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产品牌问题频现 智能手机维修视频乱象何时休

您好,欢迎来到
中国旅游订阅
财富中文版
食品界:乳品安全问题频现国内乳企如何突出重围
作者:食品界 出处:
浏览(1368)
陈之秀 本刊记者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已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营养和安全。而乳制品除含有高质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被公认为迄今为止...
陈之秀 本刊记者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已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吃得营养和安全。而乳制品除含有高质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外,还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被公认为迄今为止的一种比较理想的食品,因此乳和乳制品已成为人们非常喜爱的日常食品之一。
然而近几年来,市场上频繁出现劣质奶粉、明胶酸奶、毒奶粉等恶性事件,乳品安全问题由此受到了全民的广泛关注。继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至2012年12月底,公众熟知的光明、蒙牛等乳业都先后出现了食品安全事件。频临的乳品安全事件使乳业受到质疑,企业面临考验。同时,在这些具有较高公信度的品牌乳制品都出现问题的时候,人们不禁要问,今天,这世上还有放心奶可吃吗?
消费者对曝光奶敬而远之
近日,记者在北京海淀、西城等区的大型超市调查采访,发现超市里的牛奶饮品可谓是五花八门、种类繁多。纯牛奶、高钙奶、早餐奶、低糖奶、营养舒化奶等等,各式各样的牛奶饮品,让人眼花缭乱。
“以前是没奶可选,现在品种多了不知道选择哪种。”记者在超市内,采访了几位正在选购牛奶的顾客,其中一位大爷拿着一盒橙子味的酸奶说。
接着他又说:“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牛奶也不例外,时不时地被曝光,只要是曝光的产品,我坚决不购买!”
“我也不买曝光的牛奶。”另一位在挑选牛奶的大妈说道。
“如果被曝光的产品不选,这就意味着挑选食物的面越来越窄了。”记者说。
大爷无奈地呵呵一笑,说:“那有啥办法,明知道有问题,还去选择,岂不是犯傻吗?”
“我也知道,这样的话,挑选的面会越来越窄,但是,曝光的产品多少让人在心理上难以接受,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的。”那位大妈说。
记者在超市注意到,消费者在选择牛奶时,更多的是在注重自己的口味、喜好的同时,对于曝光过的奶是心存芥蒂的。甚至有消费者说他在购买牛奶之前,先上网查找哪些牛奶是被曝光的,哪些是没曝光的,对于曝光奶坚决说不!更有甚者,有消费者竟然拒绝食用牛奶。一位女士说:“我很久不给我孩子喝奶了,不知道哪个牌子喝着放心。”
原中国乳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内乳业发生的各种安全事件,不能简单地把个体事件看成是整个国内乳品行业的整体问题,这既不客观也不科学,有失偏颇。更不能因为某个食品出了安全事件,就拒绝食用。
“彻底杜绝乳品安全事件是不可能的”。王丁棉说,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发达国家都不可能彻底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只能通过企业自律自查、政府监督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轻事故带来的后果。不少公众认为,越大的乳企出现安全事件的概率应该越低。其实,乳企规模大,也同样会发生食品安全风险;乳业规模小的,风险反而会显得相对较好予以控制。
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乳业造成重创
“乳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对乳品市场有着严重的影响,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行业的发展。”王丁棉说,特别是2004年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喝出了很多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这个事件就是重大创伤性事件。接着是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对中国乳业几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据王丁棉介绍,10年来,中国乳业历经“阜阳劣质奶粉”、“回炉奶”、“还原奶”、“三聚氰胺事件”、“黄曲霉素M1风波”、“生鲜奶标准质疑”等种种事件,早已让消费者“谈奶色变”。特别是三聚氰胺事件后,他曾4次对全国各地收奶价格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除广东当时的收奶价格稳定在3.90-4.00元/千克之外,全国各地的收奶价在2009年9月份之前一直在低价位运行,内蒙古、黑龙江、新疆、河北、山东、甘肃、宁夏等多个地区的散户奶农的收奶价曾较长一段时间跌至1.50-1.80元/千克,而黑龙江青冈县和山东烟台的奶价分别跌至1.38元/千克和1.30元/千克。如此低廉的奶价,加之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黑龙江有些地区有六、七成的奶农出现了亏损,不少人只好忍痛倒奶和卖牛。而一些地区的企业,也受到其行业的影响,产品积压严重,当时整个市场就丢掉了70%。通常情况下,乳品每发生一次食品安全事件,都会对乳品市场带来影响,但这类影响在市场上持续3个月时间左右就会消失,但三聚氰胺事件后,5年过去了,还没有消除影响。由此可见,这一事件对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也是非常深的,消费者对国产奶失去了信任,不放心之余甚至还有小部分人放弃了饮用。
有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之前的10年中,国内乳品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生鲜奶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4%。而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至今的4年多以来,中国乳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生鲜奶总产量年均增长率骤降到1.29%。其中2008年为0.87%,2009年为0.98%,2010年为1.56%,2011年为2.1%,2012年为1.5%。
事实上,这4年多以来中国的人年均占奶量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仅稍微提升了0.3公斤。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的总奶量约为7.49亿吨,人年均占奶量约为107公斤,但去年中国全年生鲜奶生产总量约达3744万吨,人年均占奶量仅约为30公斤不到,连全球水平的1/3都不足。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和原料涨价造成产品成本上升,目前全国726家乳品加工企业中亏损的企业仍接近30%。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元股份”)副总经理吕淑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次的乳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对乳业来说都会受到波及。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波及最大,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小企业的挑战。毕竟,中小企业在成长中,无论是在奶源和技术、营销等方面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有的甚至还没有有影响力的品牌作为支撑。而三元则不同,它有着近60年的历史。三元的“品质”、“诚信”基因已融入企业的价值观中,无论行业如何演变,其始终坚守乳业发展规律,牢牢把握牛奶行业的产能布局规划,稳步发展,使之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好人缘”企业。三元始终坚守“诚信为本,质量立市”的经营理念。这些是否就意味着乳品安全事件对三元没有影响呢?如果从短期来看,对三元是没影响的。相反,是给三元一次新的增长机会。因为每次的乳品安全事件发生时,三元食品都独善其身,更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但从中长期来看,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可能会经历一个延缓期,三元也不例外,这种影响是潜在的。
不能盲目迷信洋奶粉
王丁棉表示,奶源生产供给存有缺口,同时国内的原奶收购价已失成本优势,国内使用还原奶粉的企业更是越来越依赖进口奶粉,导致每年洋奶粉进口剧增。据了解,中国近两三年来每年还得从国外进口24万—60万吨的奶粉和60多万吨的其他奶制品作为补充。而在2008年时的奶粉进口量仅仅是12.5万吨。
近二、三年来,中资乳品企业纷纷跑到海外收购牧场、加工厂,它们希望借此“曲线救国”来应对“洋奶粉”、“洋牛奶”在国内的市场争夺和原料成本上涨的控制。在此前已见有光明乳业认购了新西兰乳企Synlait Milk;2012年11月上海鹏欣集团正式完成了对新西兰16座克拉发农场的收购;2012年年底伊利宣布拟在新西兰新建年产4.7万吨婴儿配方奶粉项目;2013年1月,又传出广东乳企雅士利敲定要在新西兰自建奶粉厂。这类动作,从另一角度上看,也可反映出这些企业在规避国内行业危机所带来的经营风险以及对国内奶源质量的“不放心”。
乳业频临的安全事件,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目光锁定在了洋奶粉上。王丁棉说:“目前洋奶粉销售火爆,就是消费者对国内乳企不信任的一种表现”。他表示,乳企频繁出事和乳品新国标过低,是造成消费者不信任的根源所在。
王丁棉又历数三聚氰胺事件后品牌乳企发生的大小问题:学生奶中毒事件、汞超标事件、奶源投毒事件、水解蛋白质事件、B一内酰胺酶事件、消毒液外泄事件、低温奶冷链失控事件、牧场人畜共患病感染事件、生鲜奶双氧水保鲜防腐剂事件,件件触目惊心。
对于今年3月1日香港施行的奶粉限购令,王丁棉说:“我认为这是给中国奶业扇了一个耳光,中国奶业人应该对此感到羞耻”,但他对香港做法并不太认同。他认为,内地人对香港奶粉的抢购,只集中在四五个品牌上,实际上没有造成全面奶荒。这本来是市场的事情,应该由市场解决,而不是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更不必采用司法手段来严惩违规者。本是同根生,一罐奶粉,又何必伤害大陆与香港两地市民的感情呢?
据王丁棉介绍,部分消费者选择洋奶粉,是因为其品质更受信任,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奶源好。新西兰和欧盟多采用放养,牧场离工厂远,空气水质好,奶源质量好。而美国和中国多采取圈养,给一点草料及精饲料,比如豆粕(由豆渣提炼成的)、啤酒渣等,但奶源好并不代表洋品牌就没有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实际上是我们把洋奶粉过分神话了,特别是对新西兰的奶粉。海关每年检查出很多不合格洋奶粉,少则十吨八吨,多则几十吨,只是有一部分没予曝光而已。
据了解,今年初曝光的新西兰恒天然的双氰胺事件,后来查出是牧场肥料问题,实际上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有使用这种化工原料的,也有土地污染的可能,只是之前没检测出来,大家不知道而已。事情发生后,有奶粉进口商向所在国检测单位申请也检测一下自己的产品,但比较尴尬的是,他们居然连检测的方法、技术和设备都没有。其它国家,食品安全事故亦是时有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我们的“专利”。
王丁棉谈到,新西兰奶粉发现双氰胺后,他与一个在新西兰开过奶厂的朋友聊过这个问题。他转述那位朋友的短信原文:“中国媒体及进口商制造的‘新西兰神话’现象,掩盖住他们质量存在的问题及生产工艺的落后,我们企业就是深受其害,才转到美国开厂的。我们消费者应该回归理智而不是盲目地购买国外的东西。”他认为,这位业内人士的话,值得国人分析、反思。
其实,在王丁棉看来,无论是限购奶粉令也好,还是洋奶粉入侵也罢,对国内乳业总体上影响不会很大。国内港货专卖店的货源可能受到的影响会大一些,有些专卖店也许会趁机提价,但这一部份的市场份额不是很高。对原购买港版奶粉的这部分客户,会分流到网购、代购或内地的同等品牌的选择,还有一小部分会转移到国产品牌来。国产品牌,除那三五个质量不是很稳定之外,其余绝大多数品牌还是可以信赖的,总体上质量控制还是可以放心的。
王丁棉告诉记者,今年的上半年我国进口了40多万吨奶粉,这说明洋奶还是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对洋奶粉的依赖性还是相当高的。同时也说明了部分消费者还是不太敢食用国产奶。现在,就连光明、伊利、雅士利等企业也都去外国找奶源,这同样说明了他们也不敢相信国内奶源的质量让人放心。出现这种状况和后果,业内是不想看到的。
走出困境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对于乳品行业各种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王丁棉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乳企为了竞争和发展速度只顾产量,质量和安全兼顾不到。其次,在于政府监管部门的未做到贴身监管而留有死角,例如,对过期产品回收处理的监管,就让企业钻了空子。王丁棉说,中国乳企要走出困境,需要几方面共同努力。第一,企业本身要严把质量关。企业要真正遵守行业规则,包括奶农、乳品加工者,不能突破道德底线。第二,政府监管应从运动式执法过渡到常态化监管。第三,行业协会应该尽到一定的责任,帮政府把关。第四,要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要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媒体要对乳品行业进行监督;另一方面,作为媒体应该向消费者传递正确的信息,指导消费者选择安全奶;同时,消费者也应该理性地看待广告,学会自己辨别产品的质量。
王丁棉强调,“只有这四方面相结合,才能铸就食品安全长城,单靠哪一方面都不行。”
王丁棉认为,作为乳企应该从源头把控质量,放慢发展速度,更多地向消费者公开产品的相关信息。在进行商业运作的同时,乳业巨头应更加注重对自身产品品质的提高,塑造能给消费者带来信任的品牌。这才是业务整合的归宿,也是国内乳企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王丁棉指出,中国每年婴儿出生在1600万~1800万之间。根据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的估计,细分到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在2015年这一市场将达到40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到2020年这个数字预计将增长至700亿~800亿元,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只要中国乳企改变营销策略,加强品质品牌建设,喝牛奶的人就会越来越多,这样就有了大的市场,乳品市场也就能整体好起来。同时,城镇化的推进,使得一部分农民成了市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消费的拉动,对市场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来讲,洋品牌虽然占领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对于国奶构成一定的挑战与打压,但只要国内乳业以食品安全为底线,充分发挥市场优势,最大限度减少类似食品安全事件及伤害消费者的事情发生,美好的市场前景还是青睐国产奶的。王丁棉说,政府部门应该改变检查、监管模式,从通知检查变为突击检查,事先告知检查变为“微服出巡”。因为,检查之前你就事先通知了企业,这样往往不能看到真实存在的问题。乳企一旦“出事”,政府部门不能光顾着发文件,澄清事件,消除影响,而忽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内地一些地方在2010年把一些小的乳品企业清查了,但仍然没有管住这个行业。这也说明这个行业的水很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还有深藏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未完全暴露出来。为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国务院公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最近又下发了一个《关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但关键是要把这些政策和规定落实到实处。比如说,把生鲜乳标准提高,对国外无生产资格靠贴牌生产的婴幼儿奶粉不准随便进入我国市场等。
“总之,降低乳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离不开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媒体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了,中国乳企就会走出困境,我对中国奶业的未来还是充满信心的,希望大家亦有此信念。”王丁棉最后说道。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一个乳品企业应该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以及对社会、对消费者的爱心、良心和责任心,才会保证所生产的牛奶的安全与放心。”吕淑芹说,对于三元企业而言,我们多年的坚持与努力,已悉心构筑了一条从优质种源——集约化养殖——高科技加工工艺——现代化冷链配送——完善售后服务体系的完整奶业产业链,整个产业链在严格的质量监管体系保障下,得以良性稳定的发展,最终为消费者生产出安全、放心的牛奶。
食品界&2013001期&目录
热门文章标签
最受欢迎文章科技新闻—中国玉环新闻网欢迎您访问
旗下网站:
手机浏览中华地板网
当前位置:
&行业乱象何时休? 树品牌正气从联丰地板开始
行业乱象何时休? 树品牌正气从联丰地板开始
责任编辑:
浏览数:4540
【中华地板网】《穹顶之下》引发的环保拷问,“毒地板”事件衍生一系列质量质疑,..
  【】《穹顶之下》引发的环保拷问,“毒”事件衍生一系列质量质疑,再加上近期关于行业品牌认证“造假”被曝光的持续发酵,地板行业似乎自2015年开年以来就没有停歇过,一次又一次的“大敌”当前,也让不少人发问:究竟这些被反复提及的行业乱象何时才能休?
  消费者青睐就是品牌正气的最好验证
  毋庸置疑,任何行业组成的核心都是大大小小的企业,只有企业自身做好了,整个行业才会好。由此,想要地板行业真正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要有一批怎样的企业?
  屡被叩问的地板行业!
  《穹顶之下》——地板行业再遭环保叩问:2月28日,《穹顶之下》视频上线,仅用了一天的时间,视频的播放量达到9939万,各行业关于环保的呼声再次喧嚣尘上!除了室外环境,与室内家居环境息息相关的地板行业也被卷进了这场关于环保的热议中,不少地板企业纷纷站出来承诺自身产品的环保性能,借着《穹顶之下》之风大肆宣传自身产品。
  《60分钟》——地板行业再遭毒地板叩问:地板企业这股借“事”营销之风并没有吹得多久,3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新闻王牌节目《60分钟》曝光美国最大地板公司“LL公司”销售的复合地板甲醛浓度严重超标,并将矛头直指地板产地——中国江苏常州。“毒地板事件”曝光之后无疑在行业掀起了一阵共震,除了企业忙着公关之外,甲醛超标再次在消费者心中蒙上了一层阴影。
  《经济半小时》——地板行业再遭认证叩问:鱼龙混杂的行业市场,难免出现一些鱼龙混杂的行业现象,五花八门的品牌认证被曝光也早已不是一次两次。然而,3月27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再次曝光家居建材行业的认证乱象,行业品牌再陷信任危机!
  在一系列的质疑与叩问声中,树行业正气迫在眉睫,大众也急需一个真正具有品牌责任感与品牌实力的企业,在中国地板行业从萌芽到发展到壮大这漫漫三十年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荣誉感的品牌都在为树行业正气贡献自己的能量,荣耀三十年的联丰地板则成为其中的代表!
  联丰地板:树品牌正气,做行业乱象的终结者!
  众所周知,任何品牌荣誉的获得、累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需要自身实力的沉淀还需要消费者自始自终的肯定与青睐!细数联丰地板一路发展所斩获的各项荣誉,“亚洲品牌500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中国”、“中国消费者首选”、“中国林产工业协会地板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木材流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等等,正是联丰三十年风雨历程,品牌发展精华的积淀。
  中国地板行业自发展以来,也不过三十来年的时间。而联丰就始创于1985年,是中国最早专业从事、木门等木制家居产品研发制造的企业之一。这是一个品牌发展历史的正气!在当前新常态的环境下,联丰地板早已组建多元化发展事业部,产品更是涉足木门、木墙板、木制工艺品等领域。在谈及资源整合时,联丰地板副总经理李玉明在接受多家媒体联合专访时说道:“从地板发展到木门,联丰企业的规模、企业的管理、企业的人才、企业的营销,甚至是企业渠道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这也正式一个品牌向前拓展、蓬勃奋进所体现出来的正气!
  行业乱象就像是一场疾风,不知道何时又会刮到地板行业。但是一个具有正气、具有底气的品牌也正式抵御这场“疾风”的城墙!
相关阅读:
阅读上文 &&
阅读下文 &&
大家喜欢看的
············
············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未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
品牌商服务
关注官方微信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华地板网 - 品牌传播权威网站 招商加盟精准直达
服务热线:400-080-7177| 传真:(+86 73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ICP备案号:湘ICP备号-1湘公网安备 08号||||||||||||||||||
华为OPPO问题频现 智能手机乱象何时休?
投稿邮箱:jx.&&&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1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数据显示,在商品大类的投诉中,通讯类产品以57789件高居榜首,而其中移动电话机的投诉高达45182件,占据绝对比重。来自消协的分析表明,消费者对手机质量、恶意软件、售后服务、虚假宣传等方面的投诉最多。
智能手机正在快速普及,市场繁荣背后却出现了种种问题,人们不禁对智能手机产生了怀疑&&激烈的市场竞争让厂商偷工减料?国产手机生产把关不严?智能手机的乱象何时才能终结?
手机质量参差不齐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这样一种印象,国产手机卖的再贵也不代表质量一定过硬,甚至很多人都不信任国产手机的品质。而诸多的报道和案例也显示,国产手机确实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据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频道《生活帮》报道,2014年3月,山东潍坊市民小王从当地的一家手机卖场,以3498元的价格购买了一款OPPO N1手机,可是没过多久,手机就接连出现了黑屏等问题,官方维修两次未果。另据东北网的报道,张女士购买了一款OPPO2017型号的手机,刚买两天屏幕就出了问题。张女士来到OPPO售后,售后的工作人员检测之后,称不是软件问题也不是硬件问题,是概率问题。在百度搜索&OPPO手机质量问题&可以返回近20万条结果,排除冗余信息我们发现,OPPO手机在屏幕和售后服务的问题暴露的非常多,频繁黑屏、售后体验不佳、运行不畅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购机用户。
而据家电消费网的报道,北京消费者李先生投诉刚买的一加手机屏幕底部泛黄,厂家否认是质量问题。一加官网海外论坛的用户也反映称,自己购买的一加手机在音频系统等方面存在缺陷。对此官方仅提供了一个刷机文件,但刷机后手机资料被全部清空,可问题依旧存在。随后该用户要求官方提供换机服务,或者直接退款,但客服并没有给予理睬。据其他网友反映,在一加论坛上也有类似的问题出现。虽然随后一加发布了声明,但声明的内容更多的是官方辞令,并没有正面回应问题。
据了解,上述案例中出现的两家手机厂商还有着一定的特殊关系。资料显示,OPPO全称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全球性的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公司,业务覆盖中国、美国、俄罗斯、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其2011年推出的Find系列手机曾因邀请好莱坞巨星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代言而名噪一时。而一加手机也与OPPO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加品牌于2014年初创立,其创始人刘作虎曾经于2012年至2013年底掌管OPPO手机部门,在Find 5、N1等几款大热机型上市后,刘作虎去职OPPO创立了一加。2014年4月一加旗舰手机在北京发布,并宣布同步进军海外市场。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网&报道,作为国产手机知名品牌,华为就不断地被消费者吐槽。从华为成功推出旗舰手机P6开始,之后荣耀3C、荣耀3X,华为P7和荣耀6都遇到了卡槽质量问题的影响,小小的卡槽成为华为手机质量的鸡肋。首先来讲,由于卡槽而引发的投诉并不是单个的案例,而是很多消费者反映,主要问题涉及触针断裂、卡槽弹不出来或者卡住、还有不读卡。
据消费者反映,经常有刚买的手机就遇到卡槽出现问题,而且手机仍在三包期可以免费退换和维修,但实际上很多消费者并没有得到免费更换的这种待遇。
质量不过硬拿什么&出海&
对于上述这些立志拓展国际业务的手机品牌,在质量和售后上问题频现,却没有拿出正面解决问题的态度,这是非常令消费者寒心的。在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新产品面世之初应该要依靠过硬的自身品质和售后服务建立自己在消费者心中的口碑,如果一味的回避问题,甚至旧问题不解决就急于推出新产品,拓展新市场,不管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用户群的巩固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
受市场竞争的压力所迫,国产手机厂商纷纷走向高端配置,在摄像头、屏幕、处理器等方面激烈比拼,而疯狂的价格战让手机出货量猛增的同时利润却十分微薄,在关键的设计、生产、检测等多个环节,缺乏有效的监控机制,导致大量存在隐患的问题手机流向市场。而手机质量一直是用户关注的焦点,由于智能手机价格相对较高,频发的质量问题对市场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谁都不希望自己花费几千元购买的商品有潜在问题,影响使用。由质量问题引发的消费者对于国产手机&不信任&的态度,是值得所有厂商警惕的问题。
乱象需从源头治理
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9000万部,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2.86亿户,信息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智能手机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国产智能手机出现的乱象给市场的良性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就在国内手机厂商纷纷大刀阔斧的开拓海外市场的同时,国产手机在设计、生产、品控等方面暴露出的问题正在给国产品牌的可信度造成负面影响。随着4G的全面商用,国内手机市场正在迎来春天,厂商在这种关键时期,应该更加注重自身品牌的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虽然国产手机的乱象产生也有渠道商、运营商等方面的因素存在,但归根结底生产厂商是产品的源头,如果从源头上就存在隐患,整条产业链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生产厂家必须从生产源头严格控制产品质量,防止问题手机流入市场。
品牌建立非一日之功,我们希望看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带来的是厂家与消费者良性互动,而不是两方对立的关系。国家正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手机为代表的制造业产品应当抓住机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扭转人们对国产品牌的负面印象,形成合力共同打造属于国产手机的新常态。
责任编辑:江凌君
微信号:江西青年在线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手机维修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