粹的老年人产品从消费者最能直接感知的“保额保费比”来说是很难达到这个要求的。&/p&&p&而且保险公司和老年人的理赔纠纷中通常处于弱势位置,稍微在理赔处理上被误以为怠慢或者没达到某些预期就会有不利于保险公司的举动。PS,上访可不是他们唯一可能采取的举动哦。&/p&&p&所以保险公司很多不愿意开发销售这些纯粹的老年人产品,要么要求你必须从年轻点的时候就开始投保,才能保障后面老年时期的责任;要么在定价的时候加很多安全边际,去弥补可能的额外成本。&/p&&p&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产品自然和便宜就沾不上边了,我也就不推荐了。我也经常说,&u&对于老年人的保障,也许储蓄存钱可能是更好的选择。&/u&&/p&&p&&b&第四个常见问题:“你推荐的产品虽然很便宜,但是我有很小的甲状腺结节或乳腺增生或等等很常见的小毛病,如果投保你推荐的产品在填写健康问卷后我就无法通过投保流程被拒保了?”&/b&&br&&/p&&p&目前市面上最便宜或者说性价比最高的的人寿保险产品(不讨论团险)一般都是网上销售的,虽然网销产品投保流程相对简单,&u&但其实它的核保规则是保险公司所有渠道最严的&/u&。因为网销渠道历来是逆选择最严重的渠道,所谓“逆选择”的意思就是被保险人知道甚至感觉自己有一些不利情况,无论是否有主观意愿想故意隐瞒,可能都会想办法赶紧找个保险买一买,如果到时万一发现真有事,也能有机会找保险公司索赔(不管是否会真的成功)。&/p&&p&别看保险公司设定那么多风险控制措施,但真正实施起来,由于各种原因,能绕过的还真不少。保险公司即使有充分理由拒赔,有不少案子最后由于“维稳”或者需要维护品牌形象等原因,不该赔的也可能会赔。&/p&&p&为了防止这种额外成本,保险公司在设定网销保险的投保规则会非常严,他们会拒绝一些其他渠道可能会正常承保的业务,比如被保险人有很小很小的甲状腺结节,就是为了尽可能的控制承保业务的风险在可控制范围。&/p&&p&而且大家有没有发现,网销保险的保额也不会非常高,就是为了防止那些核保规则都无法拦住的逆选择风险进来后,保险公司在认栽的时候也不会栽地太惨。&/p&&p&所以便宜是有代价的,就是你要在保险公司眼里最大可能的(保险意义上)的健康!&/p&&p&&b&第五个常见问题:“请问你自己的商业保险配置是什么?”&/b&&/p&&p&嗯,作为一个精算从业人员,无论网上还是现实生活中一直被人问这个问题。其实在之前的live里我已经分享过一次,我的社保及车险以外的保险配置如下(车险尽量挑服务好的;因为可能有个人信息问题,我删除了我们工作单位为我购买的团体保险部分),是不是很简单?都是“纯保障型的”。&/p&&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09& src=&https://pic3.zhimg.com/e7ff2fd832c811203acce_b.jpg&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e7ff2fd832c811203acce_r.jpg&&&/figure&由于我工作单位已经为我和我的家庭购买了不少我认为很充足的员工福利计划保障(商业团险),我其实自己额外购买的商业保险都是作为补充的,主要是为了如果以后我离开现在工作单位也能有一定保障。&p&以上保险配置只是一个给一线城市工作居住人们的投保参考范例,但并不是投保建议。每个人对自身风险的预期不同,请按自身情况谨慎考虑是否购买保险和购买哪种保险。&/p&&p&&b&第六个常见问题:“请问(同一个保险)是应该买保到60岁、70岁还是买保终身?”&/b&&br&&/p&&p&我本来以为这种问题的答案非常显而易见,就是:“保险时间越长肯定风险越高成本越大嘛,有钱的买保障时间长的,没钱的买保障时间短的。” 这还有什么好问的,这不是正常人都能想出来的答案么。&/p&&p&但偏偏就是我认为如此简单的问题,竟然是我私信还有评论留言里问题种类能排前三的。&/p&&p&我仔细想了想,可能保险产品定价还是对一般人比较神秘,大家可能总是想买最划算的,可能在大家眼里保到60岁、70岁和保到终身(其实就是最多保至105岁,因为中国法定生命表里105岁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也就是你即使那时还活着,保险公司或者至少在精算工作者眼里也当你死了,会赔你身故保险金)有一个才是最划算的,毕竟保险期间相差那么多。&/p&&p&其实保险公司在定价同一个产品的时候,不同缴费期限或者保险期间对应的发生率假设这些,其实几乎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费用假设会有一点差异,但水位是差不多的。正常公司同一个保险产品不会一个保险期间的会很便宜另一个则会很贵(不同产品间倒是经常会),从精算来说,他们都是一个相对价格水平上的。&/p&&p&所以说到最后,还是你有没有钱的问题。&/p&&b&第七个常见问题:“请问(同一个保险)是应该趸交保费也就是一次性交保费,还是比如分20年交好?”&/b&&br&&p&我的答案是,缴费期限选择越长越好,有二十年缴选20年,有三十年缴选30年。&/p&&p&但我放弃用什么见鬼的预定利率角度解释了,我换个直白点的。&/p&&p&打个比方,现在有一份20年保险期间的重疾险(限于长期险,每年续保保险也就是事实上的短期险不在讨论范围),缴费期间有趸交和20年交两种。大家应该知道,如果其他保险内容一样,趸交保费是要高于20年交的每期保费的。如果一个人选择了趸交,然后他第一年就出事理赔了,而另外一个人选择了20年交,只交了1期保费,也在第一年出事理赔了。&/p&&p&虽然这两位朋友都享受到了保险保障的功能,但是后一位朋友省下了剩余19期未交的保费,就冲这种给你省保费的感觉,你们也一定要选期缴,有多长缴费期限就选多长缴费期限啊。&/p&&p&你们就这样认为好了,虽然其实我们精打细算师都是已经算好的。&/p&&b&第八个常见问题:“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保险姿势水平?”,这个似乎都是保险代理人问的。&/b&&br&&p&回顾我的保险知识累积过程,其实主要都是从精算考试复习以及精算实务工作中锻炼得到的,所以如果你们看过我的回答,估计你们也会感觉到我的内容很多是所谓的专业书或者培训材料里没看到过的。&/p&&p&那还用说么。&/p&&p&不然我来知乎回答来干啥,就是希望在保险业里最专业最技术的人和一般从业人员乃至普通老百姓架起一套沟通的桥梁,分享我的体会。这也是精算从业人员的职业使命之一。&/p&&p&当然,一般人是没必要学我们的,也就是真的感觉没有办法让你们提高姿势...因为,第一,精算师考试(国内叫水平测试)很难考,如果只是为了做保险销售,没有必要去考,浪费时间精力和钱;第二,即使你考了,如果你没在精算相关部门里工作个几年是无法参透精算考试和精算考试教材里说的那些东西的。&/p&&p&就算是精算专业科班出身的应届大学生在我们眼里也是纸上谈兵哦(当然他们到保险公司精算部工作个几年也会很有姿势了)&/p&&p&所以看我的知乎回答还是最好的方法。(卖瓜again)&/p&&b&第九个常见问题:“我想成为一个有道德感的保险代理人,我不想让别人说‘卖保险的都是骗子’,我只想为人们提供最优秀最符合他们要求的保险,请问我该怎么办?” 这个似乎也都是保险代理人问的。&/b&&br&&p&作为一个精算从业人员,我自认为中国目前最优秀的保险已经在本文第一个链接的回答里推荐了,如果你们要卖那些保险的话,你们是要饿死的...对,他们大部分几乎没有任何销售费用,你们是赚不了钱的。&/p&&p&其实,我一直认为保险代理人只要合理推荐了保险为投保人做出了合理的保险规划,是应该获得应得的佣金收入的。所谓合理的保险规划就是,你将保险计划中所有覆盖和不能覆盖的风险都解释给客户听了,客户也能在自愿的前提下了解了这些风险。&/p&&p&我在知乎写了那么久回答,我发现并不是每个人的保险需求和认知能力是一样的(这不是废话么)。你别看我的一些回答有5k+赞、10k+赞,但是能转化成实际出单的,是不多的。我所谓那些目前中国最优秀的产品销量可能就是一些大公司产品的1%,对,1%。甚至在同一公司同一类型下,这些产品销量也可能不是最高的。&/p&&p&更多的普通老百姓是不来知乎但是他们也是有购买保险需求的,这就是你们发挥劳动和知识的时候了,而换回来的就是你们的收入,也就是佣金。&/p&&p&有时候我身边的亲戚朋友找我推荐保险,我好说歹说推荐了我说的那些保险,他们最后还是买了一份我看起来“性价比”糟糕的保险,真是不要以为谁都能拦住谁。而这就是你们的蓝海啊,有钱干嘛不去赚?学我来知乎答题?&/p&&b&最后一个常见问题:“你凭什么说某某保险是国内包括港澳台最便宜的”,少部分时候还会被追赠一句“你知道某某香港保险比国内好不知道要多少”。&/b&&br&&p&其实,我们精算从业人员比价的时候,不是学你们算个什么收益率的,或者保费保额比之类的再来比较的,我们其实也不太懂比较这些“指标”有什么意义...&/p&&p&而我们一般是直接建个数学模型来看的...&/p&&p&我们手上有常用的保险公司定价假设,包括什么死亡率重疾发生率什么的,各个保险公司之间虽然可能有差异,但整体水平可以从模型还有一些公开资料里面倒推出来一个范围。&/p&&p&因而我们能从模型里面直接计算这些保险保障能去到的最低成本。如果一个产品的毛保费,也就是你们要交的保费越接近这个最低成本,它就越便宜,在我眼里越值得推荐。&/p&&p&不要以为建模型很难,我们这种熟练工,只要不是精确的结果而只要大概的话,我们很多时候只要10分钟就可以判断出某个产品是“贵”还是“便宜”了(按我上面说的标准)。当然一般人即使把发生率放到你们眼前(比如中国生命表和重疾表在保监会官网搜一下就可以随便下载,都是国内重要的定价参考),你们即使是在读的精算专业学生也是很难准确使用的,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当然如果那么容易一眼给你们看出保险产品“贵”还是“便宜”,还要我们这些精打细算师作甚。&/p&&p&再说全世界的精算原理乃至保险产品开发原理是相似的,你们要知道,北美精算师和英国精算师认证可是受全球主要国家或地区认可哦,拿着那两证理论上全世界是可以随便找工作的(工资高低另说),所以我们也可以学我们那些在香港的FSA或FIA同行们倒推出香港那些保险产品有没有去到“极限”, but..&/p&&p&所以我每次说我推荐的保险很“便宜”而那些香港保险很“贵”的时候,你们猜到底是我说的呢还是我模型说的呢?&/p&&p&(完)&/p&
题图又是来自百度,”精算”真是多得当年某位想到用日语里这个词作为中文翻译的前辈,要知道日语里我们现在中文说的精算或者actuarial science完全不是用”精算”这两个字,倒是很多国人看到这个词自然联想“精打细算“、“精确计算”诸如此类,觉得你精算…
&b&2016年5月重要更新&/b&&br&&br&如果想要了解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可以参考我下面链接中的新回答,里面不仅仅包括具体的保险产品,还有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希望这帖子可以在知乎里让你一次性了解商业保险。本重疾回答多数内容也被重新编辑后放到这个新回答中。我更建议大家阅读下面这个链接里的回答,因为更全面。&br&&br&&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如何用保险保障自己的一生? - 李元霸的回答&/a&&br&&br&&br&当然您愿意,你也可以只看下面这个仅关于重疾的内容。&br&===========================================================&br&&b&原正文:&/b&&br&&br&&b&谢谢大家,我这一次更新的时候,赞3435,收藏5833......但是如果您现在才看到本回答,如果读完之后您觉得有用,请点赞吧,点赞比收藏可以让更多人能看到!要知道自诩作为资深保险从业者的我们平时为客户提供咨询业务的收费可一点也不便宜的哦&/b&&br&&br&按:本来下面这段话是打算放在文章最后的,但是由于太多人问了,我直接先拿到开头:&br&&br&&u&只要保障宣传里出现了“储蓄”、“满期金”、“每年返还”、“返本”、“不出事保费返还”等字样的重疾险产品,无论它是哪家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中资公司还是外资公司,甚至是香港的跨境地下保单,也无论它是过去还是未来推出的,无论宣传材料写的如何玄乎。除非您是那种平时只会存定期连余额宝这种最简单现金基金都不会用的人。否则,我一概不推荐大家买,一定不划算!一定不划算!一定不划算!(重要的事说三遍)概无例外!概无例外!概无例外!(重要的事再说三遍)&/u&&br&&br&这里才是原来正文开始:&br&&br&在考虑购买重大疾病保险(简称“重疾险”)前,我建议大家先简单了解一下商业重大疾病保险产品的一些背景。商业保险的范畴对应的是社保,但目前国内社保其实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大疾病保险的。而即使在保险公司内部,除了少数几个部门的个别人员,也不是每个人完全弄得懂什么是商业保险的,更别说什么是重疾险了。&br&&br&&b&&u&1. 目前国内多数人重疾保障是不足的&/u&&/b&&br&&br&相对于定期寿险或者意外险等其他纯保障型产品,纯保障型的重疾险因为发生率相对较高,成本贵,因而保费会比较高。请先看一下您工作所在公司或单位是否为员工投保了员工保险福利计划,也就是商业性团体保险。如果就职所在公司或单位已为员工购买了商业团体保险,可以进一步看一下保障计划组合内是否有提供相关的重疾保障。&br&&br&但事实上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雇主,甚至是在知乎内备受吹捧的一些公司,为了省那一丁点人力成本是不投保团体保险的,即使投保了也保障不全(只保便宜的意外责任,但不保价格较贵的重疾乃至团体社保补充医疗)或者保障不足(比如重疾保额在5万以下)。其实为员工购买团体保险的费用与薪金支出这种相比其实很低很低,而且还能在一定范围内抵税,但这是题外话了。&br&&br&&u&&b&2. 重疾产品的类型和重疾的定义&/b&&/u&&br&&br&可能各位看到市面上重疾险的时候都会看到“大病”、“保费返还”、“储蓄”等字眼,但对于精算人员来说,绝大多数重疾险按给付方式只分为两种:&br&&br&&b&提前给付型&/b&:重大疾病保险金与产品或产品组合里包含的任何身故保险金责任共用保额,也就是身故或重疾哪个先发生就先赔保额,但&b&只赔付一次&/b&,赔付完之后,保单即终止失效,因此产品价格较额外给付的产品便宜。&br&&br&&b&额外给付型&/b&:只要发生重疾就给付重大疾病保险金保额,保单继续有效,后续如果身故并且产品或产品组合里有提供身故责任的相关保险,再给付一次身故保险金,很明显由于它有&b&可能赔付两次&/b&(先重疾一次、身故再赔一次),所以它的价格要比提前给付型产品要贵。&br&&br&除了上面说的给付方式,保险期间、缴费期间、保额、年龄、性别等的保险产品属性也会影响保费高低。比如保险期间短的肯定比长的价格通常要便宜,大家用常识推理就知道为什么了,这里就不作解释了。&br&&br&然后说一下什么是重疾保障,保险产品中的重疾定义是有严格规定的。简单来说根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产品监管要求,能冠名重疾产品的保险产品必须按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医师协会的重疾定义(见下链接)提供这6种保障:&b&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塞、脑中风后遗症、重大器官移植术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终末期肾病这6种核心重疾。&/b&只有保障了这6种核心重疾的产品才能被命名为“XX重大疾病保险”,这6种重疾占一般人群一辈子能患上重疾的80%-85%。&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hina-insurance.com/zhuanti/zhongjixian/%25D6%25D8%25BC%25B2%25B2%25A1%25D7%25A8%25CC%25E2.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hina-insurance.com/zhu&/span&&span class=&invisible&&anti/zhongjixian/%D6%D8%BC%B2%B2%A1%D7%A8%CC%E2.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为了避免消费者迷惑,保监会未来有可能会规定“重大疾病保险”更名为“危重疾病保险”,但保障内容其实是一样的。&br&&br&另外,行业重疾定义还规定了另外19种较常见重疾的定义,组成最常见的25种重疾组合,这是目前市面绝大多数重疾产品提供的基本覆盖范围。无论你在国内哪一家保险公司购买了重疾产品,这6种/25种重大疾病的定义都是一模一样的。&br&&br&很多公司甚至会提供甚至100种重疾的覆盖,这多数是在再保险公司的帮助下进行了一定拓展,但对于99%的国人来说,遇到超过行业25种重疾之外的其他重疾概率实在是微乎其微,保险公司推出这种产品更多是出于增加噱头的意思。&br&&br&&u&&b&3. 是否存在买了重疾险但是最后保险公司不赔的情况?&/b&&/u&&br&&br&知乎这里有无数朋友问我,是否会发生买了重疾险后保险公司以后不赔的情况。这种担心我能理解,毕竟目前保险业因为各种销售端问题产生了很多误导。&b&但只要是发生了符合行业重疾定义的重疾,无论你上网上购买还是通过保险代理人购买,除非发生像&/b&&b&投保时&/b&&b&故意隐瞒既往严重病史的情况,保险公司一定会理赔,概无例外。因为,重疾的定义是非常清晰的,达到这个定义的门槛是一定要赔的!&/b&&br&&br&还有请注意我反复强调理赔的基础是必须要符合行业标准的重疾定义以及保险条款的定义(针对25种重疾以外的疾病)。如果没达到标准,保险公司是不可能赔的。因为一分钱一分货,如果连“程度很轻的重疾”都要赔,重疾产品的价格就会非常高了。&br&&br&为了进一步说明,我来说一个常见的误区:绝大多数重疾保险是不保障原位癌的。这在重疾标准定义里已经详细指出了。原位癌虽然带个癌字,但多数可以治好,严格意义不属于恶性肿瘤,不能威胁人的生命,治疗成本也在大多数人接受范围内。从成本考虑,一般重疾险是不包括这个责任的,但有些保险公司的有些产品也会把原位癌等“轻度重大疾病”加到保险责任里作为市场细分,保费自然会贵相应提高。&br&&br&其实,市面上绝大多数重疾险后面还有再保险公司参与分保,&b&再保险公司也会掏钱的好么&/b&。有时候保险公司更愿意赔,反正后面有人兜着,又不是大头部分它掏钱,它也是付过再保险费的好么。所以,保险公司故意不赔的概率以我这么多年所见实际为0。&br&&br&&u&&b&4. 重疾险应该买多少保额?以及我的推荐产品&/b&&/u&&br&&br&根据我们医学专家的建议和理赔经验,建议重疾保额最好能在50万元人民币,一般重疾治疗整体费用大致在30万-50万左右(我们的医学专家说的很直接:50万都治不好,人也快完蛋了,不要再浪费钱了)。如果经济条件比较宽裕,可以买更高的保额,比如到100万,这样对患病期间的个人和家庭生活水平也能有一定的补贴(比如:患病的父亲仍然能资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br&&br&不过,投保超过50万元保额的重疾险多数保险公司都会要求体检,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和风险控制(保险术语:选择/selection,评估你是否“值”那么多保额、是否需要根据身体实际情况加费)&br&&br&=========以下是2014年11月之前第一次回答时的推荐,现在不推荐了============&br&&i&最后自诩并臭屁一下,作为业内资深人士,我就直接推荐市面两款比较便宜的重疾产品,可能还有比他们更便宜的,但这两家的这两个产品综合来说我目前非常推荐的:&br&&br&泰康人寿的泰康e生健康重大疾病保障计划(终身保障;身故+提前给付重疾)&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all.taikang.com/ecs/EstablishSession%3Fprocessorid%3DeciFlow%26flowid%3D1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ttp://shop.taikang.com/health/ehealth&/a&&br&&br&人保寿险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hzins.com/product/health/detal-121.html%3Fpv%3D1%7E398%7E763_741_6_E%7EInsurantDate__&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保寿险精心优选定期寿险&/a&(定期保障;身故+可选附加提前重疾)。不过吐槽一下这款人保寿的,只能中介渠道购买,购买体验很一般。但是幸好投保完成后的服务还是由人保寿负责。&br&&/i&==============以上是2014年11月之前的推荐,现在不推荐了=================&br&&br&&br&&b&以下是2015年我编辑之后唯二推荐的重疾&/b&&br&&br&第一款:弘康人寿健康人生重大疾病保险C款&br&&br&购买链接如右:&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hongkang-life.com/newPage/product/RC031.js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弘康人寿&/a&&br&&br&保50种重大疾病,价格非常便宜,我非常推荐各位都购买。弘康虽然是本土小公司,大家可能会担心赔付的问题。但再说一遍,其实重疾保险的定义非常清晰,只要符合定义的重疾保险公司是不可能不赔的。&br&&br&为什么我推荐它?我推算了一下,中国(含香港、台湾)有商业保险史以来最便宜的重大疾病保险,没有之一。未来10年也可以预见是最便宜的重疾保障类保险。唯一不足的是它最长只能保障到70岁。对不起,这不是营销,它非常便宜,以至于我非常乐意免费为它打广告!如果需要重疾保障,我建议都可以买买买这个产品,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家人!!!&br&&br&缺点是目前只能在北京、河南和江苏投保。&br&&br&第二款是2014年双11阳光人寿推出的阳光关爱e生重大疾病保险系列,有A到D款,分别保癌症、6种核心重疾、25种标准重疾和42种扩展重疾。A到D款其实就是保障范围逐渐增大,由于费率低廉,建议直接买D款即可。&br&&br&购买链接如右:&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product.sinosig.com/product/166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健康随心保重疾保障计划&/a&&br&&br&阳光这个虽然贵了点,但考虑阳光属于国内前十左右的大型险企,推荐给那些不放心小公司的朋友。并且投保城市比弘康的多不少。&br&&br&对于香港重疾产品费率的问题,评论中 &a data-hash=&e2b4ac412eb52a45a2095b& href=&//www.zhihu.com/people/e2b4ac412eb52a45a2095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于东晖& data-hovercard=&p$b$e2b4ac412eb52a45a2095b&&@于东晖&/a& 朋友评论到&br&&blockquote&阳光这款产品如果单从价格来看确实不贵,至于有没有便宜到香港保险那个程度还得有更精确的数据来支持,因为从精算报告上看这款产品是按照3.5%的预定利率定价的,比2.5%预定利率的产品大概有20%的价格优惠幅度,但是一般香港产品是按照4%-5%的预定利率来定价,所以应该是更便宜才对。另外这款产品的观察期180天,有点长,而且这种保额递增的产品在投保的前两年相当于交了3倍保额的钱,但只能得到1倍与2倍的保障,万一出险得到的理赔金就会少几十万。所以看一款保险产品是否划算还要更多的从条款和保障责任出发,单纯价格比较不能涵盖所有的方面。当然如果有既便宜保障责任又好的产品是值得推荐的。&/blockquote&&br&我的回答是:&br&&br&确实香港可以采用更高的定价利率,以我经验普遍在4.3-4.5%。但是香港给代理人的佣金也是非常高的,甚至连5年期缴的首年直接佣金给超过100%保费的比比皆是,更别说续年了,这些都是打进保费成本内的(阳光人寿这4个产品声称无附加费用,无佣金)。另外对于等待期180天和首两年保障打折的问题,主要是保险公司针对道德风险和逆选择做出的自我保护,毕竟这款产品是免体检、网销并且除外责任与一般的7-9条不一样只有3条,我没有仔细看他们的精算报告,但是我相信在定价里面,他们已经考虑了免体检和首两年的因素,精算的均衡保费已经公平反应出承保的成本了,毕竟定价时乘以一个系数即可。&br&&br&以某人不才这么多年看了那么多两岸三地的保险产品,这款重疾在费率方面确实已经做到相对极致了(不是最极致,因为还有一点向下的空间,他们毕竟还留了一手)。&b&(这段话是我2014年11月写的,后来发售的弘康做到了更极致)&/b&&br&&br&&u&&b&5. 其他常见问题&/b&&/u&&br&&br&&b&文章结尾,再次提醒一下,保险产品形态不一样,保费会差很多,比较时不要光看着保额了。保险期间等条件也是决定保费大小的因素。&/b&&br&&br&对于一些朋友关心的重疾保障是不是只有年轻人才有必要买的问题,而是否老年人购买的必要性不大?其实随着年龄增长重疾风险是几何级数增长的,某些重疾如恶性肿瘤一定是年纪越大整体发生率越高。我随便找了几个重疾产品看了下定价发生率,80岁发生某个重疾的概率是30岁时候的90倍!对没错90倍!老年人高发的脑中风后遗症终末期肾病这些都妥妥的重疾,而年轻人明显概率会小很多。&br&&br&买终身重疾也好,买保障一段时间的重疾也好,保险费率已经充分考虑并反映了这些成本了。多数长期险产品采用均衡保费定价方式,也就是你的保费不会随时间增长而增长,而是一开始就“平均好”,这样最大的优点是客户容易接受。如果您愿意花钱,买个终身重疾保障有何不好?&br&&br&而能说服我不买终身重疾的唯一理由是,保费太贵了。但没办法,终身重疾风险就是那么大,也就是一分钱一分货。投保重疾保障在任何年龄都是划算和必要的,关键是你有没有这个“闲钱”去交保费...&br&&br&&b&文末声明,本人虽然从事保险业,但与本文提及任何保险公司或中介机构的保险产品无任何直接利益关系。同时本文意见主张及产品推荐仅与本人个人立场有关,与供职单位及行业无关。最后,哥用不到做托哦~&/b&
2016年5月重要更新 如果想要了解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可以参考我下面链接中的新回答,里面不仅仅包括具体的保险产品,还有更全面的保险知识,希望这帖子可以在知乎里让你一次性了解商业保险。本重疾回答多数内容也被重新编辑后放到这个新回答中。我更建议大家…
&p&&b&本人相关背景:精算师
&/b&&/p&&p&&br&&/p&&p&&b&前言&/b&:我写这回答的目的是希望各位有幸看到本文的朋友能抽出您人生中的30分钟尽量一字不拉地读完本回答。这30分钟也就是一局LOL或者一集电视剧的时间,但你可以读到一位有n年工作经验的精算师专门写给知乎里绝大多数不太懂保险的朋友的回答。&/p&&p&&br&&/p&&p&这篇文章尽量不使用网上你能搜到的已经被复制粘贴了几万遍的信息,而是用我的专业知识换一个角度为大家诠释。我并不是第一个回答本问题的精算师,只是我角度和他不一样。&/p&&p&&br&&/p&&p&现在老百姓对商业保险乃至保险公司的怨气非常大,用以前上学时候老师教我们的话解释就是:&b&保险最大的风险是你购买的保障并不是你真正需要的保障。&/b&我本来只打算买个西瓜结果最后发现买回来一个篮球。篮球也许比西瓜贵,但这并不是我需要的东西,我不需要的东西对我来说再贵也没有意义。&/p&&p&&br&&/p&&p&因此我专门写了以下回答内容,我希望这篇回答能是一站式的商业保险回答贴,一篇就能解决普通人乃至初级保险从业人员所有关于保险的问题。&/p&&p&&br&&/p&&p&所以请您尽量每个字都要看哦!&/p&&p&&br&&/p&&p&&b&这篇文章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你们读完后能对保险,特别是对商业保险,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可以产生动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积极为自己及家人购买最好的商业保险。&/b&&/p&&p&&br&&/p&&p&如果有政府和企业的决策人员能读到本文,也希望你们可以积极考虑为你们的员工乃至他们的家属购买保险。保险真的能为你们省不少心!我后面也会为大家介绍如何为自己配置保险并且为什么这样配置。&/p&&p&&br&&/p&&p&保险这方面,特别是商业人寿保险,别说知乎,整个中国能像我这样从渠道、各种基本法、产品模型、偿付能力、核心系统、各种运营、再到监管乃至外部再保险管理能如此全面了解保险业的真没几个。好吧严谨点,最多也就几百号人。&/p&&p&&br&&/p&&p&反正我的意思就是保险这方面我真的很牛逼就是了。&br&&/p&&p&&b&&u&还有,我这篇回答虽然起笔于2016年,但即使你在2017年、2018年乃至东京奥运会时候才读到我这篇回答,我说的内容仍然管用!!!&/u&&/b&&/p&&p&&b&&u&我也会偶尔更新一下本文的内容,但无论怎么更新,本文的主基调是一直管用的。&/u&&/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ec4eeeabd5e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46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figure&&p&&b&以下是正文:&/b& &/p&&p&-------------------------------------------------------------------------------------------------------------&/p&&p&&br&&/p&&p&我知乎第一个赞同过千的回答:&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购买一份合适的重疾险组合? - 李元霸的回答&/a&里曾经明确推荐过哪些重疾产品是目前中国包括港澳台在内最好的,但还是源源不断收到私信问我某某保险方案是否更好。&/p&&p&&br&&/p&&p&我实在诧异地很,我不都告诉你们哪个最好了,你们照买不就是了,为啥还问那么多问题?但我想了想,即使在保险公司,很多员工甚至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怎么为自己买保险。&/p&&p&&br&&/p&&p&还真别笑,你如果有亲戚朋友在保险公司任职的,可以问他们一个人身保险里最简单的问题:&/p&&p&&br&&/p&&p&保险中的“身故责任”分几种?&/p&&p&&br&&/p&&p&我猜很多人是回答不出来的。&/p&&p&&br&&/p&&p&所以,为了让大家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保险,除了知其然还要让你们知其所以然。对于本题回答我决定换了个演绎方法。我要从知乎保险问题里最少人说的,最少人懂的,也是最基础的开始:&/p&&p&&br&&/p&&p&&u&&b&我们先来谈谈中国的保险监管&/b&。&/u&&/p&&p&&br&&/p&&p&你们看到这里,心情肯定和下面这样图一样,尼玛你们这些安利保险的现在都走这种套路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d33b23ee4aebdbc486b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d33b23ee4aebdbc486bc_r.jpg&&&/figure&&p&&br&&/p&&p&不不,后面很快你就知道这个话题的重要性了。来,我们先耐心一点,不然这文章后面还有更长更臭的怎么办。&/p&&p&&br&&/p&&p&我们都严肃点,耐心点。&/p&&p&&br&&/p&&p&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国务院通过“一行三会”,即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管理整个金融市场。央行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证监会一年365天被全国人民问候全家,其知名度也不必多说;银监会作为闷声发大财的最典型机构,四大行也得听它司令,牛逼地位我也不多说。但你们知道保监会是干啥的么?&/p&&p&&br&&/p&&p&保监会的实际知名度我先给你们看一个官微阅读量对比图。这是前阵子同一种类型的新闻:证监会/保监会完成2016年两会建议提案工作(截图时间有点久,这篇文章其实动笔于很早之前,原谅我的拖延症...)。&/p&&p&这只是一条很普通的日常工作新闻,一般人根本不会有兴趣看这种新闻,产生的阅读数可能就是因为两个微信号的处女座关注者为了消掉未读提示而产生的点击。我们可以看到同样一种新闻证监会官微里的浏览量可是保监会官微的20倍!从大概率上甚至可以间接推定每20个知道证监会存在的人里面才相应有1人知道还有保监会这种机构存在呢。&/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24ccfcaa5a13dab0e808f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24ccfcaa5a13dab0e808f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ebaf7285c0adbcb1235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ebaf7285c0adbcb1235c_r.jpg&&&/figure&&p&&br&&/p&&p&(题外话:我这里故意“黑”了一下保监会的官微,实际保监会还有一个公众教育微信号叫“&b&保监微课堂&/b&”,专门用来向大众普及保险知识,做得非常好,甚至比很多商业保险公司的微信号都做得好,这在政府机构的微信号里是比较少见的,我建议大家都去关注,真能涨不少保险知识)&/p&&p&&br&&/p&&p&保监会或者英文简写CIRC,全称“&b&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b&”,和证监会银监会一样都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正部级,但还是事业单位,而央行虽然是正部级单位,但实质是副国级部门)。&/p&&p&&br&&/p&&p&&b&保监会根据国务院授权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全国保险市场,维护保险业的合法、稳健运行。&/b&也就是保险公司、保险产品、保险购买销售消费理赔行为等等,只要是商业保险行为有关的都归保监会管。&/p&&p&&br&&/p&&p&这里监管所依据的法律包括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节苷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