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是香港好还是新加坡读博好

新加坡教育与香港教育比较
&&&&&&&&&&&&&&&&&&
&&&新加坡教育与香港教育比较
&&&&&&&&&&&&&&&&&&&&&&&&&&&&&成都大学附属中学&&
号到8月23号,我参加了成华区教育局组织的赴新加坡培训班的学习,主题是“创新国际教学法”,由新加坡金航学院主办,在新加坡管理大学聆听了新加坡教育部的专家、新加坡中小学教师的讲座,也参观了三所各具代表性的中小学,对新加坡的教育体制、教育管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我参加了教育部与香港教育局联合实施的“内地与香港教师协作交流计划”,赴香港支援香港中学的中文教学,分别在香港教育局语文教学支援组和香港的两所中学驻校支援,对香港的中学教育也有一定的了解。两次工作和学习经历,很自然的让我把两地的教育进行了比较,在这里愿意把自己的感悟与大家交流。
一、&&&&&&&&&&
新加坡与香港教育的相同之处
新加坡与香港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繁荣,带来了教育的高位发展。这两个地区,也是国际化大都市,多种文化交错融合,这种交错也体现在教育制度和管理上。这两个地区,当前也面临着类似的发展困境,怎样在培养人才上突破困境,政府也在教育上做了颇多考量。
一)、教育的多元融合
新加坡是个多种族国家,华人、马来人、印度人、欧亚后裔,四个种族是她国家人口的主要构成。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在狭小的国土上,这些种族要和谐相处,相互融合,政府想尽了一切措施。在教育上,实施“双语政策”,每个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必修两门语文课程,一是英语、一是母语,母语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种族,选择自己的语言。双语教学政策是新加坡最为自豪的一项教育措施,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有全国统一的语言,一举多得。我们参观学校,也感受得到这两种语文在教学中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也得到了相互的融合。
香港也是一个移民城市,各色人种在这个国际化大都是里共融共存。香港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以母语粤语为主,普通话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教学中起到辅助作用。其他课程根据学校层次的不同,采取适合于自己学校的教学语言。香港的中学要划分等级,高等级的学校一般采用英语为教学语言,等级低一些的学校采用粤语做教学语言,私立学校、国际学校都采用英语做教学语言。香港办学团体多种多样,每个团体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不同的办学理念在香港的教育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共存与融合。
二)、教育的实用性强
新加坡是一个自然资源极度缺乏的小国,拥有的只有优美的蓝天和清新的空气,他们的政府和国民危机感特别重。为了让这个国家生存并发展下去,培养精英人才成为他们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教育的实用性特别强烈。但是,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精英,也不需要人人都能成为精英,于是,新加坡教育“因材施教”的政策就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根据学生潜能,在小学时就做好了分流,每个人选择切合自己的实际,走上不同的成长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并没有因为选择不同的成长通道而呈现出等级的高低或妄自菲薄,不同的学生因为自己的不同选择,都显得自信而快乐,都认为实现了自己的应有价值,这与国家政策的宣传与保护是密不可分的。
香港教育的实用性则呈现出不同特征。它的实用性体现在课程设置上。课程的设置与社会的需求吻合,培养的能力也与社会需求紧密相关。拿普通话来举例,以前,在学校里开展普通话教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会遭到学校、老师、学生、家长的抵触,认为是洗脑教育。但是,近几年来,普通话越来越吃香,很多学校逐渐开设了用普通话教中文甚至其他课程的教学实验,家长非常踊跃的推荐自己的孩子进入这种班级就读,认为对自己孩子的将来有用。香港的教育其实并不很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这是一个程序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社会,所以,学生在学校主要习得的是走入社会就能用到的知识与能力。
三)、照顾学生的学习差异
新加坡和香港对学生学习差异的重视都是值得一提的。比较起来,新加坡功利性更强烈一些。她从小学就开始分流,在小学三年级的考试后,就评估学生潜能,从小四就开始有针对性的设置适合不同学生的课程,以便在小六时将学生分流。学生小学毕业后,根据自己的潜能,选择不同的中学课程,走上不同的成长通道。从好的来说,用不同的标准来要求和培养差异化很大的学生,合乎孩子的成长规律,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自己的成功。但是,从坏的方面来讲,孩子的潜能发挥不是很显性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变化的,也是一辈子都开发不完的,过早的确立发展轨迹,会淹没一些真正的人才。
香港对学生学习差异的照顾则人性化得多。这种差异照顾主要体现在老师的教学和评价上。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照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表现,不能落下一个学生,为了达到这点,不惜牺牲课堂教学时间。因此你会看到,香港中小学(尤其是中学),课堂教学容量有时少得可怜,我们一节课的任务,他们可能会花半个星期。对学生学习差异的照顾还体现在课外辅导上。香港的中小学下午放学时间一般比较早,但是,放学后的时间一般就是老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时间。如果学校和老师觉得辅导时间不够,还可以利用周末进行,香港很多中小学暑假也会安排学生辅导时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辅导完全是免费的!照顾学生学习差异已经成为香港的一项教育政策。
二、&&&&&&&&&&
新加坡与香港教育呈现的不同特质
新加坡与香港毕竟所处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政治地位也不同,历史传承也大相迥异。两地在教育上也会在相同中呈现出不同特质。
一)、办学主体与理念迥异
新加坡面积再小,她也是一个拥有主权的国家,并且是世界上少有的推行强势政府的发达国家。开国总理李光耀有一句名言“我们来决定什么是对的,别理会民众的看法”,这是李光耀的执政风格,也是新加坡执政党人民行动党的执政理念。在这理念下,政府也为教育决定了一切,大家照着做就行了。新加坡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政府主办的,政府修好了学校,招聘好老师,制定好课程,给足学校经费,学校按照政府的要求去培养好学生就行了。因此,办学的理念每个学校大同小异。新加坡政府确立了几个基本的教育价值观,其核心价值观是“诚信为根、以人为本、热诚学习、追求卓越”,其教育理念在政府的报告里也有阐述,“培养学生掌握21世纪所需的基本技能,即创意思维、批判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教育目标就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培育人才”。这些表述,全为培养对国家有用的人才服务。
相比于新加坡,香港的办学团体和办学理念就迥然不同了。香港是一个殖民地,受西方影响极为严重。她的办学主体不是政府,而是社会团体。香港80%以上的学校是社会团体所办,其中最多的是宗教团体,也有一些慈善总会、同乡会、同学会、商会等。在宗教团体里,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和佛教为最重要的办学团体。因为办学团体的多元化,于是,香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比如,香港协和小学的校训是“尔释真理,真理释尔”(《圣经》),校风培养目标是“为神为人为国,求善求美求真”,办学目标是“并肩培育丰盛生命,携手见证基督大爱”,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是一所由“香港中华基督会”主办的学校,其办学理念就呈现出基督教的典型特征。我所支援的嘉诺撒培德书院,校训是“立己立人&
爱主爱世”,这是一所由嘉诺撒仁爱女修会(天主教团体)主办的女校。由香海正觉莲社主办的佛教黃藻森学校,其校训是“实践佛化教育,有教无类,德、智、体、群、美、灵六育並重,慈悲关爱,推动优质教育”,这是一所佛教学校。好了,不用多举例,香港学校所呈现出来的办学理念真的是百花齐放。那么,政府做什么?政府修好学校,招募办学团体,在办学经费和教师工资上给以保障。具体的学校管理就交给办学团体去进行了。
但是,香港是一个法治之地,也不可能任由各自不同的办学团体胡来,香港政府对教育也有一个总体目标,就是“全人发展、终身学习、追求人权、服务人类”,在这一总体教育目标下,办学的多元化得到了尽情展现。
二)、教育体系差别很大
新加坡和香港仔教育体系上呈现出较大差异,比较而言,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框架较为复杂,香港与内地的教育体系框架类似。
新加坡的基本学制是6+4+2,小学6年,中学4年,高中2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新加坡的中学是不含高中的,是类似我国初中一类的学校。首先是小学阶段,也像香港那样进行排位升学。比较特别的是,小学又分为两个阶段。小一到小四是奠基阶段,核心课程是英文、母语、数学;小五到小六是定向阶段,根据学生潜能为学生量身定制核心课程。中学阶段(初中),根据孩子们在小五、小六的定向和表现出来的潜力,中学阶段为孩子提供了较为复杂的课程。一是特别课程(4年),专为优秀学生设计,每年大约有10%的学生选择特别课程学习。特别课程分两个阶段,中一中二阶段必修英文、高级母语、数学、科学、人文科(史地)、英国文学、美术、家政、体育、公民与道德、音乐等,科目繁多。中三中四阶段开始分科,必修英文、高级母语、数学、一个理科科目、一个综合人文科,其他科目选修,但要求一般学生报考8——9个科目。特别课程需要学生综合素质优异,潜能大。二是快捷课程(4年),适宜于中上水平学生选修。课程设置与特别课程大体相同,区别是不必修高级母语(高级华文),也就是说,课程内容更简单。三是普通课程,也叫学术课程,读5年。与快捷课程相同,但花5年完成,适宜于中、下能力的学生。四是“直通车计划”,2004年,新加坡开始实施直通车计划,也称“综合课程”,专为成绩特别优异的学生设计。
这几项课程的区别在选修科目和考试标准上。特别课程与快捷课程4年修完后均参加一个会考,叫做“剑桥O水准考试”。快捷课程比特别课程的学生可以少报考一科,根据考试结果,接受中学以后的教育,入读不同学校。普通课程的学生考试复杂些,他们修完4年后,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成绩合乎要求的升上中五,然后再参加剑桥O水准考试。直通车计划的学生则不需参加上述两种考试,跳过O水准考试,修完6年后直接参加“剑桥A水准考试”,根据考试成绩,直接申请进入相应大学。
新加坡政府为了选拔更加高精尖的人才,1984年开始在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推行“高才教育计划”,从小学三年级开始选拔,约1%的学生进入该计划,为国家打造高级人才。可以说,新加坡为了培养人才,想尽了一切办法,甚至每年到中国内地一些名校选拔学生到新加坡就读中学,政府提供一切费用,学成后为新加坡政府服务。
那中学(初中)之后的教育又是怎样的呢?
中学以后,根据成绩,学生有这几种选择:
选择理工学院就读:参加剑桥O水准考试及格,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可以报读理工学院,修读专业文凭,为期三年,课程包括:商业管理、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数码媒体、医疗保健等。全新加坡有5所理工学院(前述)。
选择工艺技术学院就读:中学选修普通课程的学生,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的学生,大多进入此类学校就读,花2到3年的时间,考取国家工艺教育证书。
选择初级学院或高级中学就读:优秀学生选择初级学院或者高级中学就读,初级学院提供两年制的大学预备课程,高级中学提供三年制的大学预备课程。
新加坡的大学教育。初级学院或高级中学的学生,完成学业后,参加剑桥A水准会考,根据考试成绩申请新加坡的大学。新加坡全国有6所大学,分别是:新加坡国立大学(1905年)、南洋理工大学(1991年)、新加坡管理大学(2000年)、新跃大学(私立大学,2005年)、新加坡科技大学(2009年)、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2011年)。
可见,新加坡的教育体系是颇为复杂的,其核心是“分流制度”与“因材施教”,关键词就是学生的“潜能”,其终极目标就是培养高级人才。
香港的学制是6+3+3,小学6年,中学6年,与内地不同的是,香港的中学是不分初中与高中的,学生进入中学后,就在同一所学校完成中一到中六的课程。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水准,香港教育局在小三、小六、中三、中六分别举行全港性考试,简称“TSA”,其中最重要的是小六考试,因为它关系到学校学生升入到那一等级的中学。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次考试与考试的学生关系不大,相反会影响到下一级学生,因为他们的考试决定的是下一年级学生升学等级。所以,这次考试,学校会比学生紧张得多。学生在完成小学学业以后,根据学校考试成绩,一般就近升入等级相当的中学,在中三的时候,再参加一次全港性测评,这个测评与确定学校等级有一定关系。到了中六,学生会遇到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叫做“中学文凭考试”,类似内地高考,学生考试的成绩决定他能申请到哪一所香港大学就读深造。
所以,总体来说,香港教育框架要比新加坡简单些,这可能与香港非常注重民主、平等有密切关系。
三)、教学管理各有千秋
教学管理范畴很大,在这里主要说说教师管理。
新加坡政府为教师考虑好了一切,他们为教师的发展设置了非常明晰的通道。教师进入学校后,前5年是表现自己的潜能和志愿的时候。5年后,可以根据自己的潜能和志愿,选择不同的晋升通道。政府为所有老师设置了三条晋升道路:教学通道、行政通道、专科通道。选择教学通道的,5——7年后一般可以升到高级教师,如果努力的话,还可以升到特级教师,再往上,还可以升到特级教师的高级阶段,据说全国只有少数几个人。选择行政通道的话,5——7年后,可以逐渐升到科主任、级主任,再往上,可以逐层升高到部门主任、副校长、校长、司长,最高可以升到教育部提学司。选择专科通道,可以逐层升级到高级专科督学、主任专科督学、首席专科督学。这几条通道,选择最多的当然是教学通道,少数人走行政道路,更少的人走专科升级之路。当然,这几条道路不是互相隔绝的,它们是相通的。走上了教学之路后,自己觉得有行政管理才能,也可以横向选择。这些不同的发展道路,薪酬其实差别是不大的,特级教师年薪可以达到20万新币。这样明晰的发展道路,为老师免却了很多莫名的烦恼。
香港教师的发展道路则要单纯一些。大多数老师就是走教学之路。香港学校的管理是董事会或者校监实施,具体到日常事务,董事会则委派给校长管理。所以,香港学校的管理,政府是没有什么力度,使不上什么劲的。香港学校的副校长、科主任权利极小,大多是服务性质,是教学之外的任务。政府对学校教师的评估也是薄弱的,基本没有什么针对老师教学的评估,教师也没有什么等级与专业技术职称。教师的晋升就是看教学的年限,到了一定年限,自然领取相应薪酬,前提是你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和其他严重违纪。当然,香港的教师也分正规教师和合约教师,合约教师的安全感比不上正规教师,他们随时可能被解聘。正规教师的保障则要充分得多。
新加坡与香港教育体现出来的这些不同,与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密切相关。如果用关键词来概括的话,新加坡教育的关键词就是“强势政府、多文化、融合、潜能、分流”,香港教育的关键词就是“民主、法治、多元、照顾差异、实用性”。比较两地的教育异同,从中也许会获得一些教益和启示。
当然,两地的教育还有很多的差异,由于自己的了解不够,水平不高,某些地方可能理解失当,还请指正。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小木虫 --- 600万学术达人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求分析,北京读博还是去香港新加坡?
我目前是某985硕士二年级学生,药理学专业,研究方向是神经病理性疼痛,属于神经药理学方向。本科是211,GPA3.2左右的样子。语言还没考,文章的话在7月份可能会有一篇5分左右的二作,明年一二月可能又会发一篇5分左右的一作。此外,还有几篇本科期间发的中文核心,和实验室挂名的一些文章。现在开始准备前期的博士申请材料。
我读博境内考虑的应该是P大和T大。一方面由于女友在T大,所以想去北京一起生活学习,不然异地恋总感觉不靠谱,没准谈着谈着就没什么感觉了。其次呢,我很喜欢北京,特别是那些四合院之类的建筑,觉得去那边读书应该是很舒服的。缺点是觉得北京那边的补助不够,每月就3000左右吧,不然我还得找家里要生活费,自己觉得不好意思。
境外的话,考虑的是香港或者新加坡。因为我不想去太远的地方。我表弟表妹都在美国,所以也不打算去了。
现在有几个问题:
1.我看大部分港校的补助都有1W4左右,这个是个什么概念,购买力怎么样?
3.香港读博士的时间,而且如何联系导师,直接发邮件表达自己读博的意愿吗》
不会吧,我厦每月博士学校最低都给2500,还有导师额外的
不想去太远,对科研的兴趣不大,只想要个学位证。
真的不骗你,我T大航院最低的博士只有800元导师补贴?560元个国家补贴。生科院的老师给多一点。
到了香港,你就知道理学基本无用武之地,社会上需要的是金融人才,香港没有内地成熟的工业体系,说白就是二道贩子,搞转手贸易。并且香港变态导师也不少,有的还没有基金(香港政府基金不多,不如内地),你确定你陶瓷的老板不是笑里藏刀?你最好找个组内人问清楚。北大清华不输于港校,个人认为北大清华秒杀港校。最后,真心要做学术,去美国或德国。
你在HK读书吗
我是今年八月底去港大读博,还没去呢
毕竟也算是去境外学习,生活不一样吧。hk我就觉得补助比北京高,其他的优势我还真没看出来。
能不能加个QQ或者微信什么的,想咨询些事儿。
也准备申请科大,可否交流下?
好的啊,我私信你了
正解,正解,正解
为什么英国不属于真心做学术
看哪一科了&&英式温情教育方式不去美德鹰式教育,至少化学不如美德,两次世界大战,英国温情吃了亏。
脱离计量谈毒性都是刷流氓……
关于求分析,北京读博还是去香港新加坡?的相关话题在小木虫APP已经有927位虫友给出了详细回复。
赶快查看回复吧!
学术必备与600万学术达人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北京学而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甲18号中鼎大厦A座1层102室 电话:010-
浏览器进程
打开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聊科研好奇,香港和新加坡的会计博士毕业都去哪里_百度宝宝知道火车在她背后擦身而过,情况十分惊险。
派出所进行调查取证,依法对谢某某予以拘留。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前言:专制的新加坡为何完胜自由的香港?香港和新加坡拥有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为什么看起来更专制的新加坡,底层人民过的更幸福?本文通过一个在新加坡生活了10年的中国人,对比下他眼中的新加坡和香港。
香港造就了李嘉诚
李光耀成就新加坡
  香港和新加坡今日发展的不同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是否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
  香港奉行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政府无为而治。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香港拥有一个相对更自由有活力的经济体,造就了李嘉诚这样的亚洲首富。
  新加坡奉行的是凯恩斯主义,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经过李光耀对新加坡的领导,打造了一个非常细致和有条理以及高效的政府,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亚洲第一。
图:左一为香港首富李嘉诚,右一为已故新加坡领导人李光耀
  作为民众的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其中衣,食,行三方面我觉得两个地方没有明显的差别。
图:衣 香港 新加坡
图:食 香港 新加坡
图:行 香港 新加坡
  新加坡的底层人民如果说比香港幸福,那我觉得主要是幸福在房子上。居者有其屋这个理念在新加坡被贯彻的非常彻底。那么我主要来分析下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
  作为一个被夹在世界两大穆斯林国家中间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陆地面积只有香港三分之二的新加坡充满了危机感。
图:新加坡在南亚的地理方位
图:香港和新加坡等比例尺地图
香港 新加坡
  所以新加坡政府是典型的公司化管理,一切都是服务于效率和国家利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基本没有回环的余地。
“基础建设发展太慢?”
  所以从70年代起就勒紧裤腰带搞公众租屋发展计划,强拆城中村改建高密度住宅,为的就是居者有其屋。城市的许多核心地段都建造了公屋,并且设定价格上限。
  图:新加坡组屋 达土岭
  房子还是新加坡政府调节收入不平衡的手段,在新加坡80%的人居住在政府修建的组屋中,能够购买这种房子的标准是家庭月收入低于8000新币,也就是4万人民币。(新加坡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在新币之间)
  超过这个线的话,就只能用两倍的价格去购买商品公寓。不过组屋是有时间期限的,一般来说是60年,所以这东西没法当做遗产传下去,到期政府要收回。
  外国人也不允许购买组屋。而且你要是老了以后没钱养老,你可以跟政府申请把大的组屋换一个小的,同时政府会给你一笔补贴来养老。
  同时房子在新加坡还兼顾了另一份社会责任,就是加强种族之间的沟通,避免种族冲突。所有的社区必须有一定配额的马来和印度人,华人配额满了就不卖了。
  在新加坡所有人的收入的36%都被强制用来当做公积金和退休保障金存入银行,这在一方面保证了国家的基础建设有着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一部分人过度消费没钱养老。
图: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局
  最后,组屋区的发展好坏直接影响其在底层民众中的支持度,整个新加坡被以社区为单位划分成了很多集选区,所以政府是不敢懈怠的。
“香港地产一切以商业利益为先”
  香港这些年在商业地产上的发展和表面上看到的一样,光鲜靓丽。
  香港底层人民过得不好应该归咎于港英政府时期的土地政策,都便宜了资本家,自由市场嘛,优胜劣汰。搞房地产搞金融的都被授勋了,没能及时的建立起一个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和保障体系。
图:香港特有的ǚ
  经济发展快的时候民众还能喝点汤,一旦增速下降,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就显露无遗。
图:各国房价所的比
  回归后为了维稳只能继续依靠当地资本家的力量,走群众路线的话你总不能再来一次打土豪分田地吧,当时回归都担心政府会对资本家不利,破坏现有经济体系,现在又跑来控诉communist和资本家联手压榨民众,所以到底要哪样?
  香港有可能像新加坡一样为了多数人利益牺牲少部分人?当然不可能,民主要保障的就是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不过相对来说,香港的发展空间要宽松的多,所以香港人民是不可能接受一个新加坡式政府的。
图:香港立法会
  港大奖学金四年才给70万,刚够个学费,一年还没几个。
  新加坡每年从中国招接近1000个全额奖学金的学生,每个人的支出都接近100万人民币。
  我还有不少中国同学拿着新加坡的奖学金去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读书的,算下来过200万了。
  本地居民反对,说抢了他们的工作。政府象征性的调整下就业门槛意思一下就是了。大家都很明白,没有foreign talent,新加坡的未来毫无竞争力。外来人才是新加坡这几年经济腾飞的主要助力。
  于此同时香港在积极的搞着排斥大陆的运动,又是蝗虫又是阿灿的。
  新加坡的政治叫做meritocracy,能者居之。没人在乎你的出身。
  所以香港更自由,但是底层人民的生活更悲催一些,新加坡更专制,但人民幸福感更强烈些。当然了,面包和自由谁更重要就是看个人价值观了。
  本文已获得作者陈振宇授权,由恒信泰富整理发布,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离岸风向标-恒信泰富品牌,实时提供海外投融资资讯,离岸运营...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读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