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移动闭塞塞与传统的自动闭塞主要区别有哪些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移动闭塞与传统自动闭塞主要区别有哪些
阿K十二季056PK
  .最大的区别是构成限速条件的追踪点一个是列车尾部,一个是被占用区间的末端.  比较早的还有人工闭塞,包括电报闭塞和电话闭塞、电气路签和电气路牌闭塞等.  地铁中还有准移动闭塞、移动闭塞、无线移动闭塞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闭塞分区设计--《电脑与信息技术》2014年02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移动闭塞分区设计
【摘要】:随着哈大高铁等一批高速客运专线的商业运营,我国真正地进入了高铁时代。在高铁时代,列车最高时速保持在350公里左右。这样,行车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基础上,采用"无形的"移动闭塞方式既可以缩短列车间隔又可以提高列车运行效率。为此提出了一套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物联网络系统,在列车与轨旁设备之间构成移动闭塞分区,确保列车安全、高速、高效运行。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U284.44;TN926.23【正文快照】:
我国铁路采用的区间信号闭塞传统模式主要有半自动闭塞和自动闭塞[1]。采用半自动闭塞时,列车占用区间的凭证是出站信号机或是通过信号机的显示。它受半自动闭塞机的控制,只有当区间空闲,经过办理手续后,出站信号机才能开放,保证一个区间在同一条线路上,只能运行一趟列车以确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福利;黎峰;张瑞华;;[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3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黄泽界;;[J];电子技术;2014年03期
张慧;王建华;;[J];电子设计工程;2014年06期
陈章进;姚真平;张建峰;;[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4期
李骏慧;顾敏明;孟培雯;王一雄;刘云飞;方升佐;;[J];电子测量技术;2014年04期
张艳;;[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年09期
陈平;张孜;张传春;;[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年23期
赵驰宇;;[J];经营管理者;2014年08期
张辉;李华;;[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4年09期
吴沛;张珣;;[J];硅谷;2014年13期
李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楠;阚凤龙;;[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信息科学与工程技术分册)[C];2014年
张艳婷;;[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黄龙霞;;[A];第十一届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信息技术与安全专题论文集[C];2013年
杨韶;侯志超;崔春红;殷响;牛长流;;[A];第十八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许煜;闻扬;董文生;;[A];第八届(201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陈楠;阚凤龙;;[A];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鲁琛;[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邢铭生;[D];郑州大学;2010年
马晓峰;[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元保军;[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湛江书;[D];重庆大学;2011年
姚宇青;[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李艳;[D];东北大学;2009年
邸庆龙;[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叶蔚;[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咸爱国;[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程帅;[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福豹,史龙,任丰原;[J];软件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诸蓉萍,吴汶麒;[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02期
邓宏武,李冬;[J];都市快轨交通;2004年06期
周剑斌,张大华,王永生;[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年03期
艾兴阁;;[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5年04期
陈锋华;[J];铁道通信信号;2005年02期
杨艳艳;;[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7年03期
金万寿;;[J];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08年06期
徐启禄;;[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8年12期
吕永宏;刘红燕;;[J];甘肃科技;2008年01期
甘孟军;吕永宏;;[J];甘肃科技;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莉艳;李平;贾利民;杨峰雁;;[A];铁道科学技术新进展——铁道科学研究院五十五周年论文集[C];2005年
张莉艳;李平;贾利民;杨峰雁;;[A];中国铁道学会——2004年度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奖论文集[C];2005年
康琦;安静;吴启迪;;[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深圳特区报记者
幸智敏 罗雪燕;[N];深圳特区报;2011年
刘保华;[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邓新灵?通讯员
常青;[N];广东建设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丛亚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范宏强;[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金娟;[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康珉;[D];中南大学;2013年
孙永生;[D];兰州交通大学;2012年
刘畅;[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黄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林青;[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李晓艳;[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铁路信号基础知识
准移动闭塞的选择
1选择准移动闭塞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保证列车按照空间间隔控制运行的技术方法,是靠控制列车运行速度的方式来实现的。运行列车之间必须保持的空间间隔首先是满足制动距离的需要,当然还要考虑适当的安全余量和确认信号时间内的运行距离。所以根据列控系统采取的不同控制模式会产生不同的闭塞制式。列车间的追踪运行间隔越小,运输能力就越大。在高速铁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前期探索时,最早统一意见的就是决定发展目标-距离式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也就是说采用准移动闭塞方式,这是经过长期的选择和体验的结果。铁道部组织制定的中国列车运行自动控制系统CTCS技术规范分5个应用等级,各应用等级均采用目标-距离一次制动方式。控制模式是列控系统主要技术特征和性能之一,控制模式也决定了闭塞方式和列车运行间隔,从而决定了运输能力。我国阶梯式和曲线式分级速度控制都曾用过,取得了经验,好在并未形成规模,CTCS规范推荐采用目标-距离控制模式是适宜的,符合国际列控系统的发展趋势。广深准高...&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作为铁路专用名词的“闭塞”的含义:闭塞就是用信号或凭证,保证列车按照空间间隔制运行的技术方法。空间间隔制就是前行列车和追踪列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行车方法。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看,闭塞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分类。1传统的闭塞分类从列车能否追踪的角度,可分站间闭塞和自动闭塞两大类:站间闭塞两站间只能运行一列列车,列车的空间间隔为一个站间;自动闭塞两站间能运行若干列列车,其列车的空间间隔满足列车制动的距离。1.1站间闭塞站间闭塞就是两站间只能运行一列列车,其列车的空间间隔为一个站间。其按技术手段和闭塞方法又可分为电话闭塞、路签闭塞,路牌闭塞、半自动闭塞、自动站间闭塞等。《技规》把电话闭塞作为一种最终的备用闭塞。路签和路牌闭塞是一种以路签或路牌为凭证的闭塞制度,在我国已经淘汰。半自动闭塞就是人工办理闭塞手续,列车凭信号显示发车后,出站信号机自动关闭的闭塞方法。其特征:站间或所间只准走行一列列车;人工办理闭塞手续;人工确认列车完整到达和人工恢复...&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0前言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曾是我国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的主要模式。在该系统中,后续列车与先行列车之间的行车间隔都与闭塞分区的划分有关;为了保护列车的安全运行,在任何时间,一个闭塞分区只允许一列车存在。移动闭塞,是指列车运行的安全保证不需要设置轨道电路,没有物理概念上的闭塞分区划分;虚拟的闭塞分区使后续列车与先行列车之间始终保持制动距离加上动态安全保护距离,即后续列车依据前行列车的运行速度、线路条件,以及自身的速度、制动能力,实时调整和前行列车间的安全间隔。这是一种实现动态闭塞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主要信号系统制造商相继推出了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s-Based Train Control,简为CBTC)系统,即移动闭塞信号系统。它通过提高列车位置精度和移动授权的更新频率来提供更大的运营能力,大幅度减小列车的间隔距离。其通常采用无线、环线、波导管等技术作为信息传递...&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模拟仿真技术,最初只是作为对实际系统进行试验的辅助工具,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该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与国民经济相关的各个重要领域。我国从20世纪以来就已经在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出与实际铁路运输相近似的虚拟现实环境,预演未来实际行车的运营情况,分析模拟数据结果,及时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从而避免现实运营中发生问题。如今,我国的轨道交通事业飞速发展,这就需要加大新设备新技术的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轨道交通领域,将具有积极的意义。1问题的提出移动自动闭塞系统(MAS)是一种智能化的先进列车运行间隔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列车定位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在移动自动闭塞条件下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当今世界铁路运输发展的趋势之一。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积极进行这一技术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高速列车在移动自动闭塞条件下的运行,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的轨道交通系统中,以固定闭塞为主,部...&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责任编辑:常鹏飞]在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移动闭塞系统代表了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方向。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闭塞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基于先进的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想结合的智能化列车控制技术,国际上习惯称为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ition Based Train Contrl)。1移动闭塞概述移动闭塞(Moving Blocking,简称MB)是相对固定闭塞而言的。固定闭塞有固定的闭塞分区,在移动闭塞中取消了以通过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分区,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来确定,闭塞分区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向前移动和调整。移动闭塞技术的基本原理:线路上的前行列车经ATP车载设备将本车的实际位置,通过通信系统传送给轨旁的移动闭塞处理器,并将此信息处理生成后续列车的运行权限,传送给后续列车的ATP车载设备。后续列车与前行列车总是保持一个“安全距离”...&
(本文共1页)
权威出处: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师,430063武汉图1移动闭塞行车示意图轨道交通是解决现代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其最大特点是运营密度大,列车行车间隔时间短。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建设,穿越江河的线路越来越多,为保证列车运行在过江隧道内的正常和事故状态下的通风,要求隧道内追踪运行的两列车不能同时运行在2个风井之间,由此产生了在移动闭塞的越江区间列车运行能力和风井设置的矛盾。本文分析了越江区间内列车按移动闭塞方式行车的区间最小追踪间隔,探讨了风井设置与列车最小追踪间隔的关系,并结合实际工程牵引计算进行校验。1越江区间内移动闭塞系统列车运行的方式移动闭塞信号系统是在保证列车运行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先进的通信手段来提高对列车的定位精度,实现车-地间的双向数据传输,在提高列车通过能力的同时,缩短列车运行的间隔距离。由于过江隧道一般较长,为保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正常的通风,及在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时能够采用事故通风,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隧...&
(本文共3页)
权威出处:
在城市轨道交通中,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 T C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运输效率的关键技术装备。采用A T C系统可实现固定闭塞(包括准移动闭塞)和移动闭塞。随着列车客流的不断增加,列车运行追踪密度加大,移动闭塞制式孕育而生,并在国内得到发展。移动闭塞定义为,前方列车与后续之间最小安全追踪间隔距离单元不预先设定,而是随列车的移动和速度的变化而变化的闭塞制式,可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缩短列车行车间隔,提高行车效率。移动闭塞系统利用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列车与轨旁之间采用双向、连续、大量的车地数据通信,实现了高分辨率的列车定位。1基于CBTC系统的移动闭塞制式及其列车间隔控制模型移动闭塞是一种基于区间自动闭塞原理发展起来的新型闭塞制式。移动闭塞最显著的特点是取消了以地面信号机分隔的固定闭塞区间,列车间的最小运行间隔距离由列车在线路上的实际运行位置和运行状态确定,闭塞区间随着列车的行驶,不断地移动和调整,故称为移动闭塞[1...&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移动闭塞简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移动闭塞简介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半自动闭塞 光纤通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