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一大抄谁说的四大家 谁写的

《一门父子三词客》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一门父子三词客
一门父子三词客
范文一: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放眼中国历史,没有那一家能像苏家一样,父子三人,独霸'文坛。无疑,三苏'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有的例子。他们完成了宋代文学改革,使宋代文学成为继唐代文学之后的又一个高峰。三苏父子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占据三个席位,父子三人都是文学大家, 这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三苏父子当年名震京师 , 宋仁宗曾感叹:,天下好学之士多在眉山 !' 并称苏轼兄弟是,宰相之才'。南宋期间 , 士人学子中有,苏文生 , 吃菜羹 ;苏文熟 , 吃羊肉'之说。朱德对三苏的评价更为精当:,一家三父子 , 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 , 峨嵋共比高。三苏父子辉煌的文学成就,同登,唐宋八大家'之列,千古文章传唱古今。三苏在文学上的造诣,既同出一源又各有千秋,人们常说,凝炼老泉,豪放东坡,冲雅颖滨'。三苏父子光明磊落,关心国家命运,为官清廉,同情民间疾苦,为贫苦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今天的眉山人以三苏为荣,人人交口称赞。并在眉山建有三苏祠。三苏祠位于眉山城西南隅纱毅行,始建于元代延祜三年 (1316年)以前。明代洪武年间增修扩建,嘉靖九年 (1530 年),眉州太守莫钝对其大维修,并臵祀田,明末毁于兵火。 由于受他们人格魅力的影响,在今天的眉山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气,民风淳朴。今天,我们凭吊古迹,再现历史,一一领略三位文学巨匠的风采。 首先,让我们看看苏洵。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擅长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传世。代表作:全书
横论 。想必大家在高中时都学过他的《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⒆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这篇议论文借古讽今,针砭时弊;论点鲜明,论证严密;语言生动,气势充沛。文章一开头就旗臶鲜明地提出中心论点,继之阐明它的两重涵义,然后围绕中心论点逐层深人地展开反复论证,最后又在此基础上,针对历史和现实,评古刺时,抒发感慨,引申论点,透出作论本意,并以一个,赂'字贯穿全文始终。这样,先纲后目,纲目对应,脉络清晰,逻辑性强,颇有说服力和战斗力。苏洵不但在文学上造诣非凡,而且再对子女的教育上也别具一格。苏轼和苏辙自小十分顽皮,在多次说服教育不见成效的情况下,苏洵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从此,每当孩子玩耍时,他就有意躲在角落里读书,孩子一来,便故意将书,藏'起来。苏轼和苏辙好生奇怪,以为父亲一定瞒着他们看什么好书。两人出于强烈的好奇心,趁父亲不在家时,把书,偷'出并认真地读起来,从此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读书的无穷乐趣,终成一代名家。苏洵教子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说服无效的情况下,并没有用,棍棒'、,恐吓'之类简单强制的教育方法,而是巧妙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引导,终于获得成功。看完苏洵,接着让我们回顾一下苏辙的风采。苏辙(),字子由,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臵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臵,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著有《栾城集》,包括《后集》、《三集》,共84卷,有《四部丛刊》影明活字本。又,《栾城应诏集》12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代表作:《黄州快哉亭记》《上枢密韩太尉书》《巢谷传》《老子解》等 。他的《上枢密韩太尉书>中第二段相当精彩:过秦、汉之故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辨,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其实,苏辙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他的文学才华。一天,苏轼带着年少的弟弟苏辙游巫山。山上一位老道听说神童苏轼光临,便想当面考考他。老道出了个异字同音对:,无山得似巫山好。'苏轼不假思索,立即对出下联:,何叶能如荷叶圆?'老道连连称好。谁知,苏辙在一旁却说:,兄长的下联对得还不甚工稳,不如改一改。'苏轼问:,怎么改?'苏辙便念道:,何水能如河水清?'苏轼和老道一听,以,水'对,山'更工稳,齐声叫好。从此,苏辙也远近闻名了。最后,让我们看看大文豪苏轼。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水调歌头【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后人称之为《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其中以《前赤壁赋》更加脍炙人口。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这位儿时就被称作神童,在三苏里可谓最有才气的大文豪当然也有着很多有趣的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是,‘尸骨’未寒'的故事。一天,苏轼和佛印乘船游览瘦西湖,佛印大师突然拿出一把提有东坡居士诗词的扇子,扔到河里,并大声道:,水流东坡诗(尸)!'当时苏轼楞了一下,但很快笑指着河岸上正有在啃骨头的狗,吟道:,狗啃河上(和尚)骨!'一个是,东坡吃草'的故事。闲来无事,苏轼去金山寺拜访佛印大师,没料到大师不在,一个小沙弥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说到苏轼,大家应该肯定也会联想到,东坡肉'。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东坡肉的由来:苏轼被贬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深受百姓爱戴。于是,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了。苏轼平生受到两次严重的政治迫害,第一次是45岁那年因,乌台诗案'而被贬至黄州,一住四年。第二次是在59岁时被贬往惠州,62岁时贬至儋州,到65岁才遇赦北归,前后在贬所六年。 虽然受到如此的迫害,但是苏轼依然以很乐观的态度面对着生活。从《定风波》、《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及东坡肉的发明都能够体现这一点。三苏父子不仅在文学上成就非凡,而且为人正直,不畏权势,一生都在尽心竭力地探求治世之道,用呕心沥血诠释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苏洵深受欧阳修的赏识,于是就被推荐给了当时的宰相韩琦,起初韩琦也待若上宾,后来韩琦主事枢密院,典天下兵马,见军务废弛,军队毫无战斗力,便有了整治之心,但是韩琦又生性胆小,怕引起军队哗变,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正在这时,洵便写了《上韩枢密书》,在文中提出了从严治军,不惜杀鸡儆猴,以正军纪。韩琦认为苏洵好杀戮,没有仁慈之心,自此就疏远了他,不给他一官半职。苏洵《上欧阳内翰书》,在里面抨击朝廷办事效率低,什么事都一拖再拖,对这种做法很是不满。以此充分揭露了北宋王朝因循守旧的官僚作风,像这样敢于直言的人在腐朽的封建官僚主义的压迫与打击下,仕途是充满着荆棘与坎坷的,不出所料,最后给了个九品的芝麻小官——文安县主簿。苏洵从小就教育两个儿子,要敢于为正义而献身。后来苏氏两兄弟一同参加制科考试,在他们的论文中,言语切直,敢于批评时弊。东坡批评仁宗不理朝政,朝廷上下一片委靡之风,同时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改革主张。子由更是口无遮掩,批评仁宗贪图享乐,醉心于后宫酒色之中。他俩忤逆大胆的言辞让主持此次考试的主考官大惊,不想也不敢录取。虽说仁宗老了,但是还没到多糊涂的地步,不但不责怪,反而非常欣赏苏家兄弟的才华和人品,认为给子孙得了两个宰相之才。但是,朝中的权臣对他们还是很不满,处处排挤打压他们。宋英宗做太子时就知道苏东坡是个人才,继位后几次想提拔东坡做官,都受到宰相韩琦的极力反对。后来由于政见的不同,苏家兄弟又多次受到王安石、司马光的打压,被一贬再贬,但是他们从不计个人恩怨,在某些主张上还是支持两位当权者的。如此宽广的心胸,在文人身上有了最好的体现,怎不叫人由衷的佩服?苏轼在《与杨元素书》中说:,昔之君子,惟荆(荆国公王安石)是师,今之君子,惟温(司马温公光)是随,所随不同,其随一也。老弟(自称)与温,相知至深,始终无间,然多不随耳。致此烦言,盖始于此,然进退得丧,齐之久矣。'这里所谓君子,无非是朝廷中毫无主见的大臣,对当权者阿谀奉承、惟命是从。忘记了自己是拿着朝廷俸禄的,却不尽心竭力为国家出力!惟独东坡有独到的见解和不同意见,自己是凭良知在做事,因此每每与当权者意见不和时都会受攻击,无法在朝廷中立足,后来章惇作宰相,还把他流放岭南,欲臵之死地而后快。政治这个东西,谁也说不清楚,他可以造就管仲、商鞅这样的奇才,也可使黄皓、秦桧之流得势,想不到像王安石、司马光这样的一代文人,居然也如此庸俗,心胸也如此狭小,小到连不同的意见也容不下?可悲,可叹!千古文人最好是远离政治的掩映,才可以脱离政治的俗气,那些在仕途上一帆风顺的,我想在文学上他是没有多大不朽的,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故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落榜前的《枫桥夜泊》千古流传,可是他高中后的诗作为什么没有一首广为流传呢?政治的俗气压住了文学的纯真。综观三苏父子,一生都怀才不遇,自己远大的政治抱负终究未能实现,这样也好,有了文学史上又一座不朽的丰碑。如果他们坠入政治的深渊,一切都会变的,没有苏洵、子由被打压,没有贬谪,没有苏轼与黄州的际遇,我想我们是没有福气读到他们那么多的好文章的,《衡论》、《六国论》、《赤壁赋》、《后赤壁赋》、《江城子》、《诗传》、《论语拾遗》都是旷世少有的大作。为国家殚精竭虑,无私无畏,直指时弊,政治上失意,可文学上成就大器,苏家父子始终不失为正人君子。今天眉山淳朴的社会风尚,是三苏留下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人就要像三苏一样,不同流合污,坦坦荡荡,光明磊落,此大丈夫所为!原文地址:
范文二: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一门父子三词客: 苏轼,苏询,苏辙苏洵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应试不举,经韩琦荐任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佑集》。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任宗嘉佑二年中进士,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同时也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是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也是著名画家,工枯木竹石。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苏辙(1039——1112),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苏轼之弟,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19岁与兄轼同登进士第,次年同试制策。苏辙为人沉静简洁,鲜言寡欲,性孝友。长于各体散文,《宋史·苏辙传》称其“为文汪洋淡泊,似其为人,不顾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苏辙的散文体气高妙,记叙之文尤推独步,《黄州快哉亭记》就是这样的佳作(人生感悟 )。千古文章四大家 :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阱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认为“道”应于国于民有利,切实可行。他注重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须有益于世。他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推崇先秦两汉文章,提出要向儒家经典及《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学习借鉴,博观约取,以为我用,但又不能厚古薄今。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苏轼就不多说了。就本文联想到的内容补充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右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儿童成长学习经典链接:【三字经全文】【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译文全文】【百家姓全文】【千字文全文带拼音】【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唐宋八大家简介】唐宋八大家简介及唐宋八大家代表作品简介唐宋八大家之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韩愈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尊儒反佛为题材的代表作《原道》、《论佛骨表》、《原性》、《师说》等,嘲讽社会现状为题材的杂文《杂说》、《获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河东(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世称柳河东,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公元819年客死于柳州。柳宗元的代表作:寓言故事《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哲学论著有《非国语》,《贞符》,《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永州八记》等。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涪城区内),祖籍:江西永丰,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
欧阳修代表作:《醉翁亭记》,《鸣蝉赋》《秋声赋》《与高司谏(jiàn)书》《朋党论》《伶官传序》《卖油翁》 。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唐宋八大家之苏洵简介: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苏洵的代表作:《六国论》《衡论》《辨奸论》《管仲论》《权书》等。唐宋八大家之苏轼简介: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号“东坡居士”,因此很多人都习惯把苏轼称为“苏东坡”。苏轼日出生在眉州,也就是现在的四川省眉山市。【更多有关 苏轼简介】苏轼的代表作品:诗词《水调歌头》,《浣溪沙》,《江城子》《蝶恋花》等;散文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平王论》《留侯论》《石钟山记》等。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品有:赠刘景文 等唐宋八大家之苏辙简介:
苏辙(),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辙生平学问深受其父(苏洵)兄(苏轼)影响,以儒学为主,最倾慕孟子而又遍观百家。。
苏辙的代表作品有:《栾城集》84卷,《栾城应诏集》12卷。
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北宋丞相、新党领袖。王安石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游褒禅山记》、《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等。唐宋八大家之曾巩简介:
曾巩(),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巩是北宋政治家、散文家,“曾巩代表作:《上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阅读详情:
范文三:一门三父子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明)三国英雄?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能文能武的曹操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锦文华章喷薄而出,留下许多千古绝唱。宋代词人苏东坡来到历经沧桑的赤壁古战场,同样情难自已,醉书一曲《念奴娇》,让世人传唱。题目解读?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伎,调因此而得名。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共一百字。此调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题目是“赤壁怀古”,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轼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缅怀古人。写于宋元丰五年(1082年)。(赤壁,苏轼所游赤壁是黄冈城外的赤鼻矶;而一般认为三国赤壁鏖战的古战场在现在湖北蒲圻。)苏轼此时45岁。在被贬为黄州(现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时游赤壁,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仰慕赞叹和自己壮志未酬的感慨。? 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古事、古迹,多用典故、对比等手法,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苏 东 坡(1036——1101),
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文学家,书画家。
思想:苏轼思想较复杂,虽以儒家思想为主,但老庄哲学和佛家思想也很浓厚。 散文:唐宋八大家诗歌:开创豪放词风
书法家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高。作者生平、写作背景苏轼
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因“乌台诗案” (作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哲宗时,因反对司马光出知杭、颖、定州知州。59岁时,先后被贬岭南惠州和海南琼州,后死于常州。本词写于1082年,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绘画:善画枯木怪石,主张神似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旷达的苏轼仕途坎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思想复杂:
儒家的积极入世; 道家的超脱出世;
佛家的四大皆空。京城---杭州---密州---徐州---湖州---黄州--登州—扬州--定州--惠州---儋州苏轼富有戏剧的“不幸”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多处。哲宗立:废新法,信旧党,苏轼被召回,与司马光意见不合不同意尽废新法,因而再次遭贬,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任地方官。以后新党再得势,他被远谪惠州,琼州(海南岛)
徽宗即位:苏轼被赦召回,途中病死于常州,终年65岁。豪放派
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释词语在句中的意思o 1、千古风流人物。
优秀、杰出o 2、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们说,那里是o 3、卷起千堆雪。浪花o 4、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战船o 5、故国神游。在想象游历o 6、一樽还酹江月。祭奠时把酒浇在地上或水上。基础积累o 1、通假字:一尊还酹江月o 2、古今异义:大江东去o 3、词类活用:o 大江东去:古义:长江
今义:流量较大的河流o 羽扇纶巾:名词作动词,拿着羽扇,戴着纶巾人。o 灰飞烟灭:名词作状语,像灰那样,像烟那样。o 4、文言句式:o 多情应笑我: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应笑我多情。整体感知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赤壁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文主旨。直解本词:长江向东流去,波涛滚滚,千古英雄人物都(随着长江水)奔流而逝。陈旧的营垒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时候周瑜(作战的)赤壁。陡峭不平的石壁直刺天空,大浪拍击着江岸,激起一堆堆雪白的浪花。江山象一幅奇丽的图画,那个时代汇集了多少英雄豪杰。遥想当年的周瑜,小乔刚嫁给他的时候,他正年经有为,威武的仪表,英姿勃发。(他)手握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就把)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此时此刻),(我)怀想三国旧事,凭吊古人,应该笑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都变白了。人生在世就象一场梦一样,我还是倒一杯酒来祭奠江上的明月吧!上
阙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上片中,作者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所见:赤壁壮景
所想:千古人物 赤壁豪杰文中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描写了赤壁怎样的景色?用了什么修辞?从几个角度?基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怒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格调高昂。大江滔滔,犹如历史长河,英雄人物的业绩,被淘洗变淡。这些英雄人物现在又在何方呢?不尽的怀念从中可见。
阙下片主要写词人所思,他想到了什么?所忆:周郎赤壁
所慨:人生如梦上
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点题目中的” “怀古” 。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苏轼这三句,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磅礴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为一。在这里,奔腾不息,滚滚东去的长江已不仅仅是一条江水的名称,而是滔滔历史长河的代名词。“浪淘尽”将“大江”与“千古风流人物”联系到一起。作者面对波涛滚滚的江水发出感慨,把读者带到千古兴亡的历史氛围之中,抒发了诗人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周郎,庐江(现安徽)人。长壮有姿貌。初,孙坚讨董卓。徙家于舒(在庐江),坚子策与瑜同年,独友善。坚死,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人称“周郎”。不久,策又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策死,弟权统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下,权以瑜为前部大都督,与操战于赤壁,大胜。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
穿:山崖 陡峭 高峻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拍:波涛力度之大卷:波涛气势之大该句哪几个字用得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思考:描绘出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这三句正面描写赤壁。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通过夸张、拟人、比喻修辞手法,寥寥数笔便描绘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面,令人想到当年赤壁之战的壮阔场面,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结构上起何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过渡句。“江山如画”承上,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一时多少豪杰”启下,由状景过渡到述人,十分自然。这一声慨叹将怀古之情与江山之胜融为一体。 “一时多少豪杰”既照应开头“千古风流人物”,又为下片写周瑜作铺垫。上阕:“赤壁江山图”
着重咏赤壁,即景抒怀,引起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下
阙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大乔、小乔为江东著名美女,大乔为孙策之妻,小乔为周瑜之妻。相传曹操命曹植撰《赋》云:“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周瑜:字公瑾,年轻有为,24岁拜为将、娶小乔为妻,34岁指挥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战役。提问:1.写“小乔初嫁了”有什么特别含义?美女
英雄(1)说明周瑜当时非常年轻,才华横溢,很有作为。(2)以美人衬托周瑜的潇洒风姿。(3)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周瑜和君主的姻亲关系,是他得到重用的重要表现。 怎样理解这一矛盾(感奋与感伤)?对周瑜的追述表现的是一种理想,而落泊失意是一种现实,感情基调的矛盾实际反映的是是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人生如梦”,人生是短暂的虚幻的,又何必执着?洒酒入江,以酒祭月,是希望万古愁怀随江而去。感慨和动作中现出一种超脱与旷达。 思想 积极、乐观
意境 高远、壮阔
风格 奔放、洒脱. .2、“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了周瑜什么风度?儒将风度:从容潇洒,指挥若定,具有非凡的将略和豪迈的气概。总结o 小乔初嫁:年纪——年轻得意
雄姿英发:外貌——俊朗非凡o 羽扇纶巾:气质——儒雅倜傥
个性——自信从容o 樯橹灰飞烟灭:才能——破敌奇功作用:
突出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抒发了对英雄的赞颂与敬仰之情。思
考:苏轼眼中的周瑜是年轻有为功成业就的,那么他自己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如何理解笑?存在几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应笑我多情”,即苏轼在人生失意、人生低潮、年华老大的时候,还怀想什么“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也就是说,是苏轼“多情”。第二种理解是,“多情应笑”后面应当是逗号,“我”应当归属下面,形成“我早生华发”。“多情”实际是“多情人”,“多情人”指的是“周瑜”。比较思考:
引用典故方面,作者为什么只写到周瑜,而不写其他人呢?横槊赋诗的曹操
驰马射虎的孙权
隆中定策的诸葛亮周瑜:年龄:34婚姻:美女相伴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苏轼:年龄:47婚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感情? 对英雄业绩的向往,渴望像周瑜一样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 豪放洒脱年轻有为仕途坎坷年老无为有人认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含有消极情绪,你怎么看?——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下阕: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1 用豪壮的情调抒写胸中块垒(但豪放中见苍凉)(1)对赤壁景物的描写显示了词人的广阔视野,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2)对周瑜形象的塑造突出了周瑜的动人姿貌与出众才华,称颂了他以弱抗强指挥若定的闲雅风度,表明他渴望像周瑜一样为自己的国家建功立业。 2 烘托和映衬烘托:千古人物——多少豪杰——三国周郎映衬:1虚实相映(赤壁险要形势与三国赤壁鏖战 )2互相衬托(周“雄姿英发”与作者“早生华发”)《念奴娇
赤壁怀古》 “豪放”表现的三个方面:1、描绘壮丽之景。2、刻画豪迈之人。3、抒发壮志豪情。(豪放中略见苍凉。苍凉只是豪放的补充。)鉴赏诗歌感受诗情:领悟诗意
展开联想阅读详情:
范文四:近代史传奇家族:一门三院士父子九专家梁启超是近世中国翘楚人物,文事政治,迄今无可与匹。其于公务繁剧之余,子弟教育亦颇成功,10个子女,除了早逝的思忠和生下不久即夭折的“小白鼻(Baby)”外,其余8位全部成才,其中思成、思永、思礼3人,分别是1948年中研院院士和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的院士。一门三院士,父子九专家,这在20世纪的中国是极为罕见的。培养出一门三院士20世纪的中国,以培养子弟整齐,于文化界、学界有重大影响者,主要以两大文化世家最为著名:一是建德(或东至)周馥、周学熙家族,再就是新会梁启超、梁思成家族。建德周氏“明”“良”两辈人才辈出,出了周叔弢、周叔迦、周季木、周志辅、周梅泉,及周一良、周珏良、周炜良、周煦良、周绍良、周呆良、周以良、周与良、周景良兄弟,于人文社科及理工科诸领域,大放异彩,令世界瞩目。而新会梁氏,亦不逊色,梁启超后,“思”字辈14人,除早夭的5人外,其余9人全部成才,且每一个在各自的领域均成绩斐然,臻于一流,其中思成、思永、思礼3人,更分别是1948年中研院的院士和新中国成立后中科院的院士。一门三院士,这在20世纪的中国,虽不能说是绝无仅有,但也至少是极为罕见的。这些都是与他们各自对子弟的培养分不开的。以建德周氏而论,周馥使这个家族由安徽乡下穷乡僻壤一蓬门小户,一跃而为仕宦人家。其晚年所著《负暄闲语》,敦厚之门风及家训,早已寓于中。周学熙再使这个家踏足民族工商业,南张北周,与南通张謇家族南北各领风骚,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领军家族。而至周叔弢,则以身教为法度,以“人能笃实,自有辉光”教子弟,以是子弟多向学、求智慧者,眼界之大、个人情操均远迈侪辈。而新会梁氏家族,梁启超亦以科第起家,康梁维新,赖其擘画者多,由是天下知名,虽一度亡命海外,其声誉不稍杀,民国政坛,皆有参与,是近世中国一时无两的翘楚人物,文事政治,莫与其匹。但过去对新会梁氏之注意力,或在梁与戊戌之关系、与民国之关系,或梁思成林徽因爱情,鲜有论及其家族文化者。与周叔弢先生教育子弟重身教不同,梁启超对子女的“爱”,是形诸笔墨的。用“笔锋常带感情”来描述他的家书,真是再恰当不过了。他以“宝贝”来称呼他的子女,如大宝贝(长女思顺)、小宝贝庄庄(次女思庄),有时则称“大大小小的一群孩子们”,每封书信皆蕴涵浓浓的父爱与深明通达的思想。他教育子弟: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从梁启超写给孩子们的400余封家书中,不难看出梁启超对子弟的悉心培养,他非常细致地掌握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对每位子女都有周到的考虑和安排,从学业、人生、情感到健康与理财观念,细细叮咛,反复讨论,以自己努力生活的身影与爱,为孩子建立信心,既有生命大方向感,又有生活细腻感的胸怀。在家书中,他对子女说:“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这种“十二分热烈”的“爱情”,散见于他写给子女的这些家书中。一位父亲的信,演示百年家族的立世之道。读这些书信,我们会感受到坚定温柔的父爱,和超越时代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梁启超前后有两位夫人,李蕙仙和王桂荃。正房夫人李蕙仙是贵州人,她哥哥李端棻在晚清时曾任礼部尚书。1889年,17岁的梁启超赴省会广州参加乡试,被时任主考的李端棻相中,主动将妹妹嫁给他。两年后,1891年,梁启超赴都与长他4岁的李蕙仙成婚。王桂荃是梁、李结婚时,李家带来的陪嫁丫头,因聪明勤快,深得梁氏夫妇喜欢。1903年,经李蕙仙同意,梁启超将其收为侧室。孩子们称李夫人“妈”,称王夫人“娘”。梁思成对他的生母感情不深,对娘却十分尊重并时常关心,他常说:“娘是个很不寻常的女人。”二位夫人共为梁启超生育了10个子女,思顺、思成、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除了英年早逝的思忠和生下不久就夭折的“小白鼻”外,其余8个皆全部成才,每一个都是各自专业领域的一流专家。梁氏一室“满门俊秀”,他们的情况分别是:梁思顺(令娴)(),长女。生于广东新会,她自幼爱好诗词和音乐,从小梁启超就在家中教她读书,曾编有《艺蘅馆词选》。此书1908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梁思成(),长子,著名建筑学家。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回国,早年入清华学堂学习,1924年赴美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选择了当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去创办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事变前夕,他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深感国家缺乏建筑人才,因而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于1946年赴美讲学及考察建筑教育。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其妻为一代才女林徽因。梁思永(),次子,著名考古学家。生于澳门,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随后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并研究东亚考古。其间,曾一度回国在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所担任助教。193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1931年春参加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秋季参加山东历城(今章邱)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1939年,他在“第六次太平洋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全面总结了龙山文化。1948年3月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人文组)。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他躺在病床上主持着考古所的工作,制定长远规划,指导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热心培养青年一代。1954年春由于心脏病发作,于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未满50岁。
  梁思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26年至1930年间就读于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0年至1931年就读于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获图书馆学士学位。1931年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1936年重返燕京大学,任图书馆西文编目组长、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她为图书馆事业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工作了整整50年。一生致力于西文编目工作,在这方面被公认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专家。梁思达(1912—),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3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作研究生,于1937年毕业。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1949年在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任职,后改为国家工商管理局。他曾参与科学院经济所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1965年主编《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1972年退休,现住北京。梁思懿(),三女,从事社会活动。早年在燕京大学读书,初念医预班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学医,后为了参加革命转入历史系。她曾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后参加学生流亡队伍。1941年到美国学习美国历史,1949年她在太平洋彼岸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立即回国。她先后在山东医学院、山东省妇联工作,后调到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她一直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会议。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梁思宁(1916—),四女。生于上海,早年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因日军轰炸学校而失学。1940年在姐姐思懿的影响下投奔新四军,她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梁思礼(1924—),五子,也是梁启超最小的孩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于北京,1941年随姐姐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获学士学位,接着在辛辛那提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初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负责起草运载火箭的长远规则。1956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他为祖国从无到有的导弹控制系统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10月获“何梁何利奖”。1997年9月作为全国十名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之一,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梁启超的子女们各有自己的成就,成为本行业的专家。他们都不靠父亲梁启超的名声,而是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他们又都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有一颗爱国的心。梁启超给孩子们的书信日,《给孩子们书》:寄过两回钱,共一千五百元,想已收。日内打算再汇二千元。大约思成和庄庄本年费用总够了。思永转学后谅来总须补助些,需用多少,即告我。徽音(因)本年需若干,亦告我,当一齐筹来。徽音(因)怎么样?我前月有很长的信去开解他,我盼望他能领会我的意思。“人之生也,与忧患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是立身第一要诀。思成、徽音(因)性情皆近狷急,我深怕他们受此刺激后,于身体上、精神上皆生不良的影响。他们总要努力镇摄自己,免令老人耽心才好。此信写于任公住院之时。此时任公的身体以“膀胱中长一疙瘩”,住德国医院接受治疗,备受痛苦,但依然惦记着国外留学的孩子们(包括林徽因)。此封信及孩子们的学费问题,也再次说及徽因的学费,并再次引前信的话开导徽因,自是将她当作自己孩子一般看待。日,《给孩子们书》:前两天徽音(因)有电来,请求彼家眷属留京(或彼立归国云云),得电后王姨亲往见其母,其母说回闽属既定之事实,日内便行(大约三五日便动身),彼回来亦不能料理家事,切嘱安心求学云云。他的叔叙说十二月十五(旧历)有详信报告情形,他得信后当可安心云云。我看他的叔叔很好,一定能令他母亲和他的弟妹都得所,他还是令他自己学问告一段落为是。却是思成学课怕要稍为变更。他本来想思忠学工程,将来和他合作。现在忠忠既走别的路,他所学单纯是美术建筑,回来是否适于谋生,怕是一问题。我的计划,本来你们姐妹弟兄个个结婚后都跟着我在家里三几年,等到生计完全自立后,再实行创造新家庭,但现在情形,思成结婚后不能不迎养徽音(因)之母,立刻便须自立门户。这便困难多了,所以生计问题,刻不容缓。我从前希望他学都市设计,只怕缓不济急。他毕业后转学建筑工程何如?我对专门学科情形不熟,思成可细细审度,回我一信。这封信告诫思成的话,纯为徽因着想,迄今读来,尤令人感动。任公对孩子的爱,溢于言表,他原先的计划,是孩子们长成结婚后先跟着他在家里住上几年,不急于出去成立小家庭。但林长民去世,林家本来复杂,长民身后,更是分崩离析,任公告诫思成,归国后因要迎养徽因之母,因此谋生问题,得细作考量。往日研究者谈林、梁爱情,多止乎二人情感交流,及徽因于世俗之考量,鲜有谈及任公人品、道德对徽因个人之影响。以上书信,见微知著,徽因当日读来,当感激莫名,加以思成对她体贴有加,此某一程度,当也促进她与梁思成关系之确定。○题图 梁启超(本刊编辑部摘自《文汇读书周报》,略有删节)阅读详情:
范文五:近代史传奇家族:一门三院士父子九专家梁启
超是近世 中
翘楚 人 国物.是 19
研 院 的院 士和
新 中国  成 立 后
。一门三 院
士  , 这在2
0世 纪 的
中国 ,虽 不
书 家真 ,是 再
当不恰过  了   他 以 “ 宝
” 贝 称来呼 他
 女 如 ,宝 大 ( 贝女思长顺)
、 宝 小文事政 治,迄 今无可 与
。其 于公匹繁务 之 剧余,子
教 育弟亦颇 成 功
,1  O个 子 女
忠 生 和下无仅有, 但 也至少 极为罕 是见 。的
这 些 都 是他们与
自对子各 弟的  培养分不
的。以建 德周
氏而论,贝庄 (庄次女 思庄
) , 有时 则  称 “
大大小小的一
孩 子们群” .每 封 书 
皆信蕴涵浓浓 的父爱
与 深 明 达 通的 思   。想 他育教子弟
总要问 “ 猛
熬 火和” “
慢火 炖 两种 工 作”   循环互交着用 去 。 在慢 火炖 的时候
  才令所能熬
起的消 化作用 融
而 实洽诸有
。  己不久即
折 夭的 “小 白
B bay )
余 其位 全8 部成 才
, 中其思 成、思 永 思 、礼 3人 ,分别
8周馥 这个 使族家由 徽 安乡下穷 乡 僻壤 一
蓬门小 户 .
跃 一 而 仕为宦 人  
家其 晚。年所
暄语闲 》,敦  厚 之门 风及家训
. 已早 于寓 中。周  学熙再
使 个 这 踏家足 民族
工 商 ,业 
张北 南周 ,南通 与张謇 家族 南北各年中研 院 士院 和 新中 国立 成后中科   院的 院 。士 一三门 院 ,士 父子 专九家, 这在2
的纪中 国 是 极
为罕见  的。梁从 超启 写孩子 给 们的4 0 0 余封家 书
中 不 ,难 看出
梁 启超 对
子 弟培 养一 门三院出士 2世0纪
中 国 ,的以培 养
弟子 整领风骚 ,为近
民族 代商工业的 领 军 家族 。 至而 叔 瞍周 , 以身 教则为法,度以
人 “能笃 实 , 自 有辉
光” 教的悉心  养 ,他非培常 细致地 掌 握每个孩子 的特
,点材因施教 ,对
每位女子 都周 有的到考 虑和安排 , 学从 业 、人 生  、情感
健 到康 与理 财 观  念
细 细叮咛 ,, 反讨论复, 以自己  
努生 活的身 影与 爱力, 为孩子 立  信建 心 既,有 命生大方 向
,又有感生活  细腻 感
的 怀 。胸
家 在 中 ,书他对,齐 文于
有界重大 影 响者
.主 要 以两 大文
化家 世 为最著 名
:一子 ,以 弟是
求 智 、 慧者, 界眼之
大、 个人 情
操均 远 迈
侪   辈。
氏 家 梁族 ,梁启
超 亦以是建 德( 或
东至) 周馥
、学 熙家 周族,
再 就是新 会梁
梁思 成 族家
建。周德“氏明”
辈才 辈 人 .出
出 了 周叔瞍
季周 木、周
辅 、 志  周梅 泉 ,及周一 良 、
珏 良、 周周 炜良、  
煦周 、良 周绍良、 周呆 良、周 以
、 周良第起科家
,康 维梁 ,新赖其 擘 画 者多 ,由 是天下知 名
,虽 一亡度命海外 , 其 誉声不 稍
,杀民 政国 坛 ,皆有  参
与.是近 世
无 的 两翘子说 :   “ 女 你须 知们 爹你 爹是最富楚 人 ,物文事
治 ,政与莫其
。但匹 过去对
新会 梁 氏
意 力 ,或 在 梁于情 感人 的, 于对们 的你爱情 ,十分二烈 。 ”热 种 “ 十这分热 二烈”  的 “ 爱情 ”,散
于 见 写他给 子
女的  这家书些中
 。一与 、良周景 良兄 弟 ,
人文社于科 及 理工 科诸 领 域, 大放 彩异 ,令
世界瞩目 。 而 新 会梁 氏 ,
不逊亦 色。 梁 启 超戊戌与 之 关 、系 与民国之 系关 , 或梁成 林 思 因 爱 徽 情 , 鲜有论
其及家, “ 后” 字思辈l
.除早 夭 的 5人 
,外 其余 人全9 部 才成 ,且
每 个在 一
各的自 域均 领绩成斐 然 , 臻于 一流 .   其 中思
分更别2 o 1 3.族文 者与化 周叔 瞍
先 教生 育子 弟
重身   教不
同梁 启, 超对
子 女的 “ 爱” ,  是位 亲 父的信 演 ,示 年百家  族的立世之 道。
读这些书信 , 我 会们 受感到 坚 定 温 柔 的 父 爱
和,超 越 时形诸 笔 的墨。用
”代 的教 育思 、教育方想法。一09周,精华选读n  曲 ㈦Ⅶ   i山启梁 超后 有前两位 夫 人 .李蕙  仙 和
王桂荃。正
夫房 李人蕙
仙是  贵东北 大回到北平 学入加了中 国营造 
, 事从 中 国
建 筑 的 研古究 。
54抗年战胜利
后他 深感 国,缺家  建 筑人乏才
因,而 创又 办了 清 华 大学
建 筑系 ,并 于 1
年 美赴讲 学  及 考察建筑
育 教。 9 148 年3 月 选 当为中央研
。)基大尔学 ,获文 学
 年至 13 1年9 就读
于 美国 约纽
比伦亚 大学 图馆 书 学 。院 获图书 馆   士学位 。学19 3
年1成归 国后 .学立州人 , 她哥哥
李端 蕖 在晚 时清曾任部 礼尚书1 。 889年, 1
的梁启   超赴省 会广 州参
时任被主即投身于我 国
图馆书事 业,先 后在平北 书图 、馆燕 京大学 书图 馆、广 
州中 山书图馆
。1 9 3 6
年 重返燕 京 大 学 ,任
书馆 西考的
李菜端 相 中, 动将主妹 妹嫁
给 他 。两后年,1 8
91年 , 梁 超启 都 赴 与 他 长岁4 的李蕙仙
婚 成王 桂 。 荃是
婚结 ,时 家带 来李的 嫁陪  头丫 因聪, 勤明
梁夫妇 氏 喜 。1欢 90
3年. 李蕙 经 仙同意,梁妻为 其代才一女 林 因。徽梁
永 ( 思1
09 4 -1 95
子,  著 名 考古学 家。 于澳 门 生,1
19 3随 年父母
从 本 日回
.1 9国2 3 年 毕业 于文编 目 长组 、任主和图 书
馆主 等任 
。1 职 95 2年 院调系整后任北京
大学 图书馆 副馆 长1 9 8 。0年 选 为当中
国启  将超 其收为
侧室 。孩子 们 李称夫人“ 妈 ” , 称王 人 夫“ 娘 ”。 思成 梁对 他 的生 感 情不 母 深,娘 对 却十分 尊 重 并时常关 心 ,他
常说 : “ 娘   个 是很 寻常 的女人不。 ”
位夫人二共 梁 为启生超
了育 10  
个 子 ,女 思顺、 思成 、 思 庄 为
李 夫 人所生,思永
、思、忠 思 、 达懿 、思 宁、思清 学华校 留美 备 班 预,随 赴美后   国人哈佛 学大研究
院攻 考 古读 和 学 人
类学, 曾参 加印第
安人 古代遗址 的 
,研 并究 亚东 考 。其 间 古曾 ,一图书 馆学会副理
事 长她。为 图 书 馆事业 呕 心沥血 、 默默 无闻地 工作 了   整 5整O年
力 致于 西 编文目
在.这方 面被公
首屈国一度国回 清在华 学 国校学 研究所担指的家 专。梁 思 达 ( 19 1 2一 ), 四
子,长任 助教。1
93 0 年在美 国佛哈大学毕  业后。回
国 参 加前 中 央 研 究院
历 史期事 从 济 经 学 研 究。生 于
本日, 1 1 39 年随父
。 9 1 53语言 究研所考 古 工组作。
加 河参 南安 阳小
屯 和 后冈的
, 秋 季参 加
东历 城 山 今章(邱 )龙 山   城镇
子 的崖 二第次 发掘 。
他工作的 提 高
了中国 考古 发 掘
。 使 之纳 入
学的范畴 。 19 39   年
他 在,“ 第 六
洋 平学 术会  议 ”上 提交
总 结面了龙 山礼 思为夫 王人所 生 。除了英
早年逝的思 忠和生 下不 久 就夭 折
的“小白毕年业于 南 大开学
济系 经,后留校  作 研 究 生 ,于
193 7年
业毕 抗。战  期间
在 重 庆中
国 行 银 总 理 处 任管鼻 外” ,余 其个 8皆全部
才 。 成每一个都是
各自专领业域的一 流专
。家  梁 氏
“ 满门 俊秀” .他们的况分情别是 :
 梁 思 顺( 令娴
( 1 )8 9
6 ) ,6职。 9 4 9年在1北 国京 院务资 企业外局任 职 ,后 改 为
国家工商 管
。 他  曾 与参学 院经科济
编写所《 中国近代经 济》史 一书1。9 6
编《  中国旧机面制工 业统计粉资 》  料一长女 。于 生广新 会 东 ,她 幼爱自好
乐: 从 梁启 超就 小在 家中  她教读书,曾编
《有艺蘅 馆 词选 》
。此1书 90 8年
初版 ,后 多次再版 ,
研是究梁文化。
948 年 月 当3选为
央研 中 究院首届 院士
(人 组 文) 。 9 5 01 8  年月 被任命
中国为科 学 院考 古究 研  所所 副 长,躺他 在 床病 主上 着持考古 
的所工 。制 定 作远规 划 长指导 野,书。19 72 年退休,现住北 京
。思梁( 1 9懿1
-4 9 818 )
, 女从社事 会活动 早。在年燕京 大读学书
.初 念 医
升 入协 和
医学 院学超学启术思 想 重的要参考 资料
1 9 (01
, 子 长  ,外工 和室 作内研 究 ,热 培 养青 年心一医,后
为了加革参命 入转历史
。系  她曾参加 产 共 党外 围的 组 “织 民族  放 先锋解
队 , 是“ ”二 ?一 ”九
骨 生 干。 后参加
学生 流亡 队 伍 。
1  94 1 年
到美 学国 美习国历
94 9著名建筑
学 家。于 日生 本,1 91 3年 
回国 , 早年 入
华 清 堂学学   习 1, 9
2年赴4 留美学 毕, 业于夕宾 
尼 亚法大学 建
系筑,获 硕 士 学
。 位 回国后他 选
了择时 当较 比艰苦的   东大北 学去
创办了我国 方北 的第一 个 建筑
系九。一八
事 前夕 变, 他开 离代。 1
59 4年春
于由心脏 病发 作
。于月42 日 在北京
世 ,终 逝年 未5满0 岁。梁 思庄 ( 1 9 0 8
8 9 )6 ,次 女,著名图 书馆学
本日,1 9 1 3  
父 从 日本 母 回 国。1 9 2
年6至年她在 平 太彼 岸洋 知新得中国 即诞 将生 的消息
。她国先 后
在山 东 医 学院 、
东山省 联妇工作 , 后 调到139 0年间 读 于加就 大蒙拿 利尔特麦周苎,,_精华读选I 
1 j “ l ‘, .北 京任中红国十字 会对 联外 部 主络 任, 她 一直从
事对 友外好联
, 多络次 
表 代 中参 国加 际 国红 十 会字 会议
。  为 六届第全
政 协国员委。1
988年病逝北于 京 。 梁 思宁   1(9
1 6一),
四女 生 于 。上样 有一 颗,爱国 的。 心的 叔叔 很 好
妹都 所 得他 ,是还令他
子们 孩的书信1 9
2年62月 1 8 日, 《给 孩
子们书 : 》告 问段一落 为 是 。却 是思
稍为 变更。  
他本 想来 忠学工程 ,思将 来他 合和作  。现
忠 在忠既 走
的别路, 他 所 学  单 是 纯术美建 筑 ,
回是来否 适 谋于
生   怕 ,是一 问 题
。 的我划计,
你 们海姐,早
年在南开 大 学一读 级 年。因 日寄两过回 ,钱共
一千五百 元. 想已  收E。l 内 算再打汇 千二元
大。约思军炸 学轰校而 失 。学 1 940 年在姐  姐思懿 影 的响下 投奔新 军 四 . 她参 加 .革
工作命 十数 ,年现
在住山  东 南 济。梁思 礼 (1
9 24一 ),
是 梁也和成 庄本 年庄费用
总 了够思。永 转学 谅后
来总补须助些
,需 用多 少
即, 告我 。徽
(因)本年 若干,需 告 亦我
,当一 齐 筹
。  来妹兄 弟个个 结 后婚 跟都 我在 家里 着三 年 几 等.到
后, 再行 创造新实家 庭 , 但现 在情
,形思 成结   婚后
不 能迎 养徽不 音 ( 因)之
母,刻 立 须便自
门 立 。这 便 困 户难多 了
所。启超 最 小的孩子
著, 名箭 火制控系 
1 9 93年 选当为
院 学 士院。 生 于京北 .1
1 年 随4姐姐思  懿赴美 留学,
在 渡大学普获学
学士位 . 
着接 辛在辛 那 提大获 硕学 士博和士 
位学 。 19
9年回4 国 ,在 初邮部电电信音徽(因)
么样 ?我前 月有很 怎长 信的
他能 领 会  
我 的意 思
“。 人 之也 ,生
,以来计 生问 , 题 刻容不缓。我前从希 望  他学 都 市设 计 只怕缓不, 急济他。毕后转 学建 业筑工程 何如?
对专我门知 其无可奈 何 。而 之 安若命 ” . 是   身立第一诀 。思要、成徽音 (因) 性 情皆狷 急 ,近我 深 他 们 受此怕 刺后激, 于科情学形
熟 , 思不成可 细细 审度
,回我一 信术技 究研 和所 通兵 信 部子电科学研究所从事
技工 术 作,并参
加 务国院 
组 织 的“十二 年
科学远景规划
” 负,身体上、
神精上皆生 不 的影良响。  他们总要
己自 , 令免 老
人耽才好心。这 信告 诫思封成 的
话,纯 徽为 因着 想 ,迄 今 读
,尤 来 人令
动 。感任公孩 对子的 爱, 溢 言于表 他原 ,先的计 。是 划孩子 们成长结婚
先后 跟 着他  在里家住上
年几, 不急于
出  去成立 家庭 。但林小长
民 去世,林 
家本 来杂复,长
民后身, 是更分
 崩离 析任 , 告 诫公
, 归国后因要
此因谋 生 问 题 , 得  细考作 。量
 往 研 日究者
梁 情 ,多 爱止 乎
感交流 ,及 徽 因
于 世 俗责草起 载火运箭
的远 长规则。
19 5 6年 调入  国防部 第五 研 究院任 导系 弹此 信 写任公于住 院之
。时此  时 任 公的身体以 “
胱 中膀长 疙一 ”瘩.统研究室 主任 他 。祖为国 无从到 有导弹控 的制统系 事业 献 贡自己的才  智,是
我 国航 天 事业
开 拓 的 之者 一德 住医国院受 接治 ,疗 备受痛 苦, 但依  惦记然着 国外
留学的 子 孩们(
  括林徽 因 包 )此。信封 孩及子 们学 费的问 , 题也 次再说及徽
因的 费 学,
并再。19 8 7
当选年 国际宇为航科学 院士院。
19 9 3 当年 选 为国科中学院 院 
士同, 年担
员 1。9 9 4 年当选 国为宇际 联合航会 
主席副, 1 9 9 6年
10月获 “ 何 梁 何利 奖”
97 年 9月 为作 全十国名突有 出贡 的老献教授
一 之. 获“中
国老 教次引前信的 话 开徽导
因.是自 将 她 当作 己孩自一子般 待看。  
912 6年 2
2月7 日, 《给 孩 子们 
》 : 书  前两
天 徽 音( 因) 有来,电请 求彼  家眷属
留京 ( 或彼 立归 国 云云 ),
  得 后 王 姨 电往亲 见
其 母. 其母
说 回之考。鲜 有量谈 任公及 人品
、 德 道 对徽因个人
之 影 。以响 上书 信见, 微知 著
徽 , 因当 读日来 ,当感
激莫 名 , 加以思 成对
她体贴 有加
此,某一授科教 兴国 贡献奖 ” 。梁启的超子们女 有各 自己的成, 就为本成业 的行家专。 他们不靠  父 亲梁 启都 的名超 声而,是 像行陶   知 先所 说生的那 样
“ 自滴己的 . 汗吃自  己的饭
”他。们都又和他们 父 的一亲闽属 既定之 实 ,事日内便行 (
日五便 动 身 ),彼 回来
不能料亦 理家
 ,事切嘱安 心 学求云云。 的叔他叙说二 十月十五
(旧历 ) 有信报详 告情 形,他
信 后 得可 安 心 当 云 。我云看他程度
,当也进促她
梁思 成与 关系之定确。 o
 题图启 梁超(
本 刊编辑 部
摘自《 文 读汇书周 报 ,》  略有删) 节20
9…。阅读详情:
范文六:父子两代一门四杰在广东平远县,有这么一家人,父子四人都是艺术爱好者,而且在书法、篆刻和摄影上颇有建树。他们把客家文化人对现代艺术特质的感悟与客家民俗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以书画、篆刻、摄影等艺术形式为载体,向世人展示了客家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客家人的精神世界。人生一世为求实“书法的功夫,不光会用纸、用笔、用墨,更重要的是用心、用气、用神。”1922年出生的林天赐,是一名退休教师。他从小喜爱书法艺术,70多年来笔耕不缀。他的书法艺术在任教40余年中,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退休后,林天赐先生老有所乐,他全身心地投入书法艺术里,把诗、书、画作为修身养性的根本。因常练书法,林天赐虽已九十高龄,但至今耳聪目明,腰板挺直,精神矍铄。林天赐是学中文的,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资料和繁难晦涩的训诂字句的查阅和研究,使他既养成了勤于探索和博闻强记的习惯,同时也造就了其治学严谨和一丝不苟的学风。他收获甚丰,凡有老同志老干部的活动必参加,这使他捧回了一大堆的奖状和奖杯。但他淡泊名利,从不在人前炫耀。这淳和恬淡之性情,使其形成了笔意凝重、骨气深稳、不焦不躁的书风,透出一种质朴醇厚之美。“人生一世为求实,技艺之门探索真”,林老先生常常这样说。游弋在岁月的艺术里林铭升,别名钝夫,1954年生,从1970年起自习书法篆刻,上追秦汉,广涉诸家,孜孜以求。1997年加入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他的作品多次发表于国内各大专业报刊和参加省内外各项大展。据林铭升的学弟、广东《新周刊》总编辑刘胄人介绍,早在读书时,林铭升就在文艺上呈现了其天赋与才情。他是学校文艺宣传队的男角儿,善于用歌喉和肢体语言来抒发个人性情。这位在平远县司法局任职的领导,公事之余,喜欢在诗文戏曲、书法绘画等艺术书籍中度过业余时间,大篆、小篆、甲骨文的书写,线条韵味均不俗。他认为,书法篆刻是一门能充分表现情感的艺术,其线、面、刀法、布局都在跌宕起伏与笔势刀锋中表现出作者的真情,不一定拘泥于字形之似,有其神韵即可。这种心态,多少左右了他习书重意气的训练。刘胄人说,林铭升治印,以恪守汉法居多。其配字章法,在平正质朴中显示出匀落沉稳,有冲刀浑穆之气,有笔道清朗之格。虽隅居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之平远山城,但林铭升对书法篆刻艺术,实有“持灵气,博各家、通古法以创韵”的大志。以节操自守不随流俗来形容他,实不为过。做时代的“记录人”瘦削的身材,睿智的双眼,走起路来脚下生风。这就是林永升给人印象最深之处。林永升,笔名淡舒,1960年生,中国民俗摄影家协会广东分会会员。自1993年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十多年时间,他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在全国30多家新闻媒体发表图文作品数千篇,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在写好新闻稿件的同时,林永升还认真钻研摄影技术。他贴近生活,贴近基层,拍摄出一幅幅感情真挚、场面生动、乡土味极浓的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今昔城乡变化。这些摄影作品自然朴实,情景交融,洋溢着浓郁的时代精神和生活情趣,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作为县侨联主席的他,又将在新的舞台上一展风采。书篆艺途上的冲刺者出生于1963年的林东升,瘦高的个头,一双神情专注的眼睛,衣着朴实,对金石艺术十分痴迷和执着。对于篆刻,林东升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自学成才者。起初,他经常看父亲和大哥挥笔操刀,觉得书法篆刻大世界处处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于是,年轻好胜的林东升便凭着一股冲劲玩起了刻刀和毛笔。他耐着性子模仿名家的拓本刻了数载,曲折的经历更加磨炼了他,使他从艰难中看到了学印的真谛。他凭借良好的文化基础,广泛涉猎秦汉古印、明清流派及齐白石等大师作品,潜心钻研,反复琢磨,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篆刻风格。他的篆刻作品以其章法工稳、刀法犀利,清淡隽永且浑穆古拙,深受同行和专家的好评。除篆刻外,林东升还研究书法。他书写的篆书大气磅礴,极具韵味。近年来,林东升的篆刻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第三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世界华人书画展等大型展览。他还在书法专业报刊发表作品和评介文章多篇。他的作品和传略被收入《中国书画艺术人观》等辞书。阅读详情:
范文七:一门双璧的陶冷月父子陶冷月(),江苏吴县周庄人。初名善镛、字永韶,后名镛,号宏斋、五柳后人、柯梦道人。陶焘侄孙,擅画山水花卉、虫鱼鸟兽、工笔泼墨。对中西合璧的画风研究极深,并独创现 “新国画”,是海上画坛著名画家之一。陶为浤,1940年生人。字韦宏,号牛斋。当代著名画家,“冷月画派”的传人。自幼经父亲陶冷月传授画艺,并先后师从刘海粟、张大壮学习山水、花鸟画,又与陈巨来、钱君匋学习篆刻。在中国美术史上,不乏有父子二人都擅长绘画的。在诸多的父子档画家中,有宋代的米芾和米友仁;元代的赵子昂和赵雍;明代的文征明和文彭;清代董邦达和董浩等。他们都在中国美术史上声名显赫,成就卓著,有的甚至开宗立派,当属风流人物。而在近现代画家中,父子善画、子承父业的也不在少数,比如齐白石和齐良末;傅抱石和傅小石;郭味渠和郭怡孮;李苦禅和李燕;潘天寿和潘公凯;李可染和李小可等。而在海派画坛中,陶冷月和陶为浤父子,无疑是海派画家中的佼佼者。笔者借此,为读者娓娓道来。书香之家 学贯中西陶冷月出身书香门第之家,他的祖父陶然(号芑孙)是清代咸丰辛酉科拔贡生,光绪年间著名的辞章家。父亲陶惟垂(号云叔)是晚清的秀才。陶冷月自幼在伯祖陶治孙和罗树敏先生指导下,系统地学习清“四王”山水画。而陶治孙是“小四王”之一的王椒畦的学生,《清代画史》称其“工山水,笔意峭拔,皴擦疏简,苍茫浑厚”,吴大澂、陆恢也曾出其门下。后又旁及王冕、王蒙、米芾、沈石田、文征明、徐渭、陈淳等山水画和花鸟画技法。在苏州元和县,陶冷月小学读书时,开始接触并学习西方绘画知识里的投影、透视,并对光线运用进行捕捉。稍长后,又随美国特郎教授研习油画、水彩画。以后,他先后在长沙雅礼大学、国立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国立四川大学等学校任教。又与谢公展、吕凤子等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 。这便知晓,他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已细观月行中天,诵历代明月诗,从而悟出了“春月如笑、夏月特爽、秋月高亢、冬月高寒”的画月三味。他曾游遍大江南北,踏雪望月,观松赏梅。在探索创造新国画时,注意吸取传统艺术的精华,再通过写生,师法自然,在传统笔法上加进了西画的透视、明暗处理等技法,开创了中西结合的新画法。新中国画的开创者20世纪20年代他笔下的“雪与月、夜与色”均有其独特的面目。故他的同事每每称他为“冷月”教授时,他也就陶然易名,以“冷月”为号。1924年,陶冷月在无锡“池上草堂”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著名画家吴观岱看后曾题字曰:“冷月陶子于国画固家学渊源,更研求西画,亦登堂奥。近且融新旧,通中外,自成一家,创新中国画,私心钦佩。”评价之高,由此可见。1927年苏州新中国画社出版《冷月画集》,标志着其新中国画的形成,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格局,享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画坛。并在苏州、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了20余次个人画展,有的作品还参加了日本东京书画会、美国费城博览会、万国美术赛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陶冷月本应在艺术上有更大的发展,可惜1957年被错划右派,长期抑郁,并过了近三十年的“隐居式”生活,平反以后已近暮年,且瘫痪在床、双目失明。1984年,为庆祝其九十寿辰,上海、苏州分别为其举办画展 。1985年12月病逝上海。传世作品《松雪》《月梅》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双松明月图》《月夜千叶梅花》等现藏于苏州博物馆 。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鹤田武良称陶冷月先生是中西结合第一个成功者。他开创的新中国画,在现代中国画坛占有重要的地位。陶冷月的新中国画特点,是以传统为基准,以欧法补充之,主要写生,讲求形神兼备,大略布景取景以至题词盖印悉用国画成式,有远近平凸之别,光影空气之变则采用西法。擅画梅花、松树、芦雁、秋江,配以雪景、月亮,尤多月景意境清凉静寂。为了真实地表现云月的韵味,他用积墨积色之法,渐层着色,因而其画远看融浑,近看笔笔有致。为了有别于日光下的山水画,画月色朦胧中的景物时,参照张僧繇、杨升的“没骨法”,吸取水彩画中干画法等技巧,逐层着色,采用勾、皴、斫、擦等笔法,形成了他的艺术特色。闯荡画坛 精益求精他为了表现雪的质感,冒着严寒对雪景实景观察写生,以画出雪的清朗、厚实、疏松的神韵和凛冽之感,也爱画梅。他吸取前人杨补之和王元章等人的画法,参以徐崇嗣的没骨花技法加以发展,并用自己擅长的月影、雪景相衬托,使人有置身花海月影中的美感。他的绘画慢而不快,一幅作品的完成,少则几天,多则几个月。无论是一山一水间,还是一草一树间,他都是认真对待,笔笔精到,即使大幅作品也无法找出潦草马虎的地方。他的书法学欧阳询、李北海、米芾、苏轼,书品秀逸。每当一幅画完成,必先另纸试写数幅,字体、大小、位置都要再三推敲,然后才落款画上。一直到古稀之年,仍然如此一丝不苟。至于用纸、题款、印章、装裱也是精心考虑、十分讲究,拿用印来讲,他的姓名印、斋馆印、诗句闲章多至五百多方,皆由当代名家镌刻。如吴昌硕、王福庵、童大年、陈巨来、钱瘦铁、吴仲炯、钱君匋等先生都为他刻过许多印章。从陶冷月的绘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以工代画、以细养画、以精为画的典范。陶冷月在早年就以卖画为生,民国时期他的作品在市场上销路较好,1927年蔡元培先生曾亲自为陶冷月订了作画润格。20世纪30年代初陶冷月寓居沪上、卖画课徒,誉满申江。据老一辈画家回忆,当年冷月画师的画不仅销路好,而且作画的润格相当高,尤其是山水风景一类的新中国画,动辄数百上千。当时,绘画价格以黄金来论的画家凤毛麟角。尽管画的润格很高,但求画者仍络绎不绝。值得一提的是,抗战胜利后他的《猫蝶图》曾在苏州以三十两黄金成交,轰动画坛。新中国成立以后,陶的作品一度沉寂多时,20世纪90年代开始陶冷月作品频频在海外拍卖市场上亮相,并受到了海外投资者、收藏家的青睐和追捧。步入21世纪后,陶冷月的作品价格扶摇直上,迭创佳绩。2004年《平湖夜月》(1932年作)在苏富比受到众多买家追捧,最后以人民币222.38万元拍出,高出估价11倍;2005年《月塞芦雁》被保利上海拍至176万元人民币;2006年《山水》成扇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获得价31.36万元人民币,充分显示了陶冷月的雄厚实力和作品的艺术价值。陶冷月的书法比较少见,偶有亮相,很受市场青睐,2003年他的《临毛主席词》手卷在苏富比拍卖,获得价10.81万元人民币。阅读详情:
范文八:父母三句话,孩子一辈子父母三句话,孩子一辈子三句话,帮孩子一生:1. 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2. 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3. 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三句话,害孩子一世:1. 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2. 宝贝,记住不能吃亏;3. 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解读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这种理念是让孩子丢掉依赖心,培养独立精神,增强危机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这种理念是让孩子养成依赖心,为培养“啃老族”进行的思想铺垫;更糟糕的是孩子认为人生就是“学习好,一切都好”,而不知道,人应当是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好。解读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这种理念是让孩子懂得做人是一辈子的大事,只有把人做好了,才可能走向成功,并得到他人的尊重。宝贝,记住不能吃亏。这种理念是在培养出心胸狭隘的孩子,自私、狭隘的人格的种子就是这样埋下的。这样的孩子将来难以与人合作,难以交到朋友,难以走向成功和幸福,甚至连家庭关系都处不好。解读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这种理念是在教育孩子要有远大志向,为了实现梦想要有勇敢顽强的精神。并且告诉孩子,我们是爱你的,无论遇到再大的挫折,家永远是你可以停泊的奋斗港湾。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这种理念是在告诉孩子人生的目标就是混口饭吃,于是,种下眼界狭窄,鼠目寸光的种子。而且,这样的家长告诉孩子一个这样的道理,学习只是讨饭工具,严重将学习严重功利化,这样的家长,其实是在帮助孩子在内心里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不喜欢学习的人怎么会有成就?举报阅读详情:
范文九:父母三句话,孩子一辈子父母三句话,孩子一辈子——做优秀家长必读文章之二三句话,帮孩子一生:1.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2. 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3. 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三句话,害孩子一世:1. 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2. 宝贝,记住不能吃亏;3. 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解读第一句话:孩子,爸妈没本事,你要靠自己。这种理念是让孩子丢掉依赖心,培养独立精神,增强危机意识和家庭责任感。宝贝,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事爸妈来办。这种理念是让孩子养成依赖心,为培养“啃老族”进行的思想铺垫;更糟糕的是孩子认为人生就是“学习好,一切都好”,而不知道,人应当是全面发展才是真正的好。解读第二句话:孩子,做事先做人,一定不能做伤害人的事。这种理念是让孩子懂得做人是一辈子的大事,只有把人做好了,才可能走向成功,并得到他人的尊重。宝贝,记住不能吃亏。这种理念是在培养出心胸狭隘的孩子,自私、狭隘的人格的种子就是这样埋下的。这样的孩子将来难以与人合作,难以交到朋友,难以走向成功和幸福,甚至连家庭关系都处不好。解读第三句话:孩子,撒开手闯吧,实在不行,回家还有饭吃。这种理念是在教育孩子要有远大志向,为了实现梦想要有勇敢顽强的精神。并且告诉孩子,我们是爱你的,无论遇到再大的挫折,家永远是你可以停泊的奋斗港湾。我告诉你,再不好好学习,长大没饭吃。这种理念是在告诉孩子人生的目标就是混口饭吃,于是,种下眼界狭窄,鼠目寸光的种子。而且,这样的家长告诉孩子一个这样的道理,学习只是讨饭工具,严重将学习严重功利化,这样的家长,其实是在帮助孩子在内心里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可想而知,不喜欢学习的人怎么会有成就?阅读详情:
范文十:多年父子熬成客腊月二十七还没到,邻居李叔就兴冲冲地下了邀请:“小四快回来了,到时候,一定过来喝酒。”小四是我的发小,也是我们这群同龄人的“偶像”,村小学、乡初中、县高中,他一直成绩拔尖。高中毕业,我拼出吃奶的力气,才考上一所不入流的师范学校,他则直接去了北京,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我回乡下中学当了一名老师,小四进了某个研究所,据说是研究核电技术,非常忙,一年半载都回不了一趟家。腊月二十八,小四回来了,李叔家空前热闹,我和爹被请过去喝酒。李叔和李婶激动得跟什么似的,围着儿子转来转去,挑起个话头就小心翼翼地看一眼小四,好像生怕自己说的做的不到位,让儿子不舒服。受这种气氛感染,我和爹也提了十二分的小心,挖空心思地找一些尽可能高雅的话题,但那些话题让小四交流起来也很费力气。到最后,彼此都觉得有点儿累,于是,对着一桌子的大鱼大肉,就剩下了稀稀落落的“吃啊”“喝啊”的谦辞。李叔多喝了两三杯,搓着自己黝黑的手指头,红了眼睛对着我和我爹感慨:“今天晚上,四儿说要给我洗脚。”小四脸上一红,有点儿难为情的样子:“唉,我一年到头都回不来一趟,洗个脚有什么啊。”我爹羡慕得眼珠子都圆了,一个劲儿地嘟囔:“这孩子,可真孝顺,真孝顺。”正说着,李婶抱着一床新被子从堂屋跑过来,讨好地问小四:“这被子只用过一次,你凑合着用,行吗?”一顿饭,李叔和李婶转得像陀螺,一会儿夹菜,一会儿敬酒,一会儿请示,一会儿汇报,就跟见了重要领导,拿出十二分的热情,来迎合久不谋面的儿子。我和爹从始至终跟着赔笑脸,出了李叔的门,腮帮子都酸了。“看你李叔李婶,待小四怎么像个客啊。”爹倒背着手自言自语,忽而又抬起头瞪我,“人家小四还给他爹洗脚,你看你……”我嬉皮笑脸:“要不,今天晚上我也给您抠抠脚丫子?”“去你的。”爹笑着用脚踢了一下我的屁股,转身回自己的房间,临关门又想起什么似的回过头,“明天早点儿起,你妈炖肉,你和你媳妇好好打下手。”我家那锅炖肉还没出锅,小四已回了北京。得到消息的爹很是失落:“我还想请小四过来喝酒呢。”李叔坐在我家炕头上,摆摆手,匆忙解释:“孩子忙,事业重要,能回来这几天就不错了。”话是这样说,可看得出李叔还是很失落。一顿饭下来,菜没吃多少,酒倒下去了大半瓶,到最后,舌头都有点儿直了:“我,我现在和小四生分了……”爹也明显带了几分酒意,我赶紧去夺爹的酒杯,他血压高,医生说过不让多喝酒。爹不听,和我争来抢去,最后甚至孩子似的围着桌子和我躲起了猫猫。我嚷着让李叔评理,一抬头,却发现他满脸羡慕,眼角含了泪。那天晚上,李叔彻底喝醉了,扶他回去的路上,他又哭又笑:“唉,孩子混出息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把他留在身边。”冷风一吹,爹的酒醒了不少,听着李叔的自言自语,他的眼眶跟着湿润了。半夜起夜,爹的房间还亮着灯,从窗下经过,我听到他正和娘感慨:“看老李省吃俭用将儿子培养成一个客,倒不如咱,儿子虽然没有大出息,可踏实贴心,当老子的心不孤独。”立在满天星光下,我的心一下子暖了。和小四相比,我无疑是没出息的;但对于父辈而言,我爹的幸福指数无疑要比李叔高。多年的父子熬成客,烟火人间里,又有几人看得见在荣耀光环的背后,一个父亲的失落和伤感?第二天晚上,当我第一次将爹挣扎的双脚摁进洗脚盆时,他的手迟疑片刻,然后轻轻落在了我的头上。那一刻,灯光静谧,夜色温情,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被宠溺的童年。从此,爹再也没有将我和小四做过比较。〔本刊责任编辑 柳婷婷〕〔原载《妇女》2013年第5期〕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千古文章四大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