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来一直没有胎儿几个月长头发发,看了很多医生也不缺什么东西,这是为什么?小孩现在都已经十七八岁了,近亲结婚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一这些天小僧看了下个人年终总结——2017的账单突然发现相比去年在吃穿上的花费明显上涨了不少啊!抱着这样的疑惑我又对比了往年的账单(差不多这意思)但也没见自己天天身穿LV,进出米其林这钱都去哪了???直到小僧看到一个帖子忽然茅塞顿开▼在这个帖子里,大家提到的涨价内容不是房价、不是租金可能只是谁的钱包里都不差的那么几十块钱但涨价幅度,却能让人细思恐极1小时候的奶茶1.5元一杯没有奶盖、没有海盐、也没有芝士加个5毛钱珍珠,喝到饱现在的奶茶都没有低于10块钱的了2以前上学的时候喝一杯星爸爸真的是逼格现在随便一杯网红饮料都要20+反而觉得星爸爸很良心毕竟水平稳定每次涨价,也就涨个1块钱3面包,就说面包前几年85一个十几块的面包已经感觉是小奢了结果,现在各种私房面包随随便便都是10几,20几的进一趟面包房100大洋随随便便就不见了4去超市是最直观的感受随随便便两三百我都不知道买了啥5以前自己念大学的时候用个100+的护肤品都觉得是神仙水现在的女大学生人手五只口红起板还喊着“不用lamer,就会老得很快”逼得90后的老阿姨只能各种美容仪加持6前两天趁着过圣诞商场打折想去买双鞋翻开一看1千多还在心算打下来多少钱结果人家柜姐告诉我这是折后价。。。去年这个牌子还是三位数的啊喂!!!7性冷淡风、工业风、INS风各种主题网红店盛行啊装修豪华、价格翻倍人均50,只能喝杯水感觉好吃不好吃在其次拍照晒圈好不好看才是重点8小时候身边谁出个国旅个游就是见了世面可了不得了!但现在,出国游的人越来越多特别是到了年底日本、韩国、迪拜、欧洲...身边的人满世界浪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消费升级?施主有没有觉得现在不说物价涨了直接消费升级给你换个档次吃饭看中口味→吃饭注重环境餐饮升级护肤化妆水→多个美容仪美容升级偶尔国内游→不定时国外游娱乐升级...消费升级已让我穷得质壁分离各种涨涨涨,就工资不涨。。。都说要收入要跑赢物价上涨可谁来支持你的消费升级?答案是▼下面是广告时间美容仪、携程旅游卡、意式咖啡机。。。超多豪礼满足你的品质升级!更重要的是送给你哦!*点这儿,立即升级!《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二本文已获授权来源 | 拾遗 ID shiyi201633作者:拾遗过年,孩子们都收了很多,所以今天来谈谈金钱教育。壹日,一个叫“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的博主,在新浪微博上悲情哭诉:“我含辛茹苦积攒了300万,却被女儿偷走,挥霍一空。”这名博主就是成都的老柴,他女儿今年已经18岁了。女儿很小的时候,老柴就和妻子离了婚,他觉得对不住女儿,所以对女儿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不让女儿受任何委屈。”2017年,女儿提出去加拿大留学,老柴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往这张卡里存了300万,每个月给你打钱。”年底,老柴女儿就去了加拿大。一周后,老柴发现银行卡不见了,一查,钱已全部转至女儿名下。“我发现女儿并没去学校报到,而是天天吃喝玩乐买奢侈品,在微博和朋友圈上四处炫耀……”老柴在微信上苦苦哀求女儿:“如果你不把钱退回来我只有死,你花的钱是带血的钱,是老爸拿命换来的。”女儿却一下拉黑了他。贰日,张美突然收到一条银行扣款短信:“你的储蓄卡转账支出1万元。”张美的第一反应是卡被盗刷了。她赶紧去银行,打出流水账单。一看账单,她差点吓晕:“三个月里,我的银行卡向同一账户转账多次,转出了差不多40万元。”银行工作人员排除“被盗刷”后,张美一下想到了正读高中的儿子,“他经常拿我的手机玩。”张美找到儿子,严词逼供。儿子终于承认:“是我转的账。”张美问:“钱转到哪里去了?”儿子说:“用来打赏女主播了。”儿子迷上了网红直播,没事就给网红小姐姐赏钱。▲ 青少年已成为网络直播的主力打赏之一。叁我为什么要讲这两个故事呢?因为此类事情这几年发生得实在太多,所以我想来讲讲金钱教育。教育家默克尔说:“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一样。”不过中国人耻于谈钱,觉得一谈钱就俗就功利,所以大多数中国父母,从不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知识。在“缺钱”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不仅对金钱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更难以理清金钱和人生的关系,所以人生总是“钱恼”不断,甚至因为金钱而毁灭了人生。金钱教育的实质是幸福教育,金钱教育的实质是人格教育,一个人的金钱观,会影响他一生的幸福,所以今天我想来谈谈金钱教育。肆金钱教育第一步: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春节回老家过年,见7岁外甥正玩ipad,他想买一套游戏皮肤,于是向表妹要钱:“妈妈,我要买这个。”表妹拒绝了:“这么贵,不买。”外甥嘟嘴说:“小气得很。”表妹教训说:“妈妈挣点钱不容易。”外甥气愤说:“骗人。”表妹瞪眼说:“我怎么骗人了,你知道钱是怎么来的吗?”外甥不屑说:“手机里来的。”表妹立马无语了。外甥又说:“难道不是吗?你买什么东西都刷手机。”现在很多孩子就像我外甥,根本不知道钱是从哪来的,“钱是从树上长出来的。”“钱是从手机里刷出来的。”“钱是从银行卡里取出来的。”所以金钱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知道钱是从哪里来的。这需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件:带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第二件:教孩子熟悉社会的各个工种。做完这两件事,再耐心告诉孩子:劳动才能创造财富。金钱是通过辛苦劳动换来的,是付出辛苦劳动后的报酬。伍金钱教育第二步: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上个月,一位泰国妈妈,在脸书上讲了一段育儿经:有天早上,5岁儿子不想上学,于是她做了一个决定:带儿子去捡瓶子赚钱。两人走了很多很多路,捡了一袋子塑料瓶,但最后只卖了2泰铢(约4角人民币)。▲ 一袋塑料瓶卖了2泰铢卖了塑料瓶之后,孩子饿了,想吃烤肠。妈妈说:“一根10铢,你钱够吗?”孩子看看钱:“不够。”孩子渴了:“想吃雪糕。”妈妈说:“一支5铢,你钱够吗?”孩子看看钱:“不够。”孩子累了,想坐公交车回家。妈妈说:“要10铢,你钱够吗?”孩子看看钱:“不够。”回到家时,孩子已精疲力竭。但他对妈妈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我明天要上学。”第二句:“妈妈,挣钱真不容易。”对于很多孩子来说,劳动赚钱究竟有多么辛苦,买一样东西究竟需要多少钱,他是完全没有概念的。所以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时,我们一定要规划一些类似活动,让孩子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如此,他们方能懂得珍惜金钱,并尊重父母及其他人的劳动成果。陆金钱教育第三步:让孩子知道收入并非全为己用。我同学董伟在这一点上做得特好。他们家每月都要开一次家庭会议。会议定在月初,议题是:“这个月你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全家大大小小坐在一起,把自己最想要的东西说出来。爸爸说:我想要一辆自行车。妈妈说:我想去办张健身卡。哥哥说:我想去学围棋。弟弟说:我想要电话手表。然后一家人开始民主发言,讨论这个月最应该满足谁的愿望。反复讨论后,大家一致决定:这个月哥哥的事情最紧要,所以先满足哥哥的愿望。为什么要设立这样一个家庭会议呢?董伟说:我就是想让孩子知道,一个人不能把收入完全占为己有,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我们每个人都不能为了一己享乐,随心所欲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时,我们也不妨学习学习董伟,设计一些类似的民主讨论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一个道理:收入是为了支付全家人的开销,滥用金钱会影响其他人的生活。柒金钱教育第四步:让孩子懂得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时候,我家附近有家石油厂。石油厂有很多铁物件,于是很多家长便教唆子女:“去捡几个铁东西回来卖钱。”说是捡,其实是偷。但很多家长都这样说:“反正是小孩,抓到了也不能拿你怎样。”所以孩子们“小窃”成风。看着院里孩子们都这样玩,我也心动了,跟着去“捡”了几个。哪知捡回家,还没来得及高兴,我爸提着一根棍子就冲了上来,朝着我屁股就是狠狠几下,然后把我拽到堂屋跪下:“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我们家从没偷过东西,如今……”那年,我八岁。我见到了我爸第一次流泪,这也是我这辈子第一次挨打。所以,“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句话,从此就刻进了我骨头里,我再也没干过偷偷摸摸的事情。现在为什么“裸贷”成风?现在为什么这么多人做小姐?现在为什么这么多商人赚黑心钱?现在为什么这么多官员贪赃枉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时候缺少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样的金钱教育。所以作为父母,在对孩子进行金钱教育时,我们一定要通过各种途径反复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要为了金钱出卖自己身体,不要为了金钱丧失自己良知。捌金钱教育第五步:要学会给孩子零用钱。在知乎上搜索“孩子 偷钱”,会跳出很多这样的话题:《小孩子偷钱怎么办》《如何正确处理小孩子偷钱这件事》《青春期的孩子喜欢偷钱怎么办》点开这些话题,会发现很多孩子偷钱的奇葩事。家长们头痛不已,纷纷求招:“该怎么教育孩子?”但很少有家长问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偷钱?孩子为什么会偷钱呢?有个孩子的回答很典型:“我从五六年级开始偷钱。数目不大,每次几十块。我为什么要偷钱呢?因为家里从不给我零用钱。要用钱就必须向爸妈要,但爸妈经常觉得我用钱的要求不合理。比如,我想买玩具。我妈就说:影响学习。比如,我想买书。我爸就说:可以去图书馆借。当很多用钱要求都得不到满足时,我便萌生了偷钱的念头。”学者孙萌萌说得特别到位:“很多孩子之所以养成了偷钱的习惯,是因为缺乏稳定的来源。”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懂得,给孩子零花钱是非常重要的金钱教育。给孩子稳定的零花钱有三大好处:●可以让孩子产生独立自主意识●可以让孩子学会计划消费●可以培养孩子量入为出的习惯玖金钱教育第六步:教孩子合理分配金钱。给了孩子稳定的零花钱之后,就要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观。比如,我每周会给8岁儿子30块钱。然后让他把30块钱做以下分配。第一个10块,让他自己决定怎么用:“你买什么小玩具、小零食啊,都可以自己买单了。如果想买什么贵点的东西,你就先不用,多攒几个月。”这10块钱的分配,一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享受生活;三是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第二个10块钱,我让他放在支付宝里,用于储蓄和。“这些钱要用在关键时候。有一天你生病了怎么办?爸爸妈妈要动手术怎么办?你失业了怎么办?都要靠这部分钱渡过难关。”这10块钱的分配,就是要培养孩子的危机意识。第三个10块钱,我让他用于共享。什么叫用于共享呢?就是用来做一些好事善事,“给亲人送点小礼物,给同学朋友送点小礼物,捐献给其他需要帮助的人。”这10块钱的分配,就是要让他学会分享,体验与享受“给予”的快乐。拾金钱教育第七步:给孩子制造挣钱的机会。在给孩子零用钱上面,有两个特别大的误区。一是富养——“要啥只管说”。这样富养出的孩子,很容易形成骄奢淫逸的习惯,最好的例证就是文首偷走父亲300万银行卡的孩子。二是乱激励——奖励做家务和做作业。“你把地扫了,我给你10块钱。”“期末考好了,我奖励一千块钱。”这种乱激励容易造成一个大问题,就是梁实秋先生说的:“他未来可能会把一切关系都处理成金钱关系:花钱买朋友,花钱买职位,花钱买爱情……做什么事情都需要以钱为动力,一切事情都用钱来度量与衡量。”那该如何给孩子创造挣零用钱的机会呢?我是这样来划分和创造的。我把孩子的劳动分为三种。第一种:你自己的事情。“做自己的功课、收拾自己的玩具等,我不会奖励,因为这是你自己的事情。”第二种:为爱而做的事情。“洗洗碗、扫扫地等家务事,这是为爱而做的事情,我不会奖励,这也是你应该参与的。”第三种:为报酬而做的事情。“你捡瓶子卖,我会给予奖励。你修剪草坪,我会给予奖励。你去卖报纸,我会给予奖励。我只奖励他利行为,不奖励自利行为。”之所以这样划分劳动和进行奖励,就是要让孩子明白三件事情:●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负责●为爱付出是理所应当的事●我劳动,我光荣拾壹金钱教育第八步: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前年,外婆从住院到过世,我带孩子去了很多次医院。去年,姨妈生病到过世,我也带孩子去了很多次医院。这么做,两个目的。第一:表达爱。第二:让孩子明白金钱不是万能的。每次去医院看望回来,我都要给孩子强调一件事情:“金钱和健康相比,健康远远重于金钱。健康没有了,金钱再多也等于零。”不只是告诉孩子金钱买不来健康,我还会利用各种机会告诉孩子:“金钱虽然非常重要,但并不能换来你想要的所有东西,金钱换不来真正的亲情,金钱换不来真正的爱情,金钱换不来真正的友情,金钱换不来年轻的身体,所以我们不能全部依赖金钱。”有一次,一位朋友对我说:“你干嘛老跟孩子强调金钱的局限?”我笑笑,没说话。其实,我心里是这么想的:钱虽然很重要,但太依赖就会被它控制。许多人都是因为钱,而失去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我反复强调金钱不是万能的,就是希望孩子明白两个道理:●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还有很多●即使不富有,依然可以享受很多快乐本文转载自 | 拾遗 ID:shiyi201633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三自从大学时,同学兼职,为了帮同学赚点提成,办了建行之后到现在也10年了,分享一下这十年的之路1、首卡建行,三千,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用来超市买东西刷的,后来提到一万之后一直不给提了,2016年2月份销卡了2、第二张卡是招行,当年上财务分析课的时候,老师一直夸招行各种好处,于是第二天就去招行网点半了一张,下卡也是三千,一路提到2.5万;后来进了后看到大神们分享的现金分期大法,没多久就发现符合条件,于是马上现金分期,顺利6万毕业,现在临额9.6万,最高的时候有过13.5万其实招商银行就是刷刷刷,各种商户各种刷,然后配合现金分期在我落魄的时候,没有找家里人拿钱,于是想起了我手上这,但是远远不够,怎么办呢,bingo,去办别行的信用卡,于是就有了交行,平安,广发,中信和兴业,都是在华强北的摊位办的3、办交行的时候还挺牛逼,直接告诉业务员备注低于一万的卡不要,的时候,也问我是否低于一万不要,很坚定的回答是,下卡1.9万,开心了好几天,用了很长时间之后提到2.2然后就没了进论坛之后看到卡友分享的冷冻法,冷冻了半年提到2.7,之后就一直不给提了,年初给了7.6万,上星期偷渡白麒麟,今天收到失败的信息了现在交行沃尔玛金,除了一年10万积分换927块钱的刷卡金,没参加其他活动了,随时都会被我销掉的卡4、刚开始办的是深发展的,后来被平安收购了,初始额度七千,后来提到1.4万,因为被限制单笔不能超过5000,于是销卡了5、广发是我所有银行里面最曲折的一张,初始额度也是七千,用了两年多都不提额,准备销卡的时候竟然提了,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基本上三个月一提,现在固定6.1万临时9.2万,不出意外过几天有可以提额了广发基本上就是猛刷,和招行很像,各种费改前的0.78和1.25商户去喂他,简单粗暴;另外普通财智金应该是有助于提额的,期间用了两次不占用额度不财智金6、当时住的附近就有个中信,申请的时候还要求提供了工资证明,下卡1.4万,后来邀请白金提到3.04万,好奇葩的额度,然后进了论坛之后发现中信是铁公鸡,我的卡也确实一直都没有提,16年5月用了8万随借金,出账单之后提到3.8万,这次看到坛子里卡友说中信普提,我一天之后开了十几次动卡空间,结果都是默默的关掉了,睡前不甘心有开了一次,大大的惊喜,直接给提到5.7万,真的是惊喜连连,因为知道中信的铁公鸡之后我基本上就再没有真实消费过,都是各种撸,9积分换星爸爸,感觉很亏欠中信啊()7、办兴业纯粹是因为业务员MM长得漂亮,然而这张卡现在却成了我最不爽的,额度2.28万,万年不提,也是准备随便销掉的卡谢谢信用卡陪我度过这段艰难的落魄起,因为脸皮薄,所以很大程度上也为我保留了自尊8、和客户谈完业务之后,在客户楼下被业务员拉着办了光大,初始额度3万,用了半年之后邀请升级白金,承诺额度提到4.5万,之后每隔半年提一次,一路来到9万,手上最高额度的卡之前分享过光大的提额帖子,每隔半年的提额周期都是前三四个月都是纯粹的撸出一半的额度,到了后面两三个月除了撸还要配合一些真实的小额消费,保证在20笔以上,然后半年一到,电话提额,妥妥的15%。光头强应该是最简单不过了接下来办的这些卡片都是来了论坛之后办的,有的卡是陪同事办的,有的卡是跟风卡友办的当时同事缺钱找我借,真的没钱借,但是告诉他可以去办信用卡然后就一次性申请了华夏,上海,浦发,花旗。闲来无事手痒网申了民生下了一万,用了几个月销掉了由于手上的卡额度已经不错了,也不怎么需要资金周转,所以浦发下卡1.3万,没开卡就销了;花旗征信人员直接告知卡多不一定下,看运气,结果也真的是没下9、找到华夏业务员之后,填了表,但是业务员告知进件的时候最好带上工资证明,于是按照模板提交了工资证明,下卡3万,一直没提,过了一年之后要求提额,没成功,又过一个月,发现额度提到3.6万,于是好好用,但是还是不给提;到了这个月有是一年,致电要求提额,达之,不符合提额要求,接着过两天看到卡友的普提信息,发现我也提了20%,刚好是一年一提,而且都是要求提额不给,之后主动给,华姐真是贱10、上海银行是当时填表华夏的时候一起办的,两个业务员是男女朋友来着,哈哈。填完表之后过了快三个月,都忘了这事了,以为早就拒了,结果接到征信电话后第二天就收到通过的短信,直接告知额度5万,初始额度最高的卡,现在5.6万,感觉上行一点都没有,但是不好提额11、去年七月份的时候在佛山买了一套房,农行办的房贷,然后就不要脸找客户经理要,填完表后过了两个月,下了张房贷白2万,看到卡友分享农行很好提,这是我最用心对待的一张卡,结果月初出6期账单的时候竟然首提没通过,等月初出账单后再试试,希望能和卡友们一起补上好提额的轨道12、跟风卡友们网申了汇丰和广州,刚开始用,就不多说了总共申请过16银行,下了15行,只有一个花旗拒了,销了建行,平安,浦发和民生,现在还有11行的卡,总额度49.2万真的感谢信用卡陪我度过的艰苦岁月,以及薅过的些许羊毛本文内容来自网络,不代表港湾立场!《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四利人最近有一篇题为《不敢死,不敢穷,不敢远嫁,因为爸妈只有你》的文章在网上走红,戳中很多人心窝。上世纪70、80年代出现的独生子女,曾经是令人羡慕的对象,所有的宠爱都是一个人的,可是当父母渐老,这些独生子女遇到了怎样的困惑?我人生中唯一一次觉得不该坚持梦想的时刻,是出国后的第三年,我第一次回家小住二十天,因为有事要去朋友的城市,才在家停留了几天便没心没肺地拿着行李上路了。那天早晨我送妈到公司班车车站,再转身去找自己的公交站,过到马路对面的时候,下意识地转头看,车水马龙的热闹清早,街边挤满卖早点的摊铺,越过小贩激烈的叫卖声,我看见那站在马路另一头的我妈妈,整个人呆呆地望着我的方向。这个将近五十岁的女人,肩膀耸动,鼻尖通红,眼泪像断线的珠子,流满了整张脸,她看着即将离开自己的女儿,竟伤心地哭成了孩子。那天一整天都在下着雨,在赶往朋友城市的一路上,窗外的景色都是湿答答的暗色调。我在心里狠狠地扇自己耳光,甚至几次下了决心,不然就不走了,永远和爸妈在一起。这是我离开家三年后第一次回家,作为爸妈唯一的孩子,这是多么自私的行为,可我总是能为这件事找出若干冠冕堂皇的借口:“学校假期好短啊,我有很多功课要做的!”“我现在打工的地方很好,不想因为回国就辞掉!”“回国几周这边的房租还要照交,多不划算啊!”……二十几岁的我,实在是个没良心的年轻人,我认定自己是个闯四方的女汉子,而不是我妈想让我成为的乖乖女。爸妈口中那个“在银行上班和爸妈住在一起快要结婚了未婚夫是个老实人”的小红或是小丽,我一丁点都没兴趣去打听。我是个江湖青年,满脑子都是闯荡四方的豪心壮志,我向往瑞士的雪山和伦敦的建筑,憧憬埃菲尔铁塔和撒哈拉沙漠,我甚至在墙上的地图标出南极的方位,相信自己有一天总会到达……于是我总是有做不完的作业,打不完的工,攒不够的钱,计划不完的未来。爸妈有时期盼地问起“孩子什么时候回家呀?”,我心虚地回答,“就快了,就快了。”我就这样敷衍了他们三年,我的爸妈也为此等待了三年。我不在的日子里,微信就是我和爸妈之间的纽带,我和爸妈的交流,全隔着小小的手机屏幕。这一端,我在早晨起床时看见妈为我精心布置的房间,在课间休息时看到爸为阳台的盆景做了个小鸟巢,晚上去打工的路上收到花园里枸杞结果的照片,又在无数个入梦前的深夜收到爸妈隔着时差的“晚安”,我从未错过他们生活的任何一个重大细节,可是爸妈的另一端,却没有这样频繁响起的提示音,我说“妈我和同学吃饭呢一会再说”,“爸我累了改天聊”,于是他们只能从我的只言片语里,尽力地拼凑出我的生活全貌。我从童年时就开始发誓长大后一定要远走他乡,因为爸妈从未停止过争吵。这个家有很多快乐的时刻,但并不总是持久,我看见妈摔烂了家中的花盆,爸喝醉了跌跌撞撞地深夜晚归,我作为唯一的观众,只能窝在角落里啜泣,把发誓要远行的想法一遍遍随指甲掐进手掌中。我的妈妈,因为这样的生活,总是很难开心,很容易因为我的任何调皮和不优秀而动怒,我的屁股常常布满巴掌印,而爸爸往往沉默地坐在床边观看,或者去做残酷的帮凶,我一直都浅浅地记恨着。成年之后,爸妈的性格随年龄变得圆厚,妈不再歇斯底里地指责我爸,而爸也不再喝到不省人事,但是在大学毕业后住在家中的一段时间里,又让我感觉到了亲情的束缚。我晚归不得超过七点钟,不然爸妈就会疯狂地打我的手机;我不能十一点钟后睡觉,妈会一遍遍敲响我房门,叮嘱我“快睡吧孩子”;我也不能略过任何一餐,爸会受挫一样地自言自语,“这不是我姑娘最喜欢吃的一道菜么?怎么连筷子都不动一下。”台湾文学家蒋勋说,“母爱有时候也是一种暴力,尽管我和我的妈妈很亲,但母爱有的时候真是暴力,因为她不知道这个爱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是多大的负担。”这是在那段时间内,我对爸妈的看法,爱意过浓,束缚太多,接近暴力。所以当我远行时,就像一只挣脱了牢笼的鸟,迅速地投奔了天空的热闹,以至于常常忽略了爸妈发来的近况。我记不起妈去广场跳舞,后来因为老师要统一着装,她就不去了,甘愿在家为我的房间擦灰;我也忘记了爸推掉了酒局,只愿意在家伺弄花园,或者一遍遍看我的艺术照;爸妈的生活无聊而空洞,我不在家这一事实让他们失去了生活的目标,曾经每日为我准备三餐看我吃到肚皮圆涨的日子,在阳台上目送我上学去的背影一点点缩小的日子,每个学期末在火车站等待我列车到达的日子,岁月统统都将它们剥夺了去。爸爸朋友的孩子和我一同在新西兰生活,回国的时候去我家做客。她后来和我说,“你妈妈握着我的手,反复摩挲着,什么都没说,眼泪就流出来了。”而过年时我的亲戚在qq上发来消息,“大家吃着饭喝着酒,突然有人说起了你,你爸就捂着脸哭了起来。”那时候我心里那个远行的孩子才真正肯停下来,迫不及待地向家的方向奔跑,四处飞溅着眼泪。直到我回家后,才真正一点点意识到爸妈经历的煎熬。除去那个我妈哭到让我想放弃梦想的时刻,还有爸每天都变着花样准备的晚餐,妈失眠了几年的老毛病突然间不治而愈,爱聚会的爸总是翘了班回家,甚至有一天我和妈走在路上,一向节俭到极致的她竟然肯在路边乞丐的碗里放上几块钱。她哼着歌,我的心里却只听见酸楚。我第一次体会到独生子女父母的孤独,是在国外酒吧打工的时候。酒吧里有一些赌博机(在新西兰赌博合法),有些中国老年人语言不通无处可去,就经常来这里消磨时间,拿几枚硬币把玩大半天。我有时和他们聊天,他们讲的最多的就是儿女。一位伯伯说,他二十几年前和老伴来新西兰定居,在这里生育一个女儿,那时夫妻俩辛苦经营一家中餐馆,无暇照顾孩子,结果长大后的女儿完全融入西方文化,不会说也不想说一句中文。老伯有一次拿了一些英文资料,不好意思地问我,可不可以教他一些简单的词语。后来又拿出一张画满符号的纸,他说自己想买个iPad跟上女儿的时代,这些符号全部照抄女儿iPad页面,希望我能告诉他这些奇奇怪怪的字符都代表什么。我尽力回答老伯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小心翼翼地用最直白的语言解释。因为看到老伯,就想起了我的爸妈,我希望他们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身边就正有一个愿意帮助他们的人,而我更希望,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我就在他们的身边。我和朋友讨论过独生子女的问题,他说,“集千万宠爱于一身,也集千万孤独于一身。”我点头同意,却不禁想我们的父母,才是最孤独也最缺乏安全感的存在。朋友说,他上小学的时候,正在上语文课,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课本,校长突然走进来冲着老师耳语一番,结果她丢下课本疯一般地跑出去。后来才知道,那个四十几岁的女教师,唯一的儿子,在幼儿园玩游戏的时候,被一辆倒退的卡车卷进车轮里。后来女教师再也没出现在讲台上,听过的最多的传闻是,那个曾经看起来幸福快乐的母亲,疯掉了。我小时候也有过差一点令爸妈崩溃的经历,八岁时和爸妈说去附近小花园玩,二十分钟就回家,结果半路上遇见了小伙伴,就去她家里玩布娃娃,直到天色渐晚才想起来回家。打开家门的那一瞬间,守在家里的妈扑向我,痛哭流涕,眼睛红肿,后来爸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时,早已报了警,走遍了附近所有的街区找我喊到嗓音嘶哑。这件事在爸妈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担忧的种子,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一刻不停地担心着,“平时别去不认识的地方”“开车不要太快”“晚上回家注意安全,锁好门”……我就从这样的叮嘱中意识到独生子女对一个家庭的重要性,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父母,大概他们对我们的期待,就像是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的,“幸福就是,早上挥手说‘再见’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来了,书包丢在同一个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张椅下。”有一次看见知乎上讨论,独生子女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有人回答,“不敢死,不敢远嫁,特别想赚钱,因为他们只有我”,我不知道别的独生子女是否有这样的感觉,这句话戳中了我的心声。我的人生中有过很多不如意,几次想不开,最后令自己豁达的,也只有“我走了,爸妈就什么都没有了”。我的心里无论如何也没办法设想这样的结局,所以我更愿意好好努力。几年前决定出国,和朋友吃了告别餐,他很不理解地问我“不知道你一个女孩子怎么想跑得那么远,对于我来说,和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啊!”那时我心里装着整个世界,对这样的声音完全不屑,抓起桌上的啤酒喝了一大口。后来远行,经历了身边朋友因为觉得家庭重要而中途学业,也听见越来越多的声音在问我,“我也想和你一样远行,可是舍不得爸妈,该怎么选择?”家人或是梦想,这似乎是摆在年轻的我们面前最艰难的选择题。我一直不是个合格的女儿,缺席了爸妈生命中很多重要的时刻,没资格对想要远行的年轻人提供什么建议,但是如果你像我一样向往自由,一定要去世界的什么地方去看一看,那请不要让这次远行成为逃离,世界上还有一种远行,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你可以远行,但要保证身体健康,每周打一次电话,教会爸妈用微信,有事没事把生活照发给他们,少抱怨别报忧,告诉他们,你把自己照顾得挺好的,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你按时吃饭,每早榨一杯果汁,定期去健身房,偶尔去参加派对也没有喝到酩酊大醉。你工作辛苦,却不透支健康,勤于锻炼,没有发福的大肚子和臃肿的大腿。你虽然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可却正走在成功的路上,每一分努力都慢慢换来了收获。你常常希望每一天有一百个小时,因为生活总是忙碌不停,可是爸妈需要你的时候,再忙你都会出现在他们的身边。我从国内回到新西兰的时候,爸妈到机场送我,我在走进安检前的最后一刻,回过头和爸妈挥手告别。我从爸妈那忍住泪水的目光中读懂一份不舍,而似乎又看见另一层含义,孩子你好好奋斗,早日实现梦想,到时候再安心回家,我们一直在这里等着你。我的父母是中国父母中最普通的代表,他们把最好的人生给了我,再用剩下的人生用来守候。我至今还在为梦想一刻不停地奋斗着,希望早一天“带爸妈和我一起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也希望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去“满足爸妈年轻时因为我而放弃的梦想”。我想告诉所有正犹豫着或者已经在路上的年轻人,如果选择远行,请风雨兼程,好好奋斗吧。可无论何时,都请记得一直在等待你回家的爸妈,因为二十岁的你拥有整个世界,而爸妈呢?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只有你。作者:杨熹文《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五来源:(finance_ifeng)、樱桃小房子(cherryhouse2017)、北京晨报一、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从前一个小镇上有两家面包店,每家每天各生产50个面包,价廉又物美,1个面包才卖1元钱,正好满足了居民的面包需求。这两家面包店每天各创造50元的价值,但是一直这么循环下去只是小本生意。两家老板都不甘心,想想多少老字号都扩大规模开了分店,为何不也扩大规模,大家都多赚一点呢?说干就干,扩大规模容易,可是小镇居民对面包的需求仅仅100个就够了,多生产出来的面包卖给谁呢?这是个头疼的问题。于是,灵机一动,两家老板一合计,就互相买卖150个面包,第一家面包店的老板向第二家店购买150个面包,同样的第二家面包店的老板向第一家店也购买150个面包。由于互相买卖的数量正好相等,于是面包也先不用生产出来了,用记账的形式,价格还是一块钱1个,但是每家面包店的交易量就变成了50+150=200个了。从账面上看,每家店的交易额从50元上升为200元,虽然面包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是交易已经产生了。这就是传说中的。过了一段时间,两家老板觉得1个面包卖一块钱太便宜了,现在成本都在涨,面包价格也该涨一涨了,为了避免涨到太猛吓跑了小镇居民。起初,两家老板将各自互相买卖的150个面包价格涨到4元钱,而实际上对居民真实出售的面包仅仅涨价到2元一个。这样,每家店的交易额为150*4+50*2=700元,瞬间泡沫又膨胀了。这个时候,小镇居民急了,听说面包要卖4元钱1个,此时看到市场上面包只有2元时,于是赶紧买买买。这下,面包需求量一下剧增,而面包一时半会又生产不出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泡沫经济。这明明只是虚拟经济,小镇居民需求量猛增,而面包生产不出来那么多,这可怎么办?这两个老板拍拍脑子,又想出一招,印发一种远期面包券。于是,两个老板的业务又扩大了,一边更多的工人生产面包,一边发行远期面包券,甚至允许这种面包券上市交易。这就诞生了一种融资业务,并且可以交易。有现金的居民可以通过现金购买面包,有抵押物的人可以抵押借款买面包,那么没钱又没抵押物的人想买面包怎么办?这两家店的老板想出了一招,向这些人穷人发放贷款,并向购买了保险。这种不考虑还款能力就发放贷款的行为是危险的,但面包店老板为了赚钱,先发放贷款鼓励大家买面包,把面包经济循环起来。然后面包店老板将这些次级抵押款包装成“”,为以后的次贷危机播下了种子。这里解释下什么是“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例如银行)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提供的贷款。这样美好的日子持续了一段时间,小镇居民发现高价囤积的大量面包吃也吃不完,存放起来要占空间,还有发霉的风险。于是,有些人开始抛售掉,哪怕价格低一些。一旦有一个人第一个抛售,就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整个面包经济都可能面临崩盘。这就是面包经济泡沫破裂。随后,危机传导到了面包店了,老板发现生产出来的面包再也卖不动了,只好关门歇业,这样引爆了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小镇居民发现面包价格下降了,远期面包券和各种面包债券变废纸一堆。这就是次贷危机。后面的后果更严重了,面包价格暴跌到无人问津了,那些给居民买面包的钱收不回来了,而居民的抵押物也变得不值钱了。最后,银行可能要承担引发的后果,破产或者倒闭。一个小小的面包经济,都能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凸显货币的风险。中国如日中天的楼市也正在聚集着风险,泡沫膨胀,房子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老百姓的承受范围了,连中央高层也发话了,要抑制资产泡沫。二、房贷是如何让你破产的?我们先来看看,楼市泡沫是如此产生的?以2008年的美国次债危机举例说明:当楼市火爆时,已成为不可抑制的疯狂行为了。在2001年经济衰退发生后,美国楼市在超低刺激下高度繁荣,不论有钱的还是没钱的,都贷款买房。这也埋下了一个隐患,美国向信用分数较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人提供了,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买房。因为达不到标准,他们就被定义为次级者,简称次级贷款者。其实没钱的买房者心里也是没底的,他们会想:我一个月只赚1200块,我的房贷就要付1000块,我只剩200块,我担心哪一天资金链断了,付不起?那些贪婪的银行家安慰他们,你完全不用担心,由于银行非常低,用不了多久,你的房子就会从50万块涨到80万。如果你真的还不起房贷,就把房子卖了,卖80万,拿其中50万块还掉房贷,你还剩30万块啊。30万块你留着花也好,去租房子也好,反正你没有亏。所以,当美国房价在刺激政策下不断上涨时,这些房主毫不顾忌地用房子潜在的升值部分再抵押,再融资,消费其它商品,就为次级贷款了。难道银行不知道风险吗?不是的,银行很清楚风险,所以银行与国际投行合谋,将这些次级贷款包装成债券,卖给全球,创造出一个庞大繁荣的金融市场。于是次级债开始形成了,但这还不够,国际投行还将这些不良贷款分割,打包,最终通过杠杆放大,做成数十万亿的衍生品,在全球投资者中间售卖,从而把全球拖进金融危机的深渊。由于这些次级债隐藏着楼市的巨大泡沫,一旦楼市暴跌,可能造成债务违约。后来随着美国住房市场大幅降温,加上房贷利率上升,那些还贷能力差的房主们负担逐步加重。当这种负担到了极限时,大量还不起违约客户出现了,甚至弃房而去,不再,造成大量。最终导致了次债危机爆发!在危机冲击下,一些放贷机构严重受损甚至破产,危机层层触发,最后引爆全球金融危机。在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可能会觉得次级抵押贷款风暴离我们很遥远,情况并非想象中那么乐观,也许它就在我们身边潜伏着。很多中国人希望通过投资楼市来搭上暴富的列车,银行等贷款机构也想出各种高招帮忙大家贷款买房,房价也在贷款买房的狂潮中以惊人的速度攀升。吸取美国的教训吧,曾经美国次贷总量在650亿美元,仅占整个房贷的9%,此后每年不断增长,到2006年左右,次贷总量已达6000亿美元,占房贷总量的20%。据统计,深圳60%以上的买房人的目的不是自住,而是投资。虽然中国目前还未出现大规模的贷款违约现象,但是随着房价暴涨,贷款买房的人比比皆是,不得不防范次贷危机的魅影来袭。三、中国楼市达50%,透露了什么信号?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多钱来买房子。真相是,很多人是借钱买房。正如原财政部长楼继伟所言,中国家庭的已经升至接近50%。50%是个什么概念呢?高还是低?年我国家庭杠杆率稳定在17%-19%,2009年4万亿后,随着房价的上涨,家庭杠杆率也持续走高。家庭杠杆率怎么算的呢?就是住户贷款与名义GDP的比值。今年3月末,中国住户贷款的余额是35.23万亿,除以去年GDP74.4万亿,就是47.3%。按照今年GDP增长6.5%的,同时住户贷款再增加5-6万亿计算,大概到年底,家庭杠杆率也就达到50%了。周小川希望的逻辑,是与发达国家比,我们的杠杆率还不高。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普遍在60%以上,澳大利亚居民杠杆在2014年更是达到113%。而美国的居民部门在1985年以后出现一轮快速攀升,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99.4%。但我们是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GDP还远远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能跟他们比杠杆率不?如果跟发展中国家比,这杠杆水平就比较高了。比如,俄罗斯的家庭杠杆率是16%,印度仅为9%。所以楼部长在谈到的速度时,也说去杠杆进程不应该太快。其实高负债的背后,反映的就是某些城市的房地产泡沫系数太大了。前面有日本的例子。上世纪80年代末和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房地产泡沫解体之后,日本经济在此后的20多年里没有走出阴影。在2016年房地产相关过快的情况下,房地产领域的金融风险隐患随之上升,甚至有的银行还可以做零首付,这样的杠杆太吓人了。监管当局注意到了其中可能蕴藏的风险,一直要求商业银行警惕“假”“假首付”“假收入”等违法违规风险,控制。希望某一天,楼市能回归到健康的轨道,不为炒房者投资牟利,只为百姓安居乐业。那么中国楼市难题如何破解?看看世界各国的经验:纵观世界各国,凡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健全和公共住房解决得好的国家,都是把房地产作为国家社会政策的一部分。这些国家并不把房地产看成是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资源,也就是说,房地产对GDP的贡献不是这些国家政府的首要考量,首要的考量是社会发展,是公众的居住权。欧洲一些国家在早期也是把房地产作为经济增长来源,后来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随着原始资本主义向福利资本主义转型,住房政策,尤其是公共住房政策越来越变成这些国家的社会政策的一部分。在今天的北欧国家,房地产还是完全属于社会政策,这些把公共住房仅仅看成是对穷人的救济的福利国家,其实公共住房也是不成功的,公共住房最终变成了贫民窟。而亚洲国家新加坡却在楼市问题上有所创新,是亚洲社会房地产市场发展得最健康的国家:既学习了欧洲公共住房的经验,又结合国情,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公共住房制度。如果说在西方社会,公共住房主要是为了社会弱势群体,那么在新加坡,公共住房是为全体社会成员的,80%以上的家庭住在公共住房。公共是新加坡社会性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目前,无论哪个角色,开发商还是投资者,想从房地产那里获得巨额的利益,都带有极大的性。一些投资者甚至不惜借去投资楼市。当房地产被投资者或投机者所操控时,住房真的就变成了金融属性。现在,当所有人的基本靠房子的升值,就会促使大家挤破头也要去买房了。中国面临双重的挑战。一方面是房地产泡沫,房价泡沫一旦破灭,总体经济就要遭殃。另一方面是社会成员的居住权。在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作用下,大多数人中国都渴望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年轻人普遍认为幸福和房子息息相关。希望某一天,楼市能回归到健康的轨道,不为炒房者投资牟利,只为百姓安居乐业。- END -推荐你看:【楼市】炒房客崩溃,买房人拿本后10年不得买卖!【支付】支付宝“刷脸支付”即将上线!以后靠脸就可以吃饭啦!【房价】最新房价出炉!北上广深齐跌 ,快看你家降了吗?【】共享雨伞、共享篮球都来了!想想还有啥可以共享?赶紧创业去...【存管】你知道银行存管有多重要吗!合家金融专家戳“阅读原文”, 邀好友领优酷会员!《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六【一】  我正在给关机的费添打第十三个电话,忽然,丽丽火急火燎地端着一杯咖啡冲进办公室:“出事了!出事了!隔壁商场有人跳楼了!”办公室的八婆特别多,统统潮水一样围拢。丽丽愈加兴奋,惊恐的脸上渐渐显现出一点潮红:“吓死我了吓死我了!刚刚去买咖啡,就看到里三层外三层,都是人。我一问,说有人跳楼了,六楼跳下去哦!”丽丽奋力扒开人群,挤到二楼扶杆前看了一眼,尸体已经被抬走了,地面徒留一大滩血。“不行了,我晚上一定要做噩梦了,”丽丽拍着胸口。  不一会儿,丽丽更新了朋友圈――“这时候才知道,活着真好。”我看了,心里却别别一跳,给费添发消息――“不管怎么样,活着就好。”  之后我才知道,那个在我办公楼隔壁商城跳楼的,就是王自梅。  我认识她。  王自梅是小时候老房子的邻居,因为她和我爸爸是同辈,所以我有记忆以来,都喊她“嗲娘娘”。娘娘是吴方言里对姑姑的称呼,而嗲是说,王自梅真的是从来自我感觉很好、很会发嗲的一个人。  大概是我幼儿园中班的时候,有天回家上到二楼,发现隔壁王婆婆家里人声鼎沸,好像挤进去了一整条弄堂。一片喧闹中,忽然听到一个清脆娇嗲的声音传来:“大庆阿哥,你回来了呀!这个就是芬芬啊?哦哟,长那么大了呀!”  黑压压的人群识相地分开一条道,于是我看到了,有一个长波浪红嘴唇涂着指甲油的瓜子脸女人,坐在王婆婆家的饭桌边。她的皮肤雪白,衬得一双眼珠尤其地黑。风含情水含笑的眼神朝我飘过来时,我竟然红了脸低下了头去。  我爸听着声音,就领了我朝王婆婆家走去,边走边笑:“梅梅,你回来了啊!日本去了几年啊?三年咯!越来越漂亮洋气咯!”我晕晕乎乎地醉倒在人生中的第一次香水味道里,只听到我爸说这个美人从小被他们叫“嗲妹妹”。我糊里糊涂地喊了一声“嗲娘娘”,得到了一个非常漂亮精致的小熊发夹。“现在日本的小姑娘里面最流行了!”王自梅得意地笑,眼角眉梢都飞了起来。  【二】  我妈在王自梅刚从日本回来的时候,对她态度极差。每次她跑到我家里一声声嗲嗲糯糯喊“大庆阿哥”时,我妈的白眼都要翻不回来了。“天天妖里妖气,班也不上,荡在弄堂里,嗲给谁看啊?”我妈咬着牙,“算日本回来有几个臭钱来,谁知道她在日本是做什么的啊?”但骂归骂,只敢在背后,当着面最多板一张脸。漂亮而的女人,轻易谁也不敢得罪。前途无量。  其实我长大以后才知道,王自梅当时也不年轻了。即使拿现在的标准,也是个二十八岁的大龄剩女。但岁月不曾负美人,回上海后不到一年,她就嫁给了知名医院的外科医生。婚礼很风光,在花园饭店,我第一次看到有人穿婚纱结婚,也第一次吃到鲜奶大蛋糕。  又很快,王自梅就抱着女儿月月回娘家坐月子了,再后来,她又带着女儿呆在娘家不走了。英俊的外科医生周末过来,王自梅就袅袅娜娜地依在楼梯口撒娇:“你舍得过来看我们母女啦!”然后翻一个娇俏的白眼,高跟皮鞋“蹬蹬蹬”踩着就回了屋。  我小学四年级时,王自梅离婚了。那段时间上海滩上有一阵股疯,几乎人人都在炒股。我妈在王自梅的带领下,班也不高兴上了,天天着了魔一样跑证券交易所。王自梅配了一个BP机,弄堂里的男男女女视若珍宝,每天都是头挨着头在那里看行情。但王自梅自己倒是不在意这个BP机,她喜欢去大户室里坐着,喝茶剥瓜子打牌,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以为和看电影差不多。  据说,王自梅的医生老公极其反对她炒股,再加上长期婆媳关系不睦夫妻分居,两个人终于协议离婚。那时候的王自梅意气风发腰缠万贯,并不以为这是自己人生的污点。而比我小六岁的月月,就此正式变成了单亲家庭的小孩。  “认购证”“”和“听消息”,是我最早知道的几个和股票有关的词汇。小小的我并不明白股票为什么需要去打,也不知道消息到底是从哪里听来的,但这些词从不可一世的王自梅嘴里吐出来,像圣旨一样印刻到了大家的心里。  我记得有一晚我在父母的争吵中惊醒,原来我妈要拿装电话的六千块钱去打,而我爸不同意。那时我奶奶已经瘫在床上不能走动了,最大的愿望是家里装个电话,常常听到远在四川插队落户的大儿子的声音。我心惊胆战听他们争执了半夜,不明白为什么嗲娘娘突然变成了我妈的朋友、我爸的敌人。  “你去学她好了!你也离婚好了!”“你不要没良心,我不也是想为这个家多赚点钱?”“这个家不需要你多赚钱!”“不需要我赚?你能赚啊?你看看这住的是什么房子啊!你看看你存折上有多少钱啊!你老娘谁在服侍啊?”  但我终于明白了――原来钱是一样好东西。而我家没有。  【三】  我始终理不清我对王自梅的感情。她是传说中那种迷人的坏女人。  我妈和其他女人背后总要偷偷议论她,议论她的私生活,鄙夷她的性格人品,唉声叹气地可怜小月月:“作孽哦,妈妈不管,爸爸不在,只能靠王阿婆拉扯。”但当了面,却又要巴结她――用她的BP机,听她的消息,受她的小恩小惠。  有一回,大概王自梅推荐的股票涨得很好,全弄堂都欢欣鼓舞。王自梅大手一挥:“今天我请客,大家去吃自助餐!”黑压压的一班人,扶老携幼,换了几辆公车,最后到了一家金碧辉煌的海鲜自助。  我只记得自己贪婪地吃了一杯又一杯冰激凌,随口对月月说:“你真幸福,可以经常吃冰激凌。”月月眨着和她妈妈如出一辙的大眼睛,回答:“是么?幸福是什么呢?我为什么感觉不到呢?”我很讶异五岁的小孩说出这样的话来,告诉了我妈。几个星期后发现,这又成为了背后嚼王自梅舌根的经典段子。我辗转听到的那刻,非常羞愧,觉得很对不起月月,也对不起请我吃饭的嗲娘娘。  那次股疯,我妈买入的最后一支股票叫东方明珠,随着它的一路下跌,漫长到来了。人声鼎沸的弄堂,声势渐渐消减了下去。  王自梅也被,在一片指桑骂槐的唉声叹气里,她穿着趾高气昂的高跟鞋搬出了娘家。据说,是和那个游泳教练姘居去了。半年后,月月又被送了回来,理由是孩子马上要上小学,老房子这里的学校好。但坊间传言,是王自梅嫌弃女儿在家碍手碍脚不自由。月月忧郁的眼神和内向的性格,似乎也佐证了这一点。  【四】  初二的时候,我妈下岗了。一开始政策说夫妻里只会下岗一个,但两年后,我爸也下岗了。朝令夕改,也就这样改了。小老百姓们疲于奔命,并没有力气来螳臂挡车时代的洪流。  我妈下岗后,辗转找过几份工作,有一份就是在王自梅的美容院里做收银兼销售。王自梅那时候每个月会大包小包来老房子几次,看王婆婆和月月。闲了就坐在我家,偶尔还谈股票,开始蹦出一些阴线阳线K线的专有名词,俨然比只谈消息的几年前段位高了――据说是换了一个做金融的男朋友。她日本带回来的钱显然不仅在股市,还做了不少小生意。起初开过面馆和服装店,后来专注在美容院,做了十几年。下岗大潮后,美容院老板娘忽然又变成了弄堂红人,解决了不少老邻居的再就业问题。只是大家又聚在一起说她刻薄抠门,做了一段便纷纷跳槽。  但老板娘王自梅又红光满面了,恢复了指点江山的气概。她带着已经是小学生的月月坐在我家,一边嗑瓜子,一边教育我:“考大学当然重要,专业也要紧的!你以后要学,就去学金融,像我们家小顾,分分钟几百万上下!”她的眉飞色舞刺激到了旁边的月月,月月一声不响,起身就往外走。王自梅瞥了女儿一眼,眉头一皱:“这个小姑娘现在脾气越来越怪了,跟她爸爸一式一样。”随后又拽着我:“芬芬,嗲娘娘跟你说真的,学金融好,赚的都是大钱,以后帮你爸妈买个大房子,对吧?”我微笑着点头,望着她眼角边飞舞的鱼尾纹,心里五味陈杂。  那个年代,上海流行的一句话是“不博不精彩”。到底是拼搏的“博”还是赌博的“博”,并没有人去深究,只是楼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人心惶惶,心痒难耐。高考后我并没有博进金融系,2分之差,调剂到了社会学系。  【五】  我大学毕业那年是2004,上海的房价刚刚开始上涨,毕业生们以出国和进外企为荣。我也顺利进了一家500强外企,开始朝九晚五的办公室生涯。这安顿了我爸妈下岗那么多年来如惊弓之鸟一样的心。2005年,弄堂拆迁,我做了一个重要的投资决定――除了拿拆迁房,又用多余的钱和家里的积蓄做首付,贷款买了一套市区的小房子。十年后看来,这是多么英明的一个决定。  这个决定又是受了王自梅的影响。彼时,她已经是个资深的炒房客了。“买房子,肯定是要买房子!”王自梅侃侃而谈,“上海的房价肯定要涨的,不相信你们看看香港,香港的房价那高得离谱啊!”她在一个小区买了两套房,一套给王婆婆和月月,一套自己住,还准备再买一套投资。  但人到中年的嗲娘娘也有烦恼事。“月月现在跟我一点都不亲,”她偷偷跑到我家来抱怨,“而且脾气性格吧,跟小时候一点都不一样了。我根本不能说她,一说她就要跳起来,比我还凶。”我妈只好安慰她:“青春期都是叛逆期,很正常的。”“成绩么一塌糊涂,”王自梅叹气,“考大学也不用想了,以后有你家芬芬一半出息就好了。”“你自己小时候读书就读不好,还说女儿干什么”,我爸在旁边插嘴。她笑起来,飞一个媚眼:“大庆阿哥,这种坍台的事情你好不要讲了呀。”虽然笑起来的时候美人余威仍在,但早就不是全盛时候的面貌了。  2006年,月月在高三时,被王自梅送去了澳洲读书,据说是了已经荣升副院长的月月爸爸在澳洲那里的亲戚。  同年,我遇到了费添,比我大三届,学金融。07年我们结婚的时候请了以前的老邻居,王自梅也来了。敬酒敬到那一桌,发现她正高谈阔论这轮牛市,并翘着兰花指表示准备去环游世界。“你是做的啊?”王自梅看到费添两眼放光,“啊呀,你也要叫我一声娘娘的哦,我们以后要好好聊聊的!”  【六】  2008年,汶川地震、北京奥运、金融危机,上证指数从5500点跌落到1600多点。好在07年时,我和费添把大半积蓄拿出来结婚买房,侥幸躲过一劫。而王自梅似乎就没有那么幸运。据说美容院的生意已经不好了挺长一段时间,加上现金都套在股市里,月月在澳洲又要用钱,她就结束了生意,又卖了一套房子,搬去和王婆婆一起住了。  吃吃喝喝游山玩水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厄运就降临到了王自梅头上。2009年初,王婆婆被诊断为老年痴呆症。有一天我回娘家正好见到王自梅也来找我妈,客气的一笑里神情非常疲倦。“有什么办法呢?现在真是样样都要自己操心了,”她叹气,“养老院也不收,保姆又难请,只好我自己看。”我妈安慰她:“你运气也算好了,玩了半辈子,你看看我,前面伺候芬芬奶奶就伺候了十来年。”王自梅苦笑,尖尖十指上的指甲油已经剥落一半,而没有?油的头发里,露出了一大片一大片的灰白。我心下恻然――嗲娘娘也老了。  然而生活永远都有变得更坏的可能。有一天保姆休息,王自梅搓了通宵麻将第二天回家,发现家里煤气泄漏,王婆婆已经倒在客厅近十个小时了。警察后来推断,王婆婆可能开了煤气准备做晚饭,但之后又忘记了,造成了煤气泄漏。王婆婆葬礼当天,我请了假陪着爸妈一起去。王自梅披麻戴孝神情木然,而从澳洲赶回来的月月在一边哭得撕心裂肺。盖上棺柩的那一刻,月月死死扒住,一声声哭得几欲昏死过去。王自梅上去拉女儿,却被月月一个反手耳光打倒在地。  “你配做人妈妈,你配做人女儿么!”月月双目通红咬牙切齿,“我没有你这种妈妈!我跟你断绝母女关系!”  王自梅慢慢直起身,不言不语,不一会儿,生生吐出一口血来。  【七】  2012年年底,我儿子飞飞出生了,是一条小金龙。王自梅来我家看过一次,包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红包。我看她整个人容光焕发,好象突然年轻了20岁,非常惊讶,之后就问我妈:“嗲娘娘去整容啦?”我妈撇着嘴点头:“是呀,什么割眼袋咯,光子嫩肤咯,打这个酸那个酸咯。她现在不要太潇洒,生意也不做了,女儿也不认了,天天搞,花钱大手大脚。”随后又压低了嗓门,似笑非笑地说:“听说找了一个不到四十岁的小白脸。”咦,那个风光的“坏女人”又回来了。  费添心心念念要自立,回家越来越晚,应酬越来越多。我白天上班,晚上奶娃,内外交困,仿佛一个浑身充满了负能量的单身妈妈。争吵、冷战、再争吵、再冷战,夫妻间不多的见面时刻我们都用来相互憎恨。  我妈坚决反对离婚,说:“你想离婚就离婚啦?看看那个王自梅!”我反唇相讥:“王自梅怎么了?我觉得她日子过得很好,一辈子潇洒得很。”我妈急了:“那你看看她家的月月!大人顾自己痛快,苦的都是孩子。”我继续不以为然:“切,不快乐的家庭环境比单亲家庭给孩子带去的创伤更大。”我妈摇着头:“快乐的家庭环境,有几个一辈子快乐的家庭环境啊?你不要给自己的不负责任找借口,老公当初不是你自己找的啊?”  老公当初确实是自己找的,只是时光变了,我们变了,我们对对方的期望也变了。  不死不活地又拖了两年,飞飞长大了,会说话,会走路,朝着我笑的时候背后发出天使般的光芒。有段时间,我忽然发现我们的银行户头里多了一大笔钱,问费添,他说:“哦,最近股市赚了一点。”所以,他心里还是有这个家的吧。  14年的时候,我觉得周围空气都开始变化――到处都是饥渴的钱的气味。创业,周围的人都在谈创业。外企大幅缩减开支,很多撤出了中国。最好的毕业生,不再去投行咨询,不再出国留学,都纷纷下海,闯入了创业的洪流。饭店里,咖啡厅里,到处都是在谈项目的人,每双眼睛都炯炯有神,背藏着光芒万丈。我又想到了那句话,“不博不精彩”。到底是拼搏的“博”,还是赌博的“博”?  我妈又开始做股票了,一开始说08年跌怕了,这次小玩玩,但止不住地,一轮一轮越投越多。到了后来,就连我爸都在微信里转,这轮的政策市有多么强劲,一个十年牛市的时代到来了。  我开车在灯红酒绿的上海街头,小时候记忆里的弄堂、马桶、晾衣服的竹竿,都渐渐退去了。Chanel,LV,Burberry,招牌璀璨,而我心底却生出一种无处寄托的惶恐,仿佛随时都会被时代抛在身后。  【八】  3月的时候,我和费添说,准备跳槽,去一家创业公司做线上渠道拓展。费添心不在焉地“嗯”了一声,忽然说:“有个王自梅,是你亲戚么?”我心里一惊:“不是啊,老邻居而已。你怎么认识她?”费添点点头:“我就在想,你亲戚我怎么会一点印象都没有。她前两天打电话给我,咨询我一点事情。”  王自梅在本轮行情里,斩获颇丰,有券商打电话给她,推荐业务。她心动,又怕踩不准行情,想了一圈,竟然想到我老公是做金融的,七拐八弯也能让她联系上。  “你怎么跟她说的?”我有些惴惴不安。“就稍微给她说了两句这个业务,正规渠道危险性不高,但什么都不懂的,我也不推荐她做杠杆,你亲戚么,还是保险点,”费添回答。“她什么都不懂么?”我疑惑地问。王自梅可是二十年前就开始带领大家炒股的啊。费添蔑笑一声:“她能懂什么呀?”但过一会儿又说,“但心满野,杀气大,连房子都卖了。”  王自梅这次,真的是破釜沉舟。前几年,几个老邻居接连得了癌症,不抽烟的得肺癌,身体强壮的得肝癌,每年体检的得胃癌,淋巴癌、乳腺癌、直肠癌,王自梅认定,是中国的环境造成的,于是她下定决心要移民。要移民了,在中国也算了无牵挂,多赚点,再多赚点,在中国赚,去外国花。  6月19日,周五,第一次暴跌307点。王自梅加了我的微信,说费添不回她电话,让我问问费添大势如何。我哑然失笑,原来现在她听消息听到我这里来了。但其实从那时候开始,我也不大能联系上费添了。他们一个团队的在宾馆开了个房间,日夜盯盘,偶尔才回我一个消息报平安。我们的银行户头和理财户头里所剩无几,费添这次不论公私,都是满仓。  王自梅的朋友圈里,都是各种积极消息,国家队来了,政策要来了,十年牛市就要开始。6月30日,惊天逆袭,王自梅微信上给我发了一个88元的红包,说“大家红起来,发起来”。  【九】  但大跌还是来了。  7月7日,千股跌停。晚上加班到一半,忽然接到王自梅心急火燎的电话:“芬芬,你能借我点钱么?我要交保证金!”我为难地说:“嗲娘娘,我家里的钱也都在股市里呀。”王自梅急道:“你有多少借我多少好吗?我给你利息啊,你要几个点都可以啊!我要再备一百万,还缺五十万,你当是给嗲娘娘救命好么!”  我心里一团乱麻。费添又是两天没有音讯,我爸妈在家对着孩子看着看着就唉声叹气,我左算右算,实在挪不出钱来。“两万,你就借我两万,可以么?算我求求你了!”王自梅哭出来。我只好从支付宝里转账了2万块。  7月8日,一早,我就给费添打电话。一次,两次,三次,十次。全部没有人接。接着,我就得知,隔壁商场有人跳楼。再接着,有警察找来,问我认不认识一个叫王自梅的女人。我是她生前最后联系的几个人之一。  7月8日早上10点半,王自梅被强行平仓,损失近千万。10点52分,她从商场6楼一跃而下,结束了她56年的人生。  【十】  7月9日,王自梅的血迹刚被清理干净,股市便开始绝地反弹。有人在隔壁跳楼,已经成了旧闻,办公室里关心的,变成是否应该进场抄底。  我联系上了费添,电话结尾提了一句王自梅的事,他的反应是:跳早了。如果等到今天,可以再入市。今天他做配资的朋友电话已经被打爆,很多都是之前被强平出局的,还是想用杠杆翻本。“有赌未必输,”费添说。  有赌未必输。我在心里倒吸一口凉气。一个生命消失了,消失的时候再轰轰烈烈,很快,便如流星划过长夜,不留一丝痕迹。“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而最悲哀的,无非是连余悲的亲戚都没有。譬如路边凋谢了一朵无名小花。  但我还是每时每刻都会想到她。  我想知道她为什么来到我办公室隔壁的商场。是来见什么人?还是来借钱?我也想知道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在想什么。是王婆婆和月月?还是生命里形形色色经过的男人?这个世界上,她爱过谁,又有谁爱过她?  我在昨夜的梦里,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回到早已不存在的弄堂。石库门一扇扇打开,有人光着膀子乘凉,有人拿着面盆洗衣。石台小路,木头扶梯,蜿蜒闪烁的光线明亮。一直走,一直走,回到五岁时的那一天。有一个美丽的年轻的女人,长波浪,红嘴唇,皮肤胜雪,一双眼珠乌黑动人。那天她穿了一条宝蓝色的连衣裙。不一会儿,我妈的声音从隔壁传来:“芬芬,回来吃饭了!”我应一声,立刻欢笑着转头朝她摇手:“嗲娘娘再会。”“再会再会,”她身上有一种迷人的香。  醒来后,又是前途无量的新一天。  作者:虎皮妈  来源:虎皮妈的夜航船(微信号:hupima)
股市《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七1前几天和女朋友在家门口的弄堂遇到一个小男孩,破旧书包,洗的泛白的校服。那天下了一阵暴雨,小男孩就在弄堂的转角处低着头在积水里趟来趟去,看着他来来回回走了一圈又一圈,好奇心起就凑上想看看小男孩在干嘛。雨忘记带走的水汇成了洼,映着路灯,空气穿过皮肤,透着冰凉,走近了才发现小男孩衣服过了水,小脸冻得发白。“小弟弟,在干嘛呢,这么晚了,家里爸妈会担心的。”小男孩眼眶红红的,“我钱丢了”女朋友说,“别管钱了,快回家吧,你衣服都湿了,别感冒了。”小男孩的声音呜咽着:“那三十块钱是爷爷给我,要买补习资料的,他捡了一个月的塑料瓶才攒够了。”这点钱,在许多人眼里,似乎不值得费这么多功夫。五块钱喝不了一杯奶茶,十块钱不够一次出租,二十、三十块钱也就管一包烟。2在网上看过一个帖子《为什么存在一些人那么在乎几块钱的?》老奶奶乘车多投了钱,为了几块钱急哭了眼,但当有小姑娘出于善意递出五块钱的时候,却回绝了,“谢谢你丫头,我的钱没这么新。”一对路边卖早饭的夫妇,在客流量最多的时候多找了几块钱,老板跑出老远没追上骑着摩托的客人,最后重重摔在地上,磕破了膝盖。老板娘一面问丈夫情况,一面忙着买卖。帖子里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份,却都选择为了几块几毛而倔强,坚持。对于他们,生活除了生存的压力没有留给他们太多,这些属于他们的钱就像脊梁,支撑着他们有尊严的活着。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以己度人,对那些费劲费力只为争取几块、几毛的人难以产生共情。看惯了电视剧中的灯红酒绿,每天出入繁华地段的高楼大厦,言谈中都是各种品牌和产品,仿佛身边已没了贫穷和疾苦。仰望天空太久,容易忘记承载自己的大地。记得一部不太靠谱的电影里有句挺靠谱的台词,“你口口声声说钱不重要,那是因为你从没有过过没有钱的日子。”
3那些说钱不重要的,一般都还没真正长大。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工作之前,大多不曾为柴米油盐、生活的琐碎所烦恼过。虽然每个人的家庭物质条件都有差别,但需要什么,父母都会全力满足。两耳不听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钱了就打个电话,“爸妈,给我打点儿生活费”,这就是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钱不是自己赚的,花起来就难免大手大脚。玩个游戏冲个点卡,花几十块,觉得没什么,给角色买个皮肤,花几百块,觉得没关系。和朋友去胡吃海喝,觉得无所谓,反正有爸妈在。据调查,2016年整年,全国居民人均月消费支出大约为1500多元,而基本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的月均消费就已接近这个平均水平。调查样本中,有30%多的大学生表示每个月生活费接近两千元,6%的大学生达到了2000元以上。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家庭收入也算充裕,没比要太节省。听到父母长辈提起“你的一件衣服能买几十斤大米”就嗤之以鼻。直到参加工作,用劳动赚钱。才会了解,前二十多年的“轻松”,大多都是父母“斤斤计较”换来的。每一分钱都是用汗水和努力换来的,每一分都代表了那些为了工作而凌晨起来奔波的日子。这个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会做”、“不能做”,只有“不想做”和“不做”,当你失去所有依靠的时候,你自然就什么都会做了。--尼克·胡哲从什么都要靠自己,到别人需要依靠你,再到有家庭需要照顾。这个过程中,人会成长,了解钱的来之不易。4人能给予最大的宽容,就是不以己度人。BBC有部纪录片叫做《Feeding The Super Rich》(亿万富翁们的饕餮盛宴),记录了亿万富翁们平时吃些什么。他们喝的咖啡价值300英镑/杯(人民币2610元),吃的鱼子酱一份2.(人民币208,800元)。一餐的花费能抵普通人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收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这样“奢侈”的人,但这样的人是极少一部分的。对于普通人而言,收入决定消费能力,在解决了柴米油盐琐碎生活之后,有的人觉得去星巴克喝一杯30元的咖啡还不算贵,有的人却只能去超市买一大包速溶咖啡。世界上有人生活在云端,但对于大部分的人,一生忙碌只为活着。当有的人挑着几百块钱的口红,用着七八千的手机,买着上万块钱的电子产品时,也有人在城市另一端的菜市场因为几毛钱的差价而犹豫再三。景区蹬人力三轮的大叔,满脸都是汗,却舍不得喝一瓶冰镇的饮料。
在外务工久未还家的农民工,为了给家人多置办一份年货,在火车上一站就是二十多个小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诗和远方,面对生活的压力,他们选择把这些藏起来,“斤斤计较”几块几毛。活着不易,面对这些负重而行的人,我们应该同样保持尊重和敬佩。不要嘲笑那些“斤斤计较”的人,因为省下一块钱,真的能多买一个包子,填饱肚子。最后广播一下 3重壕礼持续进行中!点击图片了解活动详情-----------------------------------非常感谢您的关注,也希望您在体验一段时间后对我们有满意的评价,并将我们公众号推荐给您身边的同事、朋友、家人。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汇盈金服3重壕礼,你想要的都在这里!《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八01为什么存在一些那么在乎几块钱的人?这是我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条帖子,事情经过大致如下:女孩家是农村的,她爸一直认为自己家很穷。她爸是摩托车司机(黑摩),家里还开着个小店做生意,一个月下来父母两个人可以至少赚5000左右。收入来源不确定。家里还有我一个读小学的弟弟。要去上大学的时候,父母送她去,因为路途遥远,所以她在网上订了旅馆。到了当地,人生地不熟,她建议爸妈一起打车去旅馆,不过十来块钱。她爸硬是不同意,然后她爸妈一起教育我钱不好赚之类的,说她小还不懂。然后她爸就拿着个地址走到哪问到哪,绕了一大圈,我们拉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徒步走了两个多小时(其实根本十分钟的路程,一点都不远,但是她爸找不到)。一路上搞得他们都不愉快,因为她爸找不到一直在大街上发脾气骂骂咧咧,骂我在网上订什么旅馆,搞得她非常尴尬,内心也慢慢的气愤。这类的事还只是个例,他们普遍觉得在网上弄那些就是不靠谱,不该花的就不要花。可是她真的搞不懂他们的思想,就为了省几块钱的出租车费拖着大包小包走了两个小时真的值得么?现在都21世纪了为什么我爸还是那么在意几块钱?女孩如此说道。02真的有人在乎那几块钱的。我曾见过一个老奶奶,因为坐公交车投错了钱,本来是一块钱却放进去五块钱,她求了那公交车师傅一路。因为车上人太多了,公交车师傅一直推脱说自己没看见,老奶奶说了十几分钟那师傅也小理小睬,老奶奶就捂着眼瞒在旁边哭了起来。旁边的一个小姑娘看小过去了,就从包里韋出五块钱递老奶奶,说她没投错钱钱掉在地上了。老奶奶看了一眼,握着小姑娘的手说:谢谢你丫头,但我的钱没这么新。其实,身边就有那些很在乎几块钱的人。去年冬天,我妈从镇里坐车到市中心医院去探望她的老师,本来从家里头坐车,再转一次公交就可以到医院了。我妈硬是搭到中转站,然后再转两次公交,多费了一个钟。然后老妈回来还很兴奋地跟我们说:我多聪明,这样子转车省了。我只能对她赞叹,免得她嘚瑟都嘚瑟不了。03在你们看来,为了这点钱至于吗?五块钱只小过是一杯饮料,十块钱才两个小时的网费,三十多块钱小过就是一包烟钱。但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钱就是他们的希望,生活赋予他们巨大的重压,这些钱都是他们溺水后的稻。我们不仅要仰望天空,更要学会俯视尘埃。那些说钱小重要的人,一般都是没长大的人,就如同当年的我。我读高中的时候特别大手大,生活费一个月上千,其中充游戏点卡就要好几百,钱用完了就打电话回家要。有一次回家,在我爸的柜子里偷拿了一千块钱,被我爸逮个正着,尴尬的是连狡辩的机会都没有,我爸开门刚好看到我韋着钱欢欣雀跃,我心想完了完了这下死定了。我爸沉着脸问:钱花完了?我红着脸点点头,准备迎接一顿暴打,结果他只是说了句:在学校用点心,别整天想着到外面去玩。我看到他提着一个袋子,里面有两个包子,想起桌子上只有一瓶他自己做的泡椒,这就是他凑合对付的午饭。那一刻我才知道羞愧,我之所以过的轻松,无非是有人帮我承担了那份艰难。我问:您中午就吃这个吗?我爸笑了笑:反正家里没人,简单凑合一下就行了。我低下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老爸却说了句让我止不住眼泪的话。“对了,你还没吃饭吧,咱们父子下馆子吃个饭,喝两口...”往期精彩回顾:您参与iphone8发布,投友们都在干嘛红包回来了,送你1680元现金红包九月,投资奖励,真心给力!赚钱,让生活更美好市场有风险,“阅读原文”一键注册《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九“钱借给朋友要不要收利息”这个问题,回答“要”的人恐怕不少,但是真正做到的人却没有这么多。 更多时候,我们找了各种各样的借口,只为把自 己的钱白白借给别人。听起来怪怪的,不过把钱打给对方的那一刻,我们想的是什么呢?我借别人钱,是不收利息的。当然了,我敢在这里“明目张胆”地说出来,也是因为你们不可能穿过手机屏幕来和我借钱……生活中我是不会这样说的。如果对方主动给我利息,或者一些合理回报,我二话不说就会收下。却不会主动提起利息的事。也可能是和我借钱的人,借的数目都比较小吧。不过说实话,要怎么提利息啊?“能借我点钱吗?”“等一下,咱们算算利息先。”——这对我来说实在太难了,不知该如何开口,还不如那点利息就不要了。其实也并非有很多人向我借钱。只不过,我有一个定期接济的对象。小椒是我的大学同学,坦白讲,工资并不高,一杯星爸爸的咖啡,就可以花掉她每日平均工资的六分之一。但她每天必喝,还会很仗义地给男朋友外带一杯回家。和任凭头发自然生长的我不同,她每隔一个月会去做一次发型,花费将近一千块。或者时不时做个美甲,大概三五百吧。刚开始工作不久,小椒就去办了信用卡,分期购买了最新的苹果手机。直到现在,她都在持续着“提前消费享受生活”与“噩梦”的循环。我坚定地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没有存款的话,就是亲人朋友在替你承担那些可能到来的风险啊。我这边只是想想而已,小椒倒是直白地表示了对我消费理念的不屑。在她眼中,我是个一毛不拔的抠门鬼,一点生活质量都没有。头发指甲这种花销,我几乎是没有的;发了工资一定要先划出一部分存好,无论如何也不能乱花这笔钱;能坐公交就不打车,买一件贵外套可以愉快穿三年。“钱不是省出来的,花出去才是自己的呀!”小椒每每语重心长。然而,去年冬天开始,小椒开始向我借钱了。她需要的钱不多,基本都是要交房租的时候,偏偏差了那么一点点。少的时候借一两千,多的时候也不过三千左右。虽然平日里的小椒,在我看来有些大手大脚,但毕竟不是那种无底洞式的扔钱,我就借了。神奇的是,小椒借钱很规律(都是在交房租前),还钱也很规律。下个月发了工资,一定会第一时间把钱还给我。,再借不难。一转眼,我们这种借来借去的模式已经持续一年了。要说现在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是因为我上个月和另一位朋友“面条君”吃个了饭。面条君算是我们同学里混得比较不错的。约饭前我说想尝试一个没去过的馆子,他说别去了,不好吃。“你最近又自己吃香喝辣去啦?”那家馆子不算是日常解决三餐的价位。“没有没有,上次有人找我借五千块钱,作为利息,我让他请我吃那家。”“啊?”我十分吃惊,“才借了五千,就让别人请吃好几百的饭,你抢劫啊?”“谁让他急着用钱?这都是提前说好的,借别人钱,难道白借你吗?”听起来好有道理……其实在我的心里,是有“哪怕是熟人,借钱也需要给利息”的意识的,如果哪天我向人借钱,也会给予对方回报吧。但是小椒借走我的钱、又还回来,尽管没付给我一毛钱利息,我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好像这样就很好了,我的钱原封不动,不赚不赔。面条君说,我这是对机会成本太不敏感了:“假如你要把钱拿去投资,就差这几千块,那损失可就大了。就算钱放在银行里,也是有利息拿的啊。”“可是我本来也没有在投资啊!”我说,“小椒借的不多,还得也快,哪怕真的要算利息,最多也不过几十块钱。这几十块钱我真的觉得无所谓,还不如让她记得我的好呢。”说出这番话的时候,我的确觉得自己心胸宽阔、大方得很,然而面条君却说:“你这都是在从自己的角度考虑。”“你自己也说了,并不认同小椒这种消费方式:自己没存款,就是家人朋友在承担风险。但是现在,替她承担风险的人,不就是你吗?”“你不仅是在承担她的风险,你自己也是有风险的。小椒一直在过着这种入不敷出的生活,你怎么就能确定,她每次都能还得上钱呢?”面条君认为,我的所作所为,不过是在做好人而已:“能让她继续这种消费方式的,就是你一次次借出的那些钱啊。先不说小椒这样是好是坏,你心里明明觉得不对,做的事却是在鼓励她、纵容她继续下去,自己不觉得矛盾吗?”听他这样说,我不免有些低落:“唉,是我错了,我在反省。”不得不说,即使面条君告诉我,这样借钱是我亏了,我还是觉得完全没关系——小椒借钱时,我脑海中的确会蹦出“通胀”“利息”这种字眼,但是,“有能力帮助朋友”的满足感,让我完全无视风险,也绝对足够去忽略这一点点的亏损。钱给出的瞬间,心里就全是自我满足感。人在“利他”的时候,难免会有这种满足感,如果沉浸在其中,大概就会像我这样一次次地借给别人钱,不求“回报”也还很开心吧。我本是个害怕风险的人,钱都存在银行,甚至不敢想要以。然而现在,意识到自己居然在替小椒承担风险,心中也难免会有些不爽了。但是面条君的话似乎还没有说完:“你还记得子贡赎人的故事吗?”[ 插一段 ]子贡赎人:鲁国有一道法律,在他国看见鲁国奴隶,若是出钱赎回,国家可以给予金钱补偿和奖励。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人后却婉拒了赏金,自以为是做了慷慨善良的事,但孔子说:“你不领取补偿,别人见了也不好意思领,赎人就意味着会亏钱,以后就没有鲁国人去赎回自己的同胞了。”“你想想,现在你给小椒提供无偿的,甚至是亏本的帮助,以后她再去请别人帮忙,那人要是索要一点回报,哪怕是让小椒请客撸一顿串儿、带点土特产什么的,在你的‘慷慨’对比之下,也会显得小气贪心吧?”听到这里,我甚至有些惭愧了:“之前真是没有发现,不要利息会有这么多后续问题。”。面条君忍不住帮我圆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如果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觉得反正也不差那点利息,那你愿意怎么借就怎么借。但如果你真的把小椒当做朋友的话,还是应该多考虑一下。”几周后,小椒又给我发来了微信:提前和你打一下招呼哈,我房租大概交不上了,可能要和你借两千,下个月发了工资马上还!我想到面条君说过的那些话,下决心这次一定要提“利息”的事。然而拿着手机呆了几秒,却发现根本说不出口。之前我都是在“”给小椒,如果现在突然索要回报的话,不就会变成会让她觉得小气贪心的“别人”了吗?——因为之前的考虑不周,我已经把自己逼到这个位置上了呀!做了这么久的好人,也承担了或多或少的损失了,事已至此,实在不想开始唱白脸。思来想去,我只好说“这个月我也有点紧张,你去问问别人吧”。至于谁会是这个“别人”,“别人”会用哪种方式回应,我已经拒绝思考了。所以你是否曾经被不求回报的“子贡”们“绑架”过呢?点击“阅读原文”东莞极速借款 !《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 精选十|文末点击“阅读原文”注册超值奖励抱回家标题的问题,似乎成了当前社会的十大悬疑,无论是你生活在大城市月薪上万,还是安居在小城月薪成千,是不是总是觉得钱不够花,不够用!而你的父母,却每月都有结余,甚至在你买房时候,还能默默的拿出首付!这是为啥?网上对此有过一轮投票,大部分网友认为,这种现象有四个原因,咱们一起看看~一、对待生活逻辑不同小时候经常听姥姥说:穷三年、富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经历过困苦的他们,有一种沉浸到骨子里的危机感,而我们这一辈的生活过得过于安逸,所以与父母们对待生活细节的态度截然不同。比如在家里,我们一回家就喜欢把屋子的灯都点亮,看着屋子里通明透亮才舒坦。而父母则是在哪屋点哪的灯,每次回家,经常是我在前面点灯,老妈在后面跟着关灯。再比如对食物的爱惜程度不同,冰箱里的水果买多放坏了,有时候父母会削掉坏的地方接着吃,而我们更习惯直接扔垃圾了。他们不仅对生活资源节省,更控制生活节奏~那我们为什么钱越赚越穷,越存越少?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日常的生活:听说某家小龙虾好吃,约吗?这鞋不错啊,搞一个?今晚不做饭去外面吃吧.....每当荷包受伤的时候,总有一个声音响起:活在当下,不要压抑自己的欲望!钱还可以再赚!所以总在纵容自己随意消费。如果你没有额外的渠道去开源,还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那么年终时你能收获的也许只有一页账单。二、 本轮房地产看看你的每月账单~论是房租还是房贷,已经基本成为最大的单项开销。虽然父母那一代不能说轻松买房,但至少有三种获取房子的路数是现在的年轻人没有的:1.单位福利分房(或者单位廉租);2.房改,花不了多少钱房子就是自己的了;3.拆迁,一套换至少两套,还能再收点现金。90年代最后那一波的福利房,解决了一个家庭最大支出的问题,而相应的,现在的房子,却成了年轻家庭的另一大问题。现在年轻人挣点工资,都折腾在房租或者房贷上了。存起确实很难。说白了,房地产红利的消减之后,成本落在新一代人身上。三、马云等爸爸收割京东、天猫、淘宝、海淘、海外购、现在的网络购物五花八门,618、双10、双11各种诱导消费无处不在。同时用户体验越来越好,一不留神你就买、买、买。购买体验越来越好,花钱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所以走到最后,还是荷包受伤,而很多父母因为不太擅长使用现在的购物APP,却省下了许多不该花费的钱。四、所谓品质生活消费升级的当下,大家都追求生活品质和物质品质,壕奢、轻奢、简约、商务、各个层级的东西等着你去消费。似乎攒不下钱也可以理解了~女孩子集满ysl所有颜色口红,男生收集满乔丹球鞋,这些都是是很烧包的!!!更不要说——世界那么大,我还想去多看看!坦白说,这不过是你的虚荣心在作祟。按照自己的经济水平合理消费才能过得轻松,而不是被别人的消费绑架自己。从这一点来说父母辈因为经历过经济不发达的时期,所以更加清楚,生活的意义。积累的意义老一辈人之所以叫老一辈,是因为真的会老去,当老人老去,新人没积蓄的时候,就是青黄不接,这时候一旦风险降临,就是悔不当初的打击!所以换一个生活方式,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家人。而积累也很简单,从三点开始就好:一、学会记账,做好规划把每个月把收入分为三份:必要开支、应急开支、投资储备。二、抛开虚荣心购买性价比高的商品性价比高的商品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同等配置下,这个商品价格最低、对你的未来有帮助;且该商品未来大。总之一句话,别用各种欠款攒下一大堆毫无用处的商品。三、节流之余要开源,增加你的专业收入年轻人首先要看重的是个人专业能力的提升,要相信本职工作带给你的收入,要远远大于那些打零工的收入。当做到这些的时候,相信你的生活会有另一个方式呈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为信息传播之需要,不作为投资参考,网贷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回顾今年,你有没有觉得好多东西都在悄悄涨价?"的相关阅读:
还可以输入 500字
还没有用户评论, 快来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现金贷”高利贷应当退还借款人高于36%的那部分利息!!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因此,判定合法现金贷及非法高利贷的监管红线应当是实际年化利率是否超过36%,实际年化利率不超过36%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合法现金贷,实际年化利率超过36%的的现金贷业务应当认定为非法高利贷。
例如XX金融平台,借款4000,分期三个月,每月还款1553.11,实际利率99%,明显是非法高利贷。尽管平台以各种“费用”为辨辞,但终究掩盖不了高利贷的实质,因为法律认定很明确:借款人的还款金额与借款金额的差额就是利息,这个利息当然包括网贷平台巧立名目的各种各样的所谓“费用”。
违反国家法律的借款合同,一开始就是无效合同!借款人只需还本金和合理利息!
要讨回高于36%的高利贷利息,现在就立刻投诉网贷高利贷!
(如何投诉网贷高利贷,百度一下就知道)
小骗的老母真好操
我们在选购短期理财产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投入期限,资金用途,以及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等综合考虑来做出最终决定。只有通过这样层层的筛选,才会让你购买到更加靠谱的短期理财产品。现在监管都不让平台有风险保证金了,履约险应该是现在安全等级最高的了。就是保险公司和平台合作,给借款人买保险,保借款人能履约还钱。如果借款人不还钱,就有保费了呗。不过这个也不是一般平台能谈下来的,得是资产风控都非常好的平台才有可能做,不然谁都不还钱让保险公司赔保险公司又不傻。不过也要警惕有平台上假的履约险,要擦亮双眼。目前履约险我买过和信贷,XXXXX,米缸金融都还可以,合作的都是大公司。不过网贷有风险,不管是什么保证都要擦亮双眼比较好。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就是都是骗子。
相关推荐:
投资人QQ群
沪公网安备 4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长头发卖的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