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斜边运算公式长度怎么求

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中文(台灣)
中文(新加坡)
中文(香港)
写出梯形的周长公式。周长公式是P=T+B+L+R{\displaystyle P=T+B+L+R},其中P{\displaystyle P}代表梯形的周长,变量T{\displaystyle T} 是梯形上底边的边长,变量B{\displaystyle B} 是梯形下底边的边长(在梯形中,平行的两条边是梯形的底边,短的一条是上底边,长的是下底边)。L{\displaystyle L}是梯形左侧的侧边长,R{\displaystyle R}是梯形右侧的侧边长。以下公式里所有的P都代指周长,不再做中文注明。
将每条边的边长带入公式。如果你不知道梯形的其中一条边的边长,那么你将无法使用这个公式来求周长。
例如,有一个梯形,已知它的上底边边长为2厘米,下底边边长为3厘米,两个侧边都是1厘米。那么带入公式,可得出P=2+3+1+1{\displaystyle P=2+3+1+1} 。
将各边长相加,就能得到梯形的周长。
例如:P=2+3+1+1{\displaystyle P=2+3+1+1}P=7{\displaystyle P=7}因此,梯形的周长为7厘米。
将梯形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具体方法是从梯形上底边的两个顶点向下底边作垂线,画出梯形的高。
如果只能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而不是两个,这是因为梯形的一条侧边是垂直于底边的。也就是说这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它的一条侧边与高相等。这种梯形只能被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画出梯形的高。由于梯形的两条高线是矩形的对边,因此它们的长短相同。
例如,如果梯形的高为6厘米,那么你从上底边上的每个顶点向底边做垂线,得到的垂线长为6厘米。在垂线上标出高的长度,也就是6cm。
标出底边中央部分的长度,也就是分割得到的矩形的底边。由于它和梯形的上底边组成了新矩形的一组对边,因此,它的长度等于梯形上底边(也是矩形的对边)的长度。 如果你不知道梯形上底边的长度,则无法使用这个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如果梯形的上底边长为6厘米,那么下底边中央部分的长度为6厘米。
写出勾股定理的公式,来计算第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勾股定理的公式是a2+b2=c2{\displaystyle a^{2}+b^{2}=c^{2}},其中c{\displaystyle c} 是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也就是正对着直角的一条边),a{\displaystyle a} 是直角三角形的高,b{\displaystyle b} 是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
将第一个三角形里已知的信息、数据带入公式里。将梯形的侧边长带入公式里的c{\displaystyle c}。将梯形的高带入公式里的a{\displaystyle a}。
例如,如果你已知梯形的高为6厘米,一条侧边(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9厘米,那么带入公式得:62+b2=92{\displaystyle 6^{2}+b^{2}=9^{2}} 。
计算等式里已知数值的平方。然后相减得到变量b{\displaystyle b}的平方。
例如,如果等式是62+b2=92{\displaystyle 6^{2}+b^{2}=9^{2}},先计算6和9的平方,然后用9的平方减去6的平方: 62+b2=92{\displaystyle 6^{2}+b^{2}=9^{2}}36+b2=81{\displaystyle 36+b^{2}=81}b2=45{\displaystyle b^{2}=45}
开方运算,得到b{\displaystyle b}的值。(如果你想要完整了解详细的化简平方根的方法,请查阅。)这样,就能得到第一个三角形未知的那条边的边长。将结果标在三角形的底边上。
例如:b2=45{\displaystyle b^{2}=45}b=45{\displaystyle b={\sqrt {45}}}b=45{\displaystyle b={\sqrt {45}}}b=35{\displaystyle b=3{\sqrt {5}}}因此,将 35{\displaystyle 3{\sqrt {5}}} 标记在第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上。
求出第二个直角三角形中未知长度的边长。写出勾股定理,并按照上面讲述的方法求出未知边的边长。如果是等腰梯形,那么梯形的两条不平行的侧边是一样长的。也就是说这两个三角形的斜边长是一样的。 这两个直角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在一起,所以你可以直接用第一个三角形的数据来代替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
例如,如果梯形的另一条侧边长为7厘米,那么代入公式,可以得到:a2+b2=c2{\displaystyle a^{2}+b^{2}=c^{2}}62+b2=72{\displaystyle 6^{2}+b^{2}=7^{2}}36+b2=49{\displaystyle 36+b^{2}=49}b2=13{\displaystyle b^{2}=13}b=13{\displaystyle b={\sqrt {13}}} 因此,将13{\displaystyle {\sqrt {13}}}标记在第二个三角形的底边上。
将梯形的所有边长相加。多边形的周长等于所有边长的总和:P=T+B+L+R{\displaystyle P=T+B+L+R}。对于梯形的下底边,你需要将两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矩形底边相加,得到的总和就是梯形的下底边长。最后的结果可能带着平方根。你可以查阅“平方根的加法运算”等文章,来详细学习如何计算平方根的加法。你也可以用计算器把平方根化成小数后,进行计算。
例如,6+(6+35+13)+9+7=28+35+13{\displaystyle 6+(6+3{\sqrt {5}}+{\sqrt {13}})+9+7=28+3{\sqrt {5}}+{\sqrt {13}}}将平方根换算成小数,得到6+(6+6.708+3.606)+9+7=38.314{\displaystyle 6+(6+6.708+3.606)+9+7=38.314} 因此,梯形的周长约为38.314厘米。
将梯形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具体方法是从梯形上底边的两个顶点向下底边作垂线,画出梯形的高。
如果只能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而不是两个,这是因为梯形的一条侧边是垂直于底边的。也就是说这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它的一条侧边与高相等。这种梯形只能被分割成一个矩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
画出梯形的高。由于梯形的两条高线是矩形的对边,因此它们的长短相同。
例如,如果梯形的高为6厘米,那么你从上底边上的每个顶点向底边做垂线,得到的垂线长为6厘米。在垂线上标出高的长度,也就是6 cm。
标出底边中央部分的长度,也就是分割得到的矩形底边。由于它和梯形的上底边组成了新矩形的一组对边,因此,它的长度等于梯形上底边(也是矩形的对边)的长度。
例如,如果梯形的上底边长为6厘米,那么下底边中央部分的长度为6厘米。
写出第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正弦函数公式。正弦函数公式是:sinθ=对边斜边{\displaystyle \sin \theta ={\frac {\text{对边}}{\text{斜边}}}},其中θ{\displaystyle \theta } 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在我们的例子中,这个内角是斜边和底边形成的夹角。这里的对边{\displaystyle {\text{对边}}} 是三角形的高,斜边{\displaystyle {\text{斜边}}}是三角形斜边的长度。
用正弦函数公式能让你求出第一个三角形的斜边,也就是梯形的一条侧边。
斜边是正对着直角三角形里直角的那条边。
将已知的数值带入正弦函数公式。确保将三角形的高带入公式里的“对边”变量。这样能求出斜边长。
例如,如果已知底部内夹角为35度,三角形的高为6厘米,那么代入公式得到sin(35)=6H{\displaystyle \sin(35)={\frac {6}{H}}}。
求出夹角的正弦值。在科学计算器上按下“SIN”按钮,计算夹角正弦值。然后将数值带入上面的公式。
例如,用计算器计算35度的正弦值是0.5738(近似值)。所以,你的公式就变成了:0.5738=6H{\displaystyle 0.5738={\frac {6}{H}}}
求出斜边长H。要求出H,你需要在等式两边同时乘上H,然后同时除以夹角的正弦值。或者你可以直接使用三角形的高除以夹角的正弦值。
例如:0.5738=6H{\displaystyle 0.5738={\frac {6}{H}}}0.5738H=6{\displaystyle 0.5738H=6}.5738H.5738=6.5738{\displaystyle {\frac {.5738H}{.5738}}={\frac {6}{.5738}}}H=10.4566{\displaystyle H=10.4566}所以,弦的长度,也就是梯形的第一条未知边的边长就是10.4566厘米。
求出第二个直角三角中的弦长。对第二个已知的夹角列出正弦公式(sinθ=oppositehypotenuse{\displaystyle \sin \theta ={\frac {\text{opposite}}{\text{hypotenuse}}}}) 。通过正弦公式,你可以求出弦的长度,也是梯形的一条斜边的长度。
例如,如果已知另一个夹角的度数是45度,计算如下:sin(45)=6H{\displaystyle \sin(45)={\frac {6}{H}}}0.7071=6H{\displaystyle 0.7071={\frac {6}{H}}}0.7071H=6{\displaystyle 0.7071H=6}.7071H.7071=6.7071{\displaystyle {\frac {.7071H}{.7071}}={\frac {6}{.7071}}}H=8.4854{\displaystyle H=8.4854}所以,弦的长度,也就是梯形的第二条未知边的边长就是8.4854厘米。
列出第一个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公式。勾股定理的公式是a2+b2=c2{\displaystyle a^{2}+b^{2}=c^{2}},其中c{\displaystyle c}表示弦的长度,a{\displaystyle a}表示高的长度。
将第一个三角形中已知的数值代入到公式中。确保将弦长代入到c{\displaystyle c}中,将高代入到a{\displaystyle a}中。
例如,如果第一个三角形的弦长是10.4566,高是6,你的公式就会变成:62+b2=10.45662{\displaystyle 6^{2}+b^{2}=10.4566^{2}}
求出b{\displaystyle b}。这样你就能得到第一个直角三角的底边边长,也就是梯形底边未知的第一部分的长度。
例如:62+b2=10.45662{\displaystyle 6^{2}+b^{2}=10.4566^{2}}36+b2=109.3405{\displaystyle 36+b^{2}=109.3405}b2=109.3405-36{\displaystyle b^{2}=109.3405-36}b2=73.3405{\displaystyle b^{2}=73.3405}b2=73.3405{\displaystyle {\sqrt {b^{2}}}={\sqrt {73.3405}}}b=8.5639{\displaystyle b=8.5639}所以,三角形的底边边长,也就是也就是梯形底边未知的第一部分的长度是8.5639厘米。
求出第二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长度。同样时用勾股定理(a2+b2=c2{\displaystyle a^{2}+b^{2}=c^{2}})进行计算。将弦长代入到c{\displaystyle c}中,将高代入到a{\displaystyle a}中。求出b{\displaystyle b},也就得到了梯形底边未知的第二部分的长度。
例如,如果第二个直角三角形的弦长为8.4854,高为6,计算过程如下:62+b2=8.48542{\displaystyle 6^{2}+b^{2}=8.4854^{2}}36+b2=72{\displaystyle 36+b^{2}=72}b2=72-36{\displaystyle b^{2}=72-36}b2=36{\displaystyle b^{2}=36}b2=36{\displaystyle {\sqrt {b^{2}}}={\sqrt {36}}}b=6{\displaystyle b=6}所以,第二个直角三角形的底边边长,也就是也就是梯形底边未知的第二部分的长度是6厘米。
将三部分长度相加。梯形的周长是所有边长之和:P=T+B+L+R{\displaystyle P=T+B+L+R}。而要得到底边边长,你需要将矩形的底边长和两个三角形的底边长相加。
例如,6+(8.5639+6+6)+10.4566+8.4854=45.5059{\displaystyle 6+(8.)+10.4=45.5059}所以,梯形的周长为45.5059厘米。
你可以利用特殊三角形的规律计算未知边的边长,不需要使用正弦公式或勾股定理。特殊规律适用于角度分别为30-60-90,或90-45-45的三角形。
使用科学计算器计算任意角的正弦值,只需要输入角的度数,然后按下“SIN”按钮。你也可以参照三角函数表,找到角的正弦值。
本页面已经被访问过20,304次。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求梯形的斜边公式?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仅知道上底下底和高,是不能求斜边的.因为即使高、上下底的长度确定,但是两个底可以随便平移,斜边也无限延长.
哦&这就好办了。等腰直角梯形不就是矩形吗,斜边就是高。设斜边为l,上底为a,下底为b,高为h如果是直角梯形:如果是等腰梯形: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只知道直角梯形的高和斜边长怎么求面积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梯形的面积= 1/2×(上底+下底)×高
20 =1/2 ×(上底+4)×4
有两种做法:
1、设两个直角边长为a、b,斜边为c,斜边高为d。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c的长度。用面积法,三角形的面积=1\2ab=1\2cd。∵a、b、c已知 ∴...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1/2 整理得 下底= 梯形的面积*2/高 - 上底
(上底+下底)*高/2
1.D.因为多边形内角和=(n-2)*180`.n=多边形边的数量。
3.B.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4.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式平...
答: 你好!最好要根据宝宝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宝宝的,平时多还宝宝到户外活动。
答: x->0:lim(1+x)^(-1/x)
=1/[x->0:lim(1+x)^(1/x)
x->∞:limxsin(1/x)
=1/x->0:lim[...
答: 简而言之,概率论是属于随机数学的范畴,即研究随机现象的一门自然科学。
答: 中国人的数学理应比外国人好!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这在于中国人对数字的发音是单音,因此,对数字的记忆较为简单,提高了学习数学的效率!
而科学的发展,往往受制于社会...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已知梯形斜边边长上底边长求下底边长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应该至少在给出一个角度,就能求出来,否则就需要用向量求解,如果楼主是中、小学生是无解的,如果是大学生,欢迎追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角梯形斜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