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结束的时间

近代各种经济 试题 近代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是什么(北京四中网校-〉名师答疑-〉高三-〉历史) 
  欢迎您!
                        
               
  近代各种经济 试题 近代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近代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谢谢老师!!!
铜镜映无邪
  近代各种经济
  近代各种经济&
内容:&近代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性质、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谢谢老师!!!&
答:老师帮你详细总结一下吧。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演进,可分为近代前期、近代后期二个阶段。近代前期是半殖民半封建经济的开始、形成和发展时期,此时期主要经济形式有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近代后期除原有的经济形式外,又出现了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
1、封建自然经济
封建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在近代前期占据着主导地位,也是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因此决定了中国近代要富强必须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家庭手工业逐步破产,农产品商业化加强,自然经济开始在沿海地区逐步解体。其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解体,但其过程漫长,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公有制完全建立起来,才有了彻底改变。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机器生产企业,也是中国近代所出现的最早的近代企业。它资金技术力量雄厚,且可以利用中国廉价的雇佣劳动力和资源以及中外之间不平等的经济秩序,榨取超额利润。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逐步加深,其在中国的势力不断增强,近代前期列强纷争,英法为先;近代后期,日美争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从19世纪40年代起,外国商人在中国通商口岸非法开办了一批船坞和工厂,外商企业在华兴起。
19世纪60年代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步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从而使外国在华投资设厂取得合法地位;19世纪末,帝国主义大规模在华进行资本输出,抢夺路权矿权,开设银行,办工厂,外国资本在华势力不断增加。
一战期间,日本乘机扩大投资和侵略,一度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战后列强卷土重来,门户开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势。国民政府前期,列强继续扩大经济侵略,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的日本殖民地经济形成,在“以战养战”的目的下对工矿业、农业和财政金融业实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国统区美国经济扩张增强。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的商品市场和投资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受了帝国主义在华企业,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侵略势力。
开办企业是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使中国的资源被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严重排挤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是加剧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但它在客观上为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技术、机器乃至企业管理,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它对中国落后的自然经济有明显的冲击、瓦解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有一定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3、洋务派企业
19世纪60至90年代,洋务派在“自强”和“求富”旗号下,兴办一批近代军事民用工业。但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战后逐渐趋于没落。
洋务企业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些进步人士探索富国强兵之路的产物。其军事工业采用机器生产方式,但其产品不是商品,在经营管理上更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基本属于封建性近代工业。而民用工业基本上是建立在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基础上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封建性。
洋务企业的兴办,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机器设备,是中国从手工业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的标志,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它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有诱导作用。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的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革命和进步的经济成分,既瓦解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抵制作用。
产生:鸦片战争前,中国已有资本主义萌芽,战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在外国主义和洋务运动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初步发展: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被迫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
陷入困境: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官僚资本主义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
归宿:建国后,中共中央合理地调整了工商业,使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发展;1953――1956年,国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利用“赎买”的政策,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还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5、官僚资本主义经济
官僚资本通常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垄断资本,内和国家政权相结合,外依附于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份。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各种手段建立起了官僚资本对全国经济的统治地位;抗战时期,官僚资本急剧膨胀;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经济危机;新中国成立后,没收官僚资本,结束其统治。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不是中国资本主义正常发展的结果,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产物。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同英美帝国主义侵华资本结合而形成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对外适应帝国主义对华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掠夺资源的需要,对内除直接剥削无产阶级外,还利用政治特权,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压迫和损害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上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是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基础。
6、新民主主义经济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和出于支援革命战争的需要,领导根据地军民自力更生,努力发展生产,根据地的经济即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它存在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
新民主主义经济是“革命型”的经济形式,但正如民主革命阵营由多个革命阶级阶层组成一样,它本身又是由多个经济形式组成的,包括个体小农经济、小工商业经济、部分地主富农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带有社会主义萌芽的农业互助组、合作社经济和公有性的军事和民用企业等。正因为是作为革命过程的过渡经济,所以更重要地表现为革命的经济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保存或限制富农经济,保护中小工商业者,&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着民主革命各革命阶层的经济利益。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的过程。
7、中国近代的经济特征以及各经济成分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即为同时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处在逐渐解体状态中的自然经济、缓慢发展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财大气粗的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恶性膨胀的官僚资本主义经济以及不断壮大的新民主主义经济。
自然经济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民族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以及新民主主义等经济成分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勾结、依赖,也存在矛盾;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着中外反动经济的重要阻碍,同时其发展也在日益改变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tchdayils0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知识梳理;1.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及其特点;(1)自然经济;(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4)官僚资本主义经济;(5)新民主主义经济;2.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这一时期并存的经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自;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1)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3.多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知识梳理
1.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及其特点
(1)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基本特征是:生产上“男耕女织”,消费上“自给自足”,这里的“足”是指维持较低生产力水平上的、很少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鸦片战争后,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对华倾销商品,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但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并居主导地位,这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权的经济基础,是中国近代社会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进步的根源。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而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鸦片战争后,外商企业陆续在通商口岸兴起;甲午中日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取得了合法地位;从60年代起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逐渐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接收了帝国主义的在华企业。中外反动政治、经济势力勾结是造成中国人民贫穷、阻碍中国发展的主要因素。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见“知识梳理”4)
(4)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列强在华倾销商品、资本输出和掠夺资源而产生的经济形式。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依附帝国主义,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形成了官僚资本;抗日战争期间,官僚资本已占全国资本总额的一半;新中国成立后官僚资本被没收,归国家所有,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国营经济。中国的官僚资本产生和发展的规律与西方资本主义截然不同,它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起步时就以垄断的形式出现,尤能表现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的特点。
(5)新民主主义经济。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过程中的过渡形式,是“革命型”的经济形式。它由多种经济形式构成──个体经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新中国成立以前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或解放区的经济形式;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代表着各革命阶层的经济利益。
2.中国近代主要经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这一时期并存的经济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1)自然经济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阻碍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其他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都在瓦解着自然经济。(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相互勾结、依赖、相互矛盾。(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自然经济、官僚资本和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夹缝中生存,具有革命性,同时又具有依赖性和妥协性。(4)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中外反动经济的重重阻碍,同时其发展也在日益改造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
发展趋势及政治影响:(1)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处于衰落消亡的过程中,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中国反动势力清王朝、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权走向覆灭。(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外反动势力压制和排挤下,日益萎缩。(3)新民主主义经济日益发展并成熟、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3.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2)使中国社会性质特殊化。中外反动势力逐步勾结起来,使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经过百余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
成功。(4)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出现了不同的阶级(如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如地主阶级中有顽固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中有维新派、立宪派、革命派和民主派)、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如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等)。
4.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线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发展道路:产生于两次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初步发展于甲午战争后;进一步发展于20世纪初;短暂繁荣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的间隙;日益萎缩于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但由于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的压迫和排挤,它始终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
兴衰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战后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运动的刺激,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度迅速发展。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陷入困境。新中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一部分。
深远影响: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政治上,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思想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影响发展的不利因素:(1)先天不足:资金准备不足,缺乏原始积累;技术和人才准备不足,从手工劳动直接进入机器大生产,存在技术和人才上的空白;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义轻利等观念的消积影响。(2)后天畸形:面临三大政治障碍──外国资本主义的破坏,封建主义的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3)缺乏正确的道路,安定的环境。
5.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史的认识
(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抑和排挤下,日益萎缩,证明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2)民族经济的发展要以政治独立为前提。(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路线和哲学道理。(4)现今大力发展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5)加入WTO后,中国民族工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发展壮大。
二、重点问题理解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艰难成长起来的,饱受外国资本的压迫,买办资本、官僚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及军阀官僚的压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形式。1936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0.8%,1949年占工农业产值的17%。──其力量之弱可见一斑。
(2)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抗日战争前,民族资本中80%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比例极不相称。──民族资本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基础。
(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丁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中国民族资本缺乏独立性。
(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这种情况,使得民族工业的产品成本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它发展的办法就是加大对工人的剥削,力求获得最大的剩余价值。──他们害怕工人的觉醒和革命的发动。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当一部分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他们的资本是地租转化而来的,一些民族资本家还用经营工商业所得的利润,到农村去购买土地,兼有资本家和地主的两重身份。──他们不敢提出彻底否定封建士地所有制的政治纲领。
2.民国初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短暂的春天”,这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政治上的束缚和障碍。革命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
(2)法令法规的保护。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工商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环境。袁世凯窃取政权以后,为了笼络资产阶级,也吸收了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周学熙、张謇等担任工商总长、财政总长的职务,资产阶级通过手中掌握的权力,制订出若干有利于振兴实业的政策法令,一定程度上为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提供了法律上的保护。
(3)社会舆论的认同和感召。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实业救国”,大大刺激了国人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当时,“抵制洋货”、“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要求,也成为中国各阶层人民爱国的共同口号。
(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首先,外国商品输入量下降,从而改善了中国民族工业品的国内市场环境。其次,由于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部分商品的需求增加,为中国货物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再次,出口增加和国内市场需要,刺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的发展。
由于上述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主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从1912年到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以上,相当于辛亥革命前后50年的投资总和。
三、精题范例
例1:从生产力发展的观点看,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的“近代”认识正确的是
A.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采用大机器生产方式
C.由商人、资本家出资兴办
D.以利润为生产目的
解析:本题为限制类选择题,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限制词是“从生产力发展观点看”,因此必须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分析问题。A项与题意不符,B、C两项均属生产关系范畴,而大机器生产是资本主义在工业中发展的第三阶段,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例2: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l949年以前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解析:首先要准确把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这一概念,它包含产业形态和生产关系两个内容:它是指不同于手工业作坊和工场手工业的大机器工业;它是指由私人资本家(而不是外国资本和封建官府)创办的资本主义工业。其次,要对涉及中国近代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的有关内容进行再认、再现,然后串连成线,描述其“兴衰过程”。再次,对“历史地位”的分析,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中把握,而必须同时把握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的影响。
答案:兴衰过程(见“知识梳理4”“兴衰背景”的内容)。历史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队伍壮大的前提之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四、同步精练
(一)选择题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都朝着列强所希望的方向发展。据此回答l~2题。
1.《南京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初衷的是(
A.取得协定关税权
B.赔款2100万银元
C.取得领事裁判权
D.割占香港岛
2.《南京条约》签定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丝等农产品出口量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
A.中国茶、丝的质量提高
B.中国茶、丝生产迅速发展
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崩溃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开始起步。据此回答3~4题。
3.李鸿章在给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这表明李鸿章(
A.认识到了中国贫穷的根源
B.发现了洋务运动的弊端
C.找到了工业生产的规律
D.认为办洋务的重心应该转移
4.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大都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其原因有(
①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②地理条件优越,便于海外贸易③最早开埠通商,自然经济瓦解迅速④清朝政府重视,政策优惠
D.①②③④
5.甲午战争后,列强竞相对清政府贷款,主要是为了(
①攫取高额回扣②长期把持中国海关③进一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④扩大在华政治势力
B.①②③④
6.下列历史现象中,反映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趋势的包括(
①设立总理衙门②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开办工矿企业 ③兴办新式学堂,组织留学教育④设置邮政局
A.①②③④
7.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将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空前发展,而钢铁业却迟滞不前,其重要原因是(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乏资金
B.地主阶级顽固派阻挠重工业发展
C.重工业建设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抢夺路矿权和外资企业的优势地位
8.下列事件中,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是(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9.据统计,1936年中国工业总产值比1927年增长百分之八十,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A.西方列强受到经济危机打击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B.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推动了经济发展
C.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和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民族资产阶级工商业在这一时期有较快发展
10.下列政策有利于减轻抗日根据地人民经济负担的有(
①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②精兵简政③大生产运动④三三制原则
A.①②③④
11.日本对沦陷区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的根本目的是(
A.变沦陷区的经济为它的附庸经济
B.获取巨额利润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C.变沦陷区为日本工业的原料基地
D.以侵略战争满足侵略战争的需要
12.中国革命想要获得成功,在坚持武装斗争的同时,必须重视经济建设,两者缺一不可,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有(
①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②三湾改编③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D.①②③④
13.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
A.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B.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中国革命纲领的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山东建有两家著名的酒水企业,一是1898年广东华侨张振勋在山东烟台创设的张裕酿酒公司,生产葡萄酒、白兰地。一是1904年英德两国资本家合资在青岛创办的英德麦酒厂。1948年,该厂被齐鲁公司接管,改名青岛啤酒厂。
读后请回答:
(1)指出张裕酿酒公司和英德麦酒厂(青岛啤酒厂前身)建立的历史背景。
(2)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在山东可以创办大型酿酒企业的原因。
(3)在旧中国西方国家在中国投资设厂与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华投资设厂有何本质不同。
(三)问答题
15.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多元化的格局中,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代表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进步方向。阅读下列反映近代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状况的示意图,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38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等内容。 
 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五年高考 A 组 2009 年高考题组 一、选择题 1.(全国文综Ⅰ)1858 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从业资格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0 一轮简约版教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_高考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1.在...  (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编稿:张爱华 责编:陈敏 考点提示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  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知识总结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程要求】 ( 1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 国资本主义产生的...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含解析)_政史地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课标一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曲折发展》教学设计 宁都中学历史组 伍冠群 【课标要求】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 实,认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