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浓度依赖性抗肿瘤坏死因子偏高治疗,准备好了吗

ChineseJournalofNewDrugs;19);??综述??;生物靶向药物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现状;李世荣;(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00);????[摘要]??生物靶向药物如抗肿瘤坏死因子;[关键词]??生物靶向药物;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中图分类号]R975????[文献标志码]A?;Theapplicationofbiologi
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10,19(
生物靶向药物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现状
(北京军区总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00)
????[摘要]??生物靶向药物如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选择性黏附分子抑制剂等,给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治疗带来了曙光。在诸多生物靶向药物中,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IFX,一种人??鼠嵌合体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是近年研究与应用最深入的生物靶向药物。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提示,IFX和类似的生物靶向药物可显著改进难治性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然而,由于其固有的免疫原性,多次用药后疗效降低和药物输注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疗效。提高剂量,缩短用药间隔或换用其他生物制剂可以恢复疗效。合并应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或提前输入糖皮质激素可以减少输液反应的发生,但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改变抗体药物本身的免疫原性,如正在研制的纳米抗体便有望解决这些问题。药物诱发的机会感染,特别是结核感染是值得注意的问题。用药前认真进行结核杆菌筛查,如疑有结核病变活动,预先抗结核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生物靶向药物;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中图分类号]R9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19-1750-08
Theapplicationofbiologicaltargetdrugsintreatmentof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
LIShi??rong
(GIUnit,BeijingArmyGeneralHospital,Beijing100700,China)
[Abstract]??Biologicaltargetdrugs,suchasanti??TNFmonoclonalantibodyandantibodyagainstadhesionmolecule,haveopenednewtherapeutichorizonsfor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Ofseriesbiologicaltargetdrugs,infliximab(IFX),achimericimmunoglobulin(Ig)G1monoclonalantibodytotumornecrosisfactor,isthemostadvancedinuseanddevelopmen.tAlargenumberofevidence??basedmedicinedatahavesuggestedthatIFXandotherbiologicaltargetdrugsmaydramaticallyimprovedtheeffectsoftreatmentonpatientswithrefractoryCrohn??sdiseaseandulcerativecolitis.However,thedrugshavealsobroughtsomeissuesrelatedtoimmunogenicityaftermultipleadministering,whichcompromiseitslong??termefficacyandsafety.Thetherapeuticeffectsmaybere??coveredbyraisingdoses,shorteningintervalofinfusionandchangingtootherbiologicaltargetdrugs.Concomitantmmunosuppressivedrugsandpre??infusionsteroidscandecreaseseriousadverseeventsrelatedtothedrugs.Toa??i
voidImmunogenicity,modifyingdrugswithcurrenttechnique,suchasthenanobodiesthathavebeenstudied,mightsolvetheproblems.Oneofthemainconcernsisopportunisticinfectionsduringthecourseoftherapy,especiallytu??berculosis(TB)activation.TBshouldbecarefullyscreenedbeforethetherapy,andifTBactivationissuspectedanti??TBtherapywillbenecessarypriortothetherapy.
[Keywords]??binflCrohn??sdisease????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包
[作者简介]??李世荣,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研究。联系电话:(010),E??mai:.cn。
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CD),是一类原因未明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肠道疾病。正因为其发病原因不明,迄
ChineseJournalofNewDrugs)
今缺乏根本性治疗方法,以致无法改变其反复发作,
形成严重后果的自然病程。理论上讲,肠道炎症是黏膜免疫系统对抗侵袭性肠内抗原的适用性反应,而炎细胞的征集和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对清除病原体是必需的。正常情况下,清除病原体后炎性反应立即消失,若炎性反应不能下调,则炎症逐渐变为慢性,难于控制。基础研究发现,在这类疾病发病过程中,有众多关键性细胞因子参与其炎症信号通路。如果阻断这些通路,炎症将被遏止。为此,近10年来,针对炎性通路的各种生物靶向药物,特别是细胞因子抑制剂应运而生,并被应用到临床,取得了突出的疗效。有科学家甚至认为,生物靶向药物有可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
生物靶向药物有天然生物药、重组肽或蛋白类(多种抗炎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0)、抗体类如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英夫利西单抗(IFX)、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certolizumabpego,l白介素??6受体单抗(IL??6R)等、核酸类(反义寡核苷酸)、基因治疗药物等。以下仅从临床使用角度,简要介绍已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应用的几种生物靶向药物。1??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1.1??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UC患者的血循环、结肠黏膜组织、肠道灌洗液以及儿童患者粪便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含量明显增加,提示TNF????可能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相关。TNF????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抗原刺激的T细胞产生。该因子可诱导黏附因子表达,加强炎症部位的炎细胞浸润;同时TNF????还可诱导单核细胞分泌其他促炎因子,如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其他趋化因子的产生,增加白细胞移动,加重局部炎症。抗TNF????抗体通过与TNF特异性结合,封闭黏膜局部淋巴细胞征集;促进黏附分子下调;也有研究发现应用TNF????抗体可使表达TNF的炎细胞凋亡,从而使黏膜炎症消退。3种临床应用的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药物特性见表1。
表1??3种抗TNF抗体药物特性
药??物??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certolizumabpegol
作用方式中和凋亡+++
途径静注皮下皮下
1.2??生物学抗体药物的命名方式
美国FDA对生物学抗体的命名方法是:mab=单抗;xi=嵌合体;zu=人源化;li=免疫调节;tu=抗肿瘤;ci=心血管;U=人;O=鼠,如英夫利昔单抗为人、鼠嵌合单抗,阿达木单抗为全人单抗,certoli??zumabpegol为人源化单抗Fab??段。1.3??适应症和禁忌症
美国胃肠病学会关于生物学治疗共识意见如下。
英夫利昔单抗用于CD的主要适应症:中??重度活动性CD,常规治疗失败的病例;诱导病变的缓解和黏膜愈合;维持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有效病例的缓解;住院重症患者;伴有肛周/腹部/肠道瘘管,且常规治疗失败的CD;不能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伴有其他肠外表现的CD患者(关节炎、皮肤病变、眼部病变)。UC的适应症是常规治疗失败的UC患者;诱导黏膜愈合;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有应答者的维持治疗;住院重症患者(暴发型疾病疗效不肯定);不能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伴有肠外表现的UC患者。
阿达木单抗用于CD的指征:常规治疗失败的成人或儿童;常规治疗无效的有瘘管CD患者;诱导临床缓解;维持阿达木单抗应答后的长期缓解;对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失去应答或不耐受者;不能使用类固醇激素的患者;伴有肠外表现的患者。用于UC的指征:参见CD用药原则。
Certolizumabpegol用于CD的指征:常规治疗失败的中??重度患者的诱导治疗;维持该药的应答;对IFX治疗缺乏反应者。
抗TNF抗体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感染、自身免疫反应、注射局部反应。共识意见认为,该药不宜作为一线治疗药物;最好与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同用。主要禁忌症:过敏;活动性感染(特别是结核);脱髓鞘疾病;中??重度心衰;曾患恶性肿瘤;不易控制的输液反应。共识意见认为,对该类药物的选用,应慎重衡量用药个体的利益与风险(效能、安全、耐受性)。1.4??临床应用
1.4.1??英夫利昔单抗??该制剂从1989年开始用于CD患者的治疗,是迄今临床应用最广、观察时间最长的治疗CD的生物靶向药物。早期为鼠抗人单抗,因较容易发生免疫介导输液反应,其后又研制了遗传工程嵌合体抗体 75%为人源结构,25%为鼠
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10,19(
源结构(已被美国FDA批准治疗CD和UC)。英夫
利昔单抗的用法:剂量为5mg??kg,2h以上静脉注射;0,2,6周各1次,从第14周开始,每8周1次维持;疗效差者可试用10mg??kg,每8周1次。如两次用药无效,则不再使用。
治疗CD的临床观察:2002年Hanauer等报告了537例CD患者英夫利昔单抗长期维持治疗的效果。全部CD患者在0周静点5mg??kg,第2周时有应答的335例患者被随机分入安慰剂(!组)、英夫利昔单抗5mg??kg(?组)和英夫利昔单抗10mg??kg(#组),分别于第2和第6周以及其后每8周接受1次治疗,直至46周。结果显示,2周时,治疗组应答率为58%(335/537),30周时,!组21%(23/110)获得缓解;?组39%(44/113)获得缓解,两组相比P=0.003;#组45%(50/112)缓解,与安慰剂相比P=0.年Sands等报道了英夫利昔单抗治疗伴有瘘管的CD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306例患者于0,2和6周静点5mg??kg英夫利昔单抗。在10和14周时,195例有应答,87例无应答。14周时有应答的195例患者随机接受安慰剂或每8周1次5mg??kg英夫利昔单抗,并随访至54周。结果显示,应用英夫利昔单抗维持治疗的患者失去应答的时间为40周,安慰剂组为14周(P&0.001)。54周时,治疗组36%保持无瘘管,安慰剂组为19%(P=0.009)。以上两个试验均提示英夫利昔单抗维持治疗可获得优
于安慰剂的临床效果。Schnitzler等评价了英夫利昔单抗治疗CD的长期临床效果。连续性进入观察的614例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547例在10周治疗期间有应答(89.1%),其后继续英夫利昔单抗的维持治疗,并随访55个月(27~83个月)。在接受长期治疗的患者中,63.4%(347/547)有效。在这些患者中,68.3%一直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31.7%因一直处于缓解状态而停止了治疗,12.8%因不良反应而停药,21.6%失去应答。接受程序性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者比按需用药患者的住院率、手术率和停用激素的比例均低。这组5年随访的队列研究提示,长期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可以维持该药物的远期效果。陈白莉等
治疗UC的临床观察:1997年Watkins等应用TNF????单抗(MAB)治疗了类似于人类UC的灵长类动物犭胥(cottontoptamarin)。结果显示动物的结肠炎症明显受到抑制。2005年Rutgeerts等
Sandborn等分别进行了两个国际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ACT1和ACT2),评价了英夫利昔单抗治疗难治性U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Act1试验中,364例重度难治性UC患者,分别接受英
夫利昔单抗5和10mg??kg及安慰剂治疗。所有患者均在0,2,6周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其后每8周1次维持用药,共46周。8周时IFX组临床应答率为65%,安慰剂组为37%;54周时两组分别为51%和20%。8周的临床缓解率分别为35%和16%。54周时分别为35%和16%。结果提示英夫利昔单抗疗效明显优于安慰剂。在Act2试验中,至少对一种常规药物无效的364例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分别在0,2,6,12和22周时用药。8周的英夫利昔单抗组临床应答率为57%,安慰剂组30%;30周时分别为54%和26%;8周时临床缓解率分别为35%和5.7%;30周时分别为35%和11%。上述两项试验基本肯定了英夫利昔单抗对难治性UC的治疗作用。最近,Act1和ACT2的研究人员报告了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后的远期效果。作者通过54周的随访,发现英夫利昔单抗组与安慰剂组UC患者的结肠切除率分别为10%和17%(P=0.02),两组患者住院率分别为20%人/年和40%人/年(P=0??003)。结果提示,英夫利昔单抗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李世荣等
对比观察了14例IBD患者
(CD和UC各7例)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虽然IFX治疗两种疾病均有较满意效果,但UC患者的症状缓解和黏膜愈合要好于CD,其主要原因是UC患者多有便血表现,相对早期即引起患者注意,而CD患者多是在发生合并症(肠狭窄和瘘管)才引起患者注意,诊断相对较晚的缘故。
1.4.2??阿达木单抗??由于英夫利昔单抗含有鼠源性成分,因而存在一定种属免疫原性,临床应用会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为克服英夫利昔单抗的种属免疫源性,研究人员又研制了人源化TNF????单抗,并进行了临床观察。阿达木单抗是一个全人重组人IgG1抗TNF单抗,已被美国FDA批准用于CD治疗。美国胃肠病学会推荐的用法是皮下注射,0周160mg,第2周80有效者,每2周40mg维持;4周无效者,不再应用
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
10例难治性CD患者,30周时临床缓解率为4/8,达到黏膜愈合的比率为4/10。作者提出,在英夫利昔
单抗治疗早期,内镜下溃疡愈合明显者远期疗效好;CRP可以作为疗效的预评指标。
年第。该药不仅可以诱导CD的
ChineseJournalofNewDrugs)
临床缓解,而且对那些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失败
或不能耐受英夫利昔单抗的病例也有疗效。Co??lombel等
度。该制剂的应用方法为0,4和8周300mg,静脉点滴,有应答者,每4周300mg,静脉点滴。如果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有活动性感染、曾患过多灶性脑白质病的患者不适于使用该药。本品用于CD的指征:常规治疗失败的中??重度患者的诱导治疗;应用本品诱导治疗成功后的维持治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失败者;无法应用类固醇激素者;有肠外表现的CD患者。
人源化抗??4??7整合素抗体MLN0002(vedol??izumab)可特异性抑制胃肠madcam??1介导的白细胞黏附,仅用于炎症性肠病。用药剂量是0.15~2mg??kg。Feagan等应用MLN例UC患者进行了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MLN00020.5mg??kg组,2mg??kg组和安慰剂组6周的缓解率分别是33%,32%和14%(P=0.002)。内镜缓解率为28%,12%和8%(P=0.007)3??其他生物学治疗药物
评价了阿达木单抗对合并瘘管的CD患
者的远期疗效。研究组观察了854例CD患者的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效果,对其中117例合并瘘管的患者,以1?1?1的比例随机分入每周阿达木单抗40mg组(40例)、每2周40mg组(30例)和安慰剂组(47例)。结果显示,阿达木单抗组每天伴有引流液的瘘管数目明显比安慰剂组少。各组所有瘘管已愈合的患者,继续用阿达木单抗维持治疗,随访56周,瘘管愈合率为90%。
1.4.3??certolizumabpegol??本品是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单抗Fab??段。该药的推荐应用剂量是0周,2周和4周皮下注射400mg,有效者每4周400mg维持治疗,也可参考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用药剂量。在PRECISE??1研究中,共有662例中??重度腔内CD患者被随机分入certolizumabpegol组和安慰剂组。在基线CRP&10mg??L的患者中,治疗组6周应答率为37%,安慰剂组为26%(P=0.04)。6周和26周都有应答者为22%和12%(P=0.05)。在全部患者中,6周应答率分别为35%和27%(P=0.02)。6周和26周都有应答者为23%和16%(P=0.05),但缓解率两组没有差异(P=0.17)。在PRECISE??2研究中,668例成人CD患者经过0,2,4周诱导治疗后,428例患者在6周时治疗有效(64%)。随即他们被随机分入certolizumabpegol组(216例)和安慰剂组(212例)。每4周1次皮下用药,直到24周。在CRP&10mg??L的患者中,26周维持有效率分别是61.6%和33.7%(P&0??001)。全部患者(ITT分析)26周的有效率分别是62.8%和
36.2%(P&0.001)。结果提示certolizumabpe??gol治疗CD的效果优于安慰剂。
1.4.4??益赛普(etanercept)和奥赛普(onercept)??为一种可溶性重组人TNF????受体融合蛋白。人们期望利用其竞争结合机制,减弱循环中TNF对靶细胞的作用,达到治疗效果。但对CD的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未获得优于安慰剂的治疗效果2??抗黏附因子单抗
其他对慢性炎症有调节作用的生物制剂,如白介素12(IL??12)单抗,IFN?? 单抗;黏附因子抑制物,如重组人抗整合素单抗LDP??02,Isis2302(抑制细胞间黏附因子表达);T细胞表面膜蛋白抑制剂,如抗CD3抗体,抗IL??2受体抗体;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如CNI1493,核因子Kb反义寡核苷酸等。目前还缺乏上述生物制剂用于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共识推荐意见。
4??生物靶向药物在治疗IBD中的临床热点问题
4.1??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炎性肠病的目标
有效地诱导缓解后,在不用类固醇激素的情况下,维持长期缓解,并减少住院和手术率是生物靶向治疗药物的主要目标。4.2??生物靶向药物的使用策略
许多患者在开始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1年内复发,或发展为激素依赖,或变成激素抵抗。对于这些患者的治疗,或选择使用免疫抑制剂,或采取手术治疗,或应用生物靶向制剂。究竟哪种方法更好?美国关于生物靶向制剂治疗IBD的共识意见建议,常规药物失败的IBD病例最好选用生物靶向药物。但鉴于CD常有威胁生命的合并症,近年有学者主张对这些患者不应采用逐步升级的治疗方案(step??up),而应当采用%重拳出击&(top??down/top??hold)的策略。所谓top??down/top??hold方案,即在CD刚刚确诊时便使用强有力的药物,如英夫利昔单抗,希望第一次用药即获得理想的治疗结果,有效者
该类靶向生物制剂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向肠黏膜移动,达到减少肠道炎症的目的。如整合素单抗na??talizumab,该制剂的初步临床评价提示,对CD的治
疗效果优于安慰剂。由于临床治疗中发现有患者发生了多灶性脑白质病,因而放慢了研究进
ChineseJournalofNewDrugs2010,19(
或应用该药维持疗效,或改用免疫抑制剂维持,如无
效改为手术治疗。由于UC患者自然病史不同于CD(近半数初次治疗的UC患者,应用5??ASA即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故仍可采用step??up治疗方案,以求有更好的效/价比。
仔细选择英夫利昔单抗的适应症是取得更好疗效的保障。Pearce等
[31][29-30]
抗体,发生急性输液反应和延迟性类血清病反应。然而,更多见的是继发性应答丧失,从而减弱了药物疗效。目前的对策是:采用程序性维持治疗,共用免疫抑制剂,预防性使用类固醇激素。尽管采取上述措施,每年仍有10%的患者发生应答丧失或药物不
能耐受。一般而言,决定药物疗效的是其最低药物浓度,多次用药后,由于抗TNF????抗体形成,抵消了部分药物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提高剂量或减少用药间隔时间的办法恢复疗效。一种生物靶向制剂失去应答,也可以换用另外的生物制剂
提出了他们的经验:&16岁
的患者应答率较低;结肠CD比回肠病变缓解率高;CRP高者效果好;有瘘管或腔内活动性病变者疗效好。有人认为,pANCA阳性/ASCA阴性者可能有较好疗效
。激素抵抗性UC的效果比激素依赖性
。生物靶向制剂与标准常规药物不同,它不仅
UC应答率高。更有观察发现,伴瘘管的CD患者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血清TNF????水平高者,疗效较差
有突出的免疫原性,容易造成各种免疫反应(如输
液反应、皮肤损害),而且因为其常常与其他常规药物叠加使用(如美莎拉嗪、激素、硫唑嘌呤等)加重了药物毒性。
值得注意的是用药过程中的机会感染,特别是结核灶的再活动。动物实验显示,有潜在结核杆菌感染时,活的结核菌被肉芽组织包裹着,应用TNF????抗体可使结核菌再活动。与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发生的结核病活动不同,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时的结核再活动常表现为肺外结核和播散性结核
。这些经验值得临床使用生物靶向制剂时
长期IBD的英夫利昔单抗维持治疗可获得满意的黏膜愈合,而只有达到黏膜愈合才有长期良好预后。Froslie等
观察740例IBD患者,其中495
例进行了内镜5年随访:与黏膜未愈合的患者相比,黏膜愈合者结肠切除率低(P=0.02);黏膜愈合者5年后,结肠炎症明显少(P=0.02)。研究提示,黏膜愈合应作为临床治疗的目标。直到20世纪90年代,IBD的治疗终点一直锁定在%症状缓解&上,不知道症状缓解与黏膜愈合间的相关性,也不清楚黏膜愈合对疾病复发有何影响,因此,所制定的CD和UC指数主要是围绕着临床症状判断疾病活动情况。直到最近10余年,诸多生物学制剂问世,人们发现抗TNF????药物不但可以迅速改进症状,而且可以使IBD的腔内病变或瘘管完全愈合,而达到黏膜愈合的患者,可以获得更长时间的临床缓解。根据这个观点,近年来,新药疗效的评价以及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多已将黏膜愈合作为主要评价指标(CDEIS/SES??CD/Rutgeerts分级以及目前正在制定的UCEIS
回、结肠切除后,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是否可减少CD复发?Regueiro等
此,用药前应仔细排除患者可能存在的潜隐性肺和肺外结核病灶。2007年10月欧盟和挪威的资料
显示,自从提出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前筛查潜在结核和化学性预防以后,发现结核活动者从2001年6月的1.5/1000下降到2007年8月的0.4/1000。Rampton认为对于有活动性结核者应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2个月进行正规抗结核治疗;有结核病史或胸部X线异常者,如曾接受过充分的抗结核治疗,必须在生物靶向制剂治疗期间,密切监视是否出现结核活动;如未曾接受过充分治疗,必须在应用生物靶向制剂前2个月,进行化学性预防治疗;对于无结核病史,胸片也正常者,可以进行结核皮肤试验,但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应用类固醇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常常出现假阴性结果。一些文献推荐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该试验是T细胞对体外结核杆菌特异抗原刺激的应答,比PPD试验有更好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在应用生物靶向制剂期间,出现发热、体重下降、咳嗽等症状时,要及时请结核专科医生会诊
随访了24例进行了回、结肠
切除的CD患者。发现英夫利昔单抗组1年内镜复
发率为1/11,应用安慰剂者为11/13(P=0.0006)。组织学复发两组分别为3/11和11/13(P=0.01)。结果提示,肠切除术后的CD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可以预防疾病复发。4.3??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应用的安全性
由于生物性药物是外来序列,因而很容易产生
年第。一旦确定有结核活动,应立即
停用抗TNF????药物。Fidder等评价了长期应用英
夫利昔单抗的安全性,对照734例应用英夫利昔单抗和666例未用英夫利昔单抗的IBD患者的14年随访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物靶向药物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现状70等内容。 
 导读:靶向药物的历史由来及现状,生物治疗的一个重大进展是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 成功应用,目前最常用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有 Iressa(ZD1839,有计划地联合应用化疗药 物和...  肿瘤靶向治疗的现状与展望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及药物化疗外,如影像学技术、数字化技术、生物工程...在临床应用中 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仍旧存在一些技术性...  分子靶向治疗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摘要: 摘要:随着肿瘤...与传统化疗药物相比, 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具有特异性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肿瘤分子 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  2016年炎症性肠病药物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预测_销售/...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 成果以报告...生物靶向药物在炎症性肠... 8页 免费
2016年天然...  生物技术在制药领域应用现状及发展_能源/化工_工程科技...生物技术制药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生化药 物,主要是...1.6.3 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  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物技术在医药领域有了广泛应用及生物技术药物制 剂的现状,进展...(2) 、 稳定性差 生物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具有特定的活性部位, 该部位有严格的...  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进展――纳米技术的应用摘要: 本文简介了靶向给药系统发展情况并对最新出现的靶向给药技术――磁性 药物靶向,纳米生物机器人,纳米药物载体做了大...  抗肿瘤药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第三个层次:分子靶向,利用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分子生物学上的差异,包括基因、 ...  现代生物技术在医药产业中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 姓名...生物技术已对医药产业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生物...⒌开发靶向药物,以开发肿瘤药物为重点。 轻骑海药...论文:急性胰腺炎发病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作用的研究进展-中大网校论文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肿瘤坏死因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