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是什么和方法是怎么样的

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
&(1人关注)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方法是什么? - 跟谁学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例如“吉他”搜索吉安
&&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的和方法是什么?匿名热心网友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已于今年九月份从2006级学生开始实施,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高校教师只有通过加强思想政治修养,以端正教学态度;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以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学习和研究,以求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才能肩负起新课程改革的重任。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已于今年九月份从2006级学生开始实施,新课程把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即“两课”),改革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计4门必修课。新课程的设置是适应形势需要而做的必要调整,这对于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大的意义。同时,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可以说,这次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关键还是在于教师。高校教师应如何迎接新课程的改革呢?一、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端正教学态度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现状,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此,在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明确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承担的主要责任等等。但时至今日,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师,感觉并不乐观。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关键仍在教师。首先在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教学态度。
我们知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一直发挥着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作用。要使受教育者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教育者——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无疑应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楷模。只有具备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师才能言传身教地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现实是,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与不断升级,各高校都在不断地做大做强,为了适应各高校不断升级与比拼的需要,高校教师自身的硬件——文凭、职称等就成为了教师们在高校生存的法宝。考研、考博、争课题,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里发表论文写出书,以最快捷的方式评上副教授、教授,从而完成自己的硬件建设也就成为高校教师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这样,教师们一方面努力地为自己的硬件建设奋斗,因为这影响着自己在学校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随着学生的不断扩招,作为公共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室越来越大,听课学生越来越多。教师们疲于在各大教室奔波,根本无法用心去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教师不认识学生,学生不知道教师姓什名谁的现象普遍。淡漠的师生关系无法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思想素质应有的影响。这就出现了教师上课就仅仅成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们听课也只是为了几个学分的现象,一些学生甚至坦言:如果不是必修课,他们不会来“浪费”时间。
每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都知道,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单纯是传授知识,它还要探究人的生存及其意义、人的思维及其方法以及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等。这些内容都不是简单的知识性的阐述,它们是需要教师们通过自身的修养,以自己对人生的领悟所形成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感化学生的。很难想象一个消极低沉的教师能培养出乐观向上的学生;一个对社会充满了抱怨抵触的教师能培养出有积极社会责任感的学生;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自身信仰不坚定的教师能培养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们常说有什么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同理,有什么样的教师也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理应成为衡量其是否合格的一个硬指标。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也就成为了当务之急。新课程的改革为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带来了一次发展的契机。借此东风,学校有必要引导思想政治课教师安心教学工作,创造条件让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找到荣誉感和成就感。教师则必须端正自己的思想和教学态度。在思想上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坚定自己正确的政治信仰;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要有正确的认识;对当今各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现象要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不能淡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识形态色彩。在教学上,以自己所教学科为荣,而不是认为公共课只是学校必要的点缀和补充,自以为在学校心目中、学生心目中与专业课教师相比低人一等;要安心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把它作为自己终身奋斗的事业,而不是谋取学位、职称的跳板。只有思想上的改观,才能肩负起新课程改革的重任。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素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既具有一脉相成性又具有与时俱进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就是要从整体上全面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从新课程的设置来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原理课)主要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么坚持马克思主义这样的主线,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为重点,帮助学生学习和正确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概论课)所占学分数最多,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主线。《中国近代现代史纲要》(纲要课)的主题就是要服务于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写清160年的历史进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础课)相对于前面三门课程是一门新课,是课程改革的创新,是课程内容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有机融合,是体现时代特性的一门课程。四门课程虽各有侧重,但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基础的。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教好这几门课程就得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要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说服和掌握学生,关键取决于教师自身的理论功底和素养。具有强烈求知欲望的学生是不会天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抵触的。如果教师以宣示客观真理的姿态去解说教材,把理论当作枯燥的条文、现成的结果和空洞的说教,学生当然会抵触和反感。台大的傅佩荣教授开设的“哲学与人生”课程,17年来,座无虚席,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被学生评为“最佳通识课程”。我想这与傅教授自身深厚的理论功底、广博的学识以及对哲学、对人生的独立思考是分不开的。但这也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对理论课同样是充满好奇和期待的。正如周国平所言:“哲学课是最令人生厌的,也可以是最引人入胜的,就看谁来上这门课。”
思想政治课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学习和研究过程,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新课程的设置是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展开的,是建立在以全面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来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上好这几门课程,首先,就要扎扎实实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通过对原著的阅读进一步从整体上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认清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内在关系,特别要从理论上认识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以坚定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以自身的信仰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逻辑魅力来感召学生,使他们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这对于我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在今天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中,认真研读过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并不是很多,不少教师自身还处在一知半解的状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了解不够,在教学中往往以简单的“原理加实例”的方式去解读教材。一些教师甚至继续沿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把它简单地题目化,让学生简单地识记要点来应付考试。学生怎能不兴味索然甚至反感呢?
其次,要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仅要研读原著以把握其理论实质,还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以后的不同历史时期解决了什么问题,留下了什么问题需要后人解决,后人又是如何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解决这些憨福封凰莩好凤瞳脯困问题的。这对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思想体系,对于我们正确理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主要就是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要讲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得好好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在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史中,重点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理论价值和实际作用。青年学生对理论的兴趣是建立在理论能解决他们关注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的。青年学生是渴望认识自然、社会、人生和自我的,是渴望在理论层面上解释他们所面对的种种问题的,渴望一种理论把自己引导和熏陶成为具有现代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的现代人的。我们的理论要有吸引力就是要管用,要能解决青年学生关注的现实“热点”和“难点”问题。
再次,要了解西方主要的思想理论流派,以正确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西方主要思想理论流派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本身就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的比较和斗争中发展的。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西方主要的思想理论流派,这就要求我们对西方主要思想理论流派有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西方思想理论流派采取科学的批判分析态度的态度,对其“西化”、“分化”中国的内容给以揭露、抵制;对其唯心的不科学的内容给以分析;对其中的科学成分或对中国有借鉴价值的内容给以肯定。对西方主要思想理论流派简单粗暴地否定是不科学的,但以完全欣赏的态度推介其思想,甚至淡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主导地位更是不可取的。我们了解西方主要的思想理论流派是为了更好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这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的理论素质。三、加强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学习和研究,以求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艺术是没有固定章法可循的,它需要不断的创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感受颇深的是同样的内容以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教往往可以收到不同的效果。而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面对不同的学生其反响也是不同的。可见,只有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是理想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我之所以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因为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教无定法,适合所教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重要的就是要与所教学生的知识背景相适应。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均为公共课程,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知识需求,往往在一个专业感觉很好的教学方式,在另一个专业却反响平平。这对跨众多专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就不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针对文史哲专业学生我们可以根据其较好的人文素养,更多地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以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学习兴趣,克服敬而远之的心理。曾经有文学院的学生向我谈到文学是多么生动、浪漫和多彩,而哲学是多么刻板、枯燥和无用,甚至对老师的职业选择深表同情。为此,在教学中,我有针对性地引导同学们探讨了文学和哲学的关系。在讨论中,同学们认识到只有有思想的,反映一定时代精神的,揭示人性的文学作品才能成为优秀的文学作品。而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家本身就是哲学家、思想家。许多文学著作本身就是哲学著作。通过这次讨论大家对哲学的偏见和误解没有了,对哲学的感觉亲近了。有学生甚至笑言:亲近哲学,就是亲近智慧。针对理科学生文史知识相对薄弱的特点,在教学中就应更加注重浅显、明了。我曾经在教学中自我感觉十分良好,滔滔不绝时,有学生向我反映不知道我讲到哪里去了,书本上找不到,听起来也如同天书。我感觉到教学已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那样讲得再多,自我感觉再好,也没有用。哪怕少讲点,只要学生吸收了,就有效。这也是孔子十分强调的教学必须因材施教。备课一定要先备好学生这一课。以后在对理科学生的教学中,我就更注重对一个一个问题做清晰明了的介绍,以讲清、讲透一个个问题为主。而对艺术类学生,则注重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引导其高尚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中,领略到真、善、美内在的一致性。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能单纯地求新、求奇,而是要求实效。谈到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往往想到讨论法、对话法、模拟法、游戏法等等充满互动色彩的方法。谈到教学手段的运用,我们往往想到多媒体、课外实践与调查、观看录象等等体现现代科技和时尚特色的手段。我以为,任何方法和手段都是为目的服务的。只有有利于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才是最好的。我不否认生动活跃的教学与现代科技的运用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感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归根结底还是“理论”课。理论课说到底就是要讲清“理”在哪里。这要求老师必须运用自己的理论知识向学生展示理论自身的逻辑魅力。用理论自身的逻辑魅力去影响和感召学生。因而在教学方法上,我以为老师的讲授仍是最主要的方法。没有讲透理论,学生无法讨论;没有用心准备和精心引导,学生的讨论也会是一盘散沙,毫无收效。因而,理论课的教学应以讲授为主,贯以提问、对话,慎用讨论。教学手段上也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否则就会成为一个幻灯片的放映员。我以为在教学中,我们应坚持自己的逻辑思路展开教学。以传统的板书展开教学,可以更投入、更自由地发挥。但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收集许多资料,作为教学的辅助材料向学生展示,以使学生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在高校面临着许多困难和误解,我们教师只有首先端正自己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收到成效。我也相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甘于奉献,一定会借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迎来我们的春天!CALIO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以下为知网相关论文内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可以把握方向、明辨是非,可以获得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方法,获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不断奋斗前行的动力,获得伟大的人格魅力。因此,青年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方法:一、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端正学习态度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三、加强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学习和研究热心网友目的就是愚弄百姓,方法就是不断积累,改进并提高。相关问题大家都在看最新提问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浏览字体:   】
发布时间:
来源: 《人民日报》日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领导干部的必修课
&  在建党90周年之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写的《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党员干部读本)》(以下简称《选编》)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学习导读》(以下简称《学习导读》)正式出版了。这是我国思想理论界的一件大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推进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举措。我作为培训党员领导干部、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部门的一名读者,近期读了这两本书,受益匪浅,进一步深化了对有关问题的认识。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1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学员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特别强调要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这不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迫切。
  其一,有助于从根本上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了自己的旗帜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经验。正因如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有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源。在新的形势下,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首先就要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其二,有助于从源头上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无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与时俱进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我们要学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神实质,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其三,有助于从纵深层面上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素养。现在我们党已经拥有8000多万名党员,一大批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等特点的年轻干部走上重要领导岗位。但不少人没有经过长期严格的党内生活考验和艰苦条件锻炼,党性意识、理论素养相对比较欠缺。中央党校曾有学员反映,听老师讲《费尔巴哈论》原著课后,了解了唯物史观曲折发展的历程,认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有了真正在思想上入党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要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素养,加强经常性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是其中一个重要途径。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精要管用
  中央党校历来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教育和教学。从教学实践看,领导干部平时工作繁忙,难得静下心来读经典,即使到中央党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也不可能把所有经典著作读完。因此,读经典,一要精,二要管用。具体来说:
  要选择集中体现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篇目来读。比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集中概括了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再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为撰写“一生的黄金时代的研究成果”《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而写的总的导言,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论证了建立政治经济学体系的科学方法。还如《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用通俗的语言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类似这样的经典著作,一定要重点研读,从中感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魅力。在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中,哲学是基础。学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掌握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作为重点,养成学哲学、用哲学的良好习惯。
  要选择对当代中国实际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篇目来读。比如《资本论》这样的经典著作,虽然是以19世纪初期至中叶的资本主义为背景的,但其中阐发的关于商品、劳动、价值、货币、分配、生产、消费、流通等方面的原理,对今天我们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类似这样的经典,必须重点研读。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力求从新的视角读出新意,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
  要以《选编》作为基本读本来读。马列著作卷帙浩繁。目前已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有50卷,约3200万字;列宁全集有38卷,约1600万字。2009年底出版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共10卷,《列宁专题文集》共5卷。要求一般党员干部自己从中选择出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具有代表性的篇目来读,是不切实际的。《选编》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编译局组织编写,重点遴选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具有代表性的著作25篇,还附有6个方面的专题论述摘编,比较完整准确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适应了当前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实际和理论需求,具有权威性、代表性、实用性,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的基本教材。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重在求真务实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是为学习而学习,而应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既要通过学习经典原汁原味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又要切切实实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做到“四个结合、四个着力”:
  一是结合坚定理想信念和增强党性修养,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体现着鲜明的群众立场和党性立场。《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读经典,要深刻体会这样的立场,牢记共产党人的立党宗旨,坚定共产党人的政治信仰,坚持真理,增强党性,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二是结合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共同的理论品质,具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特点。读经典,要深刻领会经典作家的基本观点,从源头和基础上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观点和体系,以及这一成果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丰富和发展,更好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
  三是结合提高战略思维与领导能力,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方法论。领导干部读经典,要重点学习经典著作中所阐明和运用的科学方法,并善于运用这些方法,准确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看待前进道路上的主流和支流、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研究解决好当前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结合改进文风,着力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优良文风。马克思主义经典,都是以严谨晓畅的方式揭示马克思主义的要言大义,堪称马克思主义文风的典范之作。领导干部读经典,必须认真学习经典作家们严谨求实的学风,学习他们通俗鲜活的文风,努力杜绝各种不良文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最后,还要指出一点,《学习导读》作为《选编》的学习辅助材料,逐篇介绍了写作背景、写作目的、撰写过程、基本内容、主要观点及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为领导干部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以《选编》为精品教材,以《学习导读》为权威参考,联系实际学好经典、用好经典,不断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自觉性、坚定性。
(作者为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
(来源:《人民日报》2011年07月28日)
& & & &【】
& & & &【】
相关文章: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门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下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既是公共"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重要性与方法
2013年5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门课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下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既是公共必修课,又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提高他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效果却并不怎么理想。鉴于此,笔者基于自已学习原著的心得体会来探析、研究学习原著的重要性及方法,以达到与同学们共勉的效果,提高大家读原著、学习研究原著的兴趣与能力。 中国论文网 /7/view-5334394.htm  关键词:经典著作选读;重要性;读书方法   一、 前言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是我们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各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基础理论课程。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由于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的不足,普遍的感受是这门课难学、难理解、把握不住要领、枯燥乏味等等。因此,查找出原因以深刻地认识该门课的重要性,首先在思想上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而辅之以必要的学习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二、 忽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原因   2.1同学们入学之前的理论基础不到位   由于我国对于本科生考研在专业方面除个别专业外不做具体的限制,加上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各二级学科对外语的要求也不如别的学科要求的那么高。因此,那些既想读研而外语水平又相对较弱的学生便不约而同的从其它的本科专业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下的各专业之中。加之每位同学在本科期间所受到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理论教育培养的不同,理论基础的欠缺就使得大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进而也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2.2思想上不够重视   其一,一些同学读研的动机就不纯,只是为了多拿一个学历,学与不学根本就没关系。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自然也就不高,上课也只是应付了事。其二,一些同学认为学习原著与他们的专业研究以及今后的工作没有多大的关系,而是采取投机取巧式的仅限于和自己研究方向有关的学习,忽视了理论的基础性学习。思想上的松懈,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其后果只能是一知半解式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有甚者是不读、不学。   2.3内容较多、难度大,短时间内难以取得突击性的成效   虽然我们的原著选读课本是越来越薄,而且就在这越来越薄的课本中老师也是挑选其中的部分章节进行专题式的讲解。再加上同学们基础的欠缺,对经典著作的时代背景、理论渊源也就无从谈起,即使知道也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这就造成教师只能是采取部分章节的专题讲解,最主要的还是向我们传授学习的方法。而没有了兴趣的同学人虽在课堂上但心却不在听教师讲解上,进而在自学时也就只能是不得要领。   三、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重要性   3.1它是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国家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理论之基,作为这一学科下的研究生,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马列经典著作,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更加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够进一步加强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成为该学科下的一名合格的研究生。   3.2它是提高理论思维的基础并能为其它课程的学习提供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吸取了全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以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就能够借鉴他们的理论思维方式,去思考、分析问题,从而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方法论指导。   3.3它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之基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能够使我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我们党的信任、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进而提高我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端正学习的态度,努力学习好理论知识并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付诸实践,有利于为广大人民群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服务。   四、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的方法   4.1端正态度、培养兴趣、树立做学问的精神   学习马克思经典著作要树立起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态度,脚踏实地,循序渐渐,绝不事是而非,好高骛远。再则,读书做学问还要树立起精神才好。精神是我们克服诸多困难的强有力的武器。“读书精神熔炼着读书之志、读书之勤、读书之乐、读书之法,读书精神是读书意志、读书诚信、读书神态、读书风采的集成,读书要有专心致志的精神”。   4.2对课本要采取通读、精读相结合,精读为主   拿到一篇文章我们通常所采取的阅读之法依阅读的深度而论莫过于浏览、略读、通读和精读四种。如要理解一篇文章,弄清其来龙去脉,则必须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以精读为主,通读为辅。所谓通读即是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而精读则是要细读多思,反复琢磨,反复研究,边分析边评价,务求明白透彻,了解于心,以便吸取精华。   4.3课上、课下相结合;书本、网络相结合   由于基础的欠缺,所以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入学之后还得补课。课堂上认真听讲是必须要做的。只有在课堂上学习老师所教的读书与做科研的基本方法、课下结合自身实际而实事求是,踏踏实实的做方能取得预期的成效。同时,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下及时查阅相关资料,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对教师未讲到的地方加以拓展认知与理解。在浩瀚书海查阅知识的同时,还要善于把书本与电脑结合起来共同利用才能够发挥它们各自的最大价值。这样,课上课下、书本电脑的互相结合,全方面开展学习活动,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 结论及建议   终上所述,由于我们各自在本科期间的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修养的欠缺,加上态度与能力因素,致使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这门课程有种种不良的思想倾向。但是,只要我们能端正学习的态度与动机再辅之以必要的实用方法技巧,我们还是能读好经典、学好经典、研究好经典、最终运用好经典的。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列部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朱廷岚.加强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学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   [3]陈燮君.读书精神与读书方法[J].秘书工作,2009,(12).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