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 中签失效部电力行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规范已经失效了吗

用空格间隔多个标签,如:小说 文学 余秋雨
保存至书单:
创建新书单
文献所属馆:
昆明理工大学
点击封面可以查看电子书
电子书链接:
限定所在馆:
所有所在馆
昆明理工大学
限定所在馆藏地点:
所有所在馆藏地点
限定馆藏状态:
所有馆藏状态
|01102nam0 2200265
|□a7-□d$16.70
|□a6 em y0chiy0121 ea
101|0 |□achi
|□aCN□b110000
|□ay z 000yy
200|10|□a电力企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ADIAN LI QI YE-
| JI SUAN JI GUAN LI XIN XI XI -
|TONG□h第一册□i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总体设计□IG-
|UAN LI XIN XI XI TONG DE JI SH-
|U JI CHU · ZONG TI SHE JI□f吴凤书-
|主编□FWU FENG SHU ZHU BIAN
|□a北京□c中国电力出版社□d1996
|□a244页□d26cm
|□a吴凤书,电力科学研究院任职
517|1 |□a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总体设计□AGUAN LI XIN-
| XI XI TONG DE JI SHU JI CHU Z-
|ONG TI SHE JI
540|1 |□a计算机□AJI SUAN JI
|□a电力工业-管理信息系统
|□a管理信息系统-电力工业
|□aF407.616.14
|□a29.2734
701| 0|□a吴凤书□AWU FENG SHU□4主编
801| 0|□aCN□bNLC□c
|□b□b□t34-
|)□dF407.616.14□e1:1□f-
|F407.616.14/1:1□alh&&&&先进的自控系统vs滞后的管理系统
  电力信息化包括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两部分。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信息化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厂以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还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更是国际领先,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华北电力调度局自动化处郭子明处长(职务核实)说,早在1970年代华北电力调度局就用晶体管计算机调度电力,从国产121机到176机,再到176双机,华北电力调度局全用过,到1978年已经基本实现了电网调度自动化;现在华北电力调度局实时监测华北地区发电企业每台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然后统一调度。相比之下,电力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滞后不少。即使在国家电网公司、华能公司这样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也处在初级阶段,主要实现了oa、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功能。在实施erp方面,现在只有浙江电力还在继续坚持由ibm实施的erp项目外,山东、辽宁、湖北等地的电力公司都暂停了相关的信息化计划。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电力信息化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不断调整。电力生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流程,比如设备每10天要检修一次,机组每三个月要大修一次,不论管理体制如何调整,都要按统一的流程进行调度管理,否则就存在安全隐患。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则受管理体制变革的直接影响。从水电部到电力部再到能源部、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发电厂今天属于地方,明天属于中央,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电力企业缺乏相对稳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不断调整管理体制使得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视不够。
  北京顺义区供电局信息中心主任负责人抱怨说,刚刚建了mis管理系统,过不久,一个命令下来,归属变了,企业领导变了,系统就得重新换,企业受不了这种折腾。造成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电力行业的长期垄断经营。信息化的动力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而电力企业不仅垄断销售而且供不应求,只要发电机组在运转,“印钞机”就不会停下,有没有管理信息系统直接影响不大。源动力的“天然不足”,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重视。一位it企业的市场总监说,近几年虽然一些电力企业也上了一些信息化项目,但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因为没有市尝成本的压力,提出的需求都是虚的,根本无法操作,甚至只能把信息化当成政绩工程。
  但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正变得越来越强烈,主要表现在发电集团需要加强对下属发电企业的管理、省地县供电公司需要提高企业效益等。中电普华总经理吴杏平给记者举例说:目前发电集团迫切需要知道各下属企业当天的运行情况,但又监测不到每台机组的运行情况,依靠人为上报数据又经常不可靠,比如停机是计划停机还是非计划停机,这都会迫使发电集团加快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步伐。
  发电企业不仅需要加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而且需要把管理信息系统和自控系统整合在一起。但如何把管理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整合在一起目前还存在争论,一种观点认为电厂的mis可以直接从自控系统内提取数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在mis系统和自控系统之间还应建立cis系统,cis系统先从各个零散的自控系统内提取数据,然后对数据整理,再提取部分数据进入mis系统。
  复杂的系统vs空白的标准
  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空白也是管理信息系统滞后的重要原因。就像一幢大楼,如果各家的装修风格迥异、线路设置也不对接,就算各家装修得再完美,整个大楼的管理还是一片混乱。信息化建设也一样,如果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既无法实现不同单位间的信息共享,也不培养不出一流的软件公司;反过来,如果没有一流的软件公司,全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就得不到大幅度提升。
  1984年中法合作建设大亚湾核电站,法国派来的第一位专家不是核电专家也不是建筑专家而是文件专家,负责编制文件代码。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派个文件专家来,扬言要把文件专家退回去,但法方坚持标准必须先行。现在,不论是大亚湾核电站还是岭澳核电站采用的都是那位法国专家编制的文件标准。但像大亚湾核电站这样的电力企业毕竟是少数。
  中电普华总经理吴杏平说,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同一个零部件,采购部门一个代码、库存部门一个代码、生产部门一个代码,甚至名称都不一样。据介绍,目前各应用系统根据自身的需要制定了很多编码体系,有的在网省范围内使用,有的在地市级电力企业使用,但都无法在全国推广。
  东软电力事业部技术总监马玉成在电力信息化领域耕耘多年,让他最苦恼的不是it技术而是电力信息化标准的缺失。马玉成说:“目前在软件开发中执行的都是一些非常零散而又没有经过整理的规则或者章程,我非常希望电力行业能有一个全国统一的行业规范,即使拿不到全国的规范,拿到一个地区的也可以,但地区的也拿不到。”现在,马玉成只好在做项目过程中和每个省电力公司一起制定本省电力营销信息化的标准,但吉林省在制定标准的时候不会想到山东省的需求,辽宁省也不会想到天津的需求,将来省与省之间仍然信息无法共享。
  国电信息中心的一位专家认为,电力行业很多单位都在搞标准,但谁都说了不算的根源在于用户需求不足,电力企业不像制造类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联系那么紧密,葛洲坝水电站和小浪底水电站之间没有遵守同一数据标准的要求和愿望。其次是缺乏统一领导。国电总公司曾经讨论过两个标准,但后来实际上成了验收办法,不管系统怎样建只要满足要求就给予验收。目前,由国电信息中心牵头华能公司、黑龙江省电力公司等参加的一个研究小组正在研究电力信息化的标准体系,原计划今年底明年初拿出第一稿,但从工作进度看有些困难。
&&&&虚火的市场vs无序的竞争
  标准的缺失不仅导致电力企业之间难以信息共享,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力信息化市场竞争的无序。据说,在一些区域市场,三个人成立一家软件公司,就能揽到电力信息化项目。
  此前不少人对电力体制改革寄予厚望,认为竞价上网、跨区域交易等会“引爆”电力信息化市场;国内一家咨询公司甚至预计今年电力系统信息化采购市场将达80亿元,但事实证明预想中的蛋糕并没有变成现实。从整个电力信息化市场来看,需求比较旺盛的是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因为从乡镇供电所到省供电公司组织结构相对稳定,受本次体制改革的冲击相对较小,更重要的是效益非常明显。以前,有表无卡、有卡无表、卡表不统一现象非常严重,有的用户用了10年电电力公司却从未收过电费,因为电力公司根本不知道那块电表的存在;实施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后所有这些漏洞全部堵上。目前,辽宁、重庆、河北等省已经进入推广阶段,吉林等省还在试点阶段。
  由于今年新建电厂较多,发电企业it设备的采购量和2003年相比有明显地增长,但整个发电企业信息化市场的全面启动可能还要等待两三年。目前发电企业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主要是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但严重的电荒又在一定程度上转移了发电企业对信息化的注意力。发电厂领导目前最关心的是安全发电、多发电而不是信息化,因为只要每台发电机组发挥了最大的效能,是不是联动没有关系。
  更重要的是,改革还没有尘埃落定。虽然发电企业和发电集团之间的资产划拨已经完成,但还没有实现从行政隶属关系向投资和被投资关系的转变。发电企业从省供电公司划拨到发电集团后,管理模式、组织机构等各不相同,各发电集团还没有明确的管理思想和组织模式。不管哪个企业,业务流程可以随着市场变化而不断调整,但管理思想必须相对稳定,否则管理信息化根本无从谈起。
  电力调度信息化市场也在缓慢启动之中,计世资讯的调查显示,今年上半年电网公司it设备的采购量仅比去年略高。国电公司分为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后,区域网公司和省网公司之间的关系还不明朗。比如,东软电力事业部总经理马玉成说,既然辽宁省公司和东北电网公司之间的关系不明朗,谁的心里都没底儿,当然谁也不会加快管理信息化市场的步伐。
  而在不算太大的电力信息化市场上却有三类企业在厮杀,一类是电力系统内部的企业,如南瑞公司、东方电子、中电普华等;第二类是有it背景的企业,国外的如sap、ifs、西门子等,国内的如东软、清华同方、宇电威达等,第三类是各省供电公司信息中心独立后组建的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由于调度自动化对设备、系统的安全性能要求苛刻,调度自动化市场基本被电力系统内的企业和国外的it巨头垄断,小企业很难进入,国内的it企业主要在发电企业和供电公司的管理信息化领域厮杀。
  马玉成把电力信息化市场比作“围城”,“城”里的想出来,而“城”外的却想进去。电力行业是垄断行业而且没有标准,表面看门槛很高但实际上只要“有关系”就能拿到单子,“草台班子”也能开张。无序的市场竞争不仅使得很多项目的建设质量大打折扣,伤害了电力企业信息化的热情,而且使得it企业利润可怜,难以快速成为一流的软件企业,而没有一流的软件企业反过来又会影响整个电力行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繁重的任务vs软弱的组织
  虽然电力信息化市场仍在蠕动,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已日益显现,不少企业已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但目前电力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却难以承担如此繁重的任务。
  在过去,各级电力企业的信息部门都不被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来看待,一些专业的生产控制系统、调度系统的建设都由生产部门承担。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例,除华能集团公司是信息中心外其余的全是信息管理处,而且挂在不同的部门,中电投挂在总经理工作部,国电集团挂在科技环保部,华电集团挂在计划发展部,大唐集团挂在营销部。吴杏平说,挂在不同部门至少表明,领导层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出发点也不同,不论是营销部还是科技环保部至少主业不是搞信息化管理,就难以站在企业层面上进行全面规划。更重要的是,每个部门只有一、两个人,即使有三头六臂,这一、两个人也难以完成如此重任。发电企业基本延续了省电力公司的配置,有的挂在行政部,有的挂在企业管理部,但总的说来只有长江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大亚湾核电站等少数大电厂有完整的信息中心。
  目前,多数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分别由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承担,只有深圳电力公司等极个别电力企业把自动化处和信息中心合并在一起统一推进信息化建设。吴杏平说,把信息中心和自动化处合并在一起,不仅可以共享技术资源,而且有利于把生产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信息集成在一起,实现管控一体化,由于人员安排、安全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多数电力企业还没有把两个部门合并的计划。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扩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业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化需求从个别业务部门的需要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要,大多数企业现行的信息化部门设置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负责与实施。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组织机构设置和人才状况已经滞后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影响了信息化的推进。
  规划的缺失vs系统的分裂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尽管管理体制进行过多次调整,但计算机装备水平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据统计,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电力企业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为满足业务需要而进行了一系列信息系统建设,几乎每个大型发电企业都有大大小小十几甚至几十个信息系统。但这些系统多数是在未经科学合理的整体规划下建成的,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能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展,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d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地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规划的缺失导致系统建设处于分散状态,分散的系统又导致企业管理层感受不到信息化带来的效益,因而对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不够,如此一来信息化建设就陷入恶性循环。所幸的是,不少电力企业已经认识到it规划的重要性,五大发电集团都在做规划,有的正在论证之中,有的已经完成.
&&&&&&关键词:
相关新闻:长江新能源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目录;1.概述....................;1.概述;本文针对上海远程风电监控中心技术交流提纲的要求,;随着我国发电企业改革及国家对新能源项目的重视的不;风电场需要建立市场化运营、法制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必须适应风电场的科学化管理,对风;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基于开
长江新能源公司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1. 概述 ............................................................ 3 2. 系统业务结构 ..................................................... 3 2.1. 业务简述 ........................................................................................................................................................ 3 2.2. 系统业务结构体系概述.............................................................................................................................. 4 2.3. 系统业务结构体系的特点 ......................................................................................................................... 5 3. 系统技术架构................................................................................................................................................ 7 3.1. 硬件平台部署体系 .................................................. 7 3.2. 系统软件结构体系 ................................................. 10 3.3. 系统技术特点 .................................................... 11 4. 系统功能介绍 .................................................... 12 4.1. 系统功能框架 .................................................... 12 4.2. 资产管理 ....................................................... 13 4.2.1. 设备管理 .............................................................................................................................................13 4.2.2. 物资管理 .............................................................................................................................................16 4.2.3. 项目管理 ............................................................................................................................................. 17 4.3. 生产运行管理 .................................................... 18 4.3.1. 运行管理 .............................................................................................................................................18 4.3.2. 安全管理 .............................................................................................................................................22 4.3.3. 技术监督管理 .................................................................................................................................... 25 4.4. 经营管理 ....................................................... 26 4.4.1. 人力资源管理 .................................................................................................................................... 26 4.4.2. 财务管理 .............................................................................................................................................29 4.4.3. 合同管理 .............................................................................................................................................29 4.4.4. 全面预算管理 ....................................................................................................................................31 4.4.5. 商业化运行管理 ................................................................................................................................33 5. 系统接口 ....................................................... 35 6. 市场研发及主要业绩 ............................................... 36 6.1. 研发团队 ....................................................... 36 6.2. 风电场的主要业绩 ................................................. 37
本文针对上海远程风电监控中心技术交流提纲的要求,对此次长江新能源公司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项目整体建设方案进行的一个描述,方案立足于此次项目的内在需求,共分为6个部分,包括系统业务结构、技术架构、系统功能、系统接口、本公司市场情况及项目团队,下面将分别对这几个部分进行阐述。 2. 系统业务结构 2.1. 业务简述
随着我国发电企业改革及国家对新能源项目的重视的不断加深,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生产及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利用风能发电更是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风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出来,这些都要求我们风电企业要建设或改造一个满足风电企业商业化运营与标准化管理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为企业的生产、运行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手段,为各级主管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和决策支持工具,从而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同时,依据市场需求,调整经营策略,控制经营活动的目的实现,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开拓更广泛的电力市场。
风电场需要建立市场化运营、法制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经营体制,必须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开发、统一建设适应风场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对电力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各类信息进行采集、汇总、统计、分析,以辅助电力行业决策人做出周密、准确、科学的生产经营计划,最终实现推动生产发展、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利润的目的。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必须适应风电场的科学化管理,对风场的工作进行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对部门进行优化重组,逐步向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管理模式发展。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基于开放式网络平台,充分发挥系统平台、网络和软件等总体集成的效能,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最新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及Intranet技术、多媒体新技术、数字通信技术,宽带网络技术等,以便于数据资源的共享,软件系统的移植和推广,硬件设备和网络设备的更新和扩充,并适应发电企业改革的变化。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必须以适应风电场的生产过程、实现风场生产目标为原
则,以《能源部电力行业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总体设计规范》为系统的建设目标和需求,综合考虑发风场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要求,加快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步伐,在技术方面将B/S和C/S融为一体,引用工作流机制,便于工作流程的动态调整。 2.2. 系统业务结构体系概述
风电场业务结构体系是依据企业管理结构和价值链的关系,引用工作流机制和组态机制,将企业生产各项活动的过程流程化归类构建而成。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从上图分解,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的应用功能组件是由决策系统、资源计划系统、客户关系系统、供应关系系统、工作管理系统组成,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2.3. 系统业务结构体系的特点
1. 以风场业务分析为基础
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注重于技术、组织方面的管理,内部已经具有预定义
的风场设备分类目录、设备性能取值范围、工作流程,以及预先定义好的与风场维修有关的技术操作与维护方面的全部任务,还有与风场过程控制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接口。
本系统的资产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模块可以使风场用户在风场基建期就能够进行物资和工程项目的管理。这样可使有关数据风场生产期开始之前就装入所有必要的基础数据及完整的设备代码,及关联的资料。这样,风场在建设阶段就能够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而且大大加速风场生产管理阶段的信息系统建设。
本系统设计的着眼点是最大程度地满足风场的业务要求。在系统设计前,我们对风场的所有工作流程做了分析和归纳,分析现有的工作模型,发现现有流程中的瓶颈,然后将打破瓶颈、优化后的工作流程设置在系统中,为风场带来合理高效的管理规范。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生活休闲娱乐、高等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专业论文、36风电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方案_图文等内容。 
 1 使用说明风电场生产记录及台账标准化推广模板是依据集团公司 VI 系统 有关要求,采纳电力行业成熟的生产记录格式,结合风电生产的特殊 性编制的。本方案提倡使用风...  通过阐述风电场中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提出了风电场能量管理系 统的设计方案,并分析了系统的控制效果。实际风电场的试验结果表明,该风电场能量管理系 统可以实现风...  风电生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白皮书)_计算机软件及应用...但随着风电大规模的 建设,风电的管理水平与信息化...风电信息化解决方案 12页 免费 风电场运行管理现状...  风电场生产运行管理系统 7页 免费风​电​信​息​化​解​决​方​案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举报文档风电信息化解决方案(2009-09风电信息...  同类型工程施工经验、施工管理文件、资料及施工方案和工程技术总结 2 XX 风电场...(kW) 420/0 239/2300 生产 能力 650t 75t 50t 60t 用于施 ...  解码系统 39 4.4.1 解码器 40 风电机组监控子系统 4.4.2 4.5 4.5.1 视频...适应风电场 安全生产的现代化综合监控系统,对前端的运行、业务、设备等进行管理,...  系统实施方案 此文档 word 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 1 页 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实施方案 电厂管理信息系统(MIS) 电厂管理信息系统(MIS)包括:基建 MIS 和生产 MIS...  全国风电场生产运行统计指标对标评比技术方案_电力/...综合场用电率; 3、设备运行水平指标:风电机组可...附表 1. 附表 1 对标范围 三、对标管理实施 (一...  能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是以帮助工业生产企业在扩大生产...把企业的能源消耗如:水、气(汽) 、风、电的使用...节能减排、节能降耗实现的一种行之 有效的解决方案...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乐山电业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LDMIS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乐山电业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LDMIS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
上传日期: 00:42:20|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乐山电业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LDMIS
官方公共微信电厂管理信息系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厂管理信息系统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2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与能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