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古老的粮仓对联,千粮万,梁宏达事件如何处理讲的不对,他说这个字念石头的石。

《卢化南说济源54》考古发现_huananlu987654_新浪博客
《卢化南说济源54》考古发现
《卢化南说济源54》考古发现
&&&&&&一、承留花石村犀牛化石
&&&&承留镇花石村南沟小河畔,村民聂政顺在1983年夏天山洪瀑发后,采集到史前古犀牛牙床臼化石一块,长29厘米,高10~18厘米,齿面全长20厘米,宽5~9厘里,齿距2厘米,臼齿排列呈波浪纹状。(现藏济源市博物馆内)
二、承留南沟古龟化石
&&&&南沟村西红沙岩地层出龟、鱼化石,其中一只龟化石
长11厘米,宽9.8厘米,厚达4.2厘米,呈赭红色。龟背、龟甲纹理清晰,可惜残缺龟首,该化石现藏博物馆内。国家古生物学家杨仲健、叶向奎曾来此调查、采集标本,发表论文。
&&&&三、承留花石村驼鸟蛋化石
&&&承留驼鸟蛋化石,在花石村红沙岩中出土,椭园形,直径均85mm。
四、承留栲栳村饮马泉贝壳化石
承留镇栲栳村南饮马泉处有一层贝壳化石,含量较多,大小均有。
五、大峪洛峪古脊椎动物化石
&&&&大峪镇洛峪村磨石坡白恶纪地层中因修路发现一处化石区,面积约200米2,内含狗、猪、獾、狼等有脊椎动物骨胳化石较多。标本曾在黄河展览馆和市博物馆多次展出。
六、北官庄清墓文物出土介绍
五龙口镇北官庄村一砖厂,在生产取土中挖出8座古墓。单位领导派我和赵进才对该墓进行清理,砖厂出劳力,从4月11日开始,到本月31日结束,历时21天。由于墓葬都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有些器物已打碎和压烂。下面是每个墓的结构和文物出土情况。
一号墓长4米,宽2米,高2米,东西方向,偏南15°,为砖室结构,出土1个陶灶,8个陶仓,陶灯台1个,铜镜1个(6乳花纹),钱币18个(系东汉五珠),陶碗1个,共30件。
二号墓长3.4米,宽1.8米,高2.4米,东西方向,偏南11°,砖室结构,出土7个陶俑,陶灶1个,陶井1个,陶狗1个,陶托盘1个,陶耳杯4个,陶仓6个,陶猪圈1个,内有陶猪1头,共23件。
长3.5米,宽1.7米,高2米,东西方向,偏南20°。出土陶猪圈1个(内有猪槽及陶猪1头),陶鸡1个,陶船俑1个,陶人俑5个,铁钩1个,铁刀1把,陶狗1个,陶托盘(已碎),7个陶仓(已碎),共13件(不含碎)。
长3.6米,宽1.5米,高1.8米,南北方向,偏东15°。出土气功陶俑1个,陶旱船俑1个,4个陶人俑,陶猪1个,陶仓7个,其中1个陶仓内(有铜钱40枚),共54件。
长4.15米,宽1.2米,高1.55米,南北方向,偏西15°。出土3个陶仓(已烂),陶磨1个,陶勺1个,陶鸡1个,陶猪圈1个(内带1个陶猪),共4件(不含碎)。
长4.85米,宽1.85米,高1.45米,东西方向偏南20°。出土11个陶仓,(6个完整),4个陶俑,陶井1个,陶猪圈1个,陶磨1个,铜镜1个(4乳花纹),陶壶2个,陶鸡,小勺各1个,
长5米,宽2米,高2米,南北向偏东10°。出土5个陶仓(4个已烂),猪圈1个(含1猪),铁锏1把,长1.07米,宽&#米,铜镜1个(6乳花纹),共4件。
八号墓清理
长4.9米,宽1.9米,高2米,东西方向偏南10°。砖室结构。出土2个陶鸡俑(公母),陶狗1个,陶人俑2个,陶旱船1个3人俑组合一起,陶灶1个,陶锅1个,陶磨1个,陶仓1个
,共10件。
这里原是一处古墓群,漏出的8座古墓共出土文物154件,另外追回被民工拿走的1把铁锏和1个陶灶,共156件。经鉴定,均属东汉时期陪葬冥器。这批出土文物造形精美,价值较高,对研究我市东汉时期的人类居住、葬式、生产力、文化发展艺术提供了实物证据
&七、克井小庄3砖厂墓葬清理出土文物说明
克井镇小庄村3砖厂在生产取土中发现一座古墓。厂长张庆祥立即来文管所报告,领导速派我前去查看并组织清理,从4月2号到4月7号,历时6天。
墓内穴为砖室结构,长4.5米,宽2.4米,高2.3米,南北方向,偏西15°。墓两边各有2个柱钉(分析挂纹帐用)。出土7个陶罐,6个陶俑,1个陶盆,2个陶鸡,2串钱(共15个系汉代五珠),1面铜镜(6乳花纹),9个长勃陶仓(5个已烂),2个陶羊仓,陶狗1个,4个陶鬲(大鬲在墓道内),5个陶杯,12个陶仓。根据骨架分析:墓穴人为一女性,约35岁,怀孕而死,腹中有小孩骨头,主人屈肢侧身葬,头部北用6个陶人俑头顶头置放,上盖1盆(判断是防凶事使用的手段)。现在民间还流传的孕妇死后,家人担心在墓中生子成妖,用犁面盖的风俗,是原来风谷的发展和进化。
此墓由于发现报告清理及时,文物保存基本完好,经鉴定为东汉时期,器物为冥器
陪葬。这座古墓的发掘,对研究我市东汉时期文化和风俗提供了实物资料。(1987年4月8日)
&八、阳台宫石雕图解
阳台宫内石雕很多,故事丰富具有特色,主要集中在三清大殿和玉皇阁的石柱上,现分别
介绍如下:
三清大殿:(又名大罗三境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单檐歇山九脊殿,五彩斗拱。系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建筑,尚保留唐、宋其间遗制手法艺术。
殿内纵横成行的三十根方形石柱,通身浮雕,呈现龙凤吉祥和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形象优美,栩栩如生。
大殿门前的四根石柱上图案是一副对联,但不是汉字显现而是图画表示:上联:“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图案形象的表示:上联第一位是头顶太阳,手拿宝剑的总护法神。在他的指挥下:云母布云;闪电娘娘手拿着镜子一张一合形成闪电;雷公周围有五个大鼓形成雷声;雨师把宝葫向下倒雨;风伯伯摇动大树,使雨刮开,均匀地落入大地;雨过天晴,一农民头戴斗笠,身背锄头去锄地;中午老伴手提饭盒,拿着毛巾为老农送饭;老农吃过饭后,赶着黄牛,背着犁去耕田。整个画面呈现一幅自然变化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生活场面。
下联:“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图案形象的表示:人做坏事后犹如掉进了茫茫大海之中,一些执迷不误者,苦苦挣扎被活活淹死了。还有一部分人,知错就改,回过头来,被失主打捞上岸,获得新生。两种人生道路,两种结果。没有掉到大海里的人,积德行善,修道成仙一步一步地努力奋斗,过上人上人的幸福生活。
中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两根石柱,各雕刻四位仙人和龙王及兵将搏斗获胜,自有绝招飞越大海的情况:
第一位:吕洞宾,山西省永乐县人。
第二位:曹国舅,身穿官衣,传说他是宋仁宗皇后的长弟。
第三位:何仙姑,八仙中唯一的一位女性。
第四位:兰采和,光着脚,手提花蓝,身穿破烂衣,嘴唱踏踏歌。
第五位:汉钟离,相传是汉朝大将钟离章的儿子。
第六位:张果老,唐朝道士,倒骑毛驴,云游四方。
第七位:铁拐李,常背药葫芦,周游江湖,治病救人,相传是济源克井人。
第八位:韩湘子,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河南孟州人。
八位仙人修道成仙后过东海时,把东海龙王及巡海夜叉打得落花流水,顺利的到达蓬莱仙境地。
玉皇阁:面阔三间,周匝徊廊,为三檐三层歇山顶楼阁式建筑,琉璃瓦金碧辉煌,五彩云龙斗拱参差层叠,犹如云带缠绕。高大的台阶之上,外部徊廊有20根方形石柱和内部8根高达12米的木柱支撑,系明代遗构。楼顶梁架系清代重修,徊廊石柱通身浮雕,盘龙丹凤、花鸟禽兽、高士、羽人及神仙世俗故事栩栩如生,表现了明代精湛的艺术风格。
【田真哭树】:故事传说发生在河南孝义镇(现在的巩义市)一位田氏家中。田真有三位兄弟,名叫田真、田玉、田广,都很孝敬父母,三代同堂全家和睦。母亲早亡,老父临终前把三兄弟叫到床前叮嘱:“门前这棵紫荆树不死,你们兄弟三人不要分家。”这话让老大媳妇听见心想:我丈夫在外做官,挣的钱多,合在一起吃亏。于是就想办法把树弄死,她把马栓在树上,让马吃叶啃皮,可树照样活着。有一天,她就趁兄弟三人不在家,烧了一锅开水把树活活的烫死。三兄弟回家后见树死了,想起父亲临终的话,都知道意味着要分家。三人抱树痛哭,那汪汪的眼泪就像起死回生的药,把树浇活了。从此,三兄弟和好如初,没有分家的意愿。1997香港回归时,选择紫荆花做为香港的区旗,象征着国家统一、家庭和睦、永远不分离的意思。
【龙抓王小】:雕刻的是一条龙用爪抓着一个人的腿。该人叫王小,头朝下,难受的肚子鼓鼓的。传说王小小时很穷,父亲早亡,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给他说了媳妇。可小两口只顾自己,不养母亲。上帝听说后,派龙王把王小抓走受到惩罚。民间俗话讲:“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指的就是类似王小这样的人。
【李存孝打虎】:故事发生在唐末黄巢起义时期。有一个人叫李存孝,小时候,力大无比。有一天他在飞虎山放羊,有一只老虎窜入羊群要吃羊。他猛上前去抓起老虎,举过头
顶,一撕两半扔下悬崖。这情景正好被驻扎在飞虎山的李晋五将军看到,认为他力大无比,稍加栽培,肯定大有前途。于是就把他带回家中,收为义子,并官封为十三太保。后来,他在镇压黄巢起义时候,立下汗马功劳。可他后来结局非常悲惨,被五马分尸。主要是遭到小人暗算。俗话说:“树大招风,官大招疾”,做什么事情都要防小人暗算。
【桃园洞】:洞中住着两位仙女,洞下有两位小伙子,是宋朝的刘辰和阮皂。二人来到这个山上行医采药,遇上了大雾弥漫的天气,迷失方向,走入桃园洞。被两位仙女热情地迎进去,进行热情招待,并带他们游览了天上的遥池美景和东海的蓬莱仙岛。七天后,刘辰和阮皂回家,谁知天上一天,地上是100年。700年过去了,自己的亲人已经没有了。
他们很寂寞,于是二人结伴重新来找这个桃园洞中的两位仙女。结果什么也没找到。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做什么事情,一定把握好机遇,干自己想干的事。
【苏武牧羊】:在汉代,汉武帝派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方作为人质扣了下来,劝其投降,苏武不从,被流放到北海寒冷地带牧羊。匈奴人给他一群公羊,并说:“什么时候羊下小羊方可回故乡。”苏武一直在北海手持使节进行牧羊(苏联境内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受尽艰辛。汉召帝即位后,鸿雁捎书,派人把苏武接回来,去时40多岁,回来时已成白发苍苍的老头子。这充分表达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狐狸和乌鸦】:是人人皆知的寓言故事,说的是乌鸦嘴里刁着一块肉,狐狸看见了想吃肉。就讨好说:“乌鸦的歌唱得很好听,你唱唱让我听听。乌鸦一听,非常高兴,“哇”一开口,肉就掉了,狐狸一下吞在肚里。这个故事教育我们不要轻信别人的好话。”这个故事出于俄国的克里洛夫作品中,但这石柱却是明代时期,比俄国早200多年,说明这个寓言故事源于我国阳台宫内。
下一石柱雕的是两幅吉祥图案,上为【鸳鸯交颈】,下为【喜鹊登梅】。
【二龙戏珠】这个石柱雕的是两条龙嘴中吞着宝珠,形象生动,体态丰满,是整个石柱中最精湛最完美的图案。剩余的皆是龙凤呈祥图案。
2000年3月24日
&九、破解灵符碑上蝌蚪文
济渎庙内有一石碑,因中间有灵符,大家称灵符碑。立碑年代为宋政和六年九月辛卯朔九日已亥谨建,距今已有800余年。碑上有12个文字,无人相识(如图所示),原文物所人员把拓片送到中央民族大学让教授观看,其中一个姓李的教授认定第三个字,但他的释义无人赞同。这些文字表示什么?成了千古之谜。有的说是鸟虫体,有的说是蝌蚪文,国内外各民族都没有这样的文字。根据汉民族文字的发展规律,由结绳记事象形文字篆体隶体楷体的变化,中间就根本没有鸟虫体和蝌蚪文字的种类,那么是什么字呢?
我和张国占等人对该字进行长期的研究,查阅了很多资料,进行考证。原来该字是采用隶体和象形字的综合艺术手法,改变了字形和结构,突出了意境。从右开始,上下连贯,四字一句,依次为氵允主永祀,悠汜龙祥,永泰平康。这里的氵允就是济水,《尚书·禹贡》记载:“禹王治水,导氵允水东流为济,疏九河,导济入海。”把济水当做主神永远祭祀,就会呈现龙祥,国家就会安康,和祭祀济渎庙济水的意义一样。
这种字体在元代以前的资料和墓志中不断出现,由于难写、不易辩认,没有流传下来。这里的第5字、10字、12字看法还有不同意见。由于历史久远,各种因素较多,还望高手指点,共同破解灵符碑之谜,这里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十、济渎西路发现古代陶骨
2004年12月13日,我和李福军、唐长庆、张红升、李斌同志在济渎西路清理墓葬中,发现一根陶骨,长10cm,宽(大头)&#cm,(小头)4cm,厚3.5cm,呈扁形,中间有1cm粗的圆骨髓形孔,大头有血管孔,小头有斜断痕迹。像一个中年人腿胫骨上节关节形状,非常逼真相似。
出土陶骨的墓葬是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该陶骨在墓室前左侧。这个陶骨在全世界考古中属首次发现,有什么用处、怎样使用、为何用陶骨?我请教了市人民医院、卫校的骨科专家,他们说可能是化学品合成,但古代没有合成技术。我看很像骨头化石,根据石化程度有1万余年,这骨头又怎样在墓中呢?其余骨头为什么没有石化,有很多谜有待进一步研究
2004年12月15日
十一、东石露头发现宋代壁画墓
2004年12月15日,市政公司在修济渎西路时发现一座古墓。文物局领导接到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
经过发掘,确认该墓是宋代早期古墓。该墓是4角攒尖式砖室结构,墓室长2.8米,宽2.8米,高3.5米。出土有34枚铜钱、四个铁环、18个馆灯。墓室墙壁上有彩色壁画,高1.55米:正面是夫妻对座,桌上放着食物,准备就餐;两边墙上是侍女端酒、盘、碟状,整幅图为“宴饮图”。墓门口内侧有4个侍女,脚踏莲花座,手持引魂旗,为导引上西天成仙图,图上有帷帐、卷云,顶上日月对应。整个画面比例恰当,线条清晰,颜色分明,服饰明显,人物形象生动,维妙维肖,内容丰富,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对研究古代人的生活习俗、墓葬结构、绘画艺术有一定意义。
十二、沁河古代走济源城
&&&沁河发源于山西,从济源境内的东北河口、五龙口穿过,流经沁阳入黄河,是黄河上的一大支流。历史上沁河灾害较多,给人民造成很大的损失。
我是济源市文物钻探队副队长兼技术员,从1986年到现在一直配合基建单位,搞好文物保护和为基建单位提供准确的地下资料,保证工程质量,消除地下隐患。
在钻探中,曾在亚桥、三庄、柿槟、马寨、纸坊、泥河头、石露头、原昌村东南、康村一带发现地下一至三米处,含有很多鹅卵石,淤积沙土、蚌、鱼、蟹、贝壳,经过几年的积累资料,确定是一条古河道,是漭河、还是溴水,这两条河虽流经济源却没这么大范围,难道是其它河流不成?为了解开这个谜,就顺河道向上寻找、调查,经过几年的观察研究,发现是沁河古代流经济源城。原因是在三十万年前,由于冰川运动,大量的冰碛从太行山南坡滑下堆积在克井大社村东,挡住了沁河水,迫使沁河从河口的横断山口穿过,从五龙口流出,形成现在的河床。沁河的功劳是巨大的,历经很长时间流动,和其它河流一起,水中夹带的泥沙,沉积了济源市的“牛角川平原”。但对其灾害也不可低估,由于地面不平,淤积层不均衡,河道地基较软,对城区规划、厂区布局、重工业安排、建设基础的设计都要引起注意。尽量避开古河道。因为在古河道上施工费工费料,需要加大基础面积,减少受力强度,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加大了经济投资。
&&&&古代沁河经原昌流出后,多次泛滥移动,在佃头、石露头、潘村、贾庄、柿槟、小刘庄、纸坊、段庄、河合等都可见到痕迹,整个济源市区在古河道上。在亚桥乡河合村的东边,沁河、溴河、济水交织一起,经梨林到温县入黄河。
&&&太行山南坡下普遍有冰碛层,由于大社村处在太行山和孔山中间,两山距离最近,堆积的冰碛约有三百米厚,大社村东号称是“牛角川”的角尖处。河口的横山(孔山东)东西两边地层相符,有冲刷痕迹。综合考证:冰碛和水冲刷痕迹均为第四纪更新世①,是距今约三十万年前冰川运动所致,迫使沁河改道。&此项成果的发现,对研究沁河流域的变迁、古地理、古地质、古代冰川运动,提供了确切依据。对济源市区的规划、生产建设、建筑基础的设计都有一定的意义。1993年6月30日
注:该文在《焦作日报》(1994年12月24日)、《济源日报》(1993年7月6日)上刊登,这一发现与1996年国家卫星测量相符合。
十三、太行山前发现冰碛资源
&&&&在太行山脚下,从西到东的济源、沁阳、博爱、修武、林县等地的一片荒坡,地下有一层2至80米厚的碎石层,和地面几乎相平。地面上的零星庄稼和树木均因漏粪、漏水而不长。此地一片荒凉,千百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不毛之地。
&&&我经几年考察研究后发现,将这不毛之地利用后,可得到一大笔财富,是一种潜在的资源。
&&&大行山脉大部分属于寒武纪——奥陶纪时期海相沉积的石灰岩,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在30万年前的冰川运动中,由于冰的膨胀向下运动,把山上的表层石头推到山脚下,形成冰碛堆积(冰川学上叫冰碛,实际是破碎石头),下面覆盖着黄土。如果把这些石头利用起来,既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又能造出一部分良田,还能保护环境,这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的天然财富。
&&&怎样把这些石头利用起来呢?可在冰碛堆积的地方建石料筛选厂,用挖掘机把石头挖起,经筛选,分别利用,大的可烧石灰,小的可与水泥结合用于建筑,风化土和细末可就近摊平种地。
&&&&这些石头长期埋在地下,强度、硬度、涩度均达标准。石头的大小规格齐全,如用于建筑,大的可再破碎,小的可直接利用。
如今,沿太行山一带约有500个采石场,如果都按科学方式去开采,每年可增加收入2.5亿元,可造良田5000亩。就现有的开采水平和开发速度,估计可供开采400年,造地200万亩,这对于子孙后代大有益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项目多,石料用量大,这是很好的机遇,不但能供应本地建设,还可发挥铁路的优势向外输送。
&&&&值得一提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在我自学地质、地貌、考古学后,向当时的生产队领导请了假,于1975年3月10日—4月17日,历时37天,自费考察了太行山。从王屋山小鬼坡起到林县,途中认真画了地形图,岩石图,做了笔记,检取了35公斤矿石标本,把标本送到省岩石中心请专家们分析,专家们看到后非常感动,受到他们高度评价。这次考察,受到沿途群众的支持,给予指点本村的奇石怪岩,给予我生活住宿的方便,有的还给予赞助,使我顺利完成了这次考察任务,发现了太行山前的冰碛资源和覆盖的良田,资料发表后,我给沁阳、武陟、获嘉、新乡、安阳、鹤壁、林县等市委政府去信,说明情况,让他们组织当地群众开发,以报答当地群众对我的支持。1993年7月10日
注:该文在《济源日报》(1996年2月24日)、《焦作日报》(1995年7月10日)、《河南地质》(1996年第3期)、,矿产资源》(1995年第6期)发表,被评为优秀论文,市委组织部知工办打印成册下发;作者把该文寄给获嘉、鹤壁、安阳、林县、修武、武陟县委,让其开发,报答在考察期间当地广大群众对我的支持。
&&&&十四、黄河古代入海口在济源
&&&&人们常说:“万条河流归大海”。现在黄河入海处在山东渤海海湾,古代是在什么地方?我经多次考证对比分析,认为济源八里胡同在古代曾经是黄河入海处。八里胡同位于济源下冶牛弯村西和邵原大交村之间,长8华里,是黄河中游最窄处,称八里胡同。
&&&&八里胡同上游是中生代侏罗纪以前的地层,下游是中生代白垩纪以来的地层,第三纪的始新世——第四纪的全新世的地层都很明显,普遍为陆相沉积物,底部为海相沉积石灰岩,内含鱼类和多种海内生物化石,年代和八里胡同上层的石灰岩年代相当,距今已有1亿4千万年的历史。八里胡同以上地层年代比下层早,上层没有海中生物化石,是海陆的分界线。八里胡同南是莲花寨,北是孟良寨,该山两边悬崖峭壁,高度和地层对称,有黄河水长久冲刷的痕迹,所以说这里原是黄河入海口。
&&&据分析,八里胡同以下地区在1亿4千万年以前是蔚蓝的大海,由于地壳变化,海陆变迁,海水逐渐退至现在渤海处。黄河穿过八里胡同一直流向大海,和其它河流经过长时间的冲积,形成了广大的华北平原。莲花寨和孟良寨原来是一个整体山脉,山体经过黄河长久的冲刷,形成现在的八里胡同。1994年4月2日
注:该文在《济源日报》(1994年4月9日),《焦作日报》(1994年6月1日)上刊登,中央电视台在小浪底大坝截流时播出。
&&&十五、济源发现无名动物头化石
&&&为配合济源汽车站家属楼工程建设,我和焦作文物队杨贵金、罗火金同志对该工地下的龙山文化灰坑进行清理发掘,在距地面2.45米处,发现一种奇特的动物头部化石,4个牙齿各有筷子的一半粗,长15cm,互相交错,露在嘴外,这种奇怪的动物属什么科,叫什么名称,查遍古动物标本,请教多方面专家学者,没有结论。这是距今有年历史的无名化石,历史没记载,现代没有同类种,是怎样绝种的,有待于进一步研究。1992年8月15日
十六、济渎庙内发现朱元璋封神圣旨碑
1996年6月在济渎庙修复工程中,从地下挖出一通石碑,碑身高4.8米,宽1.73米,厚0.47米,碑首雕刻6条龙缠绕,中间四个篆字“大明召旨”,碑中文字19行,满行42字,字体均为0.065平方米见方的柳公权正体,时间是洪武三年(1370年)。碑文是:
皇帝诏曰自有元失驭群雄鼎沸土宇分裂声教不同朕奋起布衣以安民为念训将练兵平定华夷大统以正永惟为治之道必本于体考诸祀典知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之封起自唐世崇名美号历代有加朕思之则有不然夫岳镇海渎皆高山广水自天地开辟以至于今英灵之气萃而为神皆必受命于上帝幽微莫测岂国家封号之所可加渎礼不经莫此为甚至如忠臣烈士虽可加封号亦惟当时为宜夫礼所以明神名正人分不可以□差今命依古定制凡岳镇海渎并去前代所封名号一体改正历代忠臣烈士亦依当时初封以学实号后世溢美之称皆与第去其孔子善明先王之要道为天下师以济后世非有功于一方一时者可比所有封爵宜仍其旧庶几神人之际名正言顺于理为当用称朕以礼神之意所有定到各各神号开列于后。
——五岳称东岳泰山之神南岳衡山之神中岳蒿山之神西岳华山之神北岳恒山之神
——五镇称东镇沂山之神南镇会□山之神中镇霍山之神西镇吴山之神北镇医无闾山之神
——四海称东海之神南海之神西海之神北海之神
——四渎称东渎大淮之神南渎大江之神西渎大河之神北渎大济之神
——各处府洲县城隍称其府城隍之神其洲城隍之神其县城隍之神
——历代忠臣烈士并依当时初封名爵称之
——天下神河无功于民不应祀典者即称谣祀有司母得致祭
于虚弋明则有礼乐幽则有思神其理既同其分当正故兹铭示咸使闻知
洪武三年月日
该碑高大,在全国为数不多,从碑文中可看到朱元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对宗教,封建意识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对简化称号,减轻群众负担,推动社会前进,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该碑和《济渎庙图志碑》及《济源清代县志》相吻合,经庙街村老人回忆,该碑在1940年建立师范学校时,把碑推到日本飞机扔炸弹炸的坑中埋起来,这次连同赑屃碑座一同发现,吊出竖立,恢复历史原貌,使济渎庙内增加一个景点,对研究明史有很重要价值。1996年7月13日
&&&&&&十七、万羊山发现贝壳化石
&&&万羊山位于济源城西8公里处,属太行山脉,原名虎山,亦称武山。山顶修建寺庙时,山高坡陡,运料不便,古人将砖瓦捆绑在数万只羊身上往山上驮,故名万羊山。1996年7月28日,我到思礼乡万羊山考察,发现5个贝壳化石,一个长2.8厘米,宽2.1厘米,高0.6厘米,呈扁平状,其它四个大小基本相同,长2.3厘米,宽2厘米,高1.2厘米,尖嘴凹尾,上嘴唇长,下嘴唇短,相差0.3厘米,凸背凸腹,骨骼纹饰清晰可见。还有一物种化石,现已绝迹,查不到名称,待以后解谜定名。
&&&这些化石,据专家鉴定,属上石炭纪前的古生物,包裹在海水沉积的石灰岩中,形成至少有4亿年的历史,世界上比较罕见,只有中国、英国、美国大型地质博物馆有极少标本。该化石的发现,对研究我市地貌的变化,地质年代的确定,生物的进化,环境条件有一定的意义,也进一步证实了我于1990年提出的“黄河古代入海口在济源的八里胡同处,济源盆地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的论断。1996年7月30日
注:该文在《济源日报》(1996年8月21日)上刊登。
十八、清河口发现四千年前的锅巴
&&&清河口在济源坡头乡的西边,南靠黄河。1992年8月2日,我在黄河小浪底施工区调查文物时,在河清口半坡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一陶鬲片上有一层熟食遗物(即俗称的锅巴),其厚度如纸,面积有十平方厘米,呈黄色。据考证,其年代当在四千年前,古人在刷锅前把鬲打烂,经晒干后,堆积在干燥处保存下来。该片的发现,对研究古代农业,人们的膳食结构、调料搭配种类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992年8月5日
注:该文曾在《济源日报》(1996年12月30日)、《大河报》(1996年7月8日)、《农业考古》(1997年3期)、《济源年鉴》(1997年)、《文物工作》(1996年5期)、《郑州晚报》(1996年7月10日)、《文摘报》(1996年12月26日)等38种杂志上刊登。
&&&&&&&&&&&十九、轵城发现秦代钱范
1993年8月16日,我和文物派出所蒋进京等4名干警,到轵城砖厂检查工作时发现了长25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6排24个钱范,有“半两”字样。钱范就是钱模,“半两”是秦代统一钱币后,铸的官方市场流通货币,圆形,中间方孔,上面有“半两”的文字,是铜钱的货币单位。该钱范经专家鉴定,确定是秦代遗物,属国家一级文物,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轵城是古轵国封地,曾一度是韩国的都城,文化遗址、遗物非常丰富。1957年郭沫若曾发表文章,高度赞扬此地,这是继原来出土的“陶都树”、“陶楼阁”、“陶纺车”后的又一重大发现。目前,已交市博物馆收藏。
&&&&二十、风的方向受地球转动和23.5度现象&&&风是由空气热胀冷缩产生的,由高气压向低气压流动,就形了风。&&&风有季风、地方性的海陆风、山风、焚风。风的成份大体上氮分子占百分之七十八,氧分子占百分之二十一,水蒸气等。&&&&&风的大小是受空气热胀冷缩的程度影响,一般分为十三个等级,风的力量受地面物体阻力和风源气压降低而减弱。&&&&风的方向受地球吸引力和自转控制,地球自西向东转。转动的势能,使无方向的风变成有方向的气流,原本小的西风顺势越刮越大,逆势大的东风越来越小。地面风受地形方向和建筑物影响,在局部折射改变。&&&&地球有地轴和自转偏轴,这两轴是虚拟看不到的,但又确实存在,是人们观察地理和计算的依据。地球的自转旋转面和围挠太阳公转形成的倾斜角是23.5度。以这垂直为中心,向北和向南移动23.5度。(根据地球自转的回归线角度),再画二条平行线,在这范围内风是有方向的区域。所以每年的风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从立春到冬至,东风、东南风、南风、西风、西北风、北东风进行依次循环。夏天热暴风多,从海洋刮向内陆。冬天冷风多,从西伯里亚向东运行。60度外区域是逐渐的散风,没有方向,风速较大。如南北极圈内。在这个范围内,我还发现地球上5大自然重要规律:&&&
1.地震发生的主要地方,在地壳的板块断裂处,破碎带,海陆交点薄弱处最为突出,根据世界地震分布图,地中海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正好在这个范围。所以我于1973年提出地震范围在地球南北纬度60度内,60度外的南极和北极根本不会有地震的论断。经1993年后多国考察队证实。如早听我的话,可省多少经费?可网上搜看我写的《从考古学角度分析天体运行和地震的关系》一文。&&&&
2.我国黄土的形成来源大多于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在地球60度以内,以外没有黄土,只有冰川下次生风化岩层。参看我写的《我国黄土的形成来源于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荒漠化向我们走来》等文章。&&&
3.地电在这地球60度区域内。地球转动是内部地核在带动地壳转动,地壳和地核中间有岩浆,转动速度有差别,地核和岩浆发生磨擦,产生电流。根据地下波测量,地核外有一层界面(莫霍落维契面),由铁镍等组成,是很好的导电体,整个地球内部是一个发电机,产生很强的磁场,(人们利用指南针航行、候鸟迁移就是利用这个磁场)。用右手判定,四指握着地球自西向东的运动方向,也就是电流流动的方向,跟四指垂直的拇指所指那端就是北极。地球的磁场也符合电磁场的运行规律。参看《地下为啥有地电》一文。&&&
4.地磁埸在这南北回归线的60度区域外。地球和太阳公转轨道的夹角是23.5度。磁极于地轴的夹角也是23.5度。证明了地核在地球内部的对称性,引力加大时,地核移动,磁极也随着移动,地球的磁场相应也发生变化,这是地震时地磁异常的原因。参看我以往写的《通过磁变预报地震》、《地球从那里来到那里去》、《地球毁灭人类将去向何处》等文章。&&&
5.夏至白天长和冬至夜长也受地偏角23.5度控制。和传统的南北回归线说法有差别。我们不可改变这些规律,但要认识这些规律,我发现这些60度区域内的自然规律,在于启示后人,少走弯路,尽早利于规律造福人类。发展产业,科技创新,提升生活质量,减少灾害损失,这是我一生探讨和追求的目标及心愿。
八里胡同考实
八里胡同位于济源市西60公里,在下冶乡的青河口和邵原镇大交村的中间。南边是新安县和渑池县的交接处。这里是“一声雄鸡听三县”的地方。黄河从中间穿过,两边峭崖陡壁,山势险峻,全长八里,称八里胡同。这里是黄河流域的最窄处,称黄河三峡。上边是黑猪拱河处,下边是南滩化,两头水流湍急,惊涛怒吼,飞浪拍岩,使人不寒而栗,毛骨悚然,唯独中间的八里胡同水平如镜,缓缓东流。
我从小在黄河岸边长大,八里胡同在我家西边15里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当船工,经常到西相河运煤炭、木料,经过八里胡同近百次,目睹了八里胡同的风景。我学了地质学后,又对山上的岩石结构进行多次考察,认为在1亿4千万年前这里曾是黄河的入海处,上边有古老的地质结构,下边是黄河冲积的华北平原,在这里可以看到古代的地貌演化和历史变迁的情况。
二十一、八里胡同八大景,
1、孔夫子崖
在青河口绝壁上,有一个山洞,洞中有孔夫子和弟子的彩色塑像,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去西边的晋国走到这里,听路人讲晋国发生内乱,就不去了,这里是孔子的回车处。
2、孔夫子碑
孔夫子碑在黄河对岸的龛壁上,一股泉水从上面流过,由于石炭岩容易溶于水,经过长久时间水运沉淀,形成一个石乳笋,造形很像一个碑,和孔夫子崖隔河相望,称孔夫子碑。
古栈道位于黄河两边的绝壁上,创建于隋唐,北宋重新开凿,尚存栈道壁孔二百多个,过去用木桩一端插进壁孔,一端从下支撑,孔与孔用木板和木桩连接,形成通道,这是古代重要的通道,是古都开封、洛阳向长安漕运皇粮的必经之路。
黄河北的一座孤山,叫孟良寨,四周悬崖绝壁,只有一条小路直达峰顶,峰顶上有房基,旗杆窝、石臼、磨盘等遗物,相传在北宋时期,孟良和焦赞占山寨为王,打劫漕运的皇粮及行人。杨六郎西征时,收服了孟良和焦赞二将。山上有一亩地,叫回楼地,从这一头种到那一头,这一头的庄稼已长熟可以收割,尽管地少,却能养活千军万马。如今不知何因这块地已寸草不长。当地人传说是在古代已累得筋疲力尽,还没有恢复好元气。(实际是石露无土)
5、九级莲花寨
孟良寨对面的山叫九级莲花寨,山分九层,层层均匀叠压,上下左右对称,好似天公巧夺,象征着富丽的九重天堂,也象征着阴森的九层地狱。
八里胡同的上头,有一处悬崖绝壁,壁上有一百余米高直上直下的小路,路面只能放下一只脚和半只脚,俗称一步崖。过往的行人身体紧贴崖壁,手攀石缝,慢慢通过,一不小心就会掉入万丈深渊,粉身碎骨,堕入黄河,连尸体也难找到,崖下的黄河由于入胡同时落差大,水流急,冲到一步崖下的大青石上,反射很远,激起千层浪,震耳欲聋,漩涡大,浪头高,看见使人毛骨悚然,这个大青石象个大黑猪,当地人叫“黑猪拱大河”,这里可与壶口瀑有相比美。一步崖上有悬崖陡壁,下有滔滔黄河,没有胆量的人是通不过一步崖的。
7、石人顶石山
在一步崖的对面,有一叠一叠的山峰,峰下有一形象石人,用劲的背着山峰,叫石人顶石山,常年累月,从不叫苦,过往行人都对石人的憨厚朴实精神赞叹不已。
8、张公背老婆
在河对岸的半山腰,有一突出的大石头,和主山下面相连,上面留一段距离,隔河相望,象一个老头背着一个女人,当地人给他们取名叫张公背张婆。他们的姿态表示他们爱情亲密无间,互相照顾,老头手兜着老婆的屁股,一手拿棍探路,老婆双手抱着老头肩,对着老头窃窃私语,可能老伴常年有病,张公背着老伴出来看风景散心,也可能去看病也可能去探亲……这个景点给人无穷的想象和回味,增加夫妻患难与共的真挚感情。
在张公背张婆的对岸悬崖上,叫蜜蜡崖,常年有蜜蜂筑巢采蜜,蜜顺崖流下,无人近前采蜜,只有行船流过,船工用篙向崖上一顶粘些蜜配馍吃,我也曾多次吃过。
1997年11月18日,我和省古建所陈平同志到八里胡同考察文物搬迁一事,在悬崖壁上发现曹魏题记:
贺晃领帅五千人修治此道,天大雨,正始九年九月造。
整个石崖上有多道拉船的纤绳磨下的痕迹,还有方形壁孔,D型窝,牛鼻形孔,开挖的古栈道分14个自然段,约7里。
在青河口的半山崖上,发现一处观世音画像,题有文字:
宋崇宁五年修道人段恭出资镌刻。
这些石刻造像,因小浪底大坝建设,不被水淹,均有省古建所迁移在新安县千唐志斋中,供游人观赏。
八里胡同北岸的中部,蓬石河流入黄河,入口处叫青河口,内有孤山峡,民营企业家田孝建投巨资建了旅游区,使自然景观增加了活力。
1997年11月20日&
&&&二十二、明代石棺与二十四孝图
&&&&济源市奉仙观内陈列着一口青石棺。这棺是青石料(石灰岩)做的,分上、中、下三部分,合为一体,长216cm,高150cm,宽83
cm。该棺据碑文记载:“是明朝嘉靖十一年间所造。墓主李宗德生于成化元年,死于嘉靖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妻赵氏。河内县①范村石匠张凤同男张隆。”李宗德无儿女,由侄儿用石棺安葬,与民间风俗相符:“无儿女者用石棺入殓。”该棺外形精致,线条清晰,图案美观,石棺四周刻有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图是二十四个故事,中心思想是忠孝二字,教育后人要忠于国家为民办事,孝敬父母,关心兄妹,照顾邻里,助人为乐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根据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现把二十四孝图解释如下:
&&&一、王祥卧冰王祥的母亲在寒冷冬天有病,急需鱼汤补养,可是时值寒冬腊月,河道结冰,无法捕鱼,王祥为了母亲的身体康复,就脱下衣服躺在河道的冰上,把冰融化,跳入河中捕到一条鱼,拿回家把鱼熬成汤让其母亲喝,治好了病。
&&&&二、杨震四知杨震是宋代时一位清明廉政的官,当上巡抚后,到各州县巡察,其中有一县令,平时作恶多端,欺压百姓,勒索民脂民膏,民众反映强烈,多次上告,因县令用一部分钱买通上司,上司一直包庇。这次杨震的到来,县令恐怕暴露,夜里送去很多财宝,杨震拒收,县令说:“不要紧,只有我知、你知。你高抬贵手,我就过关了!”杨震说:“我知、你知,还有天知、地知。我如让你过关,国家和老百姓就会遭殃,我就失职,白领国家俸禄,对不起国家和老百姓。”杨震不为金钱所动,依法惩办了这个县令,人们为了纪念杨震,把他的事迹列入二十四孝,教育后人。
三、王褒守墓王褒是晋朝金陵人,是个孝子,父亲病时,王褒不离床前,亲自喂饭拿药,端尿擦屎,尽了孩子的责任,父亲死后,他在墓旁搭了个茅舍,终日守在墓前,以墓为伴,连续守了三年,感动了天地。一场大风刮飞了茅舍,王褒伏地痛哭。就在这时,随风飘来一位少女,拉着王褒的手说:“你真是个孝子,咱们回家吧,我愿终生陪伴你。”
四、田真哭树说是三人哭活紫荆树。唐代时期,河南孟县赵村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人:田真、田玉、田广,都很孝敬爹妈,全家和睦。母亲早亡,老父临终前把兄弟三人叫到床前叮嘱:“门前这棵紫荆树不死,弟兄三人不要分家,使家业不散。”老人去世后,大儿媳妇心胸狭小,感到丈夫做官,挣的钱多,合在一起自己吃亏,就想方设法把树弄死,她采取把牲口拴在树上,吃叶啃皮,树却没有死照样活着,她又烧了一锅开水把树浇死。三兄弟回家见树死了,都知道意味着要分家。失去父母,长兄为大,老大田真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哭得死去活来,两个兄弟也悲痛欲绝,三人抱树痛哭。那汪汪的泪水,就像起死回生的药,顺树而下,就这样,树竟然被哭活了,三兄弟和好如初。
五、闵损单衣闵损是宋代晋城人,母亲病亡,父亲又娶了一个叫丁爱茹的女子为妻,丁爱茹带来一个孩子。有一年冬天,寒冬腊月,天寒地冻,闵损冻得上下打颤,浑身发抖,哭着叫冷,父亲拿一根皮鞭抽打他一下,骂道:“就你怪,别的孩子不叫冷,就你叫冷,我让你叫。”父亲的鞭把闵损的棉衣打破了,芦絮飞出来,父亲看到不是棉絮而是芦絮,感到心酸,知道妻子的偏私,就痛打妻子一顿,准备休妻,闵损跪在父亲前求饶:“母在一子寒,母去二人苦。”说服父亲,挽留继母,继母从此改变了偏私,变成热心肠人,把双方两个孩子一样看待了。
六、孟宗泣竹孟宗是洛阳新安人,明代灾荒年间,孟宗和母亲一起逃荒到湖南,二人住在庙内几天没吃东西了,母亲身体虚弱将要倒下,孟宗非常着急,在庙外对着大雪痛哭,大叫:“天啊!大家都说你无绝人之路,是公平的上帝,现在我母子将要饿死,救救我们吧!”哭声感动天地,地上长出竹笋,孟宗拔掉竹笋,母子二人饱食几顿,渡过难关。
七、丁兰刻母丁兰是唐代安徽人,父母去逝后,心里很难过,用椿木刻上父母肖像,放在大堂上,每天早上登室礼拜,晚上问安,慰奠幽魂,表达孝敬父母之情。
八、陈母烧夜香陈母是宋代四川巴西人,其夫陈省华在河南济源县任县令,陈母是个贤妻良母,一方面协助丈夫搞好政务,一方面教育孩子,每天夜里到夜香台(现人民医院西)烧香祷告:“不求金玉贵,但求子孙贤。”三个孩子陈尧咨、陈尧叟、陈尧希,女婿付顺尧理解母亲的心意,在延庆寺发奋学习,都成了宋代的状元或丞相,他们在位时,宋朝达到鼎盛时期。
九、黄香扇枕黄香是汉代江夏人,少年聪明,夏天赤日炎炎,蚊蝇很多,父亲瘫痪在床,不能动,浑身出汗,蚊蝇叮咬,黄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黄香就在父亲枕边放了一把扇子,整夜守在父亲床头用扇给父亲扇凉,驱赶蚊蝇,感动了天地,使父亲重新站起来,受到大家的好评。
十、邓伯道弃子留侄邓伯道是明代山西阳城人,在灾荒年中,一家16人,只剩下三口人,孩子郑明,侄子郑通,三人一起过着逃荒生活,夜里住在破庙里,一群恶狼到来,三人无处躲藏,见神像后有一小洞,只能藏一个人,邓伯道让侄子郑通钻进去,用木板堵住进口,邓伯道奋力和狼搏斗,最后精疲力尽,和孩子郑明一起被狼吃掉。第二日,其他逃荒的人来到庙中,听到洞中有哭声,取出石头及木板,听了郑通的述说,看到邓伯道和孩子的遗骨及地上的血迹,对邓伯道这种弃子留侄的精神很感动。
十一、蔡顺分椹蔡顺是唐代山西垣曲人,从小家里很穷,吃上顿没下顿,就提着篮子上山采桑椹。桑椹还有一部分没成熟,熟的颜色发红黑,吃时味道鲜美,未成熟的颜色发青,吃时味苦涩。他把桑椹分成两类,熟的拿回家叫弟妹吃,自己吃青的。赤眉军有一个叫李波的将军,率兵路过该地,看到蔡顺分别捡桑椹的情况并问明原因,深感蔡顺是个善人,就奖给他一斗米和四个猪蹄,教育士兵和后人。
十二、赵宗让肥赵宗是宋代河北献县人,14岁那年和弟弟赵红(11岁)去逃荒,被一伙土匪捆绑。土匪也很饿,要杀吃赵红,赵宗向土匪求饶,要求土匪杀吃自己,理由是:“自己比弟弟出肉率高,弟弟年幼不懂事。”土匪见赵宗舍己救弟,顿起善心,就放走了赵宗兄弟。
十三、董永寻妻董永是唐代济源大峪董岭人,小时家里很穷,长大后经老槐树做媒,与下凡的七仙女成亲,婚后日子过得很艰苦,就出外打工。父亲不幸病亡,没钱埋葬,七仙女无奈卖身得钱,把公爹埋葬,感到对不起董永,就辞家而去。董永回家后听到邻居的诉说,想到七仙女的善良和无钱葬父无奈卖身的苦衷,就不怪罪七仙女,于是到处寻找,终于在深山老林找到了七仙女,俩人重新回到家里,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十四、郝连买泉郝连是后汉人,其母有病卧床,需饮山泉治病。然而距山泉边7里之遥,郝连却不怕路远,每天坚持到山里取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郝连累病了,不能为母亲取山泉了,只好变卖家产掏钱托别人取水。不久,家产卖完了,郝连只好带病忍痛到山里取水,不料途中摔倒,不省人事。这件事感动了上帝,夜里,只听一声巨响,门前的枯井里涌出了清洌的泉水。郝连和母亲饮后,病全好。从此,一家人又过上了好日子。
十五、陆绩怀桔陆绩是三国时期东吴人,小时候家里很穷,吃上顿没下顿。有一次他随父亲去做客,在宴席上,陆绩偷偷地向衣袋内装4个桔子,别人问他:“你为什么偷拿桔子?”他说:“我在这里吃饭,心里挂念家里没有吃饭的母亲,这桔子是带回家让母亲吃的。”陆绩很有志气,孝敬父母发奋学习,长大后成为统军大将,多次立下战功。
十六、大官不观檐下事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一心操在政务上,解决很多问题,出现人通政和的局面。一天,皇帝问他:“你心系国家,朕很高兴,不知你家里事安排的怎样?”王安石答:“家里的事安排给夫人,大事她可征求我的意见,我只是知道一下,具体事由她办理。一个人精力是有限的,家里事想得多,国家的事就想得少了。我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利益。”皇帝点头称赞。民间有一句话:“当官不问事,等于瞎胡混。”大官要关心国家大事,管好自己分管的事,少操心家务,好比干大事业之人,站在堂屋之顶,放眼远方,不见檐下蛛网,演义成大官不观檐下事。
十七、匡衡凿壁偷光匡衡是东汉时有名的政治家,小时候家里很穷,夜里学习没油点灯,把自家房墙上凿一个洞,把邻居家的灯光引进来,自己在洞口面前趁光读书学习,天长日久,他成了大学问家了。
十八、管鲍分金春秋战国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有名的政治家,在没做官前,俩人合伙做生意,每次分钱,鲍叔牙总是给管仲多分些,管仲过意不去,让鲍叔牙多要些,鲍叔牙说:“你有老母应多分些。”管仲说:“你的人口多,也该多分些。”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在分钱上互相谦让,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十九、莱子斑衣莱子是汉代山东人,80岁时,家里母亲97岁,有病在床,为了让母亲高兴,一天莱子穿着小女孩的花衣,学小孩子的样子,手拿拨郎鼓,边扭边敲,母亲看后,非常高兴,放声大笑。莱子古稀之年为母解忧,让母欢心的事被人们传为美谈。
二十、焦花女焦花女是明代河南孟洲人,从小家境贫寒,连个名字都没有,她母亲叫焦花,大家称她焦花女。焦花女长大后,非常漂亮,吸引很多富豪子弟来求亲,她都不同意,理由是:“自己家穷,决不依附富户,富户的子弟骄生惯养,经不起磨练。”最后和一个叫连生的男人结合,两家的条件基本相同,恩恩爱爱,男耕女织,互相配合,白头到老。
二十一、鲁义姑鲁义姑是崖山南家的佣人。崔山南,南朝人,任节度使职,孙夫人年高无牙,进食少,得疾。家中佣人鲁义姑则心地善良,为了照顾好孙夫人,她忍痛卖掉自己一岁多的孩子,用乳汁喂孙夫人,几个月后,孙夫人康复,全家人听说鲁义姑的壮举非常感动,山南把鲁义姑收为义妹,终身养活,又出高价孰回孩子,共同生活。
二十二、射牛不问说得是汉代名将李广的故事。李广,射箭百发百中,每次狩猎,所获之物都分给士兵和穷人。一日忽见一兔子跃出,李广搭箭射去,听一头牛惨叫一声死去。李广说:“不好,明明是一只兔子,怎么伤一农民的牛?”李广走前一看,牛脊上有一行字:“一生行善,送牛报应,请食用不问。”大家见状,纷纷议论,都说是天地对李广乐施好善的报应。这个故事意在教育大家多办好事。
二十三、伯俞泣杖伯俞是春秋时代开封人,一日听人讲:他的儿子可乐屙到井内,影响整个村庄人用水。儿子回来后,伯俞用杖狠狠地抽打可乐,可乐从父亲嘴中得知原因,大呼冤枉,他说:“是别的孩子屙到井内,他约几个人把井掏洗一下。”又经别人证实后,伯俞扔掉杖子,大声痛哭:“我儿子办的是好事啊!我怎能道听途说呢?”
二十四、刘殷赐天芹李宏是汉代四川人,从小父母双亡,过着流浪生活,李宏虽穷但心肠好,经常帮助别人干活,受到大家的好评,年龄20岁参军后,驻守边疆,对匈奴的入侵,恨之入骨,与之战斗,多次立功,从一个无名小卒晋升为大将,皇帝刘盈知道后,念其李宏善良忠勇,把自己的女儿天芹许配给李宏,民间广为流传,形成善良为人,忠勇为国之风,为“文景之治”打下一定基础。后人为了避讳刘盈皇帝,就用同音殷代盈以刘殷赐天芹列入二十四孝,教育后人,只要办好事,皇帝姑娘也能送过来。
二十四孝,民间广为流传,从汉代到清朝,一部分故事历代各异,说法不一,但集中体现了“忠孝”二字,就是忠于国家孝敬父母,爱护姐妹,邻里和睦。历代统治者都把它用做教化人民的思想内容,维护政权统治,有一定的传统文化思想,但也含有一定的封建迷信糟粕,体现天地报应的效果。我们吸取好的一面,继承祖国的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意义。
该棺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1957年在县城东关出土,后移迁奉仙观,它对研究明朝的雕刻艺术水平提供了实物证据,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二十三、《济源创建石桥碑记》考
&&&《济源县创建石桥碑记》是金大定二十年三月十五日为纪念县城东门石桥而立,碑高2.65米,宽0.97米,厚0.25米,碑系王藏品记并篆额,史仲尹书,华州浦城县僧云济立石。碑圆头,与碑身连在一起,下缺一截无座。刻字二十二行,满行四十三字,中间毁损缺九十六字,共八百零九字。
三代之致封疆域民故城郭道□沟□桥梁之制著为定式而藏诸□□时出而颁之岁以为常其治筑作之功与夫今斧畚□之用皆预籍之于民而其上之人又为之奔走管书相高下远迩之宜而修治之事之未立一民之未便皆有以关改之德天当是时惟其利也利则未为之□□其无害也□当采为之去经之营之使自成之究之之使自索之虑民之患如此其深且备也□□□务姑息民各自俗靡靡日入於襄壤居官者以簿书期会为急逾客苔合赴过目再视民之利病若□□□秦人肥瘠曾相薰以此故历载数百其於治效未可以得志也当谓道之在天下其□□奥密□□□□言於年足之耳目之所接凡所以教民生养之具固不待疲精殚□□虑而后□□□要□□□具在顾以谓不而为耳维其不足为而不为是以人思便巳而蔑务因以不举且天□□□□民小以贤治徒饱食安坐务快其心而已乎甚者或畏法谤举手摇日不敢有□□□□□□□□□石太行之阳山水景明气秀民物繁四方之观游者蹄踵相接泷水自□北求梢□□□□□□□□□□急而□□其浸滔溢城隅至于东门之下高岸徒落几及敦得广□□□□□□□□□□□□暴涨冲射弗可支持娄易娄败民之病涉及久矣累政因循□□□□□□□□□□□□□□□□□□祝事之初向民所欲为及所未便皆以次而与除之某月之间政化□□□□□请□□□易□斯桥以且命浮屠云济主其事劝导办集一以委之公曰兹惟有承□□□□□□□□□□之利吾□忍拒乎山石用图长久渠渠岳岳以雕以穹穹隆隆以磨以砻圪尔巨镇□如□□□□以防怒□危栏以险华标岌众神睢盱实天下之雄也经始于十七年十月而告成□□□□□三月工既讫功施使来有记鸣呼物之刻废与草不有命而命之所制在乎人□志虑合有不合苟□□虽而亲不□则虽而不相逮此所以制物之命而废与以之是举也顺民之请民劝忍之上下相亲志同而意合嘉公子勒不私诸己因民之所欲为经书谋虑以此成绩居民行无往来限阻之叹思脉其事愈久而愈光为德不既大矣乎且夫容苟合急目肯之利务快其心者矣故为之记因并述前代所以施设之方□之人为大定二十年春三月十五日进士王藏器记并篆额华州蒲城县僧云济立石□□
县志记载:济源富有山水,景明气秀,民物杰繁,四方观游者接踵而来,为商作贾,络绎不绝。泷水自西北而来,稍折而东,因高居下,湍流悍急,县城出入,跨河架以木桥,在枯水季节和正常情况下,尚能来往通行,如遇夏秋阴雨连续,山洪暴发,水量倍增,木桥顺水漂没。历代为官者,多以因循旧归,屡建屡冲。金大定十五年春,淇川夏为令时,为民办实事,在县东门之外建立石桥,命浮图云专理其事,劝导办集,即开山凿石,建立拱券大桥。该桥两边又各有拱形小券,该结构可减少山洪水势,减轻桥身自重,是仿河北赵州安济桥而设计,名曰通济桥。登桥观景,景色迷人,称“石桥春望”,是济源九景之一,桥建成后,城乡居民往来无险阻。
民间相传,古代有条大蟒,经常兴风作浪,河上连续建两座桥都被大蟒驮走。这座桥建成后,有一个名叫田单的铁匠打了一把大刀,安放在大桥的拱券下,待大蟒再来驮时,把大蟒从头到尾劈成两半。自从杀死了大蟒,大桥安然无恙。
该桥在日寇侵华时被飞机炸毁,解放后县政府于1950年重建,还保存部分桥基和石拱券眼。
由于碑文系仿宋隶书,遒劲异常,书法和历史价值较高,为了长期保存,明代天顺四年,移至济渎庙内,在碑阴上镌刻“北海济源庙图志碑”。1973年其拓片曾赴日本展出,深受日本和国际友人的好评。
&二十四、济渎庙内的木杂门
&&&&唐代创建济渎庙时,庙内中轴线上第三道门渊德门的门是木杂屑做的。现在该门已化作泥土。
&&&&相传在修建时来一老翁,穿戴破烂,满脸污迹,长头发,声称来找活干,工头见他这副模样,问他“会干什么活”,他说:“不管什么活都行。”工头也很难为情,叫干吧,他这模样会干什么,不叫干吧也辜负了人家的一片心。就让他把济渎庙的三门渊德门的门做一下,并对他说:“再有八天皇上来祭祀,工期很紧,限七天完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到时完不成非揍你不可。”老头一口答应,并说:“如做不成甘愿挨揍。”工头还不放心,另外安排一木工在其它地方秘密地做,做好应急准备。
一连六天过去了,老头光睡不干,小活计背地商量:“老头净吹大话,是来混饭的,挨揍是肯定的啦,等到明天非痛痛快快揍他一顿,不让他在这里败兴人。”每人又准备一根棍。
可到了第六天夜里,老头把木工做活的锯沫、刨花、木屑堆积在一起,用自己的唾液搅拌,捏了两扇门,安在渊德门上。第七天早上伙计们拿着棍来见老头,到渊德门一看,两扇门已安上,做工精巧,整齐结实,结构全用木屑,变废为宝。用手推左门,发出金鸡叫声,推右门是凤凰鸣声,大家非常惊奇,去询问老头,可寻不见老头,大家非常后悔,感到错待和误会了老头。大家分析,神啦!可能是鲁班来献艺显灵。
这虽是传说,但木杂门确有其事。据考证,木杂门是木工把木屑用鱼胶粘合而成,这是我国最早利用木工废物制成品的源头,是现代刨花板、纤维板制作的祖宗。
二十五、“震威将军”马济胜碑考
&&&&马济胜,男,回族,祖籍山东荷泽,生于1630年5月,享年78岁,晚年在河南济源梨林小官庄居住,死后葬在克井乡佃头村东孔山上。他性格开朗,仗侠持义,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在浙江沿海一带打击海盗,形成一股8万人的军事势力。清军入关后,他不满清政府的统治,联合一批明朝旧臣在长江以南地区抗击清军,由于寡不敌众,被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打败。为了建立抗清根据地,和郑成功一道收复台湾,打败了荷兰侵略者,使台湾回到中国人手中。
清政府为统一疆域,下昭书让他们归顺。由于郑成功当时不愿回归,马济胜毅然率领本部人马,渡海回到大陆。清政府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康熙皇帝亲自出京30里迎接,封马济胜为“震威将军”,执掌福建提督,管理包含台湾在内的沿海军务,享受一品官待遇。与马济胜同朝为官的沁阳籍杨洪亮提督向他建议:“到济源居住,马饮济水精神爽,跃马飞驰呈威风,济源是济水的发源地,和名字迎合,非常吉利,福泽万代。”实际上是杨提督和马济胜很要好,说话办事很投机,为了便于晚年互相往来,编造一些吉利话来让他和自己住在一起。马济胜为了能和杨提督经常联系,就打消了回老家荷泽的念头,到济源(和沁阳杨提督的家柏香相差三里)看了地形,非常满意,向皇上奏报了想法。皇上亲自批准:“赐1000亩地供其使用,18代不交税纳粮,并拨款建庄园,树‘居官牌坊’,文官过往要下轿,武将过往要下马。”举国上下万人敬仰,流芳百世。为了纪念收复台湾事件,马济胜回归时特意从台湾带回一块约重5吨的石头,表面经海水冲刷,颜色发黑,样子像狮子,放在后花园中,称“太湖石”。暗示台湾永远是中国的一部分,象征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马济胜死后,皇帝亲批巨款,在济源克井佃头村东的孔山上建坟墓。(按风水先生的说法“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寓意是把马头垫起来,马扬头厥尾跑得快。”)按朝中一品官的规格建石拱券墓室,神道有石刻10个文武侍臣站立;20个动物(牛、羊、猪、狮、狗、猴、鸡、马、鹿)石刻对列;皇帝撰文的碑刻高3.3米,宽1.18米,厚0.5米。碑首高1.23米,宽1.24米,厚0.5米,刻二龙戏珠状。碑下赑屃宽1.33米,高0.74米,合起来威武高大,矗立墓前,石刻披甲战马长5米,高1.8米,宽0.6米,站立碑前。整个石刻工艺精美,仪式隆重,雄壮肃穆,威武壮观。历经300余年,向人们昭示:收复台湾,回归祖国,无限光荣。该碑全文如下:
朕惟诘戎奋□□□敌□之功
赐□□易名□重饰终之兴沛□
纶於丹诰纪绩於清抵克著勤劳宜崇褒于尔晋赠太子太保衡原任福建提督马济胜赋质赴恒究心心韬略始□员於行伍促役川西继存任手参游建功楚北自两渐宣威而后泊八闽移镇以还久历戒行益彰勇略太师亲率重军洋驾飞□之丹小□就灭日埽长鲸之□班朕於壁备宿行于□阶莱□增□□之荣禁□荷乘黄之□□无敌允荷忠□之将训练有方,兄□严明之望方资保□顿失城□□道□□曰昭式於戏听鼓声而思将帅口念□□□□以示子孙□近后嗣圪立屋□□
&&&二十七、从天上掉下来的大铁饼
&&&&李八庄村有个人叫王得堂,男,现年58岁,原在长沙地质学院上学,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失学,回乡后当民办教师,后来在本村山上找矿,发现20多个铜、铁、金矿点。由市人大王宗吉副主任介绍我们相识,见面后,语言投机,来往甚密,关系相当好,2001年1月7日,是星期天,我应邀去他家,在闲谈中他说,他们村中古代不知什么时候起,从天下掉下个大铁饼,含铁成份高,他取一点到国家冶金所化验,含铁达84%,他村古时叫铁石镇,现还有碑文记载,从唐朝以后,村里姓李的一家有一个排行第8的孩子,在朝中当了侍郎的大官,在附近很有名气,他的家族影响很大,铁石镇由此改成李八庄村。目前这个村的大铁饼还在。我听说后非常兴奋,就要求他一同去观看,走到村中碰见村书记,书记也很热情,一同领我到一户的院子里去看这个大铁饼,铁饼呈圆扁形,很象一个青蛙,平均直径1.1米,厚0.3米。我们4个人(连户主)才能掀翻,足有700斤重,我们又到该村磨房看了有铁石镇字迹的残碑,根据情况判断,这个铁饼远在唐代以前300年就从天上掉下来,是铁硕石,在我所见的硕石中,这一块比较大(比沁阳的大8倍),含铁量是目前全国最大的一块,含铁量在30%左右,我想把这块铁饼运回博馆展览研究,可村支书说:“这是李八庄的历史见证,村里已保护一千多年了,经我手不能送出去,一旦失落,对不起全村父老乡亲。”
人们常说:“天上不会掉下金馅饼”,比喻一般不会得到意外的财富,可天上掉下的铁饼是我亲眼所见,这对研究天体演化,宇宙物质都有一定意义。
我回城后,把情况向领导反映,博物馆冯维盛同志知道后,迫不及待等到星期天(2001年3月24日),邀请电视台摄像和摄影人员一同前去观看,进行摄像和摄影,又进一步调查了铁石的资料。
&二十八、玉真公主碑考
&&&玉真公主是唐代玄宗皇帝的胞妹,为了推行道教,巩固统治地位,尊崇老子李聃,唐玄宗让胞妹李玉真拜茅山派第四代宗师司马承桢为师,在王屋山学道。当时震动朝野,全国大盛道教之风,玉真公主学满出家后,在现在的承留乡下观村万寿宫任主持,死后葬在上观村平阳洞前的台地上,唐玄宗亲自额题立碑。一九八四年市文物保管所把碑移到奉仙观内保存。该碑高2.1米,宽0.96米,厚0.28米,共27行字,每行70字,正楷,隶额题“玉真公主受道灵坛祥应记”。
玉真公主朝谒谯郡真源宫受道王屋山仙人台灵坛祥应记
弘道观道士臣蔡玮撰上
朝请大夫宏农郡别驾上柱国臣萧诚书
西京大昭成观威仪臣元丹丘奉敕修建
皇上隆宥天下之州载也,物归混茫,人复大朴。故我玄元祖帝,服龙驾云,表玉容,临天门,示真册,锡此宝符灵命,国祚嘉祥,所谓纯丕□而昭融左契矣。明年春三月既望,乃诏上清玄都大洞三景法师玉真长公主有事于谯郡御真宫,泊名山列岳,靡不展□,将以伸诚敬□□□□□。公主承天□受命迈适漭□□沆瀣,亦所以履虚极而昭炯戒也。于是浮函关之紫气,乘帝乡之白云,登华历陕,涉睢及□,驱驰百灵,倏忽千里,夏四月届于宫焉。恳宣睿诚,□若□奠,咨圣敬之□德,赞皇心之在人。精意克彰,休应如响,先天后庙,有木文隐成太字,垂八角之葩,玄元寿宫,有飞龙跃于重泉,□九井之瑞。既而投金简□□图天地合莫,贞明连曜,或□虬吐液以澄映,仙鹤萦空而鸣舞,紫霞凝坛,彩云拂树,充所谓降福穰穰,惟休之无疆,若是其至矣者哉。回□言旋,息驾太室,扪日阙,步玄门,挹上清羽人焦真静于中峰绝顶,访以空同吹万之始,丹田守一之妙。不逾月,又将朝于王屋之天坛及仙人台,而北岳洞灵宫胡先生贲然来会。先生友离其德,骨价其容,方瞳乇照,岳犀横偃,思探神宝,声动天庭。廿五人独守真于恒代,州六洞远陟降于清虚。公主因斋心顺风,膝行避席,请受八录三洞紫文灵书。先生并虚已忘心,真契冥合,遂以是月下宿甲午子夜,象设坛宇,星陈香灯,以金宝盟天,霜罗荐地。时也烟空夕霁,□若朝彻,森然如有灵官□仪,法位周列,箫管清籁,□□□发倦咸希微仿佛观□□风洒万木,飕然余音,而坛无摇旌,灯不振焰,公主于是官三级,府百神,左右不戒而严肃如也,洎己未丁酉,异夕同符,皆有甘露夜零,珠明玉润,华满庭树,香袭人衣。先□台下有泉名□钟泓,渊沦□□殆不可测,每有至人精思遐感,则霜韵潜鸣。及五月辛丑之夕,公主露真文,敷玉□,钟声乃殷发深底,远和云韶,自暝达曙,春客不绝。壬寅,佩五老真印,杖八威神策,端五度灵飞六甲,传豁落七元,或日月交辉,或云霞动色,晃朗天宇,扬光仙山。至若始阴玉符,祖劫云篆,郁仪结邻之录,口晨宴景之道,则有上公□保三元□司皆降飞云绿□,虎辇金盖,然□□授口诀,冥感□传,故暑仙格曰玉真万华真人,皆真命自天,理绝同□。甲辰言功受□,清晨解散,复有祥飙蓬蓬然中坛而起,若神官羽驾,归飞于太空,时闻步虚□□□□徐转,公主乃鸣天鼓,贯斗精,延立久之,返乎居室矣。是岁东周炎元,自春徂夏,人罕□力,野无良苗。公主登仙台,临洞府,□炉□日,飞步□刚,俾夫金龙驿传璧奠将礼,俄而云□□甘泽流盈尺,故当使远近咸谓之公主雨焉。则知夫德苞于经济者,其业也广,行通于神明者,其感也深。自非降彩彤庭,孕灵金格,特受异气,蔚为至人,则曷能静该道元,动叶天□,祈诚必应,休有明征者哉。公主法号无上,真字玄玄,睿宗大圣真皇帝之爱女,今上之季妹,清骨凝照,琼胎洞虚,□葆玄门而祯符之一。年甫二八,当景云之初始,受道于括苍罢浮真人越国叶公,其时老君为亲降法坛,纤驾三刻,言以口授,义以神融,故其玄章隐诀,代莫得而闻也,但见事载青史,辞编玉谍。西京宜寿县之楼观者,昔文始先生尹真人望气之所,山水□□,苍苍古虚,峥嵘丹官,后圣有作。公主以天宝之前岁,孟夏月,佩参灵之所,混疑始之心,临目存真,斯焉攸处,若然者七日,而所居精室,卿云覆之,有二青衣玉童,自云来拜,因而动承指使,常在左右也,则仙格之称,不其宜哉!自是漱五晨这辉,采九芝之秀,踵息听气,遗形绝粒,动无违事矣。不然,则何能周括乃象,遍索群岳,得于兹山焉。夫此山者,隐元阳台,小有洞天,环合曾翠,凌□□□清腾赤霄而灵凝霞,明□丹梯而□□耸。昔王子晋举手缑岭,息驾于斯,□□天坛凡册里,傍连太行,悬□千仞,列献皆秀,孤松自烟,况其攒峰,玉林瑶草,可名栝亭,竹径茅室,丹灶叶日,药园长春,勺水可以忘饥,拳石可以□□。□上前年辉洒宸翰,光显宝额日平阳洞府小有仙台,又于山门别署金榜为灵都观。公主优游爰将廿年,顷己四升仙阶,乃兹凡五受真录,宜其指六合□□,弃寰中如脱□,而不之轻举,玄默天朝,盖永愿祝尧,不能忘魏。是知无往不适,与道为徒者,非至德其孰能与于此焉。有若监度保举中岳三洞炼师冯齐□王玉京,同法坛西岳道士敬延寿,中使内谒者临程元暹,王屋令李拯官寮道俗,莫不咸同盛观。时东京法众玄元观主王虚贞等,鼓金声,翊霞轩,陪拜乎绛宫之前,倘佯乎碧宇之下,稽道云会,□声而言,庆大君受祚于玄元,天妹同符于女□,咏歌不足,愿记斯文。玮幸得捧辞瑶坛,舐札琼府,辄敢扣冲寂,搜杳冥,昭列玄猷,□□翠琬,诚惭□□□愧当仁□协洽纪岁蕤宾贞律有唐天宝之二载也。
大中大夫守河南少尹臣李□□□□,中使□□臣符□□,西京大昭成观道士臣窦□□□□石,□秀模勤,张琼张爱刻字。
现碑文已风化不清,抄《绩语堂碑录》
1998年6月&
二十九、药王庙考证
1999年11月26日,应杜立宽大夫的邀请,到药王庙进行考证。
药王庙位于河南济源王屋清虚宫村北500米大店河的北岸,原名叫翠微庵,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于公元674年至682年在此居住,采集山药为民治病,著书《千金翼方》,留下宝贵的医学文化遗产,后人称为药王庙。
药王庙创建年代不详,历代重修,一进院落,有拜堂(内有塑像),东西厢房,过道大门,整个建筑于1938年被日军烧毁。现存不足4平方米的小庙,是现代村民为纪念药王孙思邈求医拜药而建。大店河至林山公路从小庙旁穿过,原遗址在修路时挖出一部分,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代的砖、瓦、筒瓦构件,靠北有整齐的一段长5米,高1.1米的明代围墙,过去被山前冲积土掩埋,现修路挖灰坑时重新暴露出来。
药王庙前有7块花岗岩大石头,其中一块长140厘米,宽125厘米,高110厘米,中间有一石臼,口径25厘米,深24厘米,据当地人讲,是当年药王捣药的药臼,后人经常用来捣米、麦仁。我仔细观察,原来的钎凿印已被风雨剥蚀,底部延深1厘米有余,磨损明显,是唐代遗物。另一石块上有一石刻,石刻外有一阴线框,长74厘米,宽65厘米,框内有“翠微奄”三个大字,落款是“真人题”。孙思邈是唐代著名道士和医药学家,“真人”是皇帝唐太宗为孙思邈封的名号,字体端重秀利,字迹清楚,字刻道内锈一层灰黑薄膜,历史久远,是孙思邈留下的唯一真迹,文物价值十分重要。还有一石头上有2个脚印,各长27厘米,宽9厘米,深1厘米,脚印后有一尺多高的台阶。据当地人讲,当年药王在台阶上静座练功,天长日久,有脚穿石头的功能,留下2个脚印。我很惊讶!药王在此8年,在花岗岩上不可能留下这么深的脚印,脚印腐蚀远没有石臼、石刻严重,判断属明代遗物,是后人敬仰药王而想象设制的。
药王庙西北河滩有一石岗,大石头一分两半,中间有道槽,长35米,传说是药王给龙看病,龙卧的地方。我想天上根本没有龙王,为什么药王能给龙治病呢?通过认真观察,在自然形成的槽中,有的地方留有明代人工刻凿印迹,我判断是后人为了崇拜和神化药王的医术,编造了药王给病龙看病的故事,根据传说中龙的样子,造就了龙卧的石槽。
药王庙背靠灵山支脉,左倚七林山,右有天坛山余脉拱卫,左有一条公路相护,大店河从北向南流出,河水清清,清彻见底。河滩有数万个鹅卵石,五光十色。庙前庙后有几十个大小不等的山峰,似奶头,象帐篷,类虎头,造形各异。对面半坡清虚渠流出二股清水,顺崖头而下,形成20米落差的瀑布,水珠飞溅,十分壮观。山上植被丰富,形成绿色的海洋,药王庙处于这青山绿水之中,使人心旷神怡。如今,药王已经仙逝一千三百余年,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人文和自然景观揉和一体,是一处观光旅游的好地方。
三十、李继安捎书碑记
济渎庙内有一石碑,《重书龙池石块记》,记载了李继安捎书的故事:
龙池石块记
大汉通容元年太岁甲辰其年大旱有怀州河内县界沟村百姓李继安为商泛湖回至君山庙祭奠次忽见一人衣朱衣形仪有异将书一封称达至怀州西七十里济源县西北约三里有一龙池前有石一块但击此石必有人出其形羌异但勿擎畏此书
玉皇□下济渎神行雨子至彼当得赏钱二百贯李继安以书扣石事悉皆验
大宋开宝六年四月念一日重书此记
相传在汉代元始帝时,济源、沁阳、孟县一带大旱3年,庄稼颗粒无收,群众四散逃荒谋生。其中有一个叫李继安,是河内界沟村人(在今博爱县),在湖北、湖南一带卖米粥为生。干了8个月,准备返乡,临回家前去洞庭湖游玩,湖中有一君山庙,李继安进去烧香后,坐在庙前休息,朦胧中见湖中出来一个穿红衣的老人,拿一封书信,走到李继安跟前说:“你把这封信送到怀庆府(沁阳县)西70里的济源县北2里,那里有一水池,池边有一大石头,拍三下,池中出来巡海夜叉:老虎身,鹿角,牛头,龙须,样子奇特,你不要害怕,把信交给他,他是济渎神的门卫,让他转给济渎神,这是玉皇大帝的委托书信,让济渎神下雨。”说完赏李继安200文钱,一眨眼就不见了。
李继安来到水池边,在石头上拍三下,果然应验,巡海夜叉出池。李继安把信交给他。不几天就下了大雨,万物复苏,逃荒的乡亲都返乡种地,安居乐业。为了让人们记住济渎神的功劳和李继安捎书的事迹,人们在此建了济渎庙,敬奉济渎神,刻了李继安捎书的碑记,立在济源庙内。
我查了历史资料,没有大汉通容元年的记载,确定没有真人其事,属于民间神话传说,把神话立碑传记,显示济渎庙的神秘,建庙的根由,济渎庙建于唐代,既然该故事是建庙的依据,建庙就应立碑,可能原碑已毁,宋代又立碑纪念,所以为重书,意为重新雕刻。这个故事后来演译为《柳毅传书》的小说,是小说的开山鼻祖,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
&三十、从春节的设立看中华民族的智慧
&&&&&&春节,在地球的北半球,既是月历的一月初一又是人们明
显感到春天温暖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发现月亮的圆缺每天都在变化,初一没有月
亮,十五月亮圆,每二十九个昼夜多一点一个圆缺周期,现在
人们精确计算是29.5306天(一天24小时),每十二个半左右
圆缺周期是一个气候冷暖周期365.2422天,由于一个气候周期
不是整十二个月,以月历十二个整月周期计算,一月初一在气
候周期上的位置就变化不定。
&&&&&&由于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但气候却没有每天
变化的精确参照物,难以准确掌握,月像每天都有明显的变化
却和气候无关。为了既显示气候特征,又方便掌握日期,我们
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创造了阴历,(也叫农历,其实和农业关系
不大)即用闰月调整确定一月初一在气候周期上的位置,把太
阳向北回归一月以后,人们能明显感觉到温暖的一月一日,确
定为春节,这样一来就不能保证每年都是十二个月。
&&&&&&由于二十四节气每十五天一个节气,所以每月只有二十九
天多的月圆缺周期每两年零四个月左右,就有一个月只有一个
节气,所以人们把每月都有两个节气的那一年就确定为十二个
月为一年,有一个月只有一个节气还算这一月(即闰月)就确
定十三个月,这样既能保证日历与月象相同又能使日历与气候大
&&&&&&单单这一调整确定,需要多大的智慧与宽容心怀,这正是我
&&们中华民族的本色,是中华民族包容共赢得昌盛的诀窍。
&&&&&&现在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记年是公元,是由罗马帝国创造
的,由于有记载的连续时间最长,才得到世界的公认,其实也
并不完美,中国人在早他们两千年前的周朝,就已经发现太阳
的活动规律,只是由于朝代更替,没有连续记录,不为世界其
他民族所认可使用。我们现在把罗马人发明的公元记年叫阳
历,把自己发明的月像和气候结合的记年叫阴历,也叫农历。
&&&&&&具体确定阴历春节的时间已无证可考,准确的时间只能认
为在周朝以前。因为那时,人们已经准确掌握了复杂的难以掌
握的太阳运行即气候规律,制定了形象的节气名称。相对于简
单的月亮变化规律和气候历法调整结合,一定是在它之前的,
最起码和它是同时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的改革开放,又将文艺晚会引入除夕
夜,给春节更注入了新的含义,新的生命。
&&&&&&能表示即将摆脱寒冷,给人们带来温暖以及希望,新的生
活生产重新开始的节日使人多么愉快呀,加上这时气温很适宜
食品的保存和食用,又值农闲,方便人们的交友和娱乐活动,
所以这个节日实际长达半月,很受人们的欢迎。
&&&&&&外国的节日多和人物、事件有关,中国的节日多和气候、生
产、食品有关。在逐渐兴起的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人类更加文
明的大潮中,人们会逐渐体会到中华民族原有的伟大和智慧。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人类近代文明的发祥地,在气候和
中国大致相同的北半球乃至全世界,随着中国逐渐富裕强大,
随着第一人口大国人各种原因的迁徙和扩散,人们会逐渐熟悉
欢庆这个由中华民族创造的节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也将由
此逐渐展 现在全世界面前。
&&&&&&三十二、古羊肠坂今昔谈
&&&&&&去年岁尾,在太行山晋豫相接地界发生一亩大“碗子
城”的纠纷!不管争“碗”“夺城”孰胜孰败,有一点喜庆可
贺:双方村民都具有经济、历史和文化意识。他们意识到脚下
寸土都有一个故事;眼前一块土地都是一部历史,眺望一方热
土都是中华文明!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业,弘扬中华文明是炎
黄子孙责无旁贷的职责。
&&&&&&较早史书记载,羊肠坂是司马迁的《史记》中《孙子吴
起列传》中写到夏朝末代版图说:“夏桀之居,左河、济、右
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羊肠”指夏朝的
北方地界。有一位高级军事专家说:“欲得天下,先取中原,
欲得中原,先取羊肠。”中原指哪里?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
义言,即指夏末商初的“夏桀之居”锁定的四方地界:东边是
黄河、济水交汇处的温县武德镇,西边是太行山(古称泰山)
和陕西的华山、北边临界羊肠,南边是伊阙(洛阳),四边所
怀抱的太行山、济水流域的怀川大地,形同牛角,古称牛角
川。广义说,以河南为中心连接山东,河北、山西、陕西一部
分。怀川大地是中原的腹心地区,这是史证不可争辩的事实。
羊肠坂道是出入北方和中原的重要门户和隘口。是太行山八大
径&&&之一太行
的关口。这里群山连绵,道 路盘绕,条条道路如
羊肠小道。是进可攻,退能守的战略要地,可谓一夫当关,万
夫莫开的“雄关要道”。明末清初的著名地理学家顾祖禹在
&《读史方舆纪要》中写道:“南戎虎牢之险,北倚太行之固,
沁水东流,沇水西带,表里山河,雄跨晋卫,舟东都会,号称
陆海。”这里的“沇水”说的是“济水”,“晋卫”的卫说是
&“卫国”指今沁阳市至卫辉一带。从战略意义讲,沁阳市地域
就是兵冲要地,是中原的腹 心地带。谁占据了它就可南征北
战,东讨西伐夺天下了。
&&&&&&从春秋战国到抗日解放战争的两千多年里,在羊肠坂道
演绎了多起争雄夺隘取中原打天下的战役,最著名的秦赵争霸
的长平大战,就是鲜活的战例。燕国一位谋士姓蔡,曾给秦国
献策:欲夺天下,必“决羊肠之险,塞太行之口,”可见羊肠
之重要。秦国足智多谋的大将白起与赵国的书生赵括交手,白
起设下埋伏,一举破敌,40多万的赵国将士,遭到白起灭绝人
性的大屠杀,血流成河,血杵漂浮,染成的红河,古称丹河流
传至今。赵国撤去老将廉颇而换只会“纸上谈兵”率军迎敌的
人,怎能不一败涂地呢!这场战役凝出“纸上谈兵”成语,成
为告诫后人只会读书,不会实践的人不能任用的古训。
&&&&&&中共在江南周旋多年立脚不稳,长征到陕北落脚,立刻派
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到山西太行山及沁、济等地
开辟抗日根据地,正是夺取中原定天下的战略方针。1945年重
庆谈判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在山西上党地区搞磨擦,攻击解放
区,毛主席在重庆发出指示:上党战役坚决打,要打出名堂,
打好了有利于谈判!上党地区正是羊肠坂道附近地带。这正是
取羊肠、得中原、争天下的写照。
&&&&&&羊肠坂在三国前称羊肠坡,因为曹操统一中原,在羊肠
坡作战消灭叛军,正值隆冬冰雪天气,他诗兴大发,写出叹创
业之艰难,哀百姓之疾苦的《苦行寒》诗篇中有两句:“羊肠
&&&&&&&&&&&&&&&&&&&&&&&&&&&&&&&&&&&&&&&&&&&&&&&&&&&&&&&&&&&&&&&&&&&&&&坂诘屈,车轮为之摧”。从此,羊肠坂取代了羊肠坡的称谓。
对羊肠坂的描述,还有史书这样写道:“羊肠在怀州北,阔
三步,长四十里,羊肠所经瀑布湍流,实为险隘”。怀州、
怀庆、河内、野王都是今沁阳市的古名称谓,潭怀更是沁阳远
古名号,说是盘古出生地。现在太行山的神农山遗存有炎黄老
祖先居住的古洞,洞前有一道盘古沟,西边不远有济源的盘谷
寺、盘古山,其说明这里是炎黄祖根地。由此证明:沁阳为中
心的怀川在地理上有厚重的远古文化的底蕴,急待开发远古文
&&&&&&欣逢盛世和平年代,攻城略地的战乱祸患不再,生活在
这里的百姓群众正是为了开发历史文化旅游产业,追求经济效
益,发生了争“碗”夺“城”的纠纷争端,我们充分相信晋豫
两地政府,会以大局为重,依据证据和协商,妥善解决这一事
&三十三、逐鹿中原之“逐鹿”一词的考证&&&经常读史书,逐鹿中原之‘逐鹿’一词不甚理解,翻开字典查阅,逐:追赶,追逐。鹿:是一种动物。结合起来是追赶鹿,言外之意即为打猎的意思。‘逐鹿’后面加上‘中原’,笼统理解为捕猎在中原大地上。现在的《成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我们经常所说的一句话:得中原者得天下,似乎也印证了词典的解释。很多成语都来源于传说、寓言故事,多少都有说起,而“逐鹿中原”一词却不能窥其全貌。从上所述我们可以达成一定的共识。‘逐鹿’原先是打猎,被现代人及古人理解为战争,或者说原古人类把战争也称做‘逐鹿’,由打猎到战争,它肯定有必然的联系。当时的社会还没有发明文字,是由岩画和手势比划到文字产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演绎,逐步演变延伸过来的。让我们重新回到远古社会,当时的生产力并不发达,人民过着群居集体的平等大同生活。当时的情况,我们不用去假设,就像现今和谐的社会,老百姓首先要解决的是吃和穿两个问题,然后才能谈到享受。那么过去的人吃什么?无非就是野果和动物,经过斟酌比较,顺其自然的就想到了鹿。它是一种性情温驯胆小的草食性哺乳动物,过着群居生活,分布范围极广,它的目标大、数量多、宜捕捉、出肉率高,皮大可做衣服,又没有攻击性。在远古社会,比之其他动物,它是华夏先人的首选。生产力低下的人类猎鹿来保证自己的生活,是符合当时社会情况的,是种可行务实的社会行为。在历代考古实践中,从发掘的史前人类遗址或保留下来的岩画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鹿的骨骸和身影,并且数量极多,表明了在远古社会,鹿在人类日常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鹿与人类是密不可分的,虽然它是人类的牺牲品,却为人类的繁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89年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济源市火车站附近的夏都原城遗址进行发掘,出土了成堆鹿骨,其中一只鹿角长0.47米,证明当时古人的主食为鹿肉。……从古文字到简体字的演变过程,从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揣摩出新的思路,如“膘”(臕)、“粗”(麤)、“晒”(曬)、“熬”(爊)、丽(丽)、尘(鏖)、鏖(激烈的战斗),最能说明“逐鹿”与战争有牵连的是“鏖”字等。上述可以看出人类造字是从生活实际出发的。另外又反馈给我们一个新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鹿与我们人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先人们在狩猎捕鹿的过程中,常年累积。吸取经验和教训,形成了一种原生态有组织、有计划、有协调的围捕行动,出现了侦查、围捕、伏击以致到最后分配胜利成果的过程。出现了分工不同,各尽其责的岗位到人,有指挥者、猎手、搬运等,对以后在部落群体之间发生的争执、摩擦、兼并的战争,有着深刻的影响,起到了大练兵的作用。在狩猎中,人类由吃一堑长一智,慢慢潜移默化形成了有思想意识、有制度、有上下级的体系。发展到后来,部落之间的战争,在当时及后来的若干年就叫“逐鹿”。逐鹿就是战争的形象代言人,只是后来有文字出现后,战争的叫法就直截了当,逐鹿逐渐被人淡忘。
三十四、古轵道上探幽情
现代交通文明的发展,纵横交叉的公路网、高速公路、铁路、航线给人们出行和运输带来很大方便。古人走的路是什么样呢?
2004年11月12日~14日,国家文物局“太行古路”项目组长罗火金同志来济调查,我有幸受领导派遣配合工作。配合调查的还有沁阳市文物局局长李建兴、田中华同志进行古轵路调查,从济源轵城到山西的垣曲县,行程150公里,历时4天。
太行山称“天下之脊,东西之巨防”。从北京到新乡是南北方向,从新乡折西是东西方向,延绵千余里,是华北平原到黄土高原的分界线。山麓全是山脊,高度均在1500米以上,险峻不可攀越,只有8条河沟从中穿越,古人称为8径。1、轵关径,在济源市境内;2、太行径,在沁阳境内;3、白径,在辉县境内;4、滏径,在河北磁县;5、井径,在河北获瀣县;6、飞孤径,在河北蔚县;7、蒲阳径,在河北易县;8、军都径,在北京昌平县。
轵关径,从古到今是连接陕西、山西等地进入华北平原的一条通道。在北魏时,定为轵道,主要从事军时、运输、生意、贩盐等活动。秦汉时期在轵国设盐官进行管理。历史上有记载的有黄帝率兵战蚩尤、秦代的章邯、汉代的献文帝、三国的司马凝、东汉的刘秀、唐代的李世民、宋代的赵匡胤、明代的李自成、清代的太平军李开芳、国民军卫立煌和宋哲元及日本侵略军都从中通过。历经战乱,演唱了一场场悲壮凯歌。
轵者,车轴之端也,轵关者,通道仅当一轵(车)之险关,是河内进入山西的第一通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魏国在轵径口修筑了一座驻军城堡,叫轵邑,专司防守。
第一天我们一行查看了轵国故城、留养、承留(古驿站)、虎岭、三官殿、封门口。在封门口我们沿途看了封门口的长城和城关遗址、关额、碑文告示,守关驻军要塞。下去坡看到大店河北岸的蓁关(县志记载汉光帝刘秀派遣28宿之一王梁守蓁关)。后经过小鬼坡到达王屋。第二天,经过二里桥、五里桥、七里桥、茶坊(茶坊因设茶水而得名,还有古窑洞遗存)、上关、西门、东阳、郝坡、高洪坡、邵关(邵原镇)。在邵原古文化学会的同志向我们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领我们看了几个古代有关口的地方。下午到金丝胡同、西阳双音堂、蒲掌、郭家河、白鹅、英言、石碑座。第三天,从古城到垣曲。在垣曲受到县文物处、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工作站的同志热情接待。他们帮助我们查了很多有关资料,领我们看了几处有关古轵路的地方。第四天,从原路返回,在返回途中,对群众反映的几处地方进行勘查。
在调查中,我们多次寻问当地老年人,查看古路痕迹,亲自走一段,进行记录、照相和录像。
在英言的下坡处,遇到堵车正逢雨加雪,我们自动上前疏导车辆,走开后,冒着寒冷,不断的下车察看,不放过一个遗迹。在蒲掌的西边下坡处,我感慨万千。在30年前,我去山西胡家峪考察,路过该处,刚下过雨,我被滑摔倒了两次,裤档裂开,地上的僵石把屁股扎烂,痛得我落泪。走到郭家河到一位农户家中,让其帮忙缝好,并在此吃饭住宿。我望着这家住房已变成砖瓦房,环顾四周,沉思良久,不顾离开。我向同行的人讲述30年前的一幕,他们为我赞赏和同情,并给我照相纪念。
过去的道路,如今大部分都已改变路线,有的地方扩宽和继续小范围使用,有的已成农田和村庄,代之而起是宽阔的济垣公路柏油路面。虽然轵道已经做古,完成了历史使命,但他的功劳永存。我们可以想象,在几千年前,古人开创的古轵道上,成群结队的马帮、驴驮及人担、肩扛的身影不见了,清脆悠扬的铃声远去了,远古飘来的茶草香气也消散了。然而留印在古轵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的千丝万镂的记忆,都幻化成华夏子孙的一种崇高民族创业精神。这种生生不息的拼搏奋斗精神,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雕铸成一座座永恒的丰碑,千秋万代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与光辉。
三十五、济渎西路发现古代陶骨
2004年12月13日,我和李福军、唐长庆、张红升、李斌同志在济渎西路清理墓葬中,发现一根陶骨,长10cm,宽(大头)&#cm,(小头)4cm,厚3.5cm,呈扁形,中间有1cm粗的圆骨髓形孔,大头有血管孔,小头有斜断痕迹。像一个中年人腿胫骨上节关节形状,非常逼真相似。
出土陶骨的墓葬是东汉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该陶骨在墓室前左侧。这个陶骨在全世界考古中属首次发现,有什么用处、怎样使用、为何用陶骨?我请教了市人民医院、卫校的骨科专家,他们说可能是化学品合成,但古代没有合成技术。我看很像骨头化石,根据石化程度有1万余年,这骨头又怎样在墓中呢?其余骨头为什么没有石化,有很多谜有待进一步研究。
2004年12月15日
三十六、东石露头发现宋代壁画墓
2004年12月15日,市政公司在修济渎西路时发现一座古墓。文物局领导接到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
经过发掘,确认该墓是宋代早期古墓。该墓是4角攒尖式砖室结构,墓室长2.8米,宽2.8米,高3.5米。出土有34枚铜钱、四个铁环、18个馆灯。墓室墙壁上有彩色壁画,高1.55米:
正面是夫妻对座,桌上放着食物,准备就餐;两边墙上是侍女端酒、盘、碟状,整幅图为“宴饮图”。墓门口内侧有4个侍女,脚踏莲花座,手持引魂旗,为导引上西天成仙图,图上有帷帐、卷云,顶上日月对应。整个画面比例恰当,线条清晰,颜色分明,服饰明显,人物形象生动,维妙维肖,内容丰富,在我市尚属首次发现,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对研究古代人的生活习俗、墓葬结构、绘画艺术有一定意义。
三十六、黄河三峡发现火山口国土部:&&&&&
2009年12月27日,我和田孝建、邓方乐、吕建伟等人,
到济源黄河三峡景区考察,发现一火山口。&&&&&&火山口堆积大量的钢渣,硫块、白灰、火山灰、非金属溶凝物等。火山口顺溶洞平进深37米,直径3---7米。据分析:&在3.5亿年前,地下熔岩从山体裂隙中向上喷出,经溶洞外溢。现在游人在观看溶洞和身临火山洞的同时,还可看到高温岩浆溶石遗迹的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梁宏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