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高倍镜和低倍镜下能否看到梁色体吗

& 下面是五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本题难度:0.57&&题型:选择题
下面是五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甲: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使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乙:观察标本时,两眼张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丙:使用低倍物镜看不到细胞,于是换高倍物镜期望能观察到细胞丁:使用低倍物镜已看到有些模糊的细胞,于是试着调细准焦螺旋戊:根据自己观察的物像绘图以后,发现不够美观,又进行了修改.
A、甲、乙、丙B、乙、丁、戊C、乙、丁D、乙、戊
来源:2013o日照 |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完成下面“调查报告”中的有关计算与分析.本小组同学家庭一周内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统计表
塑料袋个数
19这五位同学家丢弃的塑料袋的个数的众数是&&&&.本小组每位同学家一周平均丢弃塑料袋&&&&个,照这样计算,全班40位同学一周内丢弃塑料袋&&&&个.国务院规定,自日起,在所有超市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2011秋o东西湖区校级期中)下面几位同学是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四个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实验探究:[实验一]小强采用A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拉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铜丝表面的变化是&&&&.(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25mL22mL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l%(填“>”、“=”、“<”).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序号,)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实验二]:小红采用B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第二步:用放大镜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根据实验推断它的性质有&&&&.(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小于总容积的,其原因可能是&&&&,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总容积的,其原因可能是&&&&.(3)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化学反应表达式为&&&&.[实验三]小华同学打算采用C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25mL的试管作为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通过导管与注射器(注射器的容积为40ml,且润滑性很好)相连,注射器的前沿停在20ml刻度处.(假设此实验能够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且两个容器间的导管足够粗,保持空气正常流动.)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的现象为:&&&&;(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在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为&&&&,&&&&,&&&&.(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实验四]小明用图D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1)如图A仪器的名称是&&&&,镁带燃烧的反应表达式为&&&&、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是&&&&.(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
下面是五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甲: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使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乙:观察标本时,两眼张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丙:使用低倍物镜看不到细胞,于是换高倍物镜期望能观察到细胞丁:使用低倍物镜已看到有些模糊的细胞,于是试着调细准焦螺旋戊:根据自己观察的物像绘图以后,发现不够美观,又进行了修改.
A、甲、乙、丙B、乙、丁、戊C、乙、丁D、乙、戊
(2011o昭通)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①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o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以致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 ②汉语的危机来自英语、拉丁文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 ③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使汉语祸起萧墙.很多作家对汉语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斥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这种妥协甚至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④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o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中国是最大的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互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使用汉语,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⑤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是汉语出现危机的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使用网络词语,他感叹:“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⑥发人深思的是,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学习汉语的人数增长最快.& ⑦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⑧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 ⑨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能否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使用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令我们骄傲的母语呢?&&&&&&&&&&&&&&&&&&&&&&&&&&&&&&&&&&&&&&&&&&&&&&&&&&&&&&&&&&&&(选自《汉语的危机》有删改)(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2)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3)选文第⑥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结合选文内容和中学生的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让花儿悄悄绽放&&&&&&&&&&&&&&&&&&&&&&&&&&&&&&&& && 程&刚& ①她是最后一个上场的.如果只闻其声,定会以为她是一个长相甜美的女孩.是的,她饱含深情、抑扬顿挫的朗诵,征服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评委们在进行合议,一致认为冠军非她莫属.但我坚持只给她第二名.& ②她叫刘若花,然而她实际的容貌与名不符,这也许是上帝犯下的大错.& ③这是一个面部重度烧伤的女孩,疤痕纵横,色斑重叠.她的右手,有三个手指略短,手背布满烧痕,勉强可以握笔.在新生军训时,我看到这个特别的小女生昂着头站在前排,勇敢地面对着上千个陌生的面孔和无数好奇的目光,心里陡然生出惊异与佩服.高二文理分科后,她分到了我们班,我才得以了解她的故事.& ④若花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那年冬季,天寒地冻.穷困的山区人家,通常是不生炉子的,但是因为有了刚满一岁的她,家里借钱买了五百斤煤,生了一个火炉.粗心的父亲竟然把一只汽油桶放到了炉子一侧,因为他每天一大早就要骑摩托车去打工,生怕油冷打不着火.灾难就这样发生了:烤热的油桶爆炸了,烈焰瞬间吞噬了整个屋子.当惊恐万分的父亲裹着浇湿的被子冲入火海抱出襁褓中的小若花时,她已经几近窒息.& ⑤若花的命保住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由于家境窘困,她只住了十几天院就被抱回家了,巨额的整容手术费扼杀了一个贫困家庭的小女孩爱美的资格.十六年来,幸运一直不肯光顾这个可怜的孩子,整容手术一拖再拖,直到今日也未能实施.& ⑥我经常见到,班里爱美的女生在课间拿出小镜子对镜自怜,哪怕脸上只是生出一粒小痘痘,也会耿耿于怀,欲除之而后快.就是男生,也不会对自己的外表满不在乎.尚美的时代,爱美的年龄,谁能把容貌置之度外?可是,谁又能想见,一个花季少女在这样的环境中,扛负着怎样的压力?& ⑦我曾经在课堂上说,不管你们将来怎样,刘若花同学都将是我们班最大的骄傲!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但回到宿舍后,她哭了,并非因为我的理解,而是她觉得,她的坚强不需要宣布!& ⑧可人生在世,总得面对现实.成绩优异的若花将来步入社会,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俊男靓女,又会经受怎样的心理考验?于是,我决定带她去省城大医院看看,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希望她有所改观.& ⑨我们很幸运.一位可敬的学生家长帮我们联系了整容方面的专家,专家对若花的整容治疗提出了建议,而且,医院在了解了若花的家庭情况后,决定免除她的部分医疗费用.我们从医院出来时,若花脸上的笑容和阳光一样灿烂.& ⑩现在,若花的面色,正像我们的心情一样渐渐好起来.(11)这次演讲比赛,我没想到若花会主动报名.我心里暗自欣喜,只要她敢于站在初赛的现场,她就是胜利者!谁能料到,她一路过关斩将,闯入了最后的决赛!站在决赛的舞台上,自信的若花把诗歌的韵律和生命的激昂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声音,既具少女之甜美,又兼少年之浑厚;既有敲骨入髓的穿透力,又有振金击缶的磁性.(12)然而我知道,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主要是献给她的勇气、自信和纯美的音色.毕竟是首次登场,在台风、技法和肢体表现力上,还略逊于高倩.大家决定给她冠军,里面更多地包含着对弱者的同情和激励.我了解若花,她不会接受这样的结果.在公众面前,我们得合理地保护一个孩子才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得想到,她还有第二次,还有更大的舞台,我们最好让花儿悄悄地绽放.(13)于是,我们给了若花第二名.&&&&&&&&&&&&&&&&&&&&&&&&&&&&&&&&&&&&&&&&&&&&&&&&&&&&&&&& (选自《教师博览》2011年第4期,有改动)(1)选文标题“让花儿悄悄绽放”的含义是什么?(2)选文④⑤两段插叙了哪些内容?其作用是什么?(3)第⑦段写到:“当时班里鸦雀无声,若花也显得若无其事.”请展开想像,用第一人称描写若花当时的心理活动.(要求至少使用一个成语和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4)如果“我”和评委一致同意并给了若花第一名,你认为会对若花以后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5)阅读选文和链接材料,说说它们给了你什么启示.【链接材料】【材料一】希望之神微笑着走来对我轻轻耳语说:“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做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做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做我的快乐.&&&&&&&&&&&&&&&&&&&&&&&&&&&&&&&&&&&&&&&&&&&&&&&&&&&&&&&&&&&&&&&&& (选自海伦o凯勒《享受生活》)【材料二】昆明市宜良县男孩杨孟衡,不满七岁时,由于一场意外失去了双臂.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学会了用脚生活和学习.他兴趣爱好广泛,爱唱歌,爱踢足球,书法作品还在全国书法竞赛中获奖.“如果想把困难变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强大!”每当遇到困难,他总是这样告诫自己,并以顽强的毅力徜徉于知识的海洋.2010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山大学.&&&&&&&&&&&&&&&&&&&&&&&&&&&&&&&&&&&&&&&&&&&&&&&&&&&&&&&&&&&&&&&&&& (选自《昆明市2011年中考政治试题》)【材料三】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安逸,享乐)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下面是五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甲:将反光镜对着太阳光以使视野内达到最大亮度乙:观察标本时,两眼张开,左眼观察,右手画图丙:使用低倍物镜看不到细胞,于是换高倍物镜期望能观察到细胞丁:使用低倍物镜已看到有些模糊的细胞,于是试着调细准焦螺旋戊:根据自己观察的物像绘图以后,发现不够美观,又进行了修改.甲、乙、丙乙、丁、戊乙、丁乙、戊”的学库宝(http://www.xuekubao.com/)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使用显微镜:对光观察注意事项:左眼视目右眼睁擦拭目镜物镜要用专门的擦镜纸.
【解答】解:甲:太阳光和进入光圈的光线应该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才能产生白亮光线对光时要将反光镜偏向光源而不是对着光源(太阳)因此甲的操作不正确.乙: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同时睁开.我们是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但有不少同学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喜欢用右眼睁开、左眼闭或左眼睁开、右眼闭这是不符合实验的观察要求的这种不良习惯会造成左眼疲劳同时也不能做到边观察边画图.因此乙的操作正确.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内的细胞数目由多到少细胞体积由小到大放大倍数越大镜头透光直径越小通过的光线就少于是视野变暗.因此丙的操作不正确.丁:使用低倍物镜已看到有些模糊的细胞于是试着调细准焦螺旋.因此丁的操作正确.戊:根据自己观察的物像绘图以后发现不够美观又进行了修改.这是错误的实验是实际的.因此戊的操作不正确.故选:C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下面是五位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一、知识点的认识(一)显微镜的构造 显微镜的种类很多,我们常用的为普遍光学显微镜.显微镜可分为两个部分:机械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为显微镜最下面的马蹄形铁座.其作用是支持显微镜的全部重量.使其稳立于工作台上.(2)镜柱:镜座上的直立短柱叫做镜柱.(3)镜臂:镜柱上方的弯曲的弓形部分叫做镜臂,是握镜的地方.镜臂和镜柱之间有一个能活动的倾斜关节,可使显微镜向后倾斜,便于观察.(4)镜筒:安装在镜臂上端的圆筒叫做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连接转换器.(5)转换器: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接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6)载物台:镜臂下端安装的一个向前伸出的平面台叫做载物台.用于放置观察用的玻片标本,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叫通光孔.通光孔左右两旁一般装有一对弹簧夹,为固实玻片之用,有的装有移片器,可使玻片前后左右移动.(7)准焦螺旋:镜臂上装有两种可以转动的螺旋,能使镜筒上升或下降,称为准焦螺旋.大的螺旋转动一圈.镜筒升降10毫米,用于调节低倍镜,叫做粗准焦螺旋.小的螺旋围动一圈,镜筒升降0.1毫米.主要用于调节高倍镜,叫做细准焦螺旋.2、光学部分(1)反光镜:一个可以转动的圆镜,叫做反光镜.反光镜具两面,一面为平面镜,一面为凹面镜.其用途是收集光线.平面镜使光线分布较均匀.凹面镜有聚光作用,反射的光线较强,一般在光线较弱时使用.(2)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能将观察的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是显微镜性能高低的关键性部件.每台显微镜上常备有几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物镜上所刻8×、10×、40×等就是放大倍数.从形态上看,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高.(3)目镜:由二、三片透镜组成,安装在镜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物体实像进一步放大.在目镜上方刻有5×、10×、20×等为放大倍数.从外表上看,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粗略计算方法为接目镜放大倍数与接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如观察时所用物镜为40×、目镜为10×,则物体放大倍数为40×10=400倍.
显微镜看到的是一个倒立而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的构造图(二)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与安放 安放显微镜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桌面要清洁、平稳,使用时先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轻放桌上,镜筒向前,镜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用纱布拭擦镜身机械部分.用擦镜纸擦拭光学部分,不可随意用手指试擦镜头,以免影响观察效果.2、对光 扭转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也,打开聚光器上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接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光强时用平面镜,光较弱时用凹面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只要视野中光亮程度适中,光就对好了.3、观察 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或移光器将玻片固定.将玻片中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调焦时,旋转粗焦螺旋,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先慢慢降低镜筒,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与玻片标本相距5mm以上,切勿使物镜与玻片标本接触,然后一面用左眼自目镜中观察,一面用右手旋转粗准焦螺旋(切勿弄错旋转方向),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对光、调焦都是用的低倍物镜.观察时,还是先用低倍物镜,焦距调准后,移动玻片标本,全面的观察材料,如果需要重点观察的部分,将其调至视野的正中央,再转换高倍镜进行观察.转换高倍镜后,只有轻轻扭转细准螺旋,就能看到清晰的物像,注意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准焦螺旋,否则容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的透镜.一般凡是用低倍物镜能够观察清楚的标本,就不一定要换用高倍镜.二、命题的方向:对显微镜构造的认识,和练习使用显微镜,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中考的重要命题点.考查的形式多样,各种题型都有,而且考查的内容覆盖面较广.三、解题思路点拔:解答关于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题目时,除了识记以上知识点的认识内容外,在显微镜实际操作过程遇到的问题是考查的难点,也是重点.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改变与视野的明暗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显微镜看到的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给一个字母或者文字,在显微镜上看到是什么样子,也是常见的题型,解决此类问题,最好把这个字母或者文字写到纸上,旋转180度,也就是倒过来看,就可以了.在观察物像时,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把视野中偏左上方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左上方移动.难度较大的题目就是结合目镜、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绘制目镜与物镜的图示,选择相关组合,判断视野中细胞大小、数目的关系.在前面【知识点的认识】中有关于目镜、物镜的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的知识,要记清楚,不要混淆.另外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如下表:
名师视频同步辅导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百度题库_智能考试题库_让每个人都能高效提分的智能题库
职业资格类
职业资格类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京ICP证号&&
京网文[3号&&
Copyright (C) 2017 Baidu查看: 3695|回复: 12
大家最低用几倍镜能看到土星光环?
我用60mm口径变倍观鸟镜观看土星,最低十几倍时只能看到一个椭圆;大约25倍左右可以勉强看到光环和星体之间的缝隙即星环分离;40倍以上时光环看得很清楚,但光环和星体颜色看起来完全一样,看不出亮度差别以及其他细节。
想了解一下其他人的情况,最低用几倍镜能看到椭圆形状?最低用几倍镜能看到星环分离?最低几倍镜能看到星体及光环内部细节?欢迎讨论。
以前用20x80的看过,勉强分离
新人看热闹
八寸马卡,能看出土星本体极区暗青色和不规则块状结构,以及本体暗黑深灰到土黄的颜色过渡,
100多倍卡西尼缝易见,320多倍可见接近整圈的卡缝和光环上分出层次的细节。
5寸折射,30多倍时光环与本体全分离,80多倍时环缝可见,颜色比马卡中更鲜活通透些。
为何我200倍以上就没法聚焦了呢?一片模糊&
八寸马卡,能看出土星本体极区暗青色和不规则块状结构,以及本体暗黑深灰到土黄的颜色过渡,
100多倍卡西尼 ...
为何我200倍以上就没法聚焦了呢?一片模糊
估计是口径太小,一般至少需要10cm口径以上看土星才能用200倍的&
20*80勉强~~
20倍隐约可见。
但不能太亮,要减光。
我用锐星65Q在21倍时清晰分辨球和环,估计已经接近最小倍率了!
视宁好时,22x85勉强环星分离
为何我200倍以上就没法聚焦了呢?一片模糊
我用的C8HD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