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和马说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草房子告诉我们的道理人们什么道理

《马说》 中考语文试题一打尽及参考答案:
【2013江苏省淮安市】二(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
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一食或尽粟一石。
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
8.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4分)[]
【2013答案】5.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
⑵显露、表现
⑶一样(聍待)、等同
⑷驱使、鞭打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因为是课内文言文,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即可。比较简单。
6.⑴(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食料。⑵(千里马)呜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完成时,抓住句中的关键字词。比如,①中的“食”或”“尽”,②中的“鸣”“通”“意”。
7.原文是反问加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对不识千里马者的讽刺及千里马被埋没的愤懑之情。后句是一个反问句,语气不如原文强烈,抒发的感情也不如原文浓烈。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语句句式的把握。因为此题是课后练习,所以比较简单。
8.形象塑造: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饲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以马喻人,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环环相扣。阐明的道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作品赏析。作答时,注意两点:一,选择自己把握最大的一个方面进行分析。二,注意结合文章内容。
【2013辽宁省本溪市】二(一)阅读下面【2013甲】【2013乙】两段选文,完成11—14题。(10分)
【2013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013乙】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②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此章示异。异上书谢③。诏④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⑤诮⑥大司马⑦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图谗口矣。
【2013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②章:奏章。③谢:谢罪。④诏:诏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⑤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⑥诮:qiào,责备。⑦大司马:官名。
1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安求其能千里也
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B.不以千里称也
称异功若丘山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诸将欲分其功
D.然后有千里马
然非君之明
1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⑵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13.【201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2分)
14.【2013甲】【2013乙】两段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2分)
【2013答案】11.C(2分)
12.⑴鞭策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2分)
⑵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2分)
13.有人提醒光武帝冯异有谋反之心(1分),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劳。
14.【2013甲】文:埋没、摧残人才(1分);【2013乙】文:信任、保护人才。
【2013参考译文】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权利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辞职,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好象子对父,有什么嫌隙和疑虑,使你产生害怕之意?”等到冯异大破敌军,诸位将军想瓜分他的功劳,皇帝下诏书责备大司马以下的官员,说冯异的功劳像山一样。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如果不是皇帝的英明,必定遭到谗言的陷害。
【2013山西省】二(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1题。(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7.给下面句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⑴骈死于槽枥之间
⑵一食或尽粟一石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
⑵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9.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10.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11.《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013答案】7.⑴pián
8. ⑴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⑵同“返”(返回)
9.⑴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⑵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11.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意思接近即可) (2分)
【2013参考译文】我听说以前有个国君,想用一千两黄金求购一世千里马,三年过去了还没得到。有位宫人对他说:“请让我去替您找吧。”于是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得到了一匹千里马,马已经死了,那人用五百两黄金买了马的头,拿回来给国君,国君很生气,说:“我所想找的,是活的马,怎么会是死马呢?还花了五百两黄金!”那人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了五百两来买,更何况活马?天下的人一定认为国王真的想买马,一定会来献马的!”果然,不出一年,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7-31题。(12分,30题4分每小题2分,其他每题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日:“何用此为?”将欲更弃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明年,犬随叔父夜行。煎墨≤瞳曼致受支怨搀童受妻堡。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虽有千里之能
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②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
2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9.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两处。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31.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①
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要表达了②
【答案】27.C(均为转折连词,但是。A结构助词,“的”,代词,指“汪汪之声不已”;B代词,指马,代词,指狗的生死;D通假字,通“现”,动词,看见)
28.A(都是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BCD项加点词都活用为动词)
29.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30.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叔父被蛇咬了,趴在地上走不了。
31托物寓意(或托物言志)关爱动物,善有善报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以班见夔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跃,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跃不犹尔之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之则,曳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而走范蠡,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跂曳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④。”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①比:副词,接连地。②还:通“环”,环绕。③朝:早晨。
④贾:价钱。 ⑤一旦:一天。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才美不外见
⑵去而顾之
8.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B. 策之不以其道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D. 安求其能千里也
其如土石何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⑵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10.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做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
“名人效应”的利和弊。(3分)
答案:7.⑴见,通“现”,表现。⑵顾,回头看(每题1分,共2分)
8.B(2分)
9.⑴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⑵连续三天(或多日)在集市上卖马,没一个识马的。(每题2分,共4分)
10.同情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批判埋没、摧残人才的统治者。(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11.联系乙文内容得1分,谈“名人效应”的利与弊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共3分 )
5(威海市·2011)(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1题。(8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不以千里称也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B.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或王命急宣
C.①才美不外见
②胡不见我于王
D.①执策而临之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①骈死于槽枥之间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①马之千里者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D.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其马得胡骏马而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11.如果你也像韩愈一样怀才不遇,得不到赏识,除了写文章抒发自己的愤懑之情外,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2分)
答案:(一)(共8分)8.B(2分)9.C(2分)10.想要跟着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意思对1分,语句通顺1分,共2分)11.努力使自己更完美:善于推销自己。(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6(镇江市·2011)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17~19题。(共12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勾践宴群臣,而言吴王夫差之亡也以杀子胥故。群臣未应,大夫子余起而言曰:“臣尝之东海矣,东海之若游于青渚,介鳞之属以班见①。见夔②出,鳖延颈而笑,夔曰:’尔何笑?’鳖曰:‘吾笑尔之跷跃③,而忧尔之踣也。’夔曰:‘我之跷跃不犹尔之跛行乎?且我之用一,而尔用四,四犹不尔持也,而笑我乎?故跂④之则伤其足,曳⑤之则毁其腹,终日匍匐,所行几许。尔胡不自忧而忧我也?’今王杀大夫种⑥,而走范蠡⑦,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臣恐诸侯之笑王者在后也。’王默然。
(刘基《郁离子》)
注释:①以班见:按照等级依次拜见。②夔:k?i,传说中的一种动物,似龙,一足。③跷跃:用一只脚跳跃。④跂:踮起脚尖。⑤曳:拖,牵引。⑥大夫种:越国大夫文种,功臣,助勾践灭吴。后勾践听信谗言,令其自杀。⑦走范蠡:逼走范蠡。范蠡,越国大夫,助勾践灭吴,后为避祸而隐居江湖。
解释下列短语。(4分)
(1)外见:
。(2)通其意:
(3)介鳞之属:
。(4)延颈而笑:
(5)所行几许: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四方之士掉首不敢南顾,越无人矣。
韩愈讽刺了假伯乐一类的统治者,你觉得勾践属于这一类人吗?请依据选文和补充注释加以辩证分析。(4分)
答案:(四)17.(1)显现(表现、展示)出来;(2)通晓它的意思,明白它的心思、想法;(3)鱼鳖一类的水族动物(各种水生动物);(4)(能)走多远。
(1)况且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
天下的贤能之士,都吓得转回身去(掉过头去),不敢到越国来,越国再没有治国的贤才了。
答案不外乎“要辩证分析”、“属于”、“不属于”三类,只要明确表态的,得1分,分析点3分。“辩证分析”类的3分起评,“属于”、“不属于”的2分起评。答案示例:
这要辩证分析。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还是识人才的,但后来又逼死逼走两位功臣,说明勾践对两位人才的价值并没有认识到位,没有给千里马类的人才以合适的生存条件,又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这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3分答案示例:属于同一类,勾践只是看到文种和范蠡的某一方面的才干,复国成功就卸磨杀驴,表现出统治者短视的一面,说明勾践也是一个假伯乐,这完全符合韩愈讽刺的现象。
不属于同一类。勾践重用文种和范蠡重振越国雄风,说明他识人才而且能重用人才。当大夫子余委婉讽谏之后,勾践以“默然”表示对自己的错误有所认识,看来伯乐也是会错误的。
7(淄博市·2011)(二)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 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正患己不能知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安可诬一世之人
C.骈死于槽枥之间
岂借才于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9.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10.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答案:7.(1)用鞭子打,驱赶(2)担忧,担心(每小题1分,共2分)
8.B(2分)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每句1分,共2分)
(2)不是“我”不尽心,只是到现在也没有发现杰出的人才罢了,后句也可译为“只是当今没有杰出的人才啊!”(2分)
10.要重视人才,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能够用人所长,避其所短,不要让有识之士、有才之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武之地。(共3分,要点答出2点即得2分,最后一个要点2分,共4分,在表述上意思对即可)
8、2010辽宁朝阳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7—10题。(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有人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②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③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④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评:命题人没有认真核对原文,“有人卖骏马者”应该是“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应为“比三旦立于市,人莫知之。”)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才美不外见。
见:_____________
(2)执策而临之。 临:______________
(3)愿子还而视之。 子:____________
(4)去而顾之。 顾: _______________
8.翻译选文中划“__________”的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这是一道“非语文”的试题,分数分配极不合理,竟然占了文言文阅读的!)
答案:7. (4分)(1)见,通“现”,表现。
(2)临,面对。
(3)子,你。
(4)顾,回头看。
8.(1)不能用正确的方法使用它,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2分,直译、意译均可。)
(评:“不能按千里马的标准喂养它”这样翻译有些欠妥。这两句通常的译文是“驾驭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的才能。”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连续三天在集市上卖马,没有一个识马的。(1分)
9.(3分)多出人才,人尽其才。(意思接近即可)
(评:这个答案太牵强了!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10.(5分)联系“伯乐”、“马”(2分),“名人效应”的利或弊(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3分)
9、2010安徽芜湖(三)(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①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②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③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1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比行百里始奋迅(4)褫鞍甲而不息不汗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然非精洁则不受
19.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
”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
”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3分)
20.韩愈和岳飞都是借论马来表达对人才的看法,韩愈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从
展开议论,岳飞则通过
阐述,他们都希望
答案:17. (1)鞭打、鞭策(2)通晓、理解(3)等到到(4)流汗(各 1 分)18. 分) (4 (1)拿 着鞭子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然而如果不是精致、洁净的就不接受(不吃不喝)19.一食或尽粟一石 受大而不苟取 力裕而不求逞 20. 分)反面(1 分)正反 (4 对比(1 分)优秀人才能够被识别和重用(2 分) 。
10、(2010四川资阳)【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①死马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③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⑤欲致士⑥,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⑦,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注解:①安事:要……何用
③ 之:指死马
④期年:满一年
⑤诚:真心
⑥致士:纳贤士
⑦见事:被侍奉)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买其首五百金(
(4)鸣之不能通其意(
22.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说说甲乙两文中“千里马”的共同喻意是什么。(2分)
23.甲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发出了“
” 的感慨,表达的主题是
,乙文借“古之君王”费尽周折遣人以五百金购得已死千里马的故事,表达的主题是
2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⑴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⑵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资阳答案】阅读(11分)21.⑴用鞭子打
⑶它(的) ⑷助词,没有实在意义。(2分,每小题0.5分)22.表面看是指马,其实是喻指人才。(2分)2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应该重视人才,用诚心吸纳人才,才能得到人才。(3分,正确一处1分,言之有理即可。)24.⑴唉!是真的没有好马吗?这是不识好马呀。⑵我要买的是活马,为了一匹死马而丢掉五百金有什么用?(4分,除去“呜呼”,其余4个分句每句1分,对“其、也、所、者、安、事、
捐”等词语理解或句式不落实的酌情扣分。)
11(2009·巴彦淖尔市)阅读《马说》,完成11—13题。(7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 学而时习之
B.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D. 委而去之
12.选出对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不以千里称也
称: 扬名,著称。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通“饲”,喂。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等: 等同,相等。
D.策之不以其道
策: 马鞭子。
13.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寓指能发现和赏识人才的人。
B.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是“其真不知马也”。
C. 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
D.作者认为世界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12(2009·大庆市)【古文阅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鞍甲而不息不汉,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 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揣,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纯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遂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9.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执策而临之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出师表》)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C.初不甚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10.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 策之不以其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C. 驽纯之材也
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D. 此其寡取易盈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11.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⑵比行百里始奋迅。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受 大 而 不 苟 取 力 裕 而 不 求 逞 致 远 之 材 也
13.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都告诉人们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3分)
第一个“善”是“好”的意思,第二个“善”是“擅长”的意思。
“以”都是“按照”的意思。A项,在/项。C项,的/助词。D项,它/表反问语气。
11.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⑵等跑到百里之后才奋力奔跑。
12. 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13.告诉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任用人才、重视人才(不要不识人才)的道理。/第二问可以从正面答善于识别人才和正确使用人才的好处,也可以从反面答不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的坏处,可以谈如何选拔人才,也可以谈如何用好人才留住人才,要结合具体事例(人物或事件)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13(2009·来宾市)(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战国策o燕策二》
  【注释】①比:连续,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谦称自己为“臣”。
  ③还:通“旋”,围绕、绕圈子。④朝:早晨,也指一天。
  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美不外见 (通“现”,表现)
往见伯乐(接见)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C.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养)
一箪食,一豆羹(食物)
  D.比三旦立于市(集市)
愿为市鞍马(买)
  9.下列加点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因为)
  B.臣有骏马欲卖之(无意义,一般不译)
  C.伯乐乃还而视之(于是)
  D.而伯乐不常有(而且)
  10.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2)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
11.甲乙两文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就这个道理谈谈你对名人做广告的看法。(4分)
10、(1)拿着马鞭面对它(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希望您绕着圈子看它,离开了还回头看它。11、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或名人的重要性。谈看法略,能围绕伯乐的重要性来谈,名人做广告的利或弊,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
14(2009·沈阳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3分)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其真无马邪?
参考答案:
9.(1)有时(2)等同,一样(3)同“才”,才华
10.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5(2008·河南省)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6-19题。(共11分)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二)驽骥①杂处,其所以饮水食刍②,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③重车,取夷路④,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驽马并驱方驾,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而追之,辽乎⑤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与驽骀别矣⑥。
(节选自王安石《材论》)
注:①驽骥:劣马和良马。
②刍:喂马的草。
③引:拉。
④夷路:平坦的道路。
⑤辽乎:远远地。
⑥骐骥与驽骀别矣:良马与劣马就区别开了。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执策而临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韩愈用“千里马”比喻
,用“食马者”比喻
的思想感情。(32分)
怎样才能让“食马者”“知马”?请把文段(二)中王安石讲的办法,用简洁的语言告诉“食马者”。(2分)
16.(1)等同,一样(1分)
(2)面对(到跟前)(1分)
17.(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2)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意思对即可。每句2分,共4分)
不了解人才、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批判统治者埋没人才)(一空1分,共3分)
19.让良马和劣马拉同样重的车,跑同样的路。
(意思对即可,2分)
16(2008·聊城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 一10 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莱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5.解释下而加点的词。(2 分)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策之不以其道
6.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短文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分)
5.答案:① 同“饲”,喂养。② 驱使。说明:本题2 分
6.答案: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说明:本题2 分。
7.答案:对统治者辱没人才的不满与愤懑。说明:本题2 分。
17(2008·维吾尔自治区)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3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妈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皇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⒖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④执策而临之      (    )
⒗请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3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③其真无马邪
(    )
⒘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3分)
①衹辱于奴隶人之乐,骈死于槽枥之间。(2分)
②策之不以其道。(1分)
⒙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各题。(3分)
①请用一个短语概括文中千里马的处境或遭遇。(1分)
②第三段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嘴脸?(1分)
③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以
联想到《马说》中的哪一句话?(1分)
⒖①这样  ②有时  ③即使  ④面对(4分,各1分)
⒗①“食”通“饲”,喂、喂养  ②“见”通“现”,表现  ③“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3分。各1分)
⒘①只是辱没在养马的仆役手中,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②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3分,①2分,②1分)
⒙①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  ②平庸浅薄,愚妄无知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3分,各1分)(①②题意思接近参考答案即可。)
18(2008·烟台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7——10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文学家。(2分)
8.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策之不以其道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0.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9.(1)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分)
(2)拿着鞭子,站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2分)
10.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批判。(3分)
19(2007·汕头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7——19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18.在作者看来,“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更重要?为什么?(4分)
19.文章第二段流露出作者对“千里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7驾驭(鞭打)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或者: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18伯乐更重要。(1分)因为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或者:因为没有伯乐,千里马也就被埋没了。)(2分)
为“千里马”的被埋没鸣不平。(或: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
20(2006·北京市)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其真无马邪?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12、(1)有时
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1(2006·成都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6~8 题。 ( 共 6 分 , 每小题 2 分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 虽有千里之能 , 食不饱 , 力不足 , 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 , 曰 : “ 天下无马 !” 呜呼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千里称也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C. 才美不外见
见 : 通“ 现 ”
D. 策之不以其道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 ,夺而杀之
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策之不以其道
{成 , 将以攻宋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9.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分 )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 分 )
6.D(“ 策 ” 应为 “ 用鞭子抽打 ”)
7.B(A 项前 “ 而 ” 为 “ 可是 ” 之意 , 后者为顺接连词 “ 就 ” 之 意 ;B 项均为结构助词 “ 的 ”;C 项前 “ 以 ” 为 “ 按照 ” 之意 , 后为 “ 用 ” 之意 ;D 项前 “ 于 ” 为 “ 在 ”, 后为 “ 与 ” 之意 )
8.D( 与原文意思不合 , 应为 “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
9.(4 分 )(1)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或: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食 ” 意思的得 1 分 )
(2) 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 听它嘶叫却不能明白 ( 或 “ 通晓 ”“ 懂得 ”) 它的意思。 ( 译出大意得 1 分 , 落实 “ 材”“通” 意思的各计 0.5 分 )
22(2006·柳州市)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25——29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祗(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埋没)    B.才美不外见(同“现”,显现)
  C.执策而临之(面对)          D.策之不以其道(鞭子)
26.对下列两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以 策之不以其道
(2)之 虽有千里之能
属予作文以记之      渔人甚异之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27.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8.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29.把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想要和平常的马一样尚且达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昵?(3分,译对"等""安"各得1分,语意通顺给1分)(2)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3分,译对"食""通"各给1分,语意通顺1分)
23(2006·青岛市)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2.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与“食之不能尽其材”中“食”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C.食不饱,力不足
D.一箪食,一豆羹
13.文言文阅读重在积累。请依据下面卡片中的提示,将“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填写完整。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
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
同死在马厩里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编号:
字词 意思 例句 译句
骈死 并列而死 骈死于槽
枥之间 (和普通的马)一
同死在马厩里
安 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道 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
24(2006·钦州市)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关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蹴尔而与之(
(2)万钟于我何加焉(
(3)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1)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不效则治臣之罪
B、(1)乡为身死而不受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C、(1)马之千里者
(2)渔人甚异之
D、(1)策之不以其道
(2)以中有足乐者
10、请将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食之不能尽其材。
11.在(甲)文中,作者认为人应该有宁死也不接受“嗟来之食”的傲骨。你赞成这一观点吗?请联系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8、(1)用脚践踏(或:践踏、脚踏)
(2)好处、益处(3)同“现”,表现、显露
(4)鞭打、驱使
10、(1)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3分)
(2)喂养它却不能使它竭尽自己的才能。(或:喂养它却不能让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3分)
11、答案多元,赞成或不赞成都要联系事例说明理由。赞成或不赞成1分,能联系事例1分,言之有理、语句顺畅1分。
25(2006·曲靖市)
(一)(12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不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昔有大长者子①,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②,当如是捉③,如是正,如是住④,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之,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漩洑洄流之中,唱言⑤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于宝所,举船商人没人而死。
注:①大长者子:富商人家的儿子。②漩洑洄流矶激之处:水流湍急的地方。③捉:驾驶。④住:停止。⑤唱言:高声说。
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有千里之能(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 (4)入海方法我悉知之(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1)策之不以其道。
(2)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1、“大长者子”的悲惨结局给你什么启发?(2分)
12、甲文强调了“按规律办事”的道理,乙文则突出了“生搬硬套规律”的恶果,这两方面相矛盾吗?谈谈你的理解。(2分)
13、假如你身边也有像“大长者子”一样爱说大话的人,你应该怎样指出他的毛病呢?(3分)
9、(1)即使
10、(1)驱赶它不按照赶它的正确方法
(2)大声说应当像这样驾船,像这样校正方向
(3)养马的人不知道它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去喂养它
11、①凡事只重视理论学习(或只空洞教条地套用规则),而不重视亲自去实践,其结局必定
是害人又害已。②任何理论的学习都要重视与实践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任意一方面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直至满分)
12、不矛盾。①按规律办事才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②应用知识和规律时,一定要重视与实
践紧密结合,不可生搬硬套,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答出一点给1分)
13、×××:你敢说敢做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但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套用
规律,应该让规律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表述符合语言实际应用的要求,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直至满分)
26(2006·泰州市)阅读下两个文段,回答13——16题。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2)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 ② 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2)比行百余里( )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27(2006·温州市)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2题。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语句是
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2006·云南省)(10~13小题,共12分)
课外相关文段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41 p.24 p.25 p.40 p.20 p.13 p.15 p.13 p.18 p.20 p.29 p.13 p.41 p.19 p.16 p.30 p.11 p.11 p.31 p.40 p.38 p.84 p.《马说》 中考语文试题一打尽及参考答案:44个试题【2013江苏省淮..《马说》 中考语文试题一打尽及参考答案:44个试题【2013江苏省淮安市】二(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16分)马说韩愈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⑵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相关文档pptdocdocdocpptpptdocdocdocdocpptdocdocpptpptpptdocdocpptpptpptpptpptdocpptpptpptpptpptppt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自然告诉我们的道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