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介绍介绍松下微单相机哪款好呢 感觉吧里很少有

给力给力!给力!松下新微单GX1测评 PChome_数码_科技时代_新浪网
给力给力!给力!松下新微单GX1测评 PChome
  第1页 松下GX1评测前言
  【pchome评测室】松下的这款GX1终于横空出世了,小编几天拿到这款机器后在第一时间开始了对这款相机的评测工作,爱不释手之余细细打量了一下这款机器的全貌。颠覆性的外观,着实震撼了一把。虽然早在发布之时,小编通过各路消息对这款机器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准备和了解工作做了很多功课,但是在机器拿到手里的时候还是让我有点喜出望外。
  这款相机似乎从设计上看来,和之前的松下GF系列的机器完全背道而驰,如果说GF的中文意思是“女朋友”的话,那么我相信GX就是“男朋友”,松下GF系列机器与GX1从设计对比感觉看来,GX还是更加男性化一点,可能是小编对这个名字喜好的关系吧。
  同时作为Micro 4/3系统的代表品牌,松下与奥林巴斯携手走过了多少个春秋,风风雨雨这些年不弃不离,共同开发Micro 4/3系统,镜头的互通,机身性能的不相上下,毫不夸张的说,作为旗舰级别的机器,奥林巴斯从市场定位上来说与松下GX1能够抗衡的Micro 4/3系统机器只有E-P3了。所以,小编在对松下GX1这款机器做完一个详细评测过后,会与奥林巴斯E-P3做一个对比评测,希望大家能耐心的阅读本篇测评,也许这篇文章较长,但我保证,一定会很有趣。
  对了,在这里,给各位网友补充一个小小的知识,关于Micro 4/3系统的小贴士。
  除了标准的4/3系统之外,在2008年Olympus与Panasonic陆续公开了使用一种称为微4/3系统(Micro Four Thirds)新设计的新相机,并由Panasonic率先量产(Panasonic Lumix DMC-G1)。微4/3系统使用了4/3系统的感光元件规格,但取消传统单眼反射式相机一定会有的反光镜及五棱镜,直接以数位方式进行影像对焦,具有体积更精简、重量更轻巧的设计优势,同时影像亦接近单眼反射式相机的质素。
  大家对这个图是不是更加直观了呢?
  大家可以来扫描这个二维码在手机上也可以浏览这篇文章哦!大家不妨一起来试试。
  第2页 松下GX1外观评测1
  下面小编来对松下GX1的外观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作为目前松下微单相机的旗舰产品,GX1必然会有与之前一代GF系列不同的地方,所以,小编希望能通过对这款相机的介绍,让各位网友对这款相机有个初步的认识,第一印象很重要哦!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款机器的正面,从设计角度上来说,颠覆性的设计思路让我直呼过瘾啊。从远处来看,GX1少了些女性的柔美,反而多了一些男性的阳刚之气,有棱有角加上这个磨砂面的黑色外观,简直让我爱不释手。想不之前GF系列的中凸起得半圆形外观,GX1稍稍霸气外露了不止一点点。116.3 x 67.8 x 39.4毫米 / 4.58 x 2.67 x 1.55英寸(不包括凸起部分)是它的身材数值。
  近看还是很帅气的吧?松下LUMIX的LOGO是凹陷设计,而GX1使用浮雕字,为什么采用这种设计思路我没有参透,但是,我感觉在接下来的GX其他产品,似乎应该会延续这种设计。机顶部就像刚才说的那样,少了GF的半圆形突起设计,现在变成一个完全四方的结构,这样乍一看,理光的产品对这种形状的外观可能更加执着一点,所以,小编刚拿上这台机器的时候,还真没有认得出来它的尊荣。
  模式拨轮与GF系列有很大的区别,GF系列是没有模式拨轮的,所有模式菜单全部采用屏幕控制, 但是这次松下将GX1引导走入旗舰级高端微单群体,加入这个元素在其中,还真是无可厚非。至少给人一种专业感,快门按键放在模式拨轮的前面可以大大减小误操作的可能性,还可以让那些手大的用户增加控制快门的距离,按快门的时候不至于会降相机坠落。其次还以偶视频录制按钮和IA按钮。机器的开关按钮键在指令拨轮的右侧。
  松下一向不是抠门的那一类,相比索尼NEX系列微单产品掀起的无内闪送外闪的举措,不少厂家纷纷效仿,但是松下和奥林巴斯占林的M4/3阵营丝毫不理会,依旧将内闪我行我素到底。GZ1LOGO是对焦指示灯。
  这里不得不说的一个重要改变,那就是这款相机的麦克风,之前GF3不少人在使用的时候,对于麦克风的位置都有很多不满,因为GF3的麦克风放置位置在左右抓握的地方,抱怨的最多的就是喜欢用微单拍点小短片的用户,这下,GX1将麦克风移动到一个收音效果最好的地方,镜头的后方,这种感觉有没有点索尼摄像机VG-20E的胶囊麦克风啊?至少这次GX1带有的麦克风相比之前松下的其他产品有过之而无不及。高保真的音质,在录制视频时候尤其管用。
  还有一个重点的位置,机顶热靴保留,下方的数据接口负责为外置EVF传输信号,这一点同奥林巴斯的PEN系列相同,热靴通用,但是外设可能不会兼容。在E-P3热血位置同样有这样的一个接口的存在。
  弹出式的闪光灯是全机械控制,不是电控。OPEN键只需要轻轻一按,你懂得!
  再来说说手持部位,防滑胶皮这里完全设计成手抓握的形状,胶皮的软硬适中,手感非常好,确认感十足,让拿在手里,即使没有挂绳的保护,也不会去担忧会有它掉落的可能。很厚很扎实的一个橡胶块,但是要是有其他颜色可选或者可拆卸,相信GX1的手部舒适度会更加提高。
  GX1的大小还是非常理想的,刚好满足我一个手掌的需求,所以,对于这样一款机器,最大的优势就是拿在手里,轻便乖巧。
  第3页 松下GX1外观评测2
  闪光灯弹出键与M4/3的标志。 影像:AVCHD (音频格式:杜比数字化立体声) / MP4 (音频格式:AAC立体声)
  按键明显少了很多但是让我试用的时候,发现这些按键虽然少,但是相机屏幕依旧可以全支持这些功能的更换和确认。按键明显少了很多但是让我试用的时候,发现这些按键虽然少,但是相机屏幕依旧可以全支持这些功能的更换和确认。并且增加了Fn1和Fn2两个实体自定义功能键,另有Fn3和Fn4通过触摸屏实现。
  机顶图。图片左下角部位是浏览按键和Fn2按键。
  数据接口,HDMI高清输出就接口、AV Digital视频端口,REMOTE接口。
  对于用户舒适度也是我考虑的范畴,这里挂机肩带让我很喜欢,很多厂商喜欢将挂肩带的地方设计成有角度的,这里松下的挂绳孔平放,相机挂在身上很很好的落在身上,但是有个问题,就是触屏一定要记得关闭,否则,你的肚皮会将机身内的SD卡全部拍完。哈哈哈。
  背后看来,3.0寸的电阻屏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分辨率有点低了,只有46万像素,能感觉到屏幕上有明显的大颗粒感,现在时长主流的旗舰级微单像素值一般都在92万像素左右,所以松下的这个技术还需要继续加强啊。菜单感觉有些不细腻,画面较粗,这个问题从GF3时代开始,小编就不是很满意。期待下一个产品能有90万级别以上的触屏和新颖的菜单。
  依旧是SD卡槽和电池相结合的后盖,手控开关。手持部位的橡胶抓握感十足,手感非常舒适。
  电池安装
  电池盒和电池,GX1的电池是1010毫安时的,待机时间和拍摄时间大约在300张左右的一个时间,最值得高兴的是,松下GF相机的地饭吃可以装到GX1上面的。这次拿来的机器我感受到最惬意的不要充电。
  俯瞰GX10。这个机器绝对是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机器。IA这个按键式可以用户自定义的一个功能性按键,但是机器的便捷度上来看,IA这个按键可以很快速的让用户编辑好自己喜欢的设置,拍摄的时候可以一次性改变参数。无需在慢慢调整,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
  像个小眼睛一样的内置式闪光灯,特别可爱的小东西。通过热靴,一样可以外置闪光灯,或者EVF。
  第4页 松下GX1套镜14-42mm镜头介绍
  这个镜头是GX1在购买时随身带的套机镜头,14-42mm f/3.5-5.6。带有高清HD输出的字样,这个镜头的全称是LUMIX G X VARIO 1:3.5-5.6/14-42mm ASPH,拿上这个镜头的时候,我真的没有想到这个镜头是个电动镜头,是在惊讶的让我合不拢嘴,接下来我考虑的是机身电池的电量够这个镜头前后变焦多少次,最实际的是能拍摄多少张照片,拍摄多久的短片。
  那些不是我们这次评测的范围,姑且不讨论这些,先来介绍下镜头吧。
  14-42mm f/3.5-5.6 这个镜头带有广角端和中焦段,可以说,这绝对是一个旅游头,加上3.5-5.6的光圈,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来介绍下这个镜头吧。纳米表面涂层,减少重影和闪烁,增强光学防抖;摄像时也可自动对焦,超静音高清镜头;2片超低色散镜片,显著的色差补偿效果、4片非球面镜、步进马达, 高速对焦;这些都是官方给它的定义,这颗镜头左边的拨扭是对焦拨扭,右边的是变焦拨扭,那么我们再来从实用角度来介绍下这个镜头。小编刚拿到这个镜头使用的时候,在拍摄的时候完全分不清楚那个变焦那个对焦,按键出错率很高,半按快门自动对焦还好,如果选择变焦时候对焦,按错的概率真的很高,可能是习惯上的问题,难道是我的左右手协调性的问题???
  DMC-GX1还可拍摄带有立体声的AVCHD格式1920 x 1080 全高清影像,不仅压缩效果卓越非凡,而且在播放方面还与其他音像设备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包括可用于摄像的全时AF及AF追踪功能在内的先进AF系统能使所有拍摄人员都能轻松无比地享受拍摄高画质影像的乐趣。
  电动变焦镜头的出现并不奇怪,早前数码摄像机在采用这个镜头的时候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但是当时没有将对焦和变焦的按钮移植在镜头上,只是用其他方式放置在了摄像机上,方便了手部的操作,毕竟扛摄像机的时候和扛单反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单反没有实现这个功能,在微单上实现还是很有划时代意义的,毕竟让我们如果使用微单来拍摄短片或者小片段,对焦平滑的感觉能让我们的片子变得专业许多,不会让观赏的人感到画面压力。
  机身小巧,配合不需要太重并且同样小巧的镜头,外出旅行途中使用这个相机,简直是一个非常美妙的事情,无论是拍照片还是拍摄短片,家庭聚会,孩子的成长史,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电动变焦镜头不容错过,大家准备好自己的钱包,摸摸口袋,主意由你选。
  第5页 松下GX1套镜14-42mm镜头样张
  大家可以看出来,松下GX1在夜间的拍摄 同样出色,对夜景眩光,同样可以做到很好的控制,噪点控制也同样出色。
  第6页 松下GX1菜单评测1
  下面小编来为大家介绍一下GX1的菜单,这台机器的内部菜单与上一代产品GF3相比还是有异曲同工的比较的。从MENU菜单上来说,松下的全线产品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所以,我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重点是介绍下GX1相比之下比较有特色和新意的地方。
  首次加入水平仪功能,这真的是让我有点喜出望外,就像小编第一次拿上富士X100时的心情那样, 通过EVF看到水平仪这个功能,似乎在那一刻全世界都平衡了一般,简单的来说,使用这个功能绝对是毫无争议的强势功能,并不是哪个厂商都会那么愿意去做这个,但是使用过这个功能的用户都知道,有了水平仪这个功能确实方便了不少,相比松下GX1的卖点之一就是这个吧。
  拍摄菜单1
  拍摄菜单2
  拍摄菜单3
  拍摄菜单4
  拍摄菜单5
  这里需要重点说明一下的是这个稳定器,在奥林巴斯的机器上面,拥有机身防抖功能,可以自己调整防抖的幅度,松下GX1的防抖功能是可以用户自己选择防抖模式。具有上下防抖和全面个防抖两个选项。
  动态影像1
  动态影像2
  延伸远射转换盒数码变焦,这种应用于卡片机上的功能,移到GX1这款旗舰微单相机上后,我觉得能在很大程度上完善微单相机拍摄DV时候镜头使用上的功能。加上原厂的电动变焦镜头能有不一样的拍摄体验,更加平滑的变焦。就这一点索尼的旗舰微单相比GX1逊色太多。
  动态影像3
  在视频拍摄的时候用户会有很多顾虑,风声消除等这些功能就闲的是很必要了。闪烁削减主要用于克服DV拍摄的时候对于拍摄手机、电视机等显示设备的时候不断的频闪。这个也是不少喜欢DV拍摄的用户最头痛的一个问题。
  回放模式
  最后一个选项是回放模式。里面的选项也是前一代产品GF3所拥有的,对于拍摄功能的设置,这里就不做过多的介绍了,如果大家有兴趣,小编会将这一系列菜单的截图做成图赏,供大家浏览。
  第7页 松下GX1菜单评测2
  对焦点的选择,从左至右,依次是:人脸探测、追踪AF、23点聚焦、1点聚焦、精确定点触摸(人脸探测时的1点聚焦、AF追踪、多点聚焦、1点聚焦、精确定点).
  对于这个对焦系统,小编经过测试,在半按住快门的时候,对焦速度依旧迅速,全程对焦仅仅只有不到0.1秒的对焦时间,几乎就是按上去就能对好焦,可见对焦速度的和对焦的精准。各大厂商也都是对对焦系统做了非常认真的对待,奥林巴斯的旗舰E-P3、尼康的1系列、索尼的NEX系列,都是在对焦系统上做足了文章,可是送下GX1的对焦速度似乎是有尼康1系列能与之匹敌。
  指令拨轮旋转到SCN这个模式下,这里是场景模式。
  现在用指令拨轮选择到场景模式,里面有17中模式场景供用户选择,依次是:肖像、柔肤、风景、建筑物、运动、周边散焦、花、食物、物体、夜间肖像、夜景、照明、宝宝1/2、宠物、派对、聚会、日落。相比之前的GF3来说,场景模式中加入了一些新的场景。比如说像周边散焦的这个效果,可以模仿移轴镜头来做一些微缩效果的照片。
  在SCN这个模式下面,还有可以选择DV拍摄模式的选项,这里没有太多特色的地方,所以这里略过,希望各位网友选购之后自己去发现其中的美好吧。
  将指令拨轮旋转到这个像画板一样LOGO的地方,这里是创业控制的位置,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创意,不仅有滤镜,还有很多关于这个DV拍摄时候的有意思的一些功能。以下是这些创意控制滤镜效果。依次是:(摄影及摄像)富有表现力、乡愁怀旧、高基调、暗色调图像调节键、深棕色、高动态、玩具相机效果、微型画效果。
  富有表现力
  乡愁怀旧
  高基调
  暗色调图像调节键
  深棕色
  高动态
  玩具相机效果
  微型画效果
  小编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些带滤镜的相机的,在很多工作繁忙的人中间这个效果比较实用,毕竟没有太多时间进行后期调色的。我喜欢这个是因为后期调色后颜色稍显虚假,但是用机身自带的这个功能来处理照片,这样的照片相比之下还是逼真的太多了。
  第8页 松下GX1感光度评测
  本次测评的重头戏,那一定是关于画质这部分,因为无论外观再好看,画质部分是检测一个硬件最好的办法,画质的好坏决定了相机的理想使用度,我们本着对网友和用户负责任的态度,做ISO的测评,客观公正的诠释每一台相机的画质。
  下面第一幅图是松下GX1的感光度。第二幅是本次参与对比评测的同级别旗舰产品奥林巴斯E-P3的感光度测评。第三幅图是两台相机的大汇总,画质对比评测。给大家一个直观的对比感受。
  松下GX1的画质经过100%大图推敲分析,总体感觉画质非常不错,在ISO 3200以后才出现明显的红蓝早点和絮状结构,这一点给小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本次GX1从官方给出的信息来看,采用了和G3相同的感光元件,以及更新的维纳斯图像处理引擎,所以在测评开始的时候,我就对这个新产品抱有非常高的期望。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莫名其妙的从160这个数值的ISO开始起跳,能做出100的ISO的厂家不胜枚举,但是160的感光度也让我郁闷了一把,与E-P3对比时没有同级对比,所以只好放弃这个数值的ISO对比。
  12800的感光度,相比起E-P3属于同一级别,在微单上能做出12800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是在画质分析时,画质的优劣才是王道。
  但从E-P3本身来看,首先我们看到在ISO在200的时候,画面是最好的时候,因为在200端属于正常的感光范围,这个毫无疑问,但是过了3200之后,画面才开始出现颗粒,在6400之后才开始出现大面积的絮状结构和大颗粒,这个是让小编最惊讶的地方,一般的相机在3200之后画面就已经看不成了,但是奥林巴斯E-P3在6400之后的ISO才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上这就已经很不错了。
  现在将GX1和E-P3放到一起来同级比较画质,在同级别下看来,ISO 200、ISO 400、ISO 800没有任何差别,一样优秀,但是从3200开始开始有了一些差距,奥林巴斯E-P3出现了噪点,而松下GX1并没有明显的噪点,然后依次各级对比,GX1都比E-P3好一些,所以在3200是这两个同为Micro 4/3系统机器画质的分水岭,所以松下从画质上来说比E-P3稍好一些。
  第9页 松下GX1机身创意控制滤镜样张
  小编刚才在介绍菜单的时候说过,对带有滤镜的相机非常有爱,可以拍出很自然的照片,减少了对后期调色能力缺乏的用户,所以这里在同一个地点拍摄了一组不一样滤镜效果的照片,与大家一同分享,来感受松下GX1的滤镜,直观看出每个滤镜的对比。依次是:(摄影及摄像)富有表现力、乡愁怀旧、高基调、暗色调图像调节键、深棕色、高动态、玩具相机效果、微型画效果。
  富有表现力
  乡愁怀旧
  高基调
  暗色调图像调节键
  深棕色
  高动态
  玩具相机效果
  微型画效果
  微型画效果
  喜欢用微单来拍摄的网友,用这款机器的滤镜功能的时候,完全不需要做任何思考,想要什么风格就用什么风格,摄影的乐趣在这台机器上面显露无疑。
  第10页 松下GX1与松下45-175mm镜头介绍
  这款镜头同样是来自于松下,焦段是45-175mm f/4.0-5.6,M在icro 4/3系统下焦距需要乘2,所以这个镜头在35mm等效焦距下应该是90-350mm。当然这款镜头同样是一款新式的镜头,带有电动变焦马达,但是与之前的14-42mm f/3.5-5.6 这支镜头一样,具有很强力的纳米镀膜涂层技术,高清晰度拍摄,增强防抖功能,可见这支镜头的威力真的很大。
  这支镜头的焦段属于中长焦,与之前搭配的14-42mm的镜头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焦段,所以,这两支镜头上市,是为了增强GX1的功能和焦段的完整,让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有更多便捷的选择空间。长焦对于喜欢扫街或者旅游时候抓拍有非常大的诱惑力,就像如果拍摄壮丽山河需要用到广角一般。
  装到GX1上,简直就是一个小坦克,外加一杆小钢炮。
  俯瞰GX1与LUMIX G X VARIO 1:45-175mm f/4.0-5.6 ASPH。
  电动对焦和变焦按钮也使得这二者拍摄视屏和照片时候,变焦和对焦更加平滑。一举多得的好处在松下X级镜头上彰显无疑。
  具有最新的POWER O.I.S.光学防抖能力。并且从镜头的标识也可以看出,14-42 X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2m,NANO SURFACE COATING的字样代表它使用了纳米镀膜,同时镜头的产地也是在日本。
  这支镜头对焦速度飞快,与其LUMIX G X VARIO 1:3.5-5.6/14-42mm ASPH这款镜头堪称是双剑合璧啊,对焦速度同样精准,迅速。喜欢玩高速连拍,连续对焦的朋友可以好好口水下了。
  绿色与蓝色的镀膜,很帅气。
  松下的这支X级镜头绝对堪称里程碑式的为单镜头,是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即将如此呢?好在这是镜头与LUMIX G X VARIO 1:3.5-5.6/14-42mm 这支镜头最大的区别是可以手动变焦和对焦,所以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保证一部分不喜欢使用电动变焦的用户得到一个体验的过程,记得《让子弹飞》里面的一句台词:步子迈的大了容易扯着蛋。所以,在这一点来说,松下的这一步迈的刚刚好,让用户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第11页 松下GX1松下45-175mm镜头样张
  第12页 松下GX1与莱卡25mm样张
  松下为Lumix G系列相机推出Leica Summilux DG 25mm f/1.4镜头。这是松下第二支使用徕卡商标的高级M4/3镜头,同时也是第一支采用纳米表面涂层的镜头。该镜头采用7组9片结构,包括2枚非球面镜片和1枚UHR镜片,7片圆形光圈叶片。
  第13页 松下GX1与莱卡45mm样张
  松下LEICA DG MACRO-ELMARIT 45mm/F2.8 ASPH MEGA O.I.S.(后文统一称为45微)是目前M4/3系统中,唯一的微距镜头,也是目前少数印上LEICA标识的M4/3卡口镜头。作为一支微距镜头,45微具备了1:1的放大倍率,等效90mm的焦距,并搭载了MEGA O.I.S.光学防抖技术,有效的保正手持拍摄时的稳定性。
  第14页 松下GX1与E-P3对比评测1
  之前感光度画质测试结束后,相比大家对这两款机器对比期待大了很多啊?这里小编将为你全解析,两款Micro 4/3系统机器之间的直接对比,旗舰VS旗舰。很公平吧?
  小编很趣味的将两款机器的镜头换了个位置,奥林巴斯E-P3装上了松下GX1的14-42mm f/3.5-5.6电动变焦镜头,而松下GX1装上了奥林巴斯的45mm f/1.8镜头,周围松下的各位镜头兄弟都在一边跃跃欲试,等待这两个家伙的互通使用。
  从做到右依次是 12mm f/2、松下45-175mm f/4.5-5.6、奥林巴斯E-P3+松下14-42mm f/3.5-5.6、松下GX1+奥林巴斯45mm f/1.8、莱卡45mm f/2.8、莱卡25mm f/1.4。在接下来的篇幅中会向各位网友展示这些相机与镜头的故事,样张图片送给你们。
  先从机身机身角度来说下,两款机器机身还是松下GX1稍显小巧,GX1的身材116.3 x 67.8 x 39.4毫米,而奥林巴斯是122&69.1&34.3mm,从数据上看,GX1还是比E-P3小巧一些,重量上来看,二者都不加镜头,GX1只有272克,而E-P3有321克;另外E-P3的手持部位可以拆卸来调整手感,而GX1手感本身就设计的具有很好的控制力,非常舒适。从这些硬参上面来看,松下GX1,1:0领先E-P3。
  从背后来看,按键上来看,奥林巴斯鼓励用屏幕进行触控操作,所以,按键并没有设置的太多,而送GX1的背后来看,按键过于繁杂,越来越追求快捷和便捷的用户群体,按键越多,越容易造成误操作,所以,从大趋势上来看,简洁的操作页面才是今后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两个机器都具有3.0英寸的液晶屏,支持触控和屏幕对焦,这一点上,作为旗舰相机无可厚非,但是,E-P3具有92万色的高清像素屏幕,而GX1只有可怜的46万像素,从画面上来看,操作界面缺乏时代感,中规中矩,所以,这一局,E-P3 1:1与GX1打成平手。
  再来看看,两者作为Micro 4/3系统的旗舰相机,从价格上来看,两者相差不大,但是从标配镜头上来看,E-P3出场的套机标配镜头,搭配的是14-42mm f/3.5-5.6镜头,而14-42mm f/3.5-5.6电动变焦镜头,纳米镀膜涂层,具有HD高清输出功能。所以,从这个细小的差别来看,还是GX1继续2:1领先E-P3。
  第15页 松下GX1与E-P3对比评测2
  小编很好奇的将GX1的镜头安装到E-P3上,二者能非常完美的使用,对于电动变焦,电动对焦这些功能,一个微单的变焦镜头更像是一个卡片机的变焦镜头,使用起来像定焦镜头,玩起来像摄像镜头,这就是我对这个镜头的理解,不是一个品牌的产品,二者能配合的这么完美,很让我兴奋,无论是对焦还是变焦,自动对焦还是电动变焦,都无懈可击,这个镜头就像是在GX1机身上那样听话
  小编测试后,在奥林巴斯E-P3上使用这个镜头进行DV拍摄,这支电动变焦镜头同样可以使用。
  第16页 松下GX1与奥林巴斯12mm F/2样张
  M.12mm F2.0的镜身采用了极具质感的金属材质,美丽、坚硬、却不会拒人与千里之外。拍摄时不仅仅只有右手接触的金属机身和皮质手柄,左手食指和拇指轻轻捏住的金属镜头可以更进一步提升拍摄的欲望。不仅是镜身,奥林巴斯为这支镜头倾注心血并寄予厚望,配套销售的的镜头盖和遮光罩也都采用了全金属质地。型号为LC-48的镜头盖完全抛开了现在主流的塑料卡扣式设计,转身回到了那个可以将镜头平滑地套入镜头盖的手动年代。
  GX1强大的兼容性同样也能很好的兼容M4/3系列镜头,对焦同样迅速。
  第17页 松下GX1与奥林巴斯45mm F/2样张
  在PEN系列微型单电相机开发初期,奥林巴斯主要为其配备了一系列小巧轻便的变焦镜头,实现了焦距18-600mm(等效35mm)的广泛覆盖。随着焦段的完整覆盖,又应广大摄影发烧友的呼声,推出几款定焦大光圈镜头,其中,这支M.ZUIKO DIGITAL 45mm F1.8作为目前PEN系统中光圈最大的一支人像定焦镜头格外引人注目。
  这支镜头是小编最喜欢的M4/3镜头之一,很不错的中焦头,拍摄人像非常犀利,但是碍于没有模特儿供小编来YY,所以拍点风景让大家欣赏吧。
  第18页 松下GX1评测后记
  到这里,这篇测评就算到此结束了,拿上这台相机的那一刻起,感觉的是GX1强大的功能性,并不是说松下GX1能强大到无与伦比,但是目前看来,除了有一点点需要继续提高的地方,其他地方都非常不错。1600万像素的感光元件,对于这个级别的产品来说一点都不过分。既然是电动马达镜头,电池容量是个非常重要的元素,1010mAh的容量,也是中规中矩,拍摄大约350张还是毫无问题的,上海这几天零下一度的室外温度,相机也能完全使用,毫无障碍。
  这几年玩过的松下相机还是不少的,GF系列相机加上现在的GX1,让我感觉非常新奇,一代比一代强,一代比一代好用,M4/3的旗舰产品也是越来越好,E-P3和GX1上市后,一定会成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我们拭目以待吧,大家如果有意向购买,现在就可以考虑下上市时间和上市价格的问题了。小编推荐,值得购买。
  优点:
  机身具有颠覆性的设计,黑色磨砂面,手感很不错
  多按键功能,实现了操控性的完美结合
  加入了指令拨轮,实用性增加
  屏幕触控对焦快门,方便实用
  水平仪是个非常大的亮点
  自定义功能的全面提高
  对焦更加迅速
  画质非常好,降噪功能和高感控制出类拔萃
  套机镜头防抖与电动变焦镜头的组合
  缺点:
  46万像素的LCD屏幕。分辨率太低,菜单颗粒感
  创意滤镜还需增加,虽然不少,但是还需要完善
  视频拍摄的时候不能进行参数调节
  支持的镜头群偏少
  电池容量需要增加
  第19页 参数查询
参考价:约6650元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
外形尺寸:116×68×39mm
总像素数:1600万像素
最高分辨率:
位用户评论
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松下gf2微单相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