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LTE-TDD,华为vrrp负载均衡衡切换具体切换条件与流程是怎样的

爱立信演示全球首次LTE TDD/FDD 负载均衡功能
来源:搜狐IT
  【搜狐IT消息】(毛启盈)爱立信于5月8日在香港智能手机实验室演示了全球首次基于LTE TDD/FDD融合网络的“负载均衡”功能。
爱立信工程师演示负全球首次LTE TDD FDD负载均衡功能
  所谓“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功能能够帮助运营商根据需要为不同的LTE载波分配流量。当相邻小区或重叠小区出现负载不均衡时,系统能够通过计算及切换,将负载过多小区的终端转移到重叠小区中。这一功能能够减轻可能出现的网络拥塞,使用户无论是在LTE FDD还是TD-LTE的覆盖下,均能享受到最佳的LTE卓越体验。
  在现场,爱立信工作人员使用ATEL ALM-F180双频 MiFi 与三星 Galaxy S3智能手机进行了演示。ATEL 双频MiFi能够同时支持2.6GHz的LTE FDD与 2.3GHz的TD-LTE,而三星Galaxy S3智能手机仅支持2.6GHz的LTE FDD。
  首先,演示人员将MiFi接入TD-LTE小区,随后模拟TD-LTE连接丢失、MiFi自动切换到LTE FDD网络。当MiFi处于LTE FDD小区时,演示人员又将三星手机加入LTE FDD网络中使其出现“拥塞”,此时,负载均衡功能发挥作用,将MiFi重新接入回TD-LTE网络,实现了双模融合网络间的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功能首次突破性地应用于LTE TDD/FDD融合网络,将使TD-LTE与LTE FDD珍贵的频段资源和设备投资能够实现最大化利用。
  中国移动携手爱立信于去年年底在香港启动了全球首张LTE TDD/FDD融合商用网络,并先后演示了深港数据漫游、双模高清VoLTE等多项创新功能,该网络也于今年初亮相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中国移动首次独立参展的展台,为TD-LTE的全球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爱立信东北亚区执行副总裁兼市场与战略部总经理冯映夺昨日表示:目前,全球LTE用户已达8674万,50%的LTE无线网络流量由爱立信承载,该数据是第二名的两倍。
  目前,全球移动网络设备市场中,爱立信占据35%份额,华为达17%,诺西为15%,阿尔卡特朗讯达12%。而中国是4G市场比较有潜力的市场,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今年网络升级计划共计高达3450亿元(合560亿美元)。
(责任编辑:毛启盈)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当前位置: >>
华为切换专项优化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惠州华为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网络优化室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目录惠州华为切换优化专项总结报告 ..........................................
... 1 概述 ................................................................... 4 华为切换统计相关说明 ................................................... 4 1 邻区优化 ............................................................. 8 1.1 邻区优化思路 ....................................................... 81.1.1合理优化配置邻区关系 ............................................ 8 1.1.2外部邻区数据一致性核查 .......................................... 91.2 华为 NASTAR 工具邻区优化 ............................................. 10 1.3 案例:BA1 表和 BA2 表不一致导致切换掉话 ............................... 15 2 跳频序列(HSN)优化 .................................................... 18 3 华为一代切换算法 ..................................................... 21 3.1 一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 .............................................. 213.1.1网络调整16bit排序规则 .......................................... 24 3.1.2 PBGT切换...................................................... 26 3.1.3 分层分级切换 .................................................. 28 3.1.4 边缘切换...................................................... 293.2 一代切换算法优化 .................................................. 323.2.1网络调整16bit排序优化 .......................................... 32 3.2.2双频网切换优化 ................................................. 373.3 案例:边界小区乒乓切换 ............................................. 41 3.4 小结.............................................................. 43 4 华为二代切换算法研究 ................................................. 44 4.1 华为二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 ........................................... 44 4.2 华为二代切换算法优化 ............................................... 48 4.3 小结 .............................................................. 54 5 华为小区内切换优化 ................................................... 55 5.1 半-全速率的转换 ................................................... 55 5.2 小区内切换失败分析................................................. 57 5.3 干扰切换 .......................................................... 58 5.4 质量差切换 ........................................................ 62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5.5 小区内切换优化 .................................................... 64 6 滤波器长度及 P/N 准则优化 ............................................. 66 6.1 华为切换判决时长 .................................................. 66 6.2 滤波器及 P/N 准则优化 ............................................... 67 6.3 小结 .............................................................. 69 7 华为三代功控参数优化 ................................................. 69 7.1 TEMS 数据分析 ..................................................... 70 7.2 三代功控参数设置 .................................................. 72 7.3 效果评估 .......................................................... 73 8 总结 ................................................................ 76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概述切换(Handover)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作为无线链路控制的一种手 段,切换能够使用户在穿越不同的小区时保持连续的通话。此外,切换还能够调整小区的话 务量,使系统的整体性能更优。切换性能对于掉话率、话音质量和干扰等网络其它指标性能 都有影响, 是话统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 切换成功率是网络优化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性能指标, 同时也是现网中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指标。 从 2009 年 9 月开始, 华为公司与惠州公司网络优化室对华为无线网开展了 3 个月的华 为切换优化专项,针对华为切换算法和典型问题开展相关优化。华为切换统计相关说明对于 GSM 网络的切换类型, 小区切换可分为小区内切换、 BSC 内小区间切换、 相同 MSC 下 BSC 间的小区切换以及不同 MSC 下 BSC 间小区切换。MS 在通话过程中,不断对其周围 BTS 的有关信息及 BCCH 载频、信号强度进行测量,同时测量它所占用的 TCH 信号强度和话 音质量,再将测量报告(MR)发送给 BSC,BSC 根据这些信息对周边小区进行排队,按照系 统的切换算法发起切换判决。 根据华为切换信令流程, 在华为各项切换指标统计中, 小区内切换同 BSC 内小区间切换 统计点是一样的,跨 MSC 的切换以 BSC 间的切换为统计。以下是华为主要切换统计的信令 流程和关键统计点。图 1:华为 BSC 内出小区切换性能测量流程 关键计数器统计点如下―― 1、BSC 向目标 BTS 发送“Channel-Activation”之前,统计“BSC 内入小区切换请求次数”和 “BSC 内出小区切换请求次数” 。在华为 BSC6000 信令跟踪里,在 Chanel Activation 消息之前 的 Handover Triggered Indication 消息,该消息包含切换触发原因 ucHoCause,指示切换发起 原因。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2、BSC 向 MS 发送“HO-Command”之后,统计“BSC 内入小区切换次数”和“BSC 出小区切 换次数” 。 3、BSC 收到 MS 发来的“HO-Complete”之后,统计“BSC 内入小区切换成功次数”和“BSC 内出小区切换成功次数” 。 同时我们在华为 BSC6000 上进行单用户跟踪,可清晰看到切换的信令流程。图:华为 BSC6000 单用户信令跟踪 BSC 内切换信令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图 2 BSC 间出小区切换性能测量流程 与 BSC 内切换一致,关键统计点如下―― 1、源 BSC 发出“HO-Required”之后,统计“BSC 间出小区切换请求次数” 2、目标 BSC 收到“HO-Request”之后,统计“BSC 间入小区切换请求次数” 3、目标 BSC 发出“HO-Request ACK”之后,统计“BSC 间入小区切换次数” 4、源 BSC 收到“HO-Command”之后,统计“BSC 间出小区切换次数” 5、目标 BSC 收到“HO-Complete”之后,统计“BSC 间入小区切换成功次数” 6、源 BSC 收到“Clear-COM”且原因值为“HO-Successful”,统计“BSC 间出小区切换成功次 数” 切换次数与切换请求次数的区别: 切换次数――收到“HO-COM”and 下发“HO-REQ-ACK”之后 切换请求次数――下发“HO-Required”和收到“HO-Request”之后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图:华为 BSC6000 单用户信令跟踪 BSC 间切换信令 BSC根据MS上报的测量报告,由切换算法决定是否发生切换,每次切换完成(Handover Perform)测量报告里面不同的cause-value7:切换的原因值解释;信令类型切换原因代码切换代码解释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12) 更好小区切换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4) 下行质量切换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5) 下行电平切换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3) 上行电平切换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2) 上行质量切换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6) TA 切换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7) OM 干预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13) 直接重试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F) 负荷切换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18) 同心圆切换 handover perform cause-value7:(35) 快速电平下降切换 更好小区切换是同层间的 PBGT 切换、 不同层间的层间切换。 同层的 PBGT Power Budget ( Handover)切换即功率预算切换,基于路径损耗进行切换判决,寻找一个路径损耗更小且满 足一定系统要求的小区进行切换。层间(更好小区)切换,基于小区层级和下行接收电平进 行切换判决,目标小区层级低于服务小区,且目标小区下行电平&“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 迟滞” ,发起层间(更好小区)切换。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上/下行电平切换即边缘切换,基于对 Um 接口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电平进行判决, 上行接收电平&“上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发起上行电平切换;下行接收电平&“下行链路 边缘切换门限” ,发起下行电平切换。 更好小区切换和上/下行电平切换都是属于一般切换,而上/下行质量切换和 TA 切换, 都是紧急切换。BSC 通过测量报告中的质量等级来衡量无线链路质量,BQ(Bad Quality)切 换是紧急切换的一种,基于对 Um 接口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接收的质量进行判决, 上行接收 质量≥“紧急切换上行链路质量限制” ,发起上行质量切换;下行接收质量≥“紧急切换下 行链路质量限制” ,发起下行质量切换。TA 切换是基于 BTS 上报的 TA 值进行切换判决,TA 值&“TA 门限” ,发起 TA 切换。 通过对各种切换触发原因和相应的切换成功率的统计分析, 有利于针对重点切换类型切 换的问题的定位和优化。1 邻区优化邻区优化作为切换优化专项的一部分, 是切换优化的基础, 通过对华为邻区关系的合理 和完整定义,提高华为网络的整体切换成功率,达到网络的无缝覆盖。1.1 邻区优化思路1.1.1 合理优化配置邻区关系GSM 系统小区切换是基于上下行链路测量报告进行的。如果相邻小区定义过多,Active BA 表过长,将导致测量精度下降;如果相邻关系定义过少,Active BA 表过短,将造成小区 切换过少,容易产生掉话、话音质量差等问题。因此,合理的邻区关系对系统切换性能尤为 重要。 优化过程中采用华为公司的 Nastar 工具,该工具的 GSM 邻区分析,在设置定义邻区冗 余和漏配的条件后,能对系统选定的小区进行邻区分析,分析结果以柱状图的形式,以不同 颜色展示小区的议定邻区、未定义邻区、冗余邻区和漏配邻区,通过这些直观的信息协助解 决因邻区漏配、冗余而引起的网络质量。如下图即华为 Nastar 的邻区分析结果,可明显看 到漏订的邻区关系。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MR 数据采集 为了保证邻区配置的准确性,将全网的上下行功控关闭;按惠州网络频模,修改 BA2 表,将 57-80&512-535 的 BCCH 频点增加到 BA2 表中,进行测量,采集 MR 数据。 添加漏定邻区 邻区优化主要是合理配置小区相邻关系,对 BA2 表进行优化,使测量更加准确有效。 邻区优化采用相对保守的做法,先增加邻区,在逐渐减少邻区数量。利用 Nastar 工具 的邻区分析,分析小区漏定义,做二到三轮的漏定邻区添加。 冗余邻区删除 在添加邻区之后,继续采集数据,分析并删除冗余邻区,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判决冗余邻区的条件为: 1、 邻区与主服务小区的距离必须大于 5 公里为冗余邻区判决的第一条件 2、 存在相邻关系的两个小区在一周没所有日期的 24 小时内切入切出的申请次数都为0。邻区关系的合理定义对切换性能重要性,邻区优化按照增加漏订邻区-&删除冗余邻区-& 增加漏订邻区-&减少冗余邻区这个流程,两到三轮的邻区优化,可大大改善邻区关系,提高 切换性能。1.1.2 外部邻区数据一致性核查BSC 间小区切换包括共 MSC 下 BSC 间的小区切换和跨 MSC 的 BSC 间小区切换。 间 BSC 小区切换与 BSC 内小区切换的主要区别在 BSC 内切换过程中没有切换请求(HO-required) 的 消 息 , 均 由 BSC 内 部 处 理 , 当 发 现 有 符 合 的 目 标 小 区 , 直 接 发 起 “ 信 道 激 活 ” (Channel-active)的消息;若目标小区不在本 BSC 内,即发起 BSC 间切换,BSC 则将源小 区和目标小区的 CGI 号以及切换原因通过“HO-Required”上报给 MSC,MSC 查询到目标小 区的 LAC 在本 MSC 内时,则发送“HO-Request”给目标小区所在 BSC,由目标 BSC 激活目标 小区信道。 因此外部邻区数据的核查直接影响 BSC 间的切换性能,外部邻区数据主要两部分: 1、 局级的相邻关系漏订或错误 通过切换统计可以发现, 当两 BSC 间小区的切换次数全部为 0, 很有可能相邻局数据漏 订或错误,导致发起切换请求消息中包含的 MSCID、LAI 的信息无法被目标网元识别。 2、 小区数据定义错误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a) 外部小区 CGI:例如 A 局 a 小区和 B 局 b 小区是相邻小区,a 小区不能切换到 b 小 区,核查数据发现 A 局的 BSC 错误定义外部 b 小区的 CGI,从而造成 a 小区无法切 换到 b 小区。 b) 相邻小区的 BSIC c) 相邻小区的 BCCH 频点 d) 切换参数配置错误 所以外部邻区数据的一致性核查,结合华为 M2000 的&GSM 小区-GSM 小区&切换统计, 从上往下核查邻区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先检查华为 Server 的相邻关系是否定义以及 MSCID 的准确性,再到 BSC 的外部邻区数据。1.2 华为 Nastar 工具邻区优化统计评估 HZSM12B1 网元的小区邻区关系配置,最多邻区配置 38 个,最少邻区配置 5 个,全局小区平均邻区配置 17 个。 采用华为 Nastar 工具经过三轮的漏定邻区添加, GCELL TO GCELL 小区切换统计次数明显 增加。日期
时间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存在切换邻区对数 57 21 86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 20:00:00 20:00:00从统计存在切换的邻区的数目来看, 很明显的看到自从添加 11 月 21 日邻区以来, HZSM12B1 全局的存在切换关系的邻区约有 13.05%。 漏订邻区增加完后,进行删除冗余邻区,存在切换的邻区关系并没有减少,如下表:日期
时间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00:00 存在切换邻区对数 43 03 2110在增加漏配邻区和删除冗余邻区后, 存在切换的邻区关系并没有出现较大波动, 说明邻区关 系的定义更合理。 在使用 PRS 进行 GCELL TO GCELL 的小区切入切出指标分析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 很奇怪的现象,只要是切出申请到 d 该 LAC 下的小区的时候,切换都是失败的, 如下表: 小区 HZSL1 秀埔-1 HZSL1 秀埔-1 HZSL1 秀埔-1 HZSL1 秀埔-1 HZSL1 秀埔-2 HZSL1 秀埔-2 HZSL1 秀埔-1 HZSL1 秀埔-3 HZSL1 秀埔-1 HZSL1 棠下-1 HZSL1 博蓝田-1 HZSL1 秀埔-2 HZSL1 棠下-2 HZSL1 秀埔-1 HZSL1 博蓝田-1 HZSL1 棠下-2 HZSL1 棠下-1 HZSL1 秀埔-3 HZSL1 秀埔-1 HZSL1 棠下-2 HZSL1 棠下-2 HZSL1 博罗大径-3 CGI dff78 df03d dff81 dff79 df03c dff81 b27 dff79 b26 dff7b dff79 dff78 df03c b24 dff78 dff7b dff82 dff81 b25 dff81 dff79 dff79 H373:出小区 切换成功次 数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H372:出小区切 换失败次数 41 37 31 30 26 16 16 16 14 12 12 10 6 6 4 3 3 3 2 2 2 2 H370c:出小 区切换请求 次数 41 37 31 30 26 16 16 15 14 12 12 10 6 6 4 3 3 3 2 2 2 2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HZSL1 秀埔-2 HZSL1 博罗大径-1 HZSL1 博罗大径-3 HZSL1 博蓝田-1 HZSL1 博罗大径-1 HZSL1 秀埔-2 HZSL1 博罗大径-1df03d b27 df03d df03d b26 b27 dff810 0 0 0 0 0 01 1 1 1 1 1 11 1 1 1 1 1 1检查 255D 该 LAC,发现是河源紫金县区域的一个 BSC 下的位置区,而且该位置区区域 与惠州相邻。 由此可见,上面切换失败的情况是市与市之间的 BSC 之间的切换失败。引起 BSC 切换 失败的情况很多,排除无线环境的原因,单从数据上来看,有可能是 2G 外部小区数据与外 市不对应,也可能是 SERVER 上的 LAC 定义错误或者漏定,也可能是 SERVER 上的路由漏定 义,甚至于 7 号信令链路没定义也会造成上述情况。 我们根据上面思路,一步一步检查网络数据,先从 2G 外部邻区数据开始检查。根据河 源市的最新 CDD 数据,然后跟 HZSM12B1 的 2G 外部邻区数据一一核查,在核查过程中,我 们只发现有两个 2G 外部邻区的 CI 定义有错误,如下表: 外市正确的小区信息: 小区 Z 古竹 2 Z 古竹 3 CELL HB1GZU2 HB1GZU3 LAC
BSIC 60 64 BSIC
60 64 BCCHNO 29 43 BCCHNO 29 43HZSM12B1 定义的 2G 外部小区错误信息: CELL LAC CI 小区 Z 古竹 2 Z 古竹 3 HB1GZU2 HB1GZU3 以上数据现在已经改正确。 在 2G 外部小区的数据检查中,我们发现并没有存在大问题,绝大部分外市邻区数据的 定义是正确的,因此则在 SERVER 检查局间数据的定义。结果,我们在 SERVER 50 上发现, SERVER 50 没有定义 LAC 为 255D 的位置区号,而 HZSM12B1 属于 SERVER 50。 考虑到 HZSM12B1 为两个月前的新入网的新 BSC, 该问题应该是新局入网小区割接的时 候漏定义了 255D 的 LAC。 下表为 11 月 26 日在 SERVER 50 上重新定义的 LAC 数据: 全球小区标识 D 位置区小区的 MSC 号
位置区小区的 VLR 号
RH373:出小 区无线切换 成功率 100 97.368 100 100 100 100 H373:出 小区切换 成功次数 57 37 26 14 12 12 位置区类别 LAI H372:出小 区切换失败 次数 0 1 0 0 0 0 位置区类型 相邻 VLR H370c:出小 区切换请求 次数 57 38 26 14 12 12重新定义 SERVER 上面的局间数据后,问题解决,如下表: 小区 HZSL1 秀埔-1 HZSL1 秀埔-1 HZSL1 秀埔-1 HZSL1 棠下-1 HZSL1 博蓝田-1 HZSL1 棠下-2 CGI dff79 dff78 dff81 dff7b dff79 dff7b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HZSL1 秀埔-1 HZSL1 博罗大径-1 HZSL1 秀埔-2 HZSL1 秀埔-1 HZSL1 棠下-2 HZSL1 秀埔-3 HZSL1 秀埔-2 HZSL1 博蓝田-1 HZSL1 棠下-2 HZSL1 秀埔-1 HZSL1 秀埔-2 HZSL1 秀埔-2 HZSL1 博罗大径-3 HZSL1 秀埔-2 HZSL1 秀埔-1b27 dff79 dff78 b26 dff81 dff79 dff81 b1e dff79 b24 b26 b5f dff79 df03c df03d CH330:BSC 间出小区切换请 求次数 82 40 18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75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11 9 9 9 5 4 4 3 3 3 1 1 1 1 1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13 911 9 9 9 5 4 4 4 3 3 1 1 1 14 10 BSC 间切出成 功率 84...........下表是重新定义了正确的 LAC 后,HZSM12B1 的 BSC 间切出成功率变化情况: 起始时间 18/11///////////2009 CH333:BSC 间出小区切换成 功次数 29 35 41 更改错误的 2G 外部邻区信息 在优化初期,我们对 HZSM12B1 的 2G 外部邻区数据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核查,发现了除 了上述所发现的两个 CI 定义错误 2G 外部小区外,还发现了 4 个主频或者 BSIC 定义错误的 2G 外部小区,全是河源边界小区,如下: 现网定义的,错误的 2G 外部小区数据: 小区英文名 HB1GZC3 HB1WSE3 HG2GPG1 HG2PPW1 小区英文名 HB1GZC3 HB1WSE3 小区中文名 Z 古竹纸厂 3 Z 古竹瓦色 3 S 高埔岗 1 S 埔前坪围 1 小区中文名 Z 古竹纸厂 3 Z 古竹瓦色 3 LAC 66 9266 LAC
BCCH 80 42 BCCH 80 73 45 43 BSIC 63 0 BSIC 64 65 2 57正确的 2G 外部小区数据: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HG2GPG1 HG2PPW1S 高埔岗 1 S 埔前坪围 145 3314 57很明显的可以看到, 11 月 26 日开始, 在 BSC 间切出成功率从原来的 70%到 80%上升到 96%。切出成功率切换变化趋势: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通过邻区定义的合理优化,BSC 出小区切换成功率由优化前的 95%提高 98.7%,效果很明 显。小区切入成功率保持在 98.3%左右。1.3 案例:BA1 表和 BA2 表不一致导致切换掉话华为 BSC 性能管理 BA 表背景: ? 一般情况下: (用户输入 2G 功能关) 华为小区的 BA1 表(空闲模式下)和 BA2 表(激活模式下)是自动更新的,系统更新的依 据是我们所定义的小区邻区数据。也就是说一旦我们为小区 A 添加了邻区 B 的关系,那么 小区 A 的 BA1 表和 BA2 表就会存在小区 B 的测量频点相关信息,无须人为干预即可实现。 ? 特殊情况下: (用户输入 2G 功能开) 华为小区的 BA1 表和 BA2 表与一般情况下的信息更新一直,不同的是我们可以人为干预并 进行更改添加 BA 表的测量频点,但是如果针对一些重要邻区的测量频点我们空闲模式下存 在,激活模式下删除掉的话,那么切换异常现象极有可能触发,由于无法找到合适的邻区进 行选择驻留,极大地增加了掉话的概率,给网络服务质量带来了隐患。 S23 坪山-1 与 S23 下径-2(GSM900 与 GSM900) 问题分析:在博罗中部 S23 坪山至 S23 下径路段由南向北行驶,占用 S23 坪山 1 小区,路测 行驶到 S23 下径基站底下, 邻区中却扫描不出 S23 下径 2 的信号强度, 由于无法切换到主覆 盖小区 S23 下径 2, 造成严重质差掉话; 而空闲状态下占用 S23 坪山 1 小区却可以扫描出 S23 下径 1、2 小区的信号情况,并重选至主覆盖小区 S23 下径 1。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邻区均属于弱信号的情 况,没有 S23 下径 1 小区 的信号图:通话状态中测试图:空闲状态可以正常占用 S23 下径 1 小区图:空闲状态中测试图: 查询到 S23 坪山-1 小区和 S23 下径-2 小区存在邻区关系,如下图所示: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查询 BSC6000 S23 坪山-1 小区的空闲状态与激活状态 BA 表信息如下: (S23 下径-2 的主 BCCH 为 63,从下图可以得知空闲有,而激活状态丢失)图:S23 坪山-1 空闲 BA 表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图:S23 坪山-1 激活状态 BA 表(用户输入 2G 功能开启) 完善 S23 坪山-1 小区的空闲 BA 表和激活 BA 表信息之后,测试效果图如下:通话时可以正常测量到 S23 下 径 1 小区信号,并成功切换图:S23 坪山-1 与 S23 下径-2 双向邻区图 因此倘若测试过程中发现空闲与激活模式下存在邻区信息不一致的情况, 需要检查空闲与激 活模式 BA 表的信息。2 跳频序列(HSN)优化跳频序列号(HSN)由 6 个比特组成,0-63 的编码。在 GSM 规范中,对于一组 n 个给 定频率,允许构成 64×n 种不同的跳频序列。它们用两个参数来说明:移动分配偏置索引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MAIO) 和跳频序列号 (HSN) 通常一个小区内的信道具用相同的 HSN 和不同的 MAIO。 。 ?而 相邻小区之间由于使用不相关的频率集合,认为彼此间没有干扰。特殊情况是 HSN=0,循环 跳频,频率一个个按顺序使用。但其跳频效果不如 HSN 为其它值时理想。 MAIO 指起跳频点,也称移动分配指数偏置。 移动分配指数偏置 MAIO 和跳频序列号 HSN 一般是成对设置的决定一个跳频序列。 一个跳频序列就是在给定的包含 N 个频点的频点集(MA)内,通过一定算法,由跳频 序列号(HSN)和移动分配偏移(MAIO)唯一确定所有(N 个)频点的一个排列。不同时隙 (TN)上的 N 个信道可以使用相同的跳频序列,同一小区相同时隙内的不同信道使用不同 的移动分配偏移 (MAIO) HSN(0~63)是规定跳频时采用那种算法进行循环,而 MAIO(取 。 值要根据跳频许类内的频点数决定)则是从哪个频点开始循环的指示,即起跳点;一般一个 基站可以使用一套 HSN 但每套载频的 MAIO 要进行区分,如果跳频序列内的频点有临频, 那 MAIO 最好也要有间隔。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小区内,HSN 取值相同,仅仅给每个用户分配不同的 MAIO;对于 同频邻区,一定要保证 HSN 不同,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小同频干扰。 调整值为:NCC*8+BCC。 1、如果结果为 0,建议设置为 63。 2、对于 BCCH 载波也参与跳频的情况,建议各跳频组设置值一致。 惠州华为现网开启跳频的小区,跳频序列(HSN)都是用华为默认的参数配置 0,通过 对 HZSM6B1 与 HZSM8B1 的优化小区跳频序列(HSN) ,整体网元各项 KPI 保持稳定,语音质 量略有提升。 统计 6B1\8B1 两个 BSC-9 月 9 日、 月 15 日~17 日 8~11 时、 9 19~22 时 6 时段整体 KPI 指标平 均对比: 注: HSN 修改时间 9 月 15 日晚 11 时 BSC 整体 TCH 话务 量 3.98 8.90 3.37 6.13 ZTR107A:BS C 整体 TCH 掉话率 0.15% 0.26% 0.15% 0.15% 0.17% 0.28% 0.16% 0.15% ZTR104A:BSC 整体 SDCCH 掉话率 0.47% 0.57% 0.43% 0.43% 0.48% 0.48% 0.22% 0.25% ZK3180:BS C 整体切 换成功率 97.91% 97.22% 98.23% 98.11% 98.77% 98.33% 99.10% 99.06% BSC 整体 BSC 内小区 内切换成功 率 93.77% 93.42% 93.42% 93.49% 86.62% 84.77% 87.45% 87.35%起始日期 09/09////////2009对象名称 HZM06B1 HZM06B1 HZM06B1 HZM06B1 HZM08B1 HZM08B1 HZM08B1 HZM08B1HZM06B1:6 忙时平均结果来看,在话务量相当的条件下,修改 HSN 前后各 KPI 指标基本保 持稳定,其中 BSC 整体切换成功率、TCH\SDCCH 掉话率略有提高。 HZM08B1:6 忙时平均结果来看,在话务量相当的条件下,修改 HSN 前后各 KPI 指标有较明 显提高,TCH\SDCCH 掉话率提高了 0.1~0.2 个百分点;整体切换成功率提高了 0.8 个百分点 左右、小区内切换成功率提高了 1~3 个百分点。 上行语音质量对比统计 HZM06B114~17 日 7~22 时上行语音质量在 HSN 修改前后对比: HZM06B1 上行语音质量修改 HSN 前后整体基本保持稳定,具体请看下图: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统计 HZM08B114~17 日 7~22 时上行语音质量在 HSN 修改前后对比: HZM08B1 上行语音质 量修改 HSN 前后整体有微弱提高,7~10 时、20~22 时提升较为明显,提高了 0.05 个百分点 左右,具体请看下图:下行语音质量对比统计 HZM06B114~17 日 7~22 时下行语音质量在 HSN 修改前后对比: HZM06B1 下行语音质量修改 HSN 前后整体趋于平稳,7~8 时、20~22 时有微弱提升,具体请看下图: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统计 HZM0B1-14~17 日 7~22 时下行语音质量在 HSN 修改前后对比: HZM08B1 下行语音质 量修改 HSN 前后整体略有提升,8~10 时、19~21 时提升比较明显,提升了 0.05 个百分点, 具体请看下图:3 华为一代切换算法惠州现网的 BSC6000 版本有 V9R8C01 和 V9R8C12 两种,其中 V9R8C01 版本只支持华为 一代切换算法,而本次专项优化的重点是华为切换算法。 3.1 一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 GSM切换算法由测量及测量结果报告、测量报告处理、切换判决算法、切换执行四个 阶段组成。其中测量及测量结果报告由MS和BTS完成,MS执行并上报GSM小区下行电平 强度、质量和TA,BTS执行并上报上行MS的接收电平强度和质量的测量。测量报告的处理 通常在BSC完成(当采用BTS的预处理方式时,测量报告处理可以下移至BTS完成),提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供基本的滤波、插值等功能,为后续的切换判决算法提供基本的输入,是切换判决算法的 基础。BSC根据下行测量报告中的BCCH/BSIC信息来选择不同的邻区,如果存在重复的 BCCH/BSIC, 则BSC会排除掉BCCH/BSIC重复的邻区, 只保留一个; 如果根据BCCH/BSIC 并未找到相应邻区,则说明该邻区非法,不对其测量值进行处理。 切换判决算法根据不同原因(无线信号质量、速度估计、负载、运营商需求等)确定 并评估切换候选小区,当条件满足时确定切换目标小区。目标小区确定后由切换执行部分 完成流程交互,并应对切换失败、回退等异常,必要时,将相应的结果反馈给切换判决模 块,继续尝试其他候选小区。 切换判决算法的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开始测量报告插 值、滤波处理 测量报告无下行切 换判决 初始接入时启动切换 最小时间间隔 HOInitTimer保护 HOInitTimer: 【业务信道切换最小时间间隔】 【信令信道切换最小时间间隔】 【信令信道切换允许】 HOInterTimer: 【连续切换最小时间间隔】是连续切换时间间隔 HOInterTimer保护? 否 惩罚处理紧急切换 TA切换判决候选小区基本 排序 候选小区网络 特征调整 强制切换处理 高速铁路快速 切换判决干扰切换判决 快速电平下降切 换判决 质量差切换判决 紧急切换触发后启 动【新紧急切换的 最小时间间隔】 增强型双频网切换判决是 结束 2G/3GHOOPtSe: FDD【2G/3G小区切换优先选择】 TDD【TDD 2G/3G小区切换优先选择】 2GOrdThres: FDD【2G小区切换优先门限】 TDD【TDD 2G小区切换优先门限】切换最小时间间隔 保护? 否 其它切换判决负荷切换判决正常切换 边缘切换判决根据2G/3GHOOPtSel和 2GOrdThres确定切换 目标小区 启动连续切换 保护定时器 HOInterTimer快速移动微小区切换判决 分层分级切换判决 PBGT切换判决 同心圆切换判决结束AMR切换判决 3G更好小区切换判决 紧密BCCH切换判决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3.1.1 网络调整 16bit 排序规则华为切换算法的核心部分就是候选小区的网络特征调整,即 16bit 排序。其综合考虑信 号、质量、小区的负载、层间切换门限、层级差别、邻区小区与服务小区是否属于同一 BSC、 MSC、MNC 以及时隙扩展类型等信息,对所有基本排序后的候选小区进行优先级调整,调 整完成后重新进行排序,决定小区的综合优先级。 表 1 16bit 排序格式 15-16 14 13 12 11 是 否 高 于 负 荷 启 动 门 限 10 9 8 7 6 5 4 3 下 行 接 收 电 平 排 序 2 下 行 接 收 电 平 排 序 1 下 行 接 收 电 平 排 序RSVD是 否 高 于 层 间 切 换 门 限是 否 不 共 MS C是 否 不 共 BS C切 换 优 先 层 级6切 换 优 先 层 级5切 换 优 先 层 级4切 换 优 先 层 级3切 换 优 先 层 级2切 换 优 先 层 级1服务小区 优先RSVD邻 区 低 于 门 限 + 迟 滞 置 1;服 务 小 区 低 于 门 限-迟滞, 置1不 共 MS C, 置1不 共 BS C, 置1高 于 体现 HCS 优先级,共 4 层,每层 16 门 级,总共 64 个层级 限, 置1邻区低于 服务小区 +迟滞, 置 1,服 务小区置 0体现 RXLEV 排 序的结果, 最多 6 邻区+1 服务小 区共 7 个小区16bits位图中,“1”为最低位,即权重小;“16”为最高位,即权重大。16bits的数 值越小,优先级越高,越有可能被选为切换目标小区。 1. bit 1~3:体现小区下行电平(TCH、BCCH)接收强度的优先级,由基本排序中 计算的K值排序后映射,即K值越大,1~3bits的映射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2. bit 4:服务小区的第4bit始终是0,邻近小区满足以下公式条件时该位置0,否则置 1。SSi _ f ? Hi ? SS _ DLs _ f其中: SSi_f 为滤波后邻区 i 的 BCCH 接收电平强度 Hi 为面向邻区 i 配置的迟滞【小区间切换磁滞】 SS_DLs_f 为滤波后的服务小区下行 TCH 接收电平强度 (未经过功控补 偿) bit 5~10:体现小区的“层属性”和“级属性”,其中bit9~10为“层属性”,bit5~ 8为“级属性”。映射公式为:3.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P layer_level ? P layer ?16 ? P level其中: Player_lev 为映射后的层级总优先级,对应 bit 5~10,取值范围为 0~63 Player 为邻区或服务小区的层属性,取值范围 0~3 Plevel 为邻区或服务小区的级属性,取值范围 0~15 4. bit 11:体现对小区的负载加权。如果系统负荷大于【允许负荷切换系统流量级别 门限】,或者【负荷切换允许】开关关闭则不进行负荷位的调整。 服务小区和邻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公式评估: ? 服务小区: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Ls ? Ts _ l其中: Ls 为服务小区的当前负荷 Ts_l 为服务小区参数【负荷切换启动门限】? 邻区: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Li ? Ti _ l其中: Li 为邻区 i 的当前负荷 Ti_l 为邻区参数【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备注:在候选邻区列表中,对于服务小区和外部邻区,若服务小区的【负荷切换允 许】关闭则这些候选邻区的 bit 11都清0;对于候选邻区中的其它内部邻区,若相应邻 区的【负荷切换允许】关闭,则bit 11也清0。 5. bit 12:如果【进行共BSC/MSC调整允许】开关打开 ,体现对与服务小区共BSC 邻区的高优先级:如果邻区与服务小区共BSC,清0。否则置1。 6. bit 13:如果【进行共BSC/MSC调整允许】开关打开 ,体现对与服务小区共MSC 邻区的高优先级:如果邻区与服务小区共MSC,清0。否则置1。 7. bit 14:体现候选小区是否是更好小区,如果是更好小区,需要考虑负荷和层级的 因素。服务小区和邻区采用不同的公式评估:? 服务小区: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SS _ DLs _ f ? Tlayer ? Hlayer其中: SS_DLs_f 滤波后的服务小区下行 TCH 接收电平 Tlayer 可配置参数【层间切换门限】 Hlayer 为可配置参数【层间切换迟滞】(0.1)? 邻区: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SSi_f ? Tlayer+Hlayer(0.2)其中: SSi_f 为滤波后的邻区 BCCH 电平测量值 Tlayer 为面向邻区可配置参数【层间切换门限】 Hlayer 为面向邻区可配置参数【层间切换迟滞】 ? 如果服务小区或者邻区的 bit 14 置 1,则清零 bit 5~13,即不考虑层级、负荷、 共 BSC/MSC 的差别,仅考虑下行接收电平强度和磁滞的差别。 8. bit 15-16:保留位 在基本排序和网络特征调整完成后,进入切换判决阶段。切换判决是判断是否到达各 种切换类型门限,包括服务小区和邻区是否满足触发切换判决条件。3.1.2 PBGT 切换【PBGT切换算法允许】 开关设置为 “是” PBGT切换功能开启。 时, 在TA/干扰切换/BQ 切换不满足/边缘切换,分层分级切换未触发的前提下,依照如下流程判决是否满足PBGT 判决(寻找路损更小的邻区): ? 邻区与服务小区是同层同级(非服务小区) ? 邻区在【PBGT统计时间(秒)】中有【PBGT持续时间(秒)】满足公式如下:? SS _ DLi _ f ? ? SS _ DLs _ f ? Poff_DLs_f ? 2 ?? ? ? Pms _ i ? Pms _ s ? ? Margin ? ?其中: SS_DLs_f 为服务小区滤波后的下行 TCH 接收电平 SS_DLi_f 为邻区 i 滤波并惩罚后的 BCCH 的接收电平 Poff_DLs_f 为服务小区滤波后的下行 BS 发射功率,相对于 TCH 最大发射功率 的偏置,步长为 2dB Pms_i 为手机在邻区 i 的最大发射功率能力,与邻区 i 的频段相关,一般而言, 900/850、 各对应不同的发射功率 Pms_s 为手机在当前服务小区的最大发射功率,与服务小区的频段相关,一般而 言,900/850、 各对应不同的发射功率 Margin 为防止乒乓切换的迟滞,对应可配置参数【PBGT 切换门限】,表示邻近 小区的下行电平和服务小区下行电平之差大于 PBGT 切换门限时, 才进行向邻近 小区的 PBGT 切换。当取值小于 64 时,则意味着切换可以向比服务小区电平低 的邻小区进行切换。 备注:在V9R8C01中, 【PBGT切换门限】的配置已经面向邻区,其取值范围为0-127, 如配置为68, 则表明邻区的路径损耗 - 比服务小区的路径损耗 &= 68-64 = 4dB以上才会触 发,若配置为60,则表明邻区的路径损耗 - 比服务小区的路径损耗 &= 60 C 64 = -4dB以 上就可以触发, 即比服务小区低4dB也可以触发, 但是参数配置需注意, 防止出现乒乓切换。 如:小区A小区面向小区B的【PBGT切换门限】为60,小区B小区面向小区A的【PBGT切 换门限】为64,这是便会出现乒乓切换。 满足以上条件且2G候选小区个数不为0时触发PBGT切换,候选小区选择如下:16bit 值排序最好的邻区,即16bit值是最小的。 该切换判决流程如下图: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开始(测量报告 输入) 否【PBGT切换算法允许】为是? 是 当前是信令信道? 否 遍历所有候选邻区 遍历下一邻区 服务小区是增强型双频网小区 && 邻区与服务小区属于同一小区 组? 是 否 符合增强型双频网小区同组小区 PBGT切换条件? 是 是 候选小区的16bit优先 级比服务小区低? 否 否 候选小区与服务小区同 层同级? 是 否 [SS_DLi_f -(SS_DLs_f +Poff_DLs_f ×2)] - (Pms_i - Pms_s) & Margin ? 是 更新PBGT计数器 否 遍历完是结束增强型双频网小区同组小区PBGT切换 条件: 1) 若MS处于内圆 【外圆到内圆负荷切换允许】为否 2)若MS处于外圆 【外圆到内圆负荷切换允许】为否 并且 增强型双频网内外圆切换惩罚 定时器未启动或超时小区层级由【小区所在 层】和【小区优先级】 确定 SS_DLi_f:邻区下行电平 SS_DLs_f:服务小区下行电平 Poff_DLs_f:BS最大发射功率偏置 Pms_i:MS在邻区最大发射功率 Pms_s:MS在服务小区最大发射功率 Margin:【PBGT切换门限】否邻区PBGT满足P/N准则? 是 快速移动微小 区切换判决N:【PBGT统计时间】 P:【PBGT持续时间】触发快速移动微小区切 换? 否 触发PBGT切换是触发快速移动微 小区切换PBGT 切换流程图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3.1.3 分层分级切换【分层分级别切换算法允许】开关设置为“是”时,层间切换功能开启,在TA/干扰切 换/BQ切换不满足,边缘切换未触发的前提下,依照如下流程判决是否满足分层分级切换判 决: ? 邻区层级小于服务小区层级,即邻区的优先级更高(数值小,优先级越高) ? 邻区i滤波后的BCCH接收电平满足公式 SSi_f ? Tlayer+Hlayer其中: SSi_f:滤波并惩罚后的邻区BCCH接收电平 Tlayer :【层间切换门限】 Hlayer:【层间切换迟滞】 ? 16bit排序值小于服务小区,排序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当邻区i的最近【层间切换统计时间(秒)】时间内有【层间切换持续时间(秒)】满足上述条件, 即触发分层分级切换。 该切换的判决流程如下图: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开始(测量报告输 入)否候选小区是否存在?是 否 【分层分级别切换算法允许】 设置为“是”时,允许层间切 换允许层间切换?是 下一邻区判决否邻区16bit排序&服务小区?是 SSi_f:滤波后的邻区BCCH接收电平 Tlayer:【层间切换门限】 Hlayer:【层间切换迟滞】否SSi_f&Tlayer+Hlayer 且 邻区层级小于服务小区层级?是 该邻区是否在最近P时间内有N时间满 足上述所有条件 N:【层间切换统计时间(秒)】 P:【层间切换持续时间(秒)】否满足P/N准则? 是结束触发分层分级切换分层分级切换流程图3.1.4 边缘切换【边缘切换算法允许】开关设置为“是”时,边缘切换功能开启。在TA/干扰切换不满 足,BQ切换未触发的前提下,依照如下流程判决是否满足边缘切换判决: 1、服务小区上/下行滤波后的 TCH 电平强度测量值 & 【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且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2、邻区下行滤波后的 BCCH 电平强度 & 服务小区下行滤波后的 TCH 电平强度+【小区间切 换磁滞】 ? 根据 P/N 准则,如果最近连续 N 个测量报告中有 P 个报告满足以上公式,则触发上/下 行边缘切换,并进行候选小区选择: 删除服务小区 删除 16bit 排序值大于服务小区的邻区,排序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删除邻区下行滤波后的 BCCH 电平强度&服务小区下行滤波后的 TCH 电平强度+ 【小 区间切换磁滞】 ? 邻区也需要满足 P/N(【边缘切换持续时间(秒) 】/【边缘切换统计时间(秒)】) 准则 ? 如果边缘切换判决通过,但是2G候选小区数目为0,则: ? 如果存在可用的 3G 的邻区,且系统参数配置(【出系统切换允许】)和 MS 能力支 持 2G-&3G 的切换,则直接执行 2G-&3G 的切换 ? 如果无可用 3G 邻区、或系统参数配置和 MS 能力不能进行 2G-&3G 切换,则直接返 回进行其他后续切换类型的判决 该切换的判决流程如下图: ? ? ?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开始(测量报告 输入)否存在候选小区?是 结束 否 【边缘切换算法允许】 为是? 是 对16bit优先级高于服务小区的邻区 且 邻区 下行接收电平&服务小区下行接收电平+【小 区间切换磁滞】,更新边缘切换计数器上行接收电平 &【上行链 路边缘切换门限】? 否 是 上行电平差满足P/N准则? 否 下行接收电平 &【下行链 路边缘切换门限】? 否 结束 否 下行电平差满足P/N准则? 是 快速移动微小区 切换判决是更新上行电平差计数 器N:【边缘切换统计时间(秒)】 P:【边缘切换持续时间(秒)】是更新下行电平差计数 器N:【边缘切换统计时间(秒)】 P:【边缘切换持续时间(秒)】触发快速移动切 换是触发快速移动微小区切换? 否 过滤候选邻区(候选邻区 的边缘切换计数器满足P/ N准则) N:【边缘切换邻区统计时间(秒)】 P:【边缘切换邻区持续时间(秒】候选2G邻区数不为零? 是 是否候选3G邻区数不为零,且 【出系统切换允许】为是?否触发边缘切换触发出系统切换结束边缘切换流程图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3.2 一代切换算法优化3.2.1 网络调整 16bit 排序优化 华为切换 16bit 排序是切换算法的核心,排序结合考虑了电平、质量、负荷、小区层级、 共 MSC/BSC 等因素,得到一个综合排序。对于网优过程中,最佳的候选小区主要是考察电 平和质量,由于 16bit 排序参数设置错误,导致现场测试邻区排序和 BSC 切换算法排序不一 致,出现强信号切弱信号、切换不及时、乒乓切换等问题。因此,16bit 排序优化的主要思 路是得到准确反映无线环境的 16bit 切换算法排序。 排序结果是 16 个 2 进制数组成的数值,服务小区与邻小区都有各自的排序结果,值越 小,优先级越高,排队越靠前。 据此分析发现,每个排序位置对排序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不同,位越高的,对排序结果 影响最大。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00 0001 数值必然大于 11 1111,显然影 响其最终数值大小的是两者从左至右第一个异数值位 (注: 之后各位的排序不影响最终排序 结果) 。 ? 影响各个调整位的相关参数 16:保留位:无参数影响; 15:保留位:小区扩展类型; 14:层间调整位: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13/12:共 MSC/BSC 调整位:邻小区与源小区所属的 BSC/MSC,进行共 BSC/MSC 调整允许; 11:负荷调整位:负荷切换允许,负荷切换启动门限,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10/9:层排序位:小区所在层; 5~8:级排序位:小区优先级; 4: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比较位:小区间切换磁滞; 1~3:电平比较位:无参数直接影响; 从调整位对各类正常切换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分析 该小节的分析仅针对于该调整位影响最终排序的情况, 即该位之前的各调整位排序均相等的 情况。 ? ? 第14位层间调整位 对于同层级小区 正常的情况此处不做叙述, 而在某一特殊的电平范围内, 源小区至邻小区的切换可能由 层间切换门限主导。即当【邻小区层间切换门限】+【邻小区层间切换磁滞】大于【源 小区层间切换门限】―【源小区层间切换磁滞】时,若邻小区与源小区均落在该区间范 围内,则两者之间的切换受层间切换门限和磁滞的影响。 例如:源小区 A,层间切换门限/磁滞 20 / 3,小区所在层 2 邻小区 B,层间切换门限/磁滞 30 / 3,小区所在层 2 邻小区 C,层间切换门限/磁滞 20 / 3,小区所在层 2 A 小区至 B、C 小区的 PBGT 切换门限均为 68,小区间切换磁滞均为 4 讨论在 4 种电平区间下的切换情况:14 位置 0 的条在各电平区间下 14 位的排序结果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件 Rxlev&=-93 小区 A Rxlev&=-77 小区 B Rxlev&=-87 小区 C 从上表可见,在(-77,-93]区间内,A 小区不会切换至 B 小区,在(-87,-93]内 A 小区不会 发生切换。 结论:同层同级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设置值相差越大,则在相对应的电平区间内(差值越 大,电平区间越大) ,会影响低门限低小区向高门限小区切换的准确性。可能会出现高电平 切向低电平小区,或者小区切换不及时。? 对于高层级小区切至低层级小区(-47,-77] 0 0 0(-77,-87] 0 1 0(-87,-93] 0 1 1(-93,-110] 1 1 1该类切换均为边缘切换,当且仅当高层级小区在该位的排序优先级低于低层级小区时 (即高层级小区 14bit 位为 1,低层级小区 14bit 位为 0) ,低层级小区的最终排序才会优先 于高层级小区。 如果【高层级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高层级小区的层间切换磁滞】太低,或者【低 层级小区层间切换门限】+【低层级小区层间切换磁滞】太高,将会影响两者之间的切换。 例如:源小区 A,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35,层间切换门限 20,层间切换磁滞 3,层 1。 目标小区 B,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10,层间切换门限 30,层间切换磁滞 3,层 2。 小区 A 电平在低于-93dbm 时才能使小区 A 在第 14 位置 1,而小区 B 只需要满足【小区 B 滤波后接收电平】-【小区 A 滤波后接收电平】&【小区 A 至 B 的小区间切换磁滞】 。 结论:若高层级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 则实际起到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作用的值为【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 对于低层级小区切至高层级小区 因高层级小区的信号强度满足层间切换判决时(滤波并惩罚后的邻区 BCCH 接收电平&=【层 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迟滞】 )该小区在第 14 位已经满足条件,置 0,因此层间切换门 限并不会影响低层小区向高层小区切换。 ? 第11位负荷调整位影响该位的参数有:负荷切换允许,负荷切换启动门限,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当负荷切换禁止时,该位屏蔽,置 0; 当负荷切换允许时,服务小区负荷&=负荷切换启动门限时,置 1,否则置 0; 邻近小区负荷&=负荷切换接收门限时,置 1,否则置 0。 结论:该参数若设置不当,会造成小区的出/入切换异常(当负荷切换允许时,若负荷切换 启动门限太低,会使该小区的出小区切换异常;若符合切换接收门限太低,会使该小区的 入小区切换异常。 ) ? ? 第9/10位小区所在层调整位 对于层间切换――低层小区切向高层小区该位仅受到【小区所在层】参数的影响,1 至 4 层分别对应 00、01、10、11,在 11 至 16 位排序均一致的情况下,该位排序优先的小区优先级必定优先于该位排序靠后的小区。 例如:源小区 A 信号强度-55dbm,层间切换门限/磁滞 20 / 3,小区所在层 2 目标小区 B 信号强度-75dbm,层间切换门限/磁滞 20 / 3,小区所在层 1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小区 A 与小区 B 的第 14 位均为 0,而在 10、9 位排序 A 为 10,B 为 01,且电平值满足层间 切换判决条件,将发起切换。 (注:在层间切换中,邻小区的切换判决条件和第 14 位置 0 的要求一致,均为滤波并惩罚 后的邻区 BCCH 接收电平&=【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迟滞】) ? 第5~8位小区优先级调整位效果等同于 10、9 位,而优先级低于 10、 位。 9 若无特殊话务调整, 不建议对小区进行分级。 ? 第4位同层小区间切换磁滞位第 4 位影响的切换只存在于两种情况之下: ? ? 同层同级小区之间的PBGT切换、边缘切换。 PBGT切换 切换判决要求: 【邻小区滤波后电平值】-【源小区滤波后电平值】&PBGT 切换门限 16bit 排序要求: 【邻小区滤波后电平值】-【源小区滤波后电平值】&小区间切换磁滞 (以上 PBGT 切换门限、小区间切换磁滞均为源小区至邻小区的) 结论:因此在 PBGT 切换中,小区间切换磁滞的作用是对 PBGT 切换门限进行修正,小 区间切换磁滞与 PBGT 切换门限两者较大者起作用。 ? 边缘切换在边缘切换中,邻小区需满足【邻小区滤波后电平值】-【源小区滤波后电平值】&小区 间切换磁滞。因此,小区间切换磁滞的作用相当于给各邻区电平设置了一个切换门限。 例如:小区 A,信号强度-90dbm,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25, 小区 B,信号强度-85dbm,小区 A 至小区 B 的小区间切换磁滞为 4 小区 C,信号强度-83dbm,小区 A 至小区 B 的小区间切换磁滞为 8 只有小区 B 满足切换判决和 16bit 排序第一的条件,因此 MS 最终会切向小区 B,而不是信 号强度更高的小区 C。16bit 参数设置1、在 16bit 14 位 ? 服务小区:满足如下公式清0,否则置1(滤波后的服务小区下行TCH接收电平&=【层间 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 ? 邻区: 满足如下公式清0,否则置1 (为滤波后的邻区BCCH电平测量值&= 【层间切换门限】 +【层间切换磁滞】 ) ? 在 1800 网络中建议下行电平使用在&=-80dbm,建议将【层间切换门限】和【层间切换 磁滞】 :1800 基站调整为 35,1;900 基站调整为 30,1; 2、【边缘切换算法允许】开关设置为“是”时,边缘切换功能开启。在TA/干扰切换 不满足,BQ切换未触发的前提下,依照如下流程判决是否满足边缘切换判决: ? 服务小区上/下行滤波后的TCH电平强度测量值 & 【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邻区下行滤波后的 BCCH 电平强度 & 服务小区下行滤波后的 TCH 电平强度+ 小区间切 【 换磁滞】?根据 P/N 准则,如果最近连续 N 个测量报告中有 P 个报告满足以上公式,则触发上/下 行边缘切换,并进行候选小区选择:?邻区也需要满足 P/N(【边缘切换持续时间(秒) 】/【边缘切换统计时间(秒)】)准则,建 议【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1800 调整为:15,30;900 调整为:10,20(根据覆盖 率可适当提高门限)。针对功控给出参数建议值 由于在一代切换算法中,边缘切换未加入功率控制补偿,所以【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须小于 II 代功控中的【上/下行链路信号强度下门限】 ,否则可能会引起由于功控降低功率而 导致的边缘切换增加,建议【上/下行链路信号强度下门限】大于【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 限】5-7dB,所以调整原则是在现网基础上,大于调整后【上/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5dB 以上的小区不做调整,小于 5dB 的,将其参数值调整到刚好大于调整后的【上/下行链路边 缘切换门限】5dB。 表:华为一代切换算法参数规整表3.2.1.1 网络特征调整优化效果 在华为全网实施一代切换参数规整后,切换成功率走势图 98.80% 98.60% 98.40% 98.20% 98.00% 97.80% 97.60%20 09 20
029切换成功率之平均值 切出成功率之平均值 切入成功率之平均值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切换类型变化:调整前后 3 天晚忙时(19,20,21 三个时段平均)日期 ZCH970C:BS C 整体发起 切换尝试次 数(上行信 号强度)之 平均值 ZCH970D:BS C 整体发起 切换尝试次 数(下行信 号强度)之 平均值 ZCH970F:BS C 整体发起 切换尝试次 数(更好小 区)之平均 值 ZCH970A:BS C 整体发起 切换尝试次 数(上行信 号质量)之 平均值 ZCH970B:BS C 整体发起 切换尝试次 数(下行信 号质量)之 平均值 ZCH970L:BS C 整体发起 切换尝试次 数(其他原 因)之平均 值调整前 (12/10-14/10)%%.94%%%%调整后 (27/10-29/10)%%.45%%%%切换尝试类型对比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上行信号强度 下行信号强度 更好小区 上行信号质量 下行信号质量 其他原因调整前调整后总体切换类型变化不大,调整后,由于下行信号强度发起的切换增加 2%,更好小区切换下 降 2%左右。 调整前后 3 天晚忙时(19,20,21 三个时段平均)日期 ZCH900Y:B SC 整体 BSC 内小区间 切换尝试 次数 (900-180 0)之平均 值 调 整前 ( 12/10 -14/10) 16 39
.50% ZCH900Z:B SC 整体 BSC 内小区间 切换尝试 次数 ()之平均 值 ZCH930Y:B SC 整体出 BSC 切换尝 试次数 (900-180 0)之平均 值 ZCH930Z:B SC 整体出 BSC 切换尝 试次数 ()之平均 值 ZCH940Y:B SC 整体入 BSC 切换尝 试次数 (900-180 0)之平均 值 ZCH940Z:B SC 整体入 BSC 切换尝 试次数 ()之平均 值 ZK3170:BS C 整体双频 切换请求 次数之平 均值 ZK3173:BSC 整体双频切 换成功次数 之平均值 双频切 换成功 率之平 均值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 调 整后 ( 27/10 -29/10) 57 25
.66%整体双频切换尝试次数都有所下降,整体双频切换成功率提高 0.15%左右。上下行语音质量走势图 96.80% 96.60% 96.40% 96.20% 96.00% 95.80% 95.60% 95.40% 95.20%10 -1 2 10 -1 3 10 -1 4 10 -1 5 10 -1 6 10 -1 7 10 -1 8 10 -1 9 10 -2 0 10 -2 1 10 -2 2 10 -2 3 10 -2 4 10 -2 5 10 -2 6 10 -2 7 10 -2 8 10 -2 9上行质量之平均值 下行质量之平均值语音质量也在基站版本升级中经历了一段较大的波动期,上下行语音质量都略有下降, 现已逐渐趋于稳定,逐渐恢复到调整前水平。3.2.2 双频网切换优化3.2.2.1 双频网切换优化思路 双频网切换是指高层级(1 层)1800 小区和低层级(2 层)900 小区之间的切换,根据 华为切换判决条件, 低层级小区通过分层分级切换、 边缘切换和紧急切换切入到高层级小区, 而高层级小区只能通过边缘切换或紧急切换才能切出到低层级小区,无分层分级切换。 低层级切入高层小区:分层分级切换,900 小区切入 1800 小区,邻区 BCCH 电平&=【层 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迟滞】 ,即 1800 小区的 14bit 位置 0,即可实现 900 切入 1800。 高层及切入低层级: 1800 小区切入到 900 小区, 1800 小区 TCH 电平&= 【层间切换门限】 ―【层间切换磁滞】且邻区 900 小区 BCCH 电平&=【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即 900 小区排序在 1800 小区前面,1800 小区通过边缘切换切出到 900 小区,因此,1800 小区 TCH 电平&【上/下行边缘切换门限】 。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上图为 1800 小区切入和切出边界示意图: 因此,1800 小区的【边缘切换门限】&【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 ;900 小区切 入 1800 小区,1800 小区 BCCH 电平&=【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即切入和切出 的缓冲带&2*层间切换磁滞。层间切换门限和磁滞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区的话务模型。 双频网的切换优化目的主要是通过优化调整切换参数,既最大限度发挥 DSC1800 设备 的话务吸收能力,又要保证其质量。由于 1800 频段的空间传播衰耗较强,如果覆盖过远, 小区边缘的通话质量难以保证;小区覆盖过小,无法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再者,由于 900 频点复用度过高,尽量使用 1800 资源来改善通话质量。 1800 小区切出正常情况下是触发边缘切换,此时 1800 小区的 14bit 已经置 1,也就是 相对较差小区,满足边缘切换触发条件。正常小区的切入和切出边界,以小区间切换磁滞为 缓冲带;所以,为了让 1800 小区能更多的吸收话务,同时不会影响到 1800 小区的切出及 时性。 切换参数调整: 1800 小区边缘切换门限=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迟滞,即服务小区 14bit 置 1 就满足边缘切换判决条件,1800 切入和切出的缓冲带=2*层间切换磁滞,扩 大了 1800 的覆盖范围,能更多吸收话务。 3.2.2.2 1800小区层间切换门限优化 层间切换门 限 35 35 32 27 层间切换迟 滞 1 3 2 2 下行链路边缘 切换门限 30 32 30 25批次默认参数 试验 1 试验 2 试验 3时间10-28 11-5 11-6网元 HZM06B1 HZM06B1 HZM06B1 HZM06B1调整对象 DSC1800 小区 DSC1800 小区 DSC1800 小区 DSC1800 小区BSC 性能统计方面:? HZM06B1 网元 DCS1800 小区晚忙(20:00-21:00)性能统计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 HMZ06B1 网元晚忙时段(20:00-21:00)频段间切换次数统计? HZM06B1 网元 KPI 性能指标ZCM36D :BSC 整 ZTR106 ZK3014:BS C 整体 TCH 话务量 (业 起始时间 10 月 27 日 10 月 28 日 10 月 29 日 11 月 5 日 11 月 6 日 务信道) 9.644 0.718
HZ 整体 无线接 通率 97.845 97.829 97.75 98.23 98.33 A:BSC 整体 TCH 拥 塞率 0.503 0.267 0.262 0.296 1.127 HZ 整 体掉 话率 0.19 0.16 0.16 0.16 0.14 ZTR101 A:BSC 整体随 机接入 成功率 99.996 99.999 99.997 99.99 99.986 HZ 整体 切换成 功率 97.69 97.98 97.82 97.83 96.87 体 TCH 稳态掉 话次数 (业务 信道) 264 203 215 222 178 ZCM339B:B SC 整体 TCH 切换掉话 次数 (业务 信道) 66 58 55 48 47DT 测试方面:? 现网原值测试效果图: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 试验 1 值调整后测试效果图:试验 2 值 DT 测试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试验 3 值 DT 测试:切换统计比较: 现网原值切换次数 20 切换失败次数 0 切换成功率 100.00% 通好率 96.67%试验 1 值切换次数 18 切换失败次数 0 切换成功率 100.00% 通好率 97.28%试验 2 值切换次数 51 切换次数 37 切换失败次数 0 切换成功率 100.00% 通好率 98.35% 通好率 97.58%试验 3 值切换失败次数 0 切换成功率 100.00%结论如下: 1. 随着试验 1,试验 2,试验 3 可以看到 DCS1800 小区的话务量逐渐升高,DCS1800 小区的覆盖按照计划扩大。 2. 随着 DCS1800 小区的覆盖范围扩大的同时,参数的改变也使得 DCS1800 小区的切换 次数随之增加,但是 KPI 相关指标影响不是很大,基本保持良好。 3. 我们可以看到试验 3 使得 DCS1800 小区的覆盖扩大,导致 TCH 拥塞率有明显提升。 4. 从 DT 测试方面发现语音通好率有了逐步的提升, 尤其是实验 2 把控得最好, 由于实 验 3 将 DCS1800 小区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通好率较试验 2 有所回落,但是仍然 比现网原值时的语音通好率指标有所提升。3.3 案例:边界小区乒乓切换东莞企石边界沿江路乒乓切换 问题描述: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在龙溪沿江路白莲湖基站路段,发生惠州移动的 900M 基站和东莞移动的 1800M 基站乒乓 切换的问题。 在该问题点主要是由于惠州移动的 900M 小区 S81 白莲湖 3 小区和东莞移动的 1800M 小区 CGI 为 460-00- 之间乒乓切换,S81 白莲湖 3 小区的电平在-65dBm 左 右波动,460-00- 小区在-73dBm 左右波动。由于在 8B1 中将 62897 小区所在层设 置为 1 级,同时层间切换门限设置为 30,而此刻,62897 满足该条件,触发了层间切换,从 惠州移动的 900M 小区切换到 1800M 小区上。然后,由于 62897 小区的切换算法设置为华为的 2 代切换算法,根据算法的原理,很可能在 此刻触发 PBGT 切换从 62897 小区切回到 S81 白莲湖 3 小区。如此而来,最终导致了惠州的 900M 小区和东莞的 1800M 小区之间的乒乓切换。 问题点的引伸: 1、 如果和东莞交界的不是华为的1800M小区,而是其他厂家的1800M小区,由于层级概念 之间的差别,触发上述的乒乓切换可能性较大; 2、 即使边界小区是华为的基站,但由于参数设置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关联性,也可能导致上 述情况发生。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将惠州移动边界小区的外部小区的层级统一设置为 2,取消层间切换。 以便改善由于各地市边界参数设置不匹配的问题, 同时可以让惠州移动的边界小区吸收更多 话务量。 同时,可以在个别特殊点(比如外部小区的电平较好的情况下) ,修改外部小区的切换候选 小区最小下行功率设置为更高,比如 25 等。 效果评估: 10 月 13 号修改了 8B1 的外部小区 62897 的层级从 1 改为 2,之后进行复测,之前的乒乓切 换现象已经没有再发生。详细的情况如下图:从 GCell-GCell 的切换数据统计来看,对比 10 月 12 日和 10 月 13 日晚 20 点的切换次数,下 降非常明显:3.4 小结通过对一代切换算法的研究和优化,华为切换优化的重点主要是 16bit 的排序,目的通 过优化调整 16bit 相关参数,使得 BSC 切换算法排序后能准确反映无线环境。 ? 14bit 位在排序中的权重最高,作为优化的重点。同层小区的 14bit 位层间切换门限和磁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 ? ?? ? ?滞设置统一,小区切换边界通过 PBGT 门限和小区切换磁滞来控制。 12/13bit 共 MSC/BSC 位,主要是优化边界小区切换,若无特殊话务需求,建议关闭共 BSC/MSC 调整允许。 11bit 位是负荷调整位,由于话务模型的时段变化较大,开启负荷调整,切换的可控性 变差。建议全网关闭。 双频网的切换,主要还是层间切换门限的设置。由于现网的 1800 资源较紧缺,如何利 用好 1800 资源,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发挥资源利用率。通过优化调整,设置 1800 小区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边缘切换门限。 一代切换算法中,1800 小区只能通过边缘切换和紧急切换才能切到 900,即使 1800 和 900 小区 14bit 都置 1,也不能发生 PBGT 切换。 现网的主要切换类型是更好小区切换(PBGT) ,更好小区的体现主要是在小区排序在最 前。 华为一代切换算法的层间切换门限和磁滞都是小区级的, 调整参数会影响所有邻区, 灵 活性不够。4 华为二代切换算法研究4.1 华为二代切换算法原理介绍华为二代切换算法与一代切换算法对比,16bit 排序稍微有所改动,切换类型的分类也 发生变化,把边缘切换归类紧急切换。 切换二代算法包括的切换种类如下图 : 切换类型 紧急切换 切换算法名称 直接重试 频偏切换 质量差切换 TA 切换 边缘切换 正常切换 小区内切换 干扰切换 同心圆切换 主 B 频率紧密复用切换 AMR 切换 小区间切换 更好小区切换 增强型双频网切换 快速移动切换 2G-&3G 切换 切换二代算法中删除的切换类型 :电平快速下降切换 ;分层分级切换 切换算法二代结构图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测量报告到达测量报告 处理 小区内切换测 量报告处理小区间切换测 量报告处理紧 急 切 换TA 切换 质量差切换 频偏切换无下行测量报告质量差切 换 切 换 判 决 决 原切换算法处理: 惩罚、基本排序(bit 1~4) 紧急切换判决边缘切换负荷切换判决及相关比特调整 其他比特调整其他调整(bit 11~13)HCS 调整(bit 5~10,14,15) 小区内切换 其他切换判决 干扰切换 同心圆切换 AMR 切换 切 换 执 行 高优先级算法候 选小区提取 主 B 频率紧密复用切 换 正常切换 更好小区切换 增强型双频网切换其他候选小区列 表合并及重排序2G-&3G 切换16bits位图中,“1”为最低位,即权重小;“16”为最高位,即权重大。16bits的数 值越小,优先级越高,越有可能被选为切换目标小区。 bit 1~3:体现服务小区和候选小区信号强度相对强弱的优先级,由基本排序中计算的K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值排序后映射,即K值越大,1~3bits的映射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bit 4: 取消要求服务小区与候选邻区必须同层同级的限制 ,体现服务小区的高优先 级。服务小区bit4固定为0 ,邻近小区满足以下公式清0 , 否则置1 。SS_DLi_f C( K_Hyst i -64) & SS_DLs_f其中: SS_DLs_f 为服务小区滤波后的下行 TCH 接收电平; SS_DLi_f 为邻区 i 滤波后的 BCCH 的接收电平; K_Hyst i 为面向邻区 i 配置的参数【小区间切换磁滞】 ,取值范围为 0~127 (-64dB~63dB) ,缺省值 68; bit 5~10:体现小区的“层属性”“级属性”映射公式为:P layer_level ? P layer ?16 ? P level其中: Player_lev 为映射后的层级总优先级,对应 bit 5~10,取值范围为 0~63 Player 为邻区或服务小区的层属性,取值范围 0~3 Plevel 为邻区或服务小区的级属性,取值范围 0~15 bit 11:体现对小区的负载加权。如果负荷切换不允许,该bit固定置0。如果系统负荷 大于【允许负荷切换系统流量级别门限】,则不进行负荷位的调整(默认为0)。如果负荷 切换允许,服务小区和邻区(区分共模块和不共模块)分别采用不同的公式评估:? 服务小区: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Ls ? Ts _ l其中: Ls 为服务小区的当前负荷 Ts_l 为服务小区可配置参数【负荷切换启动门限】? 邻区与服务小区共模块: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Li ? Ti _ l其中: Li 为邻区 i 的当前负荷 Ti_l 为邻区可配置参数【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邻区与服务小区不共模块: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Li ? Ts _ l其中: Li 为邻区 i 的当前负荷 Ts_l 为服务小区可配置参数【负荷切换接收门限】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bit 12:体现对与服务小区共BSC邻区的高优先级:如果邻区与服务小区共BSC,清0。 否则置1。 bit 13:体现对与服务小区共MSC邻区的高优先级:如果邻区与服务小区共MSC,清0。 否则置1。 bit 14:体现候选小区是否是更好小区,如果是更好小区,需要考虑负荷和层级的因素; 如果服务小区或者邻区的bit 14置1,则清零bit 5~13,即不考虑层级、负荷、共BSC/MSC的 差别,仅考虑下行接收电平强度和迟滞的差别。 服务小区和邻区采用不同的公式评估:? 服务小区: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SS _ DLs _ f ? Tlayer ? Hlayer其中: SS_DLs_f 滤波后的服务小区下行 TCH 接收电平 Tlayer 可配置参数【层间切换门限】 Hlayer 为可配置参数【层间切换磁滞】? 邻区:1)如果邻区和服务小区同层: A. 当服务小区 14bit 置 0 时, 邻区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SSi _ f ? Tlayer ? ?H layer _ i ? 64?其中: SSi_f 为滤波后的邻区 BCCH 电平测量值 Tlayer 为面向邻区可配置参数【层间切换门限】 Hlayer_i 为面向邻区可配置参数【邻区级层间切换磁滞】 B. 当服务小区 14bit 置 1 时, 邻区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SSi _ f ? Tlayer ? ?H layer _ i ? 64? ? H i其中: SSi_f 为滤波后的邻区 BCCH 电平测量值 Tlayer 为面向邻区可配置参数【层间切换门限】 Hlayer_i 为面向邻区可配置参数【邻区级层间切换磁滞】 Hi 为面向邻区配置的磁滞【小区间切换磁滞】 2)如果邻区和服务小区不同层,则根据以下原则置位: 邻区满足如下公式清 0,否则置 1:SSi _ f ? Tlayer ? ?H layer _ i ? 64?其中: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SSi_f 为滤波后的邻区 BCCH 电平测量值 Tlayer 为面向邻区可配置参数【层间切换门限】 Hlayer_i 为面向邻区可配置参数【邻区级层间切换磁滞】 bit 15-16:保留位4.2 华为二代切换算法优化4.2.1 二代切换算法14bit位排序 在 16bit 14 位 ? ? 服务小区:服务小区下行接收电平 与 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比较 邻区和服务小区同层 当服务小区 14bit 置 0 邻区下行接收电平 与 层间切换门限- (邻区级层间切换 磁滞-64)比较 当服务小区 14bit 置 1 邻区下行接收电平 与 层间切换门限- (邻区级层间切换 磁滞-64)+ 小区间切换磁滞 比较 ? 邻区和服务小区不同层 邻区下行接收电平 与 层间切换门限+(邻区级层间切换磁滞-64)比较 4.2.2 一代升级二代思路 ? 小区间切换磁滞取一代中PBGT切换门限和小区间切换磁滞较大者,即最终起作用的 数值 ? 1800切换到900 小区间切换磁滞设置为: 900切换到1800小区间切换磁滞设置为: 2; 6,同层不变。 ? 对于1800M的:层间切换磁滞=一代层间切换门限 - 一代下行链路边缘切换门限 ? 邻区级层间切换磁滞: 同层同级的服务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层间切换磁滞=邻区的层间切换门限-邻区级层间 切换磁滞 (建议服务小区的层间切换门限=邻区的层间切换门限, 层间切换磁滞=邻区级层间 切换磁滞) 现网整体二代切换相关参数如下: 参数设置频段
层间切换门 限 35 30 层间切换磁 滞 5 1 邻区级层间切换 磁滞 5 1 6 4 同层-小区间切换 磁滞 4 8 不同层-小区间切换 磁滞切换发生区间源小区 目标小 源 14 邻 14 源-14邻-14切换判决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区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900 00 00
? 900 900 900 900 00 00 0 900 900 900置位 0 0 1 1 0 0 1 1 0 0 1 1 0 0 1 1置位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 0 1限制 29 29 29 29 29 29 29 29 30 30 30 30 30 30 30 30限制 29 29 33 33 40 40 40 40 30 30 36 36 31 31 31 31(服务小区& -81) and (邻小区& -81) (邻小区电平 and 源小区电平 & 4) 不发生切换 (服务小区&= -81) and (邻小区& -77) (服务小区&= -81) and (邻小区&= -77)and (邻小区电 平 - 源小区电平 & 4) 邻小区& -70 不发生切换 邻小区& -70 (服务小区&= -81) and (邻小区&= -70)and (邻小区电 平 - 源小区电平 & 8) (服务小区& -80) and (邻小区& -80) (邻小区电平 and 源小区电平 & 6) 不发生切换 (服务小区&= -80) and (邻小区& -74) (服务小区&= -80) and (邻小区&= -74) (邻小区电平 and - 源小区电平 & 6) 不发生切换 不发生切换 (服务小区&= -80) and (邻小区& -79) (服务小区&= -80) and (邻小区&= -79)and (邻小区电 平 - 源小区电平 & 4)主要KPI指标随机接 入成功 率 10 月 28 日 10 月 29 日 10 月 30 日 10 月 31 日 11 月 1 日 11 月 2 日 11 月 3 日 11 月 4 日 11 月 5 日 11 月 6 日 11 月 7 日 11 月 8 日 11 月 9 日 11 月 10 日 11 月 11 日 11 月 12 日 99.98% 99.90% 99.96% 99.96% 99.98% 99.98% 99.96% 99.97% 99.98% 99.97% 99.96% 99.97% 99.96% 99.97% 99.95% 99.95% TCH 话 务 量 82.075 7.909 90.885 3.2 3.079 00.03 4.9553 TCH 拥 塞率 0.05% 0.07% 0.11% 0.14% 0.17% 0.06% 0.10% 2.43% 0.10% 0.05% 0.07% 0.07% 0.05% 0.08% 0.07% 0.10% 无线切 换成功 率 98.63% 98.50% 98.44% 98.42% 98.68% 98.61% 98.44% 98.42% 98.39% 98.56% 98.67% 98.49% 98.58% 98.43% 98.60% 98.51% 切 换 失 败 次数 02 34 49 32 17 1457 切换成 功率 98.37% 98.21% 98.08% 97.99% 98.13% 98.34% 96.87% 93.59% 98.01% 98.23% 98.28% 98.17% 98.26% 98.15% 98.31% 98.26% 切出成 功率 98.16% 97.99% 97.86% 97.77% 97.89% 98.17% 95.52% 93.12% 97.77% 97.94% 97.95% 97.89% 97.97% 97.96% 98.10% 98.11% 切入成 功率 98.59% 98.43% 98.29% 98.21% 98.37% 98.52% 98.29% 94.09% 98.26% 98.52% 98.60% 98.44% 98.54% 98.34% 98.51% 98.41% 上行接 收质量 95.95 95.42 95.50 95.21 96.08 95.80 95.68 95.98 95.22 95.21 95.30 95.14 95.46 95.01 95.44 95.24 下行接 收质量 96.80 96.79 96.69 96.50 96.99 97.12 97.00 97.26 96.52 96.55 96.37 96.49 96.57 96.66 96.72 96.63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切换成率变化趋势?总切换请求次数日期 10-28 10-29 10-30 10-31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900-900
99 79 18 04 37 59900-
187213 06 65
10783总切换请 求次数
6..40173切换次数减 少的百分比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BSC 间出小区切换请求次数 日期 10-28 10-29 10-30 10-31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900-900 44 52 70 63 17 00 68 111 103 130 126 130 106 132 418 239 277 250 132 78 60 15 900-90 89 5 51
214 592 652 637 497 543 43 49 99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BSC 内出小区切换请求次数日期 10-28 10-29 10-30 10-31 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900-900
31 49 12 64 05 43 900-
-900 55 69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各种切换类型对比 ? 各类切换成功次数上行 日期 10 月 28 日 10 月 29 日 10 月 30 日 10 月 31 日 11 月 1 日 11 月 2 日 11 月 3 日 11 月 4 日 11 月 5 日 11 月 6 日 11 月 7 日 11 月 8 日 11 月 9 日 11 月 10 日 11 月 11 日 11 月 12 日 信号 质量 01 34 42 56 5 895 下行 信号 质量 72 58 62 20 84 3531 上行 信号 强度 764 794 991 9 373 0 0 0 0 0 0 0 0 0 下行 信号 强度 23 96 46 0 0 0 0 0 0 0 0 0 下 行 上行信 日期 号质量 3.27 3.53 3.17 3.56 2.77 下行信 号质量 3.87 3.89 3.55 3.84 3.51 上行信 号强度 0.81 0.80 1.01 0.99 1.05 信 号 强度 8.02 8.15 8.11 7.98 8.40 其他原 因 7.31 6.28 6.85 6.89 5.63 内圆外圆 0.36 0.35 0.38 0.38 0.39 外圆内圆 0.08 0.07 0.07 0.07 0.07 直接重 试 0.02 0.03 0.03 0.03 0.03 更好小 区 76.27 76.89 76.84 76.24 78.15 其他原 因 05 35 2 0 0 0 0 0 0 0 0 0 内圆外圆 338 346 367 412 358 296 456 413 477 500 521 475 488 597 600 491 外圆内圆 72 70 70 74 60 59 70 61 77 65 73 62 66 90 82 76 直接 重试 20 31 31 35 24 19 21 17 18 20 22 24 23 23 24 30 更好小 区
?各种切换类型百分比10 月 28 日 10 月 29 日 10 月 30 日 10 月 31 日 11 月 1 日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11 月 2 日 11 月 3 日 11 月 4 日 11 月 5 日 11 月 6 日 11 月 7 日 11 月 8 日 11 月 9 日 11 月 10 日 11 月 11 日 11 月 12 日3.07 4.19 3.46 1.78 1.61 1.72 1.72 1.46 1.19 0.99 1.00 上行信 号质量 93.80% 93.84% 93.62% 93.58% 93.47% 92.85% 90.04% 88.90% 93.69% 92.43% 92.89% 92.90% 92.85% 93.71% 93.75% 94.17%3.33 8.90 7.20 4.89 5.11 5.30 5.12 5.10 3.65 3.63 3.95 下行信 号质量 91.03% 91.01% 90.77% 90.83% 90.47% 90.57% 87.64% 87.76% 86.33% 85.96% 84.97% 86.16% 85.92% 84.84% 84.59% 87.47%1.35 0.35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更好小 区 99.03% 98.82% 98.67% 98.62% 98.60% 98.98% 96.71% 93.98% 98.53% 98.80% 98.92% 98.73% 98.82% 98.61% 98.76% 98.66%8.33 0.04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内 圆 外圆 99.71% 99.90% 99.90% 99.56% 99.91% 99.71% 99.57% 99.61% 99.72% 99.86% 99.42% 99.85% 99.85% 99.66% 99.95% 99.26%5.1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外圆-内 圆 99.58% 100.00% 100.00% 99.55% 98.49% 99.49% 100.00% 100.00% 99.19% 99.44% 98.39% 99.38% 99.52% 100.00% 99.60% 100.00%0.33 0.44 0.36 0.46 0.52 0.52 0.47 0.52 0.60 0.65 0.55 直接重 试 100.00% 96.82% 96.72% 98.99% 100.00% 98.77% 100.00% 98.04% 100.00% 97.62% 100.00% 100.00% 100.00% 95.59% 100.00% 100.00%0.07 0.07 0.05 0.07 0.07 0.07 0.06 0.07 0.09 0.09 0.09 上行信 号强度 96.94% 96.07% 97.28% 96.53% 97.33% 97.31% 99.29%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2 0.03 0.0378.40 85.99 88.90 92.78 92.68 92.36 92.62 92.82 94.45 94.61 94.37 其他原 因 94.67% 94.49% 94.30% 94.29% 94.03% 94.23% -?各类切换成功率变化日期 下行信 号强度 98.99% 98.71% 98.60% 98.55% 98.99% 98.63% 95.92% -10 月 28 日 10 月 29 日 10 月 30 日 10 月 31 日 11 月 1 日 11 月 2 日 11 月 3 日 11 月 4 日 11 月 5 日 11 月 6 日 11 月 7 日 11 月 8 日 11 月 9 日 11 月 10 日 11 月 11 日 11 月 12 日4.3 小结华为二代切换与一代切换算法相比,由于 16bit 综合排序的构架并没有改变,所以算法 优化重点还是在 14bit 层间切换门限位的排序。? 层间切换门限和层间切换磁滞是邻区级的参数,针对不同的邻区优化需要, 可通过调整邻区级的参数,参数设置变的更加灵活,特别是对现在测试优化。? 二代切换算法的参数配置根据一代切换算法的模型,相关参数统一设置, 结合话务统计和现场测试,对某些相邻小区的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二代切换算法弱化了切换判决作用,主要通过切换的 16bit 排序和 P/N 准则,实现小区间切换,切换的及时性得到改善。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 双频网的切换中,当 1800 和 900 的 14bit 都置 1 时,1800 就没有优先级,两者的切换边界是通过小区间切换磁滞来调整。5 华为小区内切换优化MS 占用专用信道后会周期上报测量报告,BSC 每次收到 MS 上报的测量报告后,使 用切换算法根据测量报告中的内容来判决当前是否需要进行切换。如果当前需要进行切换, 且切换的源小区(即 MS 当前所在小区)与目标小区是相同小区,则发起小区内切换。在华 为切换算法中, 小区内切换的优先级比紧急切换低, 质差切换和干扰切换都是优先切出小区, 如果没有目标小区, 且在小区内切换允许算法打开的情况下, 也可以发生小区内的紧急切换 (质差切换和干扰) 。因此,小区内切换是属于挽救性的策略。 我们以 9B2 为代表分析各种小区内切换的原因分布:H3003B: BSC 内小 CH3036A :BSC 内小 区内切换 请求次数 (上行链 路干扰) CH3036B :BSC 内小 区内切换 请求次数 (下行链 路干扰) H3001:B SC 内小区 内切换请 求次数 (内 圆-外圆) H3002:B SC 内小区 内切换请 求次数 (外 圆-内圆) 区内切换 请求次数 (动态调 整 TCHH-TC HF) H3004A: BSC 内小 区内切换 请求次数 (动态调 整 TCH-SDC CH) H3040:B SC 内小区 内切换检 测次数 (SDCC H) H3047:B SC 内小区 内切换检 测次数 (TCHF) H3048:B SC 内小区 内切换检 测次数 (TCHH)BSC 09B24555326444605674125873289285346640315上表反映,目前的小区内切换原因为: 1. 上下行链路干扰, 上下行链路干扰是由于无线环境造成的, 即当上行或下行链路信号较 强时出现话音质量变差, 在同一小区内寻找一条较好信道的概率较高, 通过改变信道的 方法来改善话音质量 2. 内外圆切换,当小区配置为同心圆小区时,一般情况下由于内圆的信道数多,内圆的话 务承载能力远远大于外圆,因此当MS在外圆建立连接,移动到内圆的服务区域内时, 应该切换到内圆。但同时由于内圆的覆盖能力有限,因此当MS在内圆建立连接,移动 到外圆和内圆的边界时,应该切换到外圆信道,使得连接可以维持 3. TCH-SDCCH的动态调整,当小区打开TCH-SDCCH动态调整时,BSC会根据小区信令信道 负荷情况发起TCH信道向SDCCH信道的转换,或者SDCCH信道向TCH信道的倒回。当选定 的待转换TCH信道当前有呼叫占用时,BSC会发起一次小区内切换,将此呼叫调整到另 一个信道上,以便发起转换。当选定的待倒回的SDCCH信道有呼叫占用时,BSC会发起 一次小区内切换,将此呼叫调整到另一个信道上,以便发起倒回。 4. 全-半速率信道转换,当小区支持半速率且打开全半速率动态调整时,BSC会根据小区业 务负荷情况发起全速率信道向半速率信道的转换, 或者两个半速率信道向全速率信道的 倒回。当选定的待转换全速率信道当前有呼叫占用时,BSC会发起一次小区内切换,将 此呼叫调整到另一个信道上, 以便发起转换。 当选定的待倒回的半速率信道有呼叫占用 时,BSC会发起一次小区内切换,将此呼叫调整到另一个信道上,以便发起倒回。5.1 半-全速率的转换切换前的相关数据: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切换后的相关数据:从路测的信息反馈,该小区内切换是从半速率信道切换到全速率信道。 同 A 口信令的跟踪来看,此次产生的原因同样是 0&M-intervention。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从以上分析,可以判断出,此次小区内切换的原因是半-全速率的转换。5.2 小区内切换失败分析一般的小区内切换属于挽救性, 旨在信号较强而出现话音质量差的情况下, 通过切换到 本小区内其他信道来改善话音质量。 但现网统计部分网元小区内切换的指标相对较差, 现场 测试发现由于发起小区内切换,导致很难切换到更加合适的邻区中去。 具体的 BSC 内小区内切换失败的情况:BSC 内 小 区 内 切 换 失 CH302A:BSC 内小区内切换 失败次数 (无可 BSC HZM09B2 用信道) 790 CH302C:BSC 内小区内切换 失败次数 (定时 器超时) 865 CH302D:BSC 内小区内切换 失败次数 (返回 原信道成功) 7560 CH302:BSC 内小区内切 换失败次数 9239 败 比 例 ( 返 回 原 信 道 成功) 81.83% BSC 内 小 区 内 切 换 失 败 比 例 ( 无 可 用信道) 8.55%从上面的统计可以看出, 的 BSC 内小区内切换失败比例 9B2 (返回原信道成功) 较高, 81.3%。 为我们再列出具体的返回的原因:从 HZM09B2 的统计数据来看,BSC 内小区内切换失败比例(返回原信道成功)MS 上报原因最主要的是: (异常释放,未定义)和(协议错)两种问题。 惠州移动网络优化中心该指标中包括的切换失败返回原信道成功的原因值有: ? 异常释放,未定义(Abnormal release, unspecified) ? 异常释放,信道不可接受(Abnormal release, channel unacceptable) ? 异常释放,超时(Abnormal release, timer expired) ? 异常释放,无线口无反应(Abnormal release, no activity on the radio path) ? 抢占释放(Preemptive release) ? 切换失败,TA越界(Handover impossible, timing advance out of range) ? 信道模式不可用(Channel mode unavailable) ? 频点不可用(Frequency not implemented) ? 呼叫已释放(Call already cleared) ? 消息语义错(Semantically incorrect message) ? 无效的必带信元(Invalid mandatory information) ? 消息类型不存在(Message type non-existent or not implemented) ? 消息类型与状态不符(Message type not compatible with protocol state) ? 条件信元错(Conditional IE error) ? 无可用CA频点(Cell allocation available) ? 协议错(Protocol error unspecified) ? 其他(Other) 。 结合 9B2 的实际情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 BSC 内小区内切换失败比例(返回原信道成功)的一个方向,需要针对空中接口的失败入手;空口侧无线环境的恶化是小区内切的要因, 当小区满足干扰和质量差切换条件, 而邻区没有满足目标切换小区条件, 触发挽救性的小区内切 换。通过优化干扰切换和质量差切换,来提升小区内切换性能。5.3 干扰切换干扰切换流程: TA切换不满足,【干扰切换算法允许】开关打开,且不处于紧急切换惩罚状态时,依 照如下规则判决是否满足上下行干扰切换判决: ? 服务小区滤波后的上/下行接收质量测量值 &=A AMR呼叫与非AMR呼叫对应的A值对应不同参数: AMR FR呼叫:A为【非AMR FR语音业务干扰切换质量门限1】 (n=1); 【非AMR FR 语音业务干扰切换质量门限n】+【AMR FR干扰切换质量偏移 】,其中2≤n≤12; 非AMR FR呼叫:A为【非AMR FR语音业务干扰切换质量门限n】,其中1≤n≤12; ? 如果上下行干扰切换判决通过,2G候选小区个数不为0,则进行候选小区选择: ? 如果【小区内切换允许】设置为“是”,且不在小区内切换惩罚时间内(当连续发 生多次小区内切换时,将启动【连续发生最大次数后禁止时间(秒)】,禁止再 次发生小区内切换),则服务小区可以作为目标小区,否则删除服务小区; ? 候选的邻区(非服务小区)必须满足: 滤波并惩罚后的邻区BCCH接收电平 &=邻区的 【层间切换门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为路由器负载均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