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免结构基础考试”的简报结构该怎么理解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简报的结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查看: 2605|回复: 23
关于通过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高校毕业生减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的实施方案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454
关于通过土木工程专业评估高校毕业生减免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基础考试的实施方案
大家看到了吗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10
今年不会吧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71
减免部分科目,还是要考试的,其实基础大家都能过吧,基础都过不了,别的更加扯淡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319
赶紧看书 ,肯定早过比晚过强。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10
看到了看到了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71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59
基础都不能靠自己搞定,专业课复习起来还不累死,最后会发现基础知识欠缺一大堆
主题帖子积分
幸福指数-7
不知道是否真的会执行哦
Powered by中国教育考试网
  您现在的位置:&&&& 自考简报
自 学 考 试 简 报
二○○三年 第十期 (总第183期)
政策研究专刊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编   2003年10月
开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摘要)
教育部副部长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搣三个代表攠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战略地位的认识
党的十六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从经济、政治、科教和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使搣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攠。
落实科技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工作必须完成好三大重要任务。一是培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新人。培养人才是教育的基本职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既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根本问题。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搣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攠,这就从培养目标的角度为我国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指明了方向。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二是加强教育同科技与经济、文化与社会的结合,为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优质的科技和文化知识作贡献。实现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基础在教育。我们不仅要注重发挥自然科学技术的作用,也要积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大力推进教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紧密结合,面向和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贡献,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作贡献。三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化社会。要大力提高教育为国家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服务的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二、今后高等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与主要举措
新一届教育部党组在认真总结上一届教育部党组制定和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有力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把制定《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作为的一项重要工作。制定这一期行动计划的目的,是要围绕十六大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明确奋斗目标,理清发展思路,规划好今后几年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贯彻搣巩固、深化、提高、发展攠方针,突出两个重点,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重点是,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要集中力量抓好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和发展工作,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国教育的基础。同时,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搣三教统筹攠,加强农科教结合,不断增强农村教育的服务能力,努力为科教兴农服务,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为农业产业化服务,为城镇化发展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服务。  
第二个重点是,继续加大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力度。
四个方面的工作是:   
第一,坚持以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高等教育所有问题的关键。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解决高等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和前进中的所有问题,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促进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  
第二,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把提高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和督导,另一方面要抓好改革。同时要倡导科学的全面的质量观,要把搣成人攠与 搣成才攠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第三,坚持深化改革,推进教育创新,巩固已经取得的改革成果。改革和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以人为本,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促进发展。当前,要继续巩固和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成果,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研究生培养的观念和制度创新;进一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注重用信息化带动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第四,坚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在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还要高度重视加强高等教育管理。要自觉地通过改进和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和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班子都要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要依法治教、依法行政、严格要求,整顿和规范教学秩序;要深刻认识高等教育领域不正之风的严重危害,坚决制止行业不正之风的蔓延,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专门人才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二)进一步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办学和布局结构,促进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方面,要坚持促进各类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总体上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相适应,与高校的办学条件相适应,与经费的投入水平相适应。据此,今后几年全国普通高校年招生规模的增幅,总体上要与经济增长速度同步,一般应以7%--8%为宜。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适度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促进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争取到2010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2700万人左右,其中研究生在学人数达到180万人左右,毛人学率达到23%左右。  
另一方面,要大力调整、优化结构,力求教育事业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一是各级各类学校要科学准确定位,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采取搣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攠的方针,积极推动继续教育规模快速发展,高质量的发展。在继续教育中同样有高职、本科和研究生层次,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电大教育、自学考试等都应该是以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为主,它们应该各自归位,回到继续教育中办好、办大。要尽快建立起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立交桥,要抓紧构建终生学习体系,创造条件,支持未就业的高职(高专)毕业生继续学习深造。   
二是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大力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使高等教育办学模式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人才市场需求和提高国际竞争能力的需要,按照 搣厚基础、宽口径、强素质、注重文理交叉攠的原则,积极鼓励并优先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新材料科学等高新技术类本科专业,优先发展适应加入WTO急需的金融、法律、贸易等类本科专业,扩大培养规模。在高职(高专)教育方面,教育部积极推动产学研教育教学模式,逐步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调整机制。
三是调整优化高校布局结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三)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全面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教育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力争用 5年的时间建设1500门精品课程,并将其教案上网,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进基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运用的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改革大学公共英语教学标准、手段和考试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建设一批基于互联网的国家级示范教学基地和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促进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电子图书馆与教材建设以及实验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进制度创新,改革教学评估,建立5年一轮的普通高校教学评估制度;推动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逐步理顺医学教育体制;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进一步规范专业设置管理,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宏观指导;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教育;实施访问教师计划,继续推进双语教学和聘请国外优秀教师来华讲授专业课程。
(四)推进搣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攠,使研究生教育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五)施行搣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攠,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启动搣中国大学科技创新工程攠,增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国家创新体系作出新的贡献  
(七)深化各项改革,大力推进高等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   
一是深化各项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现代学校制度。
二是深化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改革,建立与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相适应的教育经费投入体制。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建立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出资和捐资教育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出资办学,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善教育收费政策,进一步规范学校收费管理,加大对乱收费的治理力度,实施公办学校收费听证制度。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扩大彩票收益用于支持教育的份额,调动社会支持教育的积极性。   
三是进一步深化高校办学体制改革,加强机制创新。
(八)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摘编自《中国大学教学》)
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为形成学习型社会作贡献
  党的十六大在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搣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攠,搣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攠。这既是教育的历史任务和光荣使命,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一历史使命和发展机遇,必须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和特点,认真总结经验,进行宏观思考,进一步开拓创新,不断完善制度,采取积极措施,为构建我国比较完善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和形成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
  20多年的实践证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在国家经费投入很少的情况下,为国家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有着良好的社会声誉,为发展继续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自学考试为人们提供了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宪法》第二章第四十六条规定: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攠,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近5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02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超过了15%。但是,我们国家近13亿人口,适龄青年不可能全部进高等学校;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也不可能所有的人都通过到学校里念书上课来更新知识;我国加入WTO以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更高,人民群众也很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学考试作为一项教育制度,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只要愿意学习,都可以报名参加,费用很低,绝大多数人都承担得起,充分体现了《宪法》搣鼓励自学成才攠的精神,极大地缓解了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攠的升学压力,为人们平等地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2.自主、灵活的学习方式适应人们继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需要。自学考试最大的特点是自主学习,从学与不学、学什么、用什么方式学、在什么时间学一直到是否参加考试,都是完全自主安排。人们身处于不同的行业,工作在不同的岗位,学习能力存在很大差别,所以对于学习服务系统(学习媒体、助学、时间安排等)的要求千差万别。自学考试的学习时间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对于任何想参加学习的人来说,都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时间。据统计,近5年来参加自学考试学习的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逐年上升,在2002年的两次考试中都超过了报考总人数的40%;各类在职人员约占报考总人数的70%;参加非学历证书学习的人员规模大幅度增长。这一切说明,开放、自主、灵活的自学考试在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3.丰富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学历层次的多样化能基本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自学考试现开设有300多个专业、2000余门课程,覆盖了目前绝大多数的学科门类,基本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学习需要。在学历层次和类型的构成上,有专科、本科和专科起点的独立本科段以及非学历证书,有些专业实现了非学历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沟通和衔接。这不仅为那些因种种原因未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开辟了渠道,也为已经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人们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转岗就业提供了教育上的支持,为通过学习来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位的人提供了条件。
  4.科学、规范的管理,保证了教育质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自学考试建立有科学、规范的质量保证体系。全国考委设立了15个专业委员会(专家组),聘任了全国230多位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从专业论证、课程内容设置、学分化管理到考试命题中标准的把握,都体现了科学、准确、合理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培养目标,确定相应的课程结构和教育内容以及能力培养的侧重点。考场管理规范化,考风考纪制度化,监督检查社会化,保证了考试过程的严格、公平、有序。实行教考职责分离原则,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全国300多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担任主考学校,各种社会力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有力地加强了自学考试的教育学习过程。自学考试的搣宽进严出攠是其质量保证的真实写照。
  5.自学考试整合了各种教育资源,起到了优化结构、合理配置的作用。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普通高等学校及其所属的学科专家学者广泛地参加到有关工作中来,为自学考试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300余所主考学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自学考试制度的基础。成人高校、职工大学、民办高校、电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等高等教育机构纷纷开展自学考试的助学工作;全日制教学、短期培训及远程教育等各种教育形式和手段都可以在自学考试助学的框架内得以实施。可以说,经过20多年的发展,自学考试已经初步形成了社会化的教育服务网络,为搭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平台奠定了基础。
  6.数千万的人参加学习,培养了学习能力和自立精神,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目前,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教育部分累计报名学习的考生达4100多万人,还有几百万人参加计算机、英语等各种非学历证书教育的学习,既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学习群体,又直接影响着这个群体周边的人们。他们通过学习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逐步树立了好学上进的品格和进取自立的精神。而这些优秀品格和精神正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社会的立足之本。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她必将在我国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中占有相应的一席之地。完善制度,发挥优势,开拓创新,自学考试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将大有可为。
  为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适应人们的学习需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制度,分析新形势,针对新问题,制定新举措,开创新局面,把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1.改变以专业定课程的框架,实行完全的课程管理和学分制。这项工作需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近期首先要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的确定和专业考试计划审批制度的调整,然后根据社会岗位群的需要,论证搣课程组攠的设置,逐步实现学习者完全自主选择的课程管理模式。
  2.实行课程设置的分级管理。在保证自学考试总体标准的前提下,全国统一课程逐步与主干课程同一化,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考办根据当地实际需要和学科优势,经充分论证,设置课程。
  3.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实行课程、学分的互认。这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途径之一,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要求,关键在于处理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不同层次教育之间、不同专业之间的关系。
  4.改造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的确定要以课程性质和特点以及自学考试的总体培养目标为依据,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5.探索多样化的考试方式。考试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的检测,考试方式应该与所学课程内容的结构和特点相统一。目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有纸笔闭卷考试和实践环节考核(个别课程实验了计算机无纸化考试),并没有完全反映出自学课程的特点,尤其是纸笔闭卷考试,虽然在考查能力方面积极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是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缺憾。自学考试要吸取普通高校的有益经验,在考试方式方法上进行探索,如开卷考试、有限制的开卷考试、考试时间的安排等。
  6.大力发展非学历证书教育。非学历证书的发展重点在于部门、行业对本系统应用人才的标准和检验,以及特定岗位群的标准和检验。一方面加大与部门、行业的合作,另一方面必须跟踪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新兴职业类别,积极开发非学历证书,发挥继续教育的优势,为人员的转岗就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作出贡献。
  7.积极推进面向农村工作。面向农村是我们工作的重点之一,搣自学考试面向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攠的建立和面向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搣烛光工程攠的实施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后,除努力开发适合农村人员学习的专业之外,重点是要抓好两项工作:一是适应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之做好符合其需要的考试项目;二是下大力气抓助学,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农村人员的学习提供优质、方便的服务。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终身学习与自学考试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终身教育思想是在“二战”之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经济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形成于20世纪50、60年代,70、80年代迅速传播于世界各地,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它认为教育不应限定在人生的某一特定阶段、固定在某一特定场所、只采用某一特定形式;主张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形成学习化社会,能够为社会每个成员从出生到终老随时提供他所需要的教育机会;强调现行教育应当从以教育/教师为中心向以学习/学生为中心转变,并于90年代中期进一步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学界普遍认为,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现代教育体系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与工业经济相适应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提速和职业转换的加快,使任何学校都不可能一次性地把一个人终身需要的,哪怕是最重要的知识传授给被教育者,人的一生划分为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构建并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我国于80年代引入终身教育理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3年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首次提出“向终生教育发展”的问题。1995年全国人大通过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1999年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目标。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问题作了深刻而精辟的论述:“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其他继续教育。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这段话所反映的我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构想,既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又具有自身的特点。
选择什么方式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既与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科学技术所提供的条件有关,又与各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相关联。前者决定了世界各国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共同走势,后者决定了不同国家和民族又会有一些不同的特点。比如,具有大学教育传统的英国采用开放大学(上个世纪60年代创立)和产业大学(上个世纪90年代筹建)的方式构建“全国学习网络”;具有区域自治传统的美国采用社区学院的方式促进教育与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而日本则采用颁布专项法律、建立专门的教育行政机构和咨询机构的方式来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我国采用“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来“逐渐完善终身学习体系”,与“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的具体国情和千余年科举考试形成的历史传统具有密切的关系。
问题在于:自学考试在形成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能够发挥我们所期望的作用吗﹖
二、自学考试在形成终身学习体系中的作用
自学考试发展的实践表明,它对于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确实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首先,它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平等机会,扩大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
“终身教育”是面向全体公民的,“终身学习”内含着“全民学习”。传统的学校教育是专门为特定年龄段人群准备的,尤其是高等教育总是面向少数英才,只有面向大众的、为广大社会公众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教育形式和制度出现的时候,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才有可能逐步变为现实。
自学考试的产生和发展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的这种潮流,为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阶段的数千万公众提供了学历教育、证书教育、课程学习、技能训练及其检验的机会。1997年,自学考试在它发展的第十六个年头,当年的报考人数就突破了1000万;年,每年报考人数都多达1300多万,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开放教育。到2002年底,累计(历年首次报考人数相加)有4100多万人报名参加了自学考试。就是说,我国13亿人口中,平均每30人就有1人参加过自学考试。据此说,自学考试的产生和发展掀起了中华民族持续时间最久的空前的学习热潮,一点也不过分。在我国,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怎能忽略自学考试的贡献呢?
其次,它开辟了在职人员学习的宽广渠道,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突破人的一生中关于学习和工作两个阶段的传统划分,是终身教育的首要特点。由此不难理解下述两个基本事实:终身教育理论产生于成人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的实践和研究;终身教育制度和终身学习体系的形成有赖于成人教育、特别是继续教育的充分发展。
20几年来,自学考试的报考者中在职人员所占的比例,最多时高达97%,最少时也在50%以上。自学考试主要是成人教育。当然,成人教育并不一定都带有继续教育的性质。继续教育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在职人员为适应工作需要或职业变换而继续接受教育的一种教育类型。90年代初期,自学考试应考者中报考前的学历属于高中的占一半以上,中专的约占1/3,大专的仅占1/10左右;90年代中期,考前学历为高中、中专、大专的分别约占1/3、1/3和1/3;90年代后期,上述比例大约为1/4、2/5和1/4。进入21世纪,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比例稳步增长,而其他学历者的比例则有所降低。如2002年上半年应考前学历为大专及以上者占40.28%,中专者占36.84%,高中者仅占19.92%。就是说,最近几年,每年都有近千万已经接受过高等专业教育(2002年为490万)和中等专业教育(2002年为450万)的人员,通过参加自学考试而继续接受高等教育。这是我国继续教育发展史中的奇迹!自学考试已经发展成为我国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
人们对于自学考试在普通高校连续多年大幅度扩大招生的情况下,报考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近两年参加学历考试人数略有减少,但参加非学历考试的人数却有明显增长)的事实,常常感到迷惑不解。其实原因很简单。早在高校开始大幅度扩招的1999年,考前学历为高中的应考者(其中包括高中毕业的在职人员)仅占自学考试报考人数的24.17%,已经不是应考的主体,这部分人员虽在高校扩招中明显减少,但已接受过某一层次高等教育的应考者却持续增长(这也得益于自学考试部门在高校扩招中的重新“自我定位”和对于专业方向的适时调整)。正是在高校扩招的这几年间,自学考试进一步实现了其主要职能向继续教育的转变。
第三,它与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相结合,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人们常用“知识爆炸”来形容知识发展和更新速度的加快。其中,更新最快、人们又必须适应的是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以“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大会(1999,汉城)通过的文件一再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全民技术和职业教育,实现终身学习与培训。
在20世纪80年代,全国及各省考办就与几十个业务部门合作,开考相关系统急需的专业,并把专业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大大地推动了职后培训工作的发展。90年代中期以后,全国考办按照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大部分专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和改造,使之具有更强的职业针对性。近几年,自学考试部门与有关业务部门合作,开展了职业教育自学考试试点工作,把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与学历教育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试点的实践已经表明:职业技术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证书教育)将成为自学考试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点;自学考试将进一步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开放化和终身化。
第四,它初步建立了自学服务和助学系统,正在形成社会化、开放式教育网络。
自学考试是一种社会化的开放教育,20余年来,它建立了包括指导自学者学习应考的数十个网站、几十种报刊、数以千计的服务站点(至1998年,仅浙江省农村自学考试联络站就多达580多家),初步形成了自学考试的自学支持服务系统;先后成立了4000多个社会助学组织,约有2000万自学考试应考者在其中接受过辅导(据1997年全国考办的不完全统计,有40%自学应考者接受助学辅导),自学考试的助学系统已经初具规模。自学考试就是依靠正在形成中的这种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为适应不同社会群体的多种教育需求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继续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及为农村教育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种教育网络的完善和发展,自学考试必将在形成终身学习体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需要指出,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任务不是哪一种教育形式所能单独完成的,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教育网络也不是哪一种教育系统所能涵盖的。我们要完善学校教育网络,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也要完善和发展社会化、开放式的自学考试教育网络以及其他教育网络,共同为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作出贡献。
三、按照形成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完善自学考试制度
为形成终身学习体系而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制度,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对自学考试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根据这一要求,2000年召开的第五届全国考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把“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扩大服务领域”作为自学考试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2002年,全国考委五届二次会议进一步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制度、改进和加强工作的意见。各地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精神和两次全国考委会议的意见做了多方努力和探索。从“为形成终身学习体系而完善自学考试制度”的角度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调整自学考试的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大力推进农村自学考试工作,从而使本科专业、非学历证书考试和县镇以下的应考人数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关注学习过程,改进学习和应考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工作,加紧进行自学支持系统建设,促进了学习条件较为艰苦的农村和边远地区自学考试的发展。
——加强和其他教育形式的沟通与合作,发挥优势,资源共享,谋求多种教育形式的共同发展。
——建立各工作环节的规范,严格管理,加强过程监控和评价工作,确保自学考试教育质量和国家考试的社会信誉。
经过以上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探索,自学考试将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通过沟通与合作,逐步架起自学考试与其他教育形式、学业证书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的“立交桥”;根据社会和公众的教育需求,大量开设文化和学术课程、职业技术和技能课程、丰富生活和陶冶性情的课程,逐步形成方便学习者选择的“教育超市”;由专业管理逐步过渡到课程组合、技术模块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建起学习者可随时提取的“学分银行”。到那时,一定会有更多的不同学历、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员为提高业务水平和生活质量而选择自学考试,并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学考试的最大特点是开放和灵活。广大自学考试工作者凭借这些特点和创新精神,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使自学考试承担了补偿教育和发展成人教育、为青年接受高等教育开辟一条新途径等职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骄人成绩;在新的世纪里,凭借着这些特点和自学考试工作者的创新精神,自学考试一定会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创造新的辉煌。
(摘编自《中国考试》)
21世纪是高教自考持续发展的世纪
  一、自学考试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需要;二是可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动力,事物是否具备基本的发展条件,则是其能否发展的内部因素。21世纪是高教自考持续发展的世纪,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它自身也具备必要的基本条件。
(一)丰富的资源
教育资源是教育发展的基本条件,其生源又是其最主要的资源。21世纪的生源状况如何呢?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不将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国家就难以持续发展,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教育。我国政府和全社会都已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民族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作用,作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将教育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且已经决定,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将在大、中城市和有条件的地区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必将为包括自考在内的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提供丰富的生源。
讲到生源,还有一种趋势值得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调整现有教育体系结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规模,拓宽人才成长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全教会的讲话中更是明确强调,今后20年要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对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讲,就是扩大潜在的生源。因为现实情况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中专层次的毕业生,为了提高自身素质和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必将成为他们首选的继续受教育的方式。据江苏省研究小组的预测,在未来的10年中,自考生中中专生的比例将占1/3强。国家对于小学和中学教师的学历要求将逐步提高一个学历层次,这也将继续为自学考试提供丰富的生源。
自学年试的部分业务工作主要是依靠普通高校教师。这对于普通高校来说,是更好地挖掘潜力,充分发挥现有教师设备资源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正如华中科技大学所总结的:普通高校积极参与高教自考工作,有利于优化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而对自学考试来说,也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教育资源。
(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自学考试的生命在于其质量。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保证质量的宝贵经验。保证质量的核心是总结了一套“教考职责分离”的原则。即办考者不办学,办学者不办考,命题者不辅导,主考学校不承担组织命题的职责,命题工作由各级考办组织。严格执行考场纪律,建立督考和监察小组,加强对考试过程的检查督促和对违纪事件和处理,等等。
保证质量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加强了“社会助学”。自学考试在试点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教育形式。“社会助学”这个在实践中产生的新生事物,出于它显示出保证自学考试质量、推动自学考试制度发展的奇特功效,因而成为这种教育形式的组成部分,它自身也因之而获得迅速发展。据我们对15个省、区、市的统计,全日制社会助学在自学人员中的比例从1990年至1998年都是上升的,分别为:3.3%,3.8%,5.4%,12.1%,25.3%,32.1%,34.3%,35.0%,38.2%。截至1998年,据不完全统计,高校助学已占助学组织总数的三分之一。
坚持和发扬“教考分离”和“社会助学”这两条基本经验,自学考试在21世纪必将获得持续发展。目前自学考试的实考率还比较低(80%左右),毕业率也大大低于其他开放教育形式(1999年下半年毕业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为5%,而世界其他开放教育的毕业率大都在30—70%之间),这固然与它的开放程度有关(教育对象的开放程度越高,毕业率通常也越低),也与学习支持系统相对薄弱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发扬“社会助学”这条经验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三)自身固有的优势和特色
自学考试自身固有的优势和特色,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自学考试的优势是同中国国情紧密联系的。正如陈至立同志所分析的:“我国人口多,教育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人都要上大学是不现实的。我国在宪法中就明确规定,鼓励自学成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种很有特色的教育形式,为自学成才开辟了广阔的途径。自学考试调动了社会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教学活动,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的开放式、社会化高等教育形式。而且学习费用很低,国家投入很少,为上千万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方便条件和现实可能。“我国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优良传统,但‘活到老,学到老’只是—种思想,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自学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实现这种思想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自学考试为想进一步深造、成才、获取知识的人提供了机会。自考是社会公平性的很好体现,是中国独创,要高度评价。”
这就是说,灵活性、多样性、调整快、效益高、针对性强是自学考试的固有优势,也是它的特色。发扬这些优势和特色,不仅可以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满足不同类型人员的需要,而且还可以解决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一些难点问题。20年来,自学考试之所以能获得这样迅速的发展正是由于发扬了这些优势,发展了这些特色;同样,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和发扬这些优势和特色,自学考试也必定在21世纪获得持续发展。
二、促进自学考试持续发展的若干建议
进入21世纪,我国自学考试既面临挑战,又有机遇;机遇大于挑战。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自学考试持续发展,特提出以下若干建议:
(一)发展特色。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这样说:21世纪是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的世纪。在竞争异常激烈的21世纪,没有特色的东西必将淘汰,自学考试要在21世纪求得持续发展,必须十分注重在灵活、多样、开放、高效这些特色上大作文章。特色就是优势,在开拓新领域、发展新专业等等之时,都一定要扬长避短。例如,一些学术性很强和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若缺乏必要的教学条件,似乎就不宜开设。
(二)保证质量。一般地说,人们往往认为灵活、多样、开放、高效与质量是有矛盾的。因此,自学考试要取得社会的承认和信任,更要注意千方百计地保证国家考试文凭的质量。我国教育“十五”发展规划与人才战略提出:要探索正规高等学校认可自学考试学分、插班学习的制度,这既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拓展提供广阔天地,同时也对质量提出了严格要求。如果未来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走向世界,要取得国际的承认,注重质量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三)完善制度。进一步完善自学考试制度,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网络,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更为广阔的途径。为此,需要积极从两个方面推进:一是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合作,更主动地为行业教育需求服务;二是要不断地拓展自考的服务范围。
(四)建设队伍。进一步加强自考工作机构和队伍的建设,是自学考试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主要保证。在当前的机构调整中,自考的专职队伍只应加强,不应削弱,还要加强对办考等有关人员的学习培训,使其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专业建设、教材建设、题库建设、基地建设和基础建设。
(五)依法治教。依法治教的基础是加强法规建设。当前急迫的任务是组织力量,对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进行修订;与此同时,还要加强执法检查。
(六)加强研究。自学考试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项创举。它的发展,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不论是经验还是问题,都需要认真进程系统的研究,概括出规律性的认识,并在实践中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进行创新。这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来说,应是百年大计。
(摘自《湖北招生考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全国考委委
  员、全国考委各专业委员会,全军自学考试委员会
报:教育部部长、副部长
送: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部有关司局、有关新闻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9号
邮编:100080
电话:515869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技术支持:北京鸥玛众诚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报结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