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严重影响,赤潮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拒绝访问 | www.xuzhi.net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xuzhi.net)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97c9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智利爆发超级赤潮,大量海洋生物搁浅。
受访专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 陈亚瞿
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助理主任 茹 懿
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消息称,预计今夏近海赤潮偏多。今年1月以来,广东惠州、珠海、深圳、汕尾等海域已相继出现规模不等的赤潮现象。近年来,“赤潮”一词频繁见诸报端,这是一种什么现象?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生命时报》记者对相关领域专家进行了采访。
赤潮,大海的“红色幽灵”
国家海洋局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副主任冯立成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尽管极强厄尔尼诺事件已进入尾声,但仍会持续影响我国近海海洋环境。预计今年夏季我国近海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可能偏多,为45~46次。而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5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15年我国海域共计发现赤潮35次,累计面积2809平方公里,陆源入海污染仍居高不下。今年1月以来,广东珠海、深圳和汕尾等地海域相继出现规模不等的赤潮。当地渔民表示,海水“白天是粉红色的,晚上又变成幽蓝色”。近期,智利南部海域也爆发赤潮,大量海洋生物死亡,此次赤潮爆发被认为是智利近年来遭遇的最严重环境危机之一。2012年,深圳南澳海面出现较大面积的夜光藻赤潮,受污染的海面约有一个足球场大,海面上漂浮着大量垃圾,海水也泛着阵阵恶臭……
赤潮又称红潮,有人称之为大海中的“红色幽灵”,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陈亚瞿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赤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在淡水中则被称为水华。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近几年由抑食金球藻类引发的褐潮、由浒苔类引发的绿潮等也不少见。比如山东青岛沿海海岸的各海水浴场和沙滩近几年就多次遭到浒苔的“围攻”,远远望去,原本蔚蓝的大海变得像草原一样。
陈亚瞿介绍说,赤潮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也是一道世界性难题。“海洋环境再好的国家,比如美国、加拿大、日本,每年也都会发生赤潮。”从近十多年的数据来看,气候异常的年份,赤潮发生的次数比较多。赤潮的成因比较复杂,一方面与纬度、季节、洋流、海域的封闭程度等自然因素有关。举例来说,赤潮一般在5月份最多,夏天相对集中。今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海洋微生物的繁殖条件更好,更易引发赤潮。
另一方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入海引起的富营养化是重要原因之一。比如渤海湾、长江口和珠江口等地区之所以赤潮多发,就是因为工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随江河入海,氮、磷等营养盐类增加,造成海域富营养化,通俗地说就是海水“太肥沃了”,给一些藻类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养分。研究表明,向海洋排放含氮和磷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髙密度养殖,沿岸农田化肥、农药的流失等人为因素,可使某些赤潮生物在有氮盐的海水中增殖2倍,若同时加入足够的磷盐可增殖9倍。
赤潮来袭,损失严重
陈亚瞿说,广袤的海洋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而赤潮的发生会干扰和破坏这种平衡,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赤潮带来的主要危害是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业的损失。藻类植物的大规模聚集会令海水缺氧,使一些鱼类和贝类窒息而死,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一步使得鱼虾、贝类缺氧或中毒死亡。此外,某些藻类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比如1998年广东海域发生过一次严重的米氏凯伦藻赤潮,造成广东和香港两地的渔业损失约4.5亿元。毫不夸张地说,赤潮所到之处,鱼虾陈尸、蟹贝灭绝,只有藻类疯长,生机勃勃的海洋瞬间一片死寂。
赤潮还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陈亚瞿介绍说,某些赤潮藻类会分泌赤潮毒素(又称为贝毒),有导致中枢神经麻痹的,有让人健忘的,有导致腹泻的。目前已确定有10余种赤潮毒素的作用比眼镜蛇毒素强80倍,它们会通过生物链的富集作用伤害人体。人们食用有毒赤潮海域内的鱼类、贝类时,生物毒素就可能在体内积累,进而引起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赤潮毒素引发的贝类中毒事件高达300多起。
陈亚瞿介绍说,许多国家都对鱼类、贝类中的毒素含量有着严格规定。如加拿大规定海产品中的麻痹性贝毒超过80微克/百克时就禁止食用,健忘性贝毒含量不得超过20微克/克。美、加等国一旦发生赤潮,相关海域内的养殖场就会被关闭。欧盟则对进口水产品的新鲜度化学指标、自然毒素、寄生虫、微生物指标、环境污染的有毒化学物质和重金属、农药残留、放射线等63项指标进行检测。
然而,赤潮仅仅是诸多海洋环境污染中的一种,石油泄漏、有毒物质(重金属和有毒有机化合物)累积、固体垃圾污染和核污染也在威胁蔚蓝的大海。上海仁渡海洋公益发展中心助理主任茹懿表示,超过70%的海洋垃圾(包括海滩垃圾、海洋垃圾、海底垃圾)来自陆地,便利的“一次性生活”让海滩、近海充斥着塑料袋、矿泉水瓶等。国务院去年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出,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入海河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近岸海域水质恶化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局部海域污染严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珠江口及部分大中城市近岸海域。受全球气候变化、不合理开发活动等影响,近岸海域生态功能有所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海水富营养化问题突出,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频发,一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部分岛屿特殊生境难以维系。
尊重自然,敬畏海洋
专家指出,赤潮就像蓝色大海的“红灯”,警示我们应保护海洋环境,减少污染物入海排放。陈亚瞿说,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对赤潮非常重视,国家科委、国家海洋局通过科研项目、行政监管等手段对赤潮进行监测、预测、治理,效果非常好。从现有条件看,一旦大面积赤潮出现后,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加以制止。但在一些非开放的海域内,发生小面积赤潮可以进行很好的治理,让水质恢复正常。
因此,控制赤潮等海洋环境污染,要从预防着眼。首先,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对海洋开发的管理。《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将海洋主体功能进行了分区,其中包括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实施禁渔区、休渔期管制,严格限制不符合保护目标的开发活动,禁止倾倒废水和固体废物。其次,重视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处理,提高污水净化率,减少向海洋中排放。再次,合理开发海水养殖业,合理确定养殖密度,减缓由海水养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不能将池塘养殖的污水和废物直接排入海水。最后,国家对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监管。陈亚瞿介绍说,与海洋有关的项目,在立项时就会预测会不会引起海洋污染等问题,并预留生态补偿金进行治理。企业也要加强自律。
对于每个人而言,我们要尊重自然,敬畏海洋,有保护海洋的理念。茹懿说,海洋固体垃圾就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大家去海边游玩时,都能把产生的垃圾打包带走,大海就会更加干净。陈亚瞿还指出,人们还要加强社会责任感,看到企业擅自排污可以进行举报,为海洋环境出一份力。▲
(本文由本报记者张杰采写)
文章来源: 生命时报
责任编辑: 舒珺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webmaster@china.org.cn 电话: 86-10-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赤潮的产生原因是什么?_百度知道
赤潮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赤潮的产生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 浮游生物所谓海洋浮游生物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而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一类海洋生物。其中,能通过自身光合作用使海水中的无机化合物转化成生物新陈代谢所需有机化合物者,我们称之为浮游植物,不具备这种能力,即必须以浮游植物为饵者则称为浮游动物。据初步统计,世界各大洋中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180余种,其中在中国浮游生物名录上登载的有63种。2、人类活动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3、海水富养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由于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海中,使营养物质在水体中富集,造成海域富营养化。此时,水域中氮、磷等营养盐类;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促进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赤潮检测的结果表明,赤潮发生海域的水体均已遭到严重污染,富营养化。氮磷等营养盐物质大大超标。据研究表明,工业废水中含有某些金属可以刺激赤潮生物的增殖。在海水中加入小于3mg/dm3的铁螯合剂和小于2 mg/dm3 的锰螯合剂,可使赤潮生物卵甲藻和真甲藻达到最高增殖率,相反,在没有铁、锰元素的海水中,即使在最适合的温度、盐度、PH和基本的营养条件下也不会增加种群的密度。4、海水温度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科学家发现一周内水温突然升高大于2℃是赤潮发生的先兆。海水的化学因子如盐度变化也是促使生物因子—赤潮生物大量繁殖的原因之一。盐度在26—37的范围内均有发生赤潮的可能,但是海水盐度在15—21.6时,容易形成温跃层和盐跃层。温、盐跃层的存在为赤潮生物的聚集提供了条件,易诱发赤潮。由于径流、涌升流、水团或海流的交汇作用,使海底层营养盐上升到水上层,造成沿海水域高度富营养化。营养盐类含量急剧上升,引起硅藻的大量繁殖。这些硅藻过盛,特别是骨条硅藻的密集常常引起赤潮。这些硅藻类又为夜光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促使夜光藻急剧增殖,从而又形成粉红色的夜光藻赤潮。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5、海水养殖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自然因素也是引发赤潮的重要原因赤潮多发除了人为原因外,还与纬度位置、季节、洋流、海域的封闭程度等自然因素有关。
业务总经理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发生的机理虽然至今尚无定论,但是赤潮发生的首要条件是赤潮生物增殖要达到一定的密度,否则,尽管其他因子都适宜,也不会发生赤潮,在正常的理化环境条件下,赤潮生物在浮游生物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有些鞭毛虫类(或者假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但是由于特殊的环境条件,使某些赤潮生物过量繁殖,便形成赤潮。大多数学者认为,赤潮发生与下列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www.edu,该文已经收录于谷歌学术搜索。水体中的菌藻关系与青岛浒苔灾害--《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2013年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赤潮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赤潮是什么?_百度知道
赤潮是什么?
  赤潮(red tide,red water),又称红潮,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或“红色幽灵”。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赤潮并不一定都是红色,主要包括淡水系统中的水华,海洋中的一般赤潮,近几年新定义的褐潮(抑食金球藻类),绿潮(浒苔类)等。  “赤潮”,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危害  一是大量赤潮生物集聚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二是赤潮生物死亡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使海洋的正常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的破坏;  三是鱼类吞食大量有毒藻类,可致鱼类死亡;  四是有些藻类可分泌毒素,毒素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造成以下危害:破坏生态平衡  海洋是一种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复杂生态系统。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都是处于相对稳定,动态平衡的。当赤潮发生时这种平衡遭到干扰和破坏。在植物性赤潮发生初期,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水体会出现高叶绿素a、高溶解氧、高化学耗氧量。这种环境因素的改变,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导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破坏渔业  赤潮破坏鱼、虾、贝类等资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坏渔场的饵料基础,造成渔业减产。  2.赤潮生物的异常发展繁殖,可引起鱼、虾、贝等经济生物瓣机械堵塞,造成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后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细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环境严重缺氧或者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体内或代谢产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鱼、虾、贝类等生物。影响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当鱼、贝类处于有毒赤潮区域内,摄食这些有毒生物,虽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体内积累,其含量大大超过食用时人体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鱼虾、贝类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体中毒,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由赤潮引发的赤潮毒素统称贝毒,暂时确定有10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剂,如普鲁卡因、可卡因还强10万多倍。贝毒中毒症状为:初期唇舌麻木,发展到四肢麻木,并伴有头晕、恶心、胸闷、站立不稳、腹痛、呕吐等,严重者出现昏迷,呼吸困难。赤潮毒素引起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区时有发生。据统计,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贝类中毒事件约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赤潮是在特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相关因素很多,但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种含氮有机物的废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藻类能够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种海洋浮游微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他们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导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造成人类食物中毒。  至2008年为止,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地受到过赤潮的危害,日本是受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几年来,由于海洋污染日益加剧,中国赤潮灾害也有加重的趋势,由分散的少数海域,发展到成片海域,一些重要的养殖基地受害尤重。对赤潮的发生、危害予以研究和防治,涉及到生物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物理海洋学和环境海洋学等多种学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采纳率:89%
来自团队:
赤潮色泽艳丽,耀眼夺目。而且藻类的呼吸和细菌的繁殖,致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并能使渔汛推迟,随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而异赤潮亦称“红潮”,又加倍地消耗着水中的溶解氧,但危害极为严重,是由于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在营养物质十分丰富的条件下,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在水体表面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发生赤潮的海水的颜色,阳光难以穿透水层,阻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和隔绝了水中溶解氧的来源。夜光虫产生的赤潮呈桃红色,鞭毛虫类产生的赤潮呈褐色。大量繁殖的“红潮生物”密密麻麻地覆盖在水面上,使水的透明度降低,鱼群分散,难于捕捞、虾类和鱼类,甚至出现缺氧,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所以,赤潮能杀死贝类,一般呈红色或近红色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赤潮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赤潮灾害科普知识
&&&&&&&& 一、什么是赤潮?&&&&&&& 赤潮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古今中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关于赤潮的记载,《聊斋志异o江中》则描述了水面发光的奇景:“众坐舟中,旋见青火如灯状,突出水面,随水浮游;渐近舡,则火顿灭。”目前,赤潮的科学定义通常指的是海洋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 &&&&&&&&&&&&&&&&&&&&&&&&&&&&&&&&&&&&&&&&&&&&&&&&&&&&&&&&&&&&&&&&&&&&&&&&&&&&&&&&&&&&&&&&&&&&&&&& 图1各种引发赤潮的生物&&&&&&& 二、赤潮的颜色&&&&&& 赤潮(red tide)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会使水体呈现不同的颜色,如中缢虫、夜光藻形成的赤潮呈红色或砖红色;真甲藻、绿色鞭毛藻形成的赤潮呈绿色;短裸甲藻形成的赤潮呈黄色;某些硅藻形成棕色赤潮。另有某些赤潮生物有时并不引起海水变色,但它们可使鱼贝类等海洋生物体内含有赤潮生物毒素,也归为赤潮。&&&&&&&&&&&&& &&&&&& && &&&&&&&&&&&& && &&&&&& &&&&&&&&&&&&&&&&&&&&&&&&&&&&&&&&&&& a)1999年辽东湾夜光虫赤潮&&&&&&&&&&&&&&&&&&&&&&&&&&&&&&&&&&& & &&&&&& b)2002年浙江虾峙门外海域赤潮& &&&&&&&&&&&&&&&&&&&&&&&&&& && &&&&&&&&&&&&&&&&&&&&&&&&&&&&&&&&&&&& c)日平潭海域赤潮&&&&&&&&&&&&&&&&&&&&&&&&&&&&&&&&&&&&&&&&&&&&&&&&&&&&&&&&&&&&&&&&&&&&&&&&&&&&&&& 图2& 各种颜色的赤潮&&&&&&& 三、赤潮的成因&&&&&&& 赤潮的发生是各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光照、风力等天气因素,海水温度、盐度、流速、流向等水文因素,营养盐、微量元素及赤潮生物自身等生物化学因素都必须考虑进来。同时,我们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是造成近年来赤潮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人类过度的污水排放及水产养殖过程中剩余在水体中的饲料都是海水营养盐浓度飙升的根源。& &&&&&&&&&&&&&&&&&&&&&&&&&&&&&&&&&&&&&&&&&&&&&&&&&&&&&&&&&&&&&&&&&&&&&&&&&&&&&&&& 图3& 影响赤潮发生的各种自然因素&&&&&&& 我国是一个赤潮灾害频发的国家。近几年来,赤潮发生的频率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年,我国海域(不包括台湾省)有记录的赤潮达40余次。90年代以后,发生频率显著提高,仅年年均发生次数就达到90次;造成的灾害也日趋严重,其中2001年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之巨。下表是本世纪中国海赤潮发生的概况。&&&&&&&&&&&&&& 年中国海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 年份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赤潮次数777911996829382赤潮面积(平方公里)15000100001455026630270701984011610&&&&&&& 三、赤潮的危害&&&&&& 赤潮生物可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类。有毒赤潮生物的主要危害为:有些赤潮生物能够分泌麻痹性贝毒(PSP)、下痢性贝毒(DSP)、神经性贝毒(NSP)、失忆性贝毒(ASP)等毒素。它们被贝壳类动物摄食后,毒素就留在贝类的内脏组织中,而人类一旦食用这样的贝类就可能引起中毒,甚至是死亡。在年间,东南亚地区大约发生了3226例麻痹性贝类中毒事件,其中196人因此而死亡。此外,有些藻类还会产生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对游客的眼睛、鼻子及皮肤造成轻微的刺激,或因吸入带有这些化学物质的水汽而引起呼吸道不适。&&&&&&&& 而无毒赤潮生物的主要危害为: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时会消耗大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造成海里的鱼虾因缺氧而死亡。还有些赤潮生物分泌的粘液会堵塞鱼虾的鳃部,导致其窒息死亡。所以水产养殖业是赤潮灾害最大的受害者。&&&&&&&&&&&&&&&& &&&&&& & &&&&&&&& &&&&&&&& &&&&&&&&&&&&&&&&&&&&&&&&&&&&&&&&& a) 因缺氧而浮出水面呼吸的鱼&&&&&&&&&&&&&&& &&&& b)被赤潮藻类分泌的粘液堵塞的鱼鳃&& &&&&&&&&&&&&&&&&&&&&&&&&&&&&& &&&&&& &&&&&&&&&&&&&&&&&&&&&&&&&&&&&&&&& & c)被有毒赤潮生物杀死的鱼类&&&&&&&&&&&&&&&&&&&&&&&&&&&&&&&&&&&&&&&&&&& &图4 赤潮造成鱼类死亡给水产养殖业带来巨大损失&&&&&& 另外,赤潮的出现还会使海水变色从而破坏环境的美感,特别是发生在滨海沙滩或开展水上活动的风景区,使人们的海上休闲娱乐活动受到影响。&& &&&&&&&&&&&&&&&& &&&&&&&& &&&&&&&&&&&&&&& &&&&&&&&&&&&&&&&&&&&&&&&&&&&&&&&&&&& a) 赤潮破坏沙滩的自然景观&&&&&&&&&&&&&&&&& &&&&&& b)赤潮生物死亡分解产生泡沫和臭气&&&&&&&&&&&&&&&&&&&&&&&&& 图5 赤潮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 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为了减少赤潮这种海洋灾害,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我做起,保护和改善日益恶化的海洋生态环境,尽量减少赤潮的发生。?&从现在开始,每个人都选用无磷洗涤剂,减少含磷废水排放入海,让我们的家园多一点清澈和明净;?&用一些不含化学物质的水来浇花,例如,生活中注意二次利用淘米水和洗菜水;?&积极参加课余活动,参与海洋环境保护宣传。
版权所有: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 备案号:78
地址:青岛市高雄路18号海洋大厦17--20楼
电话:1 传真:2 邮编:26607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赤潮形成的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