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一口气引进20所高校,青岛人才引进落户的步子是不是有点大

中央美院青岛校区落户西海岸 2020年新区高校将达20所
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建青岛校区、在蓝色硅谷建艺术创新园,昨天,中央美院同时在西海岸新区和蓝色硅谷启动两个大项目,青岛高校“朋友圈”又多了一位名气极大的“新朋友”。近年来随着青岛城市发展和青岛加大高校引进力度,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名校来青岛开疆拓土,青岛的高校数量不断增加。
纳入中央美院统一管理
昨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与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国际海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在新区建设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打造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国际一流教育体系和办学体制,其招生及教育教学将直接纳入中央美术学院统一管理。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项目的引进将为西海岸打造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初步计划招收千名学生
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项目规划占地面积约600亩,其中一期350亩,二期250亩,开展本科及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初步计划招收学生1000名。校区将依托新区海港优势,建立以游艇设计、海上城市交通设计为核心的海上交通工具设计学科;建设以前沿科学技术为基础,解决海洋污染、海洋清洁等问题的跨界别设计学科;开发设立生物设计、未来设计、智慧城市、生态循环设计等未来学科、新兴学科。
与此同时,还将建立海上城市生活研究实验室、海水研究实验室、海上文化博物馆等教学科研设施。同时,该项目紧临山东国际海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 “西海艺术湾”项目,将与其形成资源互补,携手打造专业艺术教育及公共艺术教育为一体的园区,力争成为新区沿海岸线蓝色文化长廊上的点睛之笔。
打造区域性特色教育品牌
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校,是中国高等美术教育领域具有代表性、引领性和示范性的美术院校,有着近百年历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项目的引进,是新区贯彻落实青岛市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重要成果,可以传承和发扬名校悠久历史、学术积淀及严谨学风,打造区域性特色优质教育品牌,提升区域教育及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促进新区高等教育多样化、国际化,推动新区乃至青岛市、山东省的艺术教育和时尚教育发展。同时,也是中央美术学院拓展自身办学空间,发展以未来设计学科为核心、以海洋前沿科学技术为特色的校区的重要举措。项目通过深化产学研合作、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将青岛校区建设成培养人才的“梦工厂”、推动经济转型的“强引擎”。
国内两大顶级美院青睐西海岸
就在一个多月前,青岛西海岸新区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清华大学将在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建设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作为清华大学在工业设计、时尚、影视动漫产业等领域的研发创意中心、产学研基地、专业人才实习培训基地和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负责园区的管理运营,青岛西海岸新区将在园区建设、项目落户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及有关政策的扶持。
双方将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高端专业、人才优势和青岛西海岸新区在自然资源、工业、创意媒体、旅游等领域的产业基础,建立合作交流机制,搭建产学政交流合作平台,并在城市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旅游资源开发、时尚产业和影视动漫产业等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围绕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共同打造互惠共赢的战略合作平台。
2020年新区高校将达20所
作为第9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已形成港口物流、家电电子、船舶海工和机械装备等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我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区,对于名牌高校和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西海岸新区现有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和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等9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约15万人,各类人才近4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近1/4。
同时,中国科学院大学海洋学院、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生院等一批高层次教育项目在谈、在建。今年5月,西海岸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实施意见》,在用地、建设、运行补助、配套服务方面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引进提出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努力为高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西海岸新区已成为国内知名高校的“新磁场”。预计到2020年,新区高校总数将达到20所。记者 刘海龙通讯员 张钧淑 韩丽
青岛的考生在家门口就可以报考中央美院的梦想在今年3月首次实现,而这样的美梦今后将成为常态。昨日,中央美术学院青岛艺术创新园项目的奠基仪式在青岛蓝谷举行。据了解,该项目包含艺术创新园等五大功能基地,总投资高达9亿元,计划本月开工建设。
中央美院青岛项目开建
昨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中央美术学院青岛艺术创新园项目是以中央美术学院、青岛及山东省大学生艺术创业为基础,结合青岛市蓝谷发展规划,在青岛蓝谷共同建设的艺术创业园。
中央美术学院青岛艺术创新园去年6月签约蓝谷,项目位于青岛蓝谷问海路以南、规划路以北。中央美术学院青岛艺术创新园用地面积7.8万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亿元。主要建设中央美院大学生创业基地、中央美院山东考点、中央美院艺术创作基地、中央美院艺术交流中心和国际版画研究中心这五大功能基地。也就是说,今后中央美院将在青岛蓝色硅谷设立考点。
目前项目的最新进展是已完成方案和扩初设计,计划本月开工建设。 艺术创新碰撞海洋主题
中央美院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和中国美术第一高校,建院近百年来,首次在北京以外建立艺术创新园,将促进中央美院“艺术创新”主题与青岛蓝谷“海洋特色”主题激情碰撞与深度融合,体现了中央美院对青岛蓝谷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昨天的奠基仪式上介绍了中央美术学院青岛艺术创新园项目发展目标、规划设计、功能定位等基本情况,并对青岛的环境优势给予高度评价。范迪安说,学院和山东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这么多年的考试中,山东的生源非常好,山东拥有雄厚的文化底蕴,也拥有很好的艺术产业和基础,还有源源不断向往艺术的年轻学子,也使得中央美院具备了跟山东开展合作的良好基础。而蓝色硅谷核心区的规划和建设,是在这么多年青岛城市建设中经验的积累,抓住了海洋这个主题,走在了时代的前列。这个方面也正好跟艺术有关联,因为整个国家对海洋建设、对海洋文化的发掘越发重视,但目前对海洋艺术的表现上、创作上还不够有力,“因此,我们学院很高兴能在蓝色硅谷建立起基地,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 蓝谷搭建科教生态圈 事实上,近年来,蓝谷管理局不断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业生态,释放发展动能,成功集聚了海洋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等15家“国字号”科研机构,中央美院、山东大学等16家高等院校设立校区、研究院或创新园,150余家科技型企业纷纷入驻,一大批教育、医疗、文化基础设施全面展开,蓝谷的城市功能持续完善,文化品味逐步提升,“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青岛蓝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值得注意的是,青岛蓝谷积极搭建高校院所科教平台,目前已确定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在今年9月正式启用,中央美术学院青岛艺术创新园建设也计划本月启动,另外还在推进哈工大青岛科技园、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同济大学青岛研究院、吉林大学青岛研究院暨海洋学院、德国赫姆霍兹—山东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加快建设或投入使用。目前,蓝谷高校校区、研究院等已达到16家,蓝谷教育科研生态圈正日趋完善。 (记者 王婷)青岛发布人才支撑计划 未来4年引进20所高校
来源:青岛新闻网
9月22日,记者从青岛市人社局获悉,青岛于近日正式发布《青岛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人才支撑计划(2016——2020)》(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到2020年,青岛全市服务业人才总量将达到70万人,其中金融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培育10万名文化创客,同时新引进高等教育机构20所以上。
《计划》分别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确定了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服务业人才、高端海洋人才、先进制造业人才四大人才集聚行动。
到2020年培育10万名文化创客
《计划》提出,围绕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到2020年,引进培育20名左右的“顶尖人才”、200名左右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200个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围绕建设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人才总量达到70万人,其中金融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培育10万名文化创客。围绕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到2020年,全市涉海领域各类人才达到8万人,其中涉海领域两院院士达到40人,涉海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达到60人,教授、研究员达到1200人。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选树优秀企业家200人,培育经营管理人才1万人,引进培育工程技术人才2万名左右,培育“金蓝领”5万名。
面向全球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
《计划》重点突出能够对本行业、领域发展起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关键性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支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提升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和针对性。
围绕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实施“顶尖人才”引进资助计划,面向全球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级水平科学家、两院院士(含外籍院士)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在科研、生活、住房等方面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助政策。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团队,给予团队带头人生活补贴;对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经评审认定,可给予团队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每年遴选50名左右的产业化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究专家,给予研发补助和安家补贴。实施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和科技人才创业支持计划,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着力厚植我市海洋优势,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启动实施“鳌山人才”计划,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海洋领域高端人才,在人才津贴、生活津贴、科研补助经费、科研办公用房、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国内外一流的待遇和条件,打造全球海洋一流人才集聚高地。以院士或世界级领军人才为主要负责人,重点打造10个涉海领域创新研究院,促进涉海领域高端人才集聚。支持驻青高校围绕涉海领域优化专业学科结构,加快培育海洋类基础支撑人才。到2020年,在青高校海洋类学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1.7万人。
以发展互联网工业、高技术制造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线,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引进培育一批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满足我市制造业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围绕“青岛制造2025”战略,实施“技能青岛工程”,深入开展“金蓝领”培训和技能大赛,支持建设10个市级“金蓝领”培训示范基地和20个技术工作站,重点支持1.5万人参加“高精尖缺”工种技能提升培训。
新引进高等教育机构20所以上
为保证高水平人才能够“留得住”,《计划》确定了加快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构建长效引才引智平台、加强基础支撑人才培养等保障措施。
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推进人才培养、评价、流动、激励、引进和投入保障等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开展西海岸新区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在有条件的区域推广复制人才特区政策。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的意见,建立符合国际规则和惯例的引才机制、政策和服务模式。优化人才公共服务环境,推行人才服务绿卡模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居留和出入境、落户、工商税务、子女入学、医疗保障、创新创业等服务。
《计划》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在海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孵化器,实施就地引才引智;设立100亿元高等教育发展基金,吸引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来青办学,到2020年,新引进高等教育机构20所以上,研究生数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加强基础支撑人才培养,大幅提升青就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住房补贴标准,积极吸引硕士博士研究生来青创新创业。鼓励各区 (市)、功能区采取集中新建、配建、投资购买、租赁等方式多渠道筹集人才公寓,面向引进人才进行分配,对我市新当选和全职引进的 “顶尖人才”,可选择住房补贴或免租10年住房;选择免租住房的,在青全职工作满10年且贡献突出,可无偿获赠所租住房。(青岛新闻网记者)
责任编辑:春雁
&&新闻爆料热线: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
水母论坛·热图
&论坛总置顶
&&&&鲁ICP备号
增值许可证:鲁B2-号&&&&&广告经营许可证:鲁工商广字08-1685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电话:12377&&&举报邮箱: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
水母网官网微信
水母网官网微博
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烟台星云信息传讯有限公司 本站官方网址青岛发布人才支撑计划 未来4年引进20所高校
   9月22日,记者从青岛市人社局获悉,青岛于近日正式发布《青岛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人才支撑计划(2016——2020)》(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指出,到2020年,青岛全市服务业人才总量将达到70万人,其中金融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培育10万名文化创客,同时新引进高等教育机构20所以上。
   《计划》分别围绕“三中心一基地”建设的重点任务,研究确定了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服务业人才、高端海洋人才、先进制造业人才四大人才集聚行动。
   到2020年培育10万名文化创客
   《计划》提出,围绕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到2020年,引进培育20名左右的“顶尖人才”、200名左右的创业创新领军人才、200个高层次创业创新团队。围绕建设国内重要的区域性服务中心,到2020年,全市服务业人才总量达到70万人,其中金融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培育10万名文化创客。围绕建设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到2020年,全市涉海领域各类人才达到8万人,其中涉海领域两院院士达到40人,涉海类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达到60人,教授、研究员达到1200人。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选树优秀企业家200人,培育经营管理人才1万人,引进培育工程技术人才2万名左右,培育“金蓝领”5万名。
   面向全球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
   《计划》重点突出能够对本行业、领域发展起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关键性人才,并以此为核心支撑,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着力提升人才开发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和针对性。
   围绕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实施“顶尖人才”引进资助计划,面向全球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级水平科学家、两院院士(含外籍院士)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在科研、生活、住房等方面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助政策。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和高端人才团队,给予团队带头人生活补贴;对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经评审认定,可给予团队最高1亿元的综合资助。实施创业创新领军人才计划,每年遴选50名左右的产业化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究专家,给予研发补助和安家补贴。实施博士后培养留青计划和科技人才创业支持计划,加强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着力厚植我市海洋优势,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启动实施“鳌山人才”计划,面向全球吸引和集聚海洋领域高端人才,在人才津贴、生活津贴、科研补助经费、科研办公用房、人才公寓等方面提供国内外一流的待遇和条件,打造全球海洋一流人才集聚高地。以院士或世界级领军人才为主要负责人,重点打造10个涉海领域创新研究院,促进涉海领域高端人才集聚。支持驻青高校围绕涉海领域优化专业学科结构,加快培育海洋类基础支撑人才。到2020年,在青高校海洋类学科专业在校生规模达到1.7万人。
   以发展互联网工业、高技术制造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线,加快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引进培育一批企业急需的经营管理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满足我市制造业发展和工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围绕“青岛制造2025”战略,实施“技能青岛工程”,深入开展“金蓝领”培训和技能大赛,支持建设10个市级“金蓝领”培训示范基地和20个技术工作站,重点支持1.5万人参加“高精尖缺”工种技能提升培训。
责任编辑:王媛媛更多公众号:gh_a2a7f436f566冷眼旁观,胡诌八扯,博你一乐一悲一皱眉。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半年一口气引进20所高校,青岛的步子是不是有点大?,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青岛新添20所国内外签约名校 高校方阵再升级 (2)
  长于利好政策支持
  今年2月,《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青岛加快筑&巢&引&凤&步伐,广纳人才、培育英才,力求把青岛打造成人才高地。
  &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由目前的25所增加至50所以上。&
  《意见》推动优质高等教育与资源相连,外延远远大于高校的范畴。不单单是引进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办学,《意见》中的高等教育资源,还包括国内外高校举办的、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合作、技术转化、就业创业等方面工作的机构,包括校区、分校、研究院、研究生院、二级学院、国际化人才基地、技术转移中心、创业实习基地等机构,重点引进以研究生层次培养为主体的办学机构。
  &能够提升青岛创新活力和人才聚集能力,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意见》的初衷让引进的目光有些&挑剔&:境内大学原则上应为国家&985&、&211&工程大学或国内专业排名前5名。资料显示。&985工程&是我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一二期合计只有39所;&211工程&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境外大学原则上应为世界一流大学或拥有一流学科。
  寻标、对标、达标、夺标,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过程精彩地演绎着追赶的节奏。《意见》明确规定,对入驻青岛的高等教育机构给予资金、用地、税收、教育等倾斜,力度之大可谓空前。一是对引进并正式运行的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给予补助,其中,对引进的非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500万元的启动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200万元,连续补助5年;对引进的独立法人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第一年给予不低于1000万元的补助资金,以后根据绩效情况每年补助不低于400万元,连续补助5年。所需资金由市、区(市)财政共同负担,其中,市财政负担最低补助标准部分,超出最低补助标准的部分由区(市)财政负担。二是对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来青办校区或分校的,划出专门区域并预留500亩至3000亩建设用地;对设立研究院、二级学院等二级办学机构的,根据需要预留相应面积的用地。三是给予建设用地、人才公寓、房屋租赁、税收减免、机构设置等优惠政策,并提供高层次人才、子女及配偶落户等配套服务。
  引进在科技进步、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对我市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实行&一事一议&,予以特别支持,《意见》中所表明的这个特别的态度,令引进的&底气&更足。
[责任编辑:李英、王春令]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9,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9,诚邀合作伙伴。
最新“山东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政策出炉。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贯彻国发〔2016〕14号文件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
10月30日,执行“2016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试验研究”等联合航次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考察船“科学号”顺利回青。
10月30日上午,由市旅游局主办的“2016青岛旅游惠民月暨市民太极养生活动”启动仪式在港中旅(青岛)海泉湾度假区举行,由此也代表着为时一...
29日,交运集团青岛汽车总站所属两个旅游集散中心和两个长途车站同时开通前往江苏泰州的跨省旅游直通车,这是旅游集散中心启用后开通的首条...
11月,青岛网约车新规落地、青荣城际铁路全线贯通……青岛下个月的新规和好消息都在这里了,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快快跟青报君一起看看。
又一周急匆匆过去,青岛本周(-)出台了哪些新政,青岛政府为市民办了哪些实事,又会对市民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近期,青岛大交通建设成果不断展现:地铁3号线南段进入最后试运行阶段,即将通车,地铁2号线东段明年年底通车,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完成近...
11月,青岛网约车新规落地、青荣城际铁路全线贯通……青岛下个月的新规和好消息都在这里了,跟每个人息息相关!快快跟青报君一起看看。
10月28-30日,中国卫生发展论坛暨“健康中国”研讨会在海泉湾维景国际大酒店举行,即墨作为国家卫计委试点推行“健康中国”建设的第一个县...
日前,记者从青岛机场了解到,由于三星GalaxyNote7手机设备多次出现爆炸和起火事故,为确保航空运输安全,目前青岛机场已经全面禁止旅客携...
总投资50亿元的北汽新能源莱西生产基地项目,一期自2015年8月正式投产后,实现了青岛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的梦想,而且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
最近,这栋楼成了建筑界不折不扣的“网红”:它有个怪怪的名字——被动房。简单地讲,被动房就是特别节省能耗的房子。这栋建筑位于青岛的中...
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卢浮宫的设计者贝聿铭有句名言: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建筑,而是规划。这句话,对于正在推进国际城市建设的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大学人才引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