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脂肪肝以后糖尿病会不会遗传传吗

→ 脂肪肝会不会变成肝癌
脂肪肝会不会变成肝癌
健康咨询描述:
我这几个月经常感觉到肝部有些胀痛,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翻身就觉得肝的位置很难受,开始没有在意,可是最近这种情况越来越频繁了,每次疼的时间也很长,几乎都快半个小时才能好转,昨天去医院检查后说我是中度脂肪肝,我很担心会变成肝癌。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患有脂肪肝会不会发展成肝癌呢?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tihengyuzhiyuan
擅长: 男性少精、弱精、精子不液化、死精、前列腺炎。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8405次
&&&&&&你好,脂肪肝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部脂肪堆积过多引起的病变。根据你所描述的情况,建议你一定要积极防治,控制病情。&&&&&&脂肪肝会不会转变成肝癌,这是双面来说的,如果说发现了脂肪肝,患者积极防治,注意饮食,注意休息,注意运动,戒烟戒酒,一般来说患者的病情是会慢慢恢复不会发生转变,反之,患者不防治不治疗,就很容易导致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发生。&&&&&&脂肪肝患者建议低脂饮食和低胆固醇饮食和戒烟酒和多吃蔬菜。如果肝功正常是可以不治疗的。肝功不正常就保肝治疗。平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禁酒,不要吃肝损害的药物。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低糖饮食,增加蛋白质食物。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还有,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每天跑步,每小时至少6公里才能达到减肥效果.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最后,药物辅助治疗,建议用体恒健养肝片来保肝治疗。
如花似玉120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2375次
&&&&&&病情分析:&&&&&&重度脂肪肝时肝内纤维组织增生,脂肪性肝硬化。所谓肝硬化,是指肝细胞坏死,肝内出现许多纤维束,肝脏代谢失常,肝脏表面如苦瓜般凹凸不平。体检可见肝脾肿大,并有食欲减退、腹胀及右上腹压迫感或胀满感、疲惫乏力等体征。&&&&&&指导意见:&&&&&&你好,脂肪肝可以转为肝癌,但发病率很低。最重要的是戒酒,减轻体重,调整饮食结构,少吃甜和油腻的,适当运动。一般通过上述生活习惯的改变,体重减轻,脂肪肝就会好转。如果通过上述调整,脂肪肝还不能改善,可以考虑用药。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4890次
&&&&&&病情分析:&&&&&&感觉到肝部有些胀痛,每次疼的时间也很长,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隐匿,病程漫长。&&&&&&指导意见:&&&&&&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承担着消化、解毒、分泌等重要功能,我们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都必须依靠肝脏进行加工,才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建议去认真检查。&&&&&&以上是对“脂肪肝会不会变成肝癌”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9894次
&&&&&&病情分析:&&&&&&肝部有些胀痛,尤其是晚上睡觉的时候,一翻身就觉得肝的位置很难受,分析是患有脂肪肝。&&&&&&指导意见:&&&&&&你好,脂肪肝是可防可治的疾病,早期及时治疗的话是可以完全逆转的,进而也就谈不上癌变的危险系数;脂肪肝患者在预防癌变时需要在饮食、运动疗法及药物辅助治疗上综合齐下,才可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并最大限度逆转肝脏的脂肪肝化程度。
微信扫描关注直接与我沟通已扫2792次
&&&&&&您好,脂肪肝是由肝脏脂代谢失调所导致的,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度堆积时,不仅可进一步加重线粒体和内质网的负担,进而影响其他营养素、激素、维生素的代谢,而且长期的肝细胞变性会导致肝细胞的再生障碍和坏死,重者还有可能会形成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
疾病百科| 脂肪肝
挂号科室:消化内科
温馨提示:合理膳食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作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心情要开朗易暴躁。
&&&&&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
好发人群:所有人群
常见症状:肝肿大、疲劳、消瘦、恶心呕吐、食欲异常、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饮食疗法
参考价格:139
参考价格:50
参考价格:23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清热利湿、解毒退黄、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肋痛,口苦...
参考价格:¥77
治疗慢性肝病,改善肝功能异常。可用于治疗湿疹、皮...
参考价格:¥54
下载APP,免费快速问医生
赞赏:医生
医生,随时向其咨询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1元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为何你不胖,却有脂肪肝
我的图书馆
为何你不胖,却有脂肪肝
作为代谢综合征的早期表现,脂肪肝的危害指向了全身各系统。这种肝脏的肥胖病不会遗传,也无关年龄,甚至和体重关系也不大,肝脏只因人们的生活方式而聚积脂肪,它成为了一种都市病,像是很多人生活习惯的注脚。   孟小姐是标准的90后,青春靓丽,开朗活泼。参加工作仅一年,随公司进行体检,做B超时被告知患有轻度脂肪肝。这把她惊到了,她告诉同事,同事们也大惑不解,“你一年轻,二不胖,三还不喝酒,怎么会有脂肪肝?”   看不见的脂肪危害   孟小姐的困惑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年轻职场人的身上。从他们的外表,谁也观察不出脂肪肝的迹象,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却在体检中发现了令人担忧的检测数值,这使脂肪肝的成因显得扑朔迷离。   不久,孟小姐便到医院向医生咨询,原来脂肪肝和年龄体重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像很多“时髦”的白领病、机关病一样,是由日常的习惯所致。脂肪肝又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两种,前一种是由嗜酒导致,酒精代谢物在肝脏内无法排除,转为类脂肪物质堆积在其中,从而形成脂肪肝;后一种则涉及了生活方式的诸多方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营养过剩,作息不规律。造成了脂肪在肝脏的大量堆积。   排除法,孟小姐不喝酒,问题自然出现在了她的生活方式,来看一看孟小姐的作息:早晨10点上班,晚上7点下班,凌晨1点是她习惯的睡觉时间。她遵循着流传的减肥指南,免掉了晚餐,或者只吃些水果。但她又经常买来一大堆零食放在手边,她喜欢在深夜一边上网浏览,一边用手拿起糖果和饼干。   孟小姐奉行的生活方式在年轻的群体中大为盛行。摄入热量过多、活动不足、熬夜、休息不充分,这几乎是新人类的标准状态。潮却不健康,于是隐形的伤害就开始日积月累。   孟小姐的肝细胞中有超过30%的部分被脂肪占据,形成了轻度脂肪肝;如果50%~75%的肝细胞被脂肪堆积则为中度;超过75%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为重度。但是不论程度如何,脂肪肝都表明肝脏已经被脂肪包裹,只是脂肪多少的问题。肝是脂肪代谢的枢纽,是解毒的重要器官,而非酒精性脂肪肝属于代谢综合征,它提升了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几率,极易产生并发症,进一步发展不仅会变得更加难以处理,还将危及全身各系统。   控制食物中的热量   保护人体中唯一的肝脏,预防和治疗脂肪肝,最好的方法是尽量限制多余热量的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进而消耗掉。热能贮存在人体的脂肪中,在标准体重范围内,每公斤体重可供给热能84千焦~105千焦。   在热量的控制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1)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每餐吃7~8分饱,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供给脂肪0.5克~0.8克,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   (2)忌用动物油,但植物油也要加以控制,其总量最好不超过20克。动物性脂肪含有饱和性脂肪酸,植物性食品热量低一些,但依然含有大量不饱和性脂肪酸,包括面食,含有大量的淀粉和多糖,如果消耗不出去,也会大量蓄积。也就是说,黄瓜西红柿可以多吃,苹果西瓜也要控制。   (3)少吃动物内脏、鸡皮等高胆固醇食物;少喝鸡汤、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汤品。   (4)每天吃的鸡蛋黄不要超过2个。   (5)减少食盐的摄入,每天以5~6克为宜。   (6)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尽量选用去脂牛奶或酸奶。   (7)多吃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莜麦面、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海米、干贝、淡菜等食品可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协助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   少糖原则   医学教授栗原毅在他所著的《这辈子再也不会胖》中提到,脂肪肝和内脏脂肪的元凶是糖分,尤以果糖和砂糖(蔗糖)为主要元凶。因为果糖分子小,很容易在吸收后迅速成为脂肪。   日本有句谚语:“早上的水果是金,到了晚上变成铜。”意思是早上吃水果对身体好,但到晚上吃就变成了危害。水果中含有大量果糖,晚上吃水果对身体不好的原因,就是水果中含有的大量果糖无法完成正常的代谢。   栗原毅教授曾在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成人医学中心针对1300名左右脂肪肝的患者,做了长约五年的追踪调查。他发现脂肪肝真正的成因是“饮食内容不均衡”,尤其是“糖分摄取过量”。根据对脂肪肝患者所做的饮食习惯问卷调查,那些以大量水果代替蔬菜的人,以及常喝罐装咖啡或蔬果汁的人是尤其需要警惕的群体。   他还发现,减少摄取碳水化合物的患者在脂肪肝的改善上会比减少脂质摄取的人好得多。不过即便同样是碳水化合物,果糖和砂糖(蔗糖)都比淀粉更容易转化为脂肪。其中的差异他认为是由于各种糖分子的大小不同,也就是因吸收速度而异。果糖的分子最小,能最快从小肠吸收,经过门脉这条血管进入肝脏,合成为三酸甘油酯。   水果含有维生素、矿物质,以及食物纤维,其益处不言白明,但一天的摄取量应该控制在200克以内。此外,一天摄取超过50克的砂糖就会增加三酸甘油酯。所以水果虽好,也不要贪吃哦。   拿出半小时去大步走   几乎所有的都市病,其自我治疗的方法都无外乎两个方面,控制饮食,增强运动。这两方面首尾相连,一个是入口,一个是出口,双管齐下方能达到疗效。针对脂肪肝的锻炼,还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以耐力为锻炼目标。   建议选择下午或晚饭后,练习大步快走,最少距离定为3公里。走完后可以测量自己的脉搏,如果心跳达到每分钟100次以上,则锻炼起效(心跳上限不宜超过200—年龄)。   还有一种判定运动量的方法,在持续30分钟的运动后,根据劳累程度自行判断。如果疲劳感在10~20分钟缓解。则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坚持运动的同时,注意不要过量,待锻炼到一定阶段后自行适当增加强度,比如从每天快走5000步,增至每天步。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胡忆玲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 大夫个人网站
& 文章详情
父母乙肝,孩子到底会不会被遗传呢?
其实患有乙型肝炎的父亲或者母亲是完全可以生一个健康的宝宝的。目前认为,乙型肝炎为血液传播性疾病,而非遗传性疾病,家族聚集现象主要还是因为传染而不是遗传,也还没有通过精子或卵子传染乙肝的证据。老百姓误认为的“遗传”,其实是指在孩子出生以后,由于宝宝对乙肝病毒缺乏免疫力,在与乙肝患者父亲接触的过程中而被感染的。而乙肝妈妈则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途径,通过胎盘、婴儿接触或吞入妈妈的血液、羊水或产后喂养和密切接触等,将病毒传染给自己的宝宝。但随着医学的发展,现代研究证明乙型肝炎的父婴传播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而且可以通过预防手段防治疾病的传染;而乙肝妈妈只要选择合适的怀孕时间,孕期及分娩时采取合理的母婴阻断措施,是完全可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的。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17:18
胡忆玲大夫的信息
网上咨询胡忆玲大夫
胡忆玲的咨询范围:
急慢性乙肝、急慢性丙肝、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热待查、小儿传染病等
胡忆玲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感染内科好评科室
感染内科分类问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会不会遗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