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泰中医馆只有代煎汤药快递到家吗?没有药丸什么的吗?

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转帖】   - 杏林茶坊 -
中医药论坛 - ZHONGYIYAO.NET
&(实名注册,交流更贴心)
& 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转帖】  
积分16747&
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
 刊发时间: 08:00:09 光明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北中医】精神 中医魂 张其成   天佑中华有中医。三皇肇始,五帝开基。传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一画开天,判列阴阳,研制九针,以拯夭枉。
神农创制耒耜,教耕五谷;一日而遇七十毒,赭鞭以辨众草木,相土地所宜,尝百草性味。《神农本草经》,开药物学之先河。黄帝问难岐伯,济民众于仁寿,救病患于水火。《黄帝内经》,列阴阳之候,彰死生之兆,终成中医之圭臬。神医扁鹊,遍游各地,诊视疾病,美名传扬。医圣张仲景勤求博采,撰著《伤寒杂病论》,为辨证之宗、众方之祖。名医华佗发明“麻沸散”,创立各种外科手术,为世人惊奇、世界领先。隋唐时期,医著大盛,唐高宗颁布《新修本草》,乃世界第一部国家药典;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为最早临床医学百科全书。金元医学,流派始分,新学肇兴,刘主寒凉,张主攻下,李主补土,朱主养阴。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堪称“东方药物巨典”。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大疫流行,医道变革,温病学终成独立体系。近代以降,面对西学挑战、疾病谱变化,中医坚持主体发展,保持特色优势,在防治重大疾病、促进人类健康中不断发挥巨大作用。   中华医学,绵延数千年而气脉不绝,历经磨难坎坷而百折不挠,且医籍之丰,医家之众,波澜壮阔、奔流不息,为世界医学史所罕见。其因何为?正是一代一代中医人铸就中医之魂!中医之魂是中医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医造福人类的财富之源。   “仁和”乃中医之魂。   “仁”是中医人立身之本。仁者爱人,医为仁术,当以恻隐为端,慈悲为怀。苏耽橘井泉香,董奉杏林春暖,壶翁悬壶济世,华佗青囊度人。孙思邈《大医精诚》,为后世医家之行为规范: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普通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一心赴救。博及医源、精勤不倦。此等苍生大医,为民敬仰!   “和”是中医的核心价值。天人合一、人我合一、形神合一,和是生命赖以形成、存在、运动的基础,和是健康、快乐、智慧的最高境界。人居天地之间,天地人得其和,则风雨有节,寒暑适时,人之起居服食、视听言动、喜怒哀乐无所过,则心和而形和,形和而气和,气和而天地之和交应,此所以长生久视之道。为医者不仅要在诊断治疗上整体审查、四诊合参、辨证求本、调中致和,而且要在医患关系、同道关系上以和谐为目的,以诚信为原则,信和、谦和、温和是为医者的内在道德修养和外在行为规范。   北中医,其地也不广,其楼也不高,然北中医人其使命也强、其责任也重。北中医人深深意识到,一个没有灵魂支撑的民族是悲哀的,一个没有灵魂支撑的事业是短暂的。从上世纪50年代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到90年代跻身成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的唯一中医大学,北中医人以强烈的忧患意识、自强意识,秉承仁爱、中和的中医精神,立志共铸中医之魂。   上世纪60年代初中医教育出现西化偏差,任应秋教授等五位老人心急如焚,忧中医传承偏离航道,中医事业大厦将倾,于是奋笔疾书,振臂一呼:中医教育要坚持中医主体,中医学院是培养高级中医师的殿堂,应当强化中医和传统文化教育。“五老上书”成为中医教育史上一座丰碑。   看今朝,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圆满遨游太空,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在5天飞行过程中,身体健康,表现出色,没有出现明显的重力变化影响。殊不知其中却有北中医人在为他们保驾护航。王绵之,时为八十四岁高龄老人,每两个星期就要进一次航天城,为两位航天员诊脉察舌,调制药方。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承载着北中医人的一份光荣。   从抗击非典以身殉职的第一位中医烈士,到汶川抗震救灾派出的第一支中医医疗队;从北京奥运会场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到新中国成立六十年庆典走在群众游行最前方阵的有力步伐,北中医人“勤求博采,厚德济生”,以德行和智慧培育英才,以岐黄医术造福人类,坚持不懈地传承中医之魂,向世界展示国医风采!
澳大利亚ABC广播公司采访国医堂中医门诊部   【北中医】关注 我们为什么喜欢中医 嘉宾:    高思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Ramsden Shaun澳大利亚留学生程五中伤寒专业博士生赵鹏飞  2008级实验班  高思华:中医药几千年来维护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和健康,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防病治病作用。然而,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后中医药受到了较大的冲击,虽然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给予中医药很大的扶持,中医药机构建设和中医药教育办学规模发展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但中医药乏人乏术的局面仍然存在。尤其是近年来又出现了取消中医的杂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今天在座的同学们都已入校学习中医一两年以上了,你们现在对学习中医产生兴趣了没有?你们是怎样认识中医的?   Ramsden Shaun:我到中国之前,从来没有听说过中国有自己的医学,接触和学习中医药之后,才知道我们的世界有这么好的关于健康的知识财富。中医太好了!我对中医有“五不”体会:人不要守旧,可是学中医却不可以不用《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的方子,不可以不认真学习领会《黄帝内经》的思想和理论,不可以不学习古代哲学,不可以不学习太极,不可以不用天人合一的理论,要不就当不好大夫!   程五中:我校有着浓厚的人文环境,晨曦中传来朗朗的诵读声,众多学子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研习古圣先贤的睿智思想,研习博大精深的医理医术和中医文化。我校名医辈出,自从建校以来,耳熟能详的有秦伯未、任应秋、董建华、王绵之、刘渡舟、赵绍琴、杨甲三等等。这些名家从不同方面继承和丰富了中医学术思想,同时形成了母校浓厚的中医底蕴和研究中医的理想氛围。大家都为能在这个中医药学的最高学府里学习感到自豪。   赵鹏飞:我虽然入校刚一年,但由于我所在的“中医教改实验班”采取了与以前不同的教学方式,一边学基础理论,一边跟师临床,所以在这一年中的收获很大,感受也很多。中医学是东方科学之精华,它的灵魂在临床,它的迷人之处在显著的临床疗效。从近年来的战胜非典,到防治手足口病,再到目前的抗争甲型H1N1,中医学总是在第一线为拯救生命和捍卫人民健康立下汗马功劳。在现代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依然彰显着强大的生命力。在我的临床跟诊经历中,亲身目睹了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仅花了九块钱就痊愈了;糖尿病患者经过一年多汤药治疗,终于告别了天天服用一把药片的生活……这些鲜活的例子让我们越来越喜欢中医了!   中医还有浓郁的人文特色,“重医德、尚自然、以和为期、以人为本”。学中医强调悟性,强调哲学思辩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学也是明白学、智慧学,越嚼越有味道,所谓“入之弥深,所见愈奇”。有时百思不得其解,老师一句点悟,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于是兴趣倍增,学习中医的劲头也愈来愈大。我的感悟是:投身中医,其乐融融;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任重而道远。   高思华:同学们学的是中医,一定要认真按照中医的思维模式,去学习、研究和处理疾病的防治和健康的维护等一系列问题。要学习和借鉴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知识和技术来丰富和发展中医,但不要跟着西医的后面跑。中医是通过调人来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西医是通过治病来维护健康,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和评价标准,一定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评价中医或用中医的标准来评价西医。学中医就要站稳自己的脚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收到较好的防治疾病和维护健康的效果,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师。   【北中医】寄语   ●高思华(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上善若水,大爱无疆。维护人类健康是医生的天职。希望同学们时刻铭记和践行“勤求博采,厚德济生”的校训,为将来成为一个医德高尚和医术高超的好医生而努力学习。   ●王庆国(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天职与乐趣,是在专业探求与道德修养的交互影映中,和学生一起实现人生的价值。   ●张冰(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教师的激情源自对教学和学生的热爱。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和学生一起创新。   ●张其成(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主任委员)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的根基和灵魂。“仁和精诚”是中医药文化的核心价值。弘扬“仁和精诚”的核心价值是北中医人的神圣使命。   【北中医】图说
  王绵之教授将中医药应用于载人航天,为航天员进行飞行前、飞行中和返回后的保健。神六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的前3个月,无论是炎热酷暑、周末节日,他都一趟趟地前往航天城,为航天员们精心调理。他让中医药与现代航天科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北中医】记忆 跟师记 彭建中   1990年10 月20 日是我人生路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有幸参加了国家两部一局(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拜师大会,正式拜著名中医学家赵绍琴先生为师,从此得以忝列赵氏门墙。我校享誉全国的中医大师董建华、刘渡舟、王绵之、颜正华、刘弼臣等均喜收得意门生。学术传承,后继有人。   赵绍琴先生是三代御医之后,又曾从学于清末御医瞿文楼、韩一斋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三位先生,集家学与名家传授于一身,医术精湛,见解超群。1984年春,聆听先生讲授中医温病学,尽披临床不传之秘,我内心不禁为之震撼。自此“编外”跟师临床,直到1990年“转正”、1995年毕业,前后跟师侍诊10余年。门诊、出诊、会诊,足迹遍及北京东南西北中,寒暑无间,风雨无阻。师未至,我先到;师欲归,我善后。师之只言片语,铭记在心;师之处方用药,回味再三。   先生温文尔雅,卓然不凡,令人肃然起敬,而又备感亲切。每当开诊,先生正襟危坐于中,众弟子或坐或立,环侍于周。先生诊脉、察舌、观色、问症,一丝不苟;辨证、立法、遣药、处方,有条不紊。每诊一病,必由脉舌色症,论其病因病机;每处一方,必先立法,法立而方遂出。药味不多,常常六、七味,而配伍精妙;分量极轻,不过二、三钱,而期在必效。患者满面愁容而来,满怀希望而去。苍生大医之魅力有如此者。   先生脉法精湛,临床以脉断病,据脉立法,颇有御医遗风。尝有妇人彭某,年三十,因结婚4年不孕来求治。先生察色诊脉,谓脉弦滑而数,沉取有力,断为营分郁热,治以清营透热方法,药用赤芍、小蓟、白茅根等7味寻常之品,全无一味传统妇科之调经种子药,妇人服药2周,即已怀孕。数月之后,妇人复求先生为其试断男女。先生诊脉毕,曰:“是男孩儿”。妇人戏言:“我喜欢女孩儿。”先生复诊脉良久,曰:“恐不能如愿。”后该妇人果生一男孩儿。中医脉理精奥,若囊肿、息肉、结节等占位疾患者,其相应脉位必兀突如豆粒状,临床屡验不爽,我的徒弟现亦多能别之。仅此一端,即知中医脉理大有研究价值。   先生对中医学最大的贡献是对现代医学慢性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所突破。先生以中医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指导慢性肾病的辨治,主张从营血辨析,突破肾病即肾虚的传统理论的束缚,提出慢性肾病非单纯肾虚论,采用凉血化瘀、疏风胜湿、疏调三焦为基本大法,配合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治疗现代医学诊断明确的慢性肾病,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等,疗效显著。曾有尿毒症患者许某,上世纪80年代初就诊于先生时已报病危,大医院建议立即透析,否则生命堪忧。经先生治疗后显著好转,用中医药成功地控制了病情发展,保持稳定20多年未透析,堪称医学奇迹。   先生常常教诲弟子:“病人乃吾等衣食父母,要待之如亲人,想其所想,急其所急。”先生尝执意从楼上门诊步行下楼,为不便上楼的残疾病人诊脉;先生又曾顶风冒雨到室外车中,为不便下车的危重患者瞧病。先生对待病人真正做到了唐代大医家孙思邈所说的“皆如至亲之想”。患者能就诊于先生,真是苍天有眼;我等能侍诊于左右,更是三生有幸。   我跟师侍诊10余年,目睹先生救人无数,感谢恩师倾囊相授。师恩如山,无以为报,唯有将岐黄之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广大,造福人类,以慰恩师在天之灵。   每一张图片,都诉说着刻骨铭心的故事;每一处地标,都见证着北中医成立至今所走过的历史足迹。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在地标建筑前留下朗朗读书声,度过多彩大学生活,履行庄严而神圣的《医学生誓言》。
【北中医】 地标① 老校门   50余年的沧桑,见证了中医药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50余年的风雨,浸透着一代代中医学子的理想与汗水。1956年,北京中医学院等4所中医院校成立,开创了现代高等中医教育的新纪元。而这座位于海运仓胡同的“牌坊”式建筑,可以当作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之初的老校门。曾经,在这校门内,汇集了多少中医界的名流和前辈,吸引了无数对中医药事业怀揣梦想的年轻学子,培养了一批批中医界的有用之才和有识之士,承载着弘扬中医药学术文化的使命和重任。如今,石门早已消失在50年的历史长河之中,但在北中医人心中,她就如一块历久弥坚的磐石,虽经风雨驳蚀,但骄傲而坚挺。
【北中医】 地标② 医圣张仲景像   “竭大医之精诚,施仁术于含灵,凭藉一流人物实力,追求至善至纯佳境,秉厚德而济生……”   朗朗读书声在校园中回荡,除了使清晨早起的人们多了一份怡然心情之外,不免要追寻那韵律的来源。这是恭立于图书馆前莘莘学子们的诵书声。陪伴着同学们耸立在天地之间的是环手持书的仲景像,那是中医学祖师的象征,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医德思想的凝聚,是融汇于学子血脉中的动力。晨读结束,同学们行礼而去,仲景像巍然不动,若其有知,不亦于同道行礼乎!而同仁亦不辜负其礼。
【北中医】 地标③ 中医药博物馆   当您来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处必去之地;这里也是历届新生入学后感受中医药氛围“第一课”的生动课堂。她是中医药两千多年生命的缩影,是一部立体直观的中医药“教科书”,她以文物古籍实物来展现中国医学史的走向,以标本和图片来显示中药从原动植物到饮片的过程。不大的园地,精巧的设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人,来到这里的有外国元首、有普通市民、有中小学生,更有趣的是,许多幼儿园小朋友也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这里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您如果有机会,不妨移步于此中医药的历史长廊中,一览其中风采。
【北中医】 地标④  国医堂   这里是中医名师们展示精湛医术、服务大众的场所,这里是莘莘学子见习、实习,体悟老师心法、传承中医学术的课堂,这里更是求医问药者体会地道中医、治病保健的地方。说起国医堂的特色和优势,有人曾形象地喻为“一二三”现象:“一”,即一专多能,以专科专病为基础,同时发挥各科综合服务功能;“二”,即“双高”,这里既有国家级名老中医,又有一大批学识渊博、学贯中西的医学博士;“三”,即名校、名家、名药三位一体。“买药到同仁堂,看病到国医堂”,如今,“国医堂”这块金字招牌已成为“中医门诊部”响当当的代名词,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患者的心中。
…… …… ……
提示: 您需要【】或【】才可以浏览更多内容。
高语山林,偶言市朝,知命无茧,温饱即安!
坐拥书城,悬壶庐川。网上会友,医情绵绵
我向往的地方
○。鵝↘蔸蔸裏囿糖…跟鵝赱Bo?
[通过 QQ、MSN 分享给朋友]只有这样做,互联网时代的中医馆发展才越有机会!
中医馆的挑战和机会
在本公众号我们知道,依托“互联网+中医”,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已经是未来中医药发展的一大趋势,是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必然选择!
在7月29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中医药信息大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闫树江就介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正在加紧制定《关于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互联网发展的指导意见》,将适时出台,全力推进中医药信息化新发展。
作为中医药发展的重要阵地中医馆来说,更是不可避免要与时俱进,充分链接信息技术,使中医诊疗更加简便,并充分发挥养生、保健等“治未病”优势,更好为百姓服务,同时也更好弘扬中医药文化。
这在《中医药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就曾有明确指示,“加强中医馆信息化建设。加强中医电子病历、辨证论治、中医药知识库、远程会诊、远程教育、治未病、临床业务监管等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到2020年,所有建成的中医馆具备信息化服务能力。”
政策中还明确表示,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医药大数据建设开发和“互联网+”发展前景广阔,中医药信息化在健康医疗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8月4—6日,首届中医馆发展与中药经营高峰论坛在合肥举行,论坛期间,当归中医、行知堂总经理李永明透过自身企业的探索,为行业同仁们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的中医馆运营探讨》主题演讲。
李永明也同样表示,中医馆拥抱互联网是必然趋势!目前互联网医疗的案例越来越多,并对传统的医馆冲击非常大,导致很多医馆倒闭。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的中医馆未必先进,但是不+互联网的中医馆必然落后。拿着冷兵器与现代的军火对抗,这是不现实的。但是中医医疗的本质还是线下服务,永远不会被互联网所颠覆或者取代。”
而中医馆拥抱互联网后能够得到两方面的改善:一是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尤其是开在北京和上海这样大城市的医馆,其最大的成本是房租成本和人力成本,互联网能够帮助中医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二是诊所患者医师的关系。即利用互联网把这种关系继续稳固下去。
互联网运营的三个层次
目前中医馆与互联网的结合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李永明表示,未来五年、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整个中医馆行业或许会发生一些变革,变成与今天的中医馆不一样的运营模式。
中医馆如果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互联网应用从1.0到3.0阶段,有三个层次:内容和品牌、效率和成本、数据和智能。
内容和品牌
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的网民已经达到7.5亿,中国网民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约3.5小时,那么如何吸引这三个多小时的消费注意力呢?这意味着必然会出现一个新的品牌——互联网品牌,而这个互联网品牌的指标是,不是有多少用户,而是有多少真正爱你,真正喜欢你。
李永明从“建立立体的自媒体营销方式”、“发布有品质的原创内容”、“线下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举了自身的例子。
其中“立体的自媒体营销方式”,大家一目了然,即是囊括图文、视频甚至音乐等各种各样表现形式的自媒体,这在我们日常的微信刷屏中,应该司空见惯。只是不要流于形式,而是要真正做好,把它做成一个信息及时传递和粉丝温暖互动的大家庭。我们以往公众号也说过如何运用微信营销来推广品牌。
而发布有品质的原创内容,也自是无多言语。抄袭即意味着没有个性,原创才是品牌突显的有效方式。目前当归中医学堂的微博作品都是原创,因为只有原创才能表现个性,没有个性就没有品牌。
对于线下内容,李永明举了自身的例子。他建立了一个新媒体矩阵:健康教育—当归中医学堂、教育服务号—当归微课堂、医疗服务—行知堂服务号、医师行业品牌—青年国医。
“通过这四个媒体矩阵可以满足我们整个公司的互联网品牌,互联网品牌当然不仅仅是面对患者,也要面对医生,即让这个地区的医生如何看待中医馆,他是否以在这儿出诊为荣?”李永明说。
同时,他也表示,互联网品牌实际上给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无需去抢广播、广告或者报纸广告等大众媒体,再也无需通过媒体的中介才能和客户沟通,互联网的自媒体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效率和成本
毋庸置疑,互联网对于中医馆来说,很显著的特色就是体现了效率和成本优势,这也是一个企业长久健康稳健发展的重要资本。
所以,李永明提出了让互联网接入到服务流程中去,让人做真正有附加值的工作。所谓的人文关怀,李永明希望是人做人的事,电脑做电脑的事。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李永明运用了“云中医诊所经营智慧系统”(相关链接为:/),基本上可以解决很多模块的问题。李永明着重从信息化系统对中医馆帮助最大,以及投资者和经营者最感兴趣的几方面进行了介绍。
第一方面是会员体系。中医馆需要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设计会员体系,而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储值卡,应该能够让会员在中医馆以很舒服的方式看病。它既能为会员提供优惠、特权、便捷,又能实现移动互联网支持、一卡多用,以此让患者拥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巩固患者和医馆的关系。
对当归中医馆来说,当归一个会员及其家庭平均一年的消费大概1.2万元,会员量和储值额都很高,平均日会员消费金额超过5万元,没有计算机系统辅助管理,一般管理方法根本无法承载这个量级的交易和管理,而使用云中医系统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方面是关注经营决策,云中医能够让数据说话,帮助中医馆实现精细化运营。很多年销售在几百万规模的小诊所,没有数据,不清楚进店顾客是多少,因为传统的HIS系统统计功能不够强大,而且没有数据挖掘功能,这意味着要手动计算很多东西。而运用云中医系统,打开手机就可以看到诊所一天的看诊量,数据都会显示在手机上。而且每个月都会形成数据,这个月与上个月的差异,经营者一目了然。
再比如,通过云中医系统的数据,中医馆能够判断医生擅长哪些方面,同时,平台还有疗效反馈数据,帮助实现精确导诊,不断增强医生的诊断率,帮助医生提高能力。
另外,云中医还提供网络客服聊天机器人,因为做好服务需要人,而以往行知堂呼叫中心的四个人,从早忙到晚都忙不过来,且在北京四个人力成本也很高,大概四万块钱。有了云中医诊所SAAS平台,相当于有了一个不用休息、不会出错的大数据智能管理咨询专家级员工,成本降低,效率提升。
云中医平台还为每个医馆提供可自主经营的互联网医疗系统,让医馆可以轻松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互联网医疗平台的优势可以概括为放大、粘住、防守。放大:突破医馆服务空间限制,突破医师服务时间限制,为医师和医馆增加额外收入。粘住:额外收益留住医师,方便服务留住患者。防守:医馆不做,互联网医疗平台将抢走你的医师业余时间及你的客户。
数据和智能
李永明表示,发展中医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好的医生,全中国有四十多万医生,就算放开也只有一百多万医生。而市场上对中医的需求正呈井喷式发展,西医又相对走进了死胡同,更加剧了人才的困境。可是,成为一个中医又需要花很长时间,因此,一定要进行数据和智能的研究和探索。
目前,云中医正在做基于大数据智能学习的专病专科连锁,它能够放大稀缺资源医师的接诊能力、解决诊所扩大规模缺医师的难题,它是逐步标准化的疗效保证、一劳永逸的知识产权。
最后,李永明表示,“基于互联网的角度,我觉得将来开中医馆,我们应该互相团结,互相支持,然后要充分利用新的工具和新的科技,既人文又科技,越人文越科技,中医馆发展才越有机会。”
二、政策法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中医药博物馆实时天气
22°体感温度:21°
气压值:1015hpa
降水量:21mm
风力情况:东风微风级
风速大小:9km/h
能见度:10km
相对湿度:53%
日出时间:05:37
日落时间:18:55
月升时间:10:02
日落时间:21:36
空气质量优AQI39PM2.511PM1011CO-NO243O312
健康影响白天天气晴好,您在这种天气条件下,会感觉早晚凉爽、舒适,午后偏热。
建议措施气象条件较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请适当减少室外活动时间。
中医药博物馆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于1990年9月建成,坐落于中医药大学校内的逸夫科学馆中。它是一座收藏丰富、内容系统的专业性博物馆,馆内分为“医史部”和“中药部”两部分,展出面积共约1500平方米。2004年,随着中医药数字博物馆建成,可使更多的人通过互联网了解中医药传统文化和中医药知识。 “医史部”收藏历代医药文物1000余件,善本医籍200种。《中国医学史展厅》以中华文化为大背景,同时以中国医药发展史成主线,通过各个时期的医药文物,再现了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祖国医学的主要成就; “中药部”收藏各类中药标本2800多种,约5000余份。展陈包括《中药综合展厅》和《药用动物展览橱窗》两部分。《中药综合展厅》陈列常用中药近600种、1500多份中药标本,另有药用动物剥制与药用植物浸制标本近300种及数百幅药用植物彩色照片。 博物馆还向全校开设了《中华医学与文物》、《药用动物学》、《常用中药饮片辨识》等选修课程,还将进行科普讲座,利用博物馆的资源全方位为学校和社会服务。
中医药博物馆地址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逸夫科技馆内(近和平街北)
北京生活指数
穿衣指数:热
天气热,建议着短裙、短裤、短薄外套、T恤等夏季服装。
紫外线指数:中等
属中等强度紫外线辐射天气,外出时建议涂擦SPF高于15、PA+的防晒护肤品,戴帽子、太阳镜。
洗车指数:较适宜
较适宜洗车,未来一天无雨,风力较小,擦洗一新的汽车至少能保持一天。
旅游指数:适宜
天气较好,但丝毫不会影响您出行的心情。温度适宜又有微风相伴,适宜旅游。
感冒指数:少发
各项气象条件适宜,无明显降温过程,发生感冒机率较低。
运动指数:较适宜
天气较好,较适宜进行各种运动,但因天气热,请适当减少运动时间,降低运动强度。
北京未来几天天气
西南风 微风
降水概率:0%
降水量:0.0mm
相对湿度:25%
能见度:20km
风向角度:212°
风速:3km/h
气压:1015hpa
日出:05:37
日落:18:55
月升:10:02
月落:21:36
降水概率:100%
降水量:15.2mm
相对湿度:66%
能见度:14km
风向角度:3°
风速:3km/h
气压:1014hpa
日出:05:38
日落:18:54
月升:11:01
月落:22:08
降水概率:54%
降水量:0.3mm
相对湿度:53%
能见度:19km
风向角度:356°
风速:6km/h
气压:1015hpa
日出:05:39
日落:18:52
月升:11:59
月落:22:42
西南风 微风
降水概率:17%
降水量:0.0mm
相对湿度:28%
能见度:20km
风向角度:254°
风速:5km/h
气压:1021hpa
日出:05:40
日落:18:51
月升:12:55
月落:23:19
降水概率:0%
降水量:0.0mm
相对湿度:45%
能见度:20km
风向角度:178°
风速:5km/h
气压:1016hpa
日出:05:41
日落:18:49
月升:13:49
月落:23:59
降水概率:85%
降水量:3.6mm
相对湿度:58%
能见度:19km
风向角度:7°
风速:5km/h
气压:1015hpa
日出:05:42
日落:18:48
月升:14:41
月落:22:45
东南风 微风
降水概率:2%
降水量:0.0mm
相对湿度:49%
能见度:18km
风向角度:132°
风速:4km/h
气压:1016hpa
日出:05:43
日落:18:46
月升:15:31
月落:00:43
晴间多云转小雨
东南风 微风
降水概率:38%
降水量:0.9mm
相对湿度:61%
能见度:10km
风向角度:127°
风速:7km/h
气压:1016hpa
日出:05:44
日落:18:45
月升:16:16
月落:01:32
多云转小雨
东南风 微风
降水概率:40%
降水量:0.1mm
相对湿度:54%
能见度:10km
风向角度:131°
风速:7km/h
气压:1013hpa
日出:05:45
日落:18:43
月升:16:59
月落:02:25
晴间多云转晴
降水概率:0%
降水量:0.0mm
相对湿度:44%
能见度:10km
风向角度:85°
风速:7km/h
气压:1014hpa
日出:05:46
日落:18:42
月升:17:38
月落:03:22
相关旅游景点
周边城市天气预报
Copyright 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尝汤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