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量监管套餐多怎么监管

在线时间8 小时
版本6.7.14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4c
MIUI版本6.7.14
我的卡二是没有开通流量套餐的,所以流量监控每天都会向运营商请求套餐信息,结果每天移动都会发两条短信告诉我我没有流量套餐,然后流量监控会告诉我获取套餐信息失败,我已经受够了能不能让他消停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已关联6个BUG提交人处理状态
经验23713 米
在线时间621 小时
版本V8.2.2.0.MBFCNDL
机型红米Note 4
签到次数111
MIUI版本V8.2.2.0.MBFCNDL
经验7256 米
在线时间239 小时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82
MIUI版本7.4.7
在网络助手-设置-sim卡2校正设置中,将自动校正关闭
经验6138 米
在线时间137 小时
积分 68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16 积分
积分 688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116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5S
签到次数97
MIUI版本7.4.6
在线时间8 小时
版本6.7.14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机型小米手机4c
MIUI版本6.7.14
在网络助手-设置-sim卡2校正设置中,将自动校正关闭
但是在未设置套餐的时候是没有那个选项的,至少要设置成最低流量才会有选项,但是我又怕流量偷跑
(167.93 KB, 下载次数: 0)
19:06 上传
经验7256 米
在线时间239 小时
机型小米手机5
签到次数82
MIUI版本7.4.7
但是在未设置套餐的时候是没有那个选项的,至少要设置成最低流量才会有选项,但是我又怕流量偷跑
查了一下,是我们的bug,我们会修复
在此之前,您可以将套餐设置为1MB,然后在校正设置里,关闭自动校正
给您带来不便,十分抱歉!
“澎湃S1 ”芯片纪念勋章
参与活动回帖可得
参与红米Note 4X活动
2017年小金鸡勋章
回复2016年度评选活动贴
圣诞节勋章
参与圣诞活动
APP 1000万
MIUI论坛APP注册用户突破1000万纪念勋章
MIUI 300周
MIUI 300周更新纪念勋章
小米六周年
小米六周年米粉节
小米5发布会
参加小米5发布会直播页大转盘抽奖获得
MIUI 7纪念勋章
MIUI五周年
MIUI五周年纪念勋章
已关注微信
已关注极客秀微信
关注腾讯微博
已关注腾讯微博
关注新浪微博
已关注新浪微博
小火箭勋章
神舟11号 话题活动
Copyright (C) 2017 MIUI
京ICP备号 | 京公网安备34号 | 京ICP证110507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229|回复: 0
经验3345 分贝0 家园币11450 在线时间:1136 小时最后登录:帖子:精华:0注册时间:UID:1047539
军衔等级:
注册时间:
最近不少国家的监管举措表明,免流量服务(zero-rating)越来越被认为是与网络中立原则相冲突的。禁止这一做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在印度、斯洛文尼亚和荷兰已经通过,巴西可能很快也会通过类似的议案。Ovum服务提供商和市场分析师Steven Hartley表示,网络中立原则当然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以极端形式应用于免流量服务这样的情况中,就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商业后果。
最终,这样严格的规定,会削弱运营商创造新收入流并进行关键投资(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的能力。Ovum认为,监管机构和运营商必须达成一致,例如对免流量服务的监管基于逐案审查的原则等。此外,运营商可以多样化其零售服务,从而确保终端用户有足够多的选择。
全球监管机构已开始打击免流量服务
近年来,网络中立法律和条例在成熟市场和新兴市场都越来越常见。不过,直到去年,才有监管机构针对免流量服务(这一服务使用户在其月数据流量包之外可免费使用一项特定服务或App)进行审查。
批评者认为,免流量服务代表着某种形式的歧视,因为它赋予了相关免费服务一种不公平的竞争优势,使消费者可以在无需担心耗尽自己数据流量套餐的前提下进行使用。
许多人认为,相较于其他竞争性服务,消费者们更有可能会使用免流量服务,特别是免流量服务往往针对的都是流行性服务或是社交网络。
监管机构初步反应不一
根据Ovum的观察,各国关于免流量服务的初步监管方式是不同的。在美国,2015年FCC开放网络法令(Open Internet Order)规定了该国的网络中立性规则,明确规定监管机构需要基于逐案审查的原则来处理免流量服务交易。FCC对此是警觉的,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和OTT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对消费者和促进投资是有利的,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代表着某种形式的歧视——破坏竞争。
智利国家监管机构Subtel在2014年5月发布了一份声明,要求移动运营商停止对免流量服务的营销。不过,据称,这一禁令从未被强制执行过,一些运营商仍在提供免流量服务包。这可能是由于监管机构意识到这些服务正受到消费者们的好评。挪威监管机构在2014年发布了一份声明,在未涉及任何具体案例的情况下,该监管机构声称免流量服务在该国是违反网络中立性原则的。
欧盟各个国家的监管机构对此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斯洛文尼亚和荷兰的监管机构在2013年-2015年间处理具体案例时,阻止了一些移动运营商的免流量服务。荷兰政府在2015年发布了一份解释性备忘录中澄清说,该国的网络中立性原则不允许存在免流量服务。
截至目前,其他国家的监管部门一直对免流量服务的具体问题保持沉默,而包括欧盟议会在2015年12月通过的Connected Continent法案在内的网络中立性规则,均未提及这一问题。这造成了监管的不确定性,因为禁止免流量服务的国家框架可能仍是悬而未决的,即使成员国将Connected Continent法案纳入国家立法中。
最近的决定显示出了更清晰的趋势
2016年1月底和2月初的一些决定和行动显示,全球监管机构已经开始对免流量服务采取了明确的反对立场。
今年1月份,巴西政府针对2014年通过的“Internet Civil Framework”条款的进一步详细规范开启了一场磋商,该框架将网络中立原则奉为圣旨。提交给公众咨询的草案第八条强调,连接服务提供商(也即运营商)和应用程序提供商之间的协议必须保留互联网连接的“公开和无限制特性”。它禁止了任何包含有关数据包歧视性的优先协议,并且运营商和应用程序提供商之间的任何协议都需要得到事先批准。
日,鹿特丹的一个法院驳回了沃达丰提出的上诉,沃达丰的上诉内容是反对监管机构ACM阻止该运营商免流量提供视频平台HBO的内容并对其罚款2亿欧元的决定。这创造了一个先例,领先运营商在该国被阻止尝试销售类似的服务。
日,印度监管机构TRAI最终确定了印度的网络中立法规,这是在2015年进行广泛磋商的内容之一——免流量服务是讨论的重点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一个。而TARI的最终决定也是业界期待已久的。最终,该监管机构决定禁止免流量服务这样的做法。
消极后果可能大于积极意图
网络中立原则当然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以极端形式的应用于免流量服务这样的情况中,就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商业后果。例如,在新兴市场,通过缓解用户对支出费用的担忧,免流量服务在推动数据服务使用方面一直非常有效。
Ovum的定价创新雷达显示,过去18个月里,新兴市场推出的创新计划中,近1/4都被定义为“社交数据计划”——免流量的社交网络应用程序。此外,那些没有在免流量服务app上使用的数据流量,可以在其他app上进行使用,从而扩宽了app生态系统。禁止免流量服务,为数据服务的推广增加了一个障碍,也有悖于网络中立性原则应该保护的连接社会。它还削减了运营商的数据流量收入,他们本可以利用这笔收入用于再投资和进一步提升其网络。至少对于新兴市场而言,这似乎是适得其反的。
免流量在发达市场已经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因为它消除了终端用户对于费用的担忧。毕竟,很少有消费者真正了解他们的消费如何转换为兆字节。对于运营商来说,免流量服务提供了一种在除了定价外几乎没有其他选择的、拥挤饱和的电信市场中,提供差异化服务的极佳方式。这使他们能够基于内容而非网络连接服务来推广他们的套餐计划。
如果监管机构反对将内容作为一个差异化的杠杆的话,运营商将只能够对其网络连接服务进行推销。这将迫使运营商们依靠价格作为他们出售自己网络连接服务的关键所在,从而导致价格战并使市场触底(正如语音服务领域那样)。这将导致收入和利润的下降,从而使投资的金额越来越少。反过来,这意味着未来网络发展缺乏投资,而这与国家在未来数字经济中的定位发展又是相悖的。
监管机构和运营商需要达成一致,并保留选择和竞争
Ovum表示,在保留投资动机的同时还要保留必要的竞争水平,最佳的方式似乎是在完全禁止免流量服务和完全缺失相关法规之间进行妥协和平衡。
传统的竞争监管和政策工具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应该足够有效,并为电信运营商和OTT企业之间继续和发展合作关系留下足够的余地。像是美国FCC采用的逐案审查方式一样,应该确保在竞争问题发生时能够得到解决。它应该是监管者在考虑进一步干预或者事前补救之前的第一反应。
与此同时,运营商们应该意识到,监管机构对此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在免流量服务被允许或者采取逐案审查方式的情境下,运营商们应该确保继续销售非免流量服务,这样消费者们才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交易和服务,并且也将使运营商遵从于网络中立原则。
那一年,选择了通信...然后,没有然后了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全国流量计费监督工作将启 专家称监察机制需应时革新_全景网
全国流量计费监督工作将启 专家称监察机制需应时革新
通讯信息报 黄楚婷
  “流量不清零”政策的初衷在于惠民,但施行以来却多次引发手机流量“偷跑”的争议。尽管“天价流量”事件多被证实为乌龙,但背负“偷流量”之嫌,运营商“自证清白”已难具说服力。手机流量计费由谁监管、如何监管成了争论焦点。
  近日,工信部已将启动全国范围流量计费监督工作提上议程,三大运营商也正研究改进流量计费清单提供方式的方案。流量计费误差的可能性有多大?流量计费监督工作启动能否让消费者吃上“定心丸”?计量法及电信条例等规定是否存在优化空间?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
  流量“偷跑”不乏用户心理作用
  记者:进入4G时代以来,不少消费者主观上感觉手机流量不耐用,甚至频繁怀疑手机流量“偷跑”,您认为用户有这样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曾剑秋:随着4G大规模商用,流量大幅度增加是大势所趋。2G、3G时代,网络堵塞的情况时常发生;4G时代,网速更快、带宽更宽,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小至出游照相后在社交应用上分享的需求,大至国家层面依托4G网络加快行业信息化应用。
  提到消费者最为关注的流量“偷跑”问题,一方面,在用户的需求以及心理层面,用户认为流量不够用、流量费用高,产生各类担忧,是正常的感受。当下,用户的手机使用频率极大提高是由于4G网络覆盖不断完善、成为流量主要承载网络,加之手机应用软件日益丰富,流量的使用量也随之提升。这也是李克强总理提出“提速降费”的理由。
  另一方面,导致流量“偷跑”的因素多样。比如,大部分用户已经养成手机上网的习惯,智能手机的应用软件中不乏恶意软件。同时,许多人还存在未关闭后台、不使用软件就不会消耗流量等流量使用误区。此外,大数据时代,运营商实际上比消费者有更多的技术优势解决问题,用户在出现流量疑问时先入为主将矛头指向运营商,并不明智。
  计费误差存在可能性
  记者:一系列“天价流量”事件将流量计费问题摆到了台面上。运营商流量计量系统是经过国家相关机构严格检测的,计费误差的可能性是否存在?
  曾剑秋:流量计费完全是设备运作、机器计费,运营商都有严格的流量计算系统,符合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但是计费误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流量话单的准确性与设备厂商的产品在投入市场前入网检测的准确性息息相关。所以通信主管部门和通信设备厂商两方面需为此环节的可靠性背书。但不排除流氓软件在手机销售前被厂家植入手机的可能。同时,尽管运营商皆表态称流量校验机制是准确、规范的,但也不能够完全排除运营商因利益驱使,产生违规行迹的可能。
  实际上,电信诈骗这个焦点问题,就可以以用户最为关注的流量计费落差做“文章”。&&&
  而此前,也发生过用户出国因国际流量计费标准不一遭遇天价流量等流量使用乌龙事件,此后联通、电信、移动也出纷纷台了相应措施,推出了各类具有实用性的流量套餐。由此可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是一方面,电信运营企业也需以身作则妥善处理各类流量计费问题以及衍生问题,以责任心确保用户流量透明、公开、合理。
  可从消除“糊涂账”入手
  记者:全国流量计费监督工作的启动,能否给消费者吃一颗“定心丸”?顶层设计层面是否存在优化的空间?
  曾剑秋:全国流量计费监督,是监管层面的应尽之责。这项举措拟出台,表明了政府对广大消费者权益的重视。但是,让消费者能完全放心使用流量,不产生各类质疑,仍非轻易之事。
  首先,要关注的是,当前的计量法以及电信条例等规定已比较陈旧,虽然从原理上说,当前流量计费系统出现大的计量漏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运营商与用户之间因流量计费问题对簿公堂的事件也不在少数,这说明,当前的计量法以及电信条例仍然存在许多疏漏,需要健全,同时,也需要面对互联网的发展,面对用户的需求、时代的需求作出相应调整、革新,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发展措施。
  其次,当前,流量的监管过程中缺失中立公允的电信计量、计费机制,且运营商一方若无法提供明细,对用户来说始终就是一笔糊涂账。对此,可以看到,各方已在努力,比如,江苏通管局首开手机流量计费检测,可为消费者提供像查话费一样查流量的明细;重庆移动也在大数据平台上自主设计开发流量计费可视化系统……这些都是能够为用户提供“定心丸”的举措。
http://www.p5w.net/images/logoshare.jpg60931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陆犯焉识)
(王浩信女朋友)
(小可爱安吉)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局域网流量监管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