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史观高考题高考题是根据史观来命题的吗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历史七大史观
江苏无锡辅仁历史教研网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考二轮复习:高考历史七大史观
作者:lsyxs&&&&出处:&&&&点击数:211&&&&更新时间:&&&&文章录入:cwxcwx
<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6" cellpadding="8" style="word-break:break-all"
1、中学历史教研网
旨在为广大历史同行提供学习交流或参考的资源平台,奉行“少而精”的原则,努力为您打造。
2、为防止其它网站肆意转载,本站对部分资料进行文档保护。“取消”密码:
。日起改为
3、由于资料来源庞杂,尤其是部分用户上传资料来源不明,若侵犯了你的权益,请尽快与“网站编辑”联系,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4、为保护知识产权,禁止网友将本站任何扣点资源,尤其是全套资源和推荐精华资源传播到其它网站,更不得用于其他赢利性活动。
&&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
网站名称:&& &网研地址:&&&网站站长:陈伟新&&& 交流群:&&&&
<font 214023高中版主:<font color="#0000FF" 214023何&
平[江苏省无锡市宜兴中学]& &&<font 214023版主QQ:<font color="#0000FF"214023&&&&&<font 214023手机:<font color="#0000FF"214023&&&&<font 214023EMAIL:&
<font 214023&高中版主:<font color="#0000FF" 214023薛权开[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中]& &<font 214023 版主QQ:<font color="#0000FF"214023&&& &<font 214023手机:<font color="#0000FF"214023&&&&EMAIL:<font color="#0000FF" 214023&
<font color="#0000FF" 214023&&&&&&&&
<font 214023高中版主:<font color="#0000FF" 214023俞&
军[江苏宿迁宿豫实验高中]& &
<font 214023版主QQ:<font color="#0000FF"214023&&& &<font 214023手机:<font color="#0000FF"214023&&&&<font 214023EMAIL:&&&&&
<font 214023初中版主:史艳莉[陕西省咸阳市后稷中学]<font color="#0000FF" 214023&&&&<font 214023版主QQ:<font color="#0000FF" 214023&&&
<font 214023&手机:
<font color="#0000FF"214023&&&<font 214023EMAIL:&&&&&&
<font color="#4023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有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及时处理。
<font color="#4023&&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号<font 214023&
<font color='#4023&&&&&&
<font 214023& 技术支持:Copyn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4年高考冲刺历史:用新史观理解阐释历史
来源:  19:37:36 【】 
高考将至,广大考生正在进行艰苦的复习准备。考前一个多月的最后冲刺阶段,与第一轮复习全面梳理知识、夯实基础的复习策略相比,复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应当采取哪些复习策略呢?为此,全国部分重点中学一线名师为考生支招。
  高考将至,广大考生正在进行艰苦的复习准备。考前一个多月的最后冲刺阶段,与第一轮复习全面梳理知识、夯实基础的复习策略相比,复习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应当采取哪些复习策略呢?为此,全国部分重点中学一线名师为考生支招。
  各位老师认为,考前最后冲刺阶段担负着承前启后、巩固提升的重任,复习重点应放在将基本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强化思维训练,系统地构建知识网络,总结解题规律,积累答题经验,突破各个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查找知识漏洞上,这是考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所在。下面请看各位名师针对9 个学科的精彩点拨。
  历史 用新史观理解阐释历史
  一、明确考查内容,把握复习重点。
  第一,历史高考强调对要点知识、要素知识、阶段特征和时代性的考查。因此考前最后冲刺的要点是结合2014年考纲,重点梳理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深化拓展重点知识,尤其要挖掘历史地图、表格和图片中的信息。第二,要建立知识的宏观体系,梳理知识的发展线索,把握历史规律。如从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政治制度沿革、思想文化变迁、科学技术创新、世界形势变幻等方面建立知识体系并提炼历史规律。第三,要把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尤其是中外几个重要的历史发展阶段。第四,要注意历史问题的现实思考和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将历史、热点、中外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尤其要适当关注本年度热点和重大社会热点。
  二、有效适度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要重视解题能力的训练,以此掌握必要的解题方法和规范答题技巧。要认真做高考真题,分析高考题考查的知识、方法、能力的要求等;要进行限时训练,可利用几次重要的模拟考试提升解题能力和解题技巧。
  三、关注最新理念,提升认知水平。
  要利用新史观理解和阐释历史、评价认识历史和构建历史知识结构,要用新史观重点关注转型时期重大历史事件、重点人物等内容;关注史学方法,如史料的分类、比较史学、计量史学等都是高考考查方向。这些研究方法不仅在经济史领域,在政治史、文化史、社会史等领域都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要利用史学理论,建立知识的联系、提炼历史规律和明确认识历史的方法。
  1&&&  编辑推荐:
文章责编:zhouxin1879&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5:13:54)?&&( 15:19:21)?&&( 15:22:38)?&&( 15:37:46)?&&( 15:36:11)?&&( 15:34:33)
在线名师:  
新东方在线特聘教学专家,北京重点中学特级教师,全国著名物理教...[]
在线名师:  
北京师大实验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兼任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中...[]
在线名师: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北大《纵横》杂志主编,《北大研究生学志》副...[]
在线名师:  
北京新东方学校资深英语老师。长期在新东方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培...[]
实用工具 |
| 大全 | 大全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用文明史观来统领历史的高考备考工作(二) 万世通的blog
万世通的blog
(95)最新文章文章作者: 万世通时间:
16:27:00分类: &我谈谈09年历史高考
1、解读07、08年高考历史试题
①:选择题变化明显、呈现形式日益丰富、考查范围有所扩大。
在12道试题总量不变的情况下⑴结构上:06年全国文综Ⅰ卷历史题选择题部分是由“政治机构与制度的变化”“社会主义运动”“法德关系”三个小专题“题组”构成;07年全国文综Ⅰ卷历史题选择题部分则是由一个专题“17世纪以来中国军队在组织、性质等方面几经转变”“题组”4个小题和8个各自独立的历史知识选择题构成;08年全国文综Ⅰ卷历史题选择题部分则是由12个各自独立的选择题构成;命题更加自由,考查的范围更加广泛。
⑵题型上:选择题的第二个变化是三年来高考选择题中组合类选择题不再出现;材料型选择题大大增加,07年的13、15、18、19、21、22、23题共7道材料选择试题,08年的12、13、14、15、16、17、18、19、20、21、22题共11道选择题为材料选择题;材料类型丰富多彩,有文字、照片、线状示意图等,特别是在07年高考全国卷Ⅰ中出现了英文材料。
⑶第三个变化是07、08年连续出现文史常识性选择题。是否成为定式值得今年思考。
②:试题力求平稳过渡、年年都有创新,敢于突破常规
&&&&& 08年的高考文综历史题主观试题部分,仍延续了07年高考题的地理、历史、政治、综合的排列顺序和命题模式,但设问多少与问题排序和07年相比有了比较明显的变化。07年38题⑴、⑵、⑶、⑷、⑸问和40题⑴、⑵、⑶问共8问为历史题,一目了然。08年的37题⑴、⑵、⑶、⑷问和39题的⑵、⑷问共6问为历史题,特别是39题的⑵、⑷问和地理学科交叉排列,对考生审题提高了要求。总题量也有07年的40道试题回归到08年的39道试题。题量减少,设问减少,过渡平稳,但试题的难度并没有降低。
③:突出能力立意、突出能力考察&& 体现新课程方向
&&&&&&& 08年的高考历史试题淘汰了识记、简单再现等低层次的能力选择题,大量考查考生对历史史料和材料的分析、归纳、概括等高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37题、39题两道材料题,文字多,材料长,难度相应增大,对考生准确提取信息和做出准确地分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答案的制定上,也不再局限于哪种版本的教材。
④: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考查历史骨干知识,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取向
&&&&&&& 07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高考选择题中出现了和军事有关的一个题组。08高考题中出现了明治维新(140周年),东欧剧变(20周年)等考题。此外,热点问题如:朝核问题等也在试题中(选择题23题)得到体现。在07年38题考查美国史和中美、中日关系的基础上,08年高考选择题中17题仍然考查了中美关系。
⑤:突出大文科意识& 强调知识融会贯通
&&&&& 07年选择题12题“帝王谥号”,08年12题地名“阴阳”和“山水”的关系。强调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运用,“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历史,从中国人的立场观察世界”,古今、中外糅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体现历史知识的关联和核心知识的外延。
07、08年的高考试题在注重对基础知识考查的同时,关注社会热点,贴近生活实际,材料新颖,时代感强,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学科特点和发展趋势。
2、关于09考试大纲及 09年高考趋势预测
㈠从内容来看:
09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由三部分构成:
Ⅰ、中国古代史,由六模块组成,共121个考点;
Ⅱ、中国近代现代史,有11模块,共136个考点;
Ⅲ、世界近代现代史,11个模块,86个考点(带课标)、69个考点(不带课标)。
历史一共326个考点。
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部分和07年相比,变化或增删之处达75处;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部分和08年相比,则无变化。
从考纲来看,去年到今年的考点保持稳定,是否这就预示着,在新课程高考方案实施之前,高考的样式和题型、结构会相对稳定,以平稳过渡为主要特征。
㈡从考核目标来看:
对09年大纲“能力考核目标”的理解
1.“获取和解读信息”是学好历史学科的基本功
2.“调动和运用知识”是历史学科能力基础的、重要的一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4.“论证和探讨问题”
所谓信息,即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 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首先表现为审题的精准;其次是能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回应信息提供的情景。事实上,对信息的处理将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质量和速度。
所谓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在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 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
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用简洁准确的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论证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是论证问题的前提。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
探讨,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在考试过程中,探讨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能够从侧面反映出考生追求真理、遇到困难不放弃、勇于挑战的意志品质。
Ⅱ、09年历史高考趋势 预测
&⑴、趋势:
①试题平稳过渡,体现文明史观,强调与现实的联系,进一步贴近现实、贴近生活;
②以纲为纲、以本为本已经过时了
&&&& 考查的中心还是教材上的基本知识点,但非点对点的对应,而是要求运用知识点的知识,在运用中考查知识;
选材范围包括历史著作、名人名言、新闻图片、政治漫画等等
&&&& 或者作为背景来理解试题,解决试题;
&&&& 考察通过课本学习而体现出的能力,包括理论能力、分析能力等;
③突出能力的考察。
&&&&&&&& 能力考察以后会越来越突出。不否定基础知识;不否定死记硬背,该背则背。
题干往往用“反映了”“说明了”“如何理解”等词语来增加思考的力度。
④考察领域扩展:
一为文史知识;
二是史学理论;
此外还注重中外历史知识的整合;
有意识的向新课标过渡,体现新课改的方向;&&
⑵、分值:08年中国古代史40分,中国近代现代史28分;世界近代现代史32分;今年高考应相对稳定,会出现小幅度的调整也是有可能的。
难度:09年的高考文综历史题难度预估仍会介于0.46到0.52之间,仍然会以能力立意来考察考生多方面的素质,在考察历史主干知识的同时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
3、 40天备战高考全攻略
①看书——回归课本要五到
目录到;单元前言到;章节正文到;课后练习到;大事年表到;
②百炼成钢——适当做题
高考历史学科十项考试能力要求
再认、再现历史知识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
2、再认、再现历史的阶段特征、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
3、阅读理解历史材料。
4、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5、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论证。
& 6、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
& 7、把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
& 8、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揭示其本质,阐述历史发展的规律。
& 9、史论结合。
& 10、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解读文献能力,在历史练习中应作为一种核心能力加以培养。
注重训练提高思维力度
&&&&&& 选择题也给材料,更多地是“反映了”“说明了”等设问,对思维力度要求加大。训练中,要侧重于材料型的选择题的训练
解答材料型选择题对策:一通过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相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二通读材料,弄清材料内容及相关人物或事件;三搞清被选项的内涵及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
③适应材料题的变化——全新的内容、信息量大
是对某一问题相对完整的叙述;
问题设计不是简单抄材料,而是需要重新编排;
评分标准不采取要点给分,而是采意给分,或者看问题分析是否妥当;
高考的出题模式——设置新情景。敢接受新情景、新材料 。适当地扩大阅读量。
高考作为终结性、选拔性考试,不同于平常的阶段性、水平性考试。只有平时养成良好的应试习惯:文字表述要层次化、序号化、要点化。
最后冲剌阶段切忌做难题、偏题、怪题、创新题。也不要押题下赌,心存侥幸,或者过分紧张,打击自信心。
&&&&&& 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近年高考试题。掌握各类常见题型的表达模式,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要做一定量中、低档题。&
高考前要梳理“错题库”
&&&&& 将自己做错的题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建立错误原因分析库,找出自己的主要问题,以杜绝再次出错,提高做题正确率。
③关注热点问题和周年大事
近两年高考加强了对社会热点、焦点相关问题的考查。历史知识是关于过去的知识,现实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一般不会在历史教学的内容中,因此,复习时一定要注意通过发展和联系的历史视角去折射现实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比如:07年40题⑴、⑵问考查历史上汉族、女真族之间的交往;08年39题⑵、⑷问考查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都是联系现实,呼应社会热点的好题。
立意热点:改善民生、和谐社会、节能减排、福利国家;减灾防灾、食品安全、中西文明交流、民主法制建设、
胡主席亚非五国行、习近平拉美四国行---中国和亚、非、拉美的关系;
改革开放;社会 发展 ;宏观调控 ;“三农”工作 ;自主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 ;生态环境保护 ;就业和社会保障 ;教育公平 ;民主法制建设;国际金融危机 ;工业化、城镇化 ;基础设施建设 ;科教兴国战略 ;区域协调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 ;等等
今年的热点问题有:
世界金融危机;三农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及社会主义运动问题;台湾问题;中法、中美问题;朝核问题;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09高考年度周年大事:
&改革开放3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1929年金融危机90周年;中法建交45周年;中美建交30年;等等
④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
临场应考:
&&&&&& 以平常心面对高考,消除紧张情绪,放松自我、树立自信。
&&&&&& 在容易题面前不丧失应有的警惕,在较难题面前不丧失必胜的信心。要胆大、细心、有意志、有毅力。保持最佳竞技状况,发挥最优竞技水平,理想的好成绩将是您的最好回报。
欢迎大家多多指正。
| 访问脚印(最新55个)暂无访问记录
点赞暂无点赞记录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近代化史观”下的高考历史专题复习
网站长期坚持免费免点免注册使用,目前拥有200000条资源,资源点击突破4800万人次!
思想者园地★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思想者园地
  伴随着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新课改地区的高考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新的史学观念试题的出现。所以,我们在高考总复习已经完成一轮章节考点过关的基础上,应根据历史学科特点,运用新史观重新构建专题体系。根据当前高考命题的趋势,历史学科必须构建文明史观、近代化(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等体系。下面就如何运用&近代化史观&进行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做简要说明。
  一、&近代化史观&的含义及其内容
  &近代化史观&认为,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教育、军事、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现代化)以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主线,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政治到民主政治等内容;经济上的工业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大众化进程。
  近代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德国例外)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二、例谈&近代化史观&下的专题复习
  (一)世界近代化
  世界近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世界的近代化,结合史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纵向把握世界近代化的四个阶段。
  1.现代化的准备和启动:①时间:16世纪至19世纪初。②进程: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启蒙思想传播;资本主义在英、法、美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现。
  2.现代化的迅速发展:①时间: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②进程:两次工业革命(农业社会过渡到工业时代);三大潮流兴起、发展;欧美、日本实现现代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形成。
  3.现代化的转型时期:①时间:20世纪初至1945年二战结束。②进程:两种不同性质的现代化模式并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世界民主化进程受到挑战;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4.现代化的稳步发展:①时间:二战结束以来(1945年至今)。②进程:三种现代化模式并存;改革浪潮兴起;世界民主化进程加快;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发展。
  (二)中国近代化(现代化)
  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一直贯穿着两大主题:一是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争取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1.起步阶段(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要在经济领域。①政治上,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②经济上,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民族资产阶级也开始创办近代工业。③阶级关系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产生,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思想文化上,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向西方学习;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派人出国留学。⑤军事上,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⑥外交上,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外交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2.整体发展阶段(年):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资产阶级,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①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想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②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一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③思想文化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3.曲折前进阶段(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几乎陷入绝境。但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①经济上,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实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经济领域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使民族工业的发展日益萎缩。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日本侵略下遭到严重摧残。抗战胜利后,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②政治上,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妥协退让,对共产党、工农群众的屠杀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实行保甲制度和特务统治;制定&伪宪法&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③现代化的新发展。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的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4.腾飞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担负现代化任务的主角是无产阶级。①政治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后来不断对宪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不断完善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等。②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一五计划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③思想上,1957年整风运动提出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主观主义;&文革&后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期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④外交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三)中国近代化(现代化)的特点与启示
  对比西方世界的近代化,中国的近代化有以下特点:①&中国特色&:经历器物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层面的变革,最后是精神层面的变革。②曲折性:受帝国主义与封建传统、封建利益的阻挠,在艰难中曲折行进。③复杂性:近代化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相互交叉、同步进行。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①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②必须解决农业问题,才能加快近代化进程,为近代化提供支撑。③对外开放、兼收并蓄,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④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⑤科教兴国是现代化的关键。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决策。
  (四)认识&近代化史观&时要防止几种偏差
  ①把现代化看成人类理想目标的实现。因为现代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需要人类在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等,后来西方国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了纠正,现在的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已成为人的权利。还有如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②现代化与西化的关系。现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的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③现代化与近代化的关系。一般来说,近代化就是现代化,二者只是在时间上的差别而已。
  (五)习题演练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向近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和西方各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精神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中国在近代的变革顺序却是正好相反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和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世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阐述西方变革的发展历程。(15分)
  (2)联系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的有关史实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变革顺序。简要归纳导致中西方变革顺序相反的原因。(16分)
  (3)你认为在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的文明成果?(6分)
本文关键词:|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200000余条,下载突破48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
在 谷歌 中搜索:
在 百度 中搜索:
在 搜狗 中搜索:
在 搜搜 中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物主义历史观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