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固态硬盘什么牌子好这个曲线还有救吗

&&|&&责编:张伟
&&&&还记得若干年前,笔者花掉2000元成为首批固态硬盘(SSD)的小白兔。随后固态硬盘的发展几乎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首先,存储容量呈现出曲线上升趋势;其次,SSD的读写性能也是显著提升;最后,关键的产品价格也不再高不可攀。1000元就可以购买一块不错的SSD产品,可是回到这个“不错”的概念上来什么样的SSD才算不错呢?&&&&作为最早一批尝试SSD的用户,笔者的SSD使用经历还算丰富,期间有2块SSD已经挂掉,给笔者造成的损失不言而喻,笔者一度对那些在SSD红海时期大捞一笔的厂商表现出深恶痛绝。虽然现如今TLC的应用又将产品的容量翻了倍,价格也是对半折。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也一度动摇准备购买一块大容量SSD产品,用来存储照片以及游戏,但回顾以前的经历还是打住了。点击播放按钮收听本文有声版音频&&&&本期的《还在跑分?什么样的固态硬盘才是好产品》内容已收录至我的喜马拉雅《》专辑当中,后续该专辑将会陆续推出科学、科技相关的内容,欢迎关注收听!&&&&笔者的SSD之痛相信不少用户也遇到过,SSD(以SATA&6Gbps为例)现如今呈现出来的局面是:速度足够快、容量足够大、价格足够实惠,也正是凭借这些特点,SSD已经占据了存储半壁江山,后续SSD的全面普及也是理所应当,而在不久前笔者曾经还大胆预测,2016年势必成为SSD全面普及的元年。&&&&好了什么样的SSD才是好产品?下面本文基于笔者以上的经验就来简单的分析下。&&&&◆&数据安全很重要&只是未到伤心处&&&&存储产品的数据安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产品有价数据无价,一块显卡烧毁了,去换一块新的回来就可以了,但是SSD坏了,里面的数据很有可能就和你说再见了,所以笔者在这里将SSD的数据存储安全放在了衡量SSD好坏的首位。&&&&笔者经历的2块SSD挂起彻底伤透了心,随后使用量产工具也无法恢复,曾经一个厂商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换一块新的盘,让笔者给邮寄过去,但出于对数据的担忧,最后婉拒更换新品。实际上我想说的一个事实是:如果一个用户的SSD挂起导致大量重要数据的丢失,可能这个用户对这个品牌不会再爱了,所以厂商一定不要玩火自焚,伤了第一次买SSD用户的心。&&&&影响SSD数据存储安全的因素主要包括闪存的PE擦写次数、固件的优化,还有就是产品主控、PCB等用料设计,坦率来说SSD产品的设计和用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难辨别,首先SSD的PCB、主控、缓存、NAND闪存等都被封闭起来我们无法查看,其次即使把几块SSD&PCB板呈现在你面前,你也无法无法分辨出优劣来,最后对于SSD至关重要的NAND闪存,你也很难知晓其实际的品质(速率、耐久度等规格参数)。&&&&通常对于这样的问题,用户会把这些交给市场来论证,总结已经使用过某款产品的用户观点,然后来做判断,另外用户也会对于品牌有一定的认可度,毕竟大品牌的产品设计整体要优于小品牌。从这一点来看SSD品质的筛选第一步用户就会陷入泥潭,毕竟产品品质常规的性能测试完全没法呈现出来,这是媒体产品评测的一个软肋,基于此ZOL正在策划一个《市售TLC耐久度测试》项目,敬请读者关注。&&&&◆&250GB起&厂商眼里没有够用就好这个理论&&&&除了SSD产品上面的内在特征,SSD外在我们“看得见”的特征,诸如容量、价格、速度也是购买SSD的重要因素,也成为现如今用户衡量SSD产品“好坏”的重要因素。实际上这也是SSD厂商抓住用户进行狂轰滥炸宣传的关键点,毕竟在价格面前,一切关于产品的其他参数都会苍白无力,很多厂商正是利用用户这样的心理,不断击穿价格底线,似乎是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实际上不少这样的实惠是在牺牲用户数据安全为代价的。&&&&SSD普及的要素容量和价格,目前SSD主流为250GB,不少用户已经用上了480GB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基本和2TB-4TB&HDD价格相当,虽然容量还是差了一个量级,但是250GB装完系统再加上一些应用程序和几个游戏完全不是问题,如果不存储电影,更大容量的2TB&HDD的大容量优势无法发挥出来,于是SSD才出现了迅速席卷之势。&&&&由于闪存密度的大幅提升,目前主流SSD基本从250GB起,少数产品为了照顾入门级用户推出了120GB产品,实际上由于120GB或者250GB产品,由于通道数不足,其写入性能在同系列产品中要弱不少,而安全写入数据也会因为容量的限制直接对半,所以如果不是预算特别有限,不建议用户选购120GB的产品。&&&&◆&TLC并不美好&欲待得道圆满&&&&本文在这里并不是抨击这些低价SSD产品质量不值得信赖,在SSD红海时期,一块SSD的利润可能比销售一台电脑主机的利润还高,现如今由于闪存技术、主控掌握在少数大厂商手里,一些想分一杯羹的SSD厂商大都会选择从中低端产品入手。&&&&SSD的中低端产品不同于显卡,最直观的体现就是使用廉价TLC闪存颗粒,但中低端的显卡只是图形性能更弱一些,虽然用料相对会差一些,但这主要是由于产品并不需要诸如高规格的供电或者绝佳电气性能,相反用料一般的中低端显卡由于发热更低,使用寿命更长。&&&&再来说说TLC闪存颗粒的事儿,目前并没有厂商公布具体的TLC闪存PE次数,但从厂商公布的安全写入数据来看,PE次数大概在500-1000之间,这样即使一块250GB容量的SSD也至少可以写入125TB的数据,而笔者最早的一块SSD用到至今数据写入量还不足20TB,所以对于TLC&SSD来说似乎完全不用担心其耐久度问题。&&&&实际上对于一些品牌最新的TLC&SSD,我们一般不用去担心其耐久度问题,但纵观目前的TLC&SSD,其硬件、固件还存在一定的兼容性问题,反映出来的就是丢盘、与主板不兼容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可能后续厂商会推出相应的固件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但毕竟会让用户恼火。有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2015年整个SSD市场个别产品的返修率甚至高达10%,号称比HDD更安全的SSD返修率尽然反超。&&&&◆&别再迷念跑分&传说只是过去式&&&&再来说说SSD跑分的事儿,目前来看SATA&6Gbps&SSD的跑分基本都能达到SATA&6Gbps的速度极限,只要不是那些低得离谱的产品或者用户需求苛刻,一般来说一块400元的250GB&SSD和一块800元的250GB&SSD其性能差异用户很难分辨出来,也就是说现在那些标榜性能旗舰的SSD产品单纯从持续读写性能上来说已经很难和普通SSD拉开差距。&&&&所以,实际上400元250GB&SSD和800元的250GB&SSD,其差异仅仅是TLC、MLC闪存和品牌的竞争,有些读者认为现在不敢用TLC的用户实际上是过于保守,认为TLC已经足够安全,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虽然MLC闪存SSD也存在吊盘的概率,但由于其方案相对成熟,其概率远低于TLC产品,目前仍然是SSD的优选。&&&&◆&全文小结&&&&说了这么多,实际上一款好的SSD应该是成熟的MLC主控方案,容量250GB起(越大越好),采用的MLC闪存经得起验证,杜绝劣质白片闪存滥竽充数,另外拥有完备的品牌技术支持,这包括产品售后服务以及一些配套的软件工具等,进一步优化产品使用体验。&&&&当然价格是试金石,TLC&SSD目前不断击穿的价格底线也是好事儿,它会不断刺激产品完善,笔者也相信在未来TLC的不足会被完美解决,而MLC也终将退出主流市场。
配置类型 CPU系列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下载中关村在线Android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 iPhone 客户端
下载中关村在线Windows8客户端
成为中关村在线微信好友
4¥39995¥39996¥299997¥44998¥15999¥369910¥5399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关于SSD固态硬盘,你不需要知道的 &(&162&)1 / 11 页
-&&第 1 页&&-
15-6-13 19:44
本帖最后由 音频销售 于 15-9-19 11:27 编辑
1 先来说说现实版的硬盘自毁
先以ssd为例,各大牌子基本都有自毁机制(除了三爽)
ssd的颗粒擦写次数越多,准确性和可靠性越差,数据存进去和读出来不一样,文件存入即损坏,,,
所以,标称颗粒之外,要留备用颗粒,把寿命耗损较大的颗粒屏蔽替换掉
这还不是全部,还有自毁机制,也就是主控会综合评估颗粒的写入寿命耗竭程度,
在特定的情况下直接让盘无法被识读,无法使用,彻底自毁
譬如,500TB门槛,很多大牌都是这么设定的,写到500TB,自毁。
(忘说前提了,所谓的500TB门槛是三年前128G版的门槛,而且是针对日常使用状况)
也有用了更踏实的非鸡血主控,更多的备用颗粒,更多的SLC回转余地,
可以写入到1PB不至于出错程度超过可容忍范围,因而无需自毁,被称之为PB俱乐部。
能“加入”PB俱乐部的ssd,一般都略贵或很贵。
三爽是仅有的不设定自毁门槛的大牌,放任数据出错率曲线越来越陡峭,
(对于用户而言,体现为蓝屏率越来越高,文件好好的就损坏了)
如果只读取不存入是不是可以延长其寿命
极限测试的耗损没有日常使用大,所以死亡测试的结果大多可以轻松1PB,更不必说大容量的ssd
以日常使用500TB自毁的ssd为例,在极限测试的情况下可能撑到700TB
因为总写入量并不是唯一标准,
还有其他一系列的算法,参考其他情况
所以无法准确地描述现在某一ssd的寿命是多少tb,因为这本身是个参考
闪迪的十年保系列和intel的730系列,已知可过PB,
你看极限测试的记录,一定要看错误率
不强调错误率的死亡测试都是耍流氓
这就要提到掉速的多种实际原因了
一般测试都有给这个图,但是都刻意忽略
因为三爽在这方面很糟糕,说太多会引战
三爽看上去寿命长,很大程度是因为没有自毁门槛
按照其他大牌的自毁标准来卡的话,三爽短命的情况就暴露了
2 然后说下ssd的主控限速
有时候会遇到掉速,对吧,掉速的原因很多样,大家对掉速的感知程度也不一样,
其中有一种是因为厂商希望产品要撑过保修期再坏
譬如某盘保修5年,并且未明确申明保修的写入量限制,
那么,截至前一周自毁跟截至后一周自毁,对于厂商而言天差地别
厂商是由衷地希望过了保修之后再自毁的
靠降低写入速率可以延缓这个过程
给前期写入量过大的用户降速,把总寿命摊开,
但是又不能同步监控各个用户的硬盘使用情况
于是主控的使命感就来了,剩下的不需要我多说了
为何有些牌子的有些型号掉速严重,或者前期后期使用感受区别过大,这是原因之一
买的不如卖的精,看似漏洞的东西,实际上是圈套也尚未可知
毕竟又有几个人懂主控级的知识呢?这就是信息不对称
3 再说说容量和擦写集中度的问题
ssd容量越小,颗粒的擦写越集中,寿命越短,这很容易理解
延伸开来,越小的容量,可剩余的部分越小, 缓存预读的写入也会越集中,这也不难
譬如你的ssd只剩20GB,我的ssd剩了200GB,
那么你日常使用的时候,是集中在1个特定的颗粒反复擦写的,而我的则在五六个颗粒当中擦写,,,
同样2k次擦写,平摊到了更多颗粒,寿命就更匀
这就是为什么建议优先上大容量ssd的原因了,目前建议240GB起步,
这还不算完
还要补充一点:建议随时空余40GB以上空间,切不可全用光
4 那么为什么大多数品牌对480GB跟960GB的保修写入限制是一样的呢?
照刚才的理论,后者的写入限制应该远大于前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这就涉及到一个附加问题,ssd的“内存缓存”的寿命
各家各自点科技树,实现方式不尽相同,但是有一个类似于缓存内存的芯片是必备的,
MLC的颗粒无法担当这个任务,一般都是SLC担当的,而这个小芯片自己容量并不大,可能只有256MB或者512MB而已,
每个数据都要透过它来经过和分配,这写入擦除是很夸张的
那么问题来了,几PB的写入,没有把那一堆储存颗粒擦坏,却先把那孤零零的缓存颗粒擦坏了
这东西是有上限的,就成了整体保修限制的瓶颈,所以480GB跟960GB的写入限制一样大,原因就是这个
5 为什么硬件方面的真内行不爱用三爽的SSD?
很多小白,被跑分忽悠了,以为跑分名列前茅就意味着该厂商技术牛逼。
甚至很多不求甚解的前辈也以自己过来人的身份,推荐三爽的SSD,进一步加剧了误导性。
三爽啊三爽,这些年你都干了些什么,,,跑分作弊也就罢了,这还不止,,,,实际使用起来一泡污,这还不止,,,用一段时间还掉速,越用越慢,这还不止,,,为了掩盖短命TLC的缺陷,不设置自毁,放任错误率攀升,让重要数据频繁丢失,让你的宿主软件频繁崩溃,这还不止,,,把自家的短命TLC吹得比别家MLC还好,这还不止,,,,当自己用MLC做高端的时候,又按照SLC来吹了!-----------感受不到半点诚意,反反复复只会靠作弊的跑分骗小白,靠水军营销拿销量冠军,,,毕竟是小米的老师。
其实我很想仔细说说三爽跑分作弊的事情,但是想想还是算了吧,有心的人自己去了解。
对于这样一个只知道买水军造势,每次被戳破都大规模洗地。
对于这样一个只知道拿作弊的得分忽悠小白,为自己的品牌制造信仰加成,然后把垃圾SSD卖出天价的厂商,
有什么可说的?!!!
—————道理我懂了,可是有啥推荐的么?———————
我自己现在用的是intel的730k,480GB版,很不错,才1k5
同样1k5价格,其次推荐sandisk 10年全球质保的 至尊超极速480G sandisk extreme pro
当然,都得是海淘,,,,好在全球联保服务很规范,行货水货的售后没区别,
自毁貌似老早就有,不止SSD
15-6-14 11:02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5-6-14 11:08 编辑
英特尔730K不是说官网查不到吗?楼主解释下
官网上确实查不到,但730k的存在是客观事实,
这其实是常识了,
k与非k,是指分销渠道不同而区分出包装类型的不同,
730是彩盒零售包装,730k是环保牛皮纸简包装,
我致电过intel中国总部,客服称:两者产品本身无任何不同,保修政策也无不同。
因为传说 简包邮写入总量限制,彩包对写入无限制(intel客服及官网通告已证实这是谣言)
所以,买彩包图个安心的人很多的,
其实,当两者价格相同的时候,我也会买彩包(因为拍平了收纳更不占地方),,,
那么,我为什么要收纳保存包装呢?理论上这货保修不需要提供盒子,
但是这玩意儿保修五年,时间跨度太大,
虽然SSD质量方面intel独步天下,很多人就是为了这质量和稳定才买intel的,
我虽然也是因此才看好它的,但是我不信它不会坏,
假设用到第四年,intel改了保修政策,而第五年盘出问题了,我找谁哭去?
怕保修政策有变,注意保存盒子,方便保修,
随手拿了两个保存好的盒子对比下,
这俩都是从美亚海淘回来的,也以网站SN码跟intel自家软件的方式验过,都是正品,
我还蛋疼地每次都会打客服电话口头查询一次,都没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5-6-18 14:40
镁光也是如此!
我手里有3个镁光240GB,俩M500,一个M550,其他型号和容量的没接触过,
使用久了也明显会掉速,但远远没三爽那么离谱夸张,
当时买来是打算当主力的,但是现在挪用到了比较次要的电脑里,譬如给老丈人组的电脑。说到底还是intel稳定可靠,不掉速不出错,,,,
平心而论,镁光的质量其实还算可以的,但就是保修很困难很费劲,用户但凡遇到一次,基本一生黑。
有一次启动异常,实际上是主板的问题,被我判断成SSD故障了,
心想买来才俩月,还在三包期,于是就联系镁光的售后,结果,,,,,,,,
事后虽然镁光并没啥问题,但是我后怕啊,,,
要真出了问题,自己不是掉坑了么,然后才铁了心地加钱上intel,
有些硬件论坛里看到,很多镁光的用户吃过售后亏之后,直接就转化成intel的用户了,毕竟intel的售后要多爽有多爽。
售后这事儿,平常的时候相安无事,不显山不漏水,遇到一次就知道厉害了。
15-11-11 21:44
工匠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
你说的以前大部份硬盘的 写入极限,自毁门槛,是500T,你还提到sandisk ...
很简单,不同厂商的保修规则又不尽相同,
技术类型/寿命/保修 等方面说法和措辞各有各的含糊方式。
譬如,擦写寿命划分为好几个阶段,保修条款在提到这方面的时候最含糊,甚至不提。
但是事情还是那么个事情,所以就会出现些通用的测试方法和说法,来划分和衡量。
第一个阶段是:保用写入量。——保修
意思是说,保证你至少能用到这么多擦写量不会坏,
如果还没到这个数值(而且没有超过保修期)就坏掉了,则保修保换
这个门限的设立,是为了防止有些人钻保修期空子:
“买来SSD拼命BT或者用于服务器高强度擦写,,,一旦写坏就去找代理换新的,”
第二个阶段是:参考写入量——不保修
1 告诉你一个理论,说“理论上可以擦写这么多”
2 告诉你一个参考,说“大家基本上都可以用到这么多擦写量”
但是,,,,,并不以此作为保修或保用承诺。
第三个阶段是:极限死亡测试。——不保修
是第三方搞的大比拼,看谁撑得住更多擦写,看谁错误率低,看谁掉速慢,,,等等等等,
直到最后,,,看谁实际死于多少写入量,死前什么状况。
这个阶段的表现,就是上文中所说被计入是否能进PB俱乐部的那一类数值。
16-6-27 13:41
个人认为值得推荐的SATA3固态硬盘是 intel 535 480GB,
测试情况良好,读取速度够快,写入速度稍慢但是胜在稳定耐用。
我自己在2016年6月连续屯了4枚,单价855元,供参考。
值得注意的是,535这款过阵子可能就要停产断货了,后继型号540换成了TLC颗粒。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6-7-6 00:02
SSD可不可以分区?
SSD分区会不会带来消极影响?
有时候不会,有时候会!
主要看主控固件如何统筹垃圾回收啦磨损平衡啦诸如此类的一大堆底层算法解决方式,
如果主控固件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完美,分不分区,影响其实不算大。
但如果是主控固件水准未知的情况,,,
我说:“最好别分区,而且最后始终保持3成以上空间不要用掉”
,,,,你们听到后又不高兴,
===========
嗯,希望以后技术进步了,让这个问题普遍消失。
让所有的SSD都能毫无顾忌地分区,,,,,
到时候就只有一个问题了:
才多大点儿空间,分啥子区呦!
打个比方:
就算是给480GB的SSD分区,,,额,又能分成多大呢?
更不必说有些人,买了个128GB的SSD还要分好几个区,就肯定是有问题的。
提醒各位不要小看操作系统对容量的需求量,
你给C盘分区40GB,用用看好像也够,没有溢出,但是效率会降低。
16-7-24 02:28
关于SSD的推荐
关于SSD的推荐,可谓更新最频繁的部分。
起初我推荐 intel 730 480GB
然后过了两三个月,丫涨价了,,,而且是大涨价!!!
然后我推荐 Sandisk extreme pro 480GB
就这么又过了半年,它虽然没怎么猛涨,
但是当别的同级别SSD降价的同时,它每个月十几元地往高里加价。
目前鉴于intel 540 480GB开卖了,用的是短寿命的TLC颗粒,
(是啊,连intel这么浓眉大眼的,都叛变MLC了,,,)
我一度很狐疑,难道intel掌握了TLC的黑科技?让TLC的寿命得以比肩MLC?
我于是下单了,好奇心驱使,想要自己做个实际些的测试,
,订单号: 元(算是个不错的价格了)
然而我最后还是取消了订单,虽然有intel加持,但毕竟TLC,
如果证明TLC果然还是不行,那么相当于我白扔799元,
如果证明TLC已经OK了, 难道它就成首选了么?
当然不是,毕竟intel 535还没卖完呢。
我于是立刻入手了3块 intel 535 480GB,
测试结果非常满意,稳定好用,
然后查了一查,投产至今没有负面消息,也不曾有缩水的反馈,价格平易。
写入虽然没有intel 730和Sandisk extreme pro猛,但是音乐制作过程主要需求的是读取速度,
而535的稳定性也不会比这俩差多少,
以前我施展买买买大法,海淘intel 730和Sandisk extreme pro的时候,
正眼也不瞧intel 530和intel 535一眼,
现在的感受,却像是最后的救命稻草一般,使了劲地抓住,
以后,等比TLC更坑的QLC颗粒广泛投产了,
也许,我还会拼了命抓住TLC颗粒 的intel 540?
想起当年MLC取代SLC,成本的降低,好歹真的让SSD价格断崖式降低了很多很多,让我等努力赚钱的草民能够愉快地购买。
如今TLC取代MLC,寿命缩减,以及寿命所带来的长期可靠性降低,已经到了比较让人切肤之痛的地步了
(其实并不意外,U盘领域的颗粒缩水,更早之前已经提前演练过后果了),
而随着颗粒成本的缩水,销售价格却并没有像上一轮缩水时所带来的实质上的降价,
上一轮缩水好歹还有可观的让利,而这一轮缩水索性直接坑爹了。
intel 535 480GB,目前来说是我个人认为还算比较值得推荐的。
使我和诸位能以平易的价格入手比较可靠的SSD,用于个人工作站级别的用途上。
但是,等535的库存清掉,恐怕就彻底是TLC的天下了,
相信后续如果发布5系列,如545和550,只怕也会是TLC了。
劣币驱逐良币的轮回么?
到时候,,,我推荐什么呢?
加钱上intel 750?
再之后呢?
加更多钱,数据中心系列?
如我两个月前猜测的,535急需停产退市,以便给540让路。
但是暂时还没完全卖完的535怎么办?当然是设立价格差异咯。
于是,535果然涨价了,而540果然降价了。
16-8-18 23:29
广告做到这份上也是太拼了
借此机会分享给大家一个好办法,
可以在:“个人设置”--“我的好友”--“我的黑名单”里,把我的id(工匠)添加进去,
这样,以后就不会浪费你们的时间看我写的“广告”了
16-10-19 20:41
要把 ssd用到 报废&&估计要不少时间吧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随意选择ssd。最后他们多半都哭了。
把颗粒擦坏的确实少见,
ssd即便再差的颗粒,也未必是颗粒先坏。
因为越差的颗粒,所配的主控也就越差。
而主控坏掉的情况比比皆是,并不少见。
理论上,你永远也用不光颗粒的理论寿命,原因我前面已经说过了,那就是掉速的机制。如果你认真看过,应该明白我说的是什么。
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买一块随着使用过程,慢慢掉速掉到并不比机械硬盘强多少的固态硬盘吗?
固态硬盘坏掉了,保修期之内你还可以退换货。
比坏掉更可怕的是,它没有坏,但是慢的很,慢到不能置信。
这才是这个论坛上那些牛逼的人物们之所以孜孜不倦地费那么大心思去研究过如何选购ssd的原因所在。
17-1-19 15:48
本帖最后由 工匠 于 17-1-19 15:52 编辑
intel的固态盘(SSD)全球联保政策,现已沦陷。
今后只对大陆行货提供保修,,,,,
intel最为专业用户所赞誉的两个因素:
踏实可靠稳定耐用的质量 和 超赞的全球联保售后服务,
如今,,,去掉了“全球联保”的部分,
影响其实不算太大,顶多就是以后别再海淘intel的SSD了,
另外,鉴于有些渠道实际上是海淘来卖的,所以还需再三确认是否大陆渠道行货。
据说,新规则的执行有个起始时间,但是我暂时没在intel官网找到印证,大家自行确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5-6-13 19:46
转我一篇旧文至此
15-6-13 20:23
赞,科普 受教了
15-6-13 20:51
简单算了一下如果不幸错误黑到幼儿园体育老师的话就罪过了...
话说我手里给拿着一个500G机械硬盘我算它迟钝的总是用约摸2分钟写入完毕一个约摸10G大小的小电影~
然后一直写入到1PB的话大约得用上2百万分钟的样子~ 大约就是45个月的样子?马达磁头神马的全部都完全停不下来的样子~?
啊,我现在非常感性和主观的觉得和那个三星矬SSD对干还不知鹿死谁手呢...........
15-6-13 21:12
SSD 一直习惯倾向于考虑 Intel /浦科特,三星从不考虑。
三星 840 evo 大量用户反应明显掉速(掉到近似普通传统硬盘),坛里有朋友 2011 年 MacBook Pro 用三星 840 Pro,Cubase 容易崩溃,换回原装硬盘没问题,而后换浦科特 M5P 也没问题。
950 Pro NVMe 一樣瞎。
15-6-13 22:17
1t的SSD有什么牌子推荐?我目前用的镁光还不错。其他牌子不清楚,当然性价比也很重要。
15-6-13 23:13
三星830~~~MLC颗粒的用户飘过·~~表示使用近2年一切正常安好~~~~840才是TLC颗粒~~
15-6-13 23:22
今天才知道SSD还有这么多讲究
15-6-14 00:55
英特尔730K不是说官网查不到吗?楼主解释下
15-6-14 08:12
三星是很糟糕,但个人认为糟糕的点并不是寿命,而是性能都依赖缓存,又没有掉电保护,停电重启就等哭吧。
觉得自己电脑里数据比SSD本体值钱的,尽量选个有掉电保护的。
15-6-14 11:19
mac book 的ssd硬盘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apple ssd sm0512f media,这是三星产的
15-6-14 11:25
mac book 的ssd硬盘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apple ssd sm0512f media,这是三星产的
会比三爽供给零售市场的SSD好很多,
因为,三爽唯独在给苹果直接代工供货的时候,不太敢耍滑头。因为验收标准是苹果订立的。
15-6-14 12:09
一直 用英特,也一直相信英特。不相信那个高防的国度。
15-6-15 18:10
&&&&&& &&&&& &&&&&&
&&&&&& &&& &&&
软硬件产品/器材分类讨论(按字母顺序排序)
分类浏览:
主题数: 323202, 帖子数: 3115774,
&会员人数:慌死了,大家来看看我的这个固态硬盘饥饿鲨(ORC)Arc 100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跑分只有275分,我看你们都是1000左右啊!
电脑新安的,平时有时候开软件会小卡,今天才想起来有可能是固态硬盘的锅,就跑了下分,然后就看见这分数了。。。我的配置是I7 4790K
华擎杀手B858G内存想问下大家是接口接错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img]./mon_/334_559e654dd1eac.png[/img]
4k不对齐,sata插槽也不是3.0上,ahci也没开
ide+4k不对齐,电脑城ghost系统?
[b]Reply to [pid=58454,1]Reply[/pid] Post by [uid=]再也不买改名卡了[/uid] ( 20:14)[/b]AHCI没开,无法判断SATA是否3.0
主板BIOS里开启AHCI模式开完之后用原版系统盘安装系统,在安装系统界面重新分区。。然后楼主爽了。。
这红红的bad真是赏心悦目。。ls 的建议已给 。。&>&&>&正文
不要迷信固态硬盘 多款大作实测还原真相
16:58:55 来源:驱动之家 作者:未知 编辑:Minister 浏览:loading
  固态硬盘的好处就不废话了,其速度是机械硬盘远无法媲美的,但固态硬盘是不是干啥都快呢?比如说,打游戏?HardOCP最近将它们的评测平台全面升级到了固态硬盘,也趁机做了个对比测试来解答这一疑问。
  测试中用的固态硬盘是海盗船Neutro GTX 240GB,最好的同类产品之一。机械硬盘则是西数黑盘WD6401AALS 640GB,接口都是SATA 6Gbps。
  其他配置还有:Core i7-3770K OC 4.8GHz处理器、华硕Maximus V Extreme主板、海盗船16GB内存、AMD Radeon R9 290X显卡、安奈美MaxRevo 1350W电源、Windows 8.1 x64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在两块硬盘上都是全新安装,打上所有补丁,并在每次测试后都运行一遍Windows 8.1 Disk Optimizer将状态调整到最佳。
  《武装突袭3》:完全无差别,帧率曲线甚至都很接近。
  《战地4》(多人模式):机械硬盘的最低帧率反而还高了2FPS,最高和平均则完全相同。考虑到多人模式的多变性,这点差别真没什么意义。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相关新闻: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 不倒翁蜀黍
| 最后的防线
游民星空联运游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sd固态硬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