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rx100 m2 m3区别m2的热靴是什么样的

蜂鸟手机端
焦圈,为摄影而生
& 一英寸CMOS进化论 索尼RX100 II评测首发
一英寸CMOS进化论 索尼RX100 II评测首发
作者:杨炤龙、施辰舞、高帅、赵陆陆
&&& 索尼™ DSC-R0M2终于来到了蜂鸟网评测室,上一系列产品RX100集便携与高画质于一身,其关注度不亚于任何一台主流单反,所以RX100 Mark II(以下简称RX100 II)则受到了更高的关注度。在我们之前的试用中,这台传感器升级到Exmor R CMOS的新黑卡™高感表现相比上代产品中提升了近一档,我们也会在评测室中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同时,为了给各位网友一个横向参考,在测试中我们还加入了与RX100&II定位类似的 X与同样一英寸CMOS的尼康J3横向对比。
&&& 黑卡™ RX100系列可以揣进裤兜的体积加上小DC中绝对出类拔萃的画质,自上市以来博得了一致的好评。这让笔者在朋友求DC推荐时,总是第一时间想到RX100,如今RX100&II新功能的加入则扩大了其适用的范围,市场定位上打单反备机,下打小DC升级,此时它是否有力量在更大的定位空间上取得如上一代的成功值得我们保持关注。
国行版本开箱照
元件尺寸示意
&&& 上面谈及了“一英寸”概念,这里还要普及下这个定义,所谓一英寸CMOS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成像面积对角线25.4mm,它与工业上的1英寸是有差距的。其实早年间这一英寸里包括了实际元件成像部分以外的电路部分,而成像面积为13.2mm×8.8mm,从那时起,这个尺寸的元件被称为一英寸,不只有索尼,尼康也皆称如此,所以这成了一个行业内不成文的标准。
储存卡评测平台由闪迪提供
&&& 虽然所谓的一英寸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但这不影响其成为小相机中最具战斗力的尺寸,而具体的表现,我们会在下面的评测中一见分晓。
·RX100 II外观:与RX100无明显差异
&&& RX100 II乍一看与RX100并无太大变化,依旧小巧简洁的机身,纯黑的外观反映出其专业备机和顶级卡片的定位,掂在手中,有一种可以信赖的感觉,这不是台“轻浮”的相机。
RX100 II正面
&&& 让一些用户颇有微词的是RX100并没有更新其卡尔蔡司F1.8-4.9/28-100mm镜头,特别是其长焦端光圈有些朋友总认为应该更大一些,广角端也应该做到24mm,我们其实也这样真诚的期盼,不过技术是需要时间和成本研发的,并且在市场上目前RX100尚无太多对手,此时留有后手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RX100 II不是RX200。
RX100 II左侧
&&& 从侧面看,WIFI的标志非常醒目,按照发布会上索尼的表态,这个功能是RX100上市后用户呼声很高的需求所以在二代相应加入。这显然是明智并且是必要的,在这个分享的时代,小DC这种随拍设备如果自己不能第一时间将图片导入社交应用,那么通过手机等终端导入则是不能缺少的功能。
RX100 II右侧
&&& 另外一面则是电源及通信接口和HDMI,看上去像是比RX100多了HDMI,实际不然,只是RX100上的HDMI在底部而已。
RX100 II顶部
RX100 II背部
&&& 顶部和背部的变化则主要体现在热靴和翻折屏上,这一点我们下一页着重说明其效果与意义,除了这两点外其他部分则没有太大变化,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在RX100上做的已经不错了。
·RX100 II细节:热靴、翻折屏是亮点
&&& 先谈变化,首先是翻折屏,RX100 II这块屏幕的翻折并不能达到自拍的180度,而是上84度下45度,这与它的定位息息相关,黑卡™并不是以自拍为卖点的机器,它设计翻折是为了方便高低角度的取景。另外WhiteMagic技术也让他的户外显示效果更进一步,索尼在显示屏效果方面倒是一直令人放心。
RX100 II翻折屏
RX100 II翻折屏
&&& 关于增加翻折屏后的体积增大是很多网友担心的问题,这一点上我们可以很负责的讲并没有明显的使用体验影响,仅仅比RX100多了2-3mm,相机毕竟不是手机这一点厚度的增加基本感受不到。而要说缺点则还是屏幕不大耐磨,要选配官方的保护屏才好,问题是那块保护屏可不便宜。
RX100 II翻折屏增加的厚度
&&& 热靴的加入一下子拔高了RX100 II的适用范围,不光是EVF还是外接闪灯、麦克风,甚至于引闪棚灯,可玩性大大提高。这一点对热靴控们杀伤力大极了。
RX100 II新增加的热靴
&&& 我们注意到热靴旁边的屏幕一沿上写着Exmor R CMOS的字样,如果RX100 II仅是在结构和功能上升级难免会落下挤牙膏的嫌疑,但Exmor R CMOS的加入则让它在核心技术上同样向前一步,这下应该让很多用户满意了。
关于WIFI配套软件的提示
&&& 说实话WIFI其实已经不能满足我们挑剔的用户们了,毕竟配对的过程也颇有些繁琐,NFC(近场通信)的加入正解决了这个问题,只需一触,只要配置有这个功能的移动设备都能通过它传导数据,甚至实现用手机遥控相机。
NFC近场通信
&&& NFC并不需要同品牌的设备,我们试验了三星和诺基亚手机,同样与RX100II快速准确的进行了识别,并完成了数据通信。索尼自家的移动设备更不在话下。
·RX100 II面对面,3段视频展示新黑卡
  虽然看过了很多产品图,但2维的展示可能无法让您更深入了解RX100 II,下面三段视频,分别从外观、系统界面以及NFC(近场通信功能)三方面,向您全面介绍这台机器,让您直面这台新黑卡™ 。
整体外观一览
机身布局解析
NFC功能试用
  三个视频结束后,RX100 II的概况已经完全展现在我们眼前,但更多的细节还是要通过局部的产品图来向大家展示。
·相比RX100,更多细节得以继承
&&& RX100II从RX100上继承了大部分的设计,可能有些朋友对RX100还并不熟悉,这里我们也简单的说说。
蔡司28-100mm镜头
&&& 虽然这支蔡司28-100mm镜头是继承过来的,但这次索尼特意在相机一角打上了新的蓝色蔡司标,想必是要满足下用户们的自豪感。
一角的蔡司标不再是贴纸了
&&& 镜头下面有一圈操作环可以自定义操作内容,A档下默认是光圈大小,而在全自动时则是折合焦段的快速选择。
& 便捷的控制环与其部分功能
&&& 自带闪灯依旧是原来的结构,这类折叠式闪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进行跳闪,是个实用的设计。
NP-BX1型电池
&&& 电池依旧是那块NP-BX1型,容量1240毫安时,标称续航350张左右。
RX100 II持机图
RX100 II背部操作区
&&& 最后就是关于操作感和手持感的体会,为了轻薄小巧,RX100的布局比较紧凑,所以按键也相对有点小,其实按上去有些局促,这是个不足。而没有突出手柄也让它的握持感打了些折扣,还好索尼推出了相应的专用手柄附件,为追求手感的用户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总之,DC终究是DC,手感很难是或者单反的对手,这也是为了小巧而不得不交换出的筹码。
·高感对比1:新老黑卡强强对决   前面,我们介绍了RX100 II的外观与操控,下面笔者再展示一下RX100 II的画质表现,我们先来看ISO感光度测试结果。   RX100 II与RX100最大的区别就是使用了一块新的2020万像素背照式Exmor R CMOS。从索尼官方参数来看,RX100 II的高感最高达到了ISO 12800(不采用多帧降噪),而RX100的最高感光度为ISO 6400(不采用多帧降噪),前者比后者高出了整整一档,理论上,背照式CMOS传感器的高感表现更好。为了进一步了解RX100 II的ISO感光度表现,笔者除了将RX100 II与RX100进行了ISO感光度对比,同时还加入了0 II与尼康J3+尼克尔 11-27.5/3.5-5.6套机、RX100 II与佳能的ISO感光度对比测试项目。 RX100 II AWB(左),RX100 AWB(右) J3 AWB(左),G1 X AWB(右)   在进行这三组相机的ISO对比测试过程中,笔者均采用了各自镜头的广角端进行拍摄,测试时采用的是钨丝灯光源。因为四台测试样机的自动白平衡表现各有不同,所以测试中采用了各自机身的钨丝灯白平衡设置。另外,为了保证曝光量一样,测试时采用M档、光圈均设为F8、快门速度与ISO值均为整档调节、并关闭各自的机内降噪与HDR功能。
  这一组是RX100 II与RX100的感光度对比,拍摄时使用镜头广角端拍摄。RX100 II与RX100的传感器大小都是1英寸、像素数均为2020万,不同的是前者采用的是背照式传感器。从测试结果来看,两者在低感上的表现相差不大。笔者认为,ISO 800时RX100 II的细节更丰富、噪点控制更好,ISO 3200时可用,ISO 6400时,RX100 II的噪点提升较快。   到此,RX100的最高ISO只到6400,而RX100 II还提供了ISO 12800的设置,从测试结果看,RX100 II ISO 12800的效果接近于RX100 ISO 6400时的效果。
·高感对比2:同CMOS尺寸尼康J3
  接下来这组是00 II与尼康J3+尼克尔 11-27.5/3.5-5.6套机感光度对比。RX100 II的镜头35mm等效焦距为28-100mm,1 尼克尔 11-27.5/3.5-5.6的35mm等效焦距为30-74mm,测试时均使用两者的广角端进行拍摄。RX100 II 感光度范围为ISO 100-12800,J3感光度范围为ISO 160-6400,两者传感器尺寸都为1英寸,前者像素数为2020万,后者像素数为1425万、并且没有低通。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J3是本次测试中唯一一台可换镜头相机,所以镜头素质的好坏对J3的整体成像有很大影响的。虽然1 尼克尔 11-27.5/3.5-5.6这支镜头的成像稍弱,但对于ISO感光度的测试结果并没有影响。
  就测试结果来看, 因为RX100 II的低感细节表现更为丰富。另外,RX100 II采用了背照式传感器,所以其高感的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而J3的有色噪点抑制稍弱。
·高感对比3:定位相同佳能G1 X
  最后一组是与佳能G1 X的ISO对比。RX100 II的镜头35mm等效焦距为28-100mm,G1 X的镜头35mm等效焦距为28-112mm,测试时均使用两者的广角端进行拍摄。
  就感光度范围来讲,RX100 II与G1 X的最高ISO都达到了ISO 12800,不同的是,前者传感器尺寸为1英寸(13.2×8.8mm),后者传感器尺寸为1.5英寸(18.7×14mm),理论上,尺寸越大的传感器其感光度表现更为理想。
  为了提升高感表现,两者的CMOS采用了不同技术。RX100 II采用的是背照式传感器,而G1 X采用了CMOS片上噪点消除技术。从测试结果来看,RX100 II与G1 X的低感画质效果相差不大。高感方面,当ISO 1600时,G1 X的画面细节表现更为丰富,随着感光度提升到ISO 3200、ISO 6400,RX100 II与G1 X的画质表现非常接近,但就细节来说,G1 X的表现更好一些。另外,就ISO 12800这档设置来说,其日常的可用度相对较低。
·ISO12233标板RX100 II分辨率测试
  了解了RX100 II高感的表现,下面我们再来看看RX100 II这支变焦镜头的分辨率表现。
索尼RX100 II分辨率测试取图位置
索尼RX100 II广角端各档光圈分辨率
索尼RX100 II长焦端各档光圈分辨率
  从分辨率标板测试来看,索尼RX100 II镜头广角端最佳成像光圈为F4,而不是笔者测试前预计的F5.6。而在长焦端,全开光圈F4.9是RX100 II的最佳成像光圈。对于RX100 II来说,长焦端全开光圈为最佳成像光圈更方便了使用者的手持拍摄。
·广角端中央、边缘及色散测试
&&&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RX100 II这支镜头广角端的中央、边缘以及色散表现。
广角端中央、边缘及色散测试取图位置
  从测试样片看,RX100 II广角端全开光圈时的中央成像不错,但边缘成像还是有轻微色散表现,但并没有可见紫边,这也说明RX100 II直出JPEG时的机内处理效果还是不错的。另外从测试样张看,F4.0是RX100 II广角端的最佳成像光圈。
·长焦端中央、边缘及色散测试
  下面我们再来看RX100 II的镜头长焦端中央、边缘及色散测试结果。
长焦端中央、边缘及色散测试取图位置
  就画质来说,全开光圈是RX100 II的镜头长焦端最佳成像光圈。与广角端一样,虽然长焦端边缘有色散表现,但并没有明显可见紫边,这也再一次说明RX100 II的机内处理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RX100 II畸变与暗角测试
  作为一款机身如此紧凑的口袋变焦便携DC,RX100 II无论是高感,还是镜头的成像锐度都非常不错,下面我来看看这支镜头的畸变与暗角控制如何。
RX100 II广角端有轻微桶形畸变
RX100 II长焦端有轻微枕形畸变
RX100 II镜头广角端暗角测试
 &F1.8&&&&&&&&&&&&&&&&&&&&&&&&&&&&&&& F2
& F2.8&&&&&&&&&&&&&&&&&&&&&&&&&&&&&&&& F4
RX100 II镜头长焦端暗角测试
 &F4.9 &&&&&&&&&&&&&&&&&&&&&&&&&&&&& F5.6
 &F8 &&&&&&&&&&&&&&&&&&&&&&&&&&&&& F11
  从畸变测试来看,作为一款非常紧凑的口袋变焦便携机来说,RX100 II的镜头畸变控制得很好。另外,RX100 II焦段两端全开光圈都有暗角,这也是这类变焦镜头所无法避免的,只要收缩光圈,暗角现象就会有明显改善。&
·RX100 II/G1 X/J3静物样张对比
& & 笔者分别使用索尼RX100 II、尼康J3和佳能G1 X拍摄了一组室内静物,由于尼康J1最低感光度只有160,为了公平起见,笔者将三款机器的感光度均设定为200,采用手动曝光模式,选择最大图像尺寸,并且关闭所有机内优化选项,将样张进行100%放大截取相同位置进行对比。
焦距:22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RX100 II拍摄)
RX100 II拍摄样张放大截图
焦距:21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手动(J3拍摄)
J3拍摄样张放大截图
焦距:32mm  光圈:f/5.6  ISO感光度:200  曝光时间:1/1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G1 X拍摄)
G1 X拍摄样张放大截图
& & 通过放大截图可以看到,虽然曝光参数完全相同,索尼RX100 II与佳能G1 X在亮度上却有细微的差别,但总体细节表现力在伯仲之间,此时RX100 II更高的像素在细节表现上更有优势,尼康J3则稍差,但这与那颗11-27.5mm的套头的光学素质不无关系,毕竟可换镜头相机的画质受镜头素质的影响更大一些。
·RX100 II人像样张:原片睫毛清晰可见
& & 索尼RX100 II的等效焦距为28-100mm,针对拍摄人像方面的题材,通过以下一组人像样张来看看RX100 II的具体表现。
焦距:21mm  光圈:f/3.5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3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1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25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1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6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1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32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25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1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25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 & 在广角端全开光圈时,的皮肤质感可以被很好的表现出来。长焦端虽然最大光圈只有4.9,但是只要调整好适当的拍摄距离,背景的虚化效果与卡片相机相比已算上乘。
·RX100 II场景样张:细节有跨级表现
& & 由于RX100 II在广角端的畸变控制还不错,对于大场景空间拍摄有一定的优势,以下是一组场景实拍样张。
焦距:11mm  光圈:f/2.8  ISO感光度:160  曝光时间:1/1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33mm  光圈:f/4.5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3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1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250  曝光时间:1/3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1mm  光圈:f/1.8  ISO感光度:800  曝光时间:1/1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1mm  光圈:f/3.2  ISO感光度:400  曝光时间:1/25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 & 通过样张可以看到,RX100 II的层次感明显要优于市面上的绝大部分卡片机,点击图片放大来看,细节非常丰富。无论是控噪还是分辨率,甚至有接近APS-C等更大画幅的水准。
·丰富机内照片效果:体验更多拍摄乐趣
& & 索尼RX100 II具有多种创意照片效果,对于不会后期的使用者来说,也可以拍摄出丰富多彩的照片。在效果的种类和数量上与™系列机型基本相同。
 各种照片效果
& & RX100 II具有玩具相机、水彩画、HDR、柔焦、强反差单色等多种具有艺术效果的照片美化功能,进一步提升了拍摄的趣味性。
·更多RX100 II样张
& & 以下这组样张体现了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的成像质量,有兴趣可以点击图片浏览大图。
焦距:38mm  光圈:f/4.9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38mm  光圈:f/4.9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25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125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38mm  光圈:f/4.9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5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18mm  光圈:f/4.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20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38mm  光圈:f/4.9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60  曝光补偿:0EV  白平衡:自动
焦距:24mm  光圈:f/8.0  ISO感光度:100  曝光时间:1/60  曝光补偿:-1EV  白平衡:自动
& & 索尼RX100 II并没有预置微距功能按键,在进行近距离拍摄时,会自动感应成微距模式,从微距样张来看,画面整体还是非常锐利的。&
·RX100 II评测总结
&&& 在的冲击下,传统小DC想要占得一席之地必须要有些特点不可替代才行,大底高画质便是一种出路。而在小DC的领域,RX100 II已经是大底的典型,虽不及老大哥RX1或者那种定焦便携超大底专业机,但是在可以变焦的小卡片机中其画质堪称一流了,足以抗衡同级微单和更大CMOS的DC。它那片Exmor R背照式一英寸CMOS的细节和高感表现正是它称雄小DC领域的利器,头顶的热靴则越发凸显专业备机的定位,翻折屏和NFC则让这个强力小DC有了更加亲切和人性的一面。
&&& 要注意的是没有谁能够一直领跑,风云变幻的相机行业更是瞬息万变,RX100 II并不万能,很多机型的防护性、大变焦它不可能同时拥有。只能说索尼在大底变焦卡片机领域先行一步,但也保不齐什么时候又杀出个挑战者。特别是在近来大底便携机蔚然成风的环境下,这一天可能并不遥远。
RX100 II国行包装
&&& RX100 II其系列的出现可以说是为大家提供了另一种相对高画质的选择,很多消费者们近来纷纷购买单反、微单™的原因主要也来源于对画质的渴求,但其中不少最终却发现无法接受其依旧较大的体积,对于这类用户,大底卡片机才是其更加理性的选择。对于中国市场和消费者,这可能是一个必要的过程,而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则推动了消费理念从“只买贵的”到“只买对的”的逐渐成熟。
优点:&小巧便携可以变焦&同级别领域画质出众&操作专业扩展性好
不足:&屏幕硬度不足,易磨损&翻折屏向上翻折过程略有卡顿
·扩展阅读& 1.& 2.& 3.& 4.00 II及RX1R
本文版权归蜂鸟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超多摄影技巧、实用器材推荐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蜂鸟网(fengniaoweixin)
此文是否有帮助:
杨炤龙、施辰舞、高帅、赵陆陆加关注
蜂鸟网资深器材编辑
评测资深编辑
论坛帖子14106次21978次31869次41663次51383次61204次71017次8921次9878次10822次
焦圈,为摄影而生深入讨论索尼RX100M2
深入讨论索尼RX100M2发表时间: 来源: 作者:天漠虎峪 点击数:1876 责任编辑:黑眼圈
  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于6月30日发表,原主题名称为“趁索尼RX100 II未到手之前,先吐槽一下”。第二部分是7月12日机器到手后进行实拍后的各项感受。
  第一部分:RX100M2入手前的吐槽
  和入魔的消息一样,索尼果然如期在同一时间发布了RX1R和RX100 II。
  RX1R对俺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就是去掉了低通,好比D800和D800E,如果RX1R增加了翻转屏,俺可能会坐立不安,想方设法赔本出掉RX1,去换RX1R了。不过,那个RX100 II确实有吸引力,让俺第一时间在索尼官网在线商城预购了一台。和上一代相比,RX100 II有诸多改进,但俺认为其中两项最重要,是俺决心玩一下1英寸小底的主要动力。
  首先是二代RX100采用了目前世界最大的背照式CMOS,从其高感样片上看,其表现很可能和俺手里的NEX6相当。根据俺的情况,俺能忍受NEX6的最高感光度是ISO3200。俺喜欢拿着N6套机出去夜拍,因为和RX1相比,俺更喜欢变焦。俺的N6套机经常用到了极限,如光圈全开、ISO3200以及1/25s快门,因此这个曝光参数就成为了俺权衡RX100 II的标准。
  尽管RX100 II比NEX6的CMOS小了很多,又多了四百万像素,但从样片来看,高感表现居然相当不错,比N6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人有些不敢相信。因此俺决心赌一把,赌一赌背照是否真的很神奇。俺考虑了一下镜头因素,因此觉得这个赌注未必一准会输。因为,NEX6的套头光圈是F3.5-5.6,而RX100 II的光圈是F1.8-4.9,由于底小,景深不会浅很多,但光圈却大了不少,因此有可能弥补RX100 II底小和像素多带来的高感损失。俺没用过一代RX100,不知道镜头的具体表现,不知是否稍微一变焦就不是1.8了。俺希望50mm时最好能有2.8的光圈。另外,由于是背照,希望二代RX100的高感画质至少能与NEX6打个平手,如有超越,当属意外之喜。不过,这些都是俺的如意算盘,一厢情愿,能否如愿以偿,只有等机器到手再下结论了。届时,俺会将其和NEX6对比一番。俺这里先烧烧高香,要求不高,只要能达到NEX6的ISO3200时的表现就行。
  RX100 II的第二个提升是增加了翻转屏,尽管翻转角度有限,竖拍无望,但俺觉得这个提升依然非常重要。因为俺认为RX1的最大缺陷就是既没有内置取景器也没有翻转屏,两者至少应该有其一。不过,俺最近迷恋街拍,俺发现翻转屏比取景器更有用。因为无论你的相机多小,只要你将其放在眼前取景,立刻就会有人注意,但放在腰间看LCD,用大拇指按快门,情况会好得多。
  俺决定买RX100 II的第三个原因是变焦,这个毋庸多说,只是自己喜欢而已,因人而异,不喜者会当作缺点,不争论。另外,俺喜欢蔡司。不过,在很多人眼中,别说E24一类的E口蔡头,就连ZA都是伪蔡,更甭提这种小玩具一般的镜头了。但俺相信那个蓝标,相信它毕竟代表了一定素质,因为就算贴牌,怎么没帖在GR上呢?(估计砖头会来,俺先戴好钢盔)
  有必要给RX100增加热靴吗?俺靠墙想了好一阵,没有任何头绪。是为了让RX100能使用60一类的专业闪灯吧?是为了让其能用外置取景器吧?是为了让其使用外置麦克风吧?俺觉得能这样用热靴插口的的人,恐怕都是那种喜欢在NEX上转接720或740甚至540长定并加上58或60闪灯的人。俺肯定不会这样,因为不喜欢那种变形金刚一类的玩法。对了,棚拍时俺可以在热靴上安装引闪器,但问题在于俺有啥必要用小卡片去棚拍呢?但无论如何,增加热靴是一件好事,但问题在于这个热靴是凸出来的,真乃败笔,因为一代RX100是齐平式设计,干净利索,二代破坏了一代的原有造型,感觉不值,感觉和翻转屏增加了机身厚度不一样,有些得不偿失。
  至WIFI和NFC功能,目前不好评论。从NEX6的上使用上看,如果传输速度还那样慢,则意义不大,除非一次只拍几张JPG,否则俺有等待的时间,不如直接把SD插到读卡器上更快。不过这些功能有比没有好,反正也不占地方,和突出的热靴不一样。
  其实,俺觉得索尼在发布新机型的时候,应该把那个IDC好好下点功夫升级一下了。目前那个软件基本就是废物,从RAW批量导出JPG时经常崩溃不说,就是后期调色也很难掌控,看到的颜色永远和输出的颜色不一样,除非不校正显示器。俺一直用RAW+JPG,由于IDC不堪使用,因此被迫把ACR、LR、C1、DxO Optics Pro以及SILKYPIX使得相当熟练,但这些软件总要等一段时间才会支持最新机型,因此俺希望二代RX100的RAW文件格式最好能和RX100完全一样,以避免等待第三方RAW解析软件的更新。对于这个RX100 II一类的小底机型来说,使用RAW拍摄尤其重要,小底成像,尤其是质感,肯定不如大底,RAW可以在一定成程度上给予弥补。
  自定义控制环的功能对俺来说很新鲜,估计会喜欢,尤其是据说二代RX100能在28mm、35mm、50mm、70mm和100mm之间步进,想想都有觉得趣,机器到手之后一定要好好体验一下。
  想来想去,觉得1/2000s的最高快门速度应该是个问题。俺用RX1时,最高1/4000s已经有些别扭了,何况还能扩展到ISO50。俺知道RX100可以使用磁力灰镜一类的配件,但原厂配件无异于抢钱,坚决抵制,给它戴上个山寨墨镜又会大大影响画质,看来以后必须改改习惯了,光天化日之下少用A而多用P。
  RX100 II和RX1用的电池貌似一样,对此俺窃喜一下,因俺已有好几块RX1备用电池,充电器也可不用另购。俺实在讨厌索尼那种只给你一根USB线,不给你一个座充的抠门做法。
  俺在器材上喜欢多元化,但仅限于135以内的画幅。俺有尼康、佳能、富士以及适马单反,但没有宾得和索尼单反。按照以前的想法,如果宾得有全画幅机身,冲着三公主,俺也不会放弃宾得的。至于索尼,从其推出单反,俺就一直关注,但从未动心,尽管不少人向俺多次推荐a900,但俺最后还是选择了使用相同CMOS的D3X。除了能使用自动蔡司镜头之外,就数码单反机身而言,俺实在想不出任何道理说服自己舍却NC而选择索尼。
  索尼一直在吸引着俺,但俺知道吸引俺的到底是什么。从索尼 DSC-F707和717开始,俺就对里面的电子取景器着迷。a55实现了俺对电子取景器和自动蔡司头的向往,导致后来连续进了a77和a99,导致再也不想使用光学取景器相机。由于全画幅的普及,俺已决心不再关注任何小底器材,但这次又破例,因为RX100 II底虽小,但用的却是世界上最大的背照式CMOS。由此可见,俺是一个意志不坚定份子,任何器材只要有一个可取之处就会让俺中毒。
第二部分:RX100M2入手后的点评
  1. 体积、外形、菜单、开机速度
  看上并最终决定购买这台RX100M2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小巧,小到“可以将其放入衬衣前胸的口袋”。到手之后立刻试了试,果然如此,即使翻转屏给一代机身增加了2.4mm的厚度,但似乎微不足道,感觉就是再厚点,再大点也不碍事。那个突出的热靴确实有些破坏造型,但也只能如此了,器材是给大家用的,不是给俺一个人定制的,和产地变为中国江苏省一样,属于不可抗力,除非别买。好在突出的热靴并没有妨碍放入衬衫口袋。
  俺手里的a77、a99和RX1的菜单都差不多,唯有NEX6特殊,俺儿子说和索尼录像机的一样,可俺就是不习惯,到现在还没适应。RX100M2到手后发现,所用菜单是俺喜欢的类型,感觉不错。另外,机器到手之前看到老外说开机太慢,但真正使用起来并不那么可怕。和玩NEX6及RX1一样,俺不愿意反复唤醒相机,让镜头来回折腾,因此将休眠时间设定为最长,即30分钟,这样用起来方便,便于随时按快门,不就费点电吗?那不是问题。
收到官网在线商城发来的二代RX100
包装盒里的全部内容
 &&& 2. 高感表现
  在画质方面,相机的高感表现是俺最关心的内容,尤其是这台RX100M2,因为与NEX6和RX1相比,买个小底高像素的代价就在于丧失高感优势。尽管有人一直说样片没用,样片的高感表现再好,到了自己手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可机器到手之后俺发现还是那么回事,样片很靠谱,至少比那些信口开河的人靠谱。RX100M2的高感在俺手里照样出色,俺可以不相信别人,但俺相信自己。其实,样片代表了器材所能达到的水平,如果自己拍不出样片的水平,说明的不是器材缺陷,而是拍摄的水平太烂。与其埋怨器材,不如找找自身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相机的高感只有在暗光下有用,光线足够时使用高感纯粹是吃饱了撑的,这种论调和有人批评俺大白天拍人像使用闪灯如出一辙。俺的QQ群里也有人就此和俺争论。俺告诉他,使用高感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快门速度,现场光线是否明亮不是关键。俺从374楼开始发的三张图就是通过将ISO提高到12800,把快门速度提高到1/800s,以拍摄踢球的场面。很多人说高感对他们不重要,因为他们只在意低感,但俺在意,俺希望自己的器材能够拍摄尽可能多的内容。
  3. RX100M2能和NEX6打个平手吗?
  RX100M2画底小,像素又高,可俺还偏偏希望能赶上NEX6的效果,把宝押在了RX100M2的光圈更大和使用了背照技术两个因素之上。很多人认为俺太不现实,一直好心提醒俺,期望过高,失望越大。机器到手之后发现,俺的期望不仅现实,而且百分之百地实现了。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很简单。RX100M2镜头的光圈比NEX6大两档,在快门速度相同、焦段相同,光圈都是全开的情况下,如果RX100M2的感光度是800,NEX6的感光度就是3200,因为NEX6套头的最大光圈比RX100M2小两档。同理,前者如为1600,后者则是6400。也就是说,只要RX100M2的ISO800的表现能赶上NEX6在ISO3200时的表现,或者RX100M2的ISO1600的表现能赶上NEX6在ISO6400时的表现,两者就打成了平手。根据目前俺用RX100M2的实拍结果看,先不说RX100M2在ISO800时的画质是否大大超过了NEX6在ISO3200时的画质,或前者1600的画质超过了后者6400的画质,但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仅从俺的这个第一个考虑因素上,RX100M2就和NEX6打成了平手。至于两者更具体的比较,只能两个星期以后再说了,因为俺儿子去美国出差带走了俺的NEX6。
  4. 背照技术带来提高没?
  下面说说俺的第二个因素,即背照式CMOS是否能带来提升。尽管不止一人在帖子中从技术角度说明RX100M2采用背照式CMOS不会取得明显效果,尽管也有人认为和一代相比,二代的高感表现有了一挡左右的提升。俺没有一代RX100,因此无从比较,但从各种样片来看,尽管提升不是非常明显,但也不难看出。俺认为,二代使用背照能取得获得这样的提升就是成功,因为一代的高感画质本来就已不错,百尺竿头再进一步不是易事。其实,这是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比如佳能50/F1.4的镜头只要两千多,但俺没买,而买了一个一万多的50/F1.2。仔细想来,主要差别不就是那个小小的0.2光圈吗?一代和二代RX100亦然,因为这种提升不呈线性关系。
  俺说过俺没有一代RX100,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说,二代能比一代有多少提升对俺来说不是特别重要,重要的在于有提升即可。和一代相比,俺不过就是多花了一千多块钱,即使高感提升不大,但却多了一块可翻转LCD和不太喜欢的热靴,从经济上看还是很划算的。如果俺有一代,为了二代而将其出掉,代价可能会更高,因为目前一代的全新价格才三千多,二手价值几何,可想而知。
  5. 对焦速度
  俺是黑卡小白,很多在二代上发现的优点,对于一代的老用户很可能已经司空见惯,不值一晒了。但俺是第一次领教,因此还是要说。俺觉得RX100M2给俺带来的惊喜,除了画质之外就是对焦速度了。和俺手里的RX1以及NEX6相比,RX100M2的对焦速度最快,其次是NEX6,最慢的是RX1。因此相当满意。
&&& 6. 自动ISO范围
  NEX6非常独断,你可以将感光度设定为自动,但必须听它的,最高3200,没别的选择。俺买RX100M2之前也曾担心会不会如此,后来发现RX100M2允许自定义自动感光度的范围,最高可设到12800。和NEX6相比,算是重大的意外之喜。
  7. 镜头
  俺承认俺的要求不高,因此对这个镜头很满意。至于是不是贴牌,是不是真正的蔡司头并不关心。很多人认为,只要蔡司和索尼一着边就不是蔡司而是索尼了,ZA的命运如此,RX1上的35/F2可能也如此,何况这个小小的套头呢?通过试拍,俺对这个镜头的分辨率和畸变都很满意,至于是不是相机后期校正的结果,俺不关心,反正也不能换镜头。
  8. 无法关闭实时取景效果
  和很多小型机身一样,RX100M2里面也没有打开和关闭实时取景效果的选项。对于想用其进行棚拍的人可能要哭了。当然,有人会说没有几个人会拿这个小数码去玩棚拍的,但俺还真这么想过,想这么试试,看看这个小机器在棚拍条件下,画质究竟能达到何种水平。不过,既然如此,俺以后就只能摸黑盲拍一番了。这是俺发现的第一个缺点。
  9. 暗光下小光圈取景效果不好
  可能有人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可笑,俺也是晚上试拍时无意中发现的。当时俺对着路灯,想看看镜头成像的星光表现,于是将光圈收缩到最小,即f11。这时俺发现,LCD中变得很暗,黑乎乎的,画面中的很多细节都看不到了,但拍出来的片子并不暗。想了一下明白了其中到道理,原来RX100M2是在真正的光圈下取景,和RX1不一样,后者在使用小于f8光圈时,取景时会首先放大到f8,按快门时才会缩到你设定的光圈下。因此,光圈小到一定程度时,所见所得失效是俺发现的第二个缺点。
  10. 转盘无法关闭左右下
  对于小机身来说,机背后面的地方非常有限,俺不喜欢一碰什么地方就要提醒你更改什么,比如俺就把RX1转盘上的左、右和下三个方向的功能关闭了,即设定为“未设定”。RX100M2的机身更小,拍摄时俺没必要经常更改设定,因此也想将其禁用。可俺进入菜单中后发现,这三个方向可设定为各种功能,但其中就是没有“未设定”的选项,就是说无法禁用。这个发现让俺很不爽。
  11. 内闪的问题
  有人关心RX100M2是否可以用左手手指将其抬起来作为跳闪用,俺试了试,没问题。但俺觉得RX100的闪灯没有一个物理开关不是理想设计。如果想在P/A/S模式下使用内闪,必须打开菜单才能搞定,远不如和NEX6和RX1那样,直接在机身上按一下按钮或者拨一下开关方便。俺觉得对于俺这种经常使用闪灯的用户而言,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12. 控制环变焦
  机器到手之前觉得这个功能一定很有意思,到手之后发现就那么回事。因为步进变焦并不灵敏,应该稍微拧一下就自动变到下一档,但实际上拖泥带水的,感觉还是用快门按钮旁边的拨杆更快。本想将其设定为A时调整光圈,S时调整速度,但即使这样设定了,转盘上的相应功能也无法禁用,想想还是算了。尽管两种变焦方式的速度都不如拧单反镜头上的变焦环来得利索,但这仅是对于拍摄而言,这种缓慢而均匀的变焦,对于视频录像非常必要。看到有人说拍视频时嫌变焦太慢,俺很难理解。俺很少看普通人拍的视频,就是受不了那种刺激,没两分钟就要吐,和晕车的感觉一样。不过,俺本人对拍视频没有任何兴趣,因此这种变焦缓慢对俺来说不是优点。
&&&&13. 一直自动对焦
  只要打开相机,相机就会一直悄悄地对焦,这个现象和NEX6一样,也就是有人说的所谓“偷焦”。据说所有奶昔都这样,不知是否属实。但RX1没有这种现象,不过,俺倒是希望RX1也这样才好,因为这样似乎可以提高对焦速度,对焦快才是王道。
  14. 备用电池与移动电源
  这么的小的机身,电池当然不会太大,因此没必要抱怨电池的续航能力不好。但问题在于索尼的标配里没有充电器。俺在NEX6和RX1的帖子里就谴责过索尼的这种抠门做法。俺认为索尼应该在提供相机USB充电功能的同时和单反或单电的配置一样,在标配中提供电池充电器,而不仅仅是一根USB线。
  不过,人和人就是不一样,想法当然也不同。有不少人喜欢这种解决方案,不仅在帖子里这样说,还有人在群里说俺买备用电池和充电器有些多余,不如买个外接移动电源。对此俺没兴趣争论,只说了一句“一个人一个玩法”回避过去了。但俺真觉得这些人的想法有些古怪,一块品胜锂电和一个品胜充电器全加起来还不到50块钱,100元可以买两套,而且电池的质量非常好,俺和原电比过,觉得没啥太大差别。但他们却认为拿相同数量的银子,甚至更多的银子,去买外接移动电源更明智,俺真不知他们到底图啥。再次靠墙猜想了一下:他们是为了能给手机充电?移动电源能在瞬间把相机里的电池充满?他们更愿意在电池没电时放弃拍摄?更愿意相机继续拍摄噢拖着一根电线和一个小方盒子,以此显得更专业?哪种答案似乎都不通。移动电源不是不可以买,但俺一定要有至少一块备用电池,因为俺觉得用两秒钟换上一块充好电的电池继续拍摄,比在相机的USB口插上一个罗哩罗嗦的有线电源更好,更方便。
  15. RAW文件的解析情况
  俺以为二代的RAW会和一代不一样,但结果表明,一代可以使用什么软件解析,二代照样可以,因此断定两代产品使用了相同的RAW文件结构。目前除了索尼自己的IDC之外,PS CC和LR5.0也可以打开RX100M2的RAW文件。但Developer Studio Pro 5、飞思的C1和DCO Optics Pro8和SILKYPIX 都不支持,尤其是后两者,估计以后也不会支持。
  16. 遥控相关
  相机的驱动模式中没遥控一项,也许这是索尼小机器的共同特点吧。如今一个山寨的遥控器才几块钱,长时间曝光或拍摄对比样片时,用遥控器比用自拍方便。不过,RX100M2里有了一个所谓“用智能手机控制”功能,可以解决遥控问题。俺在自己的苹果手机和iPad上安装了Play Memories Moble,可以用这两个东西代替遥控板拍摄照片了,由于还可以看到取景画面,更有利于自拍。但俺依然觉得还是不如那个小小的遥控板用起来利索。
  另外,俺的Iphone4上没发现有N的标记,就是说俺的手机不支持一触功能,因此也无法测试相机的NFC是否快捷了。不过俺的台式电脑上早就安装有Play Memories Home,试了试RX100M2的Wifi,没啥惊喜。和NEX6的表现一样,如果俺这样一直用RAW+JPg拍片,那么大的文件量,传输起来太慢,俺没那么大耐心,还是将SD卡插到读卡器上痛快。
  17. 微距及画幅比例
  和RX1不一样,RX100M2的机身或镜头上没有微距开关或物理控制环,说明书里也没有与微距相关的说明。俺试了试,镜头的广角端可以在非常近的距离内拍摄,随着焦距的加长,最近对焦距离也随之变长。但无论哪种情况,放大率都很小,可以说RX100M2在微距表现方面比较薄弱。
  另外,偶然发现,RX100M2的画幅可设定为四种:普通的3:2、宽屏的16:9、小DC沿用的4:3,以及1:1。俺看了看一代的说明书,一代就是如此。俺以前经常希望单反能一个有正方形的画面比例,让俺体验一下哈苏的构图,没想到如今竟在一个小数码上实现了。
图1:相机直出JPG,ISO4000,等效35mm焦段,全开光圈,手持拍摄:
  图6:相机直出JPG,ISO400,等效28mm焦距,全开光圈f1.8,手持拍摄。
  图9:相机直出JPG,ISO12800,等效28mm焦距,光圈f2,手持拍摄。
  由于RX100M2的高感表现出色,因此俺可以凭借这个优势,将快门速度提高到1/800s,以成功拍摄一些快速运动的体育场面: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x100 热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